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起步的创业故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1970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起步的创业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6岁起步的创业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6岁起步的创业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岁起步的创业故事.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6岁起步的创业故事中等身材,脸部棱角分明,额头饱满,一副金丝边眼镜后是一双略带笑意的眼睛,平均步行速度是每分钟70步左右,一口略微沙哑的上海普通话。一般人很难把这个每天走入上海曹家渡开开商厦23层的“领军人”与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的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区分开来。 他就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现任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沈国康,他说:想发财就去万通商联找优质供货商! 从小到大“精明人”也不安分 1992年,“当时的上海比较时髦的打工是去国外洋插队,还有去深圳打工这两条改变生活环境和提高工资收入的途径,而在上海本地所谓开公司下海基本上是企业的三产、技术服务部之类。” 沈国康是个地道

2、的上海人,但他却不是那种谨小慎微、精打细算的上海人。他不太安分。就在那个绝大多数上海人习惯稳定、富足的打工赚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选择了创业。 当时的沈国康已经36岁了。刚刚修筑好一个温馨小家,孩子还不满两岁的他在一个国家机关里,捧着的是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过着安稳的生活。 “由于自己学的专业是自动控制,而当时国内的电脑市场正开始进入加速期,从熟悉的专业技术领域和迅速发展的市场切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沈国康坚持自己创业的想法。认识沈国康的人都说,这人很随和,很容易交往,但是也很倔,他认准了的事很难扳回来。12年后,谈起当时自己的坚持,沈国康显得更加坚

3、定:“风险总是有的,小资本做小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从小做起的,只要方向正确,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他“一意孤行”,怀揣仅有的3000元积蓄作为创业资本,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选择做电脑产品贸易还是做产品开发的问题上,沈国康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觉得只有做自己的产品才能真正立足市场,这也使得今天的博科成为了国内拥有自主产权最多的管理软件企业之一。由于是小本经营,沈国康选择了软件产品的开发,因为软件开发投入了更多的开发者的智慧、思想和时间。 方向明确之后,沈国康与几个伙伴一起开设了上海博科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并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了当时中国第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财务软件,从当时正在普遍兴

4、起的财务管理软件开始,迈出了踏向软件产业的第一步。市场也给了博科的创业者相当丰厚的回报,博科财务管理软件当年就获得了超过50万元的利润。 以小见大喜欢盒饭的道理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从创业开始,沈国康就与盒饭结了缘。沈国康最喜欢的工作餐是几元钱的盒饭。博科成长的10多年里,他吃掉的盒饭不下7000盒。 对于吃盒饭,沈国康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甚至还从吃盒饭中吃出了做生意的心得,并具体地应用到博科的软件产品上。 沈国康在解释博科的产品发展上就曾经用盒饭进行了形象的比喻。盒饭的最大特点是方便买起来方便,吃起来方便。而盒饭除了方便之外,还有标准化、模块化的特色,吃饭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挑选各种荤

5、菜、素菜进行组合搭配,企业软件市场也有这样千差万别的个性要求。盒饭的另一个主要的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便宜,符合大众消费的习惯,符合中国式快餐的需要,博科的软件在中国诞生在中国发展,也就要像盒饭那样,符合中国的企业应用需求和价格需求。 在博科创业的10多年中,沈国康经常习惯于用这些日常生活小事来解释企业的发展。他认为博科的产品定位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而中国的国情就是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社会环境差异都很大。因此,作为中国的本土企业,博科必须深刻理解并满足各种规模企业在不同市场领域里的实际需要,软件必须做到可以灵活组合又具有一定标准化内核,同时还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价格体系,今年博科在国内率先推出的智能ERP产品也正是基于开放式构件化构架下的企业信息化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