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1385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年 级 电话 关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和关爱发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家里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委托他人监护或者无人监护的儿童。为此本人于2011年8月10号17号在三星镇星村村,对星村小学的在校学生采用

2、了重点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维持一周的调查。一、 背景介绍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留守儿童群体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频频引起社会各界侧目,让人们觉得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呵护!据资料显示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获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教育,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为此,应学校号召,为了正确认识国情、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借暑假机会进行社会实践此次调查对象为星村小学在校的所

3、有学生,年龄分布在610岁之间。星村小学共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总共126人次,共有留守儿童占80人,占总在校学生的63.5%。其中男性留守儿童3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5%,女性留守儿童4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5%。二、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隔代监护型(占90%),一般是由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监护。亲朋好友监护型(占8%),即把孩子交由伯父、伯母、叔叔、婶婶等亲人或者好友照顾。自我监护型(占2%)即不是上面的两种情况,自己监护自己,自己照顾自己。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80人,占全校在校生总数的63.5%(其中留守儿童中

4、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35.5%,父亲外出打工的为52.3%,母亲外出打工的为12.2%)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25%,在县外打工的占75%,由上可知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23.5%, 一年回家12次的占63.2%,一年都不回家的占13.3%。而且大部分家长都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家,且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这导致了儿童性格孤僻,不善于交流。 5、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

5、析。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反映一般,有5.2%的留守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91.7的留守学生认为“一般”,只有3.1%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好”。 三、问题的成因1、淡化的区域性教育。由于近几年打工潮的兴起,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城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由于区域差距,家长无法承担子女在自己工作所在地入学的高昂费用、以及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增加经济收入与子

6、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了前者,这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上升的因子之一。四、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1、 外出务工的父母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关注较少,在家里的监护人由于于文化层次较低仅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这

7、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降低了。 2、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我们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这样子使得留守儿童的性格孤僻,与家长的交流产生代沟,对以后与大家的交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3、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并且大多数都是在婴幼儿期或者还属学龄前儿童时都已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跟随年迈的老人一起生活。另外虽

8、然有部分幸运的孩子是由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亲自照顾,但是由于不能同时拥有父母双重的爱,心中难免不舒坦,再加上外出的家长在外打工所持续的时间不等,短的至少已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最长的已有长达8年之久。家访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部分家长由于心系赚钱,已持续有好几年不曾回家探望家中的儿女。让原本就渴望他们关爱的孩子们一次次的化希望与盼望为失望,一次次的由兴奋与激动变为深感无助,一次次的觉得他们的父母已然不再爱他们、已然将他们深深遗忘。让那幼小的心灵倍受打击,留下无言的伤痛,并且伤痛在无形中扩散,扩散得肆无忌惮!再看到同龄伙伴可以无忧无虑地同时拥有父母亲双重的关爱,可以时刻承欢父母膝下,那早就伤痕累累的小小心灵

9、难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通常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日常行为粗暴蛮横、脏话连篇、易于发怒、脾气多而暴躁、易冲动、怒则打人摔东西;有的孩子故意与家长逆反或者经常沉默寡言、不合群、胆小,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有的孩子由于渴望更多的关爱,喜欢借故向别人撒娇,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 ;有的孩子由于年龄太小就离开父母或不得不与其中一方分离,误以为是他们不爱自己,于是在家中就一味的对家长撒谎,借故索要更多的物质和金钱、铺张浪费,或者贪玩厌学、学习成绩一度较差以此来报复那离他们而去的父母孩子们的表现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无不以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向父母控诉着自己孤独无助和对父母双重呵护的渴望!四、对策与

10、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身认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2、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政府部门应切实担负起责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以外,还应当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日程,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和研究,提出和采取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的措施。 3、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学校要

11、好好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4、外出打工的家长经常回家看孩子,比如说在中秋节,春节这些节日常回家看看孩子,趁着在家的时候多与孩子交流,让他们不那么孤单。在外工作时经常打电话给孩子,把彼此的距离拉近。5、 面对“祖国花朵”的上述一系列情况,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走访他们的监护人,带给他们适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走访他们就读的学校,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怀,带给他们一些书本、文具等物品,也带给他们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带给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努力奋斗,同时也把他们的坚强与微笑带回我们的校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社会责任感,对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儿童的成长多一份关心,努力保护好中国的“脉搏”以促进华夏民族的不断发展。五总结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走访了这些留守儿童及其“代理家长”,感觉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让自己的子代成为留守儿童,同时也为回报社会对我们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村的相关领导人的支持与指导,感谢全村广大社员的热情帮助与积极配合,祝愿您们生活愉悦、合家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