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剪纸艺术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2027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剪纸艺术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剪纸艺术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剪纸艺术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剪纸艺术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剪纸艺术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剪纸艺术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剪纸艺术的调查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剪纸艺术的调查报告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中学 罗小平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甚至更早。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实践过程中我们对宁夏隆德的剪纸艺术做了较深入的调查。首先,我们

2、将从历史及发展和题材选择等方面整体的看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再次,针对我们调查的川北剪纸归纳其主要特点。(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其发展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两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这也为剪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记载: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

3、 1950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北朝(公元386534年)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南北朝对马团花。南北朝对猴团花.南北朝金银花团花。南北朝菊花团花。南北朝八用形团花。唐代(公元618907年)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1963年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

4、样。自汉至唐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河南省郑州出土的唐代金银平脱镜(直径362cm)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宋代(公元9601279年)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

5、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剪纸流传下来的入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坤宁宫,室内顶棚和宫室两旁过道壁间均用白纸衬托出黑色龙凤双喜的剪纸图样。剪纸在很多有关史籍中的也有记载:如唐朝时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

6、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又如南宋时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二)、中国民间剪纸的题材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剪

7、纸题材的范围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实际生活题材因为剪纸作品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他们的灵感来源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作品也就基本取材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喂鸡、养猪、牧羊、放牛、骑驴赶车走娘家和抱胖娃娃,参加田间劳动等;也有直接表现自己饲养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牛、马等;还有表现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如梅兰竹菊、瓜果和蔬菜等等;还不乏很多表现节日喜庆的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2、吉庆寓意的题材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谐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现手法。比如花公鸡,就在公鸡身上刻儿朵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几朵梅花;刻上莲花和鲤鱼就寓意“连年有余”,

8、这里以莲谐“连”,以鱼谐“余”。 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比如:刻上一朵云彩,就表示是天空,刻上一朵雪花,就表示是冬天下雪了。 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爱情、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贵、喜鹊登梅象征喜事临门3、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通过戏剧等形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传着,人们不仅相互传诵着,并且还用剪纸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爱与憎。而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别,作品大部分都是采用当地流传的各种故事情节作为题材。(三)、川北剪纸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北方剪纸的“天真浑厚”,也不同于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

9、,而是粗中的细,细中见粗。川北剪纸的题材广泛,多样,飞禽走兽,五谷六畜,随意剪来,无不栩栩如生,令人遐思无穷。其花样可分为吉祥如意图,翎毛花卉图,古今人物图,现实生活图等五大类。其技法和制作方法可分为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剪纸法、双手撕法和火烧烫绘法六种。 代表人物川北剪纸人才辈出,风格各异,硕果累累,其代表人物有:南部县石龙乡的李文仲及其孙子李大兴。他不拘成法,敢于创新,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印象同内心朴素的理想结合起来,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了大量歌颂劳动人民和赞美自然风光的作品。其代表作有写生、爱白鸽、春耕、窗花等。阆中宝台乡王文坤,将剪、钻、刻技法

10、融为一体,在刀法上,运用皮影雕刻技法,使作品流畅细腻。 传承发展其代表作有二龙戏珠、风穿牡丹、四幅寿、四蝶香、喜鹊闹梅等。西充县文化馆的林世明的剪氏以刻为主,构图巧妙,疏密聚散,线条粗细十分讲究。宝瓶、阿诗玛、八仙、万象更新等作品,被川大博物馆和重庆市博物馆收藏,金鱼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四川省首届民间工艺艺术节银奖。仪陇县文化馆何作霖长期搜集、整理、制作和研究民间剪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无论是技法上、还是在作品的题材样式上,或是传承方式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体体现在装饰性、集体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个方面。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仪陇剪纸成为川北剪纸艺术的代表。其代表作有:扑蝶、跑驴、和平颂、鹰等。西充的林敏、仪陇的何小匡、何小玉、谢茂勤是川北剪纸的后起之秀,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均有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