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1829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孙辉刚、周.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有结构的材料引领孩子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科学材料的选择、设计与使用 孙辉刚 周友富材料引起活动,活动产生思维。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会运用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经历认识过程,形成科学概念,同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更好地投入到科学课的学习之中。在此,我们借助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如何选择材料、如何使用材料等问题,一起来进行探讨。一、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 有结构的材料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组合,既要能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保证学生有能力、有兴趣通过材料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

2、取新知。二、材料的设计与选择 1、材料的设计指向概念的方向【案例1】 磁铁一课的材料设计 选择磁铁、铁块、镍块、铜块、铝块组合到一起,学生在操作这组材料时发现:磁铁和铁、镍能发生相互作用,而与铜、铝却不能发生作用,这便是磁铁的特性。学生通过摆弄这些实验材料,形成了磁铁的概念。【案例2】 电和磁一课的材料设计准备的材料主要有电池、电线、小磁针、铁钉、大头针。在准备时应精心挑选器材,比如导线,不能太粗、太硬,如果太粗、太硬,不利于学生在铁钉上缠绕,且容易短路。导线缠在铁钉上还不能松散、脱落。铁钉不能太小,要大的,有利于缠绕导线。铁钉还要在火上烧红粹火,这样在断电后磁性马上消失,使学生更能直观地观察

3、到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案例3】 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材料组合层次一: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有铜、铁、铝、干木头、玻璃、石头、塑料、铅笔芯等。学生借助简单电路可以发现,有的材料导电,有的材料不导电,分别叫它导体和绝缘体(这个过程是归纳)。层次二: 出示塑料外壳的圈笔刀,问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运用上面的研究方法,发现圈笔刀一部分是导体,一部分是绝缘体,这时学生发现不能简单地回答圈笔刀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只能分开表述;学生会发现要准确地描述导体和绝缘体,就应该从材料的特性来描述(在演绎的过程中学习抽象,获得了新的认识)。层次三: 提问“人体、水、大地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这个问题很重要

4、,它涉及安全用电的问题。用简单电路来检测,又不能发现它的导电性,如果在第一层次就出现这些材料,学生一定会给它们归纳到“不能导电的物体”一类。人的思维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当学生一旦形成了错误的概念,我们就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纠正。科学课就是帮助学生从生活概念走向科学概念,正确地认识世界。在认识提升的过程中新知会与旧知产生激烈地冲突,只有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才能产生新的认识。 【案例4】鸟一课的材料设计鸟一课教学时,教师出示了鹦鹉、鸽子、麻雀、蝙蝠、公鸡、蜻蜓、蝴蝶等部分实物和标本,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判断哪些是鸟哪些不是鸟。在这组材料中,蝙蝠似鸟非鸟、公鸡是鸟但常以“家禽”类出现

5、,这样的材料,就引起了学生生活经验中的“鸟”和科学概念中的“鸟”的思维冲突。这一冲突正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2、材料的数量保证操作的需要【案例】 磁铁磁性的强弱比较材料的选择教师A预设了三种方案: 方案1: 在磁铁的不同地方挂回形针,比一比哪个地方挂的多。 方案2: 用磁铁的不同地方慢慢地靠近一个铁钉,比较磁铁把铁钉吸过来的距离远近。 方案3:用一个小钢珠慢慢靠近磁铁,看它往哪边跑。事实上,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好玩越好。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学校条件、当地环境资源等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准备探究材料,让材料与科学问题、探究结论紧密联系,具有典型性,要做到“少而精”,

6、切忌“多而滥”,防止因材料而引起学生过多地关注无关的现象,真正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落到实处。3、材料的选择保证探究的质量 【案例1】 毛细现象一课的材料选择 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了一份固定在支架上的餐巾纸,浸入红水中后,观察到水沿纸上升的现象。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材料:粉笔、铁棒、玻璃片、棉布条、水彩笔芯、硬纸片等材料,并提出了探究的目标:水还能沿着哪些物体上升呢?【案例2】 舞台灯光一课的材料选择“光”是小学科学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课堂中很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鄂教版四年级舞台灯光一课中,用了两个传统实验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一是让手电筒的光沿着黑板面照射出去,在黑板上画出光

7、射出去的路线二是通过两块纸板上的小孔看到蜡烛火焰,再将另一块带小孔的纸板在两块纸板间调整,通过三个小孔看到蜡烛火焰为止。仔细观察三块纸板和蜡烛的位置,这说明什么问题?一位教师自制了“光的传播演示箱”,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现象变得更直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3】 种子的发芽一课的材料选择本课研究水分对植物发芽的影响,而不是研究发芽的快慢和发芽的好坏。书中是这样做的(略)。一位教师在实验中进行了改进(略),实验效果比较好。【案例4】 风力的利用一课的材料组合教师为每一组学生分别准备了三个叶片、六个叶片、八个叶片且形状不同的纸风车,玩后提问:哪一种风车转动得快?学生不假思索

8、地回答:八个叶片的风车转得最快,学生总结得出:风车叶片越多转得越快。这一课我们重点研究的是:怎样使同一个风车转得快?叶片正对风向,风力要大。而不是叶片多少与转得快慢之间的关系。这一组材料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它的结构没有体现教材的科学性。4、材料应鼓励学生自备课前准备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器材,这是一个很平常的课前准备,却能带来很多好处:一是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十几个小组、每组十几种材料,如果教师准备,那要花多少时间?二是学生准备的材料范围大、式样多,有利于增加实验的说服力。三是学生用自己的材料进行探究,积极性高。四是给学生一种暗示,生活

9、中也有许多材料可以进行探究实验。教学衣料的吸水性时,一位老师就多费心思,因为准备各种布料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有点困难。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买现成做好的衣服,家里根本没有碎布头,也不能将衣服毁掉剪些碎布头来。教师事先摸一摸学生的“底细”,原来有个同学家是开缝纫店的,也有同学的邻居是进行服装加工的,还有个同学的奶奶喜欢做手工活,有很多碎布头。就把收集的任务落实到这几个人头上,指导他们要收集什么样的布料。结果,同学们带来的布料很理想,模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毛毛雨”、“中雨”时布料的不同变化。一个普通的气球,既可以揭示空气的存在,又可以去揭示弹性;既可以演示“空气流动形成风”,又可以去解释“反冲”现象,

10、还可以用来体会水、空气的压力和气体、液体的热胀冷缩等。普通的注射器是研究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压缩空气、浮与沉、潜水艇、小容器等很好的材料。尽管在小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我们要尽量科学规范地演示实验,使用规范的器材,但我们还是要尽量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的材料,这些材料就是学生常见的坛坛罐罐,它们对学生有吸引力,又便于学生操作,具有趣味性和普遍性。怎样让学生养成自觉准备材料的习惯呢?(1)学期初列出能让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清单(2)指导学生如何准备实验材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想一想我们布置的任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轻松完成?假如随意布置,学生不带材料或带的材料不适合是必然的。

11、(3)发挥小组作用,建立材料准备的检查机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帮助孩子们养成认真准备材料的良好习惯。首先,要提前通知,最好能够有样本,让学生清楚该准备怎么样的材料;其次,发挥课代表的作用,在上课的前一天放学前再进行通知落实,减少忘记的可能性;最后,由各小组长做好检查、督促工作。(4)要对准备的材料进行正确的评价对精心准备材料的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奖励机制,比如奖励小星星,贴在科学书本的封面上;可以让他当小组长,帮助教师分发材料,督促本组成员开展实验探究;可以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这些学生多做一次实验,以激发其更大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多余的实验材料分发给那些认真完成材料准备的学生

12、,进一步激发他们准备材料的积极性(5)发放“告家长书”,寻求家长的支持对那些经常忘带材料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为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课前准备工作,可采用发放“告家长书”的方式,让家长理解科学课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孩子参与材料准备的重要意义,并能协助孩子完成一些材料的准备工作,能够经常询问孩子学习科学的情况。5、材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许多材料不一定要在实验室里找,大自然中就有许多不错的材料。如种子的萌发实验,要用到的材料有杯子、蚕豆、玉米种、布、线、盘子,这些材料每个同学家里都有。食物的营养中所用的瘦肉、蛋白、米饭、面条、土豆、苦瓜、白菜,哪个家里没有?

13、 实验材料除了能在自然界里寻找外,有些材料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如酒精灯用蜡烛代替,烧杯用玻璃瓶代替,滴管用废弃的注射器代替,水槽用盆代替,集气瓶用饮料瓶(玻璃类)代替只要我们换个想法,实验仪器照样可以丰富多彩,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学校逊色。在农村有很多蔬菜大棚、养殖基地、果园林场等,这是农村特有、实用的优秀课程资源。我们把孩子带进这些地方,请专业人员带领他们看、讲给他们听、教他们学。新的生命单元的观察活动是从观察油菜花开始的。第一课油菜花开了,最重要的观察材料就是油菜花,由整株的观察到锁定一朵花的细致解剖,再到对整株油菜的观察。孩子们会从田野里拔上一大束,通过观察、解剖,清晰地认识了油菜

14、花的结构特点,孩子们很有兴趣,知识掌握也很好。下课后,油菜花或是丢进了垃圾筐,或是摆在角落很快枯萎败落。第2课各种各样的花,很自然,甚至不需要老师布置,孩子们又掐来了成束的鲜花然而,在我们号召自备材料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意识被淡漠、忽略了,学生学了点关于生命成长的知识,却以践踏生命为代价,漠视生命会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为此,我们应做些改革,力求做到两者兼顾:既要完成观察任务,又能尽量避免伤害植物生命,并提高一株植物的利用率。孩子们自备材料时,让他们把整株的油菜花移栽到花盆里,成活后带到教室,上课时用来观察,平时就让学生照顾其生长。这样,不仅能美化教室的环境,还能让学生持续地观察它的生长

15、与变化,第一课用完后,第二课还可以接着用。三、材料的使用与呈现 一组材料就预示着一个现象,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进行一项探究,每一组材料的出现都有自己的目的性。教师通过对材料的选取和组合,以及交给学生时的次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使材料的结构更清楚,让孩子们更容易看出其内在结构,材料的发放有时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材料怎么出示,如何出示,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材料呈现方式。1、材料的提前呈现。2、材料的即时呈现。【案例1】 磁铁的相互作用一课的材料呈现教师A为了节省时间,课前把两块磁铁放在桌面上,材料在课前就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师把一只用

16、纸做的小鸭放在水面上,鸭子轻轻转动,停止后鸭头朝北。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应该是一个足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演示实验,也是极富趣味性的导入。但我们看到的是部分学生被桌上的磁铁牢牢吸引了,有的开始玩起了磁铁,对教师的提问置之不理。接下来,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部分学生都两耳不闻,而当真正开始需要用两块磁铁研究时,他们的兴趣已经消失,开始打扰其他学生的活动。 教师B把材料事先藏了起来,桌子上什么都没有。和上一位老师一样,教师演示:把一只小鸭放在水面上,鸭子轻轻转动,停止后鸭头朝北。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不难看出,在A教学中,由于材料的过早出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了自由活动的冲动,整个教学活动很

17、松散。在B教学中,材料及时出现,教学井然有序,学习热情自始至终高涨。【案例2】 桔子一课的材料呈现这一节课的执教者是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章老师在上课时用气球做引子活跃课堂气氛,然后他拿出一个装有水果的袋子,一下子就把孩子的目光吸引过来了,学生当然非常想要拿到这个袋子,静了下来。这时,章老师讲清楚了玩法,就把这个装有水果的袋子分发给学生,拿了水果的学生自然会去实验,过了一会儿,章老师拿出一个杯子,这个杯子里装的是黄色的桔子水。他说:“这个杯子里面的水是用桔子榨的。你们的桔子也可以榨出这样的桔子水出来。”当学生静下来以后,章老师就开始分发材料,课堂一下子就又“闹”开了等学生活动得差不多的时候,章老

18、师又拿出一个小桔灯。孩子们一看,又有新东西出来了,他们立即停止了榨汁。课就是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节奏中进行着。【案例3】 热的传递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探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之前先讨论实验的方法,在铝片上找3个点,涂上凡士林,看凡士林熔化的顺序判断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师:要想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呢?生:酒精灯、火柴、铝片、凡士林。师:还有没有?生:还要用夹子夹住铝片加热,不然会烫到手的。师:你考虑得真周到,请组长上台来领取实验材料。小组长很兴奋地上台领实验材料,组内其他成员有的已按捺不住,站起身来伸长脖子看着实验材料,等组长把材料放到桌上后,教室里顿时热闹

19、起来。师:(表情严肃)请大家先把手中的材料放下,我们再来看看,做这个实验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师:(边说边点鼠标,屏幕显示“实验注意点”)请大家安静,坐好,我们来看看,做实验还需要注意些什么,把这些“注意点”记在脑子里,然后开始实验。这时,有的同学盯着屏幕看“注意点”,但更多的同学得到老师做实验的指令,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显然,老师的“友情提醒”并未对他们起多大作用。3、材料的分层呈现这种材料往往是学生已完成一个阶段的研究,要进行下一阶段研究时所要用的。由于各个小组之间存在差异,研究进度不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对那些研究进度比较快的小组先发放材料,使材料在相应的阶段发挥出特有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对表现

20、好的小组先发放材料,这样能起到调控教学的作用。【案例1】 燃烧与灭火,老师在材料的发放上处理得很到位。(课堂一开始,就让组长从桌下取出1号信封,里面装有木条、木炭、蜡烛、铁丝等,先让学生熟悉这些材料,然后让组长用蜡烛点燃木条,仔细观察,认识燃烧现象。通过实验,发现燃烧一定要有可燃物,还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师:具备这两个条件后,燃烧就能产生吗?请组长从桌下取出2号信封中的材料,小组自主研究,看燃烧是否还需要其他条件。组长取出2号信封里的材料,里面除了木条、木炭、蜡烛等材料外,还多了一个烧杯。材料取出后,各小组开始进行实验。实验完后,汇报交流。师: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吗?生:要有空气。师:你怎么知道

21、?生:我先把蜡烛点燃,再用烧杯罩住蜡烛,把蜡烛与外面的空气隔绝开,一会儿它就熄灭了。生:燃烧需要干燥的环境,木条弄湿了,就点不着了。师:说得很有道理。是的,燃烧的确离不开空气。确切地说,是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这个教学环节,后发放的2号信封里的材料就称为“后续材料”。这位老师发放材料时注意了层次,把烧杯等作为后续材料发给学生,是很明智的选择。后续材料的呈现,不仅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而且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步步深入,继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究。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材料让孩子的思维向形成概念的方向发展,如何调控孩子的思维由浅层次、无序性向深层次、概念性方面

22、发展。材料的典型性、暗示性就意味着材料和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材料出示的次序就代表着思维的层次性。【案例2】 红黄蓝一课的材料呈现 章鼎儿给一年级小朋友上的课。他准备好了红、黄、蓝3种颜色的液体,在讲清注意事项后,将3种颜色的液体同时发给学生,期望学生通过不同颜色、不同量液体的勾兑,观察出现哪些不同的颜色。章老师满以为学生会勾兑不同颜色的液体,但事实是,学生们很快就把3种颜色的液体全混在一起了。因为他们一直在不停地勾兑,只注意倒液体,却忘了量的多少和及时停下来观察。第二次上课,章老师没把3种颜色的液体一起发下去,只发两种颜色的液体,学生操作完并汇报后,再发另一种颜色的液体,结果,活动按老师的设想,

23、课堂走向了理想的境界。一样的材料,一起发放就容易出现混乱,分开发放则精彩纷呈,因为材料本身也预示着教师思维的状态。为使材料的结构更清楚,让孩子们更容易看出其结构,学具的发放有时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在研究红、黄、蓝配色时,因为每组材料之间都有极强的先后逻辑顺序,因此,材料就必须分阶段发放。后续材料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步步深入、步步推进,继而引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发现。第一次教学之所以失败,就在于这3组材料没有分阶段出现,因为,孩子们看不出材料的结构,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倒液体、倒多少,这组材料的无序和发放的无结构性,使得学生无

24、法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模糊的状态。而第二次材料的结构就始终牵制着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伴随着对这些材料的操作不断推进。兰本达教授认为材料就意味着科学概念。有结构的材料就是对自然现象或运动变化规律暗自“呈现”的材料,必须组成启发、揭示科学概念的结构,学生通过操作材料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在这个基础上探究科学规律、形成科学概念。因此,材料的选择要以能够体现事物的科学概念为基础,揭示正确的科学规律,材料的选取、组合、发放次序也要符合科学性,避免引起错误的认识。学生对熟悉的材料操作不会有认知的发生,因为他们只是在重复已有的经验;而面对新奇的现象,他们的思维会随着材料的组合

25、产生高速的运转,在运转过程中,他们需要重新组合在这方面曾有过的经验:现在所遇到的现象和以前接触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怎么用以前的知识解释当前的现象?这就是材料使孩子们产生的一系列的思考,这就开始了概念的形成之旅! 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教师。一个勤于思考、不断探究、敢于创新的教师一定能培养出勤于思考、不断探究、敢于创新的学生,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09春行政管理本科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我国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指导老师是xxx老师。我的论文从确定题目、拟定提纲到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到最后的定稿,得到了x

26、老师的精心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论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突飞猛进,国家之间的经济界限渐趋模糊,但却使国家次级的经济形式城市经济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起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依托。世界各国(地区)政府都正积极致力于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力,而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则是推动城市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各国(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市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撑点,也

27、是增进国民福利的重要手段,若处理不当则会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障碍。未来10几年,中国城市化将进入从40%发展到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城市公共物品有效地供给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研究我国城市公共物品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于是最终将论文题目定为论我国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其次,说说文章的具体结构。论文阐述了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及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着重探讨目前提高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方法:树立“公共财政”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投

28、资融资体制的改革,加大对城市公共物品的投资 ;改进政府对公共物品生产的管制方法 ;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等。只有切实做好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才能使公共物品满足城市公众的需要,更有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唯有如此,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本论文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探索不够深入,还需要继续进行思考和探索。最后,再次感谢x老师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与的悉心帮助与指导;其次我要感谢各位专业老师在这两年来我的教育与培养,使我初步掌握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感谢本专业同学对我的关心与支持,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很快乐!也很难忘!恳请各位老师、同学们进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