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2620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7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doc(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朔州市朔城区七里河综合治理领导组编制单位: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目 录1总论11.1工程建设意义11.2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11.3编制依据21.4评价范围及评价等级31.5评价标准41.6环境保护目标62区域自然、社会环境概况72.1自然环境概况72.2社会环境概况11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143.1项目概况143.2主要建设内容143.3主要工程施工方案193.4污染源强分析253.5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28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04.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304.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14.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54.4生态影响评价结论355水环

2、境影响评价36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365.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75.3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396水土保持416.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416.2水土流失影响预测416.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436.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436.5结论457环境空气影响评价467.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67.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478声环境影响评价508.1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08.2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09固体废物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539.1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539.2社会环境影响分析5510公众参与5910.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5910.2公众参与的原则与工作程序5910.3公众参与调查范围与对

3、象6010.4公众参与方式和内容6010.5公众调查意见汇总6610.6公众意见的落实6811环境保护措施与经济技术论证6911.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6911.2水污染防治措施701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7111.4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7311.5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7311.6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7412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7512.1环境管理7512.2环境监理7712.3环境监测7912.4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801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113.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8113.2环境效益分析8113.3工程社会效益分析8213.4经济损益分析8313.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8314结

4、论与建议8514.1基本结论8514.2评价结论8814.3建议89附件:附件1 环评委托书;附件2 公众参与调查表(部分)、公参会签到表。881 总论 1.1 工程建设意义近年来随着朔州市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煤矿和发电产业在朔州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加大,给七里河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河道建筑垃圾肆意倾倒,导致局部河道内垃圾满沟严重影响城市防洪及生态环境;部分河段主河槽内出现大量的违规建筑,严重阻碍了河道的行洪;来自河道上游电厂、煤矿产生的污水以及两岸城市污水均沿途直接排入七里河河道,导致河道里污水横流水质恶化;河道两岸无抢险防洪通道,局部建筑临堤搭建,影响城市防洪安全;现状河道与日

5、新月异的两岸城市建设、城区段已治理河道及下游已建成恢河生态蓄水景观工程反差极大;已建成蓄水工程河槽淤积严重,影响蓄水效果及质量;主城区段内未治理段河道为自然沟道,河槽较深且两岸堤防为自然土堤,堤防蜿蜒曲折,随着城市的西移北扩,河道现状严重制约着城市规划发展。为确保河道两岸安全,完善防洪体系,改善河道及周边环境,充分发挥七里河在朔州市防汛、城市交通、城市建设、城市美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朔州市委、市政府、朔城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朔州市朔城区七里河综合治理领导组,着手开展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本项目治理河段全长约为13.45km,其中七里河治理段,起点自西环路七里河大桥上游约120

6、0m处,终点位于北同蒲铁路下游约900m处,全长11.68km;峙峪沟治理段,治理起点位于西环路桥上游900m,终点位于峙峪沟与七里河汇合口处,全长0.898km;马营堡沟治理段,起点位于马营堡沟拦水坝上游1km,治理终点位于马营堡沟与七里河汇合口处,全长1.47km。该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提升朔州市区的城市防洪能力,改善朔州市区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及群众生存环境,而且也将对朔州市社会、经济的格局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朔州市朔城区七里河综合治理

7、领导组于2013年12月正式委托山西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课题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调研和收集资料,详细调查了该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了解项目周边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同时收集了该区域的水文、自然社会概况和区域发展相关规划等资料,根据调查结果结合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子进行识别和筛选,进行了公众参与。根据国家、省、市各级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了本次评价级别、范围。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编制完成了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3 编制依据1.3.1 任务依据(1)朔州市朔城区七里河综合治理领导组“朔

8、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1.3.2 政策与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8)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6);(10)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8.29

9、);(11)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晋环发2005208号;(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10.1);(13)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7.30修正);(14)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6.12.3);(15)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200145号“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2001.12.27;(1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2);(18)全国生态保护纲要(2000.11.26);1.3.3 技术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

10、J/T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1.3.4 其他依据及参考文献(1)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3.11;(2)山西河流,科学出版社,2004.9。1.4 评价范围及评价等级1.4.1 评价等级本项目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工程分析的特点,结合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具体工程内

11、容和运行特点及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见表 1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底泥渗出液很对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运营期由于水质改善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有利影响 表 11 本项目环境要素评价等级划分表环境要素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地表水环境一般性分析运营期无污水产生,仅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生产废水,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因此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简单分析生态环境三级七里河治理段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且长度小于50km声环境三级本项目建设后区域声环境增量在3dB(A)以下,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环境空气三级从简本项目运营期无大气污染物产生,本评价仅分析施工过程中对环境

12、空气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根据本项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现场踏勘调查,将本项目施工期作为项目评价的重点时段,评价重点确定为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以及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和减缓措施。1.4.2 评价范围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 12。 表 1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总长13.45km,其中七里河治理段,起点自西环路七里河大桥上游约1200m处,终点位于北同蒲铁路下游约900m处,全长11.68km;峙峪沟治理段,治理起点位于西环路桥上游900m,终点位于峙峪沟与七里河汇合口处,全长0.898km;马营堡沟治理段,起点位于马营堡沟拦水坝上游1km,治理终点位于马营堡

13、沟与七里河汇合口处,全长1.47km。生态环境以河道中心线为轴线治理段两侧200m范围声环境项目区两侧200m范围内的敏感保护目标大气环境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根据城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二类区,环境空气中TSP、PM10、SO2和NO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13。 表 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g/Nm3项目TSPPM10SO2NO2年平均20070604024小时平均300150150801小时平均/500200(2)地表水根据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七里河源头太平窑水库

14、现状使用功能农业用水,规划主导功能农业用水,功能区类型保护地下水河段,水质目标中CODcr、BOD5、氨氮、全盐量、BaP执行环监类,其余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14。 表 14 地表水环境标准值 单位:mg/L,pH无量纲项目CODcrBOD5氨氮全盐量BaP环监类标准值80251012000.00003项目pH石油类氟化物硫化物挥发酚GB3838-2002的V类标准值6-91.01.51.00.1项目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镉标准值0.20.10.0010.10.01(3)地下水本项目场址所处区域地下水主要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用水,属类

15、功能区,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见表 15。表 15 地下水质量标准污染物pH总硬度溶解性固体砷汞铅标准值6.5-8.545010000.050.0010.05污染物镉六价铬氨氮挥发酚硝酸盐亚硝酸盐标准值0.010.050.20.002200.02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氟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标准值3.02501.01003.0注:pH无量纲,细菌总数单位为个/mL,总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其余为mg/L(4)声环境七里河市区段主要为城镇地区,属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持住宅安静的区域,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6、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峙峪沟、马营堡沟治理段属于农村地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建成后,运营期间无大气污染物、废水等污染物产生,因此本项目产生污染物的阶段只有施工期,运营期无污染物产生和排放。(1)场界噪声本项目施工期场界施工噪声排放参照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值为:昼间70dB(A),夜间55dB(A)。1.6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调研和部门走访,本项目所涉及的河段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生生物的

17、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和富营养化区域。确定本项目评价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6。表 16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因素环境保护目标名称距离方位环境功能环境空气声环境下庄头村100mE满足GB3095-2012中二类区标准,满足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北邢家河村200mE李家河村80mW朔州市区150mS地表水环境七里河满足地表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即(GB3838-2002)V类标准地下水环境区域地下水环境满足区域地下水达到GB/T14848-93类标准生态环境河道水生生态环境构建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和稳定两侧陆生生态环境恢复两侧陆生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2

18、区域自然、社会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项目地理位置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大同盆地南部,市境地理坐标为:北纬4026-398,东经11053-11226之间。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大同市区为邻,东与浑源县、大同县交界,南与忻州市相连,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和偏关县毗连。朔州市七里河市区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位于朔州市七里河城区段,治理段分三部分:七里河、峙峪沟、马营堡沟。其中七里河治理段全长11.68km,起点自西环路七里河大桥上游约1187m处开始(包括七里河淤地坝工程),对应桩号-0+837.4;终点位于北同蒲铁路下游约890m处,对应桩号9+315.545。峙峪沟治理段全长0.898k

19、m,治理起点位于西环路桥上游900米(包括峙峪沟淤地坝工程),对应桩号Z-0934.219;终点位于峙峪沟与七里河汇合口处,对应桩号Z0+898.743。马营堡沟治理段全长1.47km,起点桩号K0+000,治理终点位于马营堡沟与七里河汇合口处,终点桩号K1+469.999。项目周围无重要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等,本项目治理范围内的七里河本身为生态敏感点。2.1.2 地形地貌朔州市位于晋蒙交界的三角腹地,地貌轮廓北、西、南地势高,境内地形由东向西呈二级阶梯分布,西北部系管涔山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全市海拔高度在893-2333m之间,相对高差达1440m。其地貌类型多样,以平川、丘陵和山地为主。

20、本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境内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深厚,北部、西部一带梁峁、冲沟、陷穴等黄土地貌广泛发育,风沙作用显著,具有波状缓丘高原的特点。2.1.3 地质构造本区地处山西省北部的大同盆地之西南侧,四周为低中山区,按地貌形态可划分为三个地貌单元:低中山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和桑干河河谷区。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至二叠系含煤碎屑岩,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本项目区地处七里河中下游,河谷宽50500m,高程10721077m,两岸均为土质边坡,坡度2545,局部陡立,坡顶较平缓,地面高程10841090m,河谷断面呈“U”型。该段发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有(1)人工堆积

21、(Qs),岩性主要为建筑和生活垃圾,厚04m。(2)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物(Q4pal),岩性上部为低液限粉土,厚02.5m;中部为卵石混合土,厚1.83.0m;下部为低液限粘土,杂黄色,厚1.23.0m。本层分布于七里河谷底。(3)第四系上更新统洪冲积物(Q3pal),岩性为低液限粘土,间夹级配不良砂层,本层厚度大于20m,分布于七里河谷底及两岸。区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存在地基承载力、临时开挖边坡稳定、基坑涌水及渗漏问题。2.1.4 气候特征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自大陆吹向海洋的寒冷的冬季风,天气寒冷、干燥、晴朗:春

22、季多风;夏秋季阴雨,高温、炎热天气较少出现。根据朔州市气象站历史气象资料统计结果:该区年平均气压为892.9hPa;年均气温为7.4C,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0.5C,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1.6C;气温年较差大,平均为32.1C;极端最高气温为37.9C,极端最低气温为-32.0C;本区年平均降水最为409.1mm,一年中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七月份平均降水量为100.5 mm,八月份平均降水量为110.1 mm,这两个月的平均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51.5%,冬季降水稀少,冬季三个月降水合计为6.8mm,占全年降水量的1.7%;本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981.6 mm,是降水量的4.84倍。

23、本区全年除静风外以W风最多,静风频率为31%,W风频率为10%,其中一月、十二月静风最多,频率均为38%;本区年平均风速为2.2m/s,春季风速最大,秋季风速较小;全年出现大风天数为21天。2.1.5 地表水环境评价区境内河流较发育,以桑干河、恢河、七里河、源子河及黄水河等五条河流为主。评价区附近地表水经雨水管网排入恢河,附近初期雨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进入市政雨水管网,不单独排放,地表污水经过污水管网进入市污水处理厂,最后入七里河。七里河为项目建设地主要河流,七里河发源于平鲁区井坪镇的打莺沟,经白堂乡的石崖湾,从朔城区的下窑、刘家口沿下团堡东北部而下,横穿朔州市市区,经朔城区的七里河村,到贾庄乡

24、太平窑村北汇入恢河。流域面积331.82km2,河道全长30km。其中平鲁区境内主干流长11km;朔城区境内主干流长19km。该河河宽100400m,主河槽宽30270m,基本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北。在朔城区刘家口以上纵坡3015,河型属分叉型;刘家口以下纵坡为102.5,河型为顺直型。该河在朔城区七里河村以上河床主要为砂砾石,河床糙率为0.030.05,以下为细砂糙率为0.030.04。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575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247m3/s,5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60m3/s。七里河流域内由于无水文测站,所以采用我省2010年编制的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进行计算。七里河一库上游游整治段

25、设计洪水为入库洪水,计算结果为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11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12m3/s,5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93m3/s。七里河一库下游整治段设计洪水为水库下泄量,计算结果为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575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247m3/s,5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60m3/s。区域地表水系图见图2-1。2.1.6 地下水大气降水为本区的主要补给源,其次为侧向补给及外域的灌溉入渗补给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径流基本一致,即由山区通过各种途径向盆地汇集,最后大部分在本区盆地内以各种方式消耗掉,少部分以地下、地表径流形式向下游排泄。基岩山区,补给源单一,为大气降水入渗。由于本区山区主要由

26、灰岩组成,且岩溶裂隙发育,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好,垂直补给量大,一般情况降雨过后,大部分通过岩溶裂隙溶洞直接渗入补给基岩地下水,小部分形成地面径流,补给山区各河流、河谷地表水,又由于岩溶水埋深较大,地下水天然露头较少,基岩水主要是通过断裂带或裂隙以地下径流的方式直接补给盆地,只是在面积较小的碎屑岩分布区,由于部分地段地下水埋藏浅有零星小泉、小水出露,但流量一般较小,且由于河道渗露量大,使得地表水进入盆地后所剩无几。据马邑观测站资料,源子河进入盆地的地表水仅占其总径流的20%,大部分通过地下径流补给盆地。平川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也是大气降水,其次为山区侧向补给,山区及外流域地表水的渗漏补给。总的运动

27、方向是由盆地边缘向中心汇集,西北部倾斜平原及河间地块的地下水主要往东向神头泉排泄区方向运动,南部倾斜平原及洪积扇裙则由南向北往黄水河流域运动,东北部倾斜平原及洪积扇地下水直接补给桑干河,盆地中心湖积平原地下水的运动方向是由西向东运动。2.1.7 矿产资源朔州市矿藏资源比较丰富。初步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铝、高岭土、石灰石、石棉、云母、石墨等3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500多亿吨,约占全省的1/6,且煤层浅、发热量高,开采方便。2.1.8 地震朔州市位于朔州至大同断陷盆地西南段,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四周为低中山区,是断陷盆地内最著名的地震活动区。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震发办(1992)160号关于发布中

28、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通知,由于项目位于朔州市,在地震烈度区划图上看,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属于7度范围。2.1.9 生态环境(1)动植物评价区内植物主要有草地、林木和农作物等,林木以人工种植林为主,主要树种有华北落叶松、云杉、山杨及白桦等。草地类型以山地草原和山地灌丛为主,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为主。没有国家和省市重点保护及濒危动植物。(2)植物朔州市地势以丘陵、平川为主,森林覆盖面积小,林木稀少,森林覆盖率为22.05%。朔城区土地面积约1793km2,主要农作物以谷子、玉米、莜麦和马铃薯为主,另有油菜籽、胡麻等少量的经济作物,兼营畜牧、林业和少

29、量的渔业生产。总之,本区夏、春、秋季植被尚好,冬季则受气候条件所限,比较裸露。(3)农业朔城区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莜麦及土豆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甜菜、黄花、小茴香为主,其它农作物有蔬菜、瓜类等。2.2 社会环境概况2.2.1 行政区划和人口朔州市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是山西省能源工业城市之一,现辖两区四县,分别为朔城区、平鲁区、右玉县、怀仁县、山阴县、应县。朔州市是晋西北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国土面积10716.7 km2,总人口171.4857万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2.2 经济概况朔州市工业现已初

30、步形成以煤、电为支柱,兼有陶瓷、机械、食品、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以农牧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格局。2011年全市原煤产量1.9亿吨,比上年增长16.3%。洗煤1.2亿吨,增长16.2%。2011年朔州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5.39亿元,增长0%;第二产业产值498.8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产值311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1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2.3亿元,增长9.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7.2亿元,增长14.0%;房地产业增加值16.

31、3亿元,增长12.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6.1%、56.5%和37.4演变为5.3%、58.3%和36.4%。201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287元,比上年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353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24元,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09元,增长46.1%。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665元,下降0.6%;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2818元,增长19.4%。2.2.3 交通运输朔城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从朔城区火车站向南经原平、忻州,到省会太原226公里;东北

32、方向有山西省的主干线北同蒲线,到大同市129公里,距首都北京502公里。公路有贯穿山西省南北的大运高速公路和省三级公路朔蔚公路、朔右公路、朔广公路、朔平公路等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朔州市区里各县区二级以上公路通达,城区各乡镇柏油路相连,基本上达到了“村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有1331km,公路密度0.61km100km2。2.2.4 文物朔城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崇福寺,位于朔城区内东大街北侧,坐北向南。全寺东西宽1l7米,南北长200米。始于金代,1988年1月13日被公布为国家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峙峪遗址、马邑墓群和梵王寺墓群。1988年4月19日,县人民政府公

33、布朔城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有古建筑、古遗址、古墓、石刻及其它。朔城区主要自然景观为紫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朔城区的南部山区,海拔2127m,介于北纬39。0539。13,东经112。32112。45,整个区域为狭长的弧形地带,保护区总面积为11420公顷,其内分布着朔州唯一的一块2700公顷的天然次生林,是生态环境敏感和比较脆弱的地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本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内无国家或省级以及地方政府需要保护的文物单位。2.2.5 公共设施概况朔州市建市二十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显著成就。市区建设初具规模,主干道、给排水、集中供热、天然气等基础

34、设施联网成片,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功能日臻完善。2011年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污水处理率达到97.5%,提高0.4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供热面积1352.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9.0%,提高7.5个百分点。在供水方面先后建成17眼水源井和两座现代化水厂,2008年还完成北水南调和供水管网改造,使中心市区日供水能力由建市初的1万吨增加到现在的5万吨,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合格率l00。2008年市垃圾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垃圾56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了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2.2

35、.6 文化、卫生、教育(1)文化2011年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7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10.0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4.4%,电视人口覆盖率98.6%。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图书338.8千册。(2)卫生2011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75个,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447张;卫生技术人员8307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3%,较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人口27.4万人。(3)教育2011年全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7008人,在校学生达到1.5万人;普通高中共招生2.1万

36、人,在校学生达到6.2万人;初中共招生3.4万人,在校学生达到10.0万人。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朔州市朔城区七里河综合治理领导组建设地点:本项目河道治理工程段分别为:七里河干流(起点为西环路七里河大桥上游350m,终点为北同蒲铁路桥下游900m,)全长9.315km;峙峪沟(起点为西环路上游900m,终点为峙峪沟与七里河汇合处),全长0.898km,马营堡沟(起点为马营堡沟拦水坝上游1km,终点为马营堡沟与七里河汇合处),全长1.47km,三段合计11.68km。具体河道治理位置见图3-1。3.2 主要建设内容3.2

37、.1 建设内容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结合朔州市社会、经济、规划发展规模等因素,经综合分析确定,七里河采用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堤防等级为2级。本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河道整治工程、截污蓄水工程、堤防加固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工程,具体工程内容见表 31。表 31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序号名称具体工程内容1河道整治工程对治理段河底淤泥进行清淤作业,根据设计河底标高和纵坡0.3%,对底泥进行清挖和平整,以满足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要求2截污蓄水工程在峙峪沟,七里河东西两岸设置排污涵,涵洞起点位于淤地坝泄洪出水闸,终点至9#坝,东涵1#拦水坝上游设置

38、东西涵分洪涵(断面2.02.0m,考虑西涵泄洪量较小,有效利用西涵断面),东涵总长9585m,西涵总长9464m。东西连接涵长242m。结合市区景观要求,设置拦水坝,新建6座,改建3座,拦水坝由固定土坝及可塌坝橡胶坝或钢坝闸组成。3堤防加固工程七里河、峙峪沟、马营堡沟主河槽两岸采用植槽生态护堤,堤防边坡系数1:4, 采用宾格石笼护堤防,覆土厚0.5米,堤防高5.0-2.5米,东堤总长8178.3米(已治理段局部堤防除外),西堤(包括峙峪沟及马营堡沟)总长11856.1m(已治理段部分除外)。4景观绿化工程生态堤顶及两岸绿化带间设置6米宽景观人行通道,其中路宽4m,两侧各设置1.0m宽绿化带,东

39、堤景观道路长(已治理段除外)长7499m,西堤道路(包括峙峪沟及马营堡沟)长12781m。景观道路与规划建设用地间设置80-300米宽绿化景观,景观带采用坡面微地形3.2.2 主要建设方案3.2.2.1 河道整治工程七里河主河槽长期淤积严重,部分河道内常年流淌着污水,随着七里河两岸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部分河岸被挤占为农田、工业固废堆场等,使得七里河市区段河道收缩严重,增加河流防洪的风险。按照防洪标准和相关规范,七里河采用五十年一遇的标准设计。现状河槽高程为1113.51068m,河道纵坡0.3%-1.0%。峙峪沟和马营堡沟为干沟,平时无水,只在汛期有季节性洪水。本项目河道整治工程基本沿

40、河道中心线不变,对河底清淤和平整,对河道进行拓宽,河道设计纵坡i=0.23%-0.366%,七里河河宽100-350m,设计起点处河底高程为1110.374m,终点设计高程1068.8m。峙峪沟河宽约80-200m,设计起点河底高程1112.4m,设计纵坡i=0.365%,马营堡沟河宽70-180m,设计起点河底高程1104.03m,设计纵坡0.45%-0.67%3.2.2.2 堤防加固工程七里河主河道两侧的河堤依然是经过洪水长期冲刷形成的自然土堤,本项目堤防工程采用土堤形式,主河槽两岸采用植槽生态护堤,边坡采用大于1:4的缓坡,边坡采用宾格石笼护堤防,覆土厚0.5m,堤防高5.0-2.5m,

41、本工程岸堤采用贴坡式岸墙为格宾石笼,稳定边坡为1:3,其结构型式从下到上依次为:0.5mm厚的反滤土工布、200mm厚的碎石,300mm厚的格宾笼石,种植土厚200mm。除七里河市区有段已经整治过的河段,七里河、峙峪沟、马营堡沟新建东堤总长8178.3m,新建西堤总长11856.1m。3.2.2.3 截污蓄水工程(1)截污工程为了减少污水污染水体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为确保河道上游污水及浑水能顺利排向下游而不进入主河槽中,必须对河道进行彻底截污分流。在主河槽两岸设置2.6X3.2m(2.2m)钢筋砼截污方涵,用来排泄上游污水和初期雨水。方涵规划设置在蓄水河槽与道路的绿化带下,设计为暗管分洪、截污

42、,整个分洪工程线路总长19900m。其中东涵长9580m,西涵长9460m,为增大七里河淤地坝内洪水排放量,充分有效利用西涵,在1#坝内设东涵支涵,支涵断面20002000,支涵上游东涵断面为45002500,下游为30002500m,西涵支涵接入点上游断面为20002500,下游断面为30002500,设计每隔200m设置检查井一座截污暗涵采用钢筋砼管基础及砂卵石垫层,管首修筑1孔4.53(宽高)的进水闸,闸后接输水暗涵,纵坡按照实际地形结合城市排洪切入点高程设计,设计纵坡为8.9-3.04, 设计流量35.0m3/s。截污箱涵终点位于9#拦水坝后,截污箱涵终点与污水管网相接,污水最终汇入位

43、于七里河村南的朔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2)淤地坝工程为了满足景观蓄水的需要,本项目治理河段设置淤地坝和拦水坝。由于北方河流泥沙量大,为减少本项目建成后泥沙淤积而对整个工程蓄水景观造成影响,为避免汛期踏坝及日常泥沙进入蓄水区,需结合上游地形在七里河主河道及峙峪沟各设置淤地坝一座。七里河淤地坝七里河淤地坝位于七里河西外环桥上游250m处,坝长170m,坝高13.0m,设置溢洪道及泄洪闸。最大水位8.0m,回水总面积19.58万m2,总蓄水量80万m3。峙峪沟淤地坝峙峪沟淤地坝位于峙峪沟西外环桥上游220m处,坝长220m,坝高13.0m,设置溢洪道及泄洪闸。最大水位8.0m,回水总面积17

44、.32万m2,总蓄水量97万m3。(3)蓄水工程七里河共设置9座拦水坝,七里河在张辽路大桥(桩号N4+712.96)至神朔路大桥上游200米处(桩号N7+650.0)段约2900m河道,于2009年完成了河道蓄水美化工程,该段河道有3个拦水坝,本次蓄水美化利用这三座水坝。根据设计需要,马营堡沟桩号3+400处设置拦水坝一座,本工程拦水坝具体设计情况见表 32。本项目蓄水来自神头泉引水工程,神头泉位于朔州市区东北方向,距离市区约17km,神头泉水通过管道引入七里河河道,本项目已单独立项,不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表 32 拦水坝具体设置一览表名称桩号间距(m)河底高程(m)水深(m)设计河底宽(m)

45、备注1#拦水坝1+3502501106.2551.416163新建2#拦水坝2+450482.51098.4131.536151新建3#拦水坝3+8004001091.9121.67142新建4#拦水坝4+683.24365.641087.42.31387新建5#拦水坝5+417.88704.881083.51.6486改建6#拦水坝6+930.09580.091079.83.01382改建7#拦水坝7+645.503705.0131075.441.668165改建9#拦水坝9+2007501069.8541.995112新建马营堡沟3+4006841092.8351.2250新建根据比选,本工程拦水坝采用橡胶坝的形式。橡胶坝蓄水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蓄水方式,橡胶坝外形美观,适用于较宽的河道蓄水,不像翻板闸和钢制闸那样生硬,而且造价小,立坝、塌坝通过机械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