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问题总结.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4973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加固问题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结构加固问题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结构加固问题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结构加固问题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结构加固问题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加固问题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加固问题总结.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结构加固问题总结学 院: 土木建筑 专业班级: 检测与维护技术2班 姓 名: 学 号: 2013 年 1 月 3 日1.光的波粒二象性分别在什么时候表现?什么时候有害?风为什么能加快腐蚀?一、光的波动性:(1) 足够能量的光在传播时,表现出波的性质。(2) 光是一种概率波,即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可用波动规律来描述。(3) 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4) 光的波动性不同于宏观概念的波。(5)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其波动性越明显。光的粒子性:(1) 当光同物质发生作用时,这种作用是“一伤一伤”,不连续进行的,表现出粒子的性质。(2) 少量或个别光子

2、性质往往显示出光的粒子性,光子具有一定能量与动量。(3) 光子不同于宏观概念的粒子。(4)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可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能统一的。光是把粒子性和波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矛盾统一体,在传播时,表现为波动性的性质,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在和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的特性。二、波粒二象性表现为害处:按照量子理论,电磁波可视为光子流,按其产生的效应可分为“游离辐射”和“非游离辐射”。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电磁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低波动性越显著。当频率足够高的电磁波把极高的能量传给其他物质时,光子就有可能游离出该物质内原子或分子的电子,使物质

3、内充满带电离子,这种效应就称为“游离”,造成这种现象的电磁波就称为游离辐射。每一种物质都有特定的游离频率临界值,当电磁波频率低于此临界值,无论强度有多大,也不可能使该物质产生游离效应。 如果在生物组织上产生游离辐射,细胞物质就会发生电离作用,与细胞内的主要成份(如蛋白质、核酸和酶)抢夺电荷。一旦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失去电荷,分子的结构就会不稳定,形成新的离子。某些离子会通过化学反应破坏该离子所在位置的细胞结构。如果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被损坏(基因突变),细胞就有可能成为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游离辐射常见于核电站中,人们利用“铀”、“钚”之类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热能并转化为电能。衰变现象通常会发出

4、三种类型的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玛射线()。阿尔法射线是氦原子核流,贝塔射线是电子流,这两种射线都不属电磁波。伽玛射线是一种强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当核电站发生事故或原子弹爆炸后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弥散在空气中,不断放射出伽玛射线,危害生命健康。三、风加快腐蚀的原因:我们一般所说的腐蚀性是指的对建筑物、岩石这些石料的东西或者轮船、集装箱这种金属物品。风中的水分可以与石料发生物理反应或者化学反应,和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腐蚀。其中对于海风,风里所携带的盐碱,这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由海面吹向地面的风比从地面吹来的风携带更多的水分,湿度更大。另外一点,海面的温差变化小,一般说海风腐蚀

5、性大的时候都是夏季左右。这个时候海面温度低,所以形成向陆地吹来的风,由于日照、温度、蒸发等原因。这个时候海风的风力要比一般风或者其他时候的的海风大,所以作用力更大。2.解决满堂支架上砼模板的变形措施(侧向,竖向)1.现象:支架变形,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拼缝漏浆,接缝错位,梁的线形不顺直,混凝土表面毛糙、污染。底板振动不实,出现蜂窝麻面,箱梁腹板与翼缘板接缝不整齐。2.原因:A:支架设置在不稳定的地基上:支架完成后,浇筑砼前未作预压,产生不均匀沉降。:梁底模板支撑格铺设不整齐,不密实,底模与格栅不密贴,梁底模高程控制不全。:梁侧模的纵横支撑刚度不够,未按侧模的受力状态布置,对拉螺栓。

6、:模板拼接不严密,嵌缝处理不好。:底模不清洁,污染,杂物影响砼流动和密实。3.措施:A支架设置在经过加固处理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基上,地基表面平整,支架材料和杆件设置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架上铺设梁底模格栅要与支架密贴,底模要与格栅垫实,在底模铺设时要考虑预拱度。C梁侧模纵横向支撑,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合理布置,并设置足够的对拉螺栓。D模板材料强度、刚度要符合要求。E底模必须光洁,涂机油。F两次浇筑的要保证翼缘板腋下不流浆。3.典型振捣器的工作原理,参数及图例按传递振动的方法分类:混凝土振捣器有内部振捣器、外部振捣器和表面振捣器三种。1.内部振捣器原理:又称插入式振捣器,工作时振动头插入混凝土内部

7、,将其振动波直接传给混凝土。这种振捣器多用于振压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层,如桥墩、桥台基础以及基桩等。它的优点是重量轻,移动方便,使用很广泛。 振动器参数:振动棒头直径:50/60(mm)振动棒头长度:520(mm)电缆线径:32.5软管外径:36(mm)振动频率:12000(r/min)振幅:1-2.0(mm)电机功率:0.65(KW)激振力:700(KG)激振半径:300-500(mm)作业效率:19-26(m3/h)作业半径:20-35(m)重量:15(KG)(含软管电缆)2.外部振捣器原理:又称附着式振捣器,是一台具有振动作用的电动机,在该机的底面安装了特制的底板,工作时底板附着在模板上,振

8、捣器产生的振动波通过底板与模板间接地传给混凝土。这种振捣器多用于薄壳构件、空心板梁、拱肋、T形梁等地施工。振动器参数:相数:3(PH)尺寸:645315485(长宽高)(mm)输出电压:48(V)输出频率:200(HZ)输出电流:54(A)输入电压:380(V)输入频率:50(HZ)输入电流:12(A)重量:90(KG3.表面振捣器原理:是将它直接放在混凝土表面上,振捣器产生地振动波通过与之固定的振捣底板传给混凝土。由于振动波是从混凝土表面传入,故称表面振捣器。工作时由两人握住振捣器的手柄,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拖移。它适用于厚度不大的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等工程的施工。:型号激振力(KN)振频HZ振幅M

9、M电源相数/HZ/V功率(KW)重量(kg)外型尺寸(mm)GPZW12100-1500.83/150/3801.520160长260振动器参数:4.砼振捣方式及合格的标志振捣方式:人工振捣(当结构钢筋较密,振捣器难于施工或混凝土有埋件、观测仪器,周围混凝土振捣力不宜过大时采用人工振捣):垂直插入,快插 ,慢拔 ,三不靠 1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2 每次插入的振捣时间为20到30秒左右,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3. 振捣时间不宜过久,太久会出现砂与浆分离,石子下沉,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砂层,影响混凝土质量4. 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沉混凝土1

10、0CM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5. 振捣插入前后间距一般为30-50cm,防止振漏6. 三不靠:一指振捣时不要触碰模板,二是钢筋和预埋件,在模板附近振捣时,应同时用木锤轻击模板,在钢筋密集处和模板边角处,应配合使用铁钎捣实。其他场合一般采用机器振捣:振捣类型按振捣器传递振动方式分为以下3种(5) 内部振捣:即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混凝土内部进行振捣(6) 外部振捣:即振捣器在构件的外部进行振捣(7) 在振动台上振捣:即将混凝土构件放在振动台上进行振捣合格的标志:1.混凝土不要出出现气泡2.石子不在显著下沉3.混凝土浇筑表面微微泛浆和泌水,不能漏震,也不能过振4.表面基本形成水平面5.模板拼接出现

11、浆水5.为什么要选择具有结构补强,加固设计,施工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砼裂缝修补设计和施工?原因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根据设计、施工资质管理(1)裂缝修补设计,应由具有结构加固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桥梁加固设计规范进行设计。(2)裂缝修补施工,应由具有结构加固特种专业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和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核上岗的专业技术工人进行施工。二、 根据施工组织管理(1)裂缝修补施工管理、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管理相同,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施工人员固定,实行项目责任制和质量终生责任制。(2)裂缝修补工程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制定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机构

12、设立方案、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三、施工质量控制(1)裂缝修补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施工现场管理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使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人员有章可循。(2)裂缝修补施工,应根据设计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要求,结合工程内容和施工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涉及结构安全和隐蔽工程的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措施。(3)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施工技术标准和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并有完整的施工记录和质检记录;每道工序完成应按规定检查验收,检验合格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6.简述压住灌封胶修补裂缝法的

13、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检验要求裂缝压注灌缝胶修复施工工艺:1. 骑缝打磨裂缝范围的混凝土表面并吹风清洁干净,打磨范围应超出裂缝四周各50-100mm。2. 骑缝粘贴固定专用注射器的BC基座要求基座中心对准裂缝中心,基座间距一般为200-400mm(即每延米裂缝粘贴3-6个),基座间裂缝表面刮涂环氧树脂胶泥或粘贴GF布进行严密封闭防止压注时灌封胶从基座间裂缝中溢出。3. 按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要求配兑干燥型或潮湿型灌封胶,每次配兑的灌封胶数量从一次压注完胶液不在注射器内发热,变稠和凝胶为限,做到专人配兑,专人检核,称量准确,搅拌充分,即拌即用。4. 先将灌封胶吸入注射器并用活动卡条固定,再将注射器装

14、入BC基座拧紧固定,全部注射器安装完毕后松开固定卡条,使灌封胶在注射器配套专用压力筋作用下低速低压连续自动地将灌封胶源源不断的压入裂缝深处,一个注射器的灌封胶注射完毕,立刻换上另一个预先吸满灌封胶的注射器继续压注,直至裂缝完全灌满为止。5. 灌封胶固化8小时后撤除注射器,剔除封缝胶泥或封缝GF布,用手提砂轮机打磨平顺并吹风清洁干净,自检后报工程监理和质检单位检查验收。施工质量检验:1. 对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裂缝(结构性裂缝)修补后,必须进行检测确定修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2. 裂缝表面封闭修补后,封缝胶膜、胶泥层和纤维布应均匀、平整、不出现裂缝,孔洞和脱落,粘贴纤维布的宽度允许偏差为-3到+

15、5mm,长度允许偏差为-5到+10mm,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3. 裂缝注射灌封胶修补后,固化期达到7天时,可采用取芯法检验压注修补质量,芯样检验采用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检验结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为符合设计要求:(1)延裂缝方向施加的劈力,其破坏应发生在混凝土部分(即内聚破坏);(2)破坏虽有部分发生在界面上,但其破坏面积不大于破坏总面积的15%。4. 裂缝压力注浆法修补后,可采用超声波法进行检测,并与压浆前的超声检测结果对比(前后波形变化)确定压浆修补效果。5. 裂缝填充密封修补后,不仅要检验表面纤维布封闭保护效果,还要检查隔离层,填充料施工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综合评定裂缝修补质量。7封

16、闭空间内材料损伤机理材料的破坏是损伤的产生、发展过程与结果。而且,损伤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局部性、各向异性,并随时间与空间变化。损伤区包含大量基体微裂纹和宏观裂纹,纤维的弯折和断裂,纤维一基体界面脱胶以及层一层之间的分离等,很难用一种简单的破坏模式表征。产生材料损伤一破坏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至少有三方面:I. 存在于纤维、基体和界面上的微缺陷,通常可分为层内缺陷、层间缺陷和纤维中的缺陷。II.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各单层要根据承载需要设计为不同取向和次序,会直接影响到层间刚度匹配和应力分布,导致不同损伤破坏机制。III. 载荷状况与分布有很大影响。即使在简单载荷下,层合板的各单层都在复杂应力作用下,其

17、中面内应力分量可能引发基体裂纹和纤维断裂;面外应力分量可能引发分层断裂。然而,这两组应力分量并非独立的应力群,它们在损伤发展过程中互相祸合。不同机制损伤的同时或先后发生以及相互作用,使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一破坏过程显现出非常复杂的现象。然而,在宏观上,这些损伤可分为三种断裂模式,即层内断裂、层间断裂和横层断裂。层内断裂与层间断裂,从微观上看,都属于基体破坏或纤维一基体界面分离,是沿纤维方向的断裂。然而,从宏观上看,前者是单层内的横向裂纹,而后者是层一层界面分层横层断裂主要是纤维断裂,它往往控制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最终破坏8.体外索采用的有效预应力变低的原因原因:1.预应力钢筋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

18、应力损失:2.锚具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3.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4.分批张拉引起的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5.钢筋松弛引起的损失6.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9.连续刚构中跨箱梁底板开裂预防措施及加固机理预防措施:设计方:1. 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保证预应力张拉时下方混凝土有足够的抗力2. 箱梁骨架钢筋设计时,应考虑箱体的顶板、底板的共同参与抗弯、抗压、抗扭、抗剪的作用,骨架钢筋不宜多而杂。通常情况,骨架每筋有3-4排为宜,主筋的重叠最好不超过三排。3. 底层钢筋在布置足够横向钢筋以抵抗Wmax的同时,应该注意加强与竖向联系钢筋,减小主拉应力。推荐使用封闭箍筋嵌套,对施加预应力有良好约束。4.

19、注重截面抗弯抗剪能力的设计,必要时在箱内增加体外预应力束。施工方:1.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采用电子计量设备,确保配合比计量准确,加强振捣,保证孔道下方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后不出现蜂窝麻面。2. 预应力钢束的张拉要尽量减少预应力损失,注意张拉设备完好性,张拉技巧性及张拉温度的合理性。3. 预应力筋孔道定位偏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张拉时应有质检人员全程旁站,确保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并重视孔道位置的偏离与预应力束张拉的关系。4. 加强对钢筋制作与安装的质量管理,使钢筋制作与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加固机理:1. 体外预应力法:当梁桥存在结构缺陷尤其是承载力不足或需要提高荷载等级,即需要对桥梁

20、主要受力结构进行加固时,可在梁体外部(梁底与梁两侧)设置钢筋或钢丝束并施加预应力以改善桥梁的受力状况达到提高桥梁承载能力的目的2. 扩大截面法:对抗拉强度不足的梁桥进行补强施工时可在梁底部或侧面增配补强主筋或在腹板上增设补强箍筋,然后喷涂或浇筑混凝土从而使梁的抗弯截面增大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3. 粘贴钢板法:粘贴钢板法就是采用环氧树脂系列粘结剂将钢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使之于结构物形成共同受力的物体,以提高其刚度,改善原结构钢筋混凝土的手里状态,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达到补强效果。10.材料的屈强比定义及复合材料的进展材料的屈强比(yield ratio)定义:材料的屈服强度

21、与抗拉强度的比值,与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加工硬化能力密切相关。 复合材料的进展: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组元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组元的缺陷,从而优化设计每个特定技术要求的产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复合材料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根据基体种类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炭基复合材料等,按增强(韧)相可分为颗粒增强、晶须增强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体育器材、医疗器械等领域,近几年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复合材料历史:1932年

22、在美国出现1940年以手糊成型制成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军用飞机的雷达罩1946年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在美国出现,为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制造提供了技术贮备。1949年研究成功玻璃纤维预混料并制出了表面光洁,尺寸、形状准确的复合材料模压件。 1950年真空袋和压力袋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并制成直升飞机的螺旋桨。60年代在美国利用纤维缠绕技术,制造出北极星、土星等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为航天技术开辟了轻质高强结构的最佳途径。1972年美国PPG公司研究成功热塑性片状模型料成型技术,1975年投入生产。80年代又发展了离心浇铸成型法二、复合材料领域的国际前沿热点1.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是包括颗粒、晶

23、须、纤维增强金属基体的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兼具金属与非金属的综合性能,材料的强韧性、耐磨性、耐热性、导电导热性及耐候性能适应广泛的工程要求,且比强度、比模量及耐热性超过基体金属,对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 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MC) 的增韧材料主要有碳纤维(CF)、碳化硅纤维(SiCf)、玻璃纤维、氧化物纤维,以及碳化物和氧化物颗粒等,基体材料主要有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和氮化物陶瓷等。CMC种类繁多,由于其“耐高温和低密度”特性优于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因而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把CMC 列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发展重点,而连续纤维增韧的CMC

24、 是重中之重。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材料(PMC)是以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为基体材料和另外不同组成、不同性质的短切的或连续纤维及其织物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常用的增强纤维材料有玻璃纤维、碳纤维、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等。4. 炭/ 炭复合材料炭 / 炭(C/C)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复合材料,其使用温度高达 2000以上,密度低于 2.0g/cm3,比强度是高温合金的 5 倍,是一种优秀的轻质高温结构材料。三、目前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是(1 )进一步提高结构型先进复合材料的性能; (2 )深入了解和控制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 (3 )建立健全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力学; (4 )复合材料结构设

25、计的智能化; (5 )加强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 四、近年来,复合材料在增强纤维、加工技术、智能材料和非破坏性检测技术等方面研究较多,并且不断有新的市场应用,能够代表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方向。1. 增强纤维环保化在我国,黄麻等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也正在研究之中,这类纤维不仅环保,而且可循环利用。2. 加工技术高效化3. 功能性/ 智能复合材料多样化 当前,采用较多的6 种生产功能性或智能复合材料的技术为:纤维及微粒的复合;变层功能膜的组合;多孔絮材料的组装和梯度材料模型;纳米材料组装;分子(原子)团簇材料智能化;功能超分子器件组装4. 检测技术成型化 复合材料的非破坏检测技术,一直是复合材料结构件

26、发展的关键之一。11.不同尺度下的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方法很多,据美国国家宇航局调研分析,其认为可分为六大类约70余种。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 一、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目视检测Visual Testing (缩写 VT); 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 RT);超声检测 Ultrasonic Testing(缩写 UT); 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 MT); 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 (缩写 PT); 涡流检测 Eddy Current Testing (缩写 E

27、T); 声发射 Acoustic emission (缩写 AE)。 1、目视检测(VT)目视检测,是国内实施的比较少,但在国际上非常重视的无损检测第一阶段首要方法。按照国际惯例,目视检测要先做,以确认不会影响后面的检验,再接着做四大常规检验。例如BINDT的PCN认证,就有专门的VT1、2、3级考核,更有专门的持证要求。经过国际级的培训,其VT检测技术会比较专业,而且很受国际机构的重视。 VT常常用于目视检查焊缝,焊缝本身有工艺评定标准,都是可以通过目测和直接测量尺寸来做初步检验,发现咬边等不合格的外观缺陷,就要先打磨或者修整,之后才做其他深入的仪器检测。例如焊接件表面和铸件表面较多VT做的

28、比较多,而锻件就很少,并且其检查标准是基本相符的。 2、射线检测(RT)是指用X射线或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 1、射线照相检验法的原理: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r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能量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 2、射线照相法的特点:射线照相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总结如下: a.可以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比较准确; b

29、.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可长期保存; c. 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夹钨、烧穿、咬边、焊瘤、凹坑等)检出率很高,对面积型缺陷(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 d.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而不宜较厚的工件,因为检验厚工件需要高能量的射线设备,而且随着厚度的增加,其检验灵敏度也会下降; e.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以及板材、棒材、锻件等; f.对缺陷在工件中厚度方向的位置、尺寸(高度)的确定比较困难; g.检测成本高、速度慢; h.具有辐射生物效应,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杀伤生物细胞,损害生物组织,危及生物器官的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RT的特性是定性更准确,有

30、可供长期保存的直观图像,总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射线对人体有害,检验速度会较慢。 无损检测X光机 用于工业部门的工业检测X光机通常为工业无损检测X光机(无损耗检测),此类便携式X光机可 以检测各类工业元器件、电子元件、电路内部。例如插座插头橡胶内部线路连接,二极管内部焊接等的检测。BJI-XZ、BJI-UC等工业检测X光机是可连接电脑进行图像处理的X光机,此类工业检测便携式X光机为工厂家电维修领域提供了出色的解决方案。 3、超声波检测(UT)1、超声波检测的定义: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超声波检测1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

31、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 2、超声波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 a.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 b.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 c.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d.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3、超声波检测的优点: a.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制件的无损检测; b.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

32、; c.缺陷定位较准确; d.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 e.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 f.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 4、超声波检测的局限性: a.对试件中的缺陷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仍须作深入研究; b.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 c.缺陷的位置、取向和形状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d.材质、晶粒度等对检测有较大影响; e.以常用的手工A型脉冲反射法检测时结果显示不直观,且检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 5、超声检测的适用范围: a.从检测对象的材料来说,可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 b.从检测对象的制造工艺来说,可用

33、于锻件、铸件、焊接件、胶结件等; c.从检测对象的形状来说,可用于板材、棒材、管材等; d.从检测对象的尺寸来说,厚度可小至1mm,也可大至几米; e.从缺陷部位来说,既可以是表面缺陷,也可以是内部缺陷。 4、磁粉检测(MT)1. 磁粉检测的原理: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磁粉检测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 磁粉检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a.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如可检测出长0.1mm、宽为微米级的裂纹),目视难

34、以看出的不连续性。 b.磁粉检测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工件和在役的零部件检测,还可对板材、型材、管材、棒材、焊接件、铸钢件及锻钢件进行检测。 c.可发现裂纹、夹杂、发纹、白点、折叠、冷隔和疏松等缺陷。 d.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的焊缝,也不能检测铜、铝、镁、钛等非磁性材料。对于表面浅的划伤、埋藏较深的孔洞和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的分层和折叠难以发现。 5、渗透检测(PT)1.液体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渗透液可以渗透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显像剂

35、,同样,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渗透液,渗透液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紫外线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现实,(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2.渗透检测的优点: a.可检测各种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磁性、非磁性材料;焊接、锻造、轧制等加工方式; 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发现0.1m宽缺陷) c.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检测费用低。 3.渗透检测的缺点及局限性: a.它只能检出表面开口的缺陷; b.不适于检查多孔性疏松材料制成的工件和表面粗糙的工件; c.渗透检测只能检出缺陷的表面分布,难以确定缺陷的实际深度,因而很难对缺陷做出定量评价。

36、检出结果受操作者的影响也较大。 6、涡流检测(ET)1.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将通有交流电的线圈置于待测的金属板上或套在待测的金属管外(见图)。这时线圈内及其附近将产生交变磁场,使试件中产生呈旋涡状的感应交变电流,称为涡流。涡流的分布和大小,除与线圈的形状和尺寸、交流电流的大小和频率等有关外,还取决于试件的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和尺寸、与线圈的距离以及表面有无裂纹缺陷等。因而,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用一探测线圈测量涡流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可推知试件中涡流的大小和相位变化,进而获得有关电导率、缺陷、材质状况和其他物理量(如形状、尺寸等)的变化或缺陷存在等信息。但由于涡流是交变电流,具有集肤效

37、应,所检测到的信息仅能反映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处的情况。 2.应用:按试件的形状和检测目的的不同,可采用不同形式的线圈,通常有穿过式、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3种。穿过式线圈用来检测管材、棒材和线材,它的内径略大于被检物件,使用时使被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在线圈内通过,可发现裂纹、夹杂、凹坑等缺陷。探头式线圈适用于对试件进行局部探测。应用时线圈置于金属板、管或其他零件上,可检查飞机起落撑杆内筒上和涡轮发动机叶片上的疲劳裂纹等。插入式线圈也称内部探头,放在管子或零件的孔内用来作内壁检测,可用于检查各种管道内壁的腐蚀程度等。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大多装有磁芯。涡流法主要用于生产线上的金属管、棒、

38、线的快速检测以及大批量零件如轴承钢球、汽门等的探伤(这时除涡流仪器外尚须配备自动装卸和传送的机械装置)、材质分选和硬度测量,也可用来测量镀层和涂膜的厚度。 3.优缺点:涡流检测时线圈不需与被测物直接接触,可进行高速检测,易于实现自动化,但不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只能检测导电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结果也易于受到材料本身及其他因素的干扰。 7、声发射(AE)是一种新增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材料内部的裂纹扩张等发出的声音进行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在用设备、器件的缺陷即缺陷发展情况,以判断其良好性。 二、非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泄漏检测 Leak Testing(缩写 LT); 衍射波时差法超声检测技术

39、Time of Flight Diffraction (缩写 ToFD); 导波检测Guided Wave Testing; 12. 短切碳纤维加入砼中的作用作用:1. 在中加入适量的混凝土短切碳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和抗冲击性能,降低干缩,改善耐磨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减震能力,改善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和提高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因而在实际建筑中使用有相当潜力。2. 力学性能防裂作用:碳纤维能阻止混凝土构件裂缝的扩散展开,砼在浇筑后24h内抗拉强度极低,当砼中所含凝胶水、毛细水、游离水急剧蒸发容易产生微裂缝,分布在砼中碳纤维可承受因塑性收缩引起的拉应力,从而阻止或减少裂缝的产生。而目前我国高强度混凝土裂缝问题较突出,因而可研究尝试采用碳纤维来改善高强度混凝土的性能。3. 在混凝土中掺人碳纤维可显著改善其导电性能,所以,碳纤维混凝土可在工业防静电、接地工程和钢筋阴极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 在普通混凝土中填加短切碳纤维,可以显著增强混凝土的电磁屏蔽性能,因此,碳纤维屏蔽混凝土可以应用于军事和商业中,例如防止核爆炸电磁杀伤、干扰和常规电磁武器杀伤、电磁屏蔽防护、电磁信号秘密的保护等,还可以应用于民用建筑以防止电磁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