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提高教师师德素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1507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提高教师师德素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提高教师师德素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提高教师师德素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提高教师师德素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提高教师师德素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提高教师师德素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提高教师师德素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无锡市甘露学校朱小红【内容摘要】教师学陶,目标是提高教师素养,从学习陶行知师德要求入手,通过教师现状分析、提出提高师德素养的目标、方法途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对提高师德要素养的评价目的、方法提出了明确的方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词】现状目标方法提高素养一、学陶背景和目前师德现状1、社会背景、时代要求:目前,我国教育界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倡导下,已由纪念陶行知,发展到学陶研陶、师陶的阶段。这一重要的发展,对于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目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出现物欲横流的情况,如何守住教师宁静的

2、心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下一代的必要保证,提高教师素质成了时代最强的呼声,因此是时代的需求。2、学生发展的需要:“爱满天下”的思想是陶行知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学习陶行知先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满天下”的思想。把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思想作为师德建设的座右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坚决杜绝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这样环境教育下的学生也会有爱心、有上进心、有责任感;有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有良好、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此前提下的学生,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对他们的终身会受益无穷!3、目前师德现状: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

3、崇高的职业,但是,部分教师缺乏认识,平时思想素质不高,在教育学生方面不够耐心、细致,有的老师心理素质欠佳,经不起挫折,受不起失败,对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教师没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愿意认真钻研业务,走出教室就看不到人影,做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合的事,在社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严重损坏了教师的声誉。针对上述情况,通过了解、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把陶行知对师德要求以及他的教育思想作为教师的精神支柱,从“爱学生”、和“教育的使命感”两个方面,狠抓师德建设,找准改变这种情况的切入点,从爱字着手、知字感悟、行字落实,使师德师风提高一个台阶,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二、陶行知先生的师德观有道

4、是:“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 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对学生影响的严重性。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崇高理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献身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目标和治学做人标准;“以教人者教己”的言传身教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满天下”的思想以及他的教育创新理念,通过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熏陶,使全体教师提高认识,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符合新课程理念,完成党和人民交付我们的任务。我认为陶行知师德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爱”,二是

5、“使命感”。1、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爱满天下”的思想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和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尤其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我们一定要把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思想作为我们师德建设的座右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全心奉献,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2、从“爱”着手,提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为国家、为未来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是更高层次的爱。在此思想的熏陶下,根据陶先生强调的教师要“以教人者教己”,言传身教。要学生学的东西,教师首先要弄明白,融会贯通;要学生做的事情,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带头做样子

6、。教育学生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有声的言教,一是有形的身教。对“言教”、“身教”的要求,陶先生有着精辟的论述和光辉的实践。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奉献精神尤为显得重要。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我们一定要学习陶行知先生关于言传身教思想,不断增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责任感,努力实现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告诫的“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的衷言。提高素养,提高社会对教师、对学校的信任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三、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一)、学习与宣传:学习陶行知师德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师的师德研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知识层次和思想水平,

7、从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师德建设中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和宣传,使全体教师掌握陶行知师德素养要求,营造、创设学陶、研陶、师陶的氛围,创设弘扬陶行知师德要求的主旋律,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打好基础。(二)、实践与行动:学习只有转变为行动,学习才有效果。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学以致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行为规范。在教师中开展扶贫帮困,不歧视差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细微处找到切入点,比如“爱生一例”的个案分析,案例是

8、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依据,充分挖掘学校、社区等“爱心教育”的成功案例,进行推广;通过有将效的切入点,抓住师德建设、真爱教育这条主线,结合学校的特点,认真、细致、有效地进行研究、落实;通过师德建设、真爱教育的主线,带动师德素养的全面提高。这种方法是点、线、面,从表及里,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全面开展课题工作。(三)、评比与督促:认真进行师德评价方式研究,建立师德评价、考核、奖惩制度。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向学生、教师、家长了解、排查师德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对师德现状进行认真地分析、调查、综合考评,取得第一手可信的资料,供日后对比参考。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详细的师德评价体系,同时,运用个

9、案法、普遍了解法、教师自我评价、教师间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师德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形成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广泛监督。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并辅之以奖惩的措施,并认真建立好个人师德档案,把师德考核与职称评聘、评先选优、晋升和任用等挂起钩来,真正发挥激励和制约作用。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此,必须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师德素养的提高,必然引起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学习情况、社会活动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对他们进步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师

10、德建设的成果。通过“爱”的教育,引导教师“会爱”、“真爱”,提高教师“爱”的能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通过陶行知教育理想的引领,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把所有的学生看作是可以发展的对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那么教育教学工作将会取得全面的胜利: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且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学校也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具体操作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认真学习、切实贯彻陶行知教育理论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使教师了解陶行知师德思想,从而解决教师的“道德信仰”和“精神支柱”问题,以调整教师的行为规范,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将成功的、进步的案例积累起

11、来,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案例分析机制,进行个案的分析与研究,并将突出事迹的加以推广和运用。并将活动引向全面开展,达到预定的目标。通过做案例入手,通过抓某个点展开,以点带面,全面铺开。2、行动、行为研究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研究目标,把握研究理论的框架,通过“实践总结提高设立更高目标再实践再总结”的演进,不断总结提高,纠正错误,认准方向,将教师的日常行为纳入规范,并努力完善其行为,切实提高教师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水平。通过检查、交流、总结、评比、表彰、推广等方法,使学习成果得以推广和巩固。3、采用调查、评定法,了解实验结果:采信目前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践进行对比,取得第一手资料;教师对研究进程进行

12、自我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格评价等方法,评价涉及多元智能评价、发展和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可以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小结,通过学生满意率、家长满意率、社区满意率等各方面了解课题效果、发展情况。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使学校成为学陶、师陶、研陶、用陶的基地。学校办学质量、教师的凝聚力、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和增强,是最好的成果。四、期待提高的目标1、思想认识目标-学习与宣传:在教师学习、宣传陶行知先生教师“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即把每一个学生看作可以发展的人;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人求真”,使学

13、生“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崇高师德的核心是通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切实提高教师师德,扶贫帮困,不歧视差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2、行为提高目标-行为与提高:通过学习、掌握和实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完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学以致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行为规范。3、行动落实目标-实践与行动:言传身教即“以教人者教己”。要求教师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塑造着学生的灵魂。通过课题研究、学习,弘扬道德

14、规范主旋律,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甘于奉献等优良作风;改变原先不良习惯和言行,比如禁止有偿家教、教师不再参与赌博、迷信、酗酒等,使教师队伍更加纯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各项考核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师德要求的目标,从而提高办学质量,使学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热爱学生,坚决禁止体罚现象,禁止流生出现;家长满意率达95%以上,从而赢得社会声誉。在陶行知“爱满天下”、生活教育论、言传身教的要求指导下,主要通过探索,逐步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师德具有高度性、示范性、自觉性,内容也涉及到许多方面,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应放在学校

15、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倡导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风范;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师德教育内化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建设,在全体教师中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环境。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习、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师德师风内涵,迅速扭转师德素养跟不上时代要求的实际情况,改进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素养,提高办学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要从扎实上下功夫,向落实上要实效,通过学研、教研、科研三个方面,在教师中形式赏识教育、真爱教育的概念和要领,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素养提出规范、规划,使教师形式自

16、己需要的内驱力,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师德素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实上,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今天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得到很深的启迪,为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奠定基础。作者简介:朱小红,男,1965年11月出生,无锡陶研网站站长,无锡市锡山区陶研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陶研先进个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讲师团成员,无锡市甘露学校教科室主任,多次担任陶行知教育思想研修班班长、副班长。曾主持编写、出版过陶行知教育言论集、行知教育论著百篇导读、学陶小诗歌、第十期中国陶研会骨干培训资料等著作。联系方法:无锡市甘露学校 电话:0510-88758234 13914131201 邮箱:1965xho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