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技术.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1435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论文: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技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技术摘要为寻求缩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育德目标间差距的有效途径,通过持续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日常观察,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深入探究。结果发现: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以提高教学的育德实效性,甚至其本身对促使学生成长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探索过程中还发现,教师的自我表露若不恰当,也很容易引起负效应。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 自我表露一、前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师为其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体验、思考、分析、受挫、顿悟、感受等连续性的参与式探索。期间,逐渐把老师的教学思想内化到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中去,以实

2、现教学的育德功能。但要在课堂中落实这套理想模式需要一个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已不再简单地把老师看成至高无上的“圣人”或“权威”,而是对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了明确的态度。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与尊重他们的感情及能与他们平等相处的老师沟通,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爱心后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内心产生一种自觉接受教育的主观力量。但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为树立自己的教学权威而掩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包括缺点与不足),把自己装扮成完美无缺、无所不知的人,然而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不仅使师生难以沟通,而且让学生对老师更加敬而远之。面对上述现象,作为思想品德

3、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新的探索把自我表露技术引入课堂。二、构想自我表露本是一项心理咨询技术,即在适当的情况下,咨询员公开自己的类似经验跟来访者分享,协助来访者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感觉、想法与行为后果,并从中得到积极的启示。因为,要顺利完成咨询就需要使来访者愿意为自己的问题负责,这就必须设法先去除来访者对咨询员的依赖和崇拜,让咨询关系成为平等的关系,而自我表露技术成了经常性的选择。另外,咨询员的自我表露往往还具有催化作用,能协助来访者深入探讨自己,发现自己,进而解决问题。相似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学生敞开,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经验感受适当向学生表露,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平易坦诚、容易

4、接近,把老师看作朋友和知己。如此可以适时模糊师生的角色界线,增强师生的同心理效应,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稳定、持续、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就自然形成和谐态势。甚至在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日形成的同时,不排除教师自我表露这一行为本身或行为内容对学生都可能具有教育意义。三、实践探索(一)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中的两个教学片段1、在体验了民族自尊心带来的快乐后(1)教学片段师:在交流中我们体验到的快乐愉悦等积极感受就是自尊心带给我们的快乐。当然,自尊带来的快乐还潜藏在很多生活情境中,比如被人尊重的难以忘怀的经历。接下来,让我们从自己的实际经历中发掘出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并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生:老

5、师,这太难了一提到“最”字我觉得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老师,不如你先说对啊,你先说说吧。师:好,那我先说。有一次乘电梯,根据两电梯的下楼速度作出判断后,我站在左边的门前。一会儿后,来了一位男士随意地站在右边的门前。可是偏偏右边的门先开了。正在我暗自懊恼时,那位男士居然做了一个幽雅的动作请。那个时刻,我觉得从未这样被人尊重过。生:哈哈,老师是不是觉得这中人现在太少了呀?师:你说得没有错,不过真正让我难忘的并非这个原因,而是因为我性格中性化,外向,略带几分豪爽,又不喜欢打扮,所以身边的人都把我当男孩子看待,其实我打心地里不愿意,所以那个简单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生:那就是说,这件事情如果

6、发生在葛老师(语文老师,好打扮)身上,她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大家都笑)。师:是的,类似的被尊重最难忘的事情一般只对当时的当事人有意义,而同一件事对其他人或不同背景下的同一个人都不一定具备那种触动人心的影响力。接下来就请大家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提供一些类似的事例与大家分享吧(2)分析此处教师启用自我表露是因为这部分理论知识对初一学生来讲“太难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中,对自尊的概念是含糊的、弥散的、感性的、或者说有体验,但是无法从理论层面去理解和解释,这时候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引领其主动认识自尊的真正内涵的详实情境素材,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尊给每个人带来的体验是同质的,但是引起这种同质体验的具体事

7、件确是与个体差异及当时的内心需要(或丧失丧失包括安全感丧失、归属感和爱的丧失、自尊丧失,甚至自我实现的机会丧失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即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一人感到被尊重,但另一人可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同理可延伸至同一件事对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也可能引发不同的感受。而自我表露很好地充当了这个急需的衬托材料,巧妙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为学生开设了一个开放、民主的交流空间,使得课堂并没有因为学生的“太难了”而中断冷场,不但自然过渡而且顺利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2、讲透“耻辱戒指”和“格氏试剂”的事例后(1)教学片段师: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后

8、该怎么办呢?生:这个上学期学过了,我们要用发展的态度对待自己,并通过不断努力改正缺点完善自己。师:说得很对,那么能不能具体地说说针对哪个缺点做了怎样的努力呢?(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没有同学愿意主动站起来讲讲自己的情况。)师: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只是缺少了第一个站起来的人。那既然我站着,就由我先来自我剖析一下从五年级开始我就近视,但直到高一才戴眼镜。在这五年里,因为个子比较高总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自然就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于是无法作笔记。生:那你为什么不早点配眼镜呢那时买不起嘛不要说话,让老师讲完(恢复安静)。师:我看不清就认真听,边听边理解记忆,下课后凭记忆补上笔记,时间长了,理解能力和记

9、忆力都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不错。可见当一样东西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自然有另一样东西主动找上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勇敢地走下去。你们觉得呢?说说你们的故事吧!(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2)分析“知耻与自尊”这部分注重引导学生重点认识坏事可以转变成好事的道理,其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不同于前一次自我表露,教师在此处作自我剖析是因为学生在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时缺乏敢为最先的勇气,这与青春期心理发展特征有关。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没有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并非因为问题难而是因为缺少第一个站起来的人,作为课堂成员,教师先告诉大家自己的缺点,具有行为榜样意义,使学生懂得对待自身的不足要敢于正视,要有勇气改正,这才是对

10、自尊的有力维护,而非让学生模仿其改进缺点的具体行为和方法。(二)自我表露的适用时机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出现某个知识点理论性太强或易混淆的概念,且原先设计的教学安排又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理解和掌握时,就需要补充详实素材以作为具体分析材料,这类素材要求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以引起学生切实的共鸣式体验。这时,教师的自我表露就显得相当及时、自然且有效(如课堂实录1)。2、在课堂设问后,若问题难度并没有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而没有学生主动发言,或即使被点名回答也不愿如实讲出自己想法时,课堂就需要一个榜样来给缺乏勇气或自信的学生充当心理支持。此时,教师的自我表露又会收得不可替代的效果。不过,此时表露的内

11、容尽可能简洁,因为这时候学生需要的只是行为本身的榜样意义,而非借鉴行为的具体内容(如课堂实录2)。(三)自我表露的注意点1、在教师与学生已彼此熟悉前适用自我表露技术,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盲目崇拜的结果;若在双方关系欠佳时使用,又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得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2、教师自我表露的次数、内容、长度和深度若与学生的问题及当时的教学需要不相当,可能使自己成为课堂讨论的重点,让讨论的重心转移至自己身上而影响教学目的的达成;同时教师若运用自我表露的机会,批评学生对问题的感觉、想法与行为反应,那么学生会觉得受不到尊重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可能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呈现下降趋势

12、。3、在学生的问题未得到深入探讨之前,教师的自我表露可能使得学生随意不假思索地模仿教师的问题解决方式。四、结论可见,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渗透教师自我表露,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又因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出轻松自然、轻松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自由地发挥,以提高教学的育德实效性,甚至教师自我表露本身对促使学生成长就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自我表露若使用不当,也很可能产生负效应。因此教师自我表露时,既要认定自己的经验感受符合学生的兴趣、情感的需要,符合当时的情境;又要注意与表露的目的相关联,以避免其启用初衷的湮灭。至于自我表露的具体适用时机和适当程度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13、。参考文献:1Dalton J H, Elias M J, Wandersman A.Community psychology: Link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y.Belmont: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2001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沈慧芳关于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思考南平师专学报J,2000,(1)5涂玉香从素质教育入手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井冈山医专学报J,2004,(6)6康艳芳谈榜样示范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河北教育J,2005,(11)7刘韵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探析南华大学学报J,2002,(2)8刘铭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都大学学报J,20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