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基础技术.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3801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器基础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服务器基础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服务器基础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服务器基础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服务器基础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务器基础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器基础技术.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服务器基础知识,陈枭,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1.服务器基础,1.1 概述1.2 主要性能和外观特点1.3 主要结构类型,1.1 概述,服务器也是由PC发展而来,与PC的差别主要有四点,即服务器的四大特性1.可扩展性2.易使用性3.可用性4.易管理性,1.2 主要性能和外观特点,服务器特殊的应用环境决定了硬件配置与普通PC有较大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箱大2.硬盘、内存容量大3.主板大4

2、.有冗余部件5.支持热插拔,1.3 主要结构类型,三种服务器的结构类型:1.塔式服务器 特点:机箱大、功能多、组件多、功耗大、散热强2.机架式服务器 特点:机箱小、功能少、组件少、可扩展性强3.刀片式服务器 特点:高可用高密度、可扩展性极强,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2.服务器技术概述,2.1 RISC和CISC架构技术2.2 SMP技术2.3 DP技术2.4 I2C总线技术2.5 智能监控管理技术2.6 I2O技术2.7 服务器集群技术2.8 负载均衡技术2.9 硬件冗余技术2.10 热插拔技术,2.1 R

3、ISC和CISC架构技术,均为服务器处理器的指令系统执行方式技术RISC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执行效率强,IBM、HP、SUN公司的RISC处理器采用该技术CISC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Intel和AMD的处理器一般采用该技术,2.2 SMP技术,SMP(对称多处理)技术处理器个数为偶数,处理器型号、频率相同,内置APIC单元主板及操作系统均需要支持SMP,2.3 DP技术,DP(双处理器)技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SMP技术DP需要专门的处理器及主板来进行支持,2.4 I2C总线技术,I2C(内部集成电路)总线技术利用I2C总线技术可以对服务器所有部件进行集中管理,可以随时监控内存、硬盘、网络、系统

4、温度等多个参数,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方便了管理,2.5 智能监控管理技术,智能监控管理技术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系列智能管理技术的总称EMP(应急管理端口)打开关闭服务器电源,重设主板BIOS和CMOS参数,检测服务器内部情况ISC(Intel 服务器控制)远程监控Intel主板的服务器运行状况IPMI(智能平台管理接口)兼容各厂家,实现监控、告警、控制及日志记录等功能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监视并修改网络设备参数,2.7 服务器集群技术,出发点:提供高可靠性、可扩充性和抗灾难性工作原理:一个节点作为管理者,最先收到用户发来的请求后,判断各节点负载情况,然后把请求发给负载最轻的节点

5、容错性:一个节点失效后,另一个节点可以检测缓冲区中的内容,然后把失效节点接管过去。,2.8 负载均衡技术,三个方面实现负载均衡:传输链路聚合、高层网络交换技术、服务器集群传输链路聚合:多个线路聚合为一条单一的逻辑连接。ADSL和ISDN等不同链路聚合,多WAN口聚合。可同时启用VRRP协议增强可靠性。更高层交换:四层可以把一个ip地址映射为多个内部ip地址,对tcp请求实行动态映射的方式,实现负载均衡。七层则可以根据你所发送的协议格式来分配ip地址服务器集群:不仅用于不同服务器之间,也用于同一服务器不同模块之间,2.9 硬件冗余技术,根据冗余部位和冗余程度的不同,主要分为单机容错冗余、双服务器

6、冗余、磁盘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冗余与网卡冗余单机容错冗余:对所有部件进行冗余,价格远高于两台服务器的价格双服务器冗余:两台服务器为主/从关系,通过特定的集群软件进行控制磁盘冗余:冗余磁盘为热备方式,应用最广的技术为RAID电源冗余:双电源服务器风扇冗余:服务器关键部位的风扇为2个网卡冗余:冷备份方式其他硬件也有冗余技术,不过用的不多,2.10 热插拔技术,顾名思义,热插拔即可以在计算机运行的任何时刻进行插拔,而不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热插拔技术需要系统软硬件的共同支持,包括具有热插拔功能的硬件设备、支持热插拔的操作系统和用户界面、主板BIOS以及支持热插拔的PCI总线PCI-X技术为支持热插拔的总

7、线技术,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3.处理器技术,3.1 主要RISC指令架构处理器3.2 Intel的服务器CPU3.3 AMD服务器CPU3.4 服务器双核心处理器技术,3.1 主要RISC指令架构处理器,IBM Power 处理器Sun SPARC 处理器HP PA/Alpha 处理器SGI公司的MIPS处理器,3.2 Intel 的服务器CPU,Pentium Pro 处理器Pentium Xeon 处理器Pentium Xeon 处理器Xeon 处理器64位至强处理器 NoconaXeon MP 处

8、理器Itanium/Itanium2 处理器,3.3 AMD服务器的CPU,Athlon MP 处理器Opteron 处理器,3.4 服务器双核心处理器技术,Intel 的双核心策略 拥有先进制造工艺,通过强调主频的功效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主频过高导致性能、功耗及散热等问题后,转向双核心技术AMD的双核心策略 强调实际效能,最终战胜Intel,为了巩固地位,转向双核心技术服务器双核心历程 SMP和集群对于中小企业代价太高,后开发出超线程技术,由于有致命瓶颈(负载高时开启该技术会导致效率下降),在制造工艺提升后,转向开发双核心技术,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

9、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4.内存技术,4.1 通用服务器内存技术4.2 IBM服务器内存技术4.3 HP服务器内存技术4.4 FB-DIMM,4.1 通用服务器内存技术,奇偶校验技术 8位数据位1位校验位,可以发现错误,但无法判断错误出现在哪一位ECC技术 8位数据位5位校验位,每增加一个8位,增加1位校验位。可以纠正1位错误,检查2-4位错误,性能会下降2%-3%,但是稳定性会大幅提升。,4.2 IBM 服务器内存技术,Chipkill内存技术 类似于磁盘阵列的方式,在写数据的时候,把数据写到多个DIMM内存芯片上。其中一个芯片失效并不会影响内存工作。这种技术最多可以检

10、查并修复4个错误数据位大容量高速度技术 该技术可大幅提高内存容量与读取的速度内存保护 比Chipkill能力更强,是其能力的2倍内存镜像技术 cpu同时把数据写到2个独立的内存卡中(缺点:只有一半内存可用),4.3 HP服务器内存技术,新ECC内存技术 类似于Chipkill,同样不具备故障恢复和热插拔能力在线备份内存模式 拥有备用内存条,失效的内存条上的数据能在线复制到备用内存条上镜像内存方式 分为热插拔和非热插拔模式,数据同时写入到主内存条和镜像内存中热插拔RAID内存技术,4.4 FB-DIMM,FB-DIMM的优势:优化电路板设计更高容量更灵活的架构更高可靠性FB-DIMM的不足:延迟

11、较高,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5.I/O总线技术,5.1 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发展历程5.2 主要最新系统总线技术简介5.3 InfiniBand总线技术5.4 PCI-X总线技术5.5 PCI-E总线技术,5.1 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发展历程,ISA总线时代PCI总线时代AGP总线时代PCI-E总线时代,5.2 主要最新系统总线技术简介,3GIO(PCI-E)总线 数据传输速率快,易于布线、减少串扰,点对点连接,多种连接方式,兼容PCI和PCI-XAGP 8X 总线 减少操作延时,支持多接口(速率为2.1Gb/s

12、,小于32线PCI-E的6.4Gb/s)InfiniBand 总线 基于光纤交换结构,是一个共享或者集群的装置,侧重于外部互连PCI-X 较高性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具有变频功能HyperTransport 总线 AMD研制出的总线技术,拥有最快的传输速度,5.3 InfiniBand 总线技术,Intel提出的总线架构,交由IBM公司负责沿袭了SAN的概念,体现了计算机体系的最终思想,即以网络为中心搭建架构可以支持一个共享的I/O体系架构,在该架构中,多个主机可以共享一个I/O设备整个体系架构为:利用InfiniBand中间交换机,利用嵌入式目标通道适配器(TCA)把服务器内的主机通道适配器

13、(HCA)与其他设备连接起来,5.3 InfiniBand 总线技术,5.3 InfiniBand 总线技术,优点:高速度远程直接内存存取性能传输卸载缺点:虽好,但有以太网也足够了没有特别大的优势,5.4 PCI-X 总线技术,兼容64位66MHz PCIPCI-X 2033拥有17Gb/s带宽,5.5 PCI-E 总线技术,优势:1.在两个设备之间点对点串行互连,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2.支持平滑升级3.双通道、高带宽、传输速度快4.具有灵活的扩展性5.低电源消耗,并有电源管理功能6.支持设备热插拔和热交换7.支持QOS连接配置和公证策略8.支持同步数据传输,5.5 PCI-E 总线技术,9.具

14、有数据包和层协议架构10.每个物理链接含有多点虚拟通道11.可保持端对端和链接级数据的完整性12.具有错误处理和先进的错误报告功能13.使用小型连接模式,节约空间,减少串扰14.在软件层保持与PCI兼容,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6.并行扩展技术,6.1 计算机扩展技术概述6.2 并行扩展技术6.3 主要并行体系结构6.4 NUMA扩展模式,6.1 计算机扩展技术概述,演变过程:SIMD(单指令多数据流阵列机)VP(向量机)PVP(并行向量机)SMP(对称式多处理系统)MPP(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NUMA(分

15、布共享存储)Cluster(集群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SISD(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M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6.2 并行扩展技术,并行计算模型:1.PRAM:采用SIMD计算机体系结构,6.2 并行扩展技术,2.APRAM模型:异步的PRAM模型,采用MIMD体系结构,6.2 并行扩展技术,3.BSP模型:大同步并行,6.2 并行扩展技术,4.LogP模型:一种面向分布存储和点到点通信的多计算机并行模型,6.3 主要并行体系结构,SMP扩展技术:将多个处理器(偶数)与一个集中的存储器相连MPP扩展技术:无共享模式的并行处理技术集

16、群扩展技术:多台高性能计算机通过商用网络交换机互连DSM扩展技术:类似于MPP,不同之处在于各节点既可以访问本地内存,也可以访问其他节点的内存,6.4 NUMA扩展模式,NUMA(非均匀存储访问)属于DSM这一类NUMA强化了单一操作系统可管理的处理器、内存和I/O插槽NUMA能让处理器快速的访问在同一单元上的内存NUMA系统提供内存互连的硬件系统,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7.集群扩展技术,7.1 集群基础7.2 故障转移解决方案7.3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7.4 微软Windows系统的集群服务7.5 集群服

17、务器配置示例,7.1 集群基础,服务器集群是相互连接的两个或多个服务器,同时它是以一种虚拟服务器系统的形式通过应用接口体现给用户集群技术的优势:强扩展能力,实现方式容易,高可用性,易管理性,7.2 故障转移解决方案,第一台服务器Database01是处理所有事务的活动服务器,仅当第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处于空闲状态的Database02才会处理事务,7.3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将服务或者应用安装到多台服务器上,并将这些服务器配置为共享工作负荷,这种类型的配置就是负载均衡集群负载均衡的优点:改进的可伸缩性,更高的可用性,可能会降低成本负载均衡的缺点:开发过程复杂,没有解决网络故障问题,7.4 微软

18、Windows系统的集群服务,微软集群技术简介:1.Microsoft集群服务(MSCS)2.网络负载平衡(NLB)3.组件负载平衡(CLB)4.Application Center,7.5 服务器集群配置示例,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8.容错技术,8.1 服务器容错技术概述8.2 服务器网卡容错技术8.3 服务器容错技术,8.1 服务器容错技术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要满足ISP,NCP,电信,金融,保险,证券等应用需求,人们开始关注的就是可用性,即7*24小时运作变得异常关键,这时容错技术应运而生。容错

19、:就是允许服务器出现一定的错误,8.2 服务器网卡容错技术,网卡出错冗余:双网卡,冷备份网卡自适应负载平衡:即可备份,更能进行负载均衡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具备负载均衡功能,8.3 服务器容错技术,双机容错:双机互备,双机热备单机容错:对系统主要部件的冗余来实现容错,提纲,服务器基础服务器技术概述处理器技术内存技术I/O总线技术并行扩展技术集群扩展技术容错技术功能服务器的选购,9.功能服务器的选购,9.1 功能服务器概述9.2 Web服务器选购9.3 邮件服务器选购9.4 VOD服务器选购9.5 数据库服务器选购9.6 游戏服务器选购9.7 网吧服务器选购9.8 防火墙服务器选购,9.1 功

20、能服务器概述,传统通用服务器功能全而不精,没有优势功能服务器功能少而精,特别适合为特定应用提供服务,9.2 Web服务器选购,Web服务器系统:apache,IIS,iPlanet Web Server,IBM WebSphere,Oracle WebServer选购注意事项:1.性能2.所支持的并发用户数3.响应能力4.对标准和应用的支持5.安全性6.管理的难易程度7.技术支持,9.2 Web服务器选购,9.3 邮件服务器选购,选购注意事项:1.硬件系统配置(类似Web,需要更大的系统容量)2.软件系统支持能力3.通信能力4.服务协议支持能力5.多域名,多邮件服务器支持能力6.用户账户管理能

21、力7.安全防护能力8.其他辅助服务支持功能,9.4 VOD服务器选购,选购注意事项:1.软件系统(性能和功能)2.硬件产品(CPU,内存,磁盘,网卡),9.5 数据库服务器的选购,选购注意事项:硬件方面:2路-4路CPU,内存4GB以上,需要支持ECC,内存镜像和热插拔,磁盘容量大,配置SCSI控制卡或RAID控制卡软件方面:管理员熟悉程度,性能,安全性,9.6 游戏服务器选购,最主要三点:1.CPU运算能力2.内存容量3.网络带宽,9.7 网吧服务器选购,配置弱于游戏服务器,随着网吧规模的加大,需要良好的可扩展性,9.8 防火墙服务器,传统防火墙的性能远低于服务器选购时主要考虑功能即可,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