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镇江110kV大路等5项输变电工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4921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镇江110kV大路等5项输变电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镇江110kV大路等5项输变电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镇江110kV大路等5项输变电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镇江110kV大路等5项输变电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镇江110kV大路等5项输变电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镇江110kV大路等5项输变电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镇江110kV大路等5项输变电工程.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YS-12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项目名称:镇江110kV大路等5项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编制单位:江苏省苏核辐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 二O一五年六月目 录1工程概况11.1项目总体情况及工程规模11.2环境敏感目标42验收调查范围、调查因子、调查重点及执行标准52.1验收调查范围52.2验收调查因子52.3验收调查重点62.4验收执行标准63环境影响评价回顾83.1项目环评报告结论要点83.2项目环评批复要点94环保措施执行情况104.1工程前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104.2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124.3试运行阶段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1

2、45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155.1验收监测布点方法155.2监测结果汇总166环境影响调查196.1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196.2试运行期环境影响调查216.3环保投诉情况调查257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267.1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267.2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设置267.3试运行期环境管理机构设置267.4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267.5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情况调查277.6环境管理情况分析278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论与建议288.1工程基本情况288.2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288.3生态环境影响调查288.4污染环境影响调查288.5社会环境影响调查298.6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298

3、.7验收调查总结论308.8建议301 工程概况1.1 项目总体情况及工程规模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以下简称“镇江供电公司”,单位负责人:崔恒志)本次验收的输变电工程共有5项,分别为110kV大路输变电工程、110kV北湖变至长江变电缆工程、220kV胡桥输变电工程(其中110kV配套线路)、110kV司徒变扩建工程、南郊110kV变电站扩建#2主变工程。本批项目共新建110kV变电站1座,主变1台,新增主变容量31.5MVA;扩建变电站2座,主变2台,新增主变容量50MVA;新建110kV架空送电线路(折单)31.45km;新建110kV电缆线路(折单)5.10km。项目总投资1706

4、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87万元。截止2015年3月,该批项目已陆续投入试运行。本批验收各项目总体情况详见表1-1,各项目规模情况详见表1-2,各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1-1。表1-1本批项目总体情况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核准初步设计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单位环评报告名称评价单位审批部门文号时间核准部门文号时间设计单位审批部门文号1110kV大路输变电工程镇江110kV解放等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环保厅苏环辐(表)审2012121号2012.1.13江苏省发展和和改革委员会苏发改能源发20121997号2012.12.20镇江电力设计院江

5、苏省电力公司苏电发展20121540号镇江电力设计院镇江大照集团公司2110kV北湖变至长江变电缆工程3220kV胡桥输变电工程(其中110kV配套线路)镇江220kV胡桥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环保厅苏环辐(表)审2009372号2009.12.17江苏省发展和和改革委员会苏发改能源发2010602号2010.5.20丹阳宏源电力设计院江苏省电力公司苏电发展(2010)1161号丹阳宏源电力设计院镇江大照集团公司4110kV司徒变扩建工程镇江110kV黄山等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环保厅苏环辐(表)审2010236号2010.12.

6、8江苏省发展和和改革委员会苏发改能源发20131437号2013.9.17丹阳宏源电力设计院江苏省电力公司苏电经研院规划(2014)43 号丹阳宏源电力设计院镇江大照集团公司5南郊110kV变电站扩建#2主变工程镇江南郊110kV 变电站扩建#2 主变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镇江市环保局镇环审2013257号2013-12-23镇江市经信委32110013049462013.11.25镇江电力设计院江苏省电力公司无文号镇江电力设计院镇江大照集团公司表1-2 本批项目验收规模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本批验收工程组成调度名称性质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占地面积(m2)投资额(万元)环保投资(

7、万元)开工时间试运行时间1110kV大路输变电工程110kV大路变110kV大路变新建镇江市新区户内型本期131.5MVA(#1)43054228352014.22015.3110kV绍隆变至大路变线路110kV隆高898线大路变支线/奇美899线大路变支线2回,路径全长3.85km同塔双回架设段长3.75 km电缆段长0.1km782110kV北湖变至长江变电缆工程110kV北湖变至长江变线路110kV北长7H3线新建镇江市润州区1回,路径全长5.0km,电缆敷设/2035602013.102015.23220kV胡桥输变电工程(其中110kV配套线路)110kV 湾东线接入胡桥变线路110

8、kV胡东8H8线新建镇江丹阳市1回,路径全长5.85km:双回设计单回挂线段长4.85km与110kV线路同塔四回架设段长1.00km 938300502013.112015.2110kV 丹凤至石后线开断环入胡桥变线路110kV仙胡7F0线/胡后8H1线2回,路径全长9.0km,同塔双回架设2164110kV司徒变扩建工程110kV司徒变110kV司徒变扩建镇江丹阳市户外型原有140MVA(#1)本期扩建140MVA(#2)原站址1780302014.52015.35南郊110kV变电站扩建#2主变工程110kV南郊变110kV南郊变扩建镇江市润州区户内型原有150MVA(#1)本期扩建11

9、0MVA(#2)原站址725122014.72015.2注*:本批工程变电站平面布置及线路路径描述详见5.3节。1.2 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目标重点关注变电站周围100m范围内、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电缆线路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的住宅范围内的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以及调查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环境敏感目标。本次验收各变电站四周围墙外100m范围内共有5处2户民房、19幢居民楼、1幢办公楼。本次验收的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共计有8处敏感目标,其中跨越工棚1栋。2 验收调查范围、调查因子、调查重点及执行标准2.1 验收调查范围根

10、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HJ 705-2014),确定调查(监测)范围,详见表2-1。表2-1 验收调查(监测)范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监测)范围变电站电磁环境站界外30m范围内区域声环境站界外200m范围内的区域重点关注站界外100m范围内区域生态环境站场围墙外500m范围内区域架空线路电磁环境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区域生态环境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范围内区域电缆线路电磁环境电缆管廊两侧

11、边缘各外延5m范围内区域生态环境电缆两侧300 m范围内区域注1:声环境调查(监测)范围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范围相一致。注2:本批项目环评阶段电磁环境监测范围为变电站站界外100m范围内区域、架空及电缆线路走廊两侧30m(边导线投影两侧40m)范围内的带状区域;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中,电磁环境评价范围为变电站站界外30m范围内区域、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区域、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范围内区域,因此本次验收电磁环境监测范围调整为变电站站界外30m范围内、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电缆线路管廊两侧边缘

12、各外延5m范围内。2.2 验收调查因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HJ 705-2014),确定环境监测因子,具体如下:(1)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2)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3)生态环境:调查工程施工中植被遭到破坏和恢复的情况,工程占地与水土流失防治情况,以及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HJ 705-2014)中环境监测因子取消了无线电干扰,因此本次验收调查不再监测无线电干扰。2.3 验收调查重点(1)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工程内容;(2)核查实际工程内容、方案设计变更情况和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

13、况;(3)环境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5)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6)环境质量和环境监测因子达标情况;(7)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实际存在的及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8)工程环境保护投资落实情况。2.4 验收执行标准(1) 电磁环境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本次验收时采用项目可研阶段环评中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限值进行验收,并采用新颁布的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由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与新颁

14、布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标准限值一致,因此本次验收以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T作为验收监测的评价标准(公众曝露控制限值)。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禽畜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2) 声环境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本批验收时采用项目可研阶段环评中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声环境标准进行验收。110kV变电站验收监测时执行的标准见表2-2。具体限值见表2-3。表2-2 变电站工程噪声验收标准序号变电站名称声环境质量验收标准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验收标准1110kV大路变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21

15、10kV司徒变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3110kV南郊变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表2-3 声环境标准限值标准类别标准名称、标准号标准分级标准限值(dB(A))昼间夜间验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60503 环境影响评价回顾3.1 项目环评报告结论要点1、生态环境:工程施工时会破坏一些自然植被,施工完成后对变电站周围、施工现场及线路塔基周围进行植被恢复,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2、电磁环境:经类比监测和预测分析表明,110kV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运行期间的

16、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小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0.1mT的推荐限值。架空输电线路跨越民房时需保持一定的净空高度,具体要求为:跨越尖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m,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3、声环境:变电站在采用低噪声主变等设备的前提下,运行后厂界排放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相关标准要求;厂界外的环境噪声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关标准要求。4、水环境: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本批工程变电站无人

17、值班,变电站建有化粪池,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具备接管条件的变电站,站内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不会对变电站周围的水环境造成影响。5、固体废物: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均进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不会对项目周围环境造成固废污染。6、事故风险:变电站内建有事故油池或事故油坑,变电站运营期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无漏油产生。事故时排出的油经事故油池统一收集,由厂家全部回收,不外排。3.2 项目环评批复要点1、在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中要认真落实报告表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2、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建设,工程建成后周边的工频电场、磁场

18、和无线电干扰满足环保标准限值要求。3、工程建设应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同时进一步优化线路设计,架空线路应尽可能避开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目标。4、架空线路宜采用逆相序排列,线路通过居民区或有人居住的建筑物,应采取增加导线对地净空高度等措施,当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大于4kV/m或磁感应强度大于0.1mT时,必须拆迁建筑物或抬高线路高度。5、优化站区布置,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必要的消声降噪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厂界噪声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的要求。6、站内生活污水应排入化粪池并定期清理,不得外排,若具备接管条件应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7、站内须设有事故油池。站内的废旧蓄电池、废变压器油

19、及含油废水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并办理相关环保手续。8、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避免发生噪声和扬尘等扰民现象,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9、做好与输变电工程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会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周围居民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取得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10、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4 环保措施执行情况4.1 工程前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表4-1 本批工程前期(设计阶段)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环境问题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

20、情况生态影响(1)工程选址避开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线路尽可能减少占土地,尽可能减少新增土地占用面积,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3)项目建设应符合当地规划要求,严格按照规划和城建部门的要求进行建设。已落实:(1)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本工程不涉及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已优化设计,如部分线路合并通道、采用了同塔四回架设,尽量减少了新增土地占用面积。(3)项目已取得相关规划部门的同意,并按规划部门的要求进行建设。污染影响(1)变电站所有带电设备安装接地装置,选择大直径导线、母线,并要求导线、母线和其他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以降低静电感应强度。(2)各线路跨越民房时应满足

21、净空高度要求,确保线路周围敏感点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环保要求。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应满足相关电力设计规范要求。(3)在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中要认真落实报告表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4)架空线路宜采用逆相序排列,线路通过居民区或有人居住的建筑物,应采取增加导线对地净空高度等措施,当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大于4kV/m或磁感应强度大于0.1mT时,必须拆迁建筑物或抬高线路高度。(5)优化站区布置,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必要的消声降噪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厂界噪声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的要求。(6)站内生活污水应排入化粪池并定期清理,不得外排,若具备接管条件应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22、进行集中处理。(7)站内须设有事故油池。站内的废旧蓄电池、废变压器油及含油废水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并办理相关环保手续。已落实:(1)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布局合理,带电设备均安装了接地装置。(2)线路路径尽可能避开了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同时尽可能提高了导线对地距离,所有跨越处均满足净空高度要求。线路试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能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线路经过居民区时满足相关电力设计规范要求。(3)在工程设计中已落实报告表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4)综合考虑降低三相导线不平衡电流、提高反击耐雷水平,双回线路未采用逆相序架设。监测结果表明,试运行期间各项目周边的

23、工频电场、磁场均满足环保标准限值要求。(5)本次验收的变电站选用了低噪声主变,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上将站内建筑物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分开布置,将高噪声的设备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以衰减噪声。室内变采用吸声材料、隔声门等措施降噪。(6)本次验收的部分变电站站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不外排;部分变电站具备接管条件,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7)变电站内设有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容积能够满足储存事故时产生的事故油的要求。站内的废旧蓄电池、废变压器油及含油废水委托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不外排。社会影响做好与输变电工程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会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周围居民进

24、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取得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已落实:(1)建设单位已配合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周围居民开展输变电工程环保知识宣传工作,并按政策落实土地征用、临时占地租用、青苗补偿等手续、费用。(2)本工程无环保拆迁,评价范围内也不涉及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和遗迹,未产生不良社会影响。4.2 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表4-2 本批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境问题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生态影响(1)变电站和线路施工时的土地开挖会破坏地表植被,对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应对开挖土地和破坏的植被进行及时恢复,防止发生水土流失,

25、影响当地生态环境。(2)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已落实:(1)施工作业时避开了雨季,松散土及时进行了清运,并建设了挡土护体措施。施工组织合理,减少了临时施工用地。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和临时道路已经按要求进行恢复。站区周围土地恢复已原有用途,线路塔基植被恢复良好。(2)已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落实了各项环保措施,减少了土地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对变电站周围、施工现场及塔基周围进行了植被恢复。污染影响(1)施工时,尽可能缩短土堆放的时间,遇干旱大风天气经常洒水、避免土堆在道路上,以免车辆通过带起扬尘,造成更大范围污染。(2)施工废水排入沉淀池,去

26、除悬浮物后循环使用。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及时清理,不外排。(3)施工期固体废物及时清理,防止污染周围环境。(4)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错开高噪声设备使用时间,夜间不施工。(5)在工程建设中要认真落实报告表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6)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建设,确保项目运行后周边的工频电场、磁场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要求。(7)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落实各项环保措施,防止发生噪声、扬尘等扰民现象,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落实:(1)施工期废土方随挖随运,缩短了土堆放的时间,干旱大风天气经常洒水、未将土堆在道路上,对于砂、水泥、土等细颗粒散体材料的运输、储存采用遮盖、密封,防止

27、和减少飞扬。(2)施工期未在场地清洗设备及车辆。施工场地设置了简易施工废水处理池。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及时清理,不外排。(3)建筑垃圾由渣土公司清运。施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4)已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夜间不使用打桩机、推土机;减少搅拌机运行时间。施工场地围墙、网幕隔声。(5)施工期已落实报告表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6)已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及设计规范建设,监测结果表明,运行期间各项目周边的工频电场、磁场满足环保标准限值要求。(7)工程在施工期落实了各项环保措施,未发生噪声和扬尘等扰民现象。社会影响(1)大件运输应避开交通运输的高峰期。(2)施工期注

28、意对可能发现的文物进行保护。已落实:(1)文明施工,尽量减小了设备、材料运输对当地交通等影响。(2)本批工程评价范围内也不涉及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和遗迹,不会产生不良社会影响。4.3 试运行阶段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表4-3 本批工程试运行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环境问题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生态影响(1)各变电站和线路工程在施工结束后将根据项目周围的土地用途对植被进行恢复,变电站内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绿化或砂石化。(2)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已落实:(1)已按要求对站外、线路塔基进行

29、植被恢复,站内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了绿化或砂石化。(2)生态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已落实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污染影响环评批复要求:(1)在工程运行中要认真落实报告表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2)变电站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必要的消声降噪措施。(3)站内生活污水应排入化粪池并定期清理,不得外排,若具备接管条件应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4)站内须设有事故油池。站内的废旧蓄电池、废变压器油及含油废水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5)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已落实:(1)已落实报告表所提出的环保措施,

30、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2)变电站选用了低噪声主变,并采取了必要的减震、距离衰减等降噪措施。(3)本次验收的部分变电站站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不外排;部分变电站具备接管条件,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4)变电站内设有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容积能够满足储存事故时产生的事故油的要求。站内的废旧蓄电池、废变压器油及含油废水委托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不外排。(5)本批工程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社会影响做好与输变电工程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会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周围居民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取得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31、已落实:(1)本工程施工前期开展了公众解释与宣传工作。试运行期间,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均未收到有关该批工程环保问题的投诉。(2)本工程无环保拆迁,评价范围内也不涉及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和遗迹,未产生不良社会影响。5 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5.1 验收监测布点方法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HJ 705-2014)、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布点方法,对变电站及线路的工频电场、工频磁

32、场及噪声进行验收监测布点。5.1.1 验收监测工况及气象条件江苏省苏核辐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3月10日、2015年4月14日对选定的监测点位按监测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了监测。验收监测期间各项目正常运行,工况满足验收监测要求。5.2 监测结果汇总5.2.1 变电站厂界周围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验收监测结果汇总本批验收的变电站厂界周围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汇总情况见表5-4-1。表5-4-1 变电站厂界周围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变电站名称监测结果工频电场(V/m)工频磁场合成量(T)1110kV大路输变电工程110kV大路变5.4126.50.0310.0852110

33、kV司徒变扩建工程110kV司徒变1.489.40.0790.3443南郊110kV变电站扩建#2主变工程110kV南郊变1.014.30.0220.056标准限值4000100监测结果表明,变电站周围距地面1.5m处工频电场为1.0V/m126.5V/m,满足工频电场4000V/m的限值要求;工频磁场为0.022T0.344T,满足工频磁场100T的限值要求。监测结果表明,本批验收的110kV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目标测点处工频电场为1.015.3V/m,工频磁场(合成量)为0.0230.058T,满足工频电场4000V/m和工频磁场100T的限值要求。5.2.2 变电站厂界噪声监测结果汇总本批

34、验收的变电站厂界外1m处的昼、夜间噪声监测结果汇总情况见表5-4-2。表5-4-2 变电站厂界噪声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dB(A)序号项目名称变电站名称监测结果噪声限值执行标准(昼/夜)昼间噪声夜间噪声1110kV大路输变电工程110kV大路变40.542.437.538.860/502110kV司徒变扩建工程110kV司徒变43.751.839.244.960/503南郊110kV变电站扩建#2主变工程110kV南郊变39.744.438.941.260/50监测结果表明,本期验收的变电站昼间厂界噪声为39.7dB(A)51.8dB(A),夜间厂界噪声为37.5dB(A)44.9dB(A),

35、变电站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厂界外环境噪声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监测结果表明,变电站周围敏感目标处昼间噪声为40.2dB(A)49.3dB(A),夜间噪声为38.8dB(A)44.5dB(A),变电站厂界外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5.2.3 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汇总本批验收的各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汇总情况见表5-4-3。表5-4-3 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项目组成监测结果工

36、频电场(V/m)工频磁场合成量(T)1110kV大路输变电工程110kV隆高898线大路变支线/奇美899线大路变支线12.2771.00.2240.2572110kV北湖变至长江变电缆工程110kV北长7H3线1.00.0813220kV胡桥输变电工程(其中110kV配套线路)110kV胡东8H8线56.3323.80.2811.062110kV胡后8H1线/仙胡7F0线1241.21.250标准限值4000100监测结果表明,各输电线路测点处工频电场为1.0V/m1241.2V/m,工频磁场为0.016T1.250T,分别符合工频电场4000V/m和工频磁场100T的限值要求。5.2.4

37、衰减断面监测结果分析表5-4-4 本批工程监测断面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汇总表测点序号工程名称监测断面测 量 结 果工频电场(V/m)工频磁场(T)1110kV北湖变至长江变电缆工程110kV北长7H3线监测断面1.0 0.0220.0812220kV胡桥输变电工程(其中110kV配套线路)110kV胡东8H8线#16#17塔间监测断面1.0263.40.0160.561110kV胡后8H1线#3#4/仙胡7F0线#88#89塔间监测断面2.31292.60.0161.3213110kV司徒变扩建工程110kV司徒变(户外型)东侧监测断面1.089.40.0160.220标准限值40001

38、00监测结果表明,本次验收的110kV变电站监测断面测点处工频电场为1.0V/m89.4V/m,工频磁场为0.016T0.220T;110kV线路监测断面测点处工频电场为1.0V/m1292.6V/m,工频磁场为0.016T1.321T,分别满足工频电场4000V/m和工频磁场100T的限值要求。通过对本次验收的110kV司徒变进行衰减断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变电站周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随着距厂界距离的增大总体呈递减趋势。本次验收的变电站厂界周围测点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符合工频电场4000V/m和工频磁场100T的限值要求,因此,变电站对周围环境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均符合相应的限值要求

39、。通过对110kV胡东8H8线、110kV胡后8H1线/仙胡7F0线进行衰减断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架空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随着距线路距离的增大总体呈减小趋势。通过对110kV北长7H3线进行衰减断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电缆线路上方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随着距线路距离的增大总体呈减小趋势。本次验收的输电线路测点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符合工频电场4000V/m和工频磁场100T的限值要求,因此,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均符合相应的限值要求。6 环境影响调查6.1 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6.1.1 生态影响1)生态敏感目标调查通过现场调查,查阅工程环评及设计资料,本批工程生态环

40、境影响调查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目标。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号),本批工程不涉及生态红线保护区。2)自然生态影响调查根据现场调查,本批工程变电站站址及线路沿线主要为农田地区,工程所在区域已经过多年的人工开发,地表主要植被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无古树名木,无需要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本批工程生态调查范围内未见有需要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出现,仅有鼠类、蛙类和一般鸟类等较为常见的动物,没有大型野生兽类动物。本批工程变电站新增永久占地面积0. 431hm2,110kV输电线路塔基新增总永久占地面积约0.039hm2,临时占地总面积约0.456hm2。3)

41、农业生态影响调查经调查,本批工程变电站占用耕地面积0. 431hm2,输电线路塔基永久占用耕地面积约0.039hm2;工程占用耕地不属于基本农田。工程占地不可避免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但建设单位按规定交纳了土地征用补偿金。工程施工对周围农作物造成影响;对受损的青苗,建设单位按政策规定进行了经济补偿。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对施工道路等临时占地进行了平整、清理、恢复。现场调查未发现工程建设破坏当地农业灌溉系统等现象。在采取补偿措施后,工程建设对农业生态影响较小。4)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本批工程选址避开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目标。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已按原有的土地功能进行了恢

42、复。所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管理措施等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工程建设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6.1.2 污染影响变电站及线路施工会产生施工噪声,建设单位在施工时选用低噪声设备,限制高噪声设备夜间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变电站及线路施工过程中地表土的开挖及渣土的运输可能会产生扬尘,短时间影响周围大气环境,但影响范围很小,随着施工结束即可恢复。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这两类废水产生量较少,其中生活污水排入临时厕所,定期清理,生产废水排入临时沉淀池,定期清理,不外排。施工期废水对周围水体基本无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43、两类。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及时清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6.1.3 社会影响大件运输车辆、施工设备对道路交通有短暂的影响,施工结束即已消除。本批工程无环保拆迁,评价范围内也不涉及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和遗迹,不会产生不良社会影响。6.2 试运行期环境影响调查6.2.1 生态影响本批变电站工程新增占地为预留建设用地,由于工程的建设,使得站址占用土地的功能发生了改变,给局部区域的植被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站址地区无珍稀植物和国家、地方保护动物,受影响的主要是农作物的生产,对当地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局部输电线路需要在农田中穿过,塔基永久占地会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输电线路塔基建成后,塔基上方覆土。

44、通过调查当地农民,农田中建立铁塔以后,给局部农业耕作带来不便,但对农业收入和整个农田环境影响很小。临时占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般都是临时的,随着施工结束并采取相应恢复措施以后,其不利环境影响将不再发生。通过现场调查确认,本批工程施工建设及试运行阶段很好地落实了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未发现施工弃土弃渣随意弃置、施工场地和临时占地破坏生态环境及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现象。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本批输变电工程均不在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内。本批各变电站及线路塔基周围的土地已恢复原貌,变电站及线路塔基建设时堆积的渣土均已平整并进行绿化,未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生破坏。输电线路施工对周围景观有短暂影响,建成后对景观有一定影响。项目周围环境恢复情况见图6-1图6-6。 图6-1 110kV大路变周围生态恢复示例 图6-2 110kV司徒变周围生态恢复示例 图6-3 110kV司徒变事故油池 图6-4 110kV南郊变周围生态恢复示例 图6-5 胡东8H8线塔基生态恢复示例 图6-6 胡后8H1线/仙胡7F0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