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质疑引导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鼓励质疑引导探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鼓励质疑,引导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对教师的讲解和书本的内容提出质疑,这里往往蕴涵着探索和创新的火花。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激励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在一次习题课教学中,我给学生讲解“子弹打木块”模型类的例题: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由于二者间的阻力设大小为,使得它们有最终的相同速度。求摩檫力对两物体做功的代数和?SMSmSMm解析:(图)设碰撞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以二者为一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又摩檫力对M做正功,对m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分别得:综合上式得摩檫力做功的代数和为:摩檫
2、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等于系统动能的损失量。我刚讲完题目,发现有个男生犹犹豫豫地举起手。“朱拓,有什么问题吗?”我问他。朱拓:“老师,我总觉得你画的图不对。”我心里很纳闷:每次讲“子弹打木块”模型,我都是这样画示意图,而且我看过很多教学参考书,也都是这样的,有什么问题?我问:“什么地方不对?”朱拓:“我觉得木块移动的距离SM不会这么长。”“是吗?为什么?”我将信将疑。朱拓:“我不知道,感觉是这样的。”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当时迟疑一下,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讨论讨论,不管学生的想法是对是错。况且学生有某种直觉并敢于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想法,本身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因此,我表扬了朱拓同学的勇气,并建议同
3、学们谈谈想法。学生们居然很感兴趣,议论纷纷。生1:“我同意朱拓的想法,因为我在电影里看到过,子弹射穿木块时木块几乎来不及动。”生2:“我们可以讨论SM比S大还是小?” 生3:“我觉得跟子弹的质量和木块的质量有关。”我进一步建议:“大家有很多想法,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可以从这些想法出发来进行论证,来探究可能的结果。“质疑猜想论证”就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很快,朱拓又一次举起手,并把论证过程写在黑板上:在以上解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SM与S的大小关系: 由/得: 从式,我们可以确定不管子弹与木块质量大小如何,SM必小于S。而且如果子弹与木块的质量比越小,则SM与S的比值越小。学生自发鼓掌,为朱拓的成功,也为大家的收获。SMSmSMm根据以上的讨论,既然事实上SM必小于S,那么我们的图示须作必要的修改。考虑到前后两木块位置重叠会影响图示的表达效果,建议木块画得长些,并且初末状态可上下分开表示,这样的图示既清楚又符合实际。(图)如果在解题前不能确知SM与S的大小关系,而将图示画成图1所示,对于解题可能并无影响。但是通过讨论,学生不仅仅对“子弹打木块”模型问题有了很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历了一次意外的探究机会,收获的是创新的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