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家长会汇报材料《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家长会汇报材料《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 .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学校家长会汇报材料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一、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天底下每一个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渴望自己的儿女长大能够成才。尤其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对家庭教育也更为重视。面对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在新形势下转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方法,在教儿育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还有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的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了追悔莫急的偏差与失误。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不同的图画,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古今中外,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可见家长使用
2、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使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无需求助别人,因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生儿育女,无师自通。可是,我们自通的教育方法都是从哪来的?都是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继承来的。从孩子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有了一个全新的职业,这个职业的名字叫做“家长”。世界上任何职业都需要培训,考核、竞争上岗,只有“父母”这个职业没有这些程序,只要生育了小孩,就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就在理所当然的行使教育的职能。父母是孩子的最有效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材的基础。但是当前90以上的中小学生家长没有经历过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从某
3、种程度上说,他(她)们对孩子只是一个养育的过程,他(她)们的养育知识非常丰富,他们可能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但是却适得其反,有时候还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偏激的思想,不听话等等。父母是子女不可更换、任期最长的教师,父母只有掌握了系统、良好的家庭教育知识才能进行良好的教育。因此,作为家长: 1、要努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孩子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孩子是我们晚年的继承和希望,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的幸福,错误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就是我们自己的晚年的痛苦和辛酸,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文明平等竞争的社会,若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就难于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自己。人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儿女的不成器,
4、为人一生最大的欣慰莫大于孩子的有才有德,在教育子女的问题有一个不成定论的公式,现在多付出一点,尽了自己的努力和职责,否则就会欠账,欠帐越多就会还债,还债有三个方面:一是升学,二是就业,三是婚姻,他们在社会上无法维持生存时,需要你的不断接济和帮助,有的家庭父母现在只考虑自己的欢乐和轻松,不注重教育付出,只能是一代惩罚一代,恶性循环,然而有知识有见地的家庭则是一代负责一代,一代孝敬一代,一代胜过一代,为国家社会培养了栋梁之才,自己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2、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配合。作为家长,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质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学校是接过这
5、块毛坯进行继续加工的,从家庭,幼儿园,小学到初中,这已是第四棒,在学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离不开正确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育形式,它的德智和其它教育都是群体性的教育,主要任务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的教育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开拓的前景是广阔的。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里,同时走进同一的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就读,
6、授课的时间是相同的,教化环境是一致的,教则教规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则是区别很大的,这种大优大劣分化的原因。并不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要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它们三个用尽全身所有的劲,小车还是停在老地方,一点儿也没有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倒不是小车重的拉不动,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往上,向天空直提,虾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结果小车只能停在老地方。这则寓言启示我们:大家的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因为所用力量的方向不同,尽管大家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无济于事。它告诫我们,为了一个目的,
7、大家在一起工作,只有思想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教育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呢?孩子是一个社会实体,任何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家庭,脱离社会而存在。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三方面必须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好的效果。而且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了它,其他的教育都是苍白的。二、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宋庆龄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有人这样说:一个好的家庭就是孩子一所好的大学,一位好母亲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1、分苹果的故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
8、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9、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作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
10、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2、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
11、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表现出不屑。然后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后,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
12、,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的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她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
13、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工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奈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任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一位好母亲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二)好爸爸胜过100个教师关鸿羽说: 家庭教育必须强化男性教育耶鲁大学研究成果表明: 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
14、更容易成功。从教育的方式上看,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母亲往往会骂他一顿。而父亲却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会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他把玩具装好。另外,父亲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男性喜欢冒险,因此父亲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会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母亲往往会严厉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会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真棒!男性爱运动,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
15、力。男性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让孩子劳动不只是扫地、擦桌子,而是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动手能力。男性不像女性那样爱干净,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抱支持态度。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人如果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就会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这样看来男性对孩子卫生问题的宽松态度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相对女性来说,男性比较喜欢劣性刺激,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的经历,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自己去克服。
16、这样的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案例:1、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
17、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竟然也没有责备儿子。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2、安徒生的父亲:穷鞋匠培养出大作家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亲对此非常气愤,但一点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父亲亲自把安
18、徒生简陋的房间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还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 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3、盖茨的父亲:让孩子从小懂得凭本事挣钱 世界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老总比尔?盖茨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父亲威廉很注重从小培
19、养他“凭本事打拼”的意识。 威廉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和干劲。”盖茨帮家里做事,父亲总是给予一点小报酬,以此激发他的热情,让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台阶。威廉表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了解现实社会和外部世界,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大家一起劳动,一起追求同一目标的快乐。上私立高中时,盖茨就和朋友一起开发了计算市内交通量的软件,并在竞争中取胜,签订了一份数额不小的合同。后来,学校的负责人雇用他们编制教学计划,盖茨还与人合作,编写了企业的工资系统用的程序。威廉夸奖说“盖茨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4、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为10岁的马莉娅和7岁的萨莎设立以下家规:1.不准
20、出现以下行为:抱怨、哭闹、争辩、纠缠和恶意嘲笑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给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叠被子、上闹钟。3.如果干家务,每星期能从爸爸那里领得1美元零用钱。4.安排充实课余生活: 马莉娅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 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从这份家规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培养了孩子许多优良的品质和能力)点评: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2、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逐步形成热爱劳动的习惯。3、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注重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可以宠爱,但不应溺爱。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21、这位舐犊情深的父亲深深的懂得: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父爱是造就天才的关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作用。母爱可使子女身体和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父爱的功能则表现在教会孩子怎样应付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母爱代表着人性和社会生活情感方面,父爱则往往象征着事业、思想、秩序、冒险和奋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与父亲有关,椐有关机构调查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的父亲,则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很容易与人相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爱远远
22、胜过母爱。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现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我想提醒所有的父亲:孩子的成长、天才的培养,父亲绝不能走开!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终身教育者,怎样才能教育好今天的孩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了解当前阶段孩子的特点,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习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三、家
23、长需要学什么1、基本的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知识2、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规律和方法3、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4、重要的教育政策法规和形势分析、就业引导。四、孩子步入初二,我们怎么办?(一)了解八年级学生的特点1、课程难度逐渐增大,容量逐渐增多,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八年级各科难度也逐渐增加,部分学生出现掉队现象,个别学科开始亮“红灯”。初中出现的掉队学生多数是在八年级上学期出现的,下学期两极分化的现象会更加严重.2、部分同学出现厌学情绪八年级是一个学生有可能自我放松的阶段。没有了刚进入中学的新鲜感,没有九年级的升学压力,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自己放松,出现学习成绩下
24、降现象。我们发现八年级学生有这样的现象“松一松,降一降;抓一抓,上一上”。3、学生自主、独立、反叛意识增强。进入青春期,渴望与异性同学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学校及教师熟悉,部分学生不再对家长、教师“言听计从”,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见解,个别学生可能出现与校外不良少年交往现象。逆反期孩子的三大心理矛盾: 第一、渴望独立与现实中对家长依赖的心理矛盾: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孩子心理上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成人感”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希望父母向对待成人一样地对待,这时,他们最讨厌父母仍然像对待孩子一样,对他们的活动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对他们的事千叮咛万嘱咐地唠叨。但
25、同时他们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他们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可自己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想让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看待,可自己得许多言行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至于他们越是想摆脱父母,越是发现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和帮助。这种渴求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孩子的心理上经常产生冲突、混乱和不安,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冲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以孩子气的行为方式对抗父母或成人,以显示自己不再是儿童。如:对父母的批评与责备,不管正确与否,都表现愈来愈强烈的反抗情绪,故意与父母唱“反调”。同时,他们的反抗更多的是以潜在的形式出现,如对父母在生活和教育上的安排,采取不关心、不表态、无所谓的态度等。
26、 第二、心理闭锁与渴望获得理解的心理矛盾,孩子开始有了自己心中的小秘密,不再愿意什么都跟家长说,尽管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心理活动的外在表露却开始失去了儿童的直爽、天真、单纯。这里说的闭锁性就是对不理解他内心的人,不透露自己的秘密。这是少年期孩子最显著的心理变化之一,与父母之间的话不投机,觉得他们都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使少年期孩子心理上常有一种孤独感,时间一长就又产生了希望别人理解、渴求倾吐心声的需要,这种需求常常通过写日记,书信和选择最知心朋友的方式得到心理安慰和心理平衡。而且这时候的知己的地位远远大于父母老师的地位。这一心理矛盾及其行为特点,如果不能被父母或成年人理解并通过适当的方式
27、加以处理,便很可能造成对孩子的误解和感情隔阂,进而影响孩子情感生活和社会适应,一些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抑郁和焦虑,都跟孩子心理发展的这一矛盾有重要关系。 第三、性生理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心理矛盾:随着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急剧和显著变化,大多数少年在感到兴趣和好奇的同时,也会程度不同的感到不安和害羞,甚至产生恐惧及不知所措的心理。这正是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的一种矛盾表现。 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对现有的社会地位欲求不满,由于孩子“成人感”形成,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
28、,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 2、与大人之间有一个观念上的碰撞:开始对自然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对人际关系等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但由于他们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动,偏激,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大人想法为什么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观念。 3、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孩子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矛盾”“麻烦”常常让他焦虑情绪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控制。 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 孩子长大了,就不能像管理和教育小孩那样去对待他们,
29、如果父母总是老一套,老调重弹或频繁的提出某种要求,那么在教育子女上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引起冲突:父母的过分照顾或反复说教,命令,斥责使孩子感到是对他的不尊重,不信任,因而表现出对立情绪和抗拒行为。孩子的反抗又引起父母的愤怒和不满,从而进一步去斥责孩子,而斥责越烈反抗就越烈,这样循环下去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感情,造成关系紧张。二是对家长敬而远之,有的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孩子无法反抗,就采取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敬而远之的方法,或另找知心朋友。使父母与孩子感情交流很差。三是屈从于父母的压力,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压抑了孩子独立性的发挥,孩子可能成为庸才,没有发展前途。所以父母要随着孩子独立意向的增长变
30、化改善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方式:( 二 )改善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方式 第一、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 a、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观点,不管这个想法和观点在你看来多么的可笑和不现实,都一定要很耐心和很认真听完,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b、不要随意指责和草率的对孩子的观点给以否认和评论 c、要对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做一个积极反应,让孩子充分的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做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改变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 第二、批评孩子时切莫伤害孩子自尊心: a、分清场合和措辞:切莫当着孩子在孩子的朋友老师面前言辞激烈的批评孩子,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
31、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怎么什么都不如某某呢?”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b、对事不对人,批评孩子时不要用你怎么从来你怎么总是等言语,要针对这件事,就事论事,不要翻旧帐。 c、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激烈冲动的时候,家长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第三、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家长干涉过问孩子的行为,应当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如:妈妈能理解你,但你这样,妈妈真的很担心。相信你能理解妈妈的心情,会自己处理好这些事情。”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先询问原因,并说明自己心里着急,担心,希望孩子站在家长角度,体会家长的爱心和不易。 第四、进行性生理
32、教育:进入青春期后,少年的性机能开始发育成熟,但他们性心理发展尚不能与之相适应。有些孩子不习惯身体急速的发展和特征的急剧变化,害羞,腼腆,有的觉得自己发育的早或晚,和别人不一样,产生忧虑,苦闷或自卑,孤独等。所以父母最恰当的时间是在孩子出现第二性征的时候给孩子进行性生理教育,一般妈妈对女孩讲,爸爸对男孩讲为好。学校教育可能会涉及,但家长更应该配合学校教育,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一定的方法,有选择性的针对性教育。“逆反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所以兼有两个时期的特点:一方面,青少年缺乏适应社会环境的独立思考能力、感受力和行动能力等;另一方面,初步觉醒的自我意识支配强烈的表现欲
33、。即处处体现自己,通过展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期的年轻人爱打扮得与别人不一样,爱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爱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让人另眼相看,这都是他们想要的效果。了解到这些,家长就不难理解孩子们的表现了。这并不是孩子心理有问题,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烦恼”,当然,这个“烦恼”是他们的,也是家长们的。家长们只要明白其中的关系,结合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对照专家们的建议,一定就可以轻松的帮助孩子,也帮助自己,度过这段“烦恼”期。家庭是社会的一个个细胞,这一个个细胞各不相同;在这一个个不同的家庭中,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家庭教育之路究竟在哪里?究竟该怎样走
34、?五、我认为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实践。(一)、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两的身教重于两吨的言教、以身作则、注重榜样的力量)案例: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
35、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
36、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所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我们在马路上、院落中、楼道里,见到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乱冒的训子场面,并不少见。这些家长自以为训是为人之父的特权,更有甚者,还以拳打脚踢相伴。训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除给孩子增加抵触情绪外,别无所获。身教胜于言教 训不是家长的特权,身教与言教并举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所以,对小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批评家,而是榜样。案例: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他们来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在于父母的以身作
37、则、言传身教。林氏夫妇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两代人每天挑灯共学的读书氛围一直延续到3个儿子都上大学。更为高明的是:他们当年那么穷困,却长期订阅文学杂志和传习世界名著,使3个儿子不仅读了数遍,还讨论了数回;在他们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条,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个儿子就是在这样贫困,然而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了。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升华,都产生了极其深刻深远的影响。林氏夫妇教子的感人之处,并非是培养出3个博士,而是其在贫困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每一个儿子,铸就了他们不缺不挠的性格,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充分
38、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二)、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 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 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清朝画家关板桥52岁始得子
39、,但他严格要求儿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的家教原则。他临终时给儿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通过故事、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充青少年,“陶冶心灵”。他认为故事与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主张对青少年进行“绅士教育”,他最重视道德教育。他说:“我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见,
40、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三)、促孩子素质全面发展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土壤、阳光、和养料。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都应依据教育方针,全面培养青少年一代,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正处于21世纪,孩子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他们不但需要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健全的人格,更健壮的体魄。更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更强的实践能力。而这一切,需要从小就加以培养。 张弛,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年仅22岁。他的成长和培养,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亲张明山谈到对儿子的家庭教育时,一连说了几个要和不要:在学习之
41、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养,不要让孩子一味依赖父母的指导,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因此。他在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点:1、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2、孩子学习情感的培养;3、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及爱心的培养;4、独立意识的培养;5、与孩子平等沟通、面与面的交流6、对孩子实行积极暗示;7、适时适度夸奖和欣赏孩子,8、培养自信;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吃苦精神、刻苦学习;9、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10、家校实施教育一致。该家庭的实践经验和结果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的一句话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而情商等
42、因素占80%(四)、还自由和空间给孩子孩子在身心发育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并培养其创造力。就需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和选择的空间。教育家认为,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一位成功的家长说得好,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把他放到广阔的天地里去。1、给孩子自由,让孩子独立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他的家庭教育观念颇具特色。我让他自由这是蔡志忠父亲的家教之道他15岁那年,要去台北画漫画,父亲只是一句那就去吧将蔡志忠终身前途的大事就决定了。当别人问他怎么
43、放心儿子弃学离家时,他说:对儿子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我给他自由。 蔡志忠父亲言行,促进了孩子独立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自信的性格。试看众多孩子到了入大学时,还要父母陪同,甚至铺床叠被,也要父母代劳,家教优劣的差异,岂不明显可见?2、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识上的成就。著名作家石湾,她认为:子女成才关键在自己。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培养女儿的自立、自尊意识上,把女
44、儿当作朋友来看待,在同等地位上与女儿讨论交流生活中的难题和选择,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的要孩子顺从自己的想法。正是这种诗外的功夫营造了宽松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许多时候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自尊和支持,从而坚定了对自己选择的自信,在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3、让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兴趣能对我们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他就一定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钻研,并能创造性的把它做好。兴趣能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热情,丰富他们生活,使他们对世界、对明天抱有无限美好的希望。许多孩子借助个人爱好在不同领域中取得了优
45、秀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建起很强的自信心,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五)、送智慧和耐心给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的天赋、兴趣和个性,人类的多种能力中,他总有一种或几种较强,也会有一种或几种较弱。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其长处是能施以个别的,而不是一般的教育,但这种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细心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其特长和特短,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许多家长正是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结果使孩子走上了成才之路。(六)、造快乐和自信给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逐渐增多,单亲家
46、庭的教育无疑比正常家庭有着更大的难度。因为家庭的破裂往往会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带来程度不同的冲击和伤害。但是,这样的家庭中也有许多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这靠的是父(母)非凡的理性、克制和对孩子的爱。他(她)把痛苦和难堪留给了自己,努力把更多的快乐和自信送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正常的生活空间,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了正常的发展。1999年的南京市十佳家长陆剑瑾,她的家教就是一个值得单亲家庭进行成功家教学习的例子。家庭的破裂给4岁儿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一块不易抹去的阴影。在儿子幼稚的脸上流露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沉默和忧郁。于是,她下定决心转变儿子,使儿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充满信心的学习和生
47、活。她首先从转变自己开始,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收起了脆弱和悲伤,只让儿子感受到灿烂的笑脸和鼓励的目光。针对孩子在校情况,和老师一起及时对孩子鼓励,及时纠正孩子的性格缺陷,让孩子多多参与各项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肯定,赢得了自信(我不比其他小朋友差),得到了胜利的喜悦的成功,她成功了。陆剑瑾家教成功的事实告诉每一个单亲家庭:当家庭解体的事实到来时,大人不管有何种感受,都不能忘记做父母的责任,要帮助孩子尽快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要以良好的心态去感染、教育孩子,使他能够自信地生活、学习,去灿烂的迎接明天。(七)、注意教育方法 1、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2、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毕伯库克曾对1300多位称职的父母做了调查研究,他归纳出了要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喜欢且经常与孩子亲近,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乐于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善于和孩子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