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改造初步设计(定).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4772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低产田改造改造初步设计(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低产田改造改造初步设计(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低产田改造改造初步设计(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低产田改造改造初步设计(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低产田改造改造初步设计(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低产田改造改造初步设计(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产田改造改造初步设计(定).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初步设计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1概况11.1项目区概况11.2项目概述81.3投资及构成91.4建设工期102总体设计112.1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112.2设计依据、取费依据及有关标准112.3项目总体规划设计122.4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42.5项目分乡、分村规划设计193主要措施及建筑物设计203.1水利措施203.2农业措施223.3林业措施293.4科技措施304苗木、良种购置计划324.1采购计划324.2采购方式324.3 管理方法325项目投资及主要工程概算335.1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335.2 项目分措施概算及资金

2、构成375.3 项目分村概算及资金构成375.4 单项工程(措施)及配套工程概算376效益评价436.1 效益概述436.2经济效益436.3社会效益456.4生态效益456.5节水、节能效益457工程实施及运行管理477.1 组织管理477.2实施计划497.3 工程设施运行管理508科技措施实施方案518.1 科技措施实施方案518.2 科技推广管理53附录:一、附表附表1可研报告编写人员基本情况表附表2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估算表(概算法)附表2-1*甘家村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估算表(概算法)附表2-2*崔家村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估算表(概算法

3、)附表3财政资金使用表附表4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水利措施概算附表5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业措施概算 附表6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水利措施概算附表7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水利措施概算表附表7-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科技推广分部工程估算表(2011年)附表7-2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科技培训估算表(2011年)附表8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渠道衬砌工程总估算表(2011年)附表8-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渠道衬砌工程估算表(2011年)附表9*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渠系建筑物工程总估算表(2011年)附表9-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渠系

4、建筑物工程估算表附表10*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业措施分部工程估算表(2011年)附表10-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机耕路分部工程估算表(2011年)附表11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效益估算表(2011年度)附表11-2*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效益估算表(2011年度)附表12总估算表附表13 *农业综合开发种植业情况表附表14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二、附图1、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置图2、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现状图3、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规划布局图4、水利工程建筑物设计图三、附件:1、关于上报*2011年*农业综合

5、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初步设计的报告2、*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初步设计的报告的审查意见3、*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科技培训与推广技术依托合同书4、*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初步设计的报告的审查意见的修改说明1概况1.1项目区概况1.1.1总体概况*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我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东乡族聚聚的地区,长期以来财政十分困难,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残缺,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生产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化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土地生产潜力和资源优

6、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肥料市场价格上涨,种植业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仅有153.65kg,农民人均纯收入1419元,低于全省3308元的平均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生产现状已经制约着全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较大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从气候条件看: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农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从资源条件看:全县有3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土地潜力很大;在粮食生产上,针对连续干旱对农

7、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调整结构,扩大抗旱作物、耐旱品种入手,突出抓了地膜覆盖、种子工程、机耕机播等旱作高效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从服务体系建设来看:县上有农技推广中心、畜牧中心、林业技术指导站、园艺站、水保站等农技推广机构,乡(镇)设立了农技农经站、畜牧站、水保站,全县形成了以县直服务单位为龙头,乡镇服务组织为依托,村级服务组织为主体,民间服务组织为补充,上下贯通的技术服务网络,一些农技、养殖实用技术得到了及时推广运用,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水利灌溉骨干工程基本具备,农业灌溉水源有保证,但因斗农渠衬砌率低,渠系利用系数仅为0.51。各级部门已认识到增加和加快社会

8、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必须改造中低产田,发展水利,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必须坚持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改良品种、提高质量。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变来推进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全镇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村社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影响着全镇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山区村与川区村发展差距较大,川区村中已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村与未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村之间以及社与社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交通不便,

9、信息闭塞,物流不畅影响了项目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区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农业生产大多供应临夏市需求,信息闭塞,物流不畅,不能有效的扩大市场范围,影响了项目区农业生产走向全省及全国市场。三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投资严重不足,项目区的渠系衬砌率低,标准低,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损坏率高,渠道渗漏严重损耗极大,不能充分保证农田的有效灌溉;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的低效益,使农民不愿意将过多精力集中在农业生产上,生产水平不高是普遍现象;由于缺乏投入,适用于农业的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滞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后劲不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粗放经营等现象,科技致富的观念还没有深入民心。

10、四是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全镇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山区主要以马铃薯、玉米为主,川区村主要以蔬菜为主;五是广大群众的科技水平较低,向科技要质量、向科技要效益的意识和能力较差。因此,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对改变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产业结构调整水平,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1.1.2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及范围*位于东经1031010344,北纬35303556,海拔高度17362664m。东隔洮河与临

11、洮县为邻,南与广河县、和政县接壤,西依大夏河与临夏县、临夏市为界,北临刘家峡水库与*隔水相望。总土地而积1510km2,东西长50km,南北宽47km。受益范围包括*甘家村、崔家村2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距兰州市约65km,交通十分便利。(2)水文、气象黄河、洮河、大夏河环绕该县北、东、西三面。黄河流经河滩、春台、考勒、董岭四乡,河线长38km,多年平均流量948m3/s,年径流量1599亿m3;洮河流经车家湾、达饭、唐汪、董岭四乡,河线长60km,年均流量160m3/s,年陉流量50.7亿m3;大夏河流经东塬、河滩二乡,河线长22km,年均流量26.9m3/s,年径流量8.51亿m3。本工

12、程区地处洮河流域,为常年性河流,属洮河的一级支流广通河的支流,洮河流经车家湾、达饭、唐汪、董岭四乡,河线长60km,年均流量160m3/s,年陉流量50.7亿m3。东乡气候特点是山地高寒而河谷温暖,山区四季不分明、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降雨集中于夏季,春早、初夏旱、冰雹、霜冻是本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据*气象站19591962、19691980年资料统计,县内年平均气温5,最冷月份为元月、平均气温-7.3,极端最低温度-25.7,最热月份为七月、平均气温16,绝对最高气温32.8。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46.2mm,降水量不仅年际分布不均匀,年内分布也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

13、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5,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2倍。年蒸发量1421.2mm,其中46月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39.8,而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25.9。干旱指数与平均年降水量比值为1.7。年平均日照时数25052525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太阳全总辐射量达139.9千卡/cm2。*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38天,一般在10月1日可见初霜,最早在9月3日出现过霜冻,最晚为10月11日。平均终霜冻在5月中旬,最早在4月底,最晚6月8日,绝对无霜期为86天。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4m/s。最大积雪深16cm,最大冻土层1.12mm。(3)地形、地貌及土壤洮河流域西部源头海拔

14、2000m,东部下游最低处1860m,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100m以下。河床两岸土地被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地块,地块大的面积2300亩,小者仅70余亩。灌区位于为河谷一、二级阶地,地势平坦,坡度均在1以下,引水灌溉便利。土壤类型属壤质川谷麻黄土(那勒寺以西)和川谷白麻土(那勒寺以东)。土层厚度多为15m,部分一级阶地及漫滩地土层不足1m,下为砂砾层,分布零散,面积小。*平川地大部分己发展成水浇地,但由于水源不足,灌区士壤有黑垆土、栗钙土、黄绵土、红粘土4个土类,10个土属和14个土种,其中耕种土壤共有9个土种,属于黑垆土的5个土种,黄绵土的1个土种,红粘土的3个土种。灌区土壤受当地气候、地形、植被、

15、母质和人为耕作等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土壤肥力情况见下表2-1。表1-1 *土壤肥力平均情况表 PH值有机质%全氮g/kg全磷g/kg全钾g/kg速效磷g/kg速效钾g/kg7.3-8.81.3212.20.8721.414180土壤潜在的氮、磷、钾比例为1:0.7:17(全氮、全瞵、全钾),土壤肥力较高。(4)水资源*灌区水源为洮河。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1.65,多年平均径流深219.4mm,多年平均径流量160万m3,75%保证率的年径流量2140万m3,50%的年径流量2675.0m3。因此,灌溉保证程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16、总土地面积226.5万亩,耕地总面积36.7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24;有效灌溉面积12.554万亩,保灌面积9.711万亩,林业用地39.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7.44;草场面积87.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8.41。荒山荒坡面积37.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64,其他占地25.5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26。项目区耕地总面积6700亩,崔家村4106亩,甘家村2594亩。所以项目在这两个村实施,土地资源有保障。需要改造的中低产田面积大,土质疏松,易于开发,适宜耕作。光热资源丰富,改造后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增加收益。(6)自然灾害*的气候特点是:山地高寒而河谷温暖,山区四季不分

17、明,冬长无夏,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县境西南部偏湿润,东北部偏干旱。降雨集中在夏季。春早、初夏旱、冰雹和霜冻是主要的自然灾害。1.1.3社会经济状况(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包括*的崔家村和甘家村2个行政村,总人口5480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2643人。(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0.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0.67万亩,林地0.06万亩,牧草地0.1万亩,水域0.03万亩,农村居民点0.04万亩,未利用土地0.02万亩。(3)农业生产水平2010年*农作物总种植面积38.2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6.34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65万亩,粮食总产量5.58万吨,平均亩

18、产153.55kg。其中:夏粮种植面积6.32万亩,粮食产量6405吨,平均亩产101.35kg,秋粮种植面积30.02万亩,粮食产量49433吨,平均亩产164.67kg。年羊出栏50.16万只,大牲畜出栏0.89万头。*粮播面积6532亩,粮食总产量2324.13吨,羊出栏10297只,大牲畜存栏1818头,人均纯收入1407元。甘家村总耕地面积2594亩,粮食总产量1012.44吨,平均亩产390kg,羊出栏948只,大牲畜出栏107头,人均纯收入1410元。崔家村总耕地面积4106亩,粮食总产量830.0吨,平均亩产400kg,羊出栏1024只,大牲畜出栏114头,人均纯收入1404元

19、。(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1%。在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72.4%,非公有制经济占41.2%。第一产业19648万元,增长8.33%,第二产业13272万元,增长17.77%,第三产业21226万元,增长11.55%。人均生产总值为1972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6.2924.5139.2,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农业人均收入1123元。(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由县农技推广机构5个和10个乡镇农技站组成,县乡农技服务体系健全,服务网络完善。县乡农技系统共有农技推广人员98人,近年来,县乡农技服务机构不断改善工

20、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通过开展技物配套服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送科技下乡,建立科技示范场和农民专业协会等不同服务方式,大搞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壤肥料,良种经营等工作,增加了粮食产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1.4基础设施(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灌区控制灌溉面积1.04万亩,有干、支渠4条,2条建于1949年以前,2条建于1970年,引水流量0.33m3/s,有各类渠系建筑物103座。(2)田间工程现状*灌区支渠部分损坏严重,田间工程(斗、农渠)基本没有配套,渠道未衬砌,均为土渠,渠水在输

21、送过程中除了蒸发和渗漏损失外,田间的跑、冒、漏现象也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浪费现象加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和灌溉效益的发挥。由于部分渠道纵断面设计不合理,加之部分建筑物进出口段水头损失过大,渠道流速小,灌溉水泥沙含量大,泥沙沉积量大,造成渠道淤积严重,每年清淤量大,加重了农民负担。(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健全,全系统现有干部职工98人,农技推广机构5个,乡镇农机站10个。全县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5472KW。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982台,各种农业机械5031台件,完成农机经营总收入6010万元。*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103KW。拥有大中小型拖

22、拉机40台,各种农业机械302台件。(4)交通与电力*灌区田间配套的面积全部集中在*境内,*县城至临夏25km,距兰州100km。干渠沿线有通向东乡、和政、广河三甲集的县级公路,乡村道路也比较完善,总体来讲,工程区的内外交通比较方便。按照供电电源划分,东乡电网基本上形成4片,即锁南、祁家、达扳、河滩,锁南片由临夏州泄湖狭电站输送至锁南变电所,祁家片是兰州市供电局古城110kv变电所35kv出线供电,有祁家、三塬、唐汪三个35kv变电所,达板片有兰州网添铺110kv变电所35kv出线通过临洮安家咀变电所送达达板变电所,河滩由泄湖狭电站10kv出线。全县有35kv线路53km,6kv线路696km

23、,配电变压器51台28788kvA,电力充足。1.2项目概述1.2.1项目范围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实施,项目区包括甘家村和崔家村个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4500亩,技术培训2期4场次,共培训2000人次。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1.2.2建设规模及任务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实施,计划改造中低产田4500亩,其中:整修梯田3800亩,平整土地700亩;购进陇薯3号一级良种30.0万kg(脱毒马铃薯);修建机耕路7km;衬砌渠道19km;配套渠系建筑物96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100亩,技术培训2期4场次,共培训2000人次。项目区建设规模详见表1-2

24、。表1-2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规模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合计甘家村崔家村一水利措施1渠道衬砌km197122渠系建筑物座965451514二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亩4500210024002购陇薯3号一级良种kg3000015000150003机耕路km725三林业措施1防护林亩1005050四科技推广措施1技术培训人(次)200080012002示范推广亩200080012001.3投资及构成1.3.1投资概算本项目总投资450.0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150.00万元;农业措施投资245.0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13.00万元;科技措施投资24.00万元;项目管理费18.

25、00万元(其中管理费14.00万元,工程管护费4.00万元)。详见表1-3。表1-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安排表序 号项 目总投资投资(万元)财政资金自筹资金中央财政省级配套1水利措施150.00 143.802.00 4.20 2农业措施245.00 138.20 84.00 22.80 3林业措施13.00 10.00 3.00 4科技措施24.00 24.00 5其他工作措施18.00 8.00 10.00 合 计450.00 300.00 120.00 30.00 1.3.2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5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30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20.00万元,自筹资金30

26、.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4建设工期计划工期为1年,从2011年6月份动工建设,2012年6月底完工。2总体设计2.1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2.1.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总体部署,立足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围绕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目标,更加注重支持粮食主产县和开发大县,着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支持粮、棉、油、糖以及优势特色种植业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

27、效益,努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2.1.2规划设计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2)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3)坚持依靠科技,注重效益原则;(4)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原则;(5)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水、科技措施综合配套原则;(6)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的原则。2.2设计依据、取费依据及有关标准2.2.1设计依据(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1995;(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996;(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4)水土保持工程初步

28、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5)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1993;(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8)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9)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1991;(10)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1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甘农发办200455号);有关农业、林业、科技行业规范和标准以及其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法规和政策。2.2.2取费依据水利措施取费执行甘肃省水利行业标准,农业措施中工程类执行甘肃省水利行业标准,其它部分取费根据国

29、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有关规定进行。2.3项目总体规划设计2.3.1建设标准2.3.1.1总体标准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措施综合配套,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效稳产田,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农作物产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凋整农业产业结结构和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基本形成;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全面普及,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体标准如下:(1)作物产量 主要粮食(以小麦计)产量由无项目的280kg/亩提高到350kg/亩;玉米产量

30、由无项目的560kg/亩提高到650kg/亩。(2)田间工程地表平整,耕作层深度大于30cm,斗农渠配套,田间渠、路、林配套,农业机诫能进入田间作业。(3)灌溉工程发展节水农业,项目区渠道、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渠道全部衬砌,使项目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0,扩大保灌面积。(4)土壤改良通过推广深松耕、秸杆还田技术,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使耕层疏松土壤厚度达20cm以上,提高土壤保水能力。(5)良种覆盖率通过良种引进、示范、自繁推广,使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75%以上。2.3.1.2单项措施标准水利措施建设标准通过疏挖整修沟、渠、路新建配套建筑物,渠道防渗节水建设,大幅改善灌排效果,缩短灌溉周期,

31、实现科学灌溉,节水灌溉。农业措施建设标准以梯田建设为重点,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坚持土地平整与改良土壤相结合,改革耕作制度,轮作倒茬,深松旋耕,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种植条件;有机施肥与无机施肥相结合,科学配方施肥,大幅度改善提高土地肥力;田间道路的密度和宽度合理,路面平整,保证农业机械顺畅通行;购置农机具,增加农业机械动力,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林业措施建设标准坚持以提高生态效益为主,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机耕路两边和渠道一侧营造农田防护林。结合渠道和机耕路,配置农田防护林。配置方式是在道路两边各栽植一行速生柳,株距3m,共需速生柳苗木量12000株,折合造林面积100

32、亩;全面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使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年后的保存率达到85%以上,且林相整齐,结构合理。科技措施建设标准通过科技培训,使每个项目实施村有12名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型农民;积极推广作物栽培、节水灌溉、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在增产增收中的巨大作用。建设千亩以上的无公害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充分发挥好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大良种引进和推广力度,保证良种应用率达到95%以上。2.4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4.1水资源概况(1)地表水黄河、洮河、大夏河环绕该*北、东、西三面。黄河流经河滩、春台、考勒、董岭四乡,

33、河线长38km,多年平均流量948m3/s,年径流量299亿m3;洮河流经车家湾、达板、唐汪、董岭四乡,河线长60km,年均流量160m3/s,年径流量50.7亿m3;大夏河流经东塬、河滩二乡,河线长22km,年均流量26.9m3/s,年径流量8.51亿m3。全县自产地表水6407.8万m3,自产地下水601.0万m3,合计7008.8万m3,仅占全县总水资源量的0.2,人均占自产水量325m3。其他全部为过境水,占99.8。由于水低地高,过境水难于利用,所以该县实际可利用水资源和自产水资源均十分贫乏。全县过境水及常流自产河水均属适度硬水,矿化度小于1g/L,化学上属碳酸盐类型。适于农田灌溉和

34、人畜饮用。就地下水而言,县境西南部矿化度小于1g/L,东北部大于1g/L,大部分地区人畜尚可饮用。但靠近黄河及洮河一带的潜水,矿化度大部在37g/L之间,水质化学类型为CLS04MgNa和S04CaMg型,不能饮用。*灌区所在洮河流域,为常年性河流,属洮河的一级支流广通河的支流,洮河流经车家湾、达饭、唐汪、董岭四乡,河线长60km,年均流量160m3/s,年陉流量50.7亿m3,50保证率的年径流量2675.0万m3,为*灌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年供水总量4675万m3。(2)地下水*自产地下水601.0万m3 ,*灌区所在地洮河流域,主要分布着河谷沙砾石层潜水,富水性约250500t/日,可开

35、采量10.95万m3,水质较好,径流条件良好。地下水埋藏于冲积砂砾石层之中,以河漫滩、I、II级阶地下部富水性较好,高级阶地及基座阶地富水性较差。2.4.2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2.4.2.1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的灌溉水源洮河,*灌区每年可供水量4675万m3,其中人畜用水量121.50万m3,工业及乡镇企业用水量51.63万m3,农业灌溉用水量1364.3万m3,富余水量3167.27万m3。由于*支渠直接从洮河取水,保证程度高。2.4.2.2项目区现需水量设计灌溉制度:*支渠,沿洮河左岸布置,灌溉面积1.35万亩,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偏湿润区,粮、经、林种植比例为65

36、:25:10,夏秋比为80:20,拟定作物灌溉制度:夏禾冬灌泡地水1次,作物生育期灌水3次,秋禾春灌泡地水1次,作物生育期灌水23次,灌水定额4060m3/亩,泡地水定额6080m3/亩。最大灌水率qmax为0.23m3/s/万亩,最小灌水率qmin为0.01m3/s/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3,设计流量0.31m3/s。 灌溉用水量确定:根据前述设计的灌溉制度,运用综合灌水定额法确定灌区的综合净灌水定额及年灌溉用水量。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并参考条件相似灌区,本灌区在进行灌溉需水量计算时,灌溉设计保证率取50,灌溉水利用系数选0.65,经计算项目区设计灌溉面积0.6万亩,代表年综合净灌水定额

37、210m3/亩,灌溉需水量126万m3。 表2-1 *灌区主要农作物灌溉制度设计表作物名称种植比例灌水次数灌水定额(m3/亩)灌溉定额(m3/亩)灌水时间灌水延续时间(T)灌水率(m3/s/万亩)起(月、日)止(月、日)小麦25冬灌9026010月15日11月5日200.0781一水605月1日5月16日150.0694二水505月21日6月6日150.0578三水606月6日6月26日150.0694油料等经济作物25冬灌9025010月15日11月5日200.0781一水605月1日5月16日150.0694二水505月21日6月5日150.0578三水506月6日6月6日150.0578

38、夏杂15冬灌9025010月15日11月5日200.0468一水605月1日5月16日150.0416二水506月6日6月21日150.0347三水507月1日7月16日150.0347玉米5春灌702503月8日3月28日200.0138一水606月6日6月21日150.0139二水607月1日7月16日150.0139三水607月16日8月1日150.0139洋芋10春灌702303月8日3月28日200.0276一水606月6日6月16日150.0276二水507月1日7月16日150.0276三水508月1日8月16日150.0276秋杂5春灌702303月8日3月28日200.013

39、8一水606月6日6月16日150.0139二水507月1日7月16日150.0139三水507月16日8月1日150.0139林草10春灌701904月1日4月21日200.0276一水605月1日5月21日200.0276二水605月26日6月16日200.0276表2-2 *灌区灌溉用水量计算结果表 单位:m3/亩月份小麦油料夏杂玉米洋芋秋杂林草综合净灌水量毛用水量mammammammammammammam109022.59022.59013.558.5903703.570770351421.547707710.765601560156096064569660155012.55012.5

40、603.060660352807508603.050550520.531.58603.05055051320全年21052.5200572504325012.52302323016.513013210322.76(2)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根据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现状年为2010年。现状年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定额情况如下表:表2-3 现状年工业用水、农业及生活用水定额项目工业农村生活大牲畜m3/万元L/人日L/头日现状2010年753050 以定额为标准,2010年项目区需水量(P=50%、75%)为如下情况。表2-4 项目区现状年需水量表(2010年)项目保证率P=50%P=75%工

41、业用水工业总产值217217需水量(万m3)1.631.63农村生活农村人口(万人)1.431.43需水量(万m3)15.6615.66大牲畜大牲畜数量(万头)0.320.32需水量(万m3)5.845.84合计23.1323.13 2.4.2.3供需平衡分析从计算分析可以得出,现状需水量(P=50%、75%)包括工业、农村生活、畜生、农业灌溉四部分,分别为241.89万方和277.29万方,分别占是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的9.1%和7.73%,可利用水资源有富余。现状年水资源平衡情况如下表:表2-5 项目区现状年水资源平衡表(2010年)项目保证率P=50%P=75%水资源总量小计2685.9

42、52149.13地表水26752140地下水10.959.13水资源可利用量小计2681.572145.48地表水26752140地下水6.575.48总需水量小计241.89277.29工业用水1.631.63农村生活15.6615.66大牲畜5.845.84农业灌溉218.76254.16余缺水量(+/-)+2439.68+1868.19从项目区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量及现有供水能力来看,还有一部分余水,但是由于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所以农业产量低而不稳。虽然群众常常通过洮河水灌溉,浇灌河边的零星土地,但大规模的灌溉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为了充分挖掘*的生产潜力,把*灌区建成高标准节水样板区,灌区必须作整体规划,统一实施节水挖潜改造。2.5项目分乡、分村规划设计项目分乡、分村规划设计见表2-6表2-6 分乡、分村规划设计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数量达坂镇甘家村崔家村一水利措施1渠道衬砌km19712其中:斗渠衬砌km624农渠衬砌km1147毛渠km2112渠系建筑物座965451514其中:跌水座20812农路桥座1046斗门座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