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测量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2252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防工程测量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防工程测量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防工程测量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防工程测量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防工程测量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防工程测量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防工程测量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施工测量方案宿迁市霸王举鼎商圈人防工程位于宿迁市宿城新区霸王举鼎转盘五叉路口的交汇处,为新建掘开式人防工程,地下负一层,局部负二层。总建筑面积53269.47平方米,其中负一层建筑面积40946.15平方米(含下沉广场2650.40平方米),负二层建筑面积12323.32平方米。地下室开挖深度最大14.5米(大部分开挖8.5米左右),框-剪结构,采用箱筏基础,结合抗拔桩进行抗浮处理。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为规划路面地坪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27.0m。一、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1)控制网的建立针对本工程施工范围大,开挖深度大,桩基础数量、种类多,依据我们以往施工类似工程的经验,控制网按照高级网控

2、制低级网的方法,本工程由高到低设置3级控制网,有针对性的在各个分区设置区块控制网,各分区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复核,统一为整体系统。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以宿迁勘测院给定的六个GPS点1#(X=3758316.734,Y=498899.381)、3#(X=3758167.624,Y=498830.673)、4#(X=3758110.011,Y=498826.592)、7#(X=3758091.432,Y=498964.323)、9#(X=3758189.036,Y=498994.903)、0#(X=3758189.053,Y=498958.056)建立平面一级控制网,为方便操作和不易破坏,将六个原始

3、点通过全站仪引至不易破坏处,并形成均匀分布在基坑周围的八个控制点,分别为D1(X=48754.170,Y=39774.107)、D2(X=48755.991,Y=39719.534)、D3(X=48715.143,Y=39680.455)、D4(X=48644.633,Y=39714.096)、D5(X=48588.668,Y=39733.683)、D6(X=48591.794,Y=39772.515)、D7(X=48645.719,Y=39814.702)、D8(X=48712.131,Y=39792.975)(详见附图一)。以图纸提供的轴线交点原始坐标为核心布置平面二级控制网,以各分区轴线

4、为依据布置三级平面控制网。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以宿迁勘测院给定原始水准点(绝对高程为m)引测D1、D3、D7点,建立一级高程控制网,以原始水准点为依据向场内引测二级高程控制网,以二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在各层平面内建立三级高程控制网。规划局给定的绝对标高为点,绝对高程为m,位置在,正对面建筑物底层外墙面红油漆“”三角水平线为依据。我公司将E2点的标高,引入场地内1#点的钢筋头上 ,绝对高程为26.562,然后分别引至8个控制点上,形成闭合回路,测定误差符合规范要求。一级控制网即8个控制点(D1、D2、D3、D4、D5、D6、D7、D8)(详见附图一)。二、基槽开挖及建筑物的定位1、为准确进行本工程

5、定位,邀请规划局对本工程进行GPS定位,放出建筑物角点作为一级控制网,然后使用全站仪引测到不易破坏的地方做点,布设二级控制网,然后利用内部控制点再进行每个自然分区控制,形成三级控制网,三级控制网互相联系,相互复核,形成一个平面控制系统。由于该工程工期较长,测量时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点进行引测设置永久控制点,引测点进行隐蔽并永久保留,永久控制点应放在影响不大的地方,且不少于2个坐标点,便于以后测量检查及引测工作。控制点做法见下图:控制点设置做法示意图然后使用现场的保护点进行建筑物的测量工作。测量方法使用坐标值的极坐标定点法测出建筑物定位点和轴线控制交点,最后放出各相应的线。2、使用控制点用全站仪放

6、出建筑红线作为拆迁、做围墙的依据。3、桩基础施工放样使用控制点用全站仪放出桩基位置,清除下部垃圾,确定泥浆池位置,待桩基就位后再次复核桩基位置,并在桩周围做引桩以备施工过程中复核桩位。桩机就位用水准点测出桩机法兰盘高程,作为桩深度检测依据。放出降水井及检查井的位置,进行降水施工。4、基槽开挖放线按照图纸尺寸及边坡坡度分别放出基槽上口、下口线及中间平台的边线作为开挖基线,沿槽顶用木桩打一排高程传递桩(0.000)作为开挖高程依据。按图纸要求在坡顶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进行全过程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开挖到冠梁位置进行冠梁轴线放样,并把临时高程点引测到冠梁上,在冠梁上按图纸布设沉降观、位移测点进行全

7、过程观测,并做好施工记录。以此类推进行锚杆、腰梁及支撑的测量放线,高程控制,沉降位移观则,并做好观测记录。在开挖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做好测量工作,缩短开挖时间,以最大程度保证基槽稳定性。开挖至基地以上30cm,停止开挖,使用人工找平。垫层施工完成后,使用全站仪把各建筑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并把水准点引测到垫层上。依据建筑轴线量测放出其他局部线进行地下室底板和竖向构件施工,负二层施工完成后把轴线垂直传递到负一层地板上进行负一层施工,并把标高引测到负一层底板上,用基槽顶的水准点进行复核后使用。 三、建筑物的标高测量控制标高引测示意图标高的测量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标高点(不得少于2个点)及高程值,用精密水准仪

8、(DS2型)引测检验校正,将高程全部引测到坐标控制点上,以及在新建筑物的周边旧建筑物或其它固定的物体上用红三角标明记录,在红三角处标上其标高值,要求在建筑物外每点相距不超过100m,便于及时准确使用。此红三角必须经过多次复测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且做到经常(每施工一层楼面)检测,如果发现有变形,应及时停用并销毁,重新测做。待一层建筑物完成后将其标引至建筑物上,在建筑物外围每点设在轴线墙上。进入装饰阶段后,所有内外均弹出建筑物地面以上500mm的建筑标高线,便于装饰工程的施工作业。四、建筑物的竖向控制及轴线的测量放线建筑物的垂直度控制采用“内垂直”引测,外全站仪或经纬仪(外控法)来相互校核的方法进行

9、。即建筑物外轮廓的垂直度控制由经纬仪在建筑物外侧的首层的基准线为基础向上投测校正偏差。在建筑物内部轴线使用激光铅垂仪,在一楼楼面预埋控制点分别向上进行垂直投点。控制轴线为1J、1C的1米控制线,12、116的2米控制线,再通过控制线反轴线。具体轴线如下图所示:有机玻璃板中心投测后的控制点150150有机玻璃板二层楼板200*200mm预留洞150150200*200mm预埋不锈钢板激光铅垂仪垂直传递点一层楼板或地面轴线测量放线根据垂直投点,使用经纬仪进行楼面的展开放线工作,局部面较小处使用经纬仪及钢尺进行引测,将所需要用的线全部弹在楼面上,并将轴线引至建筑物的外侧进行外控法的调整校正以确保测量

10、放线准确精度。五、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保证施工能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对建筑物随时进行沉降观测,便于给施工过程提供有关资料,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应在沉降且结构较重要部位以及地基及基础不相同处设置,首先考虑在建筑物的四角、伸缩缝、以及建筑物内外设置。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按时(主体施工阶段一层一次,装修阶段每月一次)测量,使用固定的沉降观测仪器,由专人负责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检测,每次测量必须闭合,并绘制每点的沉降曲线图并收集完成准确资料编制详细的沉降观测报告。沉降观测点应牢固,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考虑到建筑物为涂料外墙及面砖外墙。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首先在场内做3个观测基准点,基准

11、点应设置在坚硬的地基以及不便干扰变形的地方,并加以安全保护,且做法在远离新建筑物靠近现有的旧建筑物边向自然地坪以下挖500mm500mm1000mm的洞,用混凝土灌注,预埋钢筋头,砌砖维护加盖保护。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使用DS2级水准仪及同一把铝合金塔尺监测,每次观测必须对基准点进行复核,每次测设数据应做好记录,每次观测进行三次,一人观测,一人复核记录,一人跑尺,沉降观测的要求在主体施工阶段每层且不多于一个月进行观测一次,主体进入装修阶段可每月进行一次施测直到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将所测设的数据记录完整,竣工时一并随同竣工数据移交建设单位,便于建设单位以后继续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在施工中每次沉降观测

12、的资料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项目总工、工程总监、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六、测量工作人员安排该工程计划安排专职测量人员3人进行专职测量,负责该工程的基准点、测设点等维护使用,测量放线抄平以及有关测量放线的资料收集整理,配合现场施工,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准确数据供项目总工程师施工技术决策。七、施工测量主要器具序号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主要用途数量1全站仪GPT3100拓普康放线1套2激光铅垂仪J2-JD苏州一光垂直传递1套3经纬仪J2苏州一光测设轴线2套4水准仪DS2苏州水准测量2套5钢卷尺50m苏州水平丈量5把6铝合金塔尺5m苏州水准测量2把7CASIO5800计算器fx-5800上海定位放线1台除上述主

13、要器具外另配有:线锤、计算器、记录本、钢桩、木桩、水泥钉、5m小钢卷尺等,邀请规划局用RTK进行平面定位。八、测量误差控制控制点测量应满足精度要求即测角相对中误差5,测距边长相对中误差应1/40000。轴线间距测量相对误差1/10000,测角相对中误差应5。垂直度偏差层间不大于3mm,全高不大于5mm。标高测量层高不大于3mm,全高不大于5mm。九、沉降观测要求施工完成部位观测情况基础砼完成初始沉降点设置、第1次观测1层楼面砼完成第2次观测结构阶段每增加1层,观测1次砖砌体完成观测1次结构验收前观测1次装修阶段每月测1次竣工验收前最后1次观测,设立永久性观测点竣工验收后整理沉降资料交业主完工当

14、年每三个月测1次完工第二年每六个月测1次完工第三年建筑物稳定每年测1次十、施工测量应注意的事项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测量仪器必须符合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所有测量仪器进场前必须进行检测并在有效期内,并在施工全过程中保证仪器状态良好。使用时避免日晒、雨淋,烈日下或有零星雨点时应撑雨伞保护。测量人员持证上岗,配合人员相对固定。钢尺使用时注意直、平、齐、准,并标准用力(配备拉力器),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在施工过程的施工测量以及沉降观测中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有关技术人员及项目技术负责人,便于工程修改变更技术决策。各种作业记录原始真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便于档案资料的收集。附图:导线点、水准点位置平面图附表:导线点、水准点成果表附件:测量仪器鉴定证书 霸王举鼎商圈地下人防工程项目部测量部 彭志伟 2012年2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