关注中小学女学生项目计划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0738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中小学女学生项目计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注中小学女学生项目计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注中小学女学生项目计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注中小学女学生项目计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注中小学女学生项目计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中小学女学生项目计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中小学女学生项目计划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呵护成长” 关注中小学女学生暴力计 划书 项目赞助组织:联合国信托基金项目组成员:程 佳、高新胜、季明俊、李 惠、梁鸿钖 马全珍、苏云登、商 哲、杨俊惟、周雪霞 目录一、项目背景1(一)校园暴力介绍2 (二)项目群体界定3 (三)暴力原因分析3 二、项目策划理论阐释 5 1.相关的解释性理论 5 2.相关的行动性理论 6三、项目内容设计7(一)预防7(二)治疗7 (三)维权及跟进8四、项目执行8(一)预防8(二)治疗11 (三)维权及跟进12五、项目可行性分析12 1.政策和法律方面12 2.资源和环境方面13六、 项目风险评估及预案14七、项目预算15 一、 项目背景(一)校园暴力介绍

2、1.1定义校园暴力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常见的一种暴力形式。校园暴力不仅指校园里的打架斗殴行为,还包括很多软行为,例如:学生搞恶作剧、编绰号或顺口溜嘲笑同学等。S.Henry 认为,校园暴力不仅指身体暴力或性暴力,还包括由于强行控制导致的情绪和心里痛苦,种族、性别和阶层歧视导致的人际关系伤害,以及集权引起的冲突。校园暴力主要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敲诈、伤害等性质的暴力或非暴力行为。 1.2分类 从暴力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暴力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 (1) 身体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肉体

3、伤害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身体的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2) 精神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精神暴力的问题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精神的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成为施暴者。(3)性暴力:主要指任何违背学生意愿的性接触。这些攻击包括武力强迫、威胁、威吓等。1.3现状校园暴力作为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全世界屡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有日益频繁、日益严重的趋势,有的事件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美国一项公布的报告指出,从1997年7月到2006年6月,全美校园暴力导致学生平均每年死亡人数为16.6

4、人。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中小学及高中的校园暴力日趋严重,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2007年,日本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共发生校园暴力52700余起,比上年增加8100余起,增长幅度为18%,暴力行为已成为日本校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英国警方公开的数据显示,警方2008年上学年处理校园暴力事件7300多起。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统计,2007年的校园事件中,暴力事件与偏差行为共有1840件,比前一年增加82%,因此死伤的人数达841人。我国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校园暴力也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己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内,青少年犯罪总

5、数己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校园暴力是青少年犯罪的萌芽之一,如不采取强力措施,会有愈演愈烈之势。另有资料显示,全澳学生联合会(NUS)的一项新闻调查显示,十分之一的女学生在校期间经历过性暴力事件,另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被性骚扰过。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组织的“校园暴力研究”的问卷调查显示,6.2%的女生答卷表示发生过被人打的事件,8.2%的女生发生过被人歧视或孤立排斥事件,7.9%的女生认为同学间的推搡、打架不属于校园暴力行为。另有调查显示

6、,64.6%的中学生接受过性教育,48.7%的中学生批评目前的性教育“太保守”,中学生最为了解的性知识词汇是:接吻、恋爱、月经。30.65%的中学生认可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的婚前性行为,其中2.23%的女生和3.35%的男生发生过性行为,其中只有3.76%的学生采用避孕套。有19.7%的中学生遇到过性骚扰,其中男生有6.2%,女生为13.5%,是男生的两倍。有4.28%的中学生被迫发生过性关系。中学生都以“被挑逗”为主要性骚扰形式,这一类学生占到总数的近一半。“被强迫交友”的学生有15%,“被搂抱”的学生有12.65%,“被强迫求爱”的学生有10%,“露阴”的学生有4.67%,还有8.46%的学

7、生遇到其他情况的性骚扰。(二)目标群体界定通过以上国内外资料数据显示,近年来,校园女生暴力事件越来越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女生已经逐渐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角。因此,我们把目标群体界定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小学在校女学生(暂以甸柳一中、甸柳一小为试点)。(三)出现女学生校园暴力的原因1. 内在原因 (1)青少年生理发育的原因我国将青春发育期的年龄定为:女性从1011岁起到1719岁止。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正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女生身体迅速长高,体重明显增加,女性脂肪增加速度加快,形成了脂肪丰满的体型,童年期的面部特征逐渐消失、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向成人的体貌特征发展,她们的身体机能发

8、育开始走向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促使女生第二性征的出现,加快了性的成熟。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和臀部变大等。这些生理功能的巨变,对女生心理、情绪、精神、行为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对异性充满了兴趣,对“性”产生了好奇。(2) 青少年不成熟的心理阶段到了青春时期,个体身体发展接近成人,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子愈见丰满。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们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并且这种爱慕会越来越强烈,这一时期的女生极其敏感、非常容易冲动,但尚未成熟,道德观念不强,意志力薄弱,强大的生理冲击力有时会使她们作出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的暴力行为,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叛逆是女生引

9、起他人关注的一种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会经历叛逆期,但关键是家长的态度,一旦家长表现为过于严格、过于溺爱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很有可能令孩子忍受不了。而盲从心理主要表现在共同犯罪中,一部分未成年少女完全是在他人的教唆、诱导、胁迫下,盲目地服从,在不知不觉中涉足犯罪的。2. 外在原因 (1)学校方面 我国现在实行的依然是一种无情的淘汰式教育,分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学生及教师的前途。许多教师还惯于用成绩和分数来评价学生,这种做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少数学生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甚至违法犯罪尚不自知;另一方面受害的学生大多乖乖就范,不懂得寻求保护自己的途径。如果压力过大,一旦达到个体无法承

10、受的程度,其极端的宣泄方式就是暴力。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差生自暴自弃,对优等生、对教师怀有强烈的敌意以致无事生非、滥施暴行。另外,性教育作为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也迟迟难登大雅之堂。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小学女生把同学遭受“性暴力”当作挨打的无知局面。这种无知无疑给了诸多校园施暴者以可乘之机,以致其一再恣意妄为。一部分教师始终抱着“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错误观念不放。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不允许任何反叛。本来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就有较强的反抗权威的倾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如前,如果少数教师仍以其自身于权威时代受教育的经验加诸学生身上,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

11、筑起一堵厚墙,隔绝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老师任职过程的考核不严谨,让一部分缺乏教师特质或具有暴力倾向的人混进了师资队伍,直接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实践中忽视师德教育,故教师对学生滥施暴行的现象时有发生,也间接促进了学生攻击性人格的形成。另外,对待教师通常是表彰奖励重而依法处罚轻。如果学校包庇袒护教师的暴行,则容易引发学生及其家长针对教师的新一轮校园暴力行为。(2) 家庭方面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开始,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构成个人社会化的重要一环。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尤为重大。有人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分为四个类型,即专制型、溺爱型、放

12、任型和民主型。失败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利于子女正常人格的形成。在专制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一般较高,且倾向于采取“棍棒式的强制”,来督促子女成材。结果子女耳濡目染的是父母的暴力行为,不知不觉中沾染了“暴习”,遇事即想到用暴力解决。在此,家长的反面“熏陶”增强了子女在校实施暴行的可能。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往往对子女有着过分的保护欲望,对其百依百顺,袒护放纵。曾经有一个调查,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作何反应,有45 %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因为他们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他们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因此,家庭过分的溺爱也容易养成子女的暴力倾向,进而发展为实施校园暴行。而在

13、放任型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值一般较低,或者期望虽高而子女无法达到,令其丧失了管教的信心,于是在强迫命令的同时,多对子女放任自流。这种态度极易使子女变得自暴自弃、放荡不羁,形成攻击性人格。另外,父母本身有暴力犯罪行为劣迹的,子女实施校园暴力行为的几率更大。 家庭结构上的缺陷,通常是指婚姻关系不完整,血缘关系不完整,如丧偶、离婚、夫妻分居、父母双亡等情况。在这种失衡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密度是较低的,而父母之间或者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度则较高。由此,一方面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情绪不稳,缺少同情心,具有反社会倾向;另一方面,因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的感情危机、家庭暴力等常常表露出来,子女的人格和

14、行为易发生扭曲。(3)社会方面 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为了求得社会的认同,吸收暴力文化的不良暗示,于是在校园中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许多学生盲目模仿不良书刊、影视作品、游戏中所渲染的暴力手段,在其行为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日益增多的挑衅性。媒体过分频繁地报道暴力、色情新闻,易激起中小学生的欲望,导致校园暴行的产生。不少学生更将影视作品和虚拟网络世界中的大侠、英雄视为自己的偶像,在模仿其实施的“英雄行径”中,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教师的暴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这种暴力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也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诱因。我国目前尤其是城市各中小学附近,随处可见

15、电子游戏机室、网吧、黄色录像厅,不少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于是有为了游戏机费而抢劫、勒索同学的;有因为整天逃学上网,精神颓废,对教师的教育粗暴反击的;有禁不住黄色录像的诱惑强奸同学的。可见,校园周边环境不加以整顿,必然成为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 二、项目策划理论阐释1.相关的解释性理论1.1生理本能论该理论认为,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和社会动物,具有动物的本能一攻击性。当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或受到侵害时,人就会表现出攻击性的一面,并通过暴力手段来获得利益或欲望的满足。1.2人格特质论 在现代人格心理学中,人格特质理论将特质定义为个体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得个人在

16、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根据台湾有关学者对暴力学生做的基氏人格测验调查,发现B型人格的人数显著高于其他四种人格类型。相关调查发现缺乏自制力和容忍力的学生易发生暴力行为。同学之间缺乏关爱,缺乏容忍,是校园暴力行为、校园暴力伤害的危险因素之一。1.3挫折攻击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而所谓挫折,就是当一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努力时遭受干扰或破坏,致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他们认为,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米勒在1941年修正了这一理论,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会导致侵犯行为;但是,侵犯行为肯定是挫折的一种结果

17、。伯克威茨的研究更进一步。他认为,挫折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个体发生实际的侵犯行为,只能使个体处于一种侵犯行为的唤醒状态。侵犯行为最终是否会发生,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是否给他提供一定的侵犯线索。1.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直接学习和观察模仿习得的。攻击是经过建模过程习得的,个人并不继承暴力倾向,但是遵循三个法则模仿这种倾向,个人特别是儿童在观察他人时学会攻击反应。他指出许多个人认为攻击会产生强化作用,这些强化作用可以公式化为减轻压力,获得经济补偿,获得他人赞扬,或者建立自尊。1.5社会控制理论 社会控制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不违反社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社会的有效控制

18、,如果这种社会控制一旦失效,人们就会违规犯法。人们这种违规犯法的倾向在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受到社会有效的控制,如果一个人犯了法而又不会受到惩罚的话,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犯法。社会控制理论认为,青少年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同家庭关系的弱化,父母不妥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子女对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疏远,青少年对家庭的依赖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对青少年的控制能力。1.6暴力亚文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流传于青少年间的暴力亚文化,鼓励组成分子以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且不认为暴力是罪恶的。该理论包括七个方面的命题。比如:暴力亚文化对其组成分子有一定期待与规定,并将违反者加以排挤或驱逐;个体经由学习或认同的过程

19、发展出对暴力亚文化有利的态度,其过程与一般行为的学习过程相同;在暴力亚文化中,并不认为使用暴力是一种不正当行为,因此使用暴力者不会觉得有罪恶感。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暴力行为不但是基于过去习得的行为,而且已经在认知层面上发挥作用,能够知觉、认同、甚至计划自身的暴力行为。2.相关的行动性理论2.1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应该着重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该理论假设之一是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是不利环境造成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

20、的。增能理论重视通过社会力量来改变弱势群体的困境。因此工作员应该立足于服务对象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性,从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不同角度来为服务对象增能,让他们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通过积极参与、主动努力来改变无力感,从而实现增能。对于中小学女受暴者来说,工作员应协助她们认识她们所处的环境,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帮助她们改变所处环境中的不公平现象,增强她们处理障碍的能力,从人际关系、社会政策等方面改善她们的无力感,通过与社会的积极互动,实现她们能力的增强。2.2生态系统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生活的环境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的,个体发展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系统

21、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人所生活的系统主要分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微系统是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是个体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和邻居。宏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整个文化或亚文化的社会机构组织或意识形态。因此,基于这一理论,服务对象的问题成为她们生活中的问题,服务对象所处微观、中观、外层和宏系统之间的互动情况和功能发挥,以及时间维度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工作员在为中小学女受暴者服务时,不仅要把着眼点放在服务对象个人身上,更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制定介入目标。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与受暴者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工作者在制定行动计划时,要时刻关注家庭、学校、

22、社会等层面对她们的影响。2.3倡导倡导的本质是为了争取或维护案主本来应该得到的资源或权利。赫泼沃斯等讲倡导界定为一个影响和发起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与案主一起或代表案主:获得未被提供的服务或资源;修正或影响那些对案主产生负面影响的政策、程序或服务;促进能提供案主必需的资源或服务的立法或政策的制定。比尔.李把倡导定义为:代表个人、家庭或群体的利益,对有权力的(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采取行动,以便为他们得到(或维持)让他们得以满足合法需要的资源或权力,而这些需要已经遭到拒绝或取消的威胁。倡导又可分为个案倡导和阶级倡导。前者是指为个人或家庭倡导,确保他们所应得的资源或服务;后者是为一个感到不公平对待

23、或感到非常脆弱的群体倡导,以促进影响他们的相关政策或法律的改变,因为群体倡导的规模比较大,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动。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服务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倡导者角色的作用,协助服务对象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及政策的改变与制定,使他们活动公平、平等的权利。 三、项目内容设计(一) 预防 1.教育 1.1知识手册(个人自我保护,相关暴力伤害法律知识普及); 1.2校园专题座谈与宣讲(老师,专家,社工,法律社会人士); 1.3开通校园网和电话专线建立心理健康专栏; 2.宣传 专题展板,主题活动开展(健康活力学习安全校园环境) 2.管理 2.1硬件上和学校协调加强校园安保以及监控设备安

24、装建设(先前未安装前提) 2.2依据相关法律多方研究制定出校园暴力的行为规范以及条例(多方参与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机构,法律部门 行为规范与条例是针对于在校全体老师和学生的); 2.3机构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做涉及校园暴力的问卷调查(匿名性为主)并根据统计指标来确定问题可能产生源可能产生群体;2.4教职工职业能力与道德培训与定期考核,要形成一种长期的机制 (二)治疗:进行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多方介入 对已经出现的暴力问题: 对于受暴者: (1)对于已经造成的身体伤害的同学协调医疗部门进行积极的治疗 (2)社工和专业心理学老师的心理创伤治疗,一对一或多对一; (3)开展小组(相互支持,

25、重新构建自我,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对于施暴者: (1)利用规范条例进行教育 (2)进行其施暴原因分析和对施暴者进行心理干预与关怀PS:一对一或多对一(多方参与包括专家,社工,老师,法律人士)(三)维权与跟进 1.对于施暴者和受暴者都要进行维权的(法律部门介入,维护其权利争取其应该得到的补偿和本应履行的义务,面向未成年人要千万注意其隐私等的保护 2.可以建立专门档案做定期观察和心理行为治疗和指导,预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四、项目执行(一)预防: 1.教育: 1.1关于学校: 1.1.1开设法制教育课 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明白暴力导致的后果。掌握一些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等处理紧急危险事务的法律

26、常识项目执行时间安排: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贯穿整个学期,和各个年级项目内容:教授给学生相关法律常识:条例内容、触犯后果、应对暴力方法等 项目执行负责方:学校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师 1.1.2开设针对女学生的女子防身课 目标:对她们进行培训,使她们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项目执行时间安排:在每周的体育课上进行,贯穿整个学期,各个年级项目内容:应对紧急、危险情况的能力、技术 项目执行负责方:学校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师、志愿者1.1.3教师教育 目标:教师通过对暴力行为的处理向学生阐明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或对他人使用暴力危害,以达到防止暴力的目的项目执行时间安排:每

27、周的班会、例会项目内容:向学生阐明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或对他人使用暴力危害、如何应对暴力情况等 项目执行负责方:社工机构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司法机构专业培训人员1.1.4知识手册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个人保护、相关暴力伤害的法律知识项目执行时间安排:在学生每学期刚开学之后,与校园内发放项目执行负责方:社工机构项目开展所需资源:知识手册、发放人员若干1.2家庭: 1.2.1引导学生多看一些法制节目,多给孩子讲一些法制知识。目标:增强孩子的法制意识项目执行时间安排:贯穿整个项目项目执行负责方:家庭(机构社工倡导)项目开展所需资源:机构社工、法制短片或期刊 1.2.2父母以身作则杜绝自己的不良习惯,在家庭

28、教育中实行民主,不使用暴力 1.2.3家长培训:目标:家长们加强法律常识、德育知识以及育人常识等方面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用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项目执行时间安排:贯穿整个项目项目执行负责方:机构、司法部门项目开展所需资源:法律、育人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关知识手册 1.2.4家长们要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目标: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此外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们以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项目执行时间安排:贯穿整个项目项目执行负责方:家庭2.宣传 2.1建立心理健康专栏 时间:项目之始 地点:校园内、教学楼或教师内的各宣传板 内容大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办刊或书籍、不健康心理的危害等 2.

29、2开展法制教育专栏 时间:项目之始 地点:校园内、教学楼或教师内的各宣传板 内容大概:有关校园暴力的相关政策及法律、已发生过的案例再现等 2.3定期做法制宣传专题报告 呼吁学校定期(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对全校学生做有关青少年法制的相关报告,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或者作为班主任班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告知学生近期国内外发生的相关暴力事件及后果,提醒学生注意,学校及学校老师一定要重视。2.4法律规章制度的宣传定期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校园活动宣传板报等宣传未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各项法规。3.管理: 3.1学校: 目标:健全校园的软硬件设施,从学校内部及时发现

30、、排除暴力隐患;项目执行时间:设施配置、安保队伍建设、专项法规制定在项目之初,校园活动贯穿始终; 项目执行内容:配置硬件设施、校内工作人员安保和学生安保队伍建设、专项法律法规的制定、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项目执行负责方:学校、 项目所需资源:监控设备、社工机构、司法机关人员的支持参与 (1)设施配置:在校园内外的特定位置安装监控设备,观察校园周边环境; 在校园内部的走廊、过道等内发型校园暴力的高发区域设置监控设备,以便及时发现校园暴力问题 (2)校园安保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园巡逻人员制度(校内工作人员) (3)培养建立少年警察队伍,专门纠正行为不良少年的偏差行为,包括校园暴力行为。 (4)研

31、究制定校园安全法、校园暴力防范与处理条例、校园侵害处理方法等专项法律法规(5)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分散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压力、规范学生行为、疏导学生精力3.2机构: (1)不定期进行家访 通过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交流访谈,可以了解到个学生的大致情况,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从而对那些较可能发生校园暴力或者潜在的暴力实施者或者承受者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与家长及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尽可能的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 (2)涉及校园暴力的问卷调查(匿名性为主),根据统计指标来确定问题可能产生源及可能产生群体, (3)建立相关的女生保护组织: 向女生普及青春期教育的相关知识;另外在组织内形成女生

32、同辈支持群体;救护受侵害的女生,主要是由心理专家对被害人进行疏导,缓解她们的紧张情绪,同时及时矫正她们因为受伤害而对社会产生的仇视心理。项目执行方:机构项目所需资源:心理专家、社工人员、知识手册、专业老师 (4)在学校设立专门的援助机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接待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或者工作人员主动对学生被害人进行服务。机构的人员由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担任,这些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工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 (5)开设女生电话专线,由社工或专业人员开展服务 (6)开设“长腿叔叔”信箱,由社工或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回复 (7)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团体心理训练(8)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与

33、其它部门合作,筛查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如与教务部门合作审查学生的旷课试读作弊转专业退学等事宜,公寓管理部门注意学生的长期旷课转宿舍人际不和行为异常等情况,教师注意学生的异常课堂表现如长期旷课学业不佳奇怪表现等,学生部门应及时收集上述信息,初步筛查问题的性质,并将疑似危机事件及时报告心理咨询中心,使之进入危机干预程序)4.联合预防:构建队伍精良的学生心理健康五级防护网构建寝室长、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 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在内的五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 ,各级防护机构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明确归属理顺关系,做到不推卸责任(二) 治疗1、对受暴者一方: (1)对于已经造成

34、的伤害的同学协调医疗部门进行积极的治疗 此伤害包括身体伤害和心理及精神伤害,对已造成身体伤害的同学进行医疗救助;对已造成心理及精神伤害的同学,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创伤治疗,此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或者有经验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 (2)由社工开展小组,目标群体为已遭受伤害的学生将已经造成伤害的学生根据其情况分成小组,每组5到7人,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对其开展工作,帮助其从所遭受的伤害中走出来,逐渐使其有更好地方式维权和保护自己。 (3)父母、朋友、社区等社会支持网络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 (4)开展受暴者父母的小组依旧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帮助受暴者父母更有效地观察并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

35、,使父母更好地处理,进而使父母间得到更好的交流,取长补短,获取更好地教育方式。 (5)帮助父母理解孩子对所受暴力的反应,消除恐惧反应 ,必要时接受精神卫生咨询,协助性侵犯受害者接受检查,防治性传播性疾病 2.对施暴者一方:(1)利用规范条例进行教育目标:使施暴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改正项目执行时间安排:暴力发生后,确定施暴者项目执行内容:向施暴者教授有关的法律知识包括法律条文内容、触犯后果、减轻刑罚措施等项目执行负责方:司法部门项目所需资源:专业司法人员、知识手册(2)进行其施暴原因分析和对施暴者进行心理干预与关怀目标:通过原因分析和进行心理干预与关怀,预防暴力的重复发生项目执行时间安排:施

36、暴者确定之后项目执行内容:对施暴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对施暴者进行心理治疗;家庭、朋友等支持网络的关怀项目执行负责方:机构、家庭项目所需资源:专业心理咨询师、社工、家庭(三)维权与跟进 1.对于施暴者情节严重的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与受暴者争取其应得到的补偿 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情节严重施暴者法律责任 目的:严格执法,树立法律在校园中小学生群体的权威,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及法律责任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覆盖校园教学维持期间;校园暴力事发之后 项目内容:对施暴者追究责任,处以政治管制与经济处罚 项目执行负责方:司法、公安部门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执法者、法律相关专家 学校:针对校园暴力的整顿 目的:加强

37、学校教育与预防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校园特殊事发、事后期间 项目内容:学校保卫工作的完善,学校秩序的恢复与稳定,学校临时教育计划的补充项目执行负责方:学校管理科项目开展所需资源:学校管理领导、保卫人员、教师,学校广播 2.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 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处或心理咨询室应在新生入学时即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可对学生成长背景心理健康程度个性防御方式攻击倾向或求助不良和违纪行为等资料加以记载常用的建立心理档案的量表有: 90项症状清单(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青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防御方 式量表(DSQ )、 攻击性量表(AQ)

38、等, 社工机构:建立暴力事件双方的心理档案 目的:跟进校园暴力涉及人员的心智成长变化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校园暴力澄清记录 项目内容:详细记录事发人员的基本特征、心理状态、诱发原因及主观意愿 项目执行负责方:社工机构及工作人员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社会工作者、相关记录物品、档案的联系整理完善五、项目可行性分析1.项目名称:呵护成长2.对象:甸柳一小、甸柳一中的女学生3.可行性分析(政策和环境两方面) 3.1从与项目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方面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五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

39、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年成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年成人保护工作。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根据需要,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及其他有关的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005年6月1日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公安部同时制定了公安机

40、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这对促进校园安全,消解校园暴力,将起到重大政策上支持作用。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

41、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3.2从项目执行的资源与其开展环境分析: 从专业角度讲社会工作本身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可以作为介入校园暴力的一种机制,就可以成为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干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学校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 社会工作者可以围绕问题学生展开工作,以此引导学生,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学生与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并适应社会。 从社会工作的实务层面上来说,社会工作强调环境的审视与评

42、估挖掘以及资源的运用与整合。基于我们项目开展主要集中于校园区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置身学校环境,以敏感性、全面性,专业性的眼光去关注校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实时的记录暴力行为的发生频次与区域。总体上看中小学女性暴力问题的存在是与其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同时环境因素的复杂与隐蔽性导致暴力行为呈现一定特殊性。社会工作者以及与多方共同努力下可以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网络,并根据多途径信息来源,对各影响要素赋予权重加权,从而评估出问题的表现形式与轻重缓急进而I进行暴力事件的预防和治疗发展等具体措施。 我们本次项目主要依靠学校力量并逐渐建立与其他部门、机构的联系,争取资源,调度并依据实际情

43、形可行操作。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为主,辅助治疗及观察后续工作。学校教育资源及教师资源无疑成为运用最为成熟的部分,课堂教育与活动实施并重,包括对学校宣传资源的启用,从氛围上抵消暴力因子。学校管理和保卫的运作,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举止习惯,正确引导青少年群体特殊的身心发展,进一步净化校园和谐人文环境,同时寻找工作漏洞加以及时修补与改进。同时我们充分借鉴外部资源,弥补内部资源的政策及资金、力度方面的疲软。社会工作者通过将观察到的情形如实客观准确的反映给相关部门,并通过对国家、国际政策的全面有效解读,争取相关政府机构的关注与资源。与上级教育部门协调有利发展的条例、教师素质教育培训;积极建立与公安司法机关保

44、障学校周边社会环境打击暴力行为;从社区建立信息渠道,评估生活发展环境等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不仅仅体现于资源的调动者及计划的实施者,更应加速向谈判者,政策的影响者、倡导者的的转变,从而在宏观大视角的域度把握工作项目。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积极与第三方社会机构对话,并建构起多方协调体系,全面保障校园安全。同时我们社会工作者也要积极学习可鉴内容,不断充实计划服务,从而对环境、资源驾轻就熟。 从项目开展资金方面讲我们所申请的项目的资金相对比较有保证,开展落实过程中资金链可以做到很好的链接,可以有效的保证我们项目的执行与开展。六、项目风险评估及预案Q1:由于某些原因,学校不信任机构社工,不配合活动实施A1:可能是学校不信任我们,我们可以先和他们建立专业关系,让他们逐渐了解社工,其次是向学校说明校园暴力的危害,提高警惕性是极为重要的。Q2:家长不同意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程,怕带坏孩子A2:先和家长建立互信的关系,向家长介绍什么是校园暴力,让他们关注校园暴力及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