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1931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赞美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赞美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赞美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赞美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赞美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美 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赞美 教学设计文本解读:这首诗采用了一些西方现代诗的艺术技巧,但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派诗歌。难度适中,适宜对高一学生进行现代诗鉴赏教学。教学目标:1、 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赏析象征手法。2、初步总结现代诗鉴赏的常规方法。教学重点:初步总结现代诗鉴赏的常规方法。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设计说明:这是一个现代诗鉴赏教学设计,针对中等水平学生,目的是进行现代诗鉴赏常规方法的示范与总结。需要1课时。【准备与预习】1、 查阅资料,了解穆旦和“九叶派”。2、 大声朗读全诗,说说和朗读再别康桥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整合与建构】一、初读感悟。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说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或理

2、解的困难。(尽可能多找一些学生发言)二、研读赏析。1、梳理诗歌的象与意。板书:一节:中国大地(美丽而疮痍、开阔又压抑)爱与伤的交织二、三节:农夫(勤劳善良、忍辱负重、坚忍不拔)赞美四节:我(深味灾难、痛苦)不屈的心灵2、讨论:诗歌的二、三节为什么集中刻画“农夫”的形象?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3、讨论:怎样理解每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即赞美的对象是苦难深重,但已逐渐觉醒的中华民族。4、说说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宏大的构思,整体的铺陈,是一部沉雄壮阔的多声部合唱。再别康桥是一首宁静、优美的小夜曲。诗句的错位与变形。现代派诗歌在语言运用上打破了常规,阅读时应予以注意。如“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在野草的茫茫中”、“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等。5、学法归纳。梳理意象知人论世注意语言形式(不要首先“知人论世”)三、诵读内化。自由朗读全诗,悉心体会“悲怆而又深爱”的感情基调。【应用与拓展】课外朗读陈敬容的窗,说说自己喜欢现代派诗歌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