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1947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教育文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陶行知教育文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陶行知教育文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陶行知教育文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陶行知教育文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教育文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最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起来:“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是力的表现或变化。世界是力创造的,所以解决困难也必须拿力来才行。”“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些陶行知亲自阐述的教育思想,读来更加耐人寻味,让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学生死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领悟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学校,他爱学生,他把学生和学校称为“爱人”

2、,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体会:我对“生活即教育”的感悟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产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表现出一大“弊端”,即教育的片面性。片面性是指应试教育偏重于“生学准备”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陶先生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出一个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陶先生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

3、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内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应体现出全面性。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

4、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

5、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光辉榜样,我们要做行知路上的后来人,以陶行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精神去切实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 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

6、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 等等。它对教育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洞幽察微的效果,给人以智慧启迪。教 育的理想是什么?教育的理想是打造理想的教育,培育理想的校园,培养理想的教师,塑造理想的学生。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在肖川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一种良 好的教育。“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 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

7、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 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教育。”按照肖川的理解,教育 就是这种有方向和目标的活动,这种活动使受教育者成为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惟有这种良好的教育才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 嫩的双手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什么是理想的教学活动?肖川认为,理想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而完美的教学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件: 一 是深刻,二是真诚。所谓“深刻”,就是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

8、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忽然开朗。所谓“真 诚”,就是师生之间坦诚率直,一言一行都发自内心。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不是教师传经布道的舞台,而是学生积极地思 考,主动地发问,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论,踊跃地表达。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乐,顿悟的惊喜,激情的燃烧,真情的 涌动,灵性的焕发,情感的融合,心灵的碰撞。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能力得以提高,想象得以放飞,潜能得以发掘,体验得以深化!在 市场经济色彩充满社会每个角落的今天,教育早已被抹上浓浓的功利色彩,人们往往把务实勤勉视为教师的良好品质,却总是忽略了务虚状态下所闪现的理性的光 辉,却总是压抑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诗的情结。于是,教师们总是像春蚕、像红烛、像园丁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忙忙碌碌,埋头苦干,难于体验到 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没有理想的教育是可怕的,愿教师们都来读一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在咀嚼中让灵性复苏,让诗意迸发,让激情洋溢,让 理想放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