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范文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范文2020.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范文2020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今天整理了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范文2020【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1我叫张亮,是武汉海关驻鄂州市沙窝乡牌楼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18年1月经组织委派开始驻村。全新的工作体验在农村,协调化解矛盾谋发展是主要工作,这里要过好三关:第一是语言关,我刚驻村时,听不懂方言没法开展工作,好在随着时间积累加上交流增多,语言沟通已不存在障碍;第二是方法关,让对方能够准确理解并接受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2、也是一门学问,讲道理要浅显易懂,引例证要贴合实际,口号式宣传、训导式指令在这里完全行不通,谈理想谈未来也不行,必须接地气、务实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第三是性子关。比如我们推动危房改造,有个别贫困户考虑未来拆迁补偿的预期,始终不愿意将土坯房推倒重建,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一遍遍上门,一遍遍开导,谈好了,对方反悔了,再上门谈,过两天又反悔了整个过程能让人着急上火,好在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可以拆除重建。和我一起驻村的同事陈长飞同志,因有个患尿毒症的贫困户对医保政策不熟悉,他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前后往返城区定点医院十多趟帮助办理报销手续,以致医院工作人员曾误认为小陈是患者的亲儿子。这些事没有耐心是办不成的。
3、朴实的乡土人情这里民风淳朴,人与人交往没有太多弯弯绕绕。比如村民之间有矛盾了来村部反映,直奔主题不会拐外抹角,有情绪激动的可能还要骂上几句甚至闹上半天,但过些时日矛盾化解了,大家见面依然有说有笑。没有时尚的衣着,没有细腻的皮肤,他们肩挑日月,手转乾坤,清贫简朴却坚韧乐观。有个贫困户,五十多岁了,左臂缺失,住在村部附近,经常能看见他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单手拉着斗车去拖货,自己还喂养了几十鸡几十只鸭,从来不见他抱怨,脸上总是挂着朴实的笑容。另外一个贫困户,也是身患尿毒症,定期要去做透析,一边与病痛抗争,一边自己开整荒地养殖蛋鸡,对此,武汉海关对他养殖的440只鸡苗进行了补贴以支持他自力更生。丰富的乡
4、村生活不少人对驻村扶贫有善意的偏见,觉得吃住在村不容易,只有苦哈哈的驻村生活才能体现出对“贫”的想象。事实是农村发展比过去好很多,不同的区域贫困标准不一样。我所在的村庄比起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村条件还是要好上不少,至少水源相对充裕,但土壤质地较差,以沙土为主;我们村有608户,2649人,绝大部分都盖的砖平房或者二至三层楼房,也有不少家庭买了小汽车。不过房只是外观,部分村民家中几乎无装修,就着毛坯房过日子;村里青壮劳力多数外出务工 ,乡村空心化严重;农田作物属于自给自足,小卖部卖的果蔬都是从批发市场上进回来的,本地供应几乎没有;尽管有自来水,但水质比起城区还是有一定差距。硬件比起城里,条件确实要
5、差上不少,但也足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软环境要靠自我创造,虽说远离城市、远离家庭、远离原来的社交圈,但也提供了一个安静、相对自由的环境。武汉海关严格落实总署“一关一品”“一村一牌”的要求,在牌楼村小学打造了“武汉海关金钥匙沙画教室”,旨在通过特色美学教育,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文化素质。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2迅速转变角色 沉到基层学习赣南苏区是一片红色热土,承载着一段苦难辉煌的革命历史,记录着无数先辈党性锤炼的生动事迹。挂职之行,也是一次难得的寻根之旅。踏上安远红色土地的那一天起,我始终带着敬佩之情、感恩之心,希望尽快融入这块红土地,为这块红土地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从城市到山村,从机关到基层,如何
6、尽快融入一线工作,是每位挂职扶贫干部均需经过的第一道关口。我来到安远后马上投入到基层一线调研中,先后到赣南地区10个县(区)的40余个项目点开展集中调研,从不同视角学习各地经验,从全局层面了解赣州各地情况。同时,我也深入全县18个乡(镇)、车头镇各村各组,完成了挂点乡(镇)辖区内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走访调研,特别是对自己挂点的官溪村44户贫困户进行了逐一深入走访,切实摸清摸实了家底、了解掌握了村情民意和群众诉求,提高了对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熟悉程度。下乡、到村、入户 真心为民解困2018年,是安远县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时间紧、任务重,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并非易事。自从担任车头镇扶贫团团长、
7、官溪村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以来,为了推进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我把下乡、到村、入户作为日常工作的主要方式,最密集的一个月里有20多天在都下乡走访,全面排查了车头镇各村的“空心房”整治、安全住房、“两业”覆盖等方面存在问题。到车头镇开展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车头镇闲置“空心房”一直存量较大,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而且又浪费土地资源,阻碍乡村发展。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村民因循守旧,认为老宅不可拆,使得镇里不少村组的“空闲房”整治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为打开工作局面,我带头动员自己结对的2户贫困户,先行对他们名下的“空心房”进行拆除,以打消其他群
8、众顾虑和等待观望思想。此后,不少群众也纷纷关心、支持、主动参与到“空心房”整治工作中。按照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要求,我结对联系了8户贫困户,只要没有会议和政务活动,我都会抽出时间到每户贫困户家走访一遍,同亲戚们拉家常、问冷暖,与他们一起分析查摆致贫原因,帮助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致富措施。贫困户陈日新对扶贫政策不了解,因家庭劳动力增加,低保被取消,一直对村干部心存芥蒂。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耐心细致地到他家里上门走访,宣讲享受低保的有关政策,使他对党和政府的扶贫举措有了深入了解。同时,还协调镇里和村委会,免费为他提供了一间临街店面,帮助他实现了稳定收入*。在一次日常下乡调研中,我得知龙竹村碛脑小组
9、村民欧阳水凤因为生活困难,没有钱治疗白内障,导致左眼失明。第二天,我联系了县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争取免费治疗政策,圆了她重见光明的心愿。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农村“老人住老房”、“有儿不养”等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对下一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将是严重掣肘。去年中秋佳节之际,我组织官溪村村委、帮扶单位金融局为村里百余位老人组织举办了第一届“官溪村2018年敬老日活动”,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可以潜移默化的促进纯朴民风的形成。打造“四好农村路”的“典型样板”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作为分管交通运输、公路工作的县委副书记,为尽快推动各项政策、项目落地实施
10、,我多次到乡(镇)基层一线、部门单位调度工作,到项目进度滞后乡(镇)现场办公。过去的2018年,在不懈努力之下,安远县基本实现了进村主干道提质扩面、20户以上通组路、公路有效管护、电商物流进村、路域环境提升五个全覆盖,走出了一条贫困县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交通扶贫、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打造了欠发达县份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典型样板”。2018年9月安远县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2018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与此同时,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安远县催生生态观光果园20万亩,特色产业合作社200多家,发展起淘宝网店1800多家,涌现了“红薯村”“山药村”“蜂蜜村”等5
11、0多个独具特色的产业新村。近三年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32%,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8%。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底的13.9%下降至2018年底的0.72%。如今,一条条畅达的“四好农村路”,就像一根根琴弦般,在安远红色土地弹奏出一曲人和、民富、乡村美的动人乐章!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3舍家为公不言悔 不远千里赴“疆场”20XX年9月的一个晚上,我因骶骨骨折和右脚重度崴伤正在家休养,接到司里的一个电话,通知我去四川藏区挂职。当时,我很犹豫,因为父亲年迈多病、儿子即将中考、我还未伤愈、丈夫工作特忙,害怕家里无人照料当家人得知消息后,给予了我坚定的答案。儿子坚决让我去,老父亲甚至打算和我妈陪我
12、一起去挂职,丈夫给我说:“你去吧,只是两年时间,家里有我呢”。带着“心中所想的藏区模样”、带着部里的“特殊使命”,我离开家人,来到小金县,来到这千里之外的扶贫战场,挂职中共小金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也有幸成为了交通运输部选派到高原藏区挂职的唯一女干部。变压力为动力 迅速进入角色从北京到小金需先到成都,再转乘汽车坐上5个小时左右,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巴郎山,途经沃日镇后沿途看到滚滚碎石从山上滚落,我的心一阵阵地发紧.小金县地处川西北高原,长期受区位、交通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全县核定贫困村88个、贫困户3266户、贫困人口11957人,贫困发生率17.6%。自然环境
13、恶劣,生态极其脆弱,加之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等灾害破坏叠加影响,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91处。每年9月份开始下雪,次年5月份雪才能停,6月份又开始进入汛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可谓三年一大灾两年一小灾。一箩筐的数字,特殊的县情,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不亚于泰山压顶。初到小金,我因骶骨骨折和右脚重度崴伤的疼痛,严重高反缺氧心绞疼痛2次入院;因未能在父亲直肠癌手术时陪伴左右,未能在孩子中考期间右脚骨折时陪护照料,内心经常感到遗憾与愧疚。面对高原藏区工作和生活的艰苦,我没有放弃、没有逃避,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以服务藏区脱贫攻坚为荣,要时刻牢记组织的重托和心系群众的期盼,
14、为小金的脱贫攻坚做些实事”。“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对自己工作的第一个要求。在小金我分工负责脱贫攻坚、交通运输和招商引资工作,联系宅垄乡和雍钟寺。到小金的第二天,我便到县脱贫攻坚办、县交通局等单位调研了解情况、查阅文件资料;用了近2个月的时间,走完了小金的21个乡镇和88个贫困村,入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330余户。在深入乡村和到相关部门调研的基础上,得到“小金最大的瓶颈制约是交通、最大的民生期盼是交通、最大的致富希望是交通”的认识,为此我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把“提升主干道,打通断头路,畅通内环线,构建大交通”作为全县交通建设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畅通小金”,大力推广“交通+”扶贫模式
15、,并得到县委、县政府充分肯定与采纳实施。小金交通建设的方向定了、目标定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落实,尽最大的努力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理清思路“谋出路” 实干筑就“致富路”想把交通工作做好,必须做好路网规划。小金四面环山,进出小金的几条路公路等级都很低,国道省道大部分都是四级路。如何打通内通外联通道,提高通行能力,一直困扰着我。为此我积极争取项目落地小金。在部、省、州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青城山至小金旅游观光列车轨道项目纳入四川省交通扶贫规划,一期到小金县四姑娘山镇,二期到小金县城,目前匡算一期总投资170亿元;四姑娘山镇过境路纳入我部“十三五”中期调整规划”,国道350巴郎山到小金县城段列入
16、我部“十三五”红色旅游道路规划。对已纳入规划的项目不仅要考虑如何做好,还要为未来几年做好项目储备。为此我大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以落实项目开工条件为重点,以项目开工时间为基准,做细项目规划、可研、立项、设计等前期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县通车公路里程2979.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100%,率先在全省民族地区县率先实现“两个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支撑,以县、乡道为辐射,农村公路为连接”的较为完善的公路路网体系。路建好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为后续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必不可少。借助部省州提出的创建“四好农村路”省部示范县机会,我积极向小金县委县政府汇报,建议小金争
17、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得到小金县委县政府支持。一是突出“四个保障”,建设好农村公路。组织制定小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多元资金投入保障新机制,实现“小财政办大交通”的带动效益。拓宽筹资渠道,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充分发动群众、企业参与修路。突出人才保障,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二是创新“ 四个机制”,管护好农村公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建管养一体化机制,出台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管护办法等系列文件制度,建立县、乡、村的道路交通综合执法网络,并把农村公路管护纳入目标考核,与乡镇年度目标考核挂钩,与村级公路管护员奖补工资挂钩。三是实施“三项工程”,运营好农村
18、公路。着力构建 “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终端”的农村客运物流运营体系。推进乡村交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县客运中心和四姑娘山镇客运中心三级客运站,21个乡镇建成四级客运站,建成村级招呼站120个。目前,全县客运经营企业4家,开通城乡公交线7条,投入农村客运公交车24辆,农村客运出租车77辆,全县乡镇、建制村通客运车辆全覆盖,惠及农村群众5万余人。实施物流运输网络化工程,引进申通快递、百世快递、安能物流等16家物流企业入驻,建成乡级物流中转站21个、村级物流服务站68个,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80%,有效解决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大力推行“交通+基地”“交通
19、+产业”“交通+旅游”“交通+电商”等扶贫模式,将农村路网规划与产业规划相融合,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助推精准扶贫作用。实施“交通+脱贫”,为贫困群众铺筑奔康大道。将农村公路建设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发挥农村道路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看得见山走到瘫、看得见屋走到哭”的现象彻底得到改变。实施“交通+产业”,为特色产业打通绿色通道。带动发展生态蔬菜、特色水果、酿酒葡萄、玫瑰、中药材等五大优质生态农产品基地7600余亩。20XX年,全县仅酿酒葡萄基地就带动种植户4620户,促进8个乡镇1.5万人增收,实现收入4000余万元。实施“交通+旅游”,为全域旅游拓展更大空间。围绕建成“川
20、西藏区全域旅游先行县”目标,大力实施旅游线路提升改造工程,先后建成乡村观景道路75公里,建设公路观景台(点)16个,发展乡村酒店和星级农家乐25家、旅游接待326家,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我县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6个。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121.5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9.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9%和28.3%,增长率居全州第一。实施“交通+电商”,为农特产品连接市场渠道。围绕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两大核心,坚持“路到哪里,商贸物流就到哪里”的思路,“高原之舟全国电子交易平台”在小金上线,“中国西部野生菌交易中心”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民族电商从无到有,2018年小金电商交易超20
21、0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600余人。群众利益无“小事” 尽责敬业暖“民心”“来了就干,干就干好”,这是我的工作誓言和责任担当。在小金,我不仅坚持在交通建设、脱贫攻坚工作交上了满意答卷,也争取在抢险救灾、助贫济困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20XX年6月,小金遭遇了“6.14”百年一遇洪涝灾害。我时刻战斗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指挥机具抢通交通便道134处、疏浚河道18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28人,深得小金干部群众好评。面对群众因灾损失我痛在心里,尽我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灾后,我向交通运输部汇报,争取到800万元抢险应急专项资金;联系社会力量捐款捐物,促成中国扶贫基金会向小金受灾群众捐物6200
22、多件折价277万元。协调社会组织为小金民生事业贡献力量。促成青岛企业达成用工协议,提供免费培训100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42个,保证每名农民工年工资性收入不少于5万元;促成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从20XX年到2022年,按照每年每人500元标准资助贫困学生500人;争取思源基金会捐赠救护车12辆,德源基金会捐赠轮椅150台、助行器50部,争取到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高中贫困学生生活费27万元。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推介小金是我永远镌印在心的名片。我充分认识到小金现有资源丰富但欠开发,媒体宣传是小金着眼长远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我积极协调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关注小金、报道小金,以
23、不同的视野与角度为小金宣传当地特产、脱贫攻坚的成效以及小金的秀美风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小金知名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小金苹果、松茸等名特产品在20XX年首次实现供不应求,小金旅游在20XX年实现增幅位居全州第一。功夫不负有心人,群众感恩实干家。我的实绩,群众认可,组织满意。宅垄乡四明村和鸡心村两委给我赠送了感恩锦旗,一次走在大街上被百姓认出,他称我是当地的活菩萨。离开小金时群众自发敬献哈达排队欢送。在我心里,能得到组织认可、群众的信任,就是对交通扶贫的充分肯定,对我工作的最大鞭策和鼓舞。“援藏两年,收获一生”,两年援藏的宝贵经历,见证了我的成长,这笔财富将使我终生受益。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愿
24、化作风,让格桑花铺满五彩藏乡;我愿化作路,引领藏汉同胞携手奔康!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4冬月初一的下午,林庆美在自家的萝卜地里忙乎着,揪住萝卜叶子轻轻一提,一颗肥白的萝卜从松软的泥土里扒拉出来,摘除叶子、撸掉泥土,不一会儿,身边的铁框里就堆满了个头匀称的白萝卜。离萝卜地不到50米,陆丰市赤坑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清洗、挑选、套袋、装箱,林大姐们一边说笑,手上却不曾停着;车间外,发往广东鸿泰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货车就停在门口,几名工人正忙着将一箱箱包装好的萝卜搬进车厢,这批重5800斤的萝卜将连夜销往市场。“赤坑村的萝卜成熟了。”担任驻村扶贫干部的汕头海关所属汕尾海关陆丰办事处查检科科
25、长丁伟民喜笑颜开。贫困村来了丁书记时间回到三年前,林庆美可没有现在这种干劲儿。种了将近20年的萝卜,他家的6亩萝卜地被软腐病困扰,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地里的萝卜存活率不到两成,“种子和肥料钱都回不来,小孩上学的钱也没有着落,家里经济很困难。”在位于汕尾市陆丰市博美镇的赤坑村,像林庆美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赤坑村种植萝卜的历史有100多年,由于当地土质松软肥沃、水质良好,水分足、口感好的赤坑萝卜曾一度远近闻名。然而,近年来,跳甲、软腐病一度让村里的萝卜地整片失收,村民为了防治病虫害随意施用农药,导致赤坑村的萝卜产销量一落千丈,大片萝卜地撂荒,种植萝卜的村民也陷入贫困窘境,贫困发生率达到9.19%,
26、稍有能耐的也纷纷外出深圳等地打工。“赤坑村有这么好的资源环境,又有种植优质萝卜的基础,不应该守着金山讨饭吃。”2018年底,受组织委派,丁伟民到赤坑村担任驻村扶贫干部。甫一上任,丁伟民就把目光紧紧盯住了村头几块稀稀拉拉的萝卜地。在汕头海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丁伟民组织村两委班子开会统一思路,逐户上门做工作,划出20亩地搞示范田,动员大家以国家农业部认定的“一村一品”为基础,全力发展高产优质萝卜种植。他找到在广东省农科院工作的同学,最终选中的“301”号和“501”号种子不仅防病抗害能力突出,产量也较普通种子高出一大截儿;针对农户谈之色变的跳甲、软腐病,邀请技术专家到萝卜地里检测土质,专门设计一整
27、套萝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方案,每半个月组织农户开展一次防治虫害技能培训。一个“外行人”真的能带领大家把萝卜种好吗?丁伟民刚到村里,大家对他半信半疑,毕竟把萝卜种好没那么简单。“一开始通知农户来培训技术,到了集合时间会场也只来了稀稀拉拉几个人,大多还是来看热闹的。”丁伟民意识到,必须首先脱村民思想认识上的“贫”。他和村两委成员穿上水鞋,和农户一起下地种萝卜;坚持邀请技术人员为农户培训,一遍遍讲授松土、管水、控肥、防病技能。慢慢地,村里培训室人越来越多,“还没到培训时间就已经坐满了,还来了不少旁听的。”产业扶贫拔掉“穷根”今年46岁的林坤地家中仅有1个劳动力,妻子体弱多病,子女正在上学,靠着一年两三
28、万的打工收入,日子过得十分窘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承包了1.4亩示范田,使用村里提供的种子和肥料,5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一茬,一年可以收三茬萝卜。“一亩萝卜地可以收8000斤,三茬下来就可以收三万多斤,加上各种扶贫补助,一年下来纯收入也有五万多元,我家的日子不愁了。”示范田里收成的萝卜个大味佳,卖相极好,产量还较以往以前自己种的高出40%,农户心里乐开了花。然而,问题接着来了,这16万斤的萝卜怎么卖出去?“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品牌和产业化运作是关键。”找准了问题的症结,在上级支持下,丁伟民组织成立了以村委会为股东、与贫困户合作的陆丰市赤坑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探索采取“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固定收
29、益分成和“公司+种植大户+贫困户”自主生产经营两种模式,对村里的萝卜进行产业化开发。赤坑村邀请专业人员为公司设计了专门的商标和包装,打造优质安全、“无公害” 品牌 袁国宏/摄村里邀请专业人员为公司设计了专门的商标和包装,宣传赤坑萝卜优质安全、“无公害”的品牌。丁伟民奔忙于汕尾市区各个机关、企业食堂、专业配送公司,上门推销村里的萝卜。村里的年轻人也活动开了,在几家大型购物网站开设了网店,在网上销售贫困户种植的萝卜。“萝卜种下去的时候,丁书记他们就已经开始在跑销路。”眼下这茬萝卜采收以来,林庆美家的萝卜已经卖出去7000斤。其他农户的萝卜也订单不断,算上大客户的、网上销售的,不到三天的时间里,村里
30、的萝卜已经销售了近3万斤。听闻村里萝卜成熟了,汕尾海关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课堂也搬到了萝卜地里。在海关志愿者的帮助下,林庆美家的萝卜采收已近尾声。这两年,通过种萝卜,林庆美家里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建起了3层小洋楼。“这一茬收完,我要赶紧把地平整一下,杀菌、除虫、施肥,准备种下一茬了,争取在明年的春节前采收。”林庆美说。“全村省定贫困户133户、587人,今年就可以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我们的萝卜将来还要争取出口,走向国际市场,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丁伟民指向远处陆续采收和复耕的萝卜地,语气坚定。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5扶贫就是要啃硬骨头刚到润镇,镇党委书记党相哲就找我谈话,提到由
31、于人事变动,现在润镇的寨子渠村恰好没有包村领导,且该村是润镇今年唯一一个拟脱贫的贫困村,任务重、压力大。我没有任何犹豫,主动应下来,来扶贫就是要啃硬骨头,去最艰苦的地方、干最困难的任务。虽然有信心、有决心,但面对全新环境的我,不免有些忐忑。与当地群众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对村情村貌现状了解不清、离整村脱贫退出检查仅剩3个月面对这些问题,我一直勉励自己:“共产党员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方法,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进入工作状态后,我对寨子渠村25户贫困户进行多次走访,大半时间都在村里入户调研,经常到村民家串门,尽我所能为他们解决困难。我还曾多次半夜冒着大雪赶往村里处理紧急工作,即使
32、生病发烧仍然坚守岗位在村里加班到深夜。一次,寨子渠村支部书记张建行对我说:“有时候感觉你不像是镇领导,倒像是一名村干部。”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表扬,一种肯定。2018年初,寨子渠村顺利通过了贫困村脱贫退出验收,成为润镇第一个脱贫的贫困村。有了长期产业才能稳定脱贫寨子渠村脱贫后,我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些,负责包抓五爱村、寨子渠村、湫池沟村三个村。湫池沟村也是一个贫困村,拟2018年底脱贫,五爱村是全镇第一大村,虽然不是贫困村,但贫困户脱贫任务全镇最重。我努力为各村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不到一年时间,三个村都建成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完成了村级所有主要道路的硬化。寨子渠村新建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
33、文化体育设施;修建排水沟4300米,改善了村容村貌。五爱村、寨子渠村安装太阳能路灯共计100余盏,实现了“乡村亮化”。淳化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部里提供了很大的政策支持,2018年底,全县所有村都实现了主要道路硬化。我和同事多方奔走,争取资金,组织各村发展长期产业。寨子渠村种植黄桃40亩,淳化县公路段提供资金补助4.5万元,带动贫困户20户;新建光伏发电基地,占地面积5亩,带动贫困户25户。湫池沟村种植油用牡丹64.5亩,县农发行提供资金补助2.6万元;贫困户新建大棚2个,补贴1.6万元。有了长期产业才能稳定脱贫,群众才能继续致富奔小康。目前,三个村都顺利完成了贫困户脱贫任务,湫
34、池沟村则于2018年底完成了整村脱贫退出。在长期产业的支持下,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有了稳定经济*,不用担心返贫,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乡村最美的不仅是风景不仅要让村民吃得饱穿得暖,更要让村民精神上过得充实、丰富。抓村子脱贫的同时,我还在镇里分管文化工作,结合这个机会,组织开展了多项文化活动。我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全镇各村推进文化工作,组织文化下乡演出、开展“健身秧歌辅导培训”、建立农家书屋、举办“圣贤宫第一届奉道孝亲慈善行”庙会。寨子渠村还别开生面地举办了一次“助力精准脱贫移风易俗纳凉晚会”,隔壁村村民都赶来看热闹。虽然舞跳得不齐,歌唱得跑调,但是在我眼中这些群众都是最美的,这就是美丽
35、乡村。乡村最美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与我朝夕相处的村民们。2018年8月,镇综合文化站组织开展了“润镇广场之星”评选活动,全镇近20个节目参赛,最终评选出4个节目参加县级比赛。在全县总决赛7个评比项目中,我们推选的4个节目获得3项第一名和1项第二名。一年多的乡村生活,还是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没有暖气,冬天零下将近20度,全靠一个电炉子取暖;住办一体,平时就住在办公室里,没法洗澡,只能去外面的澡堂洗;作为一个南方人,吃不习惯当地的面食.其实我更担心家里的父母和妻子。来挂职时,我刚结婚4个月,妻子对我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就在20来天前,我们的孩子出生了,整个孕期几乎都是她自己一个人挺过来的,现在也是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我却没法照顾,真的很亏欠她,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但为了脱贫攻坚,舍小家为大家,值得!能够到基层工作,参与扶贫,其实我感到很幸运。我始终坚持把挂职当任职,把职业当事业,把任命当使命,多为村里干实事、谋发展、促脱贫、传文化。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范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