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5154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建设项目背景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是兰溪市域内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县乡公路,现状技术等级属四级公路标准。该段公路是连通马涧镇、柏社乡和梅江三乡镇的重要通道,更是柏社乡及其乡北部下陈等广大山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随着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行驶在该公路上的各种车辆大量增加,造成交通堵塞,事故多发,现有公路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兰溪市交通局拟对马涧至墩头段公路进行改建,提高道路等级和标准,以缓解过境交通压力,加快区域建设步伐。目前兰溪市交通局已委托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可行

2、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了浙江省交通厅的评审,同时项目已经浙发改函【2011】122号项目建议书批复。二、建设项目工程概况1、工程线路地理位置和走向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起点接47省道陈塘下东侧,起点桩号K0+000。路线往北方向建新线至K1+000右弯,在镇初级中学北右弯接上老路,然后利用老路改建经毛塘、樟村后建新线,至红田接上老路,并利用老路改建至K6+750右弯,改建新线经水竹庵村南至梅溪,向东北至西洋畈东接上老路,利用一段老路后再建新线,经水阁村东,沿山边往东北方向至南明寺,经舒村东北直线至桐树岗,然后右弯经洪塘里至钟宅设370m隧道,出洞后接上老路,利用老路改建约700m,

3、然后在里坞村右弯,在万罗山左弯,沿山弄至墩头村北左弯至上祝宅村北,路线往东至K24+207接上47省道,路线总长24.207km。工程线路图见下图: 本工程线路现有公路线路图1 工程线路图2、建设标准和主要技术标准工程改建后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表1 工程改建后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1公路等级级二级2路线长度km24.2073设计速度km/h804路基宽度m125路面宽度m10.56桥梁全宽m127汽车荷载等级级公路级8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1.1129圆曲线最小半径m179.0710圆曲线间最大直线长度m1396.7411最大纵坡%4.512最短坡长m18013平均每公里纵

4、坡变更次数次1.64814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m/个2000/1凹型m/个3000/23、工程主要工程量表2 工程改建的主要工程量表序号项目数量1占地耕地公顷37.1537(含标准农田17.8公顷)园地公顷12.022林地公顷2.6741农田水利公顷0.3271其它农用地公顷4.6283未利用地公顷1.4766建设用地公顷4.39662拆迁建筑物m267443拆迁电力、电讯线根7424路基、路面挖方km3515.941填方km3435.226M7.5浆砌片块石km3100.933边沟、排水沟km338.856截水沟km33.0865桥梁大桥m/座中桥m/座628.48/12小桥m/座67.12/

5、36短隧道m/道370/17线路交叉与公路交叉处15与等外公路交叉处278改河长度km0.29估算投资万元33764.210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1394.8三、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1、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结果显示,区域内环境空气中各监测指标的监测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地表水质量现状工程沿线经过的主要地表水体有骥溪、梅溪和水阁溪。根据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现状梅溪、水阁溪和骥溪监测断面各指标均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工程沿线地表水环境质量尚可。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噪声现状监

6、测结果来看,由于现状马涧至墩头公路等级低,车流量相对较小,工程沿线主要为农村地区,沿线各村庄现状声环境监测点的昼夜间声环境均能达标,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4、生态环境现状工程位于兰溪市东北部平原和低丘山林地带交界处,在低丘山林地带,工程线路沿低丘的山脚建设。工程沿线农田和农地有较大比重,在沿线的低丘山林地带的植被类型为马尾松。工程沿线水土保持现状较好。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工程线路沿线经过的河流(梅溪和水阁溪)。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表3 项目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河流、水体规模保护目标公路与保护目标相对位置1梅溪河宽3040mIII类水质公路在K8+10

7、0、K23+800处跨越2骥溪河宽约25mIII类水质公路在K2+500处跨越3水阁溪河宽约1020mIII类水质公路在K11+300 K15+000段5次跨越水阁溪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主要是沿线的耕地、农作物、植被、河流及线路的取弃土场、高填深挖路段。表4 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环境要素环保目标位置环境特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耕地、农作物、植被、河流沿线缓丘,农田为主,兼有林地、耕地、河流和居住用地占地、破坏土壤、植被2取弃土场、高填深挖路段沿线缓丘和低洼地工程开挖、取弃土的水土流失注:经调查,本工程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内无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在工程

8、红线范围内无古树名木。噪声及空气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工程沿线的实地踏勘和调查,工程沿线区域内主要为山区和半山区农村,沿线居民点数量多,但规模均不大,分布零散,大多分布在原公路两侧。沿线现状各村庄房屋多平行或垂直道路分布,且以23层农村独栋住宅,房型结构基本相似,房体新旧不一,门窗封闭良好。经勘察,工程沿线有环境保护目标22个,其中18个为农村村落,2个学校、1个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敬老院。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影响结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在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沿线农业生产损失;造成水土流失;对景观视觉造成影响。2、声环境影响结论根据对工程运营期噪声

9、影响的预测结果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工程建成运营以后,在近期和中期,公路沿线位于4a类范围内的村庄民居在昼间的声环境均能达到4a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夜间大部分村庄民居能达标,在个别村庄民居略有超标;在远期,公路沿线位于4a类范围内的村庄民居在昼间的声环境能达到4a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夜间的声环境略超过4a类功能区标准要求,超标幅度小于4dB。在近期和中期,公路沿线距离公路红线35m外第一排村庄民居(2类区)的敏感点在昼夜间的声环境能达到2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在远期,公路沿线距离公路红线35m外第一排村庄民居(2类区)的敏感点在昼间的声环境能达到2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夜间略有超标,超标幅度小于1dB。因此

10、公路建设对沿线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工程建成运营以后,在近期、中期和远期对马涧初级中学宿舍的昼夜间噪声影响均能达标;在近期对柏社乡卫生服务中心的昼夜间噪声影响均能达标,在中期和远期,昼间噪声影响均能达标,夜间略有超标,超标幅度小于2dB;对近期、中期和远期对柏社乡中心小学的宿舍和柏社乡自立敬老院的昼夜间噪声影响均超标,其中对柏社乡自立敬老院的噪声影响较大,在近期昼间超标5dB、夜间超标6dB,在中期超标5dB、夜间超标6dB,在远期昼间超标5dB、夜间超标6dB。根据预测结果的统计,以中期2020年为典型预测基准年的情况,工程沿线4a类范围内民居的噪声预测夜间最大超标量为3.6dB

11、,和现状相比噪声增加值最大为15.8dB。在工程沿线距离公路红线35m外第一排民居(2类区)的噪声预测昼夜间噪声均能达标,但和现状相比噪声增加值范围在1.77.3dB之间。3、地表水环境影响结论施工期: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施工场地生产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和施工场地生产废水收集后经处理达标后排放。营运期:工程运营期对水体产生影响主要来自暴雨冲刷路面形成路面径流污染地表水体。本工程在线路设计时已考虑了边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将路基范围内的降水引至周边水沟等,减少路面径流对周围水体的影响。一般而言,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不高,而且道路路面径流只占沿线

12、河流集雨面积极小一部分,其直接入河不会对沿线河流水质产生明显影响。4、环境空气影响结论工程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面、堆场和进出工地道路等粉尘污染,以及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粉尘污染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突出。公路营运期评价时段内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小时预测浓度较低,均可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范围之内,加之本公路沿线大部分穿越绿洲农田区,大气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小。改建公路投入营运后,公路等级提高、路面状况改善,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都得到提高,减少了汽车怠速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造成的影响。综上所述,营运期

13、汽车尾气对公路沿线空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由于本工程车流量不大,隧道口废气外排对下风向环境空气影响不大,运营期中期平均车流量的情况下隧道下风向距离NO2、CO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小时浓度限值要求。5、项目环保工程措施汇总表5 项目环保工程措施汇总表时段措施对象措施内容施工期生态、景观对于水田、旱地、园地、林地的土地其有肥力的原始表土层进行剥离,并运送到附近的沿线设施或弃渣场等进行临时存放,以备工程后期用作公路绿化及取、弃渣场复垦用土。临时占地结束后,进行土地平整、恢复植被等工作。注重优化施工组织和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制度,挖填施工尽可能安排在非雨汛期,并缩短挖

14、填土石方的堆置时间。噪声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和监控,如发现施工期噪声扰民,则及时采取管理、改变作业时间或实施临时声屏障等措施。在柏社乡自立敬老院、柏社乡中心小学附近施工时,先行为敬老院、小学临公路一侧的窗户安装中空隔声窗,预计约30扇窗户。地表水环境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截水沟和沉淀池,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回用或排放在临时堆场的边沿应设导水沟,堆场上增设覆盖物。石灰、水泥等物质运输、贮存时不能露天堆放。环境空气挖掘施工工地周围设置硬质密闭围档,一般采用彩钢板围护。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如不能及时清运的,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进

15、行存放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固废设置合理的弃土场、临时堆土场对产生的弃渣和表土进行分类堆放。营运期噪声在营运近期对沿路35m范围内第一排村庄敏感建筑安装双层中空隔声窗措施,共计约185户。五、公众参与本次环评公示在沿线经过的各个镇政府、街道公告栏、各行政村公告栏张贴公告告知民众。第一次环保公示时间为2011年3月18日3月31日;第二次环保公示时间为2011年4月14日2011年4月27日。至两次环保公示结束,公示所在地村镇、兰溪市交通局以及本环评单位未收到民众的反对意见。公众参与个人调查共75人和30家团体,被调查个人和单位对本工程的建设支持率为100%。六、结论兰溪至江山公路兰溪马涧至墩头段改建工程的建设符合兰溪市公路交通发展规划,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区域交通条件,能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维护地区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降低至最小,工程建设社会效益显著,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