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学文化中渗透德行教育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0777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国学文化中渗透德行教育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国学文化中渗透德行教育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国学文化中渗透德行教育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国学文化中渗透德行教育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国学文化中渗透德行教育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国学文化中渗透德行教育的实践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国学文化中渗透德行教育的实践研究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润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国学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开展国学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关键词:国学 德育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撑,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人就会丧失文化依托,没有归属感或者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因

2、此,重视民族精神教育与培养,能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教育。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民族精神教育要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与培育改革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德育过程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最优秀、最有价值的文化精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它所蕴涵的文化资源和道德价值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

3、化熏陶,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把国学启蒙与民族精神教育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使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启智、劝善,舒缓心志,陶冶情操,美化人生,使他们成为真、善、美的高雅之士。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今世界,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的现实状况冲击着小学生还未成形的价值观体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德育的首要内容,加强国学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借助国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修养。实施国学教育,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传

4、统国学与现代德育进行成功对接,国学经典润物无声,民族精神默然熏陶。面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新问题,我校坚持“促进人的发展,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教会孩子知识、教会孩子做人,同时更注重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为传承经典文化,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我校进行国学启蒙校本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实施。学校把传承经典文化作为突破口,也是学校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品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抓手。如何让国学经典焕发出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新课题。自2006年以来,开展了“传承经典文化,提升德育实效,培养阳光少年”一系列德育实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

5、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传统美德为目的的国学经典系列活动,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智慧潜能方面均取得了卓著的成效。我校主要通过以下一些形式进行实践体验的。一、加强师德修养 提供师资保障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表,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养成健全的人格。教师承担着传递“道”的使命。教师必须学“道”、修“道”,成为一个学养兼备、德智双融的达者至人,才能堪当传“道”使命!而“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国学

6、经典的学习,成为心灵雕塑师,成为汲取传统文化与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递者,使其在知识的传授、日常生活指导中,成就品学兼优、德智双融的学生。由此可见,引领教师研读国学,对少年儿童走进经典起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工会结合师德教育,聘请专家来校为教师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品“论语”等师德专题讲座。使教师对国学经典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并通过“国学经典知多少”论坛,引发教师对学习、阅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教师就是阳光,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二、依托教育科研 开发校本教材.一个人的品质与素养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幼年时期尤为关键。如何通过一种载体将几方面的教育整合起来?我校积极进行国学启蒙校

7、本课程的研究,自2006年组建了德育校本教材编写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分内容进行编写。以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为选文,在课程设置中安排每周五下午一节拓展课为国学启蒙课。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教育。国学启蒙这本校本教材体现了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的“德行教育”,力求从语文学科教学入手,通过古文诵读,结合德育的行规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所有的选文,都是教师根据品行、学习、励志、处世等方面组织,按单元编排。课程的内容以品德养成教育为主线,通过学经典、读故事、懂道理等环节,使学生在国学启蒙课中接触经典,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国学经典,并联系现实生活诠释宣传经典文化。在国学拓展

8、课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向先贤圣人学习的良好氛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至品行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三、渲染育人环境 增强文明素养我校充分发挥上南路小学校园网这一教育阵地,对本校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情况向家长作及时的宣传报道,让学生与家长在校园网上吐露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声,给家校共同教育孩子学习经典提供了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专门在校门口设置了一个国学经典教育宣传专栏,国学教研组负责做好每月一次的国学橱窗的宣传内容更新工作,图文并茂供师生阅读,同时也能够向接送学生的家长宣传。在校园走道中建设了浓缩五千年华夏文化的“知识长廊”,各班每学期出版一次“国学启蒙”宣传黑板报。还利用宣传标语、魅力午间广播

9、站、班级小报等阵地进行国学经典宣传、交流,由学生发展部负责每学期通过校会课开展国学经典讲座。让学生们体验国学的丰富内涵,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文明习惯。国学的浸润,让学生们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了变化。四、拓展教育阵地 体验国学内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传承经典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德育展示活动,开展“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完善、独立的人格”的论坛。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组织家长一起学习经典中关于“孝”的经文,并请来专家为家长阐述经典中“孝”的内涵,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到家

10、庭礼仪文化教育中来。我们通过学校网站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引导家长借助经典文化使学生把所学的国学经典运用到日常的坐、立、行、走等行规中去。学校还与上钢街道携手开展了“传承经典文化,构建和谐社区”的系列活动。通过实践将经典文化与社区建设有效结合,以点带面,让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从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区。通过青少年道德辅导站活动,借助学校内有利资源,拓展了上南路小学国学教育内涵与外延。在完善社区“经典文化传播点”的管理机制基础上,逐渐增加活动点。形成社区“人人学礼仪,个个讲文明”的新风貌,促进居民文学素养和文明素养的提高。我校还在教育署进行了“新学堂歌”展示,同学们把国学经典表演融入在舞蹈与音乐中,在唱唱跳跳中把国学经典演绎得更具特色,并荣誉优秀展示奖。我校扎扎实实地推进“国学文化”教育,抓好养成教育,为学校德育奠基,将文化与行动结合起来。在充满民族气息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必将培养出知书达理、仪表端庄、充满自信、善于合作的健康、快乐的上南阳光好少年。琅琅上口、字字正心的国学经典必将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带来新的自信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