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环评文件的公告()3803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4951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环评文件的公告()3803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环评文件的公告()3803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环评文件的公告()3803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环评文件的公告()3803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环评文件的公告()3803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环评文件的公告()3803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环评文件的公告()3803环评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温岭市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建设单位(盖章): 温岭市九龙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盖章): 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5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制目 录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1.1 项目由来11.2 评价依据21.3 工程概况41.4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9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02.1 自然环境简况102.2 社会环境概况132.3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功能区划143 环境质量状况173.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173.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94 评价适用标准205 建

2、设项目工程分析245.1建设流程245.2 主要污染工序污染物排放点位及排放情况24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367 环境影响分析377.1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377.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87.3 外界因素对本项目内部环境的影响分析437.4 水土保持48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50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508.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528.3 防治措施汇总及预期治理效果538.4 环保投资估算549 项目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5610 结论与建议5810.1 环评结论5810.2 环保建议6010.3 环评总结论61附图:附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

3、目周围环境特征示意图附图3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 地下停车库平面图附图5 城西街道高洋村村民点规划与建筑方案图附图6 温岭市城市噪声功能区规划图附图7 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8 温岭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图附件:附件1 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温发改证 2013168号附件2 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2013)年1150020号附件3 温岭市国土资源局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温土预字(2014)013号附件4 温岭市新建项目纳管意见附件5 关于同意环境影响文件信息公开的情况说明附件6 关于主动公开全本信息的说明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温岭市城市新区高洋村

4、拆迁安置房工程建设单位温岭市九龙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郭海玲联系人潘琳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岭市万昌中路1201号联系电话0576-86225399传真/邮政编码317599建设地点阳光大道北侧,中华北路东侧的规划地块内(城西街道高洋村)立项审批部门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温发改证受理20143号建设性质新建 扩建 迁建行业类别及代码K7010(房地产开发经营)占地面积(平方米)8978绿化面积(平方米)2244.5总投资(万元)14304.3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5环保投资比例0.7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开工日期2015.5预期完工日期2016.91.1 项目由来温岭市城市新区位于城市

5、总体规划框架结构中西北组团西部,是温岭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新区总规划用地39km2,涉及温峤镇、城西街道、城东街道。随着中心城区“东移、西进、北扩”战略的推进,该地区大量土地被征用,房屋被拆迁,被征地群众迫切需要建设拆迁安置房,以解决自身的居住问题。因此,温岭市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项目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并已列入2013年政府投资计划。基于上述背景,温岭市九龙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拟组织实施温岭市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工程总用地面积8978.0m2,总建筑面积28637.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440.8m2,地下建筑面积6196.8m2。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住宅用房、配套公建

6、用房、地下室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应当在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U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第16条,建筑面积10万2万平方米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温岭市九龙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委托,由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我单位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审查。1.2 评价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起

7、施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2015.1.1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正)(2000.9.1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08.6.1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起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修正)(2013.6.29起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1.1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起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0)

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1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1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14)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15)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16)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6.1起实施);1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2013.5.1起实施;18)关于加强城市建设

9、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部办公厅,2008.9.18;19)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20)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环发201211号;21)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22)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2号;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25)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2、地方相关法律法规1)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2.1

10、0.31);2)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3.6);3)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修正),(2013.12.19);4)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3年修正),(2013.12.19);5)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21号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2014年修正);6)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21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14年修正);7)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8.19),浙政发200323号;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若干规定,浙环发200712号;9)关于进一步下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12132号;10)关于

11、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0976号;11)关于印发等文件的通知,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环发200712号;1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80号;1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1215号;1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35号;15)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号;16)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857号;17)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

12、通知,浙环发201210号;18)关于进一步提高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环评编制评估效率并降低环评费用的通知,浙环发201333号;19)关于印发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环评与评估工作暂行规定的函,浙环评办20134号。3、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

13、术导则HJ/T169-2004;8)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改版),(2005.04);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4、相关规划1)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政办发2005109号文件;2)温岭市城市噪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3)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5、其他资料1)温岭市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项目受理通知书,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文件,温发改证受理20143号;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红线图(选字第(2013)年1150020号),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2013年8月5日;3)关于温岭市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

14、房工程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温岭市国土资源局,温土预字(2014)013号;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5)环评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环评技术合同。1.3 工程概况本项目拟定总投资14304.3万元,在温岭市城西街道高洋村规划地块实施温岭市城市新区高洋村拆迁安置房工程建设,总用地规模0.8978公顷(该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0.7113公顷;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0.1865公顷,属有条件建设用地区。建设单位工程用地应按法定程序和权限报批,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建设用地规划性质:商住用地。项目总建筑面积28637.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440.8m2(包括住宅建筑面积18780.1m2

15、,配套公建建筑面积3334.8m2,物业经营、管理等配套设施建筑面积325.9 m2。)地下建筑面积6196.8m2。建筑层数:地上16层,地下1层。机动车停车位161辆,其中地上63辆,地下98辆;非机动车位650辆。1.3.1 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设计指标1用地面积8978m22总建筑面积28637.6m2地上建筑面积22440.8m2其中住宅面积18780.1m2配套公建面积3334.8m2物业经营90.8m2物业管理70.2m2变配电房98.0m2监控室23.4m2消控室26.2m2门卫17.3m2地下建筑面积6196.8m2

16、3建筑占地面积2646.2m24建筑密度30%5容积率2.56绿地率25.0%7建筑限高60m8住宅户数182户9机动车停车161辆其中地面停车63辆地下停车98辆10非机动车停车650辆1.3.2 功能布局根据地形,本项目采用“一”字型布局方式设计了四幢高层住宅,且点式、板式住宅相互组合,对称布置在主入口两边;住宅楼采用16层建筑体量,既突出建筑体型的挺拔、又丰富了阳光大道的城市天际线,同时营造出小区主入口的端庄与大气。住宅底部设计了沿街配套公建,配套公建设计为两层,并在基地的东面布置了小区的物业经营与管理用房。配套公建主要用于小型便利超市和商铺,不设置餐饮、KTV等高噪娱乐场所等。高层住宅

17、向北退让底层配套公建及建筑红线7m,既保证了底层配套公建空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又能减少南边道路的车流噪音对住宅的干扰,从而提高小区的居住品质。同时住宅北面架空,并设计了独立宽敞的住宅入户门厅。本项目各建筑功能分布见表1-2。 表1-2 项目各建筑设施具体功能分布表建筑楼层功能主要污染地上建筑1#楼裙房12F配套公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噪声3F架空层/住宅416F住宅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噪声2#楼裙房12F配套公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噪声3F架空层/住宅416F住宅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噪声3#楼裙房12F配套公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噪声3F架空层/住宅416F住宅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噪声4#楼裙

18、房1F基本为沿街配套公建,东侧设置物业经营用房、监控室、消控室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噪声2F基本为沿街配套公建,东侧设置物业经营用房、物业管理用房3F架空层/住宅416F住宅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噪声地下建筑地下车库-1F机动车停车库汽车尾气、噪声非机动车停车库噪声其他设备用房-1F消防水池、水泵房、配电房、排烟机房、发电机房(备用)等噪声1.3.3设备布置情况及相关环保功能(1)项目主要设备布置情况见表1-3。表1-3 项目主要设备布置情况功能设备名称位置供水一组变频加压设备地下室水泵房内,1#楼北侧2台消火栓泵(1用1备)2台自喷泵(1用1备)供电1台变压器地下室发电机房,2#楼北侧空调住宅采

19、用家庭分体式空调住宅空调外机位置结合建筑立面统一设置通风8个自然通风井,2个排烟风机排烟风机设在1#、4#楼地下室排烟机房,电梯电梯机房建筑屋顶层(2)项目有关环保功能情况见表1-4。表1-4 有关环保功能情况内容数量位置地下车库出入口1个4#楼东侧,距地块东场界约12m,距北侧高洋村最近距离约80m;距东侧高洋村规划村民居住点地块最近约75m;距本项目最近住户(4#楼4F住户)约13.6m地下车库排气井2个1#排气井位于1#楼地块,排放口位于建筑屋顶(高约49.4m);2#排气井位于4#楼地块,排放口位于建筑屋顶(高约49.4m) 排水 化粪池设在建筑周边绿地地下,污水经排污系统收集预处理后

20、纳入市政污水管道1.3.4交通设计根据规划要求,将小区主入口设在小区中部,并结合入口广场,景观步道和中心广场形成小区的景观主轴,而将小区次入口设在小区的东边,结合地下坡道,将小区车流快速而便捷的引入地下车库,避免了机动车对小区内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地面沿配套公建布置地面停车位,在满足配套公建商业活动停车的同时,供小区内部临时停放,小区内部地面停车位则供小区住户停放使用。非机动车通过每幢建筑北面的坡道进入地下非机动车库,配套公建商业活动非机动车通过配套公建东侧的非机动车坡道停放于配套公建地下车库,其中大部分则停放于地面非机动车位。小区内部道路贴北侧用地红线布置,并与小区主次入口及消防入口相连,满

21、足消防要求,道路与住宅之间则自然形成小区集中绿地,供小区住户休憩使用;同时在住宅南边沿街商铺的顶层设计了屋顶绿化,一南一北形成一套完整的绿化体系,从视觉及使用功能上服务于小区住户,并与地块北侧和阳光大道南侧的城市沿河绿化及景观水系相互呼应,为小区住户营造一个绿意盎然,水景优美的花园式居住环境。1.3.5景观设计将小区中心景观广场面向小区主入口布置在地块的北面,既形成主入口的对景,又与小区内部两侧的集中绿地相互结合,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休闲活动的场地。植物景观力求使小区有着丰富的季相变化,根据植物的习性,合理布置,充分体现四季的景观特性:春天繁花似锦,夏天浓荫满地,秋天的色彩璀璨,冬天的苍翠无限。

22、并根据植物的树形特点合理搭配,创造细致的局部植物景观,体现植物的观赏价值。1.3.6 建筑单体设计(一)平面设计本项目为安置房工程,设计了A、B、C三种不同面积的户型,以满足安置需要,其中A户型为62.44平方米,B1户型为96.19平方米,B2户型为96.42平方米,B3户型为93.21平方米,C1户型为124.89平方米,C2户型为124.27平方米,点式住宅采用一梯三户,板式住宅为一梯两户,既满足了户型的配比和面积要求,又能充分结合地形,合理利用土地。户型设计充分强调舒适宜人的空间尺度以及与自然的融合性,每户都能南北通透、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且南向房间加大开窗面积以争取日照;明厅、明卫

23、的设计均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户型设计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尽量减小公摊面积。(二)建筑造型设计本地块西面和北面为城市主干道,设计中充分考虑城市的要素,将建筑造型作为城市景观来进行精细设计,通过对现代建筑的经典元素:构架、玻璃及线条等进行巧妙组合与穿插,造型新颖独特,充满张力,立面的比例与细部的设计精心推敲,产生有节奏的建筑韵律感,形成精致的建筑肌理。同时对高层住宅顶部进行了重点设计,通过体型的高低错落和相互组合,使得建筑体量变化丰富,充满趣味!暖灰色的外墙与轻盈剔透的玻璃,简洁明快的风格与精巧、细致的细部设计,使建筑体量具有了现代气息的艺术雕塑感,同时也充满了新世纪

24、住宅的时代特征,整体建筑风格大方典雅,简洁而端庄,建成后将成为本地区的具有标志性的住宅建筑。结合立面造型统一设计空调外机位,使其融入整体建筑造型之中。1.3.7 项目公用工程配套(1)供水系统:裙房13层采用市政直供,其他采用加压供水。本工程采用变频加压设备供水,设于地下室水泵房内。压力大于0.3Mpa时,设支管减压阀减压。消防和生活分开计量。(2)供、配电系统:本工程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压器。高压开关柜采用SM6环网柜,低压开关柜选用GCS型抽屉式开关柜。运行方式为10KV双路常供,操作机构采用CIT型,手动+电动操作。0.4KV单母线分段,母联常断。(3)排水系统:室内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管

25、网与阳光大道的污水管网接通,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采用重力流排水。雨水立管尽量设于阴角处,减少建筑立面的影响。屋顶雨水斗采用87型雨水斗。暴雨强度采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按2年计。(4)通风系统设计:地下层汽车库,按6次/小时换气量核算通风量。地下层设备用房,除特殊工艺要求外,按6次/小时换气量核算通风量。(5)空调系统:采用分体式空调,空调外机位置结合建筑立面统一设置。(6)消防系统:通风和空调系统送、回风管道在穿越防火分区、沉降缝或变形缝的两侧等部位均设置动作温度为70防火阀;风管、水管及其配件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空调系统的保温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1.4 与本项目有

26、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现场踏勘时,本项目地块已完成平整。根据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所在地块原为耕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不存在工业企业土壤环境遗留问题。目前项目拟建地块用地规划性质为商住用地。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 自然环境简况2.1.1 地理位置本项目拟建地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高洋村阳光大道北侧,中华北路东侧的规划地块内。项目拟建地块已完成平整,用地规划性质为商住用地。地块东侧隔东岸河75m为高洋村规划村民居住点(现为空地),再往东为三心美德颐乐园;南侧紧邻阳光大道,再往南为农田和下洋河;西侧隔中华北路约90m为高洋村农居点;北侧隔东岸河约60m处为高洋村农居点。项目

27、具体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分别见附图1和附图2;地块周围现状照片见下图。南侧阳光大道北侧东岸河、高洋村农居点西侧中华北路本项目地块现状东侧空地、三心美德颐乐园2.1.2 地形地貌温岭市在地质构造上属浙闽地区的东部边缘,新华夏系第二个一级构造复式隆起带南段东侧,温州宁波断裂以东的沿海地带。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西部及西南部的剥蚀平原被抬升形成山地,山地地层复杂,岩石种类较多,主要为晚侏罗纪火山喷出熔岩构成的山体,岩性以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东部为第四纪沉降区,并有多次海侵,形成海河冲积平原,地层为第四纪海相沉积层及近代河流冲积层。温岭市陆域呈东南长、南北狭,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35

28、.9公里,陆域总面积925.8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387.3平方公里,水域47.9平方公里,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之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部和西南部多为绵延起伏的低山丘陵,属北雁荡山余脉,海拔最高峰为733.9米。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系温黄平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海拔在2.53.0米之间。全市海域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77个,面积14.89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16.91公里(其中陆地海岸线147.5公里),20米等深线海面积924.05平方公里;海涂多为滨海平原外围的潮间带淤泥浅滩,面积155.39平方公里,滩涂平坦。2.1.3 水文特征

29、温岭市境内溪河众多,河流总长1494公里,河网水域总面积31.06平方公里,总容积6253.9万立方米,蓄水容积4916.3万立方米。现在(地)市级河道3条、县(市)级河道16条、重要城乡河道331条,主要河道包括金清港、南官河、翁岙河、联树桥河、甘四弓河、运粮河、木城河、箬松河、大溪河、江厦大港、双桥河、东月河等。主要水系为金清水系,其在温岭境内流域面积为504平方公里,并与黄岩、路桥、椒江诸河相通;独立水系主要有:江厦港,河长10.45km,流域面积46.6km2;坑潘溪,河长8.0km,流域面积24.5km2;横山溪,河长12.15km,流域面积33.01km2;大雷溪,河长6.35km

30、,流域面积22.17km2。金清水系河流的流量受降水控制十分明显,属雨源类河流。主要河道为南北走向的月河、南官河;其次为楼下泾、联树桥河等,往东南出金清港,月河、南官河正常水位约2.12m,一年一遇的洪水位约2.82m;其他各水系河流,源短流急,枯洪变化悬殊,属山溪间歇河流。本项目周边水体为桐山溪,最终汇入大溪河。温岭市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主要为松岩类孔隙水,水质状况良好。松散岩类孔隙广泛分布境内的河谷平原及滨海平原地区。水位埋深一般小于1m,个别地段23m,常见于井、泉和地下水库,出水量为1001000m3/d,局部可达10005000m3/d,矿化度一般下雨1g/L。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

31、山丘地区。断层裂隙带泉水流量可达0.121.2L/S,其他地段躲在0.05 L/S。该类水水质好,引用方便,可作分散供水水源。2.1.4 基本气象特征温岭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冬夏季风交替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湿适中,雨量充沛,灾害性天气较频繁,夏季雨量集中,冬季晴冷少雨,该地区全年平均风速2.08m/s,N风主导风向平均风速2.31/s,NNE次主导风向平均风速2.87m/s,其主要气象特征参数如下:1)平均气压:1012.6 hPa2)平均气温:17.43)相对湿度:80%4)降水量:1729.7mm5)蒸发量:1274.6mm6)日照时数:1626.9h7)日

32、照率:37%8)降水日数:168.7天9)雷暴日数:31.0天10)大风日数:4.9天2.1.5土壤植被温岭境内土壤类型多样,地域分布明显,有黄壤、红壤、潮土、水稻土和盐土五种类型,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0.06%、48.29%、2.35%、43.85%和5.4%。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山顶部位,多种植茶叶和马尾松;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多为林地、竹园以及以马尾松为主的疏林地;潮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和海滨地带,多为粮地和园地;水稻土分布在平原河网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大麦等粮食作物;盐土以条状分布于沿海一带,主要种植蚕豆、棉花等耐盐性强的作物。温岭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

33、亚区,由于人类活动,原生性植被早已不复存在,部分地区生长着次生常绿阔叶林。森林指标的主体是针叶林和针阔叶林。内陆山地针叶林以马尾松为主,局部分布黑松、湿地松和火炬松;沿海山地和海岛针叶林以黑松为主,间有马尾松生长。2.2 社会环境概况2.2.1 温岭市社会环境概况温岭是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全市陆域面积926km2,海域面积1079km2,大小岛屿170个,海岸线长317km,全市辖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5个街道,泽国、大溪、松门、箬横、新河、石塘、滨海、温峤、城南、石桥头

34、、坞根11个镇,97个社区(居)委会,832个行政村,是台州市九个县(市)区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县(市),201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205998人,其中男性人口612395人,女性人口5936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4549人。全年出生人口14238人,死亡人口7882人,人口出生率为11.83,死亡率为6.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8。总人口中市区人口242051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温岭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形成了体制灵活、市场活跃、民资丰厚等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国家级可持续

35、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48.28亿元,增长8.4%;财政总收入78.6亿元,增长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5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3元,分别增长9.3%和10.6%。2.2.2 城西街道概况城西街道办事处位于温岭市区西大门,东邻城东街道办事处,南接太平街道办事处,西连温峤镇,北依横峰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驻王府基行政村。全街道总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31亩,人口2.4万,辖一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城西街道办事处是省级开发区温岭工业园的重要组成区块,也是温岭中等

36、城市快速建设发展中的工贸新区。城西街道自2001年2月成立以来,街道党委、办事处紧紧围绕“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举,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同步”的战略总思路,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工业化,攻坚克难,抢抓机遇,锐意创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13年8月,城西街道财政总收入16000万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796.8万元,同比增长65.3%。2.3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高洋村阳光大道北侧,中华北路东侧的规划地块内,根据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该区域所在生态功能小区名称为:“温岭中心城区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3 1081D01),属于优化准入区

37、。(1)区域基本特征本区主要由温岭城市建成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城三块组成,从地域上主要包括太平街道、横峰街道、城西街道和城东街道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43.0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7多万人。该区是城市建成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便利,交通通达性好,是温岭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中温岭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汽摩配、炊具、仪器仪表、园林机械等产业;温岭工业城承担着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的职能设有鞋业园区、机电园区等功能区,呈现明显的集群效应。横峰街道己建成了鞋革、珍珠等五大专业市场和1个特色工业园区、3个鞋业园区,形成了以制鞋业为主,皮革、珍珠、箱包加工业协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城

38、北街道已建立山马工业区、横塘工业区、麻车工园区等6家工业园区,形成了以制鞋业为主导,五金、橡胶、机电、印刷等多业并举的工业格局。(2)生态环境敏感性及服务功能该区生态系统产品提供极重要,生态环境敏感类型主要为酸雨轻度敏感,地质灾害高度敏感。(3)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近期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50%和80%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地表水水质近期达到类水水质标准,远期达到类水水质标准。(4)建设项目开发环境保护要求着力加快置换出第一、第二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着重发展吸收就业多、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对温岭工业城、经济开发区开展生态型工业园区的建设

39、,着力构建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上进行污染物的削减。加强对区域内各街道现有工业区块的整合和产业提升,依托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工业用地集约水平。温岭经济开发区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作为其发展重点,强化生产服务和高技术导向,限制普通制造业,鼓励和引导现有制造企业逐步向工业城和滨海产业带转移;温岭工业城以汽配、机电、鞋服、高科技、信息产业进行功能布局;横峰街道对现有的鞋业集聚区进行升级改造,城北街道主要在山马、南山闸、横塘等区块重点发展和提升机械五金和鞋类等行业。(5)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污染控制: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手段,实现“三废”达标排放,杜

40、绝严重污染源的产生。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实施雨污分流、高效截污,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做到达标排放,并尽快将中水利用纳入污水回用体系,以削减纳污水体的污染负荷,确保生态补给用水,恢复水体功能。大力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力争从源头上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加强染化、造纸、制革、制鞋等重污染行业的废水治理工作,确保各类污染源达标排放,进一步削减工业污染源强。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快对现有城区河网的修复整治工作,通过上游蓄截、中游疏导、下游排泄、低洼地围填的整治工作,改善水质,恢复功能,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水质目标。改

41、善城区能源结构,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或较清洁能源,提倡工业企业以油品、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为主要能源,进一步加强对制鞋、电镀、制革、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废气整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加快治理,保证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市区绿化系统的建设力度,合理配置公共绿地,推进绿色廊道的建设,加大对城市公园和市民广场的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加强对城区水网湿地系统的保护和滨水环境的治理。改善和优化交通网络体系,加大市区与中心集镇之间的联系,营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对中心城市周边及交通干线两侧的矿山集中

42、治理区进行重点整治,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各类地质灾害防范措施。本项目为迁安置房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该小区限制和禁止的工业项目,因此符合小区的环境准入条件。3 环境质量状况3.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3.1.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为了了解项目周围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引用温岭市监测站在温岭市环保大楼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1)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项目:SO2、NO2、CO、PM10;监测时间:2013年7月31日8月6日;监测频率:SO2、NO2、CO小时值、日均值,PM10日均值。2)监测结果统计表3-1 空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采样

43、点采样时间监测值(mg/m3)SO2NO2COPM10温岭市环保大楼7月31日小时浓度范围0.0040.040.0020.0150.3010.666/日均值0.0120.0060.4620.0638月1日小时浓度范围0.0030.020.0020.0080.220.507/日均值0.000.0030.3140.0448月2日小时浓度范围0.0030.0190.0020.0020.2630.435/日均值0.0050.0020.3380.0858月3日小时浓度范围0.0060.0330.0020.0230.3480.548/日均值0.0120.0050.4080.0468月4日小时浓度范围0.0

44、040.020.0020.0160.3150.662/日均值0.010.00604960.068月5日小时浓度范围0.00500220.0020.0270.3260.817/日均值0.0120.0080.4990.0788月6日小时浓度范围0.0040.030.0020.0160.3220.574/日均值0.0110.0040.4340.062小时浓度范围0.0030.040.0020.0270.220.817/日均值范围0.0050.0120.0020.0080.314.4990.0440.085日平均值0.01000040.3570.063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0.500.2010.00/日均值0.150.084.000.15比标准范围小时平均浓度0.0060.080.0100.1350.0220.082/日均值0.0330.080.0250.100.0790.1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