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传媒影响日益膨胀、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主导因素。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孟母三迁,孩子住在公墓附近和集市旁边,只能学着玩;只有到了学堂附近,才学习礼仪和要求上学,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 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社会。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
2、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在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刻骨铭心,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也是最牢的。好的家庭环境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感情,养成良好的习惯。一、 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吧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时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
3、活,在父母爱抚下长大。从教育顺序上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一些研究表明,关心不够和管束过严的亲子关系影响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亲子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如家长的过分严厉、要求过高,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歧视、忽略、冷漠,要求不一致,缺乏理解与沟通,经常贬低、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的除了过大的压力和精神负担以外,还有一系列基本的心理需要无法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如烦恼、焦躁、恐惧、压抑等。这些消极的情绪如果长期
4、不能排解,就可能导致各种精神疾病。前苏联心理学家瑟先科和米亚西谢夫曾指出:”许多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的根源在于父母子女的敌对关系.” “严厉的管束,有时伴之以矛盾的禁条,往往成为神经官能症、歇斯底里和心理抑郁症滋生的土壤。” 俄国克鲁普斯卡指出:“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她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母爱在儿童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性格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乏母爱的儿童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亲对儿童在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父亲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的榜样,为女孩提供与异性成人交往的机会。幼年没有与父亲接触过的儿童,在性别的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安全的
5、。(二)教养态度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鲍德温等人,研究了父母教养态度和子女性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母亲的养育态度和孩子性格的关系母亲的态度孩子的性格支配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干涉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娇宠任性幼稚、神经质、被动拒绝反抗、冷漠、自高自大不关心攻击、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专制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民主合作、独立、温顺、社交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尊心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有关而和家庭的贫富和社会地位无关。自尊心强的男孩,其家庭的气氛是民主的,孩子在处理自己的事件上有发言权,像成人一样受到尊重。父母对他们是关心的、爱护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
6、格,但严而不厉,经常用奖励的办法来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用惩罚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父母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规则,并要求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缺乏自尊心的男孩,父母对他们的行为是放纵的,没有一定的规则,但他们经常受到父母严厉的惩罚。(三)家庭结构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被认为是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大家庭是指几代同堂的家庭。生活在大家庭中的孩子,大家庭中长期形成的家风、家规等自然地传给年轻一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但由于可能存在隔代溺爱,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看法不一致,孩子往往难以形成一致的是非标准,并且会感到无所适从,可能会形成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和一个
7、孩子组成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没有传统的隔代溺爱,但由于年轻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对孩子可能有时放纵,有时管教过严。核心家庭中的夫妇一般都是双职工,可能缺少教养和爱抚孩子的时间。许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会对孩子的性格带来不良的影响。破裂家庭可能是父母中有一人死亡后被判刑监禁,也可能是父母离婚(离异家庭)所致。有人认为,父母离婚甚至比父母死亡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更大。破裂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死亡或离婚而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行为问题也较多。波尔贝等人的研究表明,少年犯罪率最高的是出生至4岁之间丧父或丧母的人,其犯罪率高出一般人的两倍以上。据对北京市三所攻
8、读学校中50名两性关系错误的女生调查,有9人系丧父或丧母,11人地双亲中有人被判刑,两者合计占40%。一些研究表明,丧父的破裂家庭对孩子性格(特别市男孩)会产生极不良的影响。在只有父母的破裂家庭中长大的男孩,由于母亲把一切爱都倾注在他身上,过多的保护、关心,并且原谅孩子的缺点,因此容易形成冲动、缺乏自制力等不良性格特征,青少年期犯罪率也较高。另一些研究表明,早年丧父会影响男孩形成男子汉性格,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攻击性少,多采用语言攻击,少用身体攻击,等等。这种家庭对女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但有些研究表明,如果有良好的教育,破裂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形成坚强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9、。对于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有过不少研究。比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卡莲柯曾指出:缺乏母爱的儿童是有缺陷的儿童;完全没有母爱或缺乏母爱,会使孩子心理上没有稳定感,产生情绪上、人格上的障碍。这类孩子易孤僻、冷淡、粗暴、内向等。但是,没有父亲的存在,会使母爱想溺爱型发展,并失去家庭的稳定和减弱家庭的教育职能。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也对此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他指出:不完整家庭中心理气氛受到破坏,其突出的特点是家庭成员很少与外界往来,几乎与周围世界隔绝。“骨肉联系的分割使代际关系复杂化,不利于成长中一代的社会化,不利于文化传统与精神传统的继承,培养后代同他人和睦相处与合作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
10、利他主义、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等品质与特性。”实例:高一,于吉耀,男,父亲离家出走,母亲独自带他,敏感、好斗、容易被激怒,自己处于弱势时智慧大哭,不与人做深层交流。(四)家庭气氛家庭情绪气氛可以划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家庭中的情绪气氛是由家庭中全体成员所造成的,但主要由夫妻关系所造成。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关系,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及冲突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
11、忡,担心家庭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家庭不和主要是指夫妻关系紧张。由于夫妻关系紧张而造成的恶劣的家庭气氛,常常会成为妨碍孩子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心理学家指出,家庭环境中父母紧张的冲突关系会成为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挪威医生克林格兰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在夫妻长期存在紧张关系的家庭里,孩子最容易患精神疾病。”夫妻关系紧张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 夫妻关系紧张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莫大的心理创伤。孩子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紊乱,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神经官能症的发生。2、 夫妻关系紧张还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紧张。夫妻经常性地动肝火
12、、争吵、谩骂等,会妨碍孩子正常情感的发展。3、 父亲关系紧张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其性格大多具有暴躁、多变后迟钝、胆怯、犹豫不决等特点。4、 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会感到周围充满敌意,进而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这样,不愿意乃至害怕与外人接触。这种情况下,孩子难以产生对亲人的诚挚爱意和对外人的友善感情。5、 夫妻关系紧张易导致孩子犯罪。孩子在这种家庭中产生压抑感,其极有可能一某种方式宣泄出来。孩子以犯罪来“惩罚”父母的实例并非罕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和早日成才,家长们应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欢乐、健康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形成最佳的家庭气氛,促进孩子心理健康。一个
13、健康的家庭,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知趣,愿意设法帮助孩子,使他了解父母。家庭成员之间能相互尊重爱护、以礼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是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但想要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仅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还是不够的,还有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例:有一位母亲在买菜时买回一条青虫,女儿要饲养,母亲没有阻止女儿的行为,而是配合
14、女儿在饲养青虫的过程中,引导女儿观察、探索,逐渐是女儿知道了青虫的蜕变,明白了青虫的习性,最后处理了青虫。(五)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如果家长在教育中发现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孩子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性能力健康问题。比如,在性格特征上容易形成虚伪、虚荣、懦弱、敌对、残暴、焦急、紧张等不良性格特征。如果家长表现出的是溺爱、娇宠、过分顺从等特点时,孩子则会表现出更多的任性、自负、自我中心、好发脾气等特点。如果家长过分挑剔、对人苛求,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紧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只要使未来孩子好,怎样教育都行,所以有时会对
15、孩子采取一些简单、生硬的办法,而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是换来一个好心不得好报的结局。实例:高一某男生,下午说身体不舒服,要求请假,爸爸说赶快回家休息,妈妈说要继续坚持上课,居然为此争执不下。孩子是精明的,从小就会看人说话的,表现出两面性。常见的8种家庭教育方式:1、 模具制造型此类家长,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提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然而,人最大的长处就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模具制作
16、型的教育模式,无形之中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 不可否认,在这种模式之下,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如丁俊晖。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消退。以前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大多数的后代都是“老鼠”了!2、 温室培养型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心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小时候的缺憾,这是家长的普遍做法。操心孩子的吃,担心孩子缺锌少钙;操心孩子的穿,要嘘寒问暖;操心孩子的行,军训学农的时候晚上担心的睡不着觉,总想着要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操
17、心孩子的人际交往,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只容许孩子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操心孩子的学,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温室的培养却制造了许多配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陪伴孩子到最后了!3、 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
18、式。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特别是庞大的打工队伍中的家长,对留守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 实例:高一,男生,但凡老师反映问题或晚到家,一句话都不说,直接扣零用钱。4、 极力压榨型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社会现状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只盼望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好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总希望孩子多做点习题,多上几个辅导班。我们的学生有的要做题目做到23点以后,周六周日都要参加辅导班。 压榨性的教育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与天性,一定要把握好尺度。5、 原始放牧型父母忙于上班
19、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实例:高一男生,父母离婚后分别再婚,判给父亲,父亲去外地工作,于是跟着母亲。时常游荡在网吧,夜不归宿,上课睡觉。父亲只负责电话里骂他,母亲只管给饭吃,不回家也不去找,“孩子是判给他爸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关爱,已经偏离正常轨道。6、 崇尚暴力型“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
20、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实例:高一,男生,家访时三个老师在场,与父亲发生争执后互抽耳光。7、 百依百顺奴才型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一个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父亲母亲的期望所在,这样造就了一大批唯我独尊的“小太阳”。实例:高一,女生,家庭条件好,父母宠爱,随心所欲,不想上学了就请假,得不到的东西就耍无赖,还搬出家长来帮忙,不然就以死相逼。外出社会实践时,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不愿意回校,家长请假开车来接。8、 理想型理想的家长爱孩子,重视孩子,
21、但不溺爱,满足合理的要求,同时让孩子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励的;严格要求孩子,但给予孩子适度的活动空间;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经济观念,以及好的性格,这些都将影响孩子的终生,都将决定孩子的成就。(六)家长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其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 父母的消极情绪对子女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父母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认为,父母情绪对子女的影响是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的,特别是母亲如果在怀孕期间情绪经常处于愤怒、恐惧、忧伤或不安等状态时,则胎儿出生后极可能具有神经质的性格
22、。台湾学者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冷漠、忽视、敌意或吝于表达关爱之情感,会使子女在情感发展上充满焦虑、不安全感,对他人易生敌意,易于侵犯攻击他人,违反社会规范,自我控制力及社会适应力均差;在家里也会表现出冷漠、戒备的态度,甚至可能为保护自己而伤害家人。父母的情绪不稳定使得他们在子女面前的威信和影响力大大降低,从而在家庭教育中显得无能或不负责任。美国一些儿童辅导和社会工作者认为,父母的情况不稳定是导致子女缺乏关爱的最主要的原因,其直接的后遗症是子女长大以后会表现得冷漠无情且适应不良;而间接的后果则是,等这些孩子为人父母后,其心理失调和不稳定的个性又会造成对子女的疏忽,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实例:
23、高三男生的母亲一直对儿子说:家里条件差,爸妈没本事,只能靠你了,你要是没出息,我们一家就没有希望了。2、 父母的心理障碍对子女具有不良影响这里所说的心理障碍是指那些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官能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研究表明,父母患有上述精神疾病时,其子女患有各种精神疾患的比例也偏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忧郁和焦虑,另外也可能产生社交和学校功能障碍。心理学家韦斯曼曾指出:忧郁的母亲比一般母亲对子女更具敌意及拒绝,更少刺激,因而会扰乱子女的健康发展。另有文献指出,父母有忧郁症、恐惧症或酗酒行为,其子女患焦虑症的比例会增高,同时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功能及认知能力。在探讨轻度精神疾病父母对子女影
24、响的研究中,发现父母一方患有精神官能症时,其子女有适应不良或精神障碍问题的比例可达到30%40%。实例:高一女生,不和人交往,觉得别人都心存恶意。母亲有歇斯底里的倾向,说话自顾自地喋喋不休,觉得只有自己的女儿最好,其余都是坏孩子,会迫害她女儿。女儿被同学无意推了一下,要求女儿回击。还找女儿同学理论,结果恶性循环,越走越远。二、 如何创造快乐的家庭气氛家庭生活愉快,可增进全家人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但是,欲使家庭生活经常处于和谐、愉快之中,并非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这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一致努力。保持家庭愉快有十要素:(一)家庭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良好的家风。首先是平等,平等创造良好的家庭心
25、理氛围的前提。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优越感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隔阂。其次是理智,只有理智能够克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并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最后是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家庭成员能够坦率地平等地以其他成员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毫无顾忌的发泄。家庭主要成员应该性格开朗、心胸宽阔,不计较一得一失,不仅在工作单位心情愉快,回到家里也总是笑口常开,这将对全家人的情绪起到良好的感染作用,有助于实现家庭气氛轻松、愉快、和谐。相反,如果主要家庭成员成天愁眉紧锁,或常发脾气相互争吵不休,把家人搅得不得安宁,谁
26、也快乐不起来。(二)家庭气氛要生活上相互关心、体谅,成员之间有事相互商量,而不是相互责怪或挑剔。那些家长作风霸道的家庭,家中气氛紧张、压抑,很难愉快起来。再忙也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沟通,要注意倾听。大部分时候,孩子只需要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听自己倾诉心声,要听得专心,要耐心。(三)家庭成员爱好广泛,知趣高雅,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会使家庭气氛活跃,美满幸福。要培养“共同的话题”。对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喜欢的歌星,小说,还有电子游戏你的孩子爱什么,你就了解什么,这样孩子必然会愿意与你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四)家庭成员无不良嗜好,更无口出秽言不讲礼貌之人,而是人人讲文明懂礼貌,勤
27、于清扫家庭环境卫生。 (五)家长的关心,而这种关心不仅包括随孩子学习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关心指导越多就越有利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了良好的个性,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要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家庭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使他们适应家庭环境,努力去消除不良家庭对他们个性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六)进餐时注意精神卫生,不在餐桌上谈论令人不快事,更不要在餐桌上教训或考问孩子,是全家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餐。(七)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28、。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出倒海、势不可当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
29、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并出版。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很忧伤地向请求说:“我的孩子傻乎乎的,什么也不会,怎么办呢?请先生到敞舍教教他吧。”铃木
30、先生去了,请孩子随便拉一道曲子。实际上,孩子什么曲子都不懂,但总算是拉了。铃木便夸这个孩子“拉得好”。孩子用惊奇的眼光盯着铃木。铃木又对他说:“这个曲子我们一起拉一遍。你会吗?”“会的”“那好哇,我们俩就一块儿拉吧。”合拉一阵之后铃木又说:“现在你一个人拉一遍吧。”孩子又认认真真地把整首曲子拉完了。铃木觉得他是个很认真很老实的孩子,就夸他说:“拉得很好哇!”可是孩子母亲说:“铃木先生,真令我吃惊,你还夸他,怎么可以对孩子说慌呢。”其实,铃木并没有说慌,他是在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过了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真的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提琴手。 公务员之家周弘的“赏识”教育与铃木先生的“鼓励”教育
31、、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 (八)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
32、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
33、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幼儿,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她也抢着去拖,聪明的妈妈便让她扶着拖把的一端,也来拖了几下,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信任的感觉对孩子很重要,是自信的基础。两年后,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是又一次报道了那个幼儿,这时5岁的她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九)星期天生活要尽量过得丰富多彩,走出小家庭,到大自然中去,这会给全体成员都带来快乐。总之,
34、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
35、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最后我把自己看到一首小诗奉献给大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上面的论述也不难看出,而人文环境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下面不妨来看一份材料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大家可能就会明白人文环境在孩子成长天平上的砝码。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胜斗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嘲讽中
36、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宠你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以为是。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和平的心境。这是我在网上无意见看到的一则材料,由上可见,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截然不同。正如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名著安娜 卡列尼娜里的第一句话:幸福
37、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优良的家庭环境。正如孔子所讲的“芝兰之宅”,其反面自然是“鲍鱼之肆”。比方说,有的家庭成了“俱乐部”,“战火纷飞”;有的家庭成了“孩子王”,父母都忙。再拿托翁的安娜 卡列尼娜名著为例。“奥布隆斯基家里的一切都乱了,”其结果导致夫妻分居,孩子们经常生病,“全家和仆人都为此感到痛苦”。象这样恶劣的环境最终受害最深的还是孩子,试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的生活、学习、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是另人担忧的,同时也对孩子有效的心灵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也是导致孩子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以及性格习惯的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应该在给孩子好的自然环境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创设好的人文环境,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对待孩子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教博览2003年6月 2、卡尔威特的教育 3、幼儿教育2002年7月 4、周弘的赏识教育5、高玉祥个性心理学,第317-318页 6、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7、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