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鹤大公路东关至向阳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181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0.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道鹤大公路东关至向阳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国道鹤大公路东关至向阳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国道鹤大公路东关至向阳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国道鹤大公路东关至向阳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国道鹤大公路东关至向阳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道鹤大公路东关至向阳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道鹤大公路东关至向阳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国道鹤大公路东关至向阳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二O一三年九月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地理位置及建设意义1.1.1地理位置具体位置详见地理位置图1。本项目图1地理位置示意图1.1.2项目建设必要性 建设本项目是提升我省国省道公路网功效,完善林口县地区路网布局的需要国道鹤岗至大连公路起于鹤岗市,经佳木斯、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宁安,至复兴(省界)出省。路线全长646km。在林口县区域路网中,国家高速路网里的鹤大高速从林口县南侧通过后西南向通往牡丹江,普通国道鹤大公路从林口镇边缘通过,与鹤大高速平行走行,并与牡佳铁路伴行,形成了林口县南部骨架。规划省道方正至汪清公路(现省道方虎公路)西北东

2、南向走行,并穿越林口镇;规划省道富锦至牡丹江公路东北西南向走行,两条省道在林口镇交汇,与两条国道共同支撑起了林口县的骨架路网布局,实现了区域内对外交通的大通道,同时与区域内的县、乡道相连接,结成网状,实现了区域内的交通与我省各级路网的衔接,保证了公路运输的合理性、便利性。本项目是鹤大公路的组成部分。本次工程拟对现状道路进行提档升级,扩大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既有道路的服务水平。项目的建成不仅是对国道路网的补充完善,也将大大提高林口县公路网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加强林口县与各市、县交通枢纽的联系,推动林口县对内物资的输入以及对外经济作物的输出。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我省国省道网的功效,同时也是对林

3、口县地区路网的完善加强。 建设本项目是改善现有公路通行能力,建设城市出口的需要本项目现有道路是林口县重要的城市出口公路,路线由林口镇东南侧穿过。近年来随着林口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也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的向外扩张,现有旧路已经进入林口县城市及规划区内,通道内汽车交通量的城市交通比重逐年加大,造成过境车辆与镇内车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交通现象严重,加之路段内平交道口较多,横向干扰因素较大,致使过境车辆通行缓慢,甚至经常发生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差,服务水平低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林口县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跟进,需要有一

4、条安全快速、通行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交通通道来促进其发展,现有道路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量的快速增长的要求,亟需对现有旧路升级改造,提高通行能力,改善。市区车辆与过境车辆相互干扰,通行能力弱、服务水平低,安全隐患突出,交通压力巨大,无法发挥国家高速公路快速过境的功能。但是现有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不足、运行速度慢等问题制约着经济进步,改造现有道路是必要的,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建设时机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计算,现有道路的服务水平在2025年已经降至四级服务水平(V/C=0.51),已经难以满足相应道路服务水平的要求,通行能力明显降低。本项目是林口县的西出口公路,近年来随着林口县城市建设的扩张,现有旧路已经

5、进入林口县城市及规划区内,通道内汽车交通量中承担城市交通比重逐年增大。随着近年来林口县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路段内交通量密度逐年加大,尤其是林口镇区路段,各种车辆混合行驶,机非混合交通现象严重,横向干扰因素较大。现有道路内汽车行驶速度低,通行能力差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道路状况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林口县振西工业园区的道路网规划是以现有鹤大公路为主要依托,进而增加干道密度,完善路网结构。规划中已为鹤大公路过境段进行了扩建预留。目前,振西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而本项目作为其主要运输通道,应尽可能的争取早日建成通车,从而为促进园区的开发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输服务环境。为此,林口

6、县已将本项目已列入交通“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中。因此,根据未来年交通量预测结论,结合林口县规划区开发的进程。本项目选择在2013年10月开工,至2014年10月完成,工期2年,建设时机是恰当及时的。1.2工程概况1.2.1工程组成工程组成见表1。表1 工程组成一览表项目内容规模现有工程改扩建工程备注主体工程路基工程路基技术指标路线长度22.834km。K382+615K387+250,路基20m,行车道43.5m,硬路肩21.5m,中央分隔带1.0m,路缘带20. 5m,土路肩20.5m。K379+300K382+615和K387+250K402+133.564路基9m。行车道23.

7、50m,硬路肩20.5m路线长度22.834km。(K379+300K389+700)本路段路基宽度采用20m,行车道43.5m,硬路肩21.5m,中央分隔带1.0m,路缘带20. 5m,土路肩20.5m。K382+615K387+250林口县振东工业园区过境路段:行车道43.5m,硬路肩21.5m,中央分隔带1.0m,路缘带20. 5m,两侧设置人行道。(K389+700K402+133.564)路段内设计速度为60km/h,确定本路段路基宽度采用10m。行车道23.50m,硬路肩20.75m,土路肩20.75m。改扩建路面工程路面面积、材料设计速度路面面积11.56m2,水泥混凝土路面,全

8、路段内设计速度为40km/h路面面积30.78m2,沥青混凝土路面,全路段内设计速度为60km/h,改变路面材料桥涵工程涵洞32道利用帮宽原有旧涵32道,全线共新建通道箱涵1座,全部利用小桥(m/座)145.02/4,宽度7-12.4m小桥(向阳桥、东升桥、湾龙桥、光明桥)145.02/4,宽度7-12.4m小桥(向阳桥、东升桥、湾龙桥、光明桥) 全部利用中桥(m/座)138.840/2 宽度:杨木背河桥12.7m、植场桥8.6m138.840/2 宽度:杨木背河桥20m、植场桥10m帮宽公铁立交桥面宽度为12m桥面宽度为20m帮宽平面交叉27处,一级路交叉3处,二级路交叉7处,三级公路交叉3

9、处,四级公路交叉10处。27处,一级路交叉3处,二级路交叉7处,三级公路交叉3处,四级公路交叉10处。不变辅助工程排水防护工程全路段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势比较平坦,全线仅设置土质边沟。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势比较平坦,全线设置混凝土边沟。公路用地面积(hm2)永久占用土地69.0625永久占地耕地6.68水稻、大豆是主要农作物,全部为一般农田行道树0.665行道树,有旱柳、垂榆等树种荒地、鱼池7.0375荒地、鱼池旧路54.68临时用占地9.11工程临时占地包括拌和站、施工驻地,总占地约91100m2,占地类型为荒地取、弃土场1处上路桩号为K380,公路左侧。环保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工程采取植草防护、播种防

10、护等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费279.07万元,植物措施费275.05万元,临时措施费116.19万元,独立费用156.34万元,基本预备费25.02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11.28万元。生态补偿15cm2185株,15cm2250株隔声屏林口实验中学寝室楼处,设长30m,高2m隔声屏1.2.2路线方案1.2.2.1 项目起点与终点本次工程的起点选择在原方虎公路与鹤大公路交叉处(鹤大公路桩号K379+300)。该位置既满足于城市规划开发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该节点是鹤大、老方虎路以及城市道路之间不同通道交通量的转移位置,满足于区域路网和交通需求,选择在该位置开始扩建是合适的。本项目起点接线方案见图2。

11、 图2 项目起点位置图本项目终点设置在鹤大公路与向阳至莲花湖公路的交叉处,待向阳至莲花湖公路建成后,将会与鹤大公路、富牡公路形成一个环绕林口县和莲花湖的旅游经济圈,因此将本次工程的建设终点设置在鹤大公路与向阳至莲花湖公路的交叉点是合适的,是路网布局的需要,也是林口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图3 项目终点位置图1.2.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本次项目利用现有道路为主,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路线起点位于林口县东北侧东关村,原方虎公路与鹤大公路交汇处(鹤大公路桩号K379+300)。沿国道鹤大公路布线,由林口镇区东南穿越,先后经林口县振西工业园规划区、小弯龙村、龙抓乡、繁荣屯,终点于向阳村。路线

12、全长22.834km。主要控制点:东关村、林口镇、小湾龙村、龙爪乡、繁荣屯、向阳村。1.2.2.3 利旧邦宽路段本项目为采取单侧帮宽与两侧帮宽结合的施工方式,K379+300(起点)K389+700为20m路基,K389+700K402+133.564(终点)为10m路,具体帮宽方式如下:表2 旧路邦宽统计表序号起讫桩号长度(km)帮宽位置占地类型1K379+300K379+7000.4左侧帮宽林地、荒地2K379+700K381+4001.7两侧帮宽旧路3K381+400K382+6151.215左侧帮宽旱田、荒地4K387+250K388+3801.13右侧帮宽旱田、荒地5K388+380

13、K389+7001.32左侧帮宽旱田、荒地6K389+700K393+8504.15两侧帮宽旧路7K393+850K395+5801.73右侧帮宽旱田、水田、荒地8K395+580K396+5801左侧帮宽荒地9K396+580K397+6001.02右侧帮宽旱田、荒地10K397+600K399+1301.53右侧帮宽旱田、水田、林地、荒地11K399+130402+133.5643.003564右侧帮宽旱田、荒地1.2.3路线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标准本项目起点(东关村)至小湾龙村段(K379+300K389+700)为设计速度60km/h的一级公路,路基宽度采用20m。小湾龙村至终点(向阳村)

14、段(K389+700K402+133.564)为设计速度60km/h的二级公路,路基宽度采用10m。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表3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 标起点(东关村)至小湾龙村段(K379+300K389+700)小湾龙村至终点(向阳村)段(K389+700K402+133.564)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二级公路2设计速度Km/h60603路基宽度m20104行车道宽度m43.523.55中间带宽度m2.06硬路肩宽度m21.520.757土路肩宽度m20.520.758桥梁宽度m净19m+20.5m护栏净8.5m+20.75m护栏9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极限值)m200(125)200

15、(125)1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极限值)m2000(1400)2000(1400)11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极限值)1500(1000)1500(1000)12最大纵坡%6613最小坡长m15015014停车视距m757515汽车设计荷载级公路-级公路级15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年1/1001/501.2.4交通量预测根据“工可”提供的交通量预测结果,预测各特征年的交通流量见表4。车型构成比见表5。 表4 项目路交通量预测表 单位:pcu/d路 段近期(2015年)中期(2021年)远期(2029年)起点(东关)K389+700(小湾龙村)5550900313348K389+700(小湾

16、龙村)终点(向阳)377461069053表5 本项目车型构成比例类 型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比例(%)20150.5500.2790.17120210.5510.2780.17120290.5510.2760.1731.2.5工程方案1.2.5.1路基工程(1) 路基横断面布置 起点(东关村)至小湾龙村段(K379+300K389+700)整幅式路基横断面形式为:行车道43.5m,硬路肩21.5m,中央分隔带1.0m,路缘带20. 5m,土路肩20.5m。 图4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K379+700K381+400路段将采用分离式路基形式进行修建。路基横断形式为:行车道23.5m,左侧硬路肩0.75

17、m,右侧硬路肩2.5m,土路肩20.5m。图5 分离式路基标准横断面图K382+615K387+250路段为林口县振东工业园区过境路段,路基横断形式为:行车道43.5m,硬路肩21.5m,中央分隔带1.0m,路缘带20. 5m,两侧设置人行道。图6 过境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小湾龙村至终点(向阳村)段(K389+700K402+133.564)本路段推荐采用设计速度60km/h的二级公路标准。因此,遵循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规定,确定本路段路基宽度采用10m。横断面布置形式为:行车道23.50m,硬路肩20.75m,土路肩20.75m。图7 路基横断面布置图 路基填高、边坡坡率及路拱横坡填方路段根据填料

18、种类、填土高度等情况,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选用边坡坡率:当填土高度小于6m时为1:1.5,大于6m时,在6m处折线变坡为1:1.75;路堑边坡每隔6m高设一道2m宽边坡平台,土质边坡、风化砂砾边坡为11.5,碎石土边坡为1111.5,风化岩石边坡坡率为10.7511。路拱坡度为1.5%,土路肩为3%。(3) 特殊路基设计本项目不良地质地段主要是水田及河滩湿地路段,采用清淤换填砂砾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利用旧路帮宽路段:当路基填高小于3m时,需将旧路边坡一挖到底;当路基填高大于3m时,要在旧路边坡横向挖宽台阶,台阶宽度应大于2m,深度不大于1.5m。并在底部设两层土工格栅以减小不均匀沉降。(4) 路

19、基填土、压实标准路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填料要求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路床填料均匀,路堤分层铺筑,均匀碾压,路基压实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的规定执行,见表6。表6 路基压实度填挖类别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路基压实度(%)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填方030869695308054969580150439494150329392零填及挖方0308696953080549695 排水设计路面排水一般是通过路拱横坡来完成,挖方路段的路面汇水直接进入路基边沟,填方路段利用路拱横坡使水通过边坡漫流至坡脚,再通过排水系统将路面水排除路

20、基以外。挖方及村屯段路基两侧设置矩形边沟,边沟上面铺设水泥混凝土盖板,挖方路基上方汇水面积较大时,在边坡上方设置截水沟,对较长的挖方段设置路堑边坡急流槽以使截水沟中的汇水迅速排除。填方段依自然坡度设置排水沟,对纵坡较大的排水沟设置了跌水以减缓冲刷。全线根据填挖情况并结合自然地形,合理设置各种沟、管等排水设施,使之自成排水系统。各种排水设施及进、出水口应与路基两侧现有的沟渠衔接顺畅,将水引向低洼地带,避免冲刷路基和沿线农田。 路基防护本项目路基防护的设计原则为:利用旧路改扩建路段拆除帮宽一侧原有的防护圬工,扩建后重新进行防护设计,对未帮宽一侧已经破坏的防护设施予以拆除,重新设置防护;新建路段根据

21、具体断面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设防。填方路段:填高小于4.0m的路段采用植草防护,大于4.0m的路段采用拱形防护,河滩地路段及桥头两侧主要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满铺防护。挖方路段:两侧路堑边坡非石方段4.0m以下采用以植草为主的护坡方式,4.0m以上设置空心六棱块或拱形防护。对于挖方较大的路段,设置矮墙防护。1.2.5.2路面工程(1) 路面加铺方案 旧路路面处理方案根据调查的现有水泥路面板块破损形式及程度,以及现有旧路弯沉值情况,确定本项目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采取的处理方式如下: 灌缝处理:根据路面调查资料及检测资料确定,旧路路面裂缝大于1cm路段,采取清理缝内杂物后,用石屑填缝,再采用乳化沥青灌缝

22、处理,小于1cm的可不予处理。挖除旧路路面:对旧路路面破碎、板角断裂、坑洞、修补的路段,进行挖除旧路面板,重新浇筑措施处理。 路面加铺类型选择路面加铺结构类型主要分为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两大类型,两种结构在技术上各有优缺点,原则上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水泥混凝土加铺层结构:旧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和接缝传荷能力评定等级为优良,可采用组合式混凝土加铺层结构,需在对旧路混凝土面板进行相应处理后,采用铣刨、喷射高压水或钢珠、酸蚀等方法,打毛清理旧混凝土面层表面,并在清理后的表面涂敷粘结剂后,再进行加铺,使加铺层与旧混凝土面层结合成整体。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根据对本项目全线旧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和接缝传荷能

23、力评定结果,本次工程全线可采用沥青混凝土加铺结构形式。根据评定等级、旧路面承载能力和交通量分析等结果确定沥青加铺层厚度以及相应设置应力吸收夹层。 结构方案的比较采用水泥混凝土加铺层结构具有耐磨、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但是对路基及基层的强度与稳定性要求高;对旧路的施工工艺难度较大;且易产生纵、横向裂缝、接缝破损、错台等病害;养护、修复难度较大;行车震动力大、舒适性差、噪音高。采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具有平整度好、行车舒适、噪声低、防水性能好、养护维修工艺简单,能有效改善旧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施工方便,对交通及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但存在耐磨耗性及防反射裂缝性能差,对碎石用料质量要

24、求高等缺点。参照省内外旧路加铺路面多采用沥青加铺层结构的经验,本报告认为本项目现有旧路路面使用状况良好,承载力能够满足交通荷载需求,旧路病害较轻,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旧路表层疏松剥落,路面抗滑性能下降,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路面平整、路面行驶质量及行车舒适性较高、养护维修方便等优势。虽然存在防反射裂缝性能差等缺点,可以通过采取增设应力吸收层等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改善。因此,本项目路面加铺结构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2) 路面基层为适应公路不断变化的交通量增长情况和要求,本段公路选择了以水泥、碎石、砂砾等为主要材料的水泥稳定粒料结构。这种半刚性路面基层温度收缩、干缩系数小,刚度比较适当,抗拉强度高,

25、水稳性与抗冻性好,且施工比较容易。(3)路面设计原则根据本项目交通量及组成情况以及公路等级、使用功能、当地材料、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综合本地区的实际经验,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施工方便、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路面综合设计。(4)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本项目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以BZZ100作为标准轴载,按现行的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对路面结构层的厚度进行计算设计。本项目推荐路面结构见表7、表8。表7 一级公路路面结构表路面结构层结构名称旧路补强帮宽新建路面面 层5cm 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5cm 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

26、7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7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2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找平层2cm 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基 层20cm 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30cm 5%水泥稳定砂砾垫层20cm 天然砂砾(中湿段)表8 二级公路路面结构表路面结构层结构名称旧路补强帮宽新建路面面 层4cm 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cm 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找平层2cm 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2cm 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基 层20cm 贫混凝土底基层20cm 5%

27、水泥稳定砂砾垫层20cm 天然砂砾(中湿路段设置)1.2.5.3桥涵工程现有旧路全线共有桥梁7座。其中:杨木背河桥(K380+350)、植场桥(K398+400)为中桥,本项目为帮宽利用;东升桥、湾龙桥、向阳桥、光明桥为小桥,本项目为利用。旧路共设置通道拱涵1座,盖板涵24道,圆管涵7道,个别涵洞存在淤积现象外,目前使用状况均较好,本项目将完全利用。新建桥梁设计荷载为:一级公路:公路级;二级公路:公路级。 设计洪水频率为:一级公路:大、中、小桥和涵洞均为1/100;二级公路:大、中桥为1/100,小桥及涵洞为1/50。全线共利用原有旧桥进行帮宽为:中桥2座、公铁立交1座,利用小桥4座。桥梁上部

28、结构采用混凝土空心板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形式,下部采用柱式桥墩,薄壁桥台,钻孔桩基础。本项目全线共新建通道箱涵1座,利用帮宽原有旧涵32道。表9 东关至向阳段工程桥梁建设情况序号中心桩号名称孔数孔径桥面全宽(m)荷载等级上部结构工程利用情况1K380+030公铁立交3-2012公路-级钢筋砼空心板利用原有桥梁帮宽利用2K380+350杨木背河桥(中桥)3-1812.7汽车-15级石拱利用原有桥梁帮宽利用3K387+310东升桥(小桥)2-812.4汽车-15级双曲拱完全利用4K390+340湾龙桥(小桥)7-711.1汽车-15级钢筋砼空心板完全利用5K394+450光明桥(小桥)1-67

29、汽车-15级钢筋砼空心板完全利用6K398+400植场桥(中桥)4-108.6公路-级钢筋砼空心板利用原有桥梁帮宽利用7K400+570向阳桥(小桥)1-88.5公路-级钢筋砼空心板完全利用1.2.5.4 排水防护工程(1)防护工程全线的防护原则:填方路段:由于本项目填高均小于4m,全线均采用植草防护。(2)排水工程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势比较平坦,全线设置土质边沟。1.2.5.5平面交叉工程(1)分离立交现有旧路设置公铁分离立交桥1座。桥梁宽度为12m(1.5m+9m+1.5m),上部为3孔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为柱式桥墩、肋板式桥台、钻孔桩基础。该桥建成于2012年,荷载等级为公路-级。

30、现有桥梁的桥下净空为6.0m,不能满足电气化铁路的需要,考虑到铁路近期不能实施电气化的可能性,同时该桥梁使用状况良好,本次工程将其作为上行路幅桥梁加以利用,等待铁路有提档升级时再将该桥梁进行加大净空处理。新建半幅按照电气化铁路的净空需求,桥下净空按照铁路要求控制,该路段路基实施的分离断面,因此本项目新建下行路幅公铁分离立交桥66.60m /1座。桥梁全宽10.25m(0.5m+9.25m+0.5m)。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下部为柱式桥墩、肋板式桥台,钻孔桩基础。现有旧路设置有通道箱涵1道。目前使用状况良好,本次工程完全利用。同时,新建下行路幅通道箱涵1道。(2)平面交叉全线共设置

31、平面交叉27处。其中一级路交叉3处,二级路交叉7处,三级公路交叉3处,四级公路交叉10处。交叉型式:根据被交叉道路等级、转弯交通量等情况,采用渠化和加铺转角的型式。1.2.5.6沿线设施(1) 交通管理设施应在桥头引道及陡坡地段设置波形钢板护栏,对驾驶员的视线起诱导作用。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其它安全设施,如:标志、标线、轮廓标、防眩板、隔离栅、里程碑(牌)等。(2) 交通安全设施沿线所设置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及指路标志等交通标志及标线,其形状、尺寸和颜色均按国标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规定执行,路面标线采用反光油漆涂料,增加夜间对车辆的诱导效果。1.2.5.7砍伐、拆迁工

32、程共砍伐15cm行道树2185株,15cm2250株。树种为旱柳、垂榆等。工程拆迁砖房1250m2、仓房100m2、车库60m2、铁栅栏120m、围墙330m、猪舍480m2、路灯130盏。拆除的砖房中无民用住宅。具体见表10。表10 拆迁建筑物工程数量估算表桩号位置建筑物种类及数量砖房(m2)仓库(m2)车库(m2)铁栅栏(m)砖围墙(m)猪舍(m2)路灯(盏)K379+300路线左侧22060K379+401路线左侧1703080K380+570路线两侧160400K381+200路线两侧150K382+615K387+250路线左侧130K387+760路线右侧60K388+640路线左

33、侧30060K394+000路线右侧120150K395+830路线左侧16040K396+300路线左侧12060小计1250100601203304801301.2.6主要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石料太平石场位于林口县奎山乡太平村。交通条件便利。可生产各种规格的碎石、片块石,材质为安山岩,石质强度高,含泥量小。可用于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及桥涵工程。 砂、砂砾乌斯浑河砂场位于林口县境内乌斯浑河河边滩地,主要生产中粗砂及砂砾,储量丰富,含泥量小,强度较高,可用于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及桥涵等工程。 钢材、水泥、沥青等水泥、钢材、沥青等由牡丹江提供。 运输条件外购材料由火车运至林口站后,均由汽车运输至项目

34、沿线。1.2.7工程占地情况本项目发生永久占地69.0625hm2,平均每公里发生建设用地3.0245hm2,所占用的土地为耕地、林地、荒地、鱼池、旧路。本项目共发生临时用地9.11hm2,其中施工驻地、拌合站、桥梁预制场占地4hm2,取弃土场2hm2,临时道路3.11hm2,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地类型,发生的临时用地为荒地、旧路等。表11 公路用地数量估算占地类型农业用地未利用土地旧路合计旱地水田鱼池林地荒地永久占地6480020001350665069025546800690625临时占地7110020000911001.2.8 土石方及取、弃土场全段总计挖土方81880m3,填土方678

35、70m3,借土方45170m3,弃方59102 m3。表12 正线土、石方平衡表起讫桩号挖方 (m3)填方(m3)利用方(m3)借方(m3)弃方(m3)土方8188067870226984517259102石方4914829087107401834738408本工程设取土场1处,在K380处,公路左侧山体的背面,运距约1km,全部采用汽运方式。弃土场利用取土场的取土坑。太平石场位于林口县奎山乡太平村。交通条件便利。可生产各种规格的碎石、片块石,材质为安山岩,石质强度高,含泥量小。可用于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及桥涵工程。 1.2.9 施工场地及拌和站工程拟选的施工驻地、拌合站、桥梁预制场选址的位置在

36、上路桩号K383+800左侧350m外,为原有公路建设的拌和站及桥梁预制场,有约200m300m的空地,现状为未利用的荒地,距离北侧的民宅300以上,西侧、南侧、东侧均为旱田。1.2.10 施工进度安排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工期2年。1.3工程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修正)中的鼓励类项目(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项目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1.3.2选线方案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沿旧路建设,新占

37、土地少,对环境影响较小,工程建设在遵循项目建设环境保护要求的情况下,不会对其他敏感目标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路线选址相对较合理。1.3.3工程与城镇规划符合性分析林口县域城镇体系空间拓展以“点-轴”模式为主骨架,确定沿201国道和牡-佳铁路构成城镇体系空间发展一级轴线,鸡讷公路、牡丹江沿岸是林口县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的二级轴线。以一级、二级发展轴带为骨架,以林口镇为中心,以五林镇、刁翎镇、青山乡为区域节点,以其它城镇、集镇为基础节点的 “点-轴”式城镇体系空间格局。 公路交通形成以林口镇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主骨架,“二纵一横”的县域公路网骨架,“二纵”即鹤大高速、鹤大公路(国道G201线);“一横

38、”即鸡讷公路。图8 林口县林口镇城市总体规划图综上所述,本项目为林口县“二纵一横”的县域公路网骨架中“二纵”中的一横(国道G201线),是林口县的重要运输线路,符合林口县城镇总体规划。1.3.4工程与工业园区规划符合性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实际规模论证,确定园区的用地规模为180.75hm2。规划把县城和工业园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避免一些设施的重复建设,使两者在今后的发展中互相促进,相互联系。功能结构概括为“一心”-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三轴”-区域发展轴线(老鹤大公路)、园区联系轴线(振林路、振西路)、“三带”-三条自然冲沟形成生态隔离绿带、“三片”-工业片区、园区配套服务片区、仓储物流区。北

39、侧的鹤大公路和南侧的产业大街(规划)是工业园区主要对外交通道路。规划范围内道路网以现有道路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适当增加干道密度, 构成了方格网的结构。同时为了加强与城区的联系,在园区东西向增加两条联系城区的通道,工程为镇西工业园区规划的利用道路。因此,本工程符合林口县镇西工业园区规划。本项目线路图7.4-1 林口县振西工业园区控祥规划图1.3.5石料场环境可行性分析太平石场位于林口县奎山乡太平村。交通条件便利。可生产各种规格的碎石、片块石,材质为安山岩,石质强度高,含泥量小。可用于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及桥涵工程。 乌斯浑河砂场位于林口县境内乌斯浑河河边滩地,主要生产中粗砂及砂砾,储量丰富

40、,含泥量小,强度较高,可用于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及桥涵等工程。所有材料均采用汽车运输。本项目为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可利用农场道路和乡村道等作为施工便道,施工机械设备、筑路材料和人员可直接或修建少量的便道抵达施工现场。施工中需加强便道养护管理,以保障畅通。因此,“科研”推荐的石料场从环境上考虑可行。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项目所在地位于林口县,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隶属牡丹江市,是全国资源富县、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烤烟基地。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得到不断提升。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现状较好,区域内未发现珍贵植物和动物。2.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评价区自

41、然植被生产力分析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最敏感的自然要素,对生态系统变化及稳定起决定性作用,植被净生产力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累积的有机物数量,是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剩余部分,它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也是生态现状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自然体系生产力评价信息主要来源于实地勘察、收集的现状资料,并采用了国内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植被生物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区范围内都为农田,农作物主要品种是水稻,农田的平均净生产力644g(m2.a)。(2)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较好,土质优良,并根据多年耕种经验,采用了科学合理的耕

42、作方式,系统运行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抗干扰和恢复能力较强。(3)生态功能及变化趋势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作为生物生产的过程,农业具有支持生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除尘降噪、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消纳废物等生态功能。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土地的使用功能及土壤成分的变化而变化,人为影响较大。2.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当地声环境背景值较好,昼间噪声在47.8dB49.2dB,夜间在38.3dB40.5dB,昼夜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通过环境现状监测,可以看出拟建公路沿线各敏感点昼间噪声在50.1dB54.1dB

43、,夜间42.8dB46.2dB,各敏感点均未超标。2.4环境空气拟建公路现状监测污染物TSP、NO2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日均浓度值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表明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2.5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显示,杨木背河两个监测断面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3环境影响预测及措施3.1环境污染物识别经过分析确定环境影响因子见表14。表14 拟建工程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表环境要素施工期评价重点营运期评价重点评价因子筛选社会环境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发展征地、居民生活质量、土地利用城镇、公路运输等规划城镇、公路运输、水利等规划土地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