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爱心医院 ” 角色游戏实践与感悟.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1595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爱心医院 ” 角色游戏实践与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爱心医院 ” 角色游戏实践与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爱心医院 ” 角色游戏实践与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爱心医院 ” 角色游戏实践与感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爱心医院 ” 角色游戏实践与感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爱心医院 ” 角色游戏实践与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爱心医院 ” 角色游戏实践与感悟.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爱心医院 ” 角色游戏实践与感悟“爱 心医院”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角色游戏之一,从医院建成到现在,孩子们每天都争抢着进区。好玩、有意思的医院游戏,不但能让孩子穿上制服过一把医生、护士的 瘾,更能近距离接触一些医疗器械和“药品”,增强相关的医疗常识,丰富相关的社会经验。我班的“爱心医院”在经历了困惑与思考后,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摸索, 现在已经建立了较为真实的区域规则,孩子已经能自如的按“就医流程”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一、困惑混乱的“爱心医院”中 班上学期,我们和孩子决定在班里建一座小医院。经过老师的筹划和整理,家长带来的医疗器械(血压仪、血糖仪、袋装葡萄糖、医用急救包等)终于被分门别类的 摆放

2、到医院观察室的橱柜上,药品(药品盒)也被整理到药房里。经过近半个月我的看病经历、医院角色及人员职责(医院里都有什么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器 械使用说明(怎样安全使用)、药房小百科(药品如何摆放、都有什么药、如何看处方、怎样取药等)等专题谈话后,我们决定尝试开放“爱心医院”。果 然,爱心医院开放后,孩子们非常的喜欢。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冲到医院门口,插好进区卡后,有的孩子因为着急怕抢不到自己喜欢的“医生”“护士”衣服,着急的 翻过栅栏进入医院,时间不长,医院的栅栏就断了好几根。大家都争抢着当医生和护士,没有人愿意当病人,因为医生可以给病人“看病”,护士可以“打针”,而 病人只能“被打针”。也有很多

3、次,老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分配协商好角色后,游戏玩了没一会,他们又对医院里的药盒子、棉签、针管、听诊器等材料感兴 趣,转而摆弄起手里的材料,或者跑到其他区里玩起来,游戏就此中断。游戏结束的时候,地上常常扔满了棉签棒、塑料针管、一次性口罩,衣服帽子胡乱堆放在观 察室的桌子上。游戏场面异常混乱,这让我们困惑不已。二、思考“爱心医院”问题在哪里接下来的几周,我没有再次强调区域规则和游戏情境,只是观察和记录孩子在“爱心医院”真实的游戏水平。也根据孩子的表现,不停地寻找和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经 过追踪观察和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我发现: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不高是决定医院游戏开展的关键因素。众所周

4、知,中班初期的幼儿处于角色扮演游戏水平和初 步合作水平阶段,他们的角色游戏以日常生活为主,能反映社会生活内容,但游戏情节较为简单。而到了中班中后期,幼儿角色扮演的积极性提高,对角色选择的范 围拓宽,目的性增强,而由角色引起的争端也增多了。另外,爱心医院里的材料一次性投放太多也影响了游戏的进行。过多的材料,让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大于对合作 游戏的兴趣,干扰了幼儿游戏主题的持续进行,而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参加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三、指导不断修正的“爱心医院”游戏在了解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后,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及时对

5、“爱心医院”游戏进行了调整,以确保幼儿在“爱心医院”的游戏顺利进行,并得到发展。(一) 游戏规则的调整俗 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在医院游戏的进行中,我们正是认识到了规则对于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作用,所以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规则 制定的主人。经过协商,孩子们制定了新的“爱心医院”规则条例,把以前的“可进五人”改为现在的“进四人”,增添了“四人协商分配角色,记住自己的职责” 一条。共同参与,让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更加强烈,为游戏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二) 游戏材料有层次的投放虽 然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情地“探索”周围的世界。但丰富的材料并

6、不等于越多越好。在决定重新选择投放材料时,考虑 到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经过和孩子商讨,我们投放了听诊器、塑料针管、棉签等15种常用医疗设备,对于药房的“药品”则进行了精简,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刚开始,孩子们还不太适应“简陋”的医院,因为里面没有了血糖仪等好玩的电子操作材料。但是不到一周的时间,孩子们更关注角色游戏本身,且游戏主题的持续性增强了,不会因为繁多的材料而“玩花了眼”。当孩子们游戏水平有了提高,经常为“得了*病,你应该做个化验、做个心电图”“老师,我们医院没有*,这个病人该转院了”而讨论时,添加新的材料水到渠成,被藏的血压

7、仪、急救包等材料又再次添加到了医院里。经过老师的讲解,孩子在了解了这些器械“非需勿用”的使用原则后,为材料而进区的幼儿大幅减少。(三) 医学知识和角色意识再强化为 让医院游戏进行的更科学、有效,每次区域活动开始前的动员和分享环节,我们都会组织类似“你们打算怎么玩(你们是怎么玩)的”“在医院里你遇到什么问题 (困难)了吗”这样的谈话活动,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以及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并把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怎样解决困难的经验进行共享。在这些谈话 中,我们丰富了“遇到头晕的病人,医生应该怎么办”“为什么会咳嗽,咳嗽应该吃什么药”等多个医学小常识;同时,我们还引入了“幼儿有效评价”策略,结合 幼

8、儿在游戏中的实时视频或照片,进行“你觉得他们玩的好吗,为什么”“应该怎么玩”的专题讨论会,幼儿不但分享了游戏经验,而且文明游戏的自律性得到提 升,角色意识更加清晰。(四) 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强调幼儿自主性的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但在区域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教师指导的“润物无声”,幼儿自主发展的“水到渠成”。1、巧妙引导,以恰当的身份进行指导以前,每当发现幼儿的“医院”游戏进行不下去或者对角色分配产生纠纷时,我们常常会告诉幼儿“你们可以试着这么玩”“*你 先来当医生,一会你们再轮流当病人,好不好”,但有时反而过多干预了孩子们的游戏活动。现

9、在,教师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孩子,在遵守区域规则的同时,让 孩子拥有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游戏主题的权利。孩子们利用轮流扮演、剪子包袱锤、抽签等方法解决了角色分配的问题。另外,教师更多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不但 让游戏得以继续进行,也为幼儿下一步的游戏提供了新的目的和游戏内容。例: 今天芊芊、家玮、凡雅、文政四人进入“爱心医院”。家玮当急诊室的医生,文政当病房的医生,芊芊是护士,凡雅主动当病人,商量好角色后,他们开始游戏。不 一会,我发现,芊芊习惯性的玩起了棉签和医用胶带。文政则跪在地上玩起了血压仪。观察了一会,我发现没有人来看病,隔壁“米奇小屋”的小宝宝也没来看病, 我以看病的理由进入了“爱心医

10、院”:“医生,我的嗓子疼,你能给我看看吗?”家玮第一个走了过来:“坐下吧,你嗓子疼?几天了?”我忙回答:“今天,可能 是有点感冒吧。”“嗯,我看看,来张嘴巴。”说完,他拿来手电筒照了照我的嗓子。我干净问:“医生,我的嗓子怎么样了?需不需要打针?”家玮很认真的说 “不需要打针,你的嗓子红了有点发炎,我给你开点药,再多喝点水就行了。”说完,就让护士领我到药房取药,已经小药房,我就大声说:“哎呀,怎么医院的地 上还有垃圾呢,太不卫生了。”听我说完,芊芊立马把丢在地上的棉签和胶带捡了起来,扔到垃圾桶说:“刚才太忙了,还没来得及打扫卫生呢。”“那你们可得注 意了,这些东西乱扔,还能传染疾病呢。再说医院里

11、要干净,才能有更多的病人来看病呀。”一旁的文政也赶紧站起来,擦了擦血压仪把它物归原位,忙着给我拿起 “药”来。2、关注游戏过程,重视游戏经验分享,提高幼儿游戏水平幼儿在医院游戏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指导的主体,要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便于提高全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在游戏的不同阶段,教师观察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所以,只有全程关注幼儿游戏过程,才能更有效的指导幼儿开展“后续”游戏。在 医院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我把在爱心医院玩得很好的几个孩子的活动情况,以视频的形式播给大家看,看到电视里的自己在给病人看病,“医生”“护士”们非常 高兴,纷纷要求给大家讲述自己的“工

12、作经历”。在分享完“医生”“护士”“病人”的经验介绍后,全班同学对爱心医院的活动产生了好奇。借此机会,我给孩子 们布置了各种各样的任务“医生在看病的时候,喜欢说什么样的话”“你去医院拔牙的时候,除了挂号还要做什么”,并利用优秀图书、“保健知识小讲堂”、家长 义工等形式,以提高全体幼儿相关的医学经验,以提高全体幼儿的游戏水平。随着全班幼儿游戏水平的普遍提高,我班的医院游戏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例如跨区域合作、医生出诊等内容。3、材料的收拾和整理在 活动进行中,通过个别观察和幼儿横向比较,我发现孩子之所以对医院材料的“随意处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材料收拾和整理习惯,缺乏收拾整理

13、材 料的方法。为此,我们通过配对标记的方法,巩固幼儿对于物品摆放位置的记忆。利用谈话活动和简易儿歌,帮助幼儿形成要按顺序收拾和整理材料的意识,掌握收 拾如碎纸、棉签等各类物品的方法。(五) 整合家长资源,拓展游戏内容幼 儿园区域活动能得到持续的发展,整合家长资源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爱心医院”建成之前,通过家长会以及幼儿园区域观摩,家长对我们要建立“医院”这一角 色游戏区大力支持,从家里给我们带来了服装、保健宣传挂图等丰富多样的材料。同样在医院游戏开展过程中,遇到困难了,我们家长的家长朋友又承担了义工的工 作。我们班的琦翔妈妈是我市大型医院的护士,工作非常的繁忙,当听到老师说孩子们认为医院里的

14、护士除了打针没事可做,想请她给我们班的幼儿讲一下“护士的 一天”的这个专题的时候,琦翔妈妈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琦翔妈妈通过讲解工作照片,播放护士阿姨的录音工作日志,对医院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 后的游戏中孩子们消极等待的情况有所减少。总之,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时机,抓住游戏中出现问题的契机,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变问题难点为教育点,启发幼儿动脑、动手解决困难,支持幼儿成功。善于倾听幼儿的问题,明确问题与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获得一致的解决方案,并实现问题的解决。四、发展行进中的“爱心医院”经 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指导与实践,让老师头疼纠结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在我班幼儿已

15、经能够自如的进行医院游戏,并且随着游戏的持续深入,幼儿能自行安排游戏 主题,并实现与搭搭乐(建构区)、米奇小屋(娃娃家)及其他区域活动的有机融合,并形成了我班的特色区域活动之一。孩子们在游戏中幼儿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 能力、大方自信的表现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们班的“爱心医院”也在慢慢长大。例:一天,家宇跑过来告诉我:妈妈生病了。我快步走过去,一看扮演妈妈的芮宁躺在“米奇小屋”的床上,旁边的思思正在“喂妈妈吃饭”,扮演爸爸的琦翔正在拨打爱心医院的120急救电话。只听见“值班护士”彤彤问:“你住在哪里,病人觉得哪里不舒服”等问题,不一会云翔“开着急救车”拉着“急诊医生”文政就来到了“米奇小屋”。经过观察,医生决定让“儿子”家宇陪着“妈妈”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留下“爸爸”在家整理家务并随时准备接电话。在 医院游戏进行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省内知名幼教专家以及我园领导的悉心指导,正是有了“要做好、想做好、做的好”的精神引领,我们致力于幼儿,立足实际开 展“班本”区域活动显得更有意义和更具生命力。对于医院游戏,我们开展系统研究的时间还不长,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将 一如既往的加强学习,认真研究,科学实践,走出一条有特色,适合中班幼儿开展医院游戏的路子,这也是我们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