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4716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二九年七月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工程编号:F1558工程规模:3万t/a院 长:孙 涛总工程师:杨纯东项目负责:龙阳友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二九年七月参加编制人员专 业姓 名职 务 及 职 称采 矿黄 锐副所长、高级工程师采 矿卢华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采 矿龙阳友项目负责、助理工程师总 图王建华工程师总 图张文俊助理工程师图 纸 目 录顺序图 纸 名 称图 纸 编 号比例新 制采 用1矿井开拓方式平面图F155810911:50002矿井开拓方式剖面图F155810921:10003矿区地面总布置图F155849011

2、:50004采煤方法图F15581571见 图目 录1 矿区概述11.1 地理交通及矿区现状11.2 编制依据及设计原则32 产品需求及市场预测62.1 产品性质及用途62.2 市场预测63 矿区地质及矿产资源概况83.1 以往地质工作及矿区与总体规划的关系83.2 矿区地质特征93.3 煤层开采技术条件183.4 矿产资源储量274.1 开采范围及可采储量284.2 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304.3 产品方案315 井田开拓方案325.1 地面工业场地选址及运输325.2 井田开拓325.3 采煤方法345.4 矿井生产能力验证355.5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355.6 安全措施366 煤炭洗选加工

3、方案476.1 煤质476.2 煤的加工477 环境保护487.1 执行的相关标准487.2 矿山环境地质497.3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标准497.4 矿井开发引起的生态变化537.5 控制污染的初步方案547.6 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568 开发利用方案简要评述608.1 开发利用方案简要结论608.2 产品方案608.3 井口工业场地及开拓方案608.4 开发利用方案扼要综合评价608.5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61附件:1、设计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副本)3、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4、煤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6、关于云南省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

4、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曲国土资储备字2009353号);7、关于云南省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曲市矿评储字2009353号);8、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云煤整合200831号)“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曲靖市罗平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1 矿区概述1.1 地理交通及矿区现状1.1.1 矿区位置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位于罗平县城北西,平距约25km,地处罗平县阿岗镇木冲格村委会境内,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41759 1041814北纬:2621182621371.1.2 交通矿区北部有至罗平县的简易公路相通,至罗平县城50k

5、m(其中40km为沥青路面),至曲靖市85km;矿区东南有南昆铁路及324国道经过罗平县城,交通尚属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1)。1.1.3 地形地貌矿区属侵蚀、剥蚀中低山地形地貌,最高点为矿7拐点山顶。海拔高程2092.4m,最低海拔位于矿区东南边桑田溪沟处。海拔高程1877.30m,相对高差215.1m。一般标高为19002000m。西部、南部地形相对较陡,地形坡度一般为1030,局部达35;中部及北部地形较缓,地形坡度一般为820。1.1.4 气象矿区气候为高原性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霜冻期,59月份为雨季,尤以7月降雨量最大,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年平均降雨量

6、为1169mm。年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6,年平均气温15,该区冬春干旱,气候干燥,夏秋多雨湿润,且冬寒夏温、春暖秋凉的气候特点。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7级。1.1.5 地震该区有历史记载以来,地震17次,最大级别3.9级,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据云建抗1993第44号文,罗平县地震烈度为六度区,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分组为第三组,属稳定区域。图1-1-1 交通位置1.1.6 工农业概况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彝、苗族,经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产品为玉米、马铃薯,农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生姜等。工业以乡镇小煤矿为主,电力、通讯较为便利。1.1.7 企业性质该矿属私营企

7、业。1.1.8 煤矿开采现状阿岗镇四号煤矿建矿于1996年,1997年正式投产。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短壁式工作面,一次采全高。开采顺序从高向低逐步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主要提升巷道及运输大巷为砌碹支护,次要巷道为木棚支护。回采工作面用金属支架支护。矿区范围内现有五个井筒,其中未报废的有主斜井和回风平硐两个。主要开采M5和M9煤层,巷道控制的面积为265000m2,巷道控制主标高1910m,矿井初见水位标高为1948.43m,矿井涌水量旱季为216m3/d,雨季430m3/d,巷道局部有滴水,滴水位置多分布在煤层附近,或沿裂隙带中渗出,无明显涌水点,整个巷道中以沿裂隙带和层面间渗水为主,多见渗

8、水和滴水汇集后自然排泄至水仓后用抽水机排放至地表,自建井至今未发生过淹井,涌水等水患事故。阿岗镇四号煤矿原煤主要用作动力用煤,现原煤产品生产成本150元/吨,销售价格280元/吨。1.2 编制依据及设计原则1.2.1 编制依据1、关于云南省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曲国土资储备字2009353号);2、云南省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曲市矿评储字2009353号);3、云南省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4、国土资源部制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5、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6、设计委托书;

9、7、云南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8、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9、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10、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云煤整合200831号)“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曲靖市罗平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1.2.2 设计原则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及有利于矿井建设的指导思想,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原则如下: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编制。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监察局2007年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结合矿井具体情况,根据矿井地质情况及煤层赋存条件,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10、,使之达到正规的、安全的、稳定的生产,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3、尽量做到布局合理、生产集中、系统完善、环节畅通,使矿井能够实现以矿养矿,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的目的。4、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安全设施,充分、合理利用原有井上下工程、设备和设施,降低矿井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重视环境保护,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矿井生产对环境污染。2 产品需求及市场预测2.1 产品性质及用途M3煤层为特低全水分、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特低磷分煤。M5煤层为特低全水分、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特低磷、高热值煤。M6煤层为特低全水分、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低磷、高热值煤。M9煤层为特低全水分、低中灰、低挥发分、特低

11、硫、特低磷、特高热值煤。按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5751-86)和工业部门对煤质的特征要求标准分类:当精煤灰分为10%时,理论精煤产率达66%,理论分选密度为1.45g/m3,未扣除沉矸的0.1含量为65%,扣除沉矸的0.1含量为73.2%。煤炭可选性等级,属“极难选”。当精煤灰分为13%时,理论精煤产率达82%,理论分选密度为1.62g/m3,未扣除沉矸的0.1含量为11%,扣除沉矸的0.1含量为12.4%。煤炭的可选性等级,属“中等可选”。各主要煤层经洗选后,灰分含量都能降低,但达不到炼焦用煤要求,只能作炼焦配煤。2.2 市场预测2.2.1 近年煤炭需求量2006年云南省原煤产量已达到73

12、39万t。根据预测分析,2010年前,云南省电力新增装机容量将主要以火电项目为主,电煤需求将从2003年的1380万t增加到2010年的4100万t。以合成氨、煤气化和煤液化为主要方向的煤化工项目将在2010年前相继投产,对煤炭的需求量将从2003年的470万t增加到1700万t。冶金工业对焦炭和无烟煤的需求量将从2003年的370万t增加到1300万t。焦化项目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从2003年的800万t增加到3100万t左右。建材工业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从2003年的380万t增加到800万t。为给“工业强省”计划提供可靠能源保障,云南省“十一五”规划煤的产量将达到1.1104万t,选煤产量300

13、0万t,焦炭产量1200万t,煤炭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煤在冶金工业中是一种重要原料,有煤才能炼铁。煤也是主要的动力燃料,它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宣威市工业较为落后,主要工业有白水江电厂、水泥厂、化工厂等。宣威市的煤炭除了满足本地需要外,还销往外地。产品供不应求。2.2.2 产品价格分析根据现行市场调查分析,该矿原煤综合生产成本为150元t,原煤综合销售价格为280元t,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没有新的能源替代之前,煤炭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保持能源的主导地位,市场前景看好。3 矿区地质及矿产资源概况3.1 以往地质工作及矿区与总体规划的关系3.1.1 以往

14、地质工作矿区属圭山煤田北部。解放前曾有王竹泉、路兆洽、徐铁良、金耀华等人对该区进行调查,提交师宗、陆良、泸西、路南间圭山煤田报告,仅对圭山矿区地质情况一般了解。1977年12月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在该区做过区域调查,提交1:20万罗平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5年4月1996年12月,云南省一四三煤田地质勘探队在圭山煤田北部进行找煤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云南省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圭山煤田北部1:5万地质填图总结报告。2001年9月2002年5月,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在该区进行1:10000地质普查填图工作,并提交了云南省罗平县木冲格煤矿勘查报告。估算煤炭资源量为8515.7万吨。该报

15、告经云南省煤田地质局审查批准。2003年8月2004年4月,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在煤矿南部的金成煤矿进行过1:5000的详查地质工作,并施工了102号、202号、302号三个钻孔(进尺共计:1228.11m)及相应的详查工作量。2004年9月,受业主委托,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在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做了储量核实工作,编制了云南省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以云国土资储备字(2004)80号文审批,评审通过的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类149.3万吨,采空区消耗资源量122b类34.7万吨。3.1.2 矿区与总体规划的关系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云煤整合20

16、0831号)“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曲靖市罗平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罗平县阿岗镇四号煤矿属单独保留型矿井之一,本次设计仅为延续办证。该矿井采矿权范围和划定的开采深度,与相邻煤矿无重叠现象,无矿权纠纷。3.2 矿区地质特征3.2.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1、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3、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T1f);5、第四系(Q)。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平均厚213.74 m。含煤913层,一般8层,煤层总厚约6.63 m,含煤系数为3.15,由上至下

17、可分二个段。(1) 龙潭组一段(P2l1):上至M9煤层的底板,下至P2玄武岩顶界,平均厚178.92 m。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白、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局部间夹细砂岩及薄煤层。中下部含大量黄铁矿结核。含不稳定薄煤层711层,仅有M10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厚度约0.301.00 m.(2) 龙潭组第二段(P2l2):上至M7煤层的顶板,下自M9煤层底板,地层厚23.5551.12 m,一般厚约34.82 m,为矿区主要含煤段。岩性主要为灰色、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含稳定煤层2层,编号为M7煤、M9煤,仅M9煤可采,可采厚度一般为2.

18、00 m。2、二叠系上统卡长兴组(P2c)上以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厚度为36.31132.34 m,一般厚度为52.97 m。岩性主要为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间夹泥岩、细粒砂岩及煤层;富含植物碎片化石。一般含煤39层,含主要可采煤层M3、M5煤层,厚度约为0.821.52 m。与下伏龙潭组地层呈整合接触。3、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为灰绿色、灰色中厚层状的粉砂岩、细粒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泥质或钙质胶结。底部34m处含23层稳定的硅质条带和少量海豆芽动物化石,是划分该组与长兴组(P2c)的可靠标志。地层厚度为119.00140.74 m,一般厚度

19、为129.90 m。与下伏地层长兴组呈整合接触。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矿区仅出露飞仙关组(T1f1)第一段。岩性以暗紫红色,中厚层状的细砂岩、粉砂岩为主,间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含有蠕虫状方解石,厚约96.03135.78 m,一般厚111.30 m。5、第四系(Q)为残积、坡积、崩积、冲积的松散砂、泥、砾石等及耕植土,厚度一般为020 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3.2.2 构造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杨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曲靖台褶带的东南部。在区域上夹持于弥勒富源大断裂、弥勒师宗大断裂之间,属于北东向的补腊宜那向斜北西翼。矿区整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与区域构造

20、基本一致。现将矿区内地质构造分述如下:1、断层矿区内断裂构造相对发育,以斜交逆断层为主。地面共发现(F1、F13、F19、F20)四条断层,现将特征分述如下: F1正断层:位于矿区北部,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60,断距50100m,区内长2100m,破碎带宽5 m,岩石破碎落,该构造面属级结构面,对煤矿开采有影响,矿井巷道在揭露此断层时,应加强支护。F13逆断层:位于木冲格冲沟东岸,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约60o,区内走向长1500 m,断距约70 m。断层切割含煤地层,造成长兴组(P2c)底部地层逆冲至龙潭组第二段(P2l2)顶部地层之上,破碎带宽57 m,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多被泥

21、质和钙质充填,该结构面为级,对煤矿开采有影响,矿井巷道在揭露此断层时,应加强支护。F19逆断层:位于木冲格村南部,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5,区内走向长1100m,断距约30 m。断层切割含煤地层,造成龙潭组地层错位,破碎带宽约35 m,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面属级结构面,对煤矿开采有影响,矿井巷道在揭露此断层时,应加强支护。F20逆断层:位于木冲格村东南部,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60,区内长1130 m,断距30 m,横向切割矿区所有地层界线及矿区南部走向断裂及斜交断裂。断层破碎带宽约25 m,岩石破碎,泥质胶结,断层面属级结构面,对煤矿开采有影响,矿井巷道在揭露此断层时,应加强支

22、护。2、非构造变动滑坡矿区内有木冲格滑坡体。位于矿区北部,南北长1.94km,东西宽0.58km,面积1.12km2,木冲格小溪一线为滑坡体前缘。推测滑坡深度约50100 m,属重力滑皱型滑坡。滑坡范围主要为P2cP2l2地层,直接覆盖于下伏(P2l1)地层上,层理产状变化大,显得零乱破碎,挤柔现象明显,局部岩石呈碎块状、角砾状。在木冲格村一带的滑坡后缘可见拽牵滑动面,并伴有泉点呈线状出露。3、构造变动对煤层的影响矿区内无明显的褶曲现象,但小断层较多,使煤层产状变化频繁,且空间分布不连续。构造变动加剧了煤层厚度的变化,特别是松软的煤层(M9煤),在地表或坑道中均可见煤层与顶板间有滑动镜面存在,

23、顶极与煤层相对滑动使煤层受挤压强烈褶皱,结构遭破坏,造成夹矸层数紊乱,与顶底板斜交或顶板突入煤层中,致使煤层增厚或变薄。4、岩浆活动区内岩浆岩为含煤地层底部的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其形成时代早于成煤时期,与含煤地层呈假整合接触。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其他侵入性的岩浆岩分布,故矿区内煤炭资源的赋存不受岩浆岩的影响。5、地质构造类型总体上看,矿区为一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346。区内发育有4条断层,落差为10100m,对矿区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矿区内无侵入性岩浆岩分布。综上所述,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附录D的规定,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应属中等类型。3.2.3 煤层及煤质1、煤层矿区内含煤地

24、层为上二叠统长兴组(P2c)与龙潭组(P2l),地层平均厚266.71m,含煤1222层,一般为6层,煤层总厚约17.60 m,含煤系数为6.3。其中不可采煤层11层,无工业价值,故未编号。可采煤层由上至下分别为M3、M5、M6、M9煤,各可采煤层总厚为4.64m,。主要为薄至中厚煤层,可采含煤系数1.7%。平均倾角22。现将可采煤层特征叙述如下:M3煤层位于长兴组第中上部,上距卡以头组约27.0m,呈层状产出,矿区内分布标高为20501750m。工程控制点有7个,煤层厚度为0.751.22m,平均厚度为0.95m。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2层夹矸。上层夹矸为薄层状泥岩,下夹矸为棕黑色高岭石泥岩

25、,区内本煤层厚度稳定,全区可采,对比可靠,属稳定的薄煤层。M5煤层位于长兴组中下部,上距M3煤层6.633.10m,呈层状产出,矿区内分布标高为20501740m。工程控制点有9个,煤层厚度为0.851.42m,平均厚度为1.12m。纯煤算量厚度为0.711.35m,平均厚度为1.00m。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中下部夹有一层棕黑色粗晶质高岭石泥岩夹矸。区内本煤层厚度稳定,全区可采,对比可靠,属稳定的薄至中厚煤层。M6煤层位于长兴组下部地层,上距M5煤层12.20m22.80 m,呈层状产出。矿区内分布标高为20501700m。工程控制点有7个,煤层厚度为0.841.50m,平均厚度为1.06m。

26、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1至2层泥岩夹矸。煤层算量厚度为0.761.02m。区内本煤层厚度稳定,全区可采,对比可靠,属稳定的薄至中厚煤层。M9煤层位于龙潭组二段底部,上距M7煤层约28.92m,呈层状产出。矿区内分布标高为20001700m。工程控制点有7个,煤层厚度为1.682.05m,平均厚度为1.91m。区内本煤层厚度稳定,全区可采,对比可靠,属稳定的中厚煤层。2、煤质特征(1)物理性质和宏观、微观煤岩类型本区可采煤层多呈黑色,具沥青光泽,均一状,条带状结构。多呈块状、碎块状、粉末状,内生裂隙发育,断口呈阶梯状及不规则棱角状,硬度中等,性脆,易破碎,煤岩类型为半暗煤,亦见半亮煤,煤岩成分以

27、暗煤、亮煤为主,夹有丝炭与镜煤条带,燃烧时具较强的熔融膨胀性,火焰较长。相对密度一般为1.401.65t/m3。(2)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煤质引用云南省罗平县阿岗四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4年)资料,对矿区内全区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评价。现将区内可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综述如下: M3煤层 水分(Mad)原煤水分(Mad)1.32%。属特低全水分煤。浮煤水分变化范围为0.98%。 灰分(Ad)原煤灰分为22.43%。属中灰分煤。浮煤灰分为12.61% 。 挥发分(Vdaf)原煤挥发分为17.79%。属低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为16.36%。 全硫(St,d)含量原煤全硫含量(St,d)为0.21%,属

28、特低硫煤。浮煤全硫含量(St,d)为0.21% 。 磷(P,d)原煤磷(P,d)含量0.010%,属特低磷分煤。 发热量原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为27.70MJ/kg。 粘结指数(GR.I)粘结指数(GRI)为18.0%。 胶质层指数X值36.5 mm,Y值7.5mm。区内M3煤层为特低全水分、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特低磷分煤。M5煤层 水分(Mad)原煤水分(Mad)变化范围为0.47%2.82%,平均为0.90%。属特低全水分煤。浮煤水分变化范围为0.39%1.02%,平均值为0.75%。 灰分(Ad)原煤灰分变化范围为16.38%35.00%,平均为24.21%。属中灰

29、分煤。浮煤灰分变化范围为9.67%15.32%,平均值为12.51% 。 挥发分(Vdaf)原煤挥发分变化范围为16.97%20.63%,平均为17.87%。属低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变化范围为15.46%17.80%,平均为16.89%。 全硫(St,d)含量原煤全硫含量(St,d)变化范围为0.13%0.66%,平均为0.31%,属特低硫煤。浮煤全硫含量(St,d)变化范围为0. 19%0.24%,平均值为0.20% 。 磷(P,d)原煤磷(P,d)含量0.0040.025%,平均0.013%。属特低磷分煤。 发热量原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的变化范围为22.5930.24MJ

30、/Kg,平均为26.97 MJ/kg。浮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的变化范围为30.5632.99MJ/kg,平均为31.70MJ/kg。原煤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的变化范围为34.5836.60MJ/kg,平均为29.78 MJ/kg。浮煤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的变化范围为36.3136.77MJ/kg,平均为36.49 MJ/kg。原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的变化范围为20.4228.66MJ/kg,平均为24.28 MJ/kg。属高热值煤。 粘结指数(GR.I)粘结指数(GRI) 15%84%,平均为61%。 胶质层指数X值2338

31、 mm,平均31.0 mm,Y值312 mm,平均8.5mm。区内5煤层为特低全水分、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特低磷、高热值煤。M6煤层 水分(Mad)原煤水分(Mad)变化范围为0.40%0.72%,平均为0.55%。属特低全水分煤。浮煤水分变化范围为0.75%0.93%,平均值为0.88%。 灰分(Ad)原煤灰分变化范围为21.45%27.83%,平均为24.43%。属中灰分煤。浮煤灰分变化范围为9.40%19.74%,平均值为15.36% 。 挥发分(Vdaf)原煤挥发分变化范围为17.43%19.94%,平均为18.26%。属低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变化范围为16.19%17.64%,平

32、均为16.82%。 全硫(St,d)含量原煤全硫含量(St,d)变化范围为0.15%0.26%,平均为0.22%,属特低硫煤。浮煤全硫含量(St,d)变化范围为0. 14%0.24%,平均值为0.20% 。 磷(P,d)原煤磷(P,d)含量0.0050.037%,平均0.02%。属低磷分煤。发热量原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的变化范围为24.9128.22MJ/Kg,平均为26.91 MJ/kg。浮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的变化范围为27.7632.72MJ/kg,平均为30.61MJ/kg。原煤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的变化范围为34.6936.24M

33、J/kg,平均为35.75 MJ/kg。浮煤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的变化范围为36. 1336.72MJ/kg,平均为36.49 MJ/kg。原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的变化范围为22.5827.09MJ/kg,平均为24.81 MJ/kg。属高热值煤。 粘结指数(GR.I)粘结指数(GRI) 16%68%,平均为42%。 胶质层指数X值3439mm,平均36.0 mm,Y值78.5 mm,平均7.5mm。区内6煤层为特低全水分、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低磷、高热值煤。M9煤层 水分(Mad)原煤水分(Mad)变化范围为0.44%0.96%,平均为0.76%。属特低

34、全水分煤。浮煤水分变化范围为0.52%1.16%,平均值为0.81%。 灰分(Ad)原煤灰分变化范围为9.43%17.21%,平均为13.53%。属低中灰分煤。浮煤灰分变化范围为5.81%8.86%,平均值为7.67% 。 挥发分(Vdaf)原煤挥发分变化范围为12.59%17.60%,平均为15.99%。属低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变化范围为12.36%16.82%,平均为15.39%。 全硫(St,d)含量原煤全硫含量(St,d)变化范围为0.18%0.53%,平均为0.29%,属特低硫煤。浮煤全硫含量(St,d)变化范围为0.20%0.47%,平均值为0.28% 。 磷(P,d)原煤磷(P,

35、d)含量0.0070.118%,平均0.039%。属低磷分煤。 发热量原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的变化范围为29.3632.73MJ/Kg,平均为30.91 MJ/kg。浮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的变化范围为32.6634.03MJ/kg,平均为33.27MJ/kg。原煤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的变化范围为35.7436.37MJ/kg,平均为36.01MJ/kg。浮煤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的变化范围为36.1436.58MJ/kg,平均为36.35MJ/kg。原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的变化范围为26.8330.42MJ/

36、kg,平均为28.57 MJ/kg。属特高热值煤。 粘结指数(GR.I)粘结指数(GRI) 2%40%,平均为22%。 胶质层指数X值19.7539mm,平均30.16 mm,Y值08 mm,平均4.5mm。区内9煤层为特低全水分、低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煤。(3)其它有益矿产菱铁矿:煤系各段地层中均有菱铁矿层赋存,但矿层本身厚度极薄,一般在0.50m以下,并且层位不稳定,品位变化较大,不具工业价值。铝土矿:位于煤系底部的玄武岩地层之上,为厚13m的铝土岩或铝土质泥岩,Al2O3含量达17.9723.64%,无利用价值。放射性及稀有分散元素:主要为锗、镓:各煤层锗(Ge)含量

37、为710g/g,镓(Ga)含量为13g/g,不具工业价值。3.3 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3.3.1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矿区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地形地貌,山脉走向近似于北东南西。最高点为矿7拐点山顶。海拔高程2092.4m,最低海拔位于矿区东南边桑田溪沟处。海拔高1877.30m,相对高差215.1m。一般标高为19002000m。西部、南部地形相对较陡,地形坡度一般为1030,局部达35;中部及北部地形较缓,地形坡度一般为820。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发育有3条冲沟,属季节性山沟溪流,流距为0.71.2km,雨季流量为0.5L/s10L/s。各溪流最终均汇入矿区外围的转长河,流

38、入九龙河,属珠江水系。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旱季雨水较少,雨季雨水依地势沿小溪向四周流泄,排泄条件好、流量变化快,地表水对煤层地下开采影响不大。2、含水层与隔水层根据金成煤矿钻孔及地下水露头资料,结合岩性特征分析,证明矿区地层含水性均弱,仅就已取得水文地质资料,将矿区含、隔水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第四系孔隙含(透)水组(Q)岩性为冲洪积,坡残积块石混粘土,粉质粘土组成,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及东部,厚度小于020m。矿区内零星分布于缓坡,沟谷平缓处。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矿区内有3个泉水出露,泉流量0.0910.374L/s,富水性弱,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卡以头组裂隙弱

39、含水层(T1f1、T1k)飞仙关组(T1f1)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小面积分布于南东角,平均厚111.3m,裂隙被蠕虫状方解石充填,属隔水性良好地层。卡以头组(T1k)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一般厚129.9m,裂隙率13%,少部分被方解石脉半充填,裂隙发育,垂直、斜交裂隙常见,据邻区金成煤矿102号钻孔抽水试验结果:q=0.0005L/sm,K=0.0003089m/d,水位标高1968.181920.95m,泉水流量一般0.32L/s,水温18,PH27.0,矿化度0.395g/L,地下水化学类型CL-HCO-3S02-4Ca2+(K+Na)+Mg2+,富水性弱

40、。本含水层属矿床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3)龙潭组二段(P2l2)、长兴组(P2c)弱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煤层等。据邻区金成煤矿202号钻孔抽水试验结果q=0.0006L/s.m,k=0.0003029m/d,水位标高;1899.131920.95m。裂隙率0.53,少部分被方解石半充填或充填,构成方解石脉或薄膜,裂隙上部发育,下部随深度增加而减弱,泉水流量0.910.45l/s.m。水温17,PH=7.9,矿化度0.166g/l,水质类型:HCO3.SO4Ca.Mg,大气降水量龙潭组二段、长兴组、卡以头组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从东往西径流

41、,排泄于篆长河。本含水层富水性弱,属矿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床充水有影响。3、断层含水性对矿床充水的的影响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断层发育,特别是小断层较多,断裂破坏带宽度较窄,0.13.5m,一般1m左右,两盘多具挤柔及牵引褶曲,断层带的导水性与两盘岩性关系密切,破碎带中充填有细粒砂岩、粉砂岩的破碎带,其富水性、导水性强于正常地层,而断层两盘为泥岩、泥质粉砂岩时,则断层导水弱于正常地层,正断层导水性强于逆断层。F13和F20之间的泉22流量为0.091 l/s,F1正断层的泉16流量为0.7942.396 l/s。由于矿区的大多数断层为阻水断层,少数的导水断层,导水性不强,断导破碎带较窄,

42、断层富水性弱,但断层破碎带富水性仍比正常段含水层的富水性强,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4、老硐积水: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民采老硐较多,大部分均为斜井开采,现均已废弃和炸封。据调查访问,老硐均为当地居民自采自用,开采规模不大,一般开采深度从数十米百余米,多沿煤层及接触带有滴水、渗水现象,有些还与地表溪沟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在本次调查中老窑,均有不同程度积水,积水量26500m3不等,矿区内或外围有部分老硐因炸封或垮塌时间较长,坑口甚至绝迹,开采深度不清,老窑积水仍存在一定的危害,对现行矿山开采有一定威胁,因一但与老硐沟通,老硐积水具有突水突然水流急,来势猛烈,携带大量的泥砂、碎块、H2s、CO2等有毒气

43、体,因此,矿井在开采的过程中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老窑或老采区的积水迹象,在开采过程应做好超前探水工作。未来开采时对老硐积水应引起高度重视。5、生产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生产矿井主要是阿岗镇四号煤矿本矿,其开采历史较长,已经报废的小窑有2、5、6,现有生产矿井主要由主斜井、回风平硐及老井组成。上述这些矿井已连成片,主要开采煤层为M5煤和M9煤层,其巷道控制的面积为265000m2,巷道控制最低标高1900m,矿井初见水位为1948.43m, 矿井涌水量旱季216m3/d, 雨季430 m3/d,目前矿井充水因素为旱季仅仅是煤系含水层正常出水量,雨季充水还包括大气降水。6、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该区

44、属构造剥蚀、侵蚀的低中山地貌,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最高点标高2092.4m,最低点标高为1877.3m,一般标高为19002000m,最低点与最高点高差为215.1m,地形起伏变化大,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不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各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动态变化严格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区内沟谷中众多的季节性泉点出露及生产矿井涌水量的动态变化充分证实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此外,区内沟谷发育,降雨集中,导致大部分雨水转化成地面径流迅速流走,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即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本区各含水层在浅部均为裂隙潜水,在浅部露头处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

45、入渗补给,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随深度增加含水层富水性逐渐过渡为极弱裂隙潜水承压水,地下水交替循环缓慢。受地形地貌及风化导水裂隙控制,大气降水入渗大多没经过深部循环,便以下降泉的形式就近于沟谷排泄出地表,具有雨季补给,长年排泄和季节性排泄的特点,形成了既是补给区又是排泄区的特点,即排泄条件良好。综上所述,本区地下水在浅部补给条件差,径流及排泄条件较好;而深部则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均较差。7、矿床的充水因素分析通过调查,矿区及邻近生产矿井矿坑涌水主要表现为岩巷粉砂岩和细砂岩渗水、采空塌陷区煤层顶板淋水、滴水。一般岩巷粉砂岩和细砂岩渗水量小,采空区积水通过塌陷裂隙流入煤、岩巷的水量较大,占矿坑总涌水

46、量的90%以上。据现有资料分析,矿床充水主要为含煤地层及其上覆地层弱裂隙水通过开采塌陷裂隙、断层导水裂隙直接或间接渗入矿坑(以消耗含水层静储量为主)及大气降水沿采空区塌陷裂隙、构造裂隙渗入矿坑。综上所述,煤矿地表水系不发育,排泄条件好,地层含水性弱,断层水和老硐积水对开采有一定的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程度。3.2.2 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岩组根据矿区出露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结构类型,物理力学性,稳定性等,将与矿床开采有关的工程地质岩组分述如下:(1)散体结构松散岩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均属此岩组,岩性为坡残积物,其次为洪积物,滑坡堆积物,厚020m。由松散碎块石混泥质物组成,结构混乱,未胶结,呈散体结构,力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