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4982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版)项目名称: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编制日期:2014年05月19日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

2、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评价单位:山东电力研究院法人代表:王传庆项目名称: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名称: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项目委托单位:国网山东莱芜供电公司项目评价单位:山东电力研究院环评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469号批 准:评价人员情况

3、姓名从事专业职称证书编号职责签名江红环境评价高级工程师B24690031200项目负责马新刚环境评价工程师B24690009编写刘跟生环境评价工程师B24690010协助编写张永环境评价高级工程师B24690051200审核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法人代表李同智联系人孙伟通讯地址济南市经二路150号联系电话0531-80126081传真-邮政编码250001建设地点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立项审批部门莱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R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4420占地面积(m2)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159

4、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5%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4年1.1 工程规模本线路改造工程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220kV方勺线开断点至220kV长勺站线路;(2)220kV勺汇线开断点至220kV长勺站线路;(3)110kV勺工线开断点至220kV长勺站线路;(4)110kV勺口线开断点至220kV长勺站线路。四条线路原自开断点至220kV长勺站线路全部拆除。工程建设规模见表1-1。表1-1 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建设规模表项目规模220kV方勺线开断点至220kV长勺站线路新建单回220kV架空线路5.5km,单回110kV架空线路0.5km

5、。新建同塔四回线路架空6.5km(两回220kV+两回110kV)。220kV勺汇线开断点至220kV长勺站线路110kV勺工线开断点至220kV长勺站线路110kV勺口线开断点至220kV长勺站线路本次环评按照表1-1规模进行评价。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按照规划,新建中南铁路通过莱芜市莱城区,莱城区内220kV方勺线、220kV勺汇线、110kV勺口线及110kV勺工线与中南铁路的距离较近,需要进行部分线路的改造以满足距离需求。1.3 工程概况1.3.1路径本工程在莱芜莱城区汇河大道与珠海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设四回终端塔,220kV勺汇线在原#27塔附近开断后沿珠海路东侧绿化带架设接入四回终

6、端塔,220kV方勺线在原#14塔附近开断后平行500kV邹淄线向东北方向架设接入四回终端塔,110kV勺工线在原#45开断后直接接入四回终端塔,三回线路接入四回终端塔后(杆塔按四回设计架设,一回预留)沿汇河大道北侧绿化带向东架设至莱城大道与汇河大道交叉口西北角处后,110kV勺口线开断接入(开断点位于原110kV勺口线#32塔附近),四回线路同塔继续沿汇河大道北侧向东架设至港里河西,然后向南跨过汇河大道沿原220kV勺汇线路径向东架设至220kV长勺变电站。工程新建同塔四回架空线路6.5km,新建220kV单回架空线路5.5km,110kV单回架空线路0.5km。新建线路段跨越在建电气化铁路

7、2次,公路22次,跨越110kV线路4次,35kV线路3次,10kV线路10次,低压及弱电线路30次,跨越河流1次。线路路径图见图1-1。1.3.2导线、杆塔全线采用角钢塔15基,钢管塔40 基,220kV导线采用LGJ-400/35型钢芯铝绞线,110kV导线采用LGJ-300/40型钢芯铝绞线。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规定:220kV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经过居民区不小于7.5m,非居民区不小于6.5 m。110kV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经过居民区不小于7m,非居民区不小于6m。目前设计中220kV导

8、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均不小于7.5m;设计中110kV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均不小于7m。线路在经过北山阳村三层楼房附近时最大弧垂不小于22m。北山阳村民房5户北山阳村民房8户 图1-1 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路径及电磁环境监测点位置示意图1.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送(输)变电工程”环境敏感区(一)和(三)的规定,经现场勘查,确定本项目重点评价范围内(线路走廊两侧30m范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2。表1-2 本项目重点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

9、目方位站址/线路与房屋的最近距离(m)测点位置房屋结构北山阳村民房8户四回架空线路南侧15N3613.573E11739.112三层平顶北山阳村民房5户四回架空线路北侧25N3617.578E11739.3881层尖顶1.5 评价范围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等的有关内容和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特点,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1.5.1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输电线路走廊及两侧30m带状区域。1.5.2 无线电干扰输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重点评价边导线外100m范围内。1

10、.5.3 生态环境输电线路走廊及两侧30m带状区域。1.6编制依据1.6.1 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2005年4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2008年6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2011年3月1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2004年8月28日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

11、月1日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实施)(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实施,国务院第253号令)(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2013年5月1日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实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13)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3月25日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8号令)(14)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国务院第558号令修改稿)(15)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3月18日实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12、公安部第8号令)(16)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11年3月1日起实施)(17)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01年修改)(18)山东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14年5月1日实施) (1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1277号)(20)关于高压输变电建设项目环评适用标准等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函2007811号)1.6.2评价技术标准、导则及规范(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2)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3)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

13、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4)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10)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1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12)500

14、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1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4)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GB 26859-2011)(1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988-2005)(16)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1999)(17)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1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2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52

15、53-2011)。1.6.3 相关文件及参考资料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莱芜开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3年9月)国网莱芜供电公司委托书(国网莱芜供电公司,2013年12月12日)1.7产业政策符合性本工程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2013年5月1日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中的鼓励类项目“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1.8选线的合理性分析莱芜220kV方勺线、勺汇线线路改造工程位于莱芜市莱城区境内。本工程线路附近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机场等,尽量避开了环境保护目标,避开

16、了重要文物、电台等重要设施,无国家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其选线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因此,本工程选线是合理的。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无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自然环境简况本工程站址位于莱芜市莱城区,线路位于莱城区境内。莱城区位于山东省中部,鲁中泰沂山区,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山岭环绕,中部为低缓起伏的平原,西部开阔。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13米。莱城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204天,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总量为591.5毫米。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干旱、风灾严重。主要河流汶河横贯境内,自东向

17、西注入东平湖,淄河经其北境。本工程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二级标准。2.2社会环境简况莱芜市莱城区全区总面积1428平方千米,辖13个镇(街道),718个行政村,人口84万。莱城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钢城煤都”之称,拥有煤、铁、铜、金、磷及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长石、燕子石等几十种矿藏。其中煤炭储量10亿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产区;铁矿石储量6.5亿吨,列华东地区之首。莱城区交通发达,磁莱、辛莱2条铁路在莱城交汇,博莱、莱新、泰莱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北接济青、南连京沪、西通京福,正济青高速南线穿境而过,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交织其间,通车里程达到1125

18、千米。莱城区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在历史上是齐国与鲁国的交界限地带,山清水秀,风光宜人,历史悠久。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香山旅游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等以及传统的长勺之战遗址、莱芜战役指挥所遗址等人文景观。既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也是投资开发潜力巨大的好去处。3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现状监测本工程为新建工程,为了解本工程环境质量现状,山东电力研究院于2014年03月21日对拟建输电线路走廊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进行了监测。3.1 监测仪器主要监测仪器及相关性能指标见表3-1。表3-1 监测仪器相关指标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测量范围证书号有效期1PMM8053A/EHP50

19、C电磁场测量仪262WL00875352WN20510电场0.01V/m100kV/m磁场1nT10mTXDdj2013-39462014.12.92PMM9010无线电干扰测量接收系统1130X90903264WX8080610Hz30MHz-7137dB(V/m)XDdj2013-4008XDdj2012-40872014.12.122014.12.113. 2 监测方法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的监测方法见表3-2。表3-2 监测方法项目监 测 方 法工频电场与工频磁场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

20、和磁场测量方法(DL/T9882005)。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无线电干扰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3. 3监测布点及监测气象条件拟建工程监测布点见图1-1和表3-3。监测时间:2014年03月21日。气象条件:多云,气温14,相对湿度34 %,风速0.3-0.6m/s,大气压力100.1kPa。表3-3 拟建工程线路走廊监测布点一览表监测项目名称监测点位布设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拟建线路走廊布设4个监测点环境保护目标布设1个监测点无线电干扰3

21、.4环境现状监测结果1) 拟建工程线路走廊本工程拟建线路走廊测点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拟建工程拟建线路走廊测点处的电磁环境现状值位置 项目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0.5MHz无线电干扰dB(V/m)测点1(220kV勺汇线线路走廊测点)(N361753.2E1173554.5)28.900.34537.65测点2(220kV方勺线线路走廊测点)(N361720.9E1173521.1)6.3480.14138.99测点3(同塔四回段线路测点)(N361734.1E1173613.2)61.200.22037.76测点4(110kV单回段线

22、路测点)(N361751.3E1173547.8)10.320.19838.11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拟建线路走廊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6.348 V/m61.2V/m,小于4kV/m的标准限值;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41T0.345T,小于0.1mT的标准限值;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值为37.65dB(V/m)38.99dB(V/m),小于53dB(V/m) 的标准限值。拟建线路走廊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2) 拟建工程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重点评价范围内(线路走廊两侧30m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及其环境质量现状值见表3-6。表3-6 拟建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测

23、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0.5MHz无线电干扰dB(V/m)北山阳村民房8户(四回线南15m)5.3240.02437.69北山阳村民房5户(四回线北25m)2.3150.03338.21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为2.3155.324V/m,小于4kV/m的标准限值;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值为0.0240.033T,小于0.1mT的标准限值;无线电干扰现状值为37.6938.21dB(V/m),小于46dB(V/m) 的标准限值。4评价适用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

24、4-1998),推荐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220kV和110kV输变电工程参照执行该标准。2无线电干扰根据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距边导线投影20 m处、频率为0.5MHz时,220kV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大于53dB(V/m),110kV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大于46dB(V/m),总量控制指标无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5.1 工艺流程简述本工程为输电线路部分,220kV/110kV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到达变电站220kV/11

25、0kV配电装置,再经过主变压器进行降压向外输送。5.2 主要污染工序输电线路的主要污染工序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阶段,包括扬尘、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等。主要污染工序见图5-1。220kV/110kV线路电流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运营期扬尘、噪声、生态影响施工期图5-1 输电工程主要污染工序图5.2.1 施工期5.2.1.1污染因素分析(1)扬尘施工过程中,平整土地、开挖土方、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产生施工扬尘,施工材料的运输和堆放也会产生扬尘。(2)噪声工程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施工时需使用较多的高噪声机械设备,主要噪声源有推土机、挖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电锯及汽车等。施工机械一般位

26、于露天,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3)生态环境影响项目施工期间在土方开挖、堆放、回填时使土层裸露,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施工时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使原有植被受到破坏,对局部区域植被有短暂影响。5.2.1.2 污染防治措施(1)扬尘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2)噪声施工期间必须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施工单位施工时,尽量选用低噪设备。(3)生态环境1)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施工时大挖大填。所有废水、雨水有组织的排放以减少水土流失。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

27、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蚀和水蚀。2)材料场、牵张场及临时施工道路在施工结束后,若无使用要求,应恢复原有植被。完工后对场地进行恢复,同时对恢复后的场地进行洒水,以固结地表,防止产生扬尘,并促进植被恢复。铁塔实际占用土地仅限于其底座,施工结束后,开挖土方堆放至塔下,就地抹平处理,其余位置均可平整,恢复原有植被。5.2.2运营期5.2.2.1污染因素分析输电线路营运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等。输电线路在运营期间因高电压、大电流而产生较强的电、磁场;导线、金具、绝缘子串亦可能产生局部电晕放电,这些都可成为无线电干扰源。5.2.2.2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在线路路径选择时,

28、已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要求,输电线路尽量避开了村庄、学校、医院等环境保护目标,减少工程的环境影响。在设备订货时要求导线和其他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本工程线路跨(钻)越公路、铁路、10kV线路、低压及弱电线路等时,需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跨(钻)越。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相关要求,导线至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见表5-1。表5-1 输电线路至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被跨越物110kV输电线路至被跨越物最小垂直距离220kV输电线路至被跨越物最小垂直距离公路 7.0m 8.0m 铁路

29、电气轨11.5m 电气轨12.5m 110kV及以下高压线路 3.0m 4.0m 低压、弱电线路 3.0 4.0m 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3.0m,冬季至冰面6.0m至百年一遇洪水位4.0m,冬季至冰面6.5m本工程实践中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相关要求执行。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 固体废物/噪声/ 电磁输电线路将会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本工程线路走廊及两侧附近为农田及绿

30、化带,生态系统较简单。输电线路需新建塔基,塔基占地为永久占地。项目施工期间在土方开挖、堆放、回填时使土层裸露,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施工时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时原有植被受到破坏,对局部区域植被有短暂影响。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暂时的,施工期间采取相应措施,施工结束后,除塔基为永久占地外,其余进行场地复原,随着施工结束,绝大部分植被将得到恢复,因此对本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7环境影响分析7.1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噪声影响分析噪声影响主要为施工过程中各类机械作业产生的机械噪声,应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注意维护保养。各施工点(铁塔)较分散,施工量小,历时短,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外界产

31、生的影响很小。(2)植被损坏本线路工程拟建场地原有的植被将被破坏,杆塔架设完毕后,开挖剩余少量土方均匀铺至塔基周围,恢复原有植被。(3)扬尘影响分析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线路铁塔基础开挖以及建筑材料、回填土的卸装、堆放以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的扬尘。采取相应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步消失。7.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7.2.1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本次评价采用类比分析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来预测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影响。本工程线路包括同塔四回架空线路(两回220kV+两回110kV)和单回架空线路(包括2

32、20kV单回架空和110kV单回架空)。故本评价分别针对同塔四回架空线路和单回架空线路分别进行评价。7.2.1.1 110kV单回架空线路(1)110kV单回线路类比分析单回路类比项目选择济南110kV历孟线(#20-#21),输电线路类比可比性见表7-1。表7-1 输电线路类比可比性项目本工程单回架设线路110kV历孟线(#20-#21)架设方式单回单回电压等级110kV110kV导线型号LGJ-300LGJ-300线路塔型角钢塔、钢管塔钢管塔线路高度m(弧垂对地高度)不低于714相间距离m33类比监测单位为山东电力研究院。类比监测仪器: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监测仪器采用PMM8053A/EH

33、P50C电磁场测量系统,设备编号为142WK21203/352WN50330,仪器测量范围电场强度为0.01V/m100kV/m、磁感应强度为1nT10mT。无线电干扰场强测量采用PMM9010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设备编号为113WJ61109,主机频率为10Hz30MHz。监测仪器均在检定有效期内。类比监测气象条件见表7-2,监测时线路运行参数见表7-3,类比监测结果见表7-4和表7-5。表7-2 类比监测气象条件监测日期天气状况气温()湿度(%)风速(m/s)大气压力(kPa)2009.7.30晴3439%0.91.5100.0表7-3 线路运行参数线路名称有功功率(MW)电流(A)电压(

34、kV)110kV历孟线17.398.6110表7-4 110kV历孟线(#20-#2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类比监测结果序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1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0m405.20.4052距线路中地面心投影点5m867.30.3623距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1m624.10.301距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15m365.80.2455距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20m203.10.1686距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25m123.20.1017距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30m69.120.0828距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35m42.350.0709距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40m35.210.05410距

35、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45m22.140.04111距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50m18.620.03212距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55m10.240.026表7-5 110kV历孟线(#20-#21)无线电干扰类比监测结果序号测点位置无线电干扰水平频率(MHz)监测结果(dB(V/m)1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点1m处0.53.222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点2m处0.541.763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点4m处0.540.314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点8m处0.539.275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点16m处0.538.836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点20m处0.1545.620.2542.100.537.241.042.371.53

36、8.643.030.226.028.6310.046.2215.039.3130.023.137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点32m处0.535.288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点64m处0.533.479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点128m处0.532.22表7-4、表7-5类比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110kV单回架空线路运行后,线路距地面1.5m处,以线路中心线地面投影点为原点至中心线外55m范围内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867.3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405T,分别小于4kV/m、0.1mT的标准限值。距边导线地面投影20m处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为37.24dB(V/m),低于46dB

37、(V/m)的标准限值。(2)110kV单回路理论计算采用500kV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及其附录推荐的模式,按照线路典型断面考虑,计算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值。预测计算参数为:线路高度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中过居民区线路离地的最小距离不低于7m的要求取极端值7m,计算距离为垂直线路方向为050m,计算点离地1.5m;预测电压为110kV,预测电流按330A考虑,导线线型LGJ-300/40,边导线距中心线3m,中相与边相垂距4m。计算结果见表7-6。表7-

38、6 110kV单回线路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预测计算结果导线最小对地高度(7m)距中心线距离(m)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mT)距边导线距离(m)无线电干扰(0.5MHz)(dB(V/m) )01.249 7.190035.211.333 7.110134.921.512 6.862234.331.660 6.442333.341.704 5.876432.151.636 5.224530.8100.7772.5181024.7150.3231.3191520.120.1560.7902016.850.0870.5212514.1300.0550.3683011.8350.03

39、80.273359.8400.0280.211408.0450.0210.167456.4500.0170.136505.0表7-6表明,本工程110kV单回架空线路运行后,线路下距地面1.5m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704kV/m(距线路中心线投影4m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7.190T(距线路中心线投影0m处),边导线地面投影外20m处无线电干扰最大值为16.8dB(V/m),分别小于4kV/m、0.1mT和46dB(V/m)的标准限值。7.2.1.2 同塔四回架空线路(两回220kV+两回110kV)(1)同塔四回路类比分析同塔四回架空线路(两回220kV+两回110kV)类比目标

40、选择220kV刑正线、220kV刑正线、110kV正潘线、110kV韩章大正支线同塔四回线路,输电线路类比可比性见表7-7。表7-7 输电线路类比可比性名称本项目同塔四回路输电线路220kV刑正线、220kV刑正线、110kV正潘线、110kV韩章大正支线(220kV刑正线#41-42#、110kV正潘线、韩章大正支线#3-4#)建设规模同塔四回同塔四回电压等级220kV、110kV 220kV、110kV导线型号LGJ-400/35、LGJ-300/402LGJ-400/35、LGJ-300/40线路塔型钢管塔和角钢塔钢管杆线路高度m(弧垂对地高度)162017导线相序同相序同相序从表7-7

41、可以看处,本项目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与220kV刑正线、220kV刑正线、110kV正潘线、110kV韩章大正支线同塔四回线路电压等级相同,导线相序相同,具有可比性。类比监测单位山东电力研究院。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监测仪器采用PMM8053A /EHP50C电磁场测量系统,设备编号为142WK21203/352WN50330,仪器测量范围电场强度为0.01V/m100kV/m、磁感应强度为1nT10mT;无线电干扰场强测量采用PMM9010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设备编号为113WJ61109,主机频率为10Hz30MHz,在年检有效期内。类比监测条件见表7-8,监测时线路运行参数见表7-9。类比监测

42、结果见表7-10和表7-11。表7-8类比监测气象条件名称监测时间环境温度天气湿度风速大气压力220kV刑正线、220kV刑正线、110kV正潘线、110kV韩章大正支线2011.11.218晴42%0.81.1m/s100.2 kPa表7-9 线路运行参数名称有功功率(MW)电流(A)电压(kV)220kV刑正线67180220220kV刑正线69185220110kV正潘线32162110110kV韩章大正支线31160110表7-10 同塔四回线路(两回220kV+两回110kV)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类比监测结果(220kV刑正线#41-42#、110kV正潘线、韩章大正支线#3-4#)序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场强度(T)1线路中心投影点0m11851.0382距离线路中心线投影点 5 m10530.9523距离线路中心线投影点 10 m782.40.8244距离线路中心线投影点 15 m487.20.7025距离线路中心线投影点20 m278.70.5436距离线路中心线投影点25 m140.80.2077距离线路中心线投影点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