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铁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区概况21.3方案编制深度及防治标准2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1.5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41.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41.7新增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41.8水土保持监测51.9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61.10结论与建议61.11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62 方案编制总则82.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82.2编制依据8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112.4 指导思想112.5 编制原则122.6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33 项目工程概况143.1基本情况143.2矿区地理位置及采矿范围14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63.4建设规模16
2、3.5项目组成与总体布置173.6施工组织设计223.7 矿区占地情况243.8 土石方平衡243.9工程投资253.10施工进度安排264 项目区概况274.1自然环境274.2社会经济概况294.3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30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35.1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335.2工程占地分析与评价335.3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345.4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合理性分析与评价355.5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分析与评价355.6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37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386.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386.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397 水土流失预测407
3、.1项目区水土流失成因分析407.2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407.3预测内容和方法417.4水土流失量预测417.5预测成果437.6水土流失危害分析467.7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468 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488.1防治目标48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48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498.4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518.5施工组织设计579 水土保持监测619.1监测目的619.2监测时段619.3监测范围与监测重点619.3 监测内容与方法629.4.监测人员及监测设备659.5监测成果6510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6610.1投资概算6610.2效益分析7511 方案实施的保证措
4、施7911.1组织领导与管理7911.2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7911.3水土保持工程监理8011.4水土保持监测8011.5施工管理8111.6检查与验收8111.7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8112 结论及建议8312.1主要结论8312.2建议84附图:1、项目区水系图;2、项目总体布置图;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设图;4、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图;5、集雨池及其栏杆典型设计图。1 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我国是铁矿石大国,但当前铁矿石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求,每年还要大量进口。近年来我国冶金行业发展较快,钢铁产量增长迅猛,造成铁矿石供应紧张,价格也不断上涨。虽然近期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铁矿
5、石的价格有所回落,但从长远来看,国内铁矿石的供应仍将有较大缺口。因此,积极勘探开发矿山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铁矿项目位于*市*镇*村东南约1km处,行政区划隶属*市*镇管辖。距矿区东约400m处有*公路通过,矿区与*公路之间有道路连接,交通便利。该矿区是由原“*市*村*铁矿”、“*市*村*铁矿”、“*市*村*铁矿”3个开采证整合为一个采矿权,采矿权人为*有限公司。整合后矿区面积为0.1127km2,开采标高为+243m0m,采用地下开采,竖井开拓,全面房柱法采矿。根据*有限公司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报告分析,矿区内原有Fe、Fe、Fe三个铁矿体,2004年底因矿山整合,该矿区内原有矿井全
6、部停采至今,截止2004年底,本矿区范围内Fe矿体和Fe矿体已基本采完,仅留有Fe矿体。矿区内保有铁矿资源量(333)37.9万吨,平均品位TFe48.57%,可采储量为20.466104t。考虑15%的废石混入率,矿山可采出矿石量24.0776104t,生产规模为5.0104t/a,矿山的服务年限为4.82年。2011年1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队,对其整合后矿区范围内的铁矿资源储量进行核实工作,并编制完成了*省*市*村铁矿*矿资源储量初步核实报告。2011年3月某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有限公司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1年8月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编制完成了*有限公司(*村铁
7、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受*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于2013年2月编制完成*有限公司*村铁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审稿)。1.2项目区概况本区地处*省南部*山东麓丘陵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3.8,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90.06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2280.34mm,最大冻土深度60cm。项目区水土流失为轻度水力侵蚀,项目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500t/(km2a);为国家*山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1.3方案编制深度及防治标准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方案编制委托要求,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阶段。本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计划于2013年4月开工,2015
8、年4月基建期结束,相应的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6年。水土保持方案服务年限6.82年(包括建设期和生产期),为2013年4月至2020年2月。本区属于国家*山重点防治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采用一级标准。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1)工业厂区主体工程在基建期将部分渣石堆清运至采空塌陷区进行回填,减少了工业厂区的渣石量,降低了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主体工程对工业厂区内原有的渣石堆进行了削坡整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坡面水土流失,但未对坡面进行覆土绿化;工业厂区现已进行了部分地块的绿化,但厂区绿化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需增加绿化面积;工
9、业厂区内未布设相应的排水措施,不利于雨水的有序排放。主体工程对厂区的雨水利用未作工程,因而需在厂区内修建集雨池,收集雨水可用于厂区内植被浇灌及路面洒水防尘。(2)弃渣区主体工程将原有露天采坑作为弃渣区,避免了项目新增占地,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主体工程对弃渣堆坡脚未布设拦挡措施,也未提出闭坑后对弃渣堆恢复治理的详细方案,需进一步补充设计。(3)运输道路矿区运输道路利用原有矿区道路并进行了平整拓宽,减少了新增占地及其引起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道路两侧未布设植物措施进行防护和绿化。(4)开采区矿山整合过程中对原有的采空塌陷区进行了回填治理并恢复了原地貌,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同时对
10、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采空塌陷区,提出了预防治理方案,对开采过程制定了密切监测计划,如发现有采空塌陷区应及时回填治理,尽量减小采空塌陷深度和塌陷面积,具有水土保持功能。1.5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2.14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1.36hm2,包括工业厂区、弃渣区、运输道路和开采区,面积分别为2.34hm2、0.44hm2、0.22hm2和8.36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0.78hm2。本项目共划分了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分别为:工业厂区、弃渣区、运输道路和开采区。1.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项目扰动土地总面积为3.00hm2,破坏、占压水土保持设施面积3.
11、00hm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00hm2,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总量为279.50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77.20t。1.7新增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根据各防治分区施工扰动及水土流失特点,确定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如下:(1)工业厂区工程措施:根据工业厂区地形布设排水沟,使厂区内雨水有序排放;为充分利用雨水,在厂区低洼地块布设集雨池,收集雨水用于区内植被浇灌、洒水防尘等;植物措施:在工业厂区内栽植乔、灌木并修建花池,以保持水土资源、绿化并美化环境。临时措施:洒水防尘、降尘。(2)弃渣区工程措施:在弃渣区坡脚处布设浆砌石挡渣墙,以有效拦挡堆弃的废渣石。闭坑后对堆弃
12、的渣石边坡进行削坡平整,设计边坡1:3,减少水土流失。植物措施:项目闭坑后,对弃渣区覆土、绿化。(3)运输道路植物措施:运输道路两侧植树绿化。临时措施:洒水防尘,运输车辆苫布覆盖。(4)主要工程量排水沟石方开挖量153.36m3,砖砌量74.12m3;集雨池石方开挖量140.00m3,浆砌石砌筑量39.30m3,防护栏杆总长度361.80m;砖砌围墙45m;修建浆砌石挡渣墙40m,浆砌石量225.50m3,削坡平整0.44hm2;栽植杨树650株、松树277株、火炬树725株,撒播草籽5857.54m2,覆土1757.26m3,修建花池3座。1.8水土保持监测本项目监测时段分为建设期、生产运行
13、期和自然恢复期,共计7.82年(2013年4月至2021年2月)。监测区域为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共计12.14hm2。监测方法采用定位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本方案在工业厂区、弃渣区、运输道路和开采区共布设20个监测点。1.9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方案总投资为61.53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9.14万元,植物措施投资为18.55万元,临时工程投资0.8万元,独立费用15.62万元,基本预备费2.92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4.5万元。方案服务期末防治效果:在方案设计水平年矿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7.33%,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6.53%,土壤流失控制比
14、为1.0,林草植物恢复率98.00%,拦渣率97.62%,林草覆盖率32.67%。到方案服务期末可以实现防治目标,能有效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1.10结论与建议结论:本方案实施后,能有效防治工程建设生产造成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无制约项目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本项目可行。建议:对施工单位做好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加强矿石运输过程中的车辆覆盖、道路洒水等措施的布设。主动与水行政主管部门联系,搞好监测,保证工程顺利验收。1.11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见表1-1。表1-1 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有限公司*村铁矿流域管理机构海委涉及省
15、区*省涉及地市或个数*市涉及县*市项目规模矿山面积0.1127km2,可采储量为20.466104t,生产规模为5.0104t/a,矿山的服务年限4.82年。总投资(万元)1600土建投资(万元)150建设区域面积(hm2)挖方量(万m3)填方量(万m3)弃方量(万m3)项目组成工业厂区2.345.243.401.84弃渣区0.44运输道路0.22开采区8.36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山重点防治区地貌类型丘陵区土壤类型残坡积土、黄土状土气候类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野生灌草丛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50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12.14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200项
16、目建设区(hm2)11.36扰动地表面积(hm2)3.00直接影响区(hm2)0.78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3.00预测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279.50新增水土流失量(t)177.20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工业厂区、弃渣区、运输道路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7.33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6.53土壤流失控制比1.00拦渣率(%)97.62植被恢复系数(%)98.00林草覆盖率(%)32.67防治措施防治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工业厂区排水沟710m,排水沟铺设顶板110m,围墙45m,集雨池1个杨树319株、松树277株、火炬树217株,撒播草籽1463.54m2,覆土731.
17、77m3,花池3座洒水防尘弃渣区挡渣墙40m;削坡平整0.44 hm2覆土2197m3,撒播草籽4394m2,火炬树508株运输道路杨树331株洒水防尘投资(万元)19.1418.550.80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61.53独立费用(万元)15.62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0.80监测费(万元)3.00补偿费(万元)4.50方案编制单位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及电话项目负责人及电话地址地址邮编邮编联系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电子信箱电子信箱2 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主要为:明确建设单位法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和义务,分析并拟定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体系布局,介绍建设单位
18、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保障措施,框算水土保持所需投资,并从水土保持角度给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在于:为系统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技术依据,为项目的结构布局及施工组织提供完善意见,明确建设单位的责任范围、责任期间及防治目标,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由于施工建设,原有部分地表植被将遭受损毁,扰动了表土结构,导致土地抗蚀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加剧,增加了项目区水土流失量。该矿位于西部丘陵区,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防治采用一级标准,为保护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防治企业生产造成的水土流失,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2013年
19、2月受建设方委托,我公司编制完成了*有限公司*村铁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审稿)。2.2编制依据2.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2010.12.25);(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2002.8.29);(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2002.10.2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8.28)。2.2.2 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
20、部令第5令,1995.5.30,水利部令第24号令,2005.7.8修订);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0.1.31);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2.10.14,水利部第24号令,2005.7.8修订); (4)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第19号令,2004.9.15);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部2号令,2008.9.2)。2.2.3 规范性文件(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 1994 513号,1994.11.22);(2)
2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11.26);(3)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20042015)(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2004.8.18);(4)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和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0115号,2001.6.6);(5)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水保监200522号,2005.6.17);(6)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2006年第2号,2006.4.29);(7)*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99.6.14);(
22、8)*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计收管理暂行规定(*省水利厅、财政厅、物价局冀水农字19942号,1994.1.8)。2.2.4 技术规范与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6)防洪标准(GB50201-1994); (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8)水土保持工程
23、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GB6000-1999)。 2.2.5 相关技术资料(1)*省*市*村*铁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勘探)报告(*,2011.1)(2)*有限公司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3); (3)*有限公司(*村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业总公司,2011.8)。(4)*省*有限公司铁矿地质测量工作小结(*有限公司,2013.1)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项目区位于*山东麓丘陵区,根据水利部2006第2号“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市属于国家*山重点
24、防治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综合确定,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采用一级标准。2.4 指导思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结合本项目建设布局、施工特点、工艺流程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要求,确定建设施工及生产运行造成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防治体系,尽量减少对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减少地面侵蚀,全面防治水土流失。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防治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和
25、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协调项目建设与区域环境建设的关系,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2.5 编制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针对项目主体施工安排和新增水土流失特点,合理布局,防治措施既要及时治理基建和运行过程中生产的水土流失,又要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重点防治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尤其是项目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和施工工艺与时序的安排,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的特色。(3)水保方案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凡是主体工程设计中已经包括的水土保持工程本方案尽量采纳,并对主体工程中与水土保持要求
26、不符的部分进行补充完善。(4)生态优先原则。弃土弃石坚持先拦后弃,有序堆放,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废弃石应设置专门的处置场,并符合相应的防治标准。弃渣场在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凡可能绿化的土地尽可能创造条件植树种草,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一致。(5)水土流失分区防治、突出重点的原则。水土流失防治应注意局部与全面治理、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的关系,结合施工工艺和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有针对的科学配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在全面治理的情况下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治理。(6)综合利用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的选择结合当地实际,应选择取料方便、易于建造的工
27、程措施及当地适合生长的植物品种,在保障水土保持功能的同时减少建设期间的投入和运行期间的养护费用。特别是地下井采矿项目,要统筹兼顾建设生产期间及矿井闭坑后弃土弃渣的综合利用。应结合地面塌陷区治理恢复原有土地的生态功能。2.6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编制深度该项目为矿山生产项目,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方案编制委托要求,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一致,为初步设计阶段。(2)设计水平年本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根据本项目的安排,建设期从2013年4月开始,计划于2015年4月基建期结束,相应的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6年。(3)方案服务期水土保持方案生产期服务年限为6.82年(
28、包括基建期和生产期),自2013年4月至2020年2月。3 项目工程概况3.1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有限公司*村铁矿;建设单位:*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市*镇*村东南约1km;建设性质:矿山整合;总投资/土建投资:1600万元/150万元;计划建设工期:计划于2013年4月开工建设,2015年4月基建期结束,基建期共2年,矿山生产年限为4.82年。3.2矿区地理位置及采矿范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矿)位于*市*镇*村东南约1km处,行政区划隶属*市*镇管辖。距矿区东约400m处有*公路通过,矿区与*公路之间有道路连接,交通便利(详见工程位置图)。根据“冀国土资函”文批复,整合后的矿区范围由以
29、下10个拐点坐标圈定,详见表1-3。表3-1 *有限公司*村铁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工程位置图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我国是铁矿石大国,但当前铁矿石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求,每年还要大量进口。近年来我国冶金行业发展较快,钢铁产量增长迅猛,造成铁矿石供应紧张,价格也不断上涨。虽然近期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铁矿石的价格有所回落,但从长远来看,国内铁矿石的供应仍将有较大缺口。因此,积极勘探开发*市*村铁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4建设规模该矿区是由原“*市*村*铁矿”、“*市*村*铁矿”、“*市*村*铁矿”等三个矿山整合而成,矿山面积0.1127m2,开采深度:+243m至0m标高。采用地下开采,
30、竖井开拓,全面房柱法和留矿全面法采矿。根据*有限公司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分析,矿区内原有三个铁矿,为Fe、Fe、Fe矿体。2004年底因矿山整合,该矿区矿井全部停采至今,截止2004年底,本矿区范围内Fe矿体和Fe矿体已基本采完,Fe矿体在+100m水平以上已采空,+100m水平以下保有矿体沿走向最长约250m,沿倾向最宽约120m;工程控制最大垂厚10.00m,最小垂厚2.62m;赋存标高+100m+65m。根据*有限公司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山设计范围内可采储量为20.466104t(333资源量考虑0.6的可信度系数,回采率按90%计算)。考虑15%的废石混入率,矿山可采出矿
31、石量24.078104t,按照5.0104t/a规模组织生产,矿山的服务年限可以达到4.82年。本项目估算的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表3-2 主体工程特性表一 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有限公司*村铁矿建设地点*市*镇*村东南约1km处建设单位*有限公司工程等别级建筑物等别5级建设性质矿山整合矿区面积(hm2)11.27建设期2013年4月开工,工期24个月总投资(万元)1600土建投资(万元)150二 项目组成及占地项目组成永久占地(hm2)临时占地(hm2)总占地面积(hm2)占地类型工业厂区2.342.34荒山坡地弃渣区0.440.44荒山坡地运输道
32、路0.220.22荒山坡地开采区8.368.36坡耕地、荒山坡地合计11.368.363.003.5项目组成与总体布置3.5.1矿山整合前项目概况1、*市*村*铁矿:位于矿区东部,建于1998年,采用竖井开拓,房柱法采矿。建有一条竖井(竖井1),井口标高+226.93m,井底标高+66.05m,井筒深度160.88m。该矿以往主要开采Fe矿体(本矿揭露发现的小矿体),已基本采空,开采标高在+130m以上,采出矿量约9104t。目前矿山采掘巷道已越过原矿区范围,进入*矿体(Fe)45勘探线之间+80m水平及48勘探线东侧+30+80m水平采矿,采出矿量约2.5104t。2、*市*村*铁矿:位于矿
33、区东南部,建于1989年。采用竖井开拓,房柱法采矿。建有竖井2(主井)、竖井4(副井)和竖井3(废井):主井井口标高+227.36m,井底标高+98.2m,井筒深度129.16m;副井井口标高+224.00m,井底标高+56.84m,井筒深度167.16m;废井井口标高+228.21m,井底标高+188.00m,井筒深度40.21m。该矿以往主要开采*矿体(Fe),已基本采空,开采标高在+170m以上,采出矿量约5.5104t。目前矿山采掘巷道已越过原矿区范围,进入*矿体(Fe)45勘探线之间+82m水平采矿,采出矿量约2104t。3、*市*村*铁矿:位于矿区南部,建于1990年,采用竖井开拓
34、,房柱法采矿。建有二条竖井,竖井5(主井)和竖井6(副井):竖井5井口标高+220.42m,井底标高+143.50m,井筒深度76.92m;竖井6井口标高+220.50m,井底标高+143.50m,井筒深度77m。该矿以往主要开采*矿体(Fe),已基本采空,开采标高在+170m以上,采出矿量约4.5104t。目前矿山利用盲井、采掘巷道已越过原矿区范围,进入*矿体(Fe)8线东侧+40m水平采矿,采出矿量约1.5104t。根据*有限公司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截止2004年底,矿区范围内*矿体(Fe)+100m以上已采完闭坑,+100m以下已局部采空,*矿体(Fe)和矿山揭露发现的Fe矿体已基
35、本采空,共计采出矿量约205104t(包括原*村铁矿*采区采出量)。矿区内已形成多处且大面积采空区。3.5.2矿山整合概况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和矿区的地形条件,并根据矿山现状,本着尽量利用旧有工程,减少基建投资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竖井进行改造,采用竖井开拓方案。利用原竖井1作为主井(箕斗井),矿岩通过该井运出地表;将原竖井2改造成副井(罐笼井),在192m水平与该水平斜下山贯通,用于提升人员、设备材料运输等,该竖井设梯子间作为一个直通地表的安全出口,延伸斜下山到70m水平,斜下山倾角30,设人行踏步,作为材料运输和人行安全通道;设计将竖井4作为措施井使用,以便解决矿山的通风、排水、充填等需要;改
36、造原竖井6为回风竖井,利用盲井4作为70m145m水平回风井,封闭竖井与老采空区的通道,竖井内设梯子间,作为一个直通地表的安全出口。原有的竖井3、斜井和竖井5废弃,本次设计不再考虑利用。各井井口中心坐标分别为: 表3-3 *有限公司*村铁矿各竖井特性表竖井名称XY井口标高(m)井底标高(m)井深(m)主井(原竖井1)副井(原竖井2)措施井(原竖井4)回风井(原竖井6)3.5.3整合后项目总体布置矿山整合后项目总体布置主要由工业厂区、运输道路、弃渣区和开采区组成。(1) 工业厂区工业厂区位于矿区范围的东部,占地面积2.34hm2。工业厂区内布置有办公室、机房、竖井、职工宿舍、食堂、浴室等办公、生
37、产及生活设施。该范围内原矿井井筒周边堆积大量渣石,均为2004年以前各矿经开采产生的废弃渣石,渣石层叠堆积,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矿山整合后,在基建过程中对渣石堆进行了局部整理,形成了多级渣石平台,在渣石平台上目前已修建出办公、机房、竖井、职工宿舍、食堂、浴室等办公、生产及生活设施。整合后的四个矿井均在该区范围内(见照片1-5),区内现已形成连通各个矿井的简易道路。(2) 弃渣区(露天采坑)在矿区东南部原*铁矿范围内,2004年以前矿山露天开采浅层矿体形成了一个近三角形露天采坑,工业厂区内渣石堆清运时曾对该采坑进行过渣石回填。目前该露天采坑长110m,宽86m,占地面积约5976m2,容积约为3.
38、4万m3。其中该露天采坑在本矿区范围内的占地面积为4394m2,采坑容积约为3.0万m3(见照片6)。矿区整合后将该露天采坑作为弃渣区,用于堆放矿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渣石。(3)运输道路矿区运输道路是矿区通往*公路的连接路,是在原有旧路的基础上进行了平整拓宽,用于工作人员、车辆通行及矿石运输。运输道路总长约为500m,平均路面宽度为4.5m,总占地面积为2250m2。该运输道路在进入矿区范围后分支成两条,一条位于矿区东北侧,通往*有限公司大门入口,长度约414m,路宽约为46m,主要用于运输矿石;另一条位于矿区东南侧,通向职工宿舍区,长度约为86m,宽度约为46m,用于工人及车辆通行。运输道
39、路在矿区范围内的总长度为300m,占地面积为1350m2,矿区范围外的长度为200m,占地面积为900m2。(4)开采区开采区为该矿山项目的地下开采范围,主要进行巷道施工和矿石开采。该区占地面积位于地面以下,为矿区范围内不包括工业厂区、弃渣区和运输道路的部分,面积为8.36hm2。在原有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曾在该区地表形成了多处采空塌陷区,在矿山的整合过程中,利用废石对采空塌陷区进行了回填,并覆土恢复原地貌,现已治理完毕。目前该区地表大部分为坡耕地,部分为荒山坡地。 目前该项目的地面设施建设均已基本完成,但井下巷道新建、维护以及竖井维修等工作尚未完工,计划需要2年的基建期来完成。3.6施工组织设
40、计3.6.1矿山开拓方案根据Fe矿体的赋存条件,设计布置一个开采中段+70 m中段,中段高度15m30m。另外,在+95m水平掘进一回风平巷,与采场上山贯通以保证通风畅通。设计中段运输全部采用人工装车、人推车运输,采用沿脉运输平巷,矿块沿脉布置。矿岩通过主井(箕斗井)运出地表。新鲜风流通过罐笼井进入井下,通过斜下山阶段运输巷进入采场,污风通过95m回风平巷回风上山回风竖井排出地表。矿区内不建选矿厂,采出矿石后以就地销售为主。采矿工业场地利用主提升竖井井口附近的原有设施,采出矿石临时堆存于提升竖井附近矿石堆场,废弃渣石部分用于回填采空区,部分用于回填项目区南部的露天采坑。3.6.2采矿方法本矿山
41、采用竖井开拓,通风为机械抽出式通风,采矿方法主要为房柱采矿法;矿山采用浅孔凿岩爆破,人工装矿车、人推矿车运输,箕斗井提升矿岩,生产工艺比较简单。采用的生产工艺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并且普遍使用的生产工艺。3.6.3 主要材料及来源项目建设所需的砖、石、砂、水泥、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均为外购材料,经外部公路直接运入施工场地。该矿区基建项目产生的废弃渣石,多用于塌陷区回填、场地平整垫高,少部分用于回填露天采坑。3.6.4 施工用水、用电本项目施工用水从附近村庄、城镇取水,并用水车输送。施工用电是从附近电网引接,用于井下巷道维护、井下开采、照明及生活用电。3.6.5 井下排水据调查,矿区地下静水位+5
42、5m左右,矿山(原*村*铁矿)原生产期间+40m水平矿坑正常涌水量约10m3/h,最大涌水量约25m3/h,涌水方式主要为井筒淋水、坑道(采空区)淋、滤水和裂隙水。本矿区保有矿体位于地下静水位以上,矿床开采不受奥灰水威胁。矿山采用竖井开拓,为了保证开采安全,井下涌水在主井井底车场附近设置排水设施将坑内的涌水排出到坑外,水仓水泵房设在70m中段井底附近,开采涌水全部通过泄水井集中到69m水平水仓统一排出地表;矿体井下水仓有效容积按井下6h8h正常涌水量设计;水泵的排水能力应保证在20h内排出井下24h的最大涌水量,并至少留一台作为备用;井筒内装设两条相同的排水管道,其中一条工作,一条备用,地下采
43、场排出的涌水主要含岩(矿)粉,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二级标准。排到地面的井下水通过管道引至矿区周边的选矿厂,进行循环利用,确保矿山的安全。3.6.6 闭坑治理恢复矿山闭坑后需要按有关规范在工业场地进行封闭井口、拆除地面临时建筑,平整、清理后进行绿化。本项目闭坑后,矿山建筑物拟转交给地方政府进行再利用,仅需对井筒进行回填。项目闭坑后主井、副井、风井及措施井以及废井、斜井等均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渣石进行回填,约需渣石量0.26万m3。3.7 矿区占地情况项目建设区总占地面积为11.36hm2,其中工业厂区占地2.34hm2;运输道路占地0.22hm2,弃渣区占地0.44h
44、m2,开采区占地8.36 hm2。其中工业厂区、弃渣区和运输道路均为永久占地,占地类型均为荒山坡地;开采区占地为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为荒山坡地和耕地,详见表3-4。表3-4 项目建设区主要占地情况统计表项目组成永久占地(hm2)临时占地(hm2)总占地面积(hm2)占地类型工业厂区2.342.34荒山坡地弃渣区0.440.44荒山坡地运输道路0.220.22荒山坡地开采区8.368.36荒山坡地、耕地合计3.008.3611.36注:表中开采区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均为地下开采范围对应的地表占地面积和占地类型。3.8 土石方平衡该矿山整合后,在工业厂区形成的多级渣石平台上,修建了多处办公、生产、生活用房,该修筑工程共开挖石方1700m3,全部用于就地平整和地面垫高,石方平衡。该矿山整合后,对原矿井周围的渣石堆进行了局部清运治理,清运的渣石堆用于回填采空塌陷区和露天采坑,清运渣石量共计约2.14万m3,全部用于原有采空塌陷区和露天采坑回填平整,石方平衡。清运完成后对渣石堆外缘进行整理,使外缘顺直整齐,之后对渣石坡面进行削坡平整,使渣石坡面倾角不大于35,渣石平整工作量约8300m3,全部用于就地平整,石方平衡。项目基建期主要是进行井下巷道维护和竖井维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