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4927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就结合天津海河的改造、治理探讨城市与河流之间如何共同发展,既能维护城市自然生态平衡、又能满足人们对景观的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 生态平衡 一、城市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急剧增多,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在增多。以天津为例,2009年,天津污水总处理能力149万吨/日,计划2010年日处理能力超过169万吨,没有数据能够准确统计出天津每天能够产生多少生活污水,但是400多万户家庭和数量庞大的企事业单位日常用水产生的污水数量远远大于目前的处理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还有很大量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掉了

2、,如果不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严重影响河道生态环境,甚至会污染地下水源。类似这种情况在很多城市都普遍存在。目前,各种洗涤用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洁净,同时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果这类污水不经处理,仅靠河流自身的清洁能力结果只能是变成一条条污水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城市河流管理所涉及部门众多,而且又根据区划涉及到各个区的分局,管理权责不明确,普通百姓对职责划分不了解,发现了问题也不清楚该由哪个部门管理,造成了由“都管到都不管”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一些占用河道、违法捕鱼、随意排污等现象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的损害了河道生态环境。 3.

3、对景观效果盲目追求,破坏了河道自然形态。这也是目前一些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美化环境的要求极为迫切,部分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城市形象,一时间,河道景观建设大兴土木,原本原始的城市河流两岸变成了钢筋水泥平台,原生树木也被换成景观树木、草坪等等,一些城市经过改造河道后却造成地面下降,原因是钢筋水泥的河堤破坏了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的水循环所引发的系列问题等等。 4.城市居民的素质有待提高,经过改造的城市河道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也有一些现象是屡禁不止的,如随意网鱼、钓鱼、随便丢弃的垃圾等等,这不仅破坏了水质,同时也破坏了花了高昂价钱才取得的景观效果。天津每年都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海河的特点向河

4、流中放养各类鱼类,以改善河道水质,可仍有部分人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利用管理部门管理漏洞,公然捕鱼,甚至破坏了公共设施。这里体现在管理部门的是管理漏洞,体现在违法捕鱼者身上就是道德漏洞,一些地方居民素质很高,这与严格执法、处罚力度高分不开,我们的城市管理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经济上的处罚可以改变一部分违法者的行为,提高其公共素质。 5.工业企业污水排放依然是城市河道治理的难点。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污水排放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大型的工厂如棉纺厂、造纸厂都是沿河而建的,有直通河道的排污管道,时常会有新闻曝光,一些工厂违规排放污水,造成河流污染的报告,工业污水对河道的生态的损害是毁灭性的,工业污水中

5、含有的重金属、有害化学品如果进入河道,就直接进入自然循环中,河流水用于灌溉等农作物或动物吸收,最终会被人类本身所吸收,危害到人们的生存。二、解决城市河流治理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排污管网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争取达到污水处理率100%。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科学规划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各个城市实际情况不完全一样,如果有条件,如天津市利用海河改造的契机,封堵了所有通向海河的直排管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使所有的生活污水都通过市政管网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 2.明确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杜绝互相推诿现象,对各部门管理职责通过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公布,开展建立相应的热线服务业务,鼓励居民提供线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有价值的线索进行物质奖励。希望管理部门能够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反映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这样和老百姓形成互动,会极大的调动老百姓的参与积极性。 3.科学论证,科学施工,发挥城市河道的综合性功能。因地制宜的分析每个地方河流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出现“政绩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