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远离艾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1428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爱生命远离艾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爱生命远离艾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爱生命远离艾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爱生命远离艾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爱生命远离艾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爱生命远离艾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爱生命远离艾滋.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爱生命,远离艾滋 班级:生科2班 学号:11101587 姓名:陈浩摘要:如今科学进展突飞猛进,而艾滋病依然很猖獗,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让大多数人谈虎色变,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非常想为艾滋病防治与治疗做点贡献。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也显著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关键词】生命;现状;对策;前景;总结前言: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Acquired Immune

2、Deficiency Syndrome。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所导致的传染病。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于机会感染。正文现状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人群特点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

3、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首先,静脉吸毒人群是主要的HIV感染人群,自1995年以来,吸毒人群感染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次,性滥人群逐渐成为重要的HIV感染人群。再次,男同性恋人群,该人群已有一定的感染水平,危险行为较高、人群规模较大,艾滋病流行的危险性不容忽视。最后,一般人群,在艾滋病流行较早、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一般人群

4、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已达一定水平,其中输血人群的感染状况值得关注。我国艾滋病患者人数以二每年30的速度增加,形势不容乐观。我国艾滋病的防治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拒绝毒品。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防止母婴感染,如夫妇未能确定彼此是否带有病毒,在决定怀孕前应先进HIV抗体测试。我国艾滋病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主要采取一些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抗

5、病毒治疗,疫苗的研制和开发,中药治疗。目前,艾滋病的治疗趋向于联合疗法(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HlV复制所需3种酶分别是:整合酶、逆转录酶、蛋白酶。逆转录酶抑制剂HIV-RNA进入靶细胞后,首先需要在逆转录酶作用下转化为DNA。逆转录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以达到降低病毒复制的目的。蛋白酶抑制剂(PI)PI通过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了病毒的复制。蛋白酶抑制剂作用于HIV复制的后一阶段。HIV病毒疫苗:ALVAC疫苗不仅能引发人体对HIV的细胞免疫,还能产生HIV抗体。该类疫苗主要针对HIV-1B型病毒71。gpl20疫苗,临床与实验室的安全性均很好,接种后无AIDS样疾病及免

6、疫抑制的证据。HIVDNA疫苗,动物实验效果好,不良反应小。HIV活疫苗,具有较高滴度,目前仅限于动物实验。中药治疗:临床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多数为化学合成药,毒副作用大,而中药对治疗艾滋病则有独特作用,其中对艾滋病有治疗作用,对HIV有抑制作用的有,甘草甜素8、天花粉蛋白91、黄芩101,大蒜、人参、蘑菇、丹参、紫花地丁、灵芝、苦瓜、白头翁、杜仲。熟地、苦参等。许多中药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解毒方面,有强大优势,如人参汤、克艾可、康滋胶囊、生麦饮、六君子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爱滋宁、秘灵王。生命泉等11,1 2)均能使病人免疫功能得到改善。研制与抗A1DS药物协同的中药免疫增强剂也是一大研究

7、方向。联合疗法:1987年,有人开始使用核苷类药物AZT(叠氮胸) 治疗艾滋病,但单用效果不佳。1994年推出了蛋白酶抑制剂类药。1995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教授首先提出了联合疗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亦称鸡尾酒疗法,开创了艾滋病药物治疗的里程碑。HAART能同时抑制HIV-1复制过程的多个环节,具有最大限度的降低HIV抗药性,高效抑制HIV复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或存活率,显著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等优点13。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南非艾滋病研究项目中心(CAPRISA)的科学家发现,那些具有攻击艾滋病病毒(HIV)的独特免疫系统的人,正在导致此病毒突变成毒性更弱的变种病毒,即使

8、感染正常免疫系统的人,其毒性仍旧较弱,这表明将有新办法来攻克艾滋病。S-1360(29)是第一个艾滋病病毒整合酶抑制剂,目前进入期临床试验。整合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并进行复制所必需的3种酶,现存的所有抗艾滋病药物都是破坏逆转录酶或蛋白酶功能的。因此,S-1360与其它药物联合可以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病毒在人体中的复制,完善艾滋病的治疗30。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曾经发现,抗抑郁药物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与抑郁症有关的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患传染病和癌症的风险。Evans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有必要对SSRI和p物质拮抗剂增强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展开临床研究,这种增强效果可能会延迟HI

9、V病毒在人体内的扩散,增加HIV病毒感染者的存活机会。”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治疗艾滋病全新方法。新方法将定向化疗方法与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结合使用,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既可以杀灭在人体内四处游荡的病毒,还能够杀灭隐藏在免疫细胞内的病毒。该项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它为全世界研究艾滋病治疗的科学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找到一种全新的具有创新性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相关文章发表在6月21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上。,抗艾滋病治疗的疗效一直不甚理想,原因是病毒隐藏在免疫系统细胞里,而目前使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躲藏在免疫细胞内的病毒无计可施。该

10、项研究成果首次证明所谓的艾滋病病毒潜伏池现象并不是因为抗逆转药物缺乏效力,而是由于病毒隐藏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长寿命CD4记忆免疫细胞内。艾滋病病毒潜伏池有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潜伏池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来消除它们。一旦病毒隐藏在这些潜伏池细胞里,它们就会对其产生依赖。如果细胞存活,病毒就可以存活,但如果细胞死亡,则病毒也无法存活。因此,消灭这些免疫细胞就能够杀灭这些隐藏其中的病毒。现存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以杀灭在体内流传的病毒,但是无法对付隐藏在潜伏池细胞内的病毒。该研究结果与用于治疗白血病采取的策略相似,即同样是定向化疗,并同时与定向免疫治疗相结合。这种方法既可以杀灭细胞中的病毒,同时也为免

11、疫系统留出时间再生健康细胞。中药既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更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中药与西药有机地结合有可能使HIV治疗有一个新的突破。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艾滋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机会性感染,因此治疗机会性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治疗如下: 1、卡氏肺囊虫肺炎 (1)复方新诺明(SMZ+TMP)。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使用方法是冲击期TMP15mg/kg/d+SMZ 75mg/kg/d,分34次口服或静脉注射,疗程3周,症状缓解后改为维持治疗:TMP160mg/d+SMZ 800mg/d(该剂量也可预防弓形体感染),如不能耐受,可减为MP80mg/d+SMZ 400mg/d,长期维持。复方新诺

12、明主要的毒副作用有发热、皮疹、肝功损害和白细胞减少。对磺胺药过敏者禁用。 (2)戊烷脒。治疗效果不如复方新诺明,但耐受性优于前者,适用于对复方新诺明无效或不能耐受者。用法是冲击期4mg/kg/d,溶于5%的葡萄糖中缓慢静滴(4小时以上,否则会发生低血压)。疗程3周。维持治疗可用戊烷脒雾化吸入,每月一次。主要的毒副作用除低血压外,还有胰腺炎、肾肝功损害和白细胞减少。 (3)氯林可霉素与伯氨喹琳合用。氯林可霉素600mg 4/d+伯氨喹琳1530mg/d,疗程3周,仅作为二线方案使用。 (4)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糖皮质激素仅适用于氧分压低于75mmHg的PCP患者,使用方法是强的松80mg/dX5天

13、,40mg/dX5天,20mg/dX11天。 2、弓形体病 (1)首选治疗:乙胺嘧啶+磺胺嘧啶,有效率可达8090%。使用方法是冲击期乙胺嘧啶5075mg(严重者首剂加倍)1/d,磺胺嘧啶4-6g/d,分4次口服,疗程至少3周,症状缓解后两药均改为半量长期维持。主要的毒副作用有血液系统的毒性、发热、皮疹、和血尿。为减少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应同时加用叶酸25mg/d。对磺胺药过敏者禁用。 (2)次选治疗:乙胺嘧啶+氯林可霉素。使用方法是冲击期乙胺嘧啶5075mg 1/d,氯林可霉素,600mg 4/d口服或静滴,疗程至少3周,症状缓解后两药也改为半量长期维持。主要的毒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和皮疹。 3

14、、巨细胞病毒感染(CMV) 更昔洛韦(Ganciglovir),更昔洛韦是治疗CMV感染的首选药物,冲击期治疗是10mg/kg/d,分二次静滴,平均疗程3周。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故治疗期间应监测血象。磷甲酸钠(Foscarnet)用于不能耐受更昔洛韦副作用或更昔洛韦治疗无效的CMV感染,用法是180mg/kg/d,分二次静滴,平均疗程3周,主要毒副作用是肾脏损害,故需溶于1000ml的生理盐水缓慢静滴。由于CMV感染复发率较高,故应长期维持用药,一般建议在冲击治疗后将更昔洛韦或磷甲酸钠减半量终生维持。 4、鸟分枝杆菌感染 治疗鸟分枝杆菌感染的一线药物有甲基红霉素、阿齐霉素、利福布丁,二线药物

15、有乙胺丁醇、丁氨卡那、氯苯吩嗪和环丙沙星,选择以上药物中的二或三种联合使用,疗程同结核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结核杆菌有效的一线药物如利福平和雷米封对鸟分枝杆菌均无治疗效果。 HIV/AIDS的预防 由于缺乏根除HIV感染的药物和预防性疫苗,HIV/AIDS的预防在防止艾滋病传播中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HIV/AIDS的预防主要是采取以切断传染途径为主的综和性预防措施;关键是洁身自爱,提倡安全的性生活,远离毒品,加强血制品管理,切断母婴传播。科学家发现,在帮助患者生存方面,通过临床检查体征评估治疗阶段的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状态几乎和实验室血液检测同样可靠。他们说,这一研究表明,缺乏实验室

16、检测不应该成为在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推广抗艾滋病逆转录病毒药物项目的障碍。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合成分子,可增强人体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的免疫反应。这将为艾滋病和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这种分子被称为“可定位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补充分子”(ARM-H)和“可定位前列腺癌的抗体补充分子”(ARM-P),其可同时与血液中存在的抗体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或癌细胞中的蛋白质相结合并发挥作用。通过将抗体内的病原体包裹起来,合成分子可将这些病原体确定为一种威胁,以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如ARM-H就能借助与病毒外壁的蛋白质结合,防止健康的人体细胞受到感染

17、。这些分子并不试图直接杀死病原体,而是调控人体的免疫系统自发做出反应。与传统疗法相比,ARM-H和ARM-P分子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理论上还能以药丸的形式进入人体发挥效用,副作用也小得多。前景 大多参与艾滋病研究的科学家认为,“现在研制HIV疫苗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悲观,一些科学家甚至承认,也许永远也不可能研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入侵我国的艾滋病病毒现已有两个病毒类型(HIV1、HIV2)及其8种亚型分类,两个病毒类型间还存在有混合。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主任邵一鸣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预示着我国艾滋病病毒流行状况的复杂性与防治工作的艰巨性。药物如蛋白酶抑制

18、剂(PIAZT,ddI,3TC,ddc)等去减慢病毒的生长速度。目前最常用的是叠氮胸苷、双脱氧肌苷和双脱氧胞苷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感染早期如联合使用上述药物则效果更好。但是以上药物均系国外生产,且价格很贵,国内很少使用。 其他免疫调节药物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丙种球蛋白等,都具有抗毒、抗细菌感染和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还可使患者淋巴细胞数增加,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中药征服艾滋病的希望 中国很早就开始采用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香菇多糖、丹参、黄芪和甘草甜素等亦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在有些研究中已发现,某些中药或其成分在体外实验过程中能抑制HIV,且价格便宜,

19、预计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艾滋病的治疗前景渺茫 对艾滋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传出令人乐观的消息。美裔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发明的联合药物疗法“鸡尾酒疗法”曾轰动一时,但现在研究发现即使同时使用3种甚至4种药物也不能完全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相反,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病毒数量还可能大规模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每年要花费天文数字般的费用。为此,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将目光瞄准中药领域,力图找到能有效抑制病毒、修复人体免疫力,同时又很全面的药物。 可喜的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与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已经在一种新型疫苗的动物实验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在正准备申请进行人体试验。此外,我国兽医病毒学家在20多年

20、前研制预防马传染性贫血的疫苗可能为艾滋病疫苗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美发现艾滋病新药美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以有效对付艾滋病的药物,在试验中能够在两周内杀死病人血液中最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的艾滋病病毒。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自然医学杂志上撰文介绍说,这种药物叫做,它能够破坏HIV病毒穿透人体细胞壁的力量,其作用机理与现在使用中的药物不一样。病毒从适应CCR5受体到CXCR4受体的亲嗜性转变可能是HIV引起发病的关键。CCR5/CXCR4基因缺失性变异可降低HIV感染机会,延长潜伏期。在感染急性期,感染者体内就会形成一个持续携带病毒但不活跃复制病毒的CD4+淋巴细胞亚群,称为

21、隐伏病毒库(Latent Reservoirs),这些细胞在整个病程中对保持病毒持续存在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使用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抑制病毒复制过程,对这些不活跃复制的隐伏病毒难以凑效。近年人们更为关注如何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以实现长期制约HIV。人们开始改变抗病毒治疗策略,把过去长期不间断用药改为计划性的间断用药,如间隙疗法,用药时间和停药时间为21。希望在维持病人低病毒血症的同时,能减少一年中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间36,不仅可以减少治疗费用和副作用,而且希望在间断期中病毒水平的反弹能刺激机体特异的免疫反应,逐渐使病人自身的免疫可以长期制约HIV37。目前对这种治疗策略还在进行临床试验。机会性感染是造成

22、艾滋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亚洲国家结核是艾滋病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次是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和卡氏肺囊虫肺炎38。现有研究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为感染者提供异烟肼预防结核和用复方新诺明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可以减少这些机会性感染,使感染者不仅延长生命,而且能比较健康、比较长时间地继续工作。所以,联合国艾滋病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把这两种比较廉价的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对发展中国家的HIV感染者的最基本医疗内容。目前证实不同型疫苗保护作用的动物模型已经建立,对病毒结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更加清楚,已拥有多种研制疫苗技术(载体分配系统),因此AIDS疫苗的问世仅是时间问题,尤其以HIV调控蛋

23、白如tat或Nef基因产物制成的治疗性疫苗即可付诸实践。一般预测通过全球合作,不懈努力,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可能在 81 0年后问世。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而艾滋病仍在继续迅速传播。因此现在必须着重采取能有效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宣传教育和有效措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FOX03a能够维持中枢记忆细胞的存活,因此能够避免HIV等病毒感染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从而抵挡了病毒的攻击。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出合适的治疗方法,来对付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性疾病。美国科学家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了可根治艾滋病的两种化合物Prostratin和DPP。Prostratin可以逼出隐藏在免疫细胞内的艾滋病病毒,再使

24、用鸡尾酒疗法中的各种抗艾药物,人类就有可能最终消灭艾滋病。极少数感染艾滋病的人能够在许多年时间内成功地控制HIV的感染。美国的研究人员从这些人身上的CD8细胞毒杀性T淋巴细胞(CTLs)中,分离出了编码T细胞受体两条链的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导入普通的CTLs。结果发现,就能够将这些普通的CTLs转变为强大的武器,去破坏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细胞。人体T细胞之间的丝状联接或许为HIV攻陷人类免疫系统搭了桥。这种被命名为“膜纳米管”(membrane nanotubes)的新确定结构有助于解释HIV病毒如何快速有效地感染人类免疫细胞。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通过耗尽人类宿主体内CD

25、4+T淋巴细胞而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引发AIDS。此过程的中心环节是HIV蛋白病毒蛋白R(viral protein R ,Vpr),Vpr与控制细胞分裂的CD4T细胞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受HIV感染的CD4T细胞分裂,结果削弱了免疫功能,同时,Vpr帮助HIV利用感染细胞的资源进行病毒复制。次发现为艾滋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天地。ABL和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先进生物科学实验室报告说,他们的一种新型的HIV疫苗可在健康的试验志愿者体内有效地激起强烈的免疫应答并有效的保持免疫应答的平衡。由免疫系统产生的2G12抗体能够破坏病毒,而HIV通过与与树状细胞上DC-SIGN蛋白结合躲开免疫系统的攻击。幸运

26、的是,2G12抗体所识别的位点,就是HIV与树状细胞上DC-SIGN蛋白结合的位点,都是病毒衣壳蛋白一个区域上的糖基。美国的研究人员最近根据HIV研究领域的这两个新进展,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糖基-载体化合物,实验室试验的结果令人鼓舞,有望在艾滋病的防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种名为HLA的免疫基因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削弱其毒性。利用高度复杂的人/鼠嵌合体或人源化的小鼠,研究人员发现,每天与接种HIV之前和之后分别使用反转录病毒药物,可以防止阴道传染HIV。在世界范围内,新出现的艾滋病主要是由无保护的阴道性交传播的。此研究可解决艾滋病的流行问题。总结 现在科学突飞猛进,各学科相互交叉,产生了无穷的

27、力量,艾滋病的致病机理逐步水落石出,消灭艾滋病只是时间的问题。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ADARC)的研究人员在人类细胞表面发现了一种能使病毒紧系在细胞上的蛋白,并称其命名为“tetherin”。这种蛋白质可将病毒颗粒附着在母细胞的外膜上,使它们好像被胶水粘在那里,从而有助于阻止艾滋病病毒(HIV)突变株的扩散。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大量被艾滋病病毒利用蛋白质,因而朝寻找新艾滋病药物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参考资料】1.潘新峰,山东大学,硕士,20072.中国学术引擎,毕业论文,2008-8-213.米佳丽 周成合 白雪 09-08-27 11:14:00 含三唑的抗微

28、生物药物研究进展4.伦敦大学学院的滤过性病原体学家罗宾威斯 2008年11月24日5.Steven Douglas 期刊:生物精神病学发布时间:2008-6-5 9:56:86.science发布时间:2009/7/16 15:01:327.作者:硕博网 文章来源:中华硕博网 2008-5-38.一线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奈韦拉平(Flickr/MikeBlyth)Andrew Phillips2008-5-7 10:45:29.99艾滋网2009-11-1110. 时间:2008-5-7 14:22:0011. Buskin SE,Li L,Yin H,Yu T,McGough JP. J Public Health Manag Pract 2009-11-1412.nature medicine2008年13.Science2008.5.214.Journal of Virology2008.0315.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2008.01.1316.PLoS Pathogens2007年7月13日17.Vaccine2008.05.2218.PNAS2008.19.PLoS Pathogens2008.0320.PLoS Medicine2008年1月16日21.科学1月10日22.自然1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