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4883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项目概况1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12.1气象、水文12.2地形地貌22.3地层岩性22.4地质构造32.5水文地质条件4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类型44 工作目的和任务44.1目的44.2评估的任务55 评估方案编制的依据56 评估工作方法、分级及评估范围56.1工作方法56.2评估范围的确定76.3评估级别的确定77 评估方案77.1资料收集77.2地质调查87.3地质钻探97.4内业整理98 评估报告内容91、项目概况潭柘寺赵家台旧村改造项目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赵家台村,宗地技术经济指标:占地面积:4000亩。主要用途为旧村改造,包括约50栋12层住宅、1栋酒店及管理用房、1座

2、直升机停机坪等。地理位置见图1-1。图1-1 评估项目地理位置 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2.1气象、水文2.1.1气象评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本区年平均气温为1112 oC。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650mm之间,降水季节性变化很大,年降水量80以上集中在汛期(69月),7、8两月尤为集中。本地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843.8mm。冬季地面下有6080cm的冻土层。2.2地形地貌评估区为山地,地形起伏大,地面标高为370.0860.0m。现状主要为山地、林地、废弃村庄。2.3地层岩性2.3.1第四系评估区地表为第

3、四系残坡积层,下部为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石炭系砂岩(含煤)、二迭系砂页岩。残坡积层岩性总体为杂色碎石、块石等,总厚度为1-20m。2.3.2基岩第四系下伏基岩为:奥陶系(O)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分布,岩性为浅灰、灰黑、及深灰色粉细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灰质白云岩。灰岩含头足类化石。石炭二叠系(CP)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分布,岩性为深灰、灰黑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褐黄色厚层砾岩。见图 2-1评估区基岩地质构造图。图2-1评估区基岩地质构造图2.4地质构造2.4.1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按照构造单元划分,评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级构造单元)、燕山台褶带(级构造单元)、西山迭坳褶(级构造单元)、门头沟迭陷褶

4、(级构造单元)的中部。 2.4.2区域地质背景北京地区处于阴山纬向构造南缘,祁吕贺兰山字型东翼反射弧构造带附近及新华夏系构造带与延昌弧型构造东翼南缘的复合部位。区内由于受上述构造体系的综合作用和燕山期频繁的岩浆活动影响,致使本区构造形迹较为复杂。北部山区属燕山纬向断褶带,南部平原区为新华夏系华北沉降带。北京平原区的构造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北东向或北北东向与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 。这一构造格局在中生代晚期已基本形成。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平原区内又形成了北东向的西山迭坳褶、北京迭断陷、大兴迭隆起、大厂新断陷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2.4.3区域断裂构造北京地区北东北北东向的第四纪活动

5、断裂主要有八宝山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良乡前门顺义隐伏断裂、南苑通县断裂、礼贤牛堡屯断裂、夏垫马坊断裂、南口孙河断裂、永定河断裂。各条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性差异较大,且具有分段活动的特点。2.5水文地质条件评估区在50m深度范围内存在二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变化大,主要埋藏在残坡积层的碎石、块石层中。第二层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类型根据现有资料和现场踏勘,我们分析场区可能存在问题如下:(1)由于拟建场地位于山区,可能存在泥石流不良地质作用;(2)部分建筑位于山坡上,可能存在滑坡不良地质作用;(3)局部山坡较陡,可能存在崩塌不良地质作用;(4

6、)拟建场区附近有断裂通过。(5)评估场区附近煤矿、叶腊石矿,可能存在采空区。通过对场区范围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评估区应对泥石流、滑坡、崩塌、活动断裂及采空区塌陷的危害进行评估。4 工作目的和任务4.1目的对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估,对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价,保证场地稳定,建筑物安全。4.2评估的任务本次评估的主要任务为:(1)通过现场踏勘、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查明建设用地及其周围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2)调查建设用地及其周围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和稳定状态,分析评价其对建设用地的影响;(3)分析预

7、测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评价其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影响范围、危害程度;(4)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5)从地质灾害的角度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明确结论,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提出预防性措施、建议。5 评估方案编制的依据a、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b、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京国土环2005879号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c、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2004);d、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e、中国地震动参

8、数区划图(GB 18306-2001);6 评估工作方法、分级及评估范围6.1工作方法本次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的有关规定,编写详细的现场调查工作及室内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具体的评估工作程序见图12工作程序框图。工作程序框图接受评估委托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预测评估现状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结论建议提交报告图12工作程序框图6.2评估范围的确定依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建设项目特点,拟建的潭

9、柘寺赵家台旧村改造项目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结合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可能对建设用地产生破坏和影响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范围,确定本次评估工作范围为:以拟建评估场地为中心,向四周各扩展至分水岭,这次评估区调查范围面积为7.0km2。6.3评估级别的确定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规定,拟建的潭柘寺赵家台旧村改造项目属于较重要建设项目。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判别。依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对潭柘寺赵家台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进行分级。7 评估方案 根据评估的目的及任务,结合建设项目的现场实际条

10、件,评估的技术思路是:以评估技术任务书为目标,以现行的有关法规、规范为准则,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收集场地附近的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等资料,对评估范围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布置适量的钻孔等方法,采用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投入适当的工作量,查明评估区相应的地质灾害问题,达到本次评估的目的。7.1资料收集鉴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明确的工程减灾目的,又不同于直接为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的工程地质调查勘察工作,资料收集为主要的工作,因此要尽量多的收集有关的资料,主要包括:场地附近的气象水文、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矿山、地震等资料。

11、同时收集工程的技术指标、工程布置、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特点,特别是关键工程单元对地质环境的要求与影响。7.2地质调查7.2.1收集资料全面收集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资料。收集基岩地质、地震地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工程资料包括历史人类活动状况、规划或拟建工程的主要工程技术指标、工程布置、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特点,特别是关键工程单元对地质环境的特殊要求等。7.2.2野外调查(一)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可能原因;地形地貌: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岩土体性质:组份、结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体结构:块状、层状、碎裂、松散;地质构造:构造形

12、态、分布、特征和组合形式;活动断层:断层活动的规模和方式,地震烈度地壳稳定性;地下水特征: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规律和水质水量;地表水活动: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量等;地表植被:种类、复盖率、退化状况等;气候环境: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方式、强度与范围。(二)地质灾害调查基本查明评估区内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本区而言,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泥石流、滑坡、崩塌、活动断裂等。编制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7.3地质钻探由于本区地质

13、环境复杂,拟建场区可能存在有赵家台滑坡,因此在可能存在的滑坡体上布置一定的钻探工作以查明滑坡体的结构。钻探主要用于查明地层结构与岩性特征、软弱夹层与特殊土层的埋藏分布特征、含水层(组)水文地质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等,并利用钻孔进行原位测试和采样等。对可能存在的滑坡体布置钻孔5个,剖面2条,钻孔深度暂定为3060m,总进尺约220m。7.4内业整理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编写评估报告。8 评估报告内容 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1)前言a.工作目的b.建设工程概况c.评估范围与评估的任务d.工作部署及投入的工作量(2)评估级别的确定 a.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类别划分; b.地质环境

14、条件复杂程度判定 c.确定评估级别 (3)区域环境地质特征 a.所处环境地质构造位置 b.地质环境特征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特征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地震地质特征(4)危险性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a.地质灾害类型的确定 b.现状评估 活动断层 滑坡 泥石流 崩塌 液化判别 c.预测评估 d.综合评估(5)结论与建议附图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适宜性分区图;其它图件。重点章节内容简介如下:a.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分灾种进行现状评估。现状评估是指在评估区范围内,对灾害点的危险性现状评估:灾害点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 每一灾种,论述成

15、因,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同时以图、表方式加以总结;对有重大灾害点,详细调查,配有平面图和剖面图,并进行危险性评价。b.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针对工程建设区,对可能诱发的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灾种分别论述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c.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确定地质灾害的级别。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估,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设场地综合性评估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试行)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