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建议书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11.1 项目概况11.2 编制依据11.3 主要研究内容2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32.1 项目提出的背景32.2 项目建设的意义4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第三章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73.1 项目定位与目标73.2 项目用地现状73.3 存在的问题83.4 总图布局分析83.5 功能分区83.6 建设内容及规模9第四章 工程方案114.1工程设计理念114.2工程设计目标124.3 工程设计方案12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05.1 编制依据205.2 投资估算205.3 资金筹措225.4
2、投资计划22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23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24附件:1、*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景观结构平面示意图3、功能区分布平面示意图4、水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5、植被体系平面布置示意图6、道路交通体系平面布置示意图7、科普教育与休闲活动体系平面布置示意图8、旅游服务体系平面布置示意图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市园林局3、项目法人:4、项目负责人:5、建设地址:*市白马寺山风景区内6、项目总投资:万元7、资金来源:市级财政资金1.2 编制依据1、*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
3、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2、*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市城市总体规划4、*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晋市政发200730号6、*市园林绿化管理实施细则7、国家园林城市标准8、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9、*市园林局提供的有关资料1.3 主要研究内容对*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根据*市园林局提供的基础材料及数据,对综合整治方案及建设规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运用投资项目分项详细法估算了项目总投资。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总用地面积hm2110二绿地m2891720三道路停车场m268905四
4、广场m222734五水景m255230六建筑物m213701七总投资万元15120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市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煤气层、锰铁矿、铝土矿、铜、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面积38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6%。*市是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72立方米。第一大河流沁河,
5、发源于沁源县境内,全长485公里,汇入黄河。第二大河流丹河,全长121.5公里,发源于高平境内,注入沁河。*市白马寺森林公园2002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总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距离市中心约4公里。按照白马寺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通过对公园内沉陷区综合整治,逐步形成集植物保护、研究功能和科普教育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和提供市民闲暇休闲娱乐场所。*市工程咨询中心接受*市园林局委托,对*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分析和论证。2.2 项目建设的意义1、项目的建设是对煤矿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为*地区煤矿沉陷区治理问题上指出一条新路。白马寺山地下为*煤业集团下属古书院煤矿
6、和凤凰山煤矿的采空区,据2005年省第三地质勘察院勘察数据显示:白马寺森林公园中现有地面裂缝至少在37条以上,长50米-500米、宽10厘米-50厘米、可见深度1米-5米,对公园内林地、道路、寺庙等建筑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本次项目将白马寺山沉陷治理与建设城市植物园充分结合,具有创新意义,利用原有生态系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恢复,对当地煤矿沉陷区治理问题上指出一条新路。2、项目的建设是*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大举措,是*市迈向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的重要一步。*市植物园地处白马寺森林公园的南部,是城市与森林公园的重要连接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白马寺森林公园将成为*市公园体系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创建国家
7、生态园林城市的一项重大举措。园林城市是一个载体,目的是提高城市品位,提高文明水平。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更加充满活力,而且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不仅加强了环境保护,建立起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碧水蓝天绿地,而且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利于聚集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兴业。白马寺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市的一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这个城市的天然生态屏障,*市植物园位于白马寺森林公园内
8、,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城市形象,而且符合*市绿化总体规划,对构建生态园林城市,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具有实际意义,并将成为*市的生态核心、景观核心、休闲核心和城市标志,所以项目建设是*市迈向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的重要一步。综上,植物园改扩建是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的需要,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地块位于白马寺山生态区总体规划范围内,与城市紧密结合,与泽州路相邻,内部交通体系完整,交通便利,与居民生活联系紧密。2、地形空间多样化场区内度地形丰富,山谷相错,地形高差约100米,空间地形有利于多样性小气
9、候形成,满足植物立地条件,为场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3、基本不需前期拆迁工作场区用地以农业用地和废弃矿区为主,项目建设前期拆迁工程量较小4、政府重视,建设单位积极由于*市人民政府的重视,白马寺山生态区总体规划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后期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积极筹备,并与多单位进行沟通,已经完成了部分工作,项目进行进展都按建设单位计划进行。第三章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3.1 项目定位与目标3.1.1项目定位项目定位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市级植物公园,力求高水准,代表植物园的发展方向。为广大市民感知和了解植物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促进人、植物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并成为大众休闲公园。3.1.2建设目标
10、1、力求特色鲜明、内涵科学,能代表植物园未来发展方向2、植物兼具丰富性与多样性3、植物生态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4、建成国家一流市级植物园3.2 项目用地现状*市植物园占地面积110公顷,位于白马寺山风景区内中南部,项目区南临陵沁路,东靠泽州路,交通极为便利。场区现为北高南低,中部为谷地,低洼处为煤渣地,为汇水集中区,场区总高差接近100米,属典型黄土高原地貌,山、原、川三大地貌均有体现。丰富多变的地貌有利于营造植物立地展示。地形植被以农田为主,建筑物极少,以居民住宅为主,荒地集中在北部谷地与南部山头,中部谷底主要为采空区。降雨通过山脊线流入山谷内径流。3.3 存在的问题因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频
11、频发生,白马寺山风景区内出现地面裂缝、山角滑坡、建筑损毁、水源枯竭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3.4 总图布局分析3.4.1 总图布局根据白马寺山现状地型地貌以及与城市地带周边关系,结合以两大谷地为轴作为重点展示空间并交汇与东侧入口湖区。植物园将形成两轴、一核心与林带相结合的景观结构,两轴即生态轴、人与植物轴;一核心即中心湖区;林带即背景林区。(详见总体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3.4.2 竖向布置植物园规划在竖向上依照原有地型地貌,充分利用自然起伏山体形成的山、谷、川地型营造多种植物展示区域。在谷地汇水区营造人工湖面与湿地景观,因植物园地处黄土高原地带,水资源缺乏,营造湿地体系可对整个白马寺山景区的生
12、态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3.5 功能分区根据白马寺现状地形地貌所形成的山、谷、川等空间及城市地带等周边关系的影响,结合植物生长特性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两条大的谷地为轴作为重点的展示空间并汇于东侧入口湖区。植物生态轴:北向谷地利于植物生长,结合黄土高原特有地貌,形成植物生态轴;人与自然轴:南向谷地的人与植物轴则表现了两者间的密切关联。入口区结合湖体将两条轴线相互融合。分类园区:东北侧地势较高,作为分类园区,按照克朗奎斯特系统进行布局,融观赏和科研为一体。入口区:与场地中心湖区相结合。树木园:南侧和西侧高地则以乡土植物为主,包括由雪松、桧柏等形成的密林;以及由花境及典型植物群落等形成的疏林草地或
13、林间密地等。能源植物专类园:西侧原为采矿废弃矿坑,成为探讨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危机的场所。通过能源植物分类展示及矿物质过程的诠释,引发参与者对于能源、植被恢复等方面的思考。科研管理区:提供人们对现代植物科学管理方式的理解。(详见功能区分布平面示意图)3.6 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系统、植被体系、道路交通体系、科普教育与休闲活动体系、旅游服务设施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下表:表3-1 主要建设内容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绿化种植林地种植m2290140地被种植m2150390草地种植m24511902道路一级道路m225000二级道路m213000三级道路m225000停车场
14、m259053广场黄土高原特色植物展示带广场m212628入口广场m2101064水景池底硬化及防水m252312水景(毛石)m21326水景(卵石)m215925构筑物管理接待管理中心m21101生态教育馆m2368入口综合服务建筑m2287盆景馆m24105其它建筑m278406景观照明硬景区照明m21462767给排水m2900008庭院小品及设施景观桥m2590园林小品项1监控m21100299土方工程水景m315693地形m322560第四章 工程方案4.1工程设计理念1、尊重场所精神场所既指植物园的选址地,也指公园所处的城市。方案设计在充分了解公园所处地的自然与文化双重特质的基础上
15、,对公园的植被、水系及文化底蕴逐一解析,因势利导公园的规划建设。2、尊重自然的生态过程,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共生为了突出公园的生态特征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方案通过水系梳理、植物配备、竖向设计等一系列设计手法,来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良好关系。建立集生态及观赏功能于一体的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生态系统。3、尊重历史的文脉,体现人与历史、现实与历史的交流城市中的古迹、传说、建筑、花草树木无不在述说着城市的历史,在讲述着曾经在此生活过的人们的故事。它们承载了历史,无论从历史意义还是景观要素上,都有保留的价值。4、建设与城市和谐的开放式公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空间质量的异化,给人们
16、带来的新的闲暇和回归自然的需求,人们需要更加开阔和舒适的休憩空间。城市公园真正融入城市之中,成为城市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园发挥最大社会、环境效益的最佳途径;设计中公园不设围墙和大门,而是通过对不同性质边界的处理来达到疏导人流的作用,既方便市民使用,又便于管理;通过对公园四周视线的合理处理,将公园四周的城市景观引入公园。4.2工程设计目标1、人文和谐在现代规划和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塑造以休闲娱乐和生态景观为主导,体现*本地历史文化和“绿水”特色的开放性城市公园,从而进一步加快*市的城市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市的绿地系统构成。2、生态和谐通过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公园对*市
17、的生态、景观等方面的作用。公园植被、土壤和水体保护良好,使其成为城市的生态之源;规划设计通过自然景观的科学配置及人工景观的有机配合,将公园建成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景观之一。4.3 工程设计方案4.3.1水系统分析水系统布局依据对现有场地地形的汇水分析,克服现状地形及采矿沉降限制,强化小体量链接水系系统。谷地与山体之间为用集、过滤、净化雨水的水泡,在三个区域内设置较大水面,并通过季节性湿地串联使之形成链状体系。季节性湿地不仅可以丰富水生及湿地植物景观,同时赋予场地鲜明特质。水系统的补给水源分补给水源和山地汇水。补给水源分别由矿区右侧和园区西南角的两处水源补给;山地汇水主要利用山体围合起来的出低
18、洼区,将逐渐汇成三处较大常水位水面。(详见水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4.3.2植被体系1、设计原则(1)自然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配置;(2)地域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考虑与地形、水系相结合,“适地适树”,选择与地域景观类型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3)多样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充分体现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且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4)指示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根据场地的自然条件,营造适宜场地特征、具有自然条件指示作用的植物群落类型;(5)时间性原则: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和季节变化的效果
19、,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然演替;(6)经济性原则: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适宜性,力求实现植物景观在养护管理上的经济性和简便性,避免养护管理费时、费工、水分和肥力消耗过高、人工性过强。2、植被规划树种规划应遵循适地适树和树种多样的原则,选择在*地区可以露地越冬的植物种类。以复层栽植的方法构成景观良好的人工植物景观群落。植物园内植物景观采用“以林为主、林缘密植、观赏草坪镶嵌”的整体结构,并关注四级景观的变化。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为6:4,乔灌木比为1:3。在视觉景观廊道及重点区域采用冷季型观赏草坪,其他地区多采用人工种植的地被植物,茹白三叶、二月兰、紫花地丁、沙地柏等和自然繁殖的野生地被植物。植
20、物园骨干树种建议采用:乔木:雪松、桧柏、油松、银杏、杨树、悬铃木、白腊、元宝枫。灌木:海棠、碧桃、丁香、紫薇、金银木等。常绿树以雪松、检柏、油松、侧柏、女贞、火棘、黄杨等为主。落叶乔木以银杏、悬铃木、自腊、臭椿、金丝柳、国槐、合欢、栾树、杨树、玉兰、元宝枫等为主。花灌木以樱花、海棠类、碧桃、紫荆、紫薇、榆叶梅、黄剌玫、木槿、丁香、牡丹、月季类、腊梅、梅花、迎春、连翘等为主。水生、湿地植物面种以荷花、芦苇、干屈菜、 水烛、黄花补血草、菖蒲等为主。3、植被类型根据植被的不同类型分为以下几种:植物自然恢复、湿生植物、水生植物、大草坪、展示花园、专类花园、疏林、密林、花境条带。4、植被展示体系植被展示
21、体系为植物园重要的功能及其意义所在。植被展示规划在兼顾点、线、面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场地中地形的变化,从山坡到山谷,分别设置不同的植物展示区域。展示规划由特色展示花带、展示花园、混合花带及林地展示4部分构成。特色展示花带沿谷地延伸,根据植物生态轴及人与植物轴的相关主题分别设置专类主题花园。展示花园则依托黄土高原地域特色,分别设置风格花园、专类花园、特色花团、主题花园等具有观赏意义的特色展示。混合花园通过设置一些草本花径、混合花径(观赏草、灌木)、彩色植物等成为连接山谷与山体的通廊,不仅成为二者之间交通及视线上的联系,问时随坡度种植的宿根花卉、地被及低矮灌木丰富了林地的植物景观。广阔的林地展示作为全
22、国背景,利用乡土植物丰富植物景观塑造不同主题空间:如乡土植物主题林地、常绿针叶主题林地、分类园林题林地、密林主题林地等等。5、植被空间体系植被空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林缘草本观赏带、展览花园、混合花带、林地、林缘,其中:展览花园:镶嵌于山谷之中的精致小花园,是游人的主要观赏区域;林缘及林缘草本观赏带:林缘处理形成与路相关的视觉景观条带,林辙错退形成观赏草坪的区域;混合花带:山下和山上的景观通廊,成为连接入主花园和自然林地的生态纽带;林地:自然而富于野趣的森里地带,环抱山谷,为精致的庭院和观赏地带形成粗狂的背景;整个植被空间呈现出一种多维立体的景观形态。(详见植被体系平面布置图)4.3.3道路交通
23、系统根据现转地型坡度等多方面因素,道路系统设置多维立体性道路体系,同时融合多样视觉观赏模式。在人与自然轴线和植物生态轴线区域设置密集的游览道路,为游览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山林地带要结合地型现状,以木栈道和登山道路为主;分类园林则总托诠释行路径体现其科普功能。谷地与山体通过由混合花境构成的步行通廊相互联系,对于跨度较大的区域则采用景观桥进行连接。一级路路宽6米,连接场地内部重要景区,并与场地外部发生紧密的关联,同时提供电瓶车游览;二级路4米,满足消防及电瓶车游览的功能需要;游步道及木校桥宽2米,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各个景区的空间层次。道路多采用环保型材料进行铺装,如透水砂石、防腐
24、木等等。(详见道路交通体系平面布置图)4.3.4科普教育与休闲活动体系1、科普教育体系通过露地展览区、温室主、陈列室、博物馆等室内、外植物素材的展览,并结合园林布局,让参观者在休息、游览的过程中通过植物进化系统放植物分类系统的参观学习,寓教于游,得到完美的植物科学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教育中心:使参观者在了解植物自然演得的过程的同时,探讨环境保护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包含标本、濒危植物展示、环保植物展示、日光温室展示等内容。解释系统:简洁清晰地表达出游览路径的结构布局,包含标牌索引、语音介绍等内容。科普教育体系活动类型场地类型适宜人群空间类型环境教育场地解释系统植物园所有公共科普教育科普设
25、施认知科普植物园区科普教育植物园所有公共认知克朗奎斯特分类园区科普教育植物园所有公共感知2、休闲活动体系结合植物科学的丰富内容,以植物园的形式,创造最优美的环境,为参观者提供游览观光的理想场所。 在园区规划中建设一条集文化娱乐活动、郊野活动、运动休闲场地与水上活动为一体的特寺色休闲活动体系。主要内容有:野餐区:结合密林营造的户外餐娱场所。建设有信息平台、野餐棚、烧烤和残疾人洗手问。对于放松和散步来说是个绝佳的地点。户外咖啡:观赏花卉园区中,结合功能性建设的咖啡茶座。森林冒险园:密林中建有多条特殊的高空危险路径。游园者在安全设备的保护下游走于森林空间,不仅锻炼了身体与胆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
26、领略到剌激冒险的乐趣。具体内容有梅花桩、攀岩,高空绳索等等。家庭园艺花园:参观者可以认领植物或园地,体会种植与收获的乐趣,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捉供了久违的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休闲活动体系活动类型场地类型适宜人群空间类型文化娱乐庆典广场林中广场所有公共露天剧场大草坪水上活动垂钓、栈桥、滨水散布带所有公共/私密滨水茶座林中广场运动休闲球类运动沙滩运动林中沙滩少青中年公共儿童运动郊野活动户外野营森林冒险所有公共/私密(详见科普教育与休闲活动体系平面布置图)4.3.5旅游服务设施体系1、设计原则旅游服务设施设计应对现状容量、形式、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在满足游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在植物园内部建设服务
27、设施。植物园旅游服务设施在外观、材料和尺度方面要很好地融入到环境中,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力求打造国际认可的游赏环境。2、旅游服务设施分类旅游服务主要分为五大类:交通服务类、餐饮类、教育类、参与活动类与服务设施类。(详见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平面布置图)4.3.6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工程,电力电讯工程,监控、音响系统,照明系统,依据地形、坡度以及容量等有关因素,正确合理的选择高效节能设备,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力求人文与自然的融合。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1 编制依据1、2005年山西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2005年山西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3、2003年山西省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4、2000年
28、山西省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5、2002年山西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标准6、*市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5.2 投资估算项目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万元)备注1绿化种植5662 1.1林地种植m22901401203482 1.2地被种植m21503901001504 1.3草地种植m245119015677 2道路15292.1一级道路m225000300750沥青2.2二级道路m213000300390石材2.3三级道路m225000120300水泥方格2.4停车场m2590515089水泥方格3广场632 3.1黄土高原特色植物展示带广场m212628220278 彩色沥青3.
29、2入口广场m210106350354 石材4水景1037 4.1池底硬化及防水m252312190994 4.2水景m2132618024 毛石4.3m2159212019 卵石5构筑物27405.1管理接待管理中心m2110120002205.2生态教育馆m23682000745.3入口综合服务建筑m22872000575.4盆景馆m2410520008215.5其它建筑m27840200015686景观照明m2146276304397给排水m29000018016208庭院小品及设施13288.1景观桥m25902500148石桥/木桥8.2园林小品项130000003008.3监控m21
30、10029808809土方工程1349.1水景m31569335559.2地形m3225603579合计15120 5.3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5120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申请市级财政资金。5.4 投资计划项目实施分三期完成,其中:一期投资:5000万元;二期投资:5120万元;三期投资:5000万元。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该项目实施进度参考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该项目工期为五年(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项目的建设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可研立项等前期阶段;第二阶段为工程设计、招标阶段;第三阶段为工程施工阶段(三期工程);第四阶段为工程竣工验收、结算阶段
31、。具体安排见后表(工程实施进度表)。 实施进度表工期工程200920102011201220131-67-121-67-121-67-121-67-121-67-12前期准备设计招标建设实施1期2期3期竣工验收备注:表中“2009”表示年度,1-6/7-12表示月份,冬季施工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沉陷区环境治理,扩大公园面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是*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重大举措之一。项目完工后,对煤矿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为*地区煤矿沉陷区治理问题上指出一条新路,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推进*市迈向生态城市、花园城市步伐。项目总投资15120万元,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应尽快立项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