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4814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四川省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四川省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四川省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四川省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XX县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目 录前 言11 综合说明11.1绪言11.2水文31.3工程地质31.4工程任务及规模41.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41.6金属结构61.7工程管理61.8施工组织设计61.9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61.10工程投资概算71.11经济评价81.12结论82 水文11.13流域概况11.14洪水分析计算11.15水库洪水调节计算63 工程地质11.16区域地质概况11.17水库库区地质条件21.18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31.19坝体工程地质特性及存在问题31.20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41.21放水设施工程地质条件41.22大坝

2、坝体及坝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51.23天然建筑材料71.24岩土试验81.25工程地质结论84 工程任务及规模11.26工程建设过程11.27病险原因分析11.28工程枢纽除险加固的必要性105 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1.29设计依据11.30大坝除险加固设计21.31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51.32工程观测设计66 工程管理及工程占地11.33主要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11.34水库管理基本情况11.35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21.36观测设施21.37管理用房及防洪抢险设施21.38枢纽工程运行管理31.39工程管理与改革方案51.40工程占地及拆迁77 施工组织设计11.41工程情况11.42

3、施工导流31.43主体工程施工5施工总体布置71.44施工招投标建议91.45施工进度98 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11.46环境影响评价11.47水土保持29 设计概算11.48编制说明11.49总概算表410 经济评价11.50工程费用11.51工程效益11.52国民经济评价21.53财务评价31.54结论3图纸目录附:设计图纸附:设计概算前 言XX水库位于XX县XX镇境内,距XX县城25km,属长江水系南井河支流,地理坐标为东经10585,北纬284740。XX水库大坝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30km2。总库容12.9万m3,正常库容9.18万 m3,有效库容9.0万m3,死库容 0.18万m

4、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的小(二)型水利工程。交通较为方便。设计灌溉面积400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200亩。XX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大坝坝顶高程304m,最大坝高5.3m,坝顶长为65.0m,坝顶宽3.5m。大坝内坡坡比为1:2.0,外坡坡比为1:1.5,无排水棱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开敞式明渠溢洪道。堰顶高程为302.8 m,现有溢洪道进口宽为5米,未衬砌,最大下泄流量为35.5 m/s,能满足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要求。放水设施位于大坝左侧,为涵卧管放水,最低放水高程为299.6m,涵管尺寸为0.4m0.5m,最大放水

5、流量为0.1 m3/s。XX水库于1977年动工兴建,1978年主体工程完工。经30多年的运行,由于坝体单薄,边坡较陡,坝体边坡不稳定,在外坡中部302米高程处有长达25米滑坡体发生;放水设施堵塞严重,大坝白蚁危害严重,大坝无观测设施等原因导致该库不能正常运行。2009年5月,XX县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对该库进行现场检查,根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XX县XX水库大坝安全性评定为三类坝,属于病险水库。为确保下游1000多人、1000余亩耕地安全,应尽快对XX水库大坝病险进行整治。本次初步设计针对XX水库存在的病险情况,进行了整治设计,工程预计2009年9月开工,12

6、月完工,总工期4个月。工程总投资441.04万元。XX水库工程特性表编号工 程 名 称单位数量(整治前)数量(整治后)一水文1流域面积工程坝址以上km20.300.30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m313.563.13代表性流量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P(%)55及流量m3/s16.316.3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P(%)0.50.5及流量m3/s24.924.9施工导流标准P(%)2020及流量m3/s9.489.484洪量设计洪水总量万m317.817.8校核洪水总量万m326.126.1二水库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m303.5289.25设计洪水位m303.2289.0正常蓄水位m302.828

7、8.7死水位m299.6282.42水库容积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库容)万m312.925.08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万m39.1821.6调节库容(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万m3921.24死库容万m30.180.363库容系数%71.1686.124调节特性年调节年调节5水量利用系数%70.384.69三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时最大泄量m3/s4.524.522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7.517.51四工程效益指标1灌溉效益保证灌溉面积(P=75.0%)亩400600其中:田亩400600土亩00新增灌面亩2000五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挡水建筑物及设备均质土坝均质土坝地基特性砂壤土冲积

8、层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度坝顶高程m304289.8最大坝高m5.310.0坝顶长度m65.0127.0坝顶宽度m3.53.52泄水建筑物型式明渠式明渠式堰顶高程m302.8288.7溢流段长度m45.052.0单宽流量m3/s.m0.6260.626消能方式底流消能底流消能设计泄洪流量m3/s4.524.52校核泄洪流量m3/s7.517.513放水建筑物型式涵卧管涵卧管设计引用流量m3/s0.10.1最大引用流量m3/s0.10.1进水口型式地基特性砂壤土冲积层槛底高程m299.6282.0闸门型式闸门尺寸m闸门数量套启闭机型式启闭机容量kN启闭机数量台放水底孔闸门型式、尺寸m底孔底板高程

9、m启闭机型式、容量、数量kN输水管道型式、尺寸m浆砌条石涵管0.40.5浆砌条石涵管0.40.5设计水头m3.96.3主管长m4555条数条最大水头m4输水建筑物设计流量m3/s加大流量m3/s输水道型式输水渠道输水渠道地基特性干渠长度m断面尺寸 1矩形(宽高)m2梯形(底高)m衬砌型式干渠主要建筑物渡槽座/长m倒虹吸管座/长m隧洞座/长m干渠建筑物长度与干渠长度比例8其他建筑物永久性房屋m2七施工1主体工程明挖土石方m3洞挖土石方m3填筑土石方m3浆砌石方m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m3帷幕灌浆m加压加压式充填灌浆m2主要建筑物材料水泥t864钢材t33柴油t19砂m31882碎(卵)石m3444

10、3块石m328773所需劳动力总工日工时169718高峰月工人数人1204施工临时房屋m24505施工动力及来源供电设备容量kw2006对外交通公路公路距离km15157施工导流放水涵卧管8施工占地亩89施工期限准备工期月1投产工期月7总工期月8八经济指标1静态总投资万元408.452总投资万元408.45建筑工程万元284.54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2.84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9.56临时工程万元31.46其他费用万元55.843综合利用经济指标水库单位库容投资元/m3灌区单位灌溉面积投资元/亩经济内部收益率%8.96贷款偿还年限a30经济净现值万元31.15经济效益费用比1.081

11、综合说明1.1 绪言四川省XX县XX水库位于XX县XX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585,北纬284740,属长江水系南井河支流。距离XX县城25km,海拔高程在280350m左右。水库控制集水面积0.3km2,总库容12.9万m3,有效库容9万m3。水库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业为辅的小(二)型水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400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200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XX水库工程等别为等,小(二)型水库,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设计洪水为20年一遇(P5%),校核洪水为200年一遇(P0.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初

12、步设计编制规程(DL502093)的规定,我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的水文、工程地质、工程枢纽除险加固任务、工程枢纽除险加固设计、金属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工程概算、经济评价和改革方案等项目,经过大量的室内外工作,完成了四川省XX县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1.1 社会经济简况XX县是四川省较贫困县之一,幅员面积为911.7km2,人口51.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15万人,耕地面积60.8万亩,200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5309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0163万元,工业产值82931万元。XX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04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为

13、0.02万亩,粮食年平均亩产380kg。1.1.2 工程现状XX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组成。1、大坝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5.3m,坝顶长为65m,坝顶宽3.5m,坝顶高程为304m。从四川省XX县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结构安全分析评价得出:大坝上游坡各工况的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上游坡不存在安全隐患;下游坡工况一、二、三的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下游坡存在安全隐患。2、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开敞式明渠溢洪道。堰顶高程为302.8m,进口净宽5.0m。经本次洪水复核,现有溢洪道能满足重现期20年一遇设计洪水,2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相

14、应P=0.5%的下泄流量为7.51m3/s,但该溢洪道未进行衬砌,下游无消力池,急需整治。3、放水设施放水设施位于大坝左端,为涵卧管放水,涵管尺寸为0.40.5m,最低放水高程为299.6m,最大放水流量为0.1m3/s,因年久失修,堵塞严重。现已不能正常运行。1.1.3 工程建设简况XX水库于1977年动工修建,1978年3月竣工。受条件限制,设计和施工前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设计深度不够,施工条件较差,主要是人力施工,工程质量难保证。由于大坝在施工期间,片面强调工程进度,致使工程质量差。经过30多年的运行,现坝体单薄,外坡已发生长达25米滑坡,下游无排水棱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400亩,有

15、效灌溉面积200亩。1.1.4 大坝安全鉴定结论2009年5月,XX县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根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组织人员对该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XX县XX水库大坝安全性评定为三类坝,属于病险水库。1.2 水文XX水库位于长江水系二级支流河上,坝址以上主河道2.1km,河道平均坡降38.1,控制流域面积0.30km2,总库容12.9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的小(二)型水利工程。XX水库所在流域属于四川盆地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的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1.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6、113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5mm。由于工程流域无实测的洪水资料,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适宜采用小流域暴雨洪水推理公式推求设计洪水。经计算该工程2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Q3.33%=16.3m3/s,洪水总量为17.7万m3,溢洪道下泄流量为4.45m3/s;300年一遇校核洪水洪峰流量Q0.33%=24.9m3/s,洪水总量为26.0万m3,溢洪道下泄流量为7.51m3/s。1.3 工程地质2009年5月,XX县水务局组织有关专家对XX水库大坝安全做出了安全鉴定,XX县XX水库大坝安全检查组对水库进行了野外地质实地勘测,在坝址、库区调查了多处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点。XX水库工

17、程区域地质单一,根据代表性地质点的实地勘测成果及相关区域地质资料,基本查明该水库的地质情况给工程枢纽除险加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XX水库库区绝对高程大部份在280350m之间(黄海高程),地属低丘,溪流堆积物少。工程区地层属平缓状,岩体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个库区于岩层产状平缓,天然植被良好,崩塌、滑坡等情况很少发生。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本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工程区砂、泥岩构造裂隙不发育,主要为风化裂隙。岩石孔隙度小,泥岩裂隙连通性差,地下水天然露头少,主要为大气降雨入渗后向溪沟排

18、泄。1.4 工程任务及规模XX县XX水库在兴建过程中,由于设计和施工等多方面原因,存在严重的病险。2009年5月,根据省水利厅、市水利局要求,XX县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小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XX水库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复核,分析和论证水库存在的病险,提交了XX县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根据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上结论,该工程大坝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病险情况:(1)下游坝坡较陡、坝体单薄,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小于规范允许值,坝体不稳定;(2)大坝下游坝脚无排水棱体;(3)溢洪道未衬砌,下游无消力池;(4)放水设施堵塞严重,无法放水;(5)大坝白蚁危害较为严重;(6)无观测设施,管理设施不完善。X

19、X水库病险主要原因在于,该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上,都存在一些缺陷,施工中安全质量控制不严,造成坝坡不稳定。经专家组鉴定,该工程大坝安全鉴定为三类病险水库大坝。为确保下游沿河两岸居住的1000多人、 1000余亩耕地不受损害,尽快对XX水库大坝病险进行整治具有十分必要和迫切性。1.5 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 工程等别及设计标准XX水库总库容12.9万m3,大坝高5.3m,设计灌溉面积400亩,属小(二)型水库,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水库枢纽工程等别为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为4级建筑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工程

20、设计洪水重现期采用20年,相应洪峰流量为16.3m3/s;校核洪水重现期采用200年,相应洪峰流量为24.9m3/s。工程区域内地震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仅考虑抗震措施,可不进行抗震分析计算。1.5.2 工程枢纽除险加固设计1、大坝大坝枢纽除险加固是本次整治工程的主体部份,根据大坝病险及其原因分析,采取下列方案进行整治。对滑坡体进行开挖回填,并碾压夯实;结合排水棱体新建,对大坝进行加固,对外坡进行培厚处理,降缓坝坡,由原来的1:1.5降缓到1:2.0,确保坝体稳定;同时对坝体进行白蚊整治。2、溢洪

21、道该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 为开敞式明渠溢洪道。堰顶高程为302.8m,现有溢洪道进口宽为5米,未衬砌,垮塌淤塞较为严重,下游无消力池。本次计划采取以下整治措施:清除溢洪道内淤塞物,对溢洪道进行衬砌,并在下游新建消力池一座。3、放水设施本次设计,降低库水位,对卧管进行翻安。4、其它项目增设、完善大坝观测设施。1.6 金属结构该库无金属结构。1.7 工程管理XX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为一体,隶属于XX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小(二)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及人员:经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XX水库属青木洞水库联合管理所,该库在岗职工3人。无管理设施。该工程管理范围包括

22、水库主要建筑物(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灌溉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水库管护范围以内的所有场地的管理,水库灌溉用水与供水的管理以及财务经营管理。经本次枢纽除险加固后,落实事企分开,实行综合经营部门推行企业管理,改革其水费征收制度,计量收费,逐渐变福利性供水转变为经营性供水,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模式。并大力推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提高灌溉效益。本次设计按照工程管理原则,制定了水库控制运行管理制度,大坝管理制度、放水设备管理制度、灌区用水和供水管理制度以及水库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建议等。1.8 施工组织设计XX水库总工期为4个月,

23、其中准备期1个月(即2009年的9月),主体工程施工期3个月(即2009年的10月至2009年的12月)。1.9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XX水库属于四川省盆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暖夏凉、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工程区海拔高程在280-350m之间(黄海高程),地属低中丘。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3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8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27.3mm;多年平均气温18.1,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1.5。多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16.0m/s。工程区水土流失平均侵蚀模数2641t/km2.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属中度侵蚀区。1、环

24、境影响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主要项目有:大坝整治、溢洪道及放水设施整治等。根据工程特点,工程建设过程中永久占地的开挖破坏、弃碴堆放、施工临时占地扰动等是造成建设区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的预测时段为工程建设期。2、水土保持措施弃碴场采取必要的植物措施和复耕措施,主体工程采取混凝土、浆砌石等工程措施予以保护,对其余零星坡面以及改建、新建公路两侧,分别采取种植草皮护坡和栽植行道树等植物措施予以保护。结合本工程特点,对堆碴进行监测。3、投资概算本工程为水库病险加固工程,水库主要建筑物已建成,仅需对病险进行整治修复。施工中破坏扰动原生地貌少,弃碴量、新增水土流失量也小,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及当地

25、水土保持措施概算收费标准,参照类似工程,XX水库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概算总投资为1.0万元。4、方案实施保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费应纳入工程基建费中统筹安排,列入工程总投资。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实施机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占用。1.10 工程投资概算本次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静态总投资441.0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302.66万元,机电设备投资7.10万元,金属结构投资11.58万元,临时工程36.70万元,独立费用

26、46.54万元,基本予备费20.23万元,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5万元。1.11 经济评价本工程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除险加固后,将在灌溉,水产养殖等多方面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计算各项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经济净现值ENPV25.25万元(0),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8.72%Is(=8%),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061.0,说明此项目在经济评价上是合理可行的。1.12 结论XX县XX水库大坝经安全鉴定为三类病险坝。工程病险主要表现为:大坝单薄,坝坡较陡,坝体不稳定,外坡中部302米处出现长25米滑坡,无排水棱体;溢洪道垮塌淤塞严重,下游无消力池,且未进行衬砌;放水设施渗漏严重;坝

27、体白蚊危害严重;无观测设施。该大坝的稳定直接关系着下游1000多人,1000多亩农田,因此,该大坝急需进行除险加固。经过本阶段的分析论证,工程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评价整治该工程也是可行的,通过对本工程经济评价表明兴建该工程是经济合理的,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不利因素。综上所述,为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有效发挥水库效益,同时保障下游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将本项目作为近期建设项目,尽快审批开展下阶段工作。2 水文1.13 流域概况1.13.1 自然地理概况XX水库位于XX县XX镇境内,属长江水系南井河支流。XX水库控制集水面积0.30km2,主河道长1

28、.02km,河床平均坡度23.13。1.13.2 气象特征XX水库地处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暖和、降水丰富、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等特点。据XX县气象局多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0.6(1972.8.27),极端最低气温-1.5(1977.2.9),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多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16.0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24.8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1127.3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3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5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70%,又以7、8月为最多,7月平均降水198mm,占全年17.6%,8月182mm,占16.

29、1%。最大雨和暴雨发生的主要时期;最少月为1月,24.6mm;次为12月,25mm。从头年11月至下年3月降水都在50mm以下,形成冬春偏旱、夏季偏涝的特点。降水最多年达1529.3mm,最少年为784.1mm,最多年是最少年的1.95倍。1.14 洪水分析计算1.14.1 洪水特性XX水库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较小,一般暴雨都能笼罩整个控制流域。大洪水多发生在69月,多为单峰洪水,由于流域面积小,河道流程短,坡降较大,具有明显的陡涨陡落特征,年最大洪水过程一般持续0.51.0天,洪水的大小及过程与暴雨的大小及过程密切相关。1.14.2 防洪标准根据水利行业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

30、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XX水库为小(二)型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四级,其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P5%),校核洪水标准采用200年一遇(P0.5%)。因此本次设计分析计算洪水标准采用:设计洪水:20年一遇;校核洪水:200年一遇。1.14.3 洪水计算由于水库所在流域属无资料地区,流域面积小,河道流程短,坡降较大,形成汇流的时间短,单位面积上形成的流量大。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适宜采用小流域暴雨洪水推理公式推求设计洪水。1.14.3.1 流域特征参数根据1:10000航测图,测量得出水库大坝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0.30,河道长度为1.02km,

31、河道平均坡度为23.13,流域特征系数=4.84。1.14.3.2 设计暴雨XX水库所在流域及周边地区无实测暴雨观测资料,本次计算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暴雨及其统计参数等值线图,查得水库所在流域年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H24105mm,Cv0.5,Cs3.50Cv。由PIII型频率统计参数表查算出设计流域年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见下表21。XX水库年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计算成果表表2124小时暴雨平均值(mm)CvCs24小时各频率暴雨计算值(mm)P5%P0.5%1050.53.5Cv2093211.14.3.3 流域产流参数XX水库地处盆地丘陵区,流域地形相对平缓,植被覆盖较低。

32、参照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产流参数按下式计算:,Cv=0.18,Cs=3.50Cv。经计算,设计流域的设计产流参数分别为:P=5%时,P=8.0249mm/hP=0.5%时,P=9.4730mm/h1.14.3.4 汇流参数XX水库设计流域属盆地丘陵区,造峰暴雨历时较短,强度集中,洪水调蓄能力小,形成洪峰陡涨陡落,参照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关于流域汇流参数m值综合成果表,其汇流参数按公式计算,得出设计流域汇流参数m0.4387。1.14.3.5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XX水库设计洪峰流量采用水科院推理公式计算,即,计算结果见表22,成果摘录如下:Q0.5%=10.25m3/s,Q

33、5%=6.34m3/s。1.14.3.6 设计洪水总量计算XX水库地处盆地丘陵区,暴雨历时较短,且多为单峰暴雨,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本次计算按单峰洪水计算,采用公式,流域设计洪水总量计算结果见表23,成果值摘录如下:P=0.5,Wp=8.37万m3P=5,Wp=5.19万m3。1.14.3.7 设计洪水过程线本次计算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川西南地区小流域洪水概化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设计洪水过程线概化短历时TP=WP/QP,P=0.5,TP=2.28h;P=5%,TP=2.28h。XX水库设计洪水过程推求成果见下表23。XX水库各频率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推理公式法

34、)表2-2参 数F(km2)L(km)J()mXX0.31.0223.134.840.4387P(%)H24(mm)nsp0pQpM0.53210.78161160.351.23809.47300.92321.2691210.250.438352090.80638112.961.38388.02490.89851.430966.340.4383XX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表表23序号P5设计洪水P0.5设计洪水T (h)Q (m3/s )T (h)Q (m3/s )10.0000.0000.0000.00020.2280.3170.2280.51330.2960.6340.2961.02540.

35、4101.2680.4102.05050.5242.5360.5244.10060.6383.8040.6386.15070.7525.0720.7528.20080.8216.0230.8219.73890.9126.3400.91210.250101.1176.0231.1179.738111.3685.0721.3688.200121.7783.8041.7786.150132.4402.5362.4404.100144.1041.2684.1042.050155.9280.6345.9281.025167.2960.3177.2960.513178.8920.0008.8920.000

36、洪水总量5.19万m38.37万m31.15 水库洪水调节计算1.15.1 防洪标准按照部颁SL2522000标准,本水库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采用200年一遇。1.15.2 基本资料1、水库库容曲线本次复核水库库容曲线,详见表24及附图。XX水库库容节点表表24水库水位(m)299.6300.0300.4300.8301.2301.6库容(万m3)0.180.440.961.662.603.78水库水位(m)302.0302.4302.8303.2303.6304.0库容(万m3)5.186.868.8411.1013.6616.542、溢洪道参数溢洪道泄流曲线:溢流堰为实

37、用堰,堰顶高程302.80m,堰宽3.50m。溢流堰下泄流量按堰流公式计算: 式中:流量,m3/s;淹没系数,经计算取值为1.00;侧收缩系数,取值在0.831.00之间;流量系数,取值在0.330.36之间;孔口数,n1;堰宽,b3.50m;重力加速度,g取9.81;包含行进流速的堰上水头,m。经计算溢洪道泄流曲线见表25及附图。溢洪道泄流曲线表25水库水位(m)302.80302.90303.00303.10303.20303.30下泄流量(m3/s)0.000.1760.4990.9171.4111.972水库水位(m)303.40303.50303.6030370303.80303.9

38、0下泄流量(m3/s)2.5933.2673.9914.7635.5786.4361.15.3 调节方式调节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洪水预报,洪水来临时,水库水位为731.00m(即溢洪道进水口底板设计高程),自由泄流。1.15.4 洪水调节根据上述基本资料及调节方式,按照水量平衡方程,采用试算法逐时段计算溢洪道下泄流量过程,并据以确定最大下泄流量和最高库水位。水库调洪计算成果详见表26。XX水库调洪计算成果表表26洪水标准P(%)50.5洪峰流量(m3/s)6.3410.25洪水总量(万m3)5.198.37溢洪道水深(m)0.40.7最高库水位(m)303.2303.5相应库容(万m3)11.10

39、12.90最大下泄流量(m3/s)1.413.273 工程地质1.16 区域地质概况1.16.1 地形地貌水库库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缘,南临云贵高原,属川南山地。山脉走向大致呈北东南西向,总的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程在250-300m,相对高差50100m,属于浅丘区。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以洪积堆积层或洪积扇为主,规模较小,但总体看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1.16.2 地质构造工程区所处大地构造部位为: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中的川中台拱和川东凹褶束交替带,具体为万岭向斜北翼、老翁背斜的南翼西南端。本区地层属于平缓,地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暗紫红色钙质泥岩夹厚层块状钙质长石石英砂岩。一、褶皱1、老翁

40、背斜:总体轴向呈北50东延展,起于竹海以北,呈东西向延伸至老翁镇。背斜轴部宽缓,岩层产状平缓,倾角89,两翼较陡且对称,倾角1520。2、万岭向斜:总体轴向呈北80东延展,起于铜锣乡以西3km,呈东西向延伸,经相岭镇向万里镇延伸。向斜轴部宽缓,岩层产状平缓,倾向05,两翼较陡且对称,倾角1525。工程区位于万岭向斜北西翼、老翁背斜南东翼。老翁背斜、万岭向斜为长宁向斜和长宁双河大背斜之间发育的次一级的褶皱。二、断层工程区内无断层存在,仅在区外见有断层,如李端逆断层、双河逆断层等,均为非活动断层,对工程区无影响。三、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本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四、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白垩系夹关组(K2j),现自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堆积层(Q4dl+el):为粉质粘土夹块石及植物腐烂物等组成,分布于山地斜坡及坡脚洼地地带,厚度02.0m。 不 整 合(2)白垩系夹关组(K2j):砖红色厚层块状泥质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粉砂岩夹泥岩条带,厚度100500m。(3)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暗紫红色钙质泥岩夹厚层块状钙质长石石英砂岩,厚度139452m。(4)中统遂宁组(J2SN):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