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215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doc(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和省国土资源厅等12个厅委关于立即全面启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的通知(宛政文2005184号)等文件精神,切实解决矿山企业存在的矿权分散、采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和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题,结合矿山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管理,规范资源开发,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科学治理矿山环境,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就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恩施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

2、划方案的批复(鄂安200624号)的文件要求,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与巴东县故县坪煤矿有限公司进行整合为巴东县宏大煤矿。又根据恩施州安全生产委员会以恩施州安办20087号文下发的关于调整巴东县部分煤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请示,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复为“根据鄂安200624号批文,同意将保留的巴东县宏大煤矿的名称变更为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并关闭巴东县故县坪煤矿有限公司”。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炭资源由巴东县中茂玉矿业有限公司进行探矿,于2009年2月将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区块(煤)普查项目探矿权转让给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2009年3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

3、限公司对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区块煤矿勘查的探矿证。椐据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编制的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沙坝煤矿资源储量分割报告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评审备案证明(鄂土资储备字200915号),该矿保有地质储量为148.7万吨。为了合理开发矿区矿产资源,沙坝煤矿将生产规模由3万吨/年提高到6万吨/年,特委托我公司编制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沙坝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矿山位置沙坝煤矿位于巴东县城南部,平距约37km,行政区划属巴东县绿葱坡镇管辖,北起井家垭马儿岭,南抵水井湾,西

4、起夏家湾,东至柏家坡、岔子坡一带。矿区南14km的简易公路与318国道相连,距野三关318国道、野三关火车站、高速公路站20km,北27公里与209国道相连,北距长江“黄金水道”巴东港77km;往南西距恩施州城、恩施机场140km,交通尚属方便(见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图)第二节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地貌特征为岩溶组合形态,地表发育分布落水洞、溶槽、溶沟、残丘等,属构造溶蚀地貌类型。丘顶呈浑圆似馒头状。山脊走向北东向。矿区地势总体为中部低,两侧高,呈宽缓的“V”型谷。区内海拔标高一般在12001600m,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角山顶,海拔标高为1785.6m,最低点为中西部杨桥河河底990.9m,相对

5、高差794.7m,属中高山区深切割区。区内仅发育一条常年性溪沟杨桥河,从矿区中部自东北向西南流出区外,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枯季西部断流,其次为山间小溪,由山间泉水注入,为矿区生活用水的理想来源。沙坝煤矿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图气候具南方山区寒冷多雨多雾特点,气温年平均为7.7,月平均最高28.2(8月),最低-15(1-2月),平均年降雨量1763.68mm,其中49月为雨季,为降雨量的5868%,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积雪期,雾天251天。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为土豆、玉米,经济作物为烟叶、天麻,区内除小煤矿外,无其他工矿企业,经济水平较低。区内劳动力充沛,无重要工业设施,也无名胜古迹,不属于自然

6、保护区,地理条件好。本区电网已与国家联网,当地居民用电通过农网改造,基本能够满足用电要求。第三节 企业性质沙坝煤矿为一小型矿山,经济类型属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煤炭开采及销售。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恩施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的批复(鄂安200624号),沙坝煤矿属整合矿井。沙坝煤矿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所属资源,重新进行规划布局,生产规模由原来的3万吨/年提升到6万吨/年。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需重新编制开发利用方案,为此,特委托我公司重新编制该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一、前期地质工作情况1、1956年1960年,清江区测队于区内展开了1/2

7、0万巴东幅区域地质调查,为区内地层、构造提供了较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2、1961年1972年,湖北省地质局第十一地质大队、第七地质大队先后在邻区新家矿区、枣子坪-水浒坪及麻沙矿区开展了对铁、煤、黄铁矿等矿产的普查与勘探,为区内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料;3、1981年1985年,湖北省区调所开展了1/20万巴东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致查明了区内的地层层序、构造特征、矿产分布及其远景评价;4、19941997年,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开展1:5万培石幅、巴东幅、抱龙河幅、风吹垭幅等四个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本区地层和构造提供较系统的地质资料;5、1996年第二地质大队应巴东县绿葱坡镇政府的委

8、托,对区内北东部2km2范围内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煤层进行地质普查工作,该煤层呈透镜状、藕节状产出,见煤工程煤两极厚0.401.53m,平均1.01m,煤厚变化率31.43%。根据煤层露头推斜深114250m求获C+D级资源储量51万吨。该项工作为本次普查提供较丰富的基础资料;6、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于2007年编制了湖北省巴东县沙坝煤矿区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截止2006年12月底资源储量重算),该矿区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98千吨,其中已消耗煤炭资源储量61千吨,保有37千吨(122b:26千吨,333:11千吨)。7、2006年5月2007年4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对矿区开展了普查。完成的主

9、要工作量为1:5000地质草测5.19km2,施工控制揭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煤层硐探工程1290m(PD1、PD2),其中PD1沿煤层走向揭露长37.3m,施工地表槽探工程500m3,结果基本表明区内龙潭组煤层厚度极薄,最大厚度0.50m,最薄0.06m,基本不可采,且局部无煤。因此区内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煤层无进一步工作价值。8、2008年12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提交了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以鄂土资储备字200915号文核实认定。二、矿山历年开采现状矿井建于1996年7月,于1997年8月投产,生产规模为5千吨/年,矿井建立了以矿长为首的,安全矿长专职负

10、责,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安全责任目标,自下而上有措施保证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矿井已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及特种作业人员均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原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设有两个井筒,一个主斜井,一个回风斜井。原属小煤窑开采,年产量较低,一般为35千吨/年,2006年8月至今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于2008年进行了3万吨/年的技术改造设计,历年来采出煤炭111b类61千吨,资源回收率大约为87%。三、周边矿山及矿权关系该矿区原有沙坝煤矿和故县坪煤矿两家采矿权,2006年关闭整合期间,沙坝煤矿和故县坪煤矿进行整合为巴东县

11、宏大煤矿。又根据恩施州安全生产委员会以恩施州安办20087号文下发的关于调整巴东县部分煤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请示,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复为“根据鄂安200624号批文,同意将保留的巴东县宏大煤矿的名称变更为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并关闭巴东县故县坪煤矿有限公司”。故县坪煤矿于2006年12月进行了永久关闭,该矿区现仅存沙坝煤矿一家采矿权,无相邻矿井相互影响。见矿权关系图。第五节 编制依据1、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沙坝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委托书2、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2008年12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编制3、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沙坝煤矿资源储量分

12、割报告,2009年8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编制4、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评审备案证明(鄂土资储备字200915号)5、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沙坝煤矿变更矿区范围相关事项的批复鄂国土资变200959号6、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恩施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的批复(鄂安200624号)7、湖北省经济委员会关于恩施州巴东县核桃树23家煤矿扩能改造矿井审查意见的函(鄂经煤炭函200805号)8、恩施州经济委员会关于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6万吨/年扩能整合技改项目立项的批复(恩施州经煤200858号)9、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

13、规范(GB50399-2006)10、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7月1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29日)15、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年,国务院第296号)16、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2003年,煤矿安全监察局第5号)17、矿山安全术语(GB/T 15259-94)18、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1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

14、01)2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22、煤矿井下安全标志(AQ1017-2005)23、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及审查要求24、矿井地质地形、储量计算图、实测采掘工程平面图第二章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第一节 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一、资源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据世界矿产资源年评(2004-2005)等资料,2005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约为9800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为5100亿吨,次烟煤和褐煤为4700亿吨,按目前的开采水平,世界现有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可供开采约200年。世界煤炭资源相对集中于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

15、西,这11个国家煤炭探明可采储量都在百亿吨以上,占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总量的91.5%,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属于煤炭资源大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都在千亿吨以上,三国合计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总量的52.6%。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煤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以煤炭探明可采储量计,应是美、中在先,俄罗斯居后;以预测资源量计,估计中、俄在先,美国居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各国将会逐渐发现新的煤炭资源,如我国的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地新近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就非常可观。湖北省是国内少有的几个缺煤省份之一,据截至2005年底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燃料矿产)等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湖北省保

16、有资源储量约为7.23亿吨,全省共发现煤矿矿区271个,主要分布在恩施市、恩施州、荆门市和黄石市。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煤在冶金工业中是一种重要原料,有煤才炼铁;煤也是主要的动力燃料,火力发电(注:发电用煤几乎占原煤总产量的一半)、蒸汽机、火车、蒸气锅炉等都需要,它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在化学工业上通过煤的焦化加工等过程,可获得许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如煤气、煤焦油、氮肥、医药品、农药等;含油率较高的煤,还可用来提取人造石油;此外,煤矸石、灰渣可制一般建筑用砖或耐火砖。二、煤资源供需现状2004年全国煤炭总产量近18.5亿吨,进口近500万吨,出口煤炭近8000万吨,国内外市场供给约19

17、.6亿吨。2004年湖北省煤炭产量1000万吨,恩施州产煤约300万吨。2005年,全国产量20亿吨,湖北省产量1200万吨,恩施州产量310万吨。2006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23.25亿吨。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27.5亿吨。2008年煤炭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煤炭的总需求量将达到28.6亿吨,比2007年增长4.0%左右。虽然2008年我国煤炭新增产能将达到2.8亿吨,但需求增长将略大于煤炭供给的增长,煤炭供需处在紧平衡状态。三、需求预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国能源供应总体逐步偏紧,加之从外省调煤运距远,采购费用高,价格上涨等因素制约,已严重影响湖北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

18、湖北煤炭产量过低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缺乏,特别是湖北东部的煤炭资源已近乎枯竭,随着西部大开发机遇带来的交通条件逐步得到很大改善。因此,开发利用沙坝煤矿的煤炭资源,能给全省煤炭供应紧张局面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也为巴东县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能源。2005年,钢铁、建材、电力行业一些新建、改扩建项目投产后,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大,预测国内需求量为20.421亿吨,省内需求量为11.8亿吨。2006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强劲,导致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加大。从2005下半年至2008年仍然会有一些设计煤种为无烟煤、贫瘦煤的电厂陆续投产。湖北是一个缺煤省,工业和民用煤现年需求量在5000万吨以上,

19、且逐年增加,但目前湖北煤炭的年产量不足1000万吨,75%以上的煤炭需从外省调进,煤炭供应偏紧。第二节 产品价格分析国内煤炭价格一般价300490元/t,港口价415440元/t,2005年预测煤价将上涨57%。巴东县地产煤价格根据煤质一般在150380元/t之间, 2005年平均售价230元/t,2006年售价为240元/t,资源开发后,2008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300元/t。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煤炭价格不断下降,2009年预计平均价格250元/t,沙坝煤矿煤质较差,含硫量高,预计平均价格为180元/t。湖北省煤炭资源贫乏,全省原煤产量不足1000万吨,境内密布建材、电力、冶金

20、、化工等工业企业,且多为能源消耗大户,煤炭年需求量为7000万吨左右,因此,仅靠省内煤炭企业自产的煤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大部分生产用煤需从河南、山西等富煤地区调入,煤炭市场需求量很大。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力度进行资源整合,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向正规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使得煤炭生产企业进入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同时使煤炭的供与求在总体上趋于平衡,煤炭价格也趋于合理,稳中有升。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煤炭销售市场无论是近期或远期,其市场行情都看好。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况第一节 矿区总体概况沙坝矿区现仅有一家采矿权人,即沙坝煤矿。无其它矿井与之毗邻。第二节 矿山资源概况一、区域地质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21、矿区处上扬子台坪八面山台褶带恩施台褶东北缘,区内最显著的构造形迹是东西向褶皱和北东北北东向弧形褶皱以及东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层。北北东北东向褶皱发育于西部,自西向东依次为茶店子向斜、黎家湾背斜、南坪向斜、花园向斜、长岭背斜及水东坪向斜,呈向北西突出,向南收敛的雁行弧形茶店子向斜带。组成东西向构造以香炉山背斜为主体,空间显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此项构造具有发展历史悠久,多期活动的特点,它曾一度与新华夏系联合,产生一系列弧形褶皱带,成为本区的主体构造。另一显著构造为茶店子弧形向斜带与香炉山背斜形成复合关系。茶店子向斜带由茶店子向斜、黎家湾背斜、南坪向斜、花园向斜、长岭背斜及水东坪向斜组成

22、向北西突出,向南收敛的雁行弧形褶皱带。区内地层自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群至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地层出露较完整,区域矿产主要有泥盆系中统的宁乡式铁矿、石英砂岩矿(硅石矿);石炭系的白云岩矿及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煤矿和上统龙潭组煤矿等。2、区域矿产地质特征区域矿产较为丰富,主要为沉积矿产,主要有铁矿、煤、硫铁矿。其次的有石煤、耐火粘土、石英砂岩矿及石灰岩、白云岩等,其中煤、铁、硫铁矿为区内的优势矿产资源,具有开发价值。(1)、铁矿铁矿赋存于泥盆系上统写经寺组紫色、黄绿色页岩中,称之为“宁乡式” 铁矿,含矿四层,自上而下编号为Fe1、Fe2、Fe3、Fe4,其中Fe3为主要矿层,矿层厚0.804.33m,平均厚2

23、.20m,工业矿体分布于龙潭坪,呈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为鲕状赤铁矿和砂质鲕状赤铁矿,经详查,远景规模为中型。(2)、煤矿区内含煤层位有两个,一是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含煤13层,一般12层,于巴东绿葱坡万福河、麻沙一带含煤性较好。万福河煤矿含煤12层,其中M3煤层厚02.53m,平均0.83m,矿体呈透镜体状产出。巴东县麻沙煤矿区麻沙井田,含煤一层,属M2煤层,呈似层状,藕节状产出,煤层厚011.29m,平均2.45m,探明储量B级124.3 万吨,C级1604.8万吨,D级521.2万吨。二是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以巴东新家一带成煤较好,含煤15层,M5可采,厚0.152.20m,平均0.73m,呈似

24、层状产出,经勘探求获B+C+D级储量1942.97万吨,表外储量41.21万吨,地质储量222.25万吨,总储量2206.43万吨。(3)、硫铁矿硫铁矿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底部。由结核状砂包状及致密块状黄铁矿组成,厚0.093.52m,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中以巴东县新家黄铁矿较稳定,厚0.091.35m,平均0.50m,两极品位8.3841.70%,平均27.03%。经过详查的建始县双土坎黄铁矿厚0.773.52m,平均1.54m,呈透镜体状,似层状产出,含硫品位9.2242.25%,平均18.42%,求获D级储量193.06万吨。二、矿区地质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统大冶组,二叠系上

25、统大隆组、下窑组、龙潭组,二叠系下统孤峰组、茅口组、栖霞组、梁山组,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残坡积、崩积层。区内各时代地层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各组段岩性自新至老叙述如下:(1)、第四系(Q) 厚016.8m坡积、残积及崩积物,岩性为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及砂岩、灰岩岩块等。(2)、三叠系下统大治组(T1d) 三段(T1d3) 厚200m上部为灰色薄层灰岩、间夹灰绿色泥质条带,具蠕虫状构造;中部为微红色夹浅灰色薄至中层状灰岩,局部层间夹翠绿色泥质条带;下部浅灰灰色薄层状夹中层状灰岩;底部为薄层灰岩与页片状泥薄层泥质灰岩互层,夹中层状灰岩。二段(T1d2) 厚43.20187.05m上部

26、为灰色中厚厚层灰岩,微晶结构,缝合线发育;中部为浅灰色砾状灰岩,角砾由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次圆状无定向排列,其下为浅灰色灰色中厚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灰岩,下部为黑色中厚层状含炭灰岩夹含炭钙质泥岩,含炭灰岩含少量黄铁矿,具球状风化。一段(T1d1) 厚38.3293.00m中上部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与灰绿色钙质泥岩互层,向上泥质灰岩相对增多。下为灰黑色钙质泥岩夹含炭泥岩条带及灰岩透镜体。(3)、二叠系上统(P2)大隆组(P2d) 厚5.00-18.00m上部为黑色薄板状含炭硅质岩与含炭钙质泥岩构成具韵律性的互层,偶夹含炭灰岩透镜体,下部为黑色板状含炭硅质岩夹含炭钙质泥岩。下窑组(P2x) 厚47.55

27、-213.19m上部为浅灰色厚层块状含燧石结核灰岩,燧石结核呈团块状、疙瘩状横杂分布,顶部为12m浅灰色含白云质灰岩,白云质呈团块状,积云状。中部为深灰色薄中层含硅质灰岩,局部含白云质,偶见燧石结核,下部夹含炭质泥岩薄层,底部为黑灰色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含星散状黄铁矿。龙潭组(P2l) 厚0.53-11.41m为本区的含煤岩系之一,其岩性组合自上而下为灰黑色含硅质结核炭质泥岩煤层炭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细粒硬砂岩。见煤最厚0.19m,最薄0.07m。龙潭组煤层厚度极薄,大部分无煤产出,该煤层不具工业价值。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4)、二叠系下统(P1) 弧峰组(P1g) 厚24.147

28、0.39m上部为灰黑色含炭钙质白云质泥岩,顶部含蠕虫状黄铁矿;下部为黑色薄板状含炭硅质岩,夹少量炭质泥岩,中部夹细粒白云岩透镜体,产瓣鳃类、菊石类等化石。茅口组(P1m) 厚62.35-123.64m上部为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盛产蜓类,及珊瑚、腕足类化石。下部为黑色厚层有机质瘤状灰岩夹厚层灰岩。栖霞组(P1q) 厚127.51-256.02m本组地层基本分布在杨桥河以东,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三段。A、上段(P1q3) 厚77.66117.44m深灰色中厚厚层状泥晶、粉晶灰岩为主,夹灰黑色不规则薄层含炭钙质泥岩,含大小不一的硅质结核为其特征。富含珊蝴化石。 B、中段(P1q2) 厚36

29、.891130.22m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晶粒灰岩,含较多灰黑色燧石结核或条带,基本顺层分布,局部夹黑色含炭钙质泥岩。含珊蝴化石、腕足类化石。C、下段(P1q1) 厚18.82-45.83m顶部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含生物碎屑钙质泥岩,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中下部为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底部为灰黑色薄层钙质泥岩,含珊蝴、腕足类化石。梁山组(P1l) 厚17.5925.02m上部为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中部为炭质页岩、泥质砂岩夹煤层,含大量植物化石,煤厚0.322.34m;下部为褐红色泥质砂岩、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与下伏黄龙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5)、石炭系中统黄龙组

30、(C2h) 厚65m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致密质纯;中部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灰质白云岩;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灰岩夹白云岩。(6)、泥盆系上统黄家磴组(D3h) 厚50m顶部为灰黑色砂质页岩夹灰白色石英砂岩;上部为灰黑色含砂质页岩;中部为灰黑色粉砂质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含铁石英砂岩夹一层厚约0.50m左右的鲕状赤铁矿;下部为灰色石英砂岩夹绿色粉砂岩。2、构造矿区位于北东北北东向茶店子弧形复合向斜带次级构造轴向3040的水东坪向斜北东段南东翼,以中部杨桥河断裂为界将探矿权范围分为南、北两个块段,其中南块段地层倾向250290,倾角2142;北块段地层倾向290340,倾角1825。总体为倾向北西西的单

31、斜构造。矿区发育有北东向(F4)和北北东向(F1、 F2 及F3)及北西西(F5)三组断层构造,各断层特征分述如下:(1)、北东向F4断层:该断层为区域性支井河中坝断层的北东延伸部分,展布于矿区中部杨桥河的南西端(即矿区南西部),区域上延伸长达12km,由矿区西侧延入区内,展布长0.7km。断层倾向北西,倾角45。区域上该断层具断裂角砾岩带,断面上见擦痕,表现为其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的正断层。矿区内断层覆盖严重,推测断距在矿区内约30m左右。(2)、北北东向断层F1断层展布于矿区北东侧X3老隆南侧,走向长150m,断面平直,见有近垂直的擦痕,断面倾向120,倾角73。表现为北西盘梁山组厚层石

32、英砂岩与南东盘黄龙组灰岩相接触,断距7米左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逆断层,力学性质为压性。F2断层展布于矿区北东侧,走向延伸长150m,断面倾向110,倾角77,断层破碎带宽3.60m,其中为砂岩及灰岩挤压透镜体断层角砾,断层上盘黄龙组厚层灰岩与断层下盘梁山组厚层石英砂岩相抵,断距6m左右,表现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逆断层,力学性质为压性兼扭性。F3断层展布于矿区南东部,由矿区南部延伸入矿区,于矿区中部东侧延出矿区外,展布长约2.0km,构成矿区的东部边界。断层走向由南部的近南北向逐渐变为28左右延出矿区外。倾向280300,倾角52左右。普查东部边缘分布一断层,断层走向2530,倾向北西,

33、倾角52。断层面上具有擦痕、滑动槽、压碎角砾岩。由于覆盖,该断层破碎带宽不清,于矿区0线与1线之间见断层北西盘黄龙组灰岩与南东盘黄家磴组砂、页岩相接触,断距约30m。该断层向北东方向规模呈逐渐减弱趋势,表现为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的正断层。由于区内地层倾向北西,与断层倾向一致,断层发育在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和石炭系中黄龙组地层中,其产状和延伸方向仅对梁山组煤层浅部分布连续性有一定影响,对深部煤层无破坏作用。(3)、北西西向F5断层分布于矿区北东部,走向展布长125m,于老隆生产井中见断层破碎带宽0.5m,破碎带由压碎角砾岩、断层泥砾组成。断层倾向18,倾角64,断层上盘黄龙灰岩与下盘煤层接触,断距

34、8.50m,表现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逆断层。综上所述,矿区处水东坪向斜的南东翼,区内次级褶皱不发育。北东侧分布F1、 F2、F5三条展布长度较短,小于10m断距的小断层,仅对浅部煤层有一定影响,对深部煤层无影响。F3断层分布于矿区南东部煤层出露附近,对矿区煤层沿倾向延伸无影响。F4断层虽为区域性断层,规模大,但仅展布于矿区南西部,对矿区工业煤体基本无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就矿区的构造而言,应归属为构造简单类型。三、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一)煤系矿区含煤岩系分布有二层,其一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另一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该含煤岩系呈仅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矿区中部。含煤岩系的

35、底界始于细粒硬砂岩,顶界止于含硅质结核泥岩,矿区煤系结构简单,其厚度0.5311.41m,平均厚6.51m,现以D17地质点剖面为例叙述如下: 上覆地层:上二叠统下窑组生物碎屑灰岩。上二叠系龙潭组,厚6.98m1、灰黑色薄层状含炭质泥岩,厚2.79m2、灰黑色炭质页岩,厚0.93m3、黑色半亮型煤层,厚0.09m4、灰白色粘土质泥岩,含星散状黄铁矿,厚0.84m5、灰黑色含砂质泥岩,灰白色石英砂岩,细粒状,厚2.33m下伏地层:下二叠统孤峰组,灰黑色含炭钙质云质泥岩。按其岩性组合序列为泥岩煤层泥岩砂岩,相对应的岩相为河湖三角洲砂质相湖泊泥质相泥炭沼泽相泻湖泥质相。从区域资料分析,整个含煤建造含

36、煤五层,反映出五个小旋回,由于本区仅顶部一个含煤旋回发育,相对稳定,故此含煤仅一层,且不具工业价值。2、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梁山组含煤岩系是本矿主采煤层,为一套海浸型含煤建造,其底以厚层石英砂岩与下伏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煤系主要由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组成,含煤一层。矿区内煤系两极厚17.5925.02m,平均厚17.24m。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垂直结构以老隆6和钻孔ZK30A剖面为例,自上而下描述如下:上覆地层:下二叠统栖霞组一段黑色含炭钙质页岩。下二叠统梁山组,厚16.54m1、灰黑色含粉砂质炭质泥岩,具水平层理,含星点状黄铁矿,厚0.65m2、灰色厚层石

37、英砂岩,具花班状结构,厚3.80m3、灰黑色薄层泥质砂岩,厚0.65m4、灰黑色薄层泥质砂岩与黑色炭质页岩交互成层,页岩中含大量植物碎片,厚1.35m5、黑色炭质泥岩,页理发育,富含植物化石,厚0.60m6、煤层:上部为条带状半暗、半亮型煤,下部为条带状亮煤夹少量暗煤,厚1.19m7、黑色炭质页岩,水平层理,厚0.30m8、褐红色中层含泥质砂岩,含星散状、结核状黄铁矿,厚2.00m9、灰白色、浅肉红色厚层状石英砂岩,具楔状层理,厚4.00m下伏地层: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厚层灰岩。从上述剖面上看,梁山组煤系仅基本具有一个沉积旋回,其岩性序列为含泥质砂岩石英砂岩含泥质砂岩炭质页岩煤层炭质页岩泥质砂岩石

38、英砂岩粉砂质炭质页岩。相对应的岩相序列为湖泊泥质相泥炭沼泽相浅海泥质相。从区域资料分析,整个含煤建造含煤13层,反映出13个小旋回,由于本区仅具一个沉积旋回,含煤为M3煤层,煤层厚度与煤系地层呈正相关关系。(二)煤层矿区内含煤岩系分别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地层。均含煤一层,其层位稳定。1、龙潭组煤层矿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赋存煤层一层,产于含煤岩系中部,层位较稳定,结构简单。从已施工探矿工程18个,只有11个探矿工程见煤,见煤率61.11%,煤层两极厚0.000.50m,一般厚0.170.27m,总体该煤层厚度极薄,大部呈薄煤层或无煤产出,不可采。PD3号平硐在87.2m处见煤,煤厚

39、0.08m,顺走向揭露长37.1m,见煤最厚0.19m,最薄0.07m。龙潭组煤层厚度极薄,大部分无煤产出,该煤层不具工业价值,故设计不进行开发利用。2、梁山组煤层(1)、煤层厚度变化特征矿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含煤一层,产于含煤岩系中上部,煤顶板为黑色炭质页岩,底板为黑色炭质泥岩(或粘土岩、泥岩),含星点状、结核状黄铁矿,风化后呈褐红色,区内煤层对比标志明显。煤层呈透镜状、藕节状产出。据全矿区27个工程,见煤率100%,煤层两极厚0.322.34m,一般厚0.401.19m,平均厚0.85m,变化率46.86%。其中地表浅部工程(含老隆)20个,煤层两极厚0.401.19m,一般厚0.600.7

40、6m,平均厚0.80m,变化率27.72%。中深部钻探工程6个,煤两极厚0.322.34m,平均厚0.99m,变化率82.24%。统计结果表明,区内浅部煤层较稳定,变化较小,沿倾向向深部煤层厚度变化增大,且平均厚度同样具有增大趋势。全矿区煤层平均厚0.90m,全区煤层可采系数为89.68%。矿区煤层厚度各工程变化较大,根据老隆编录结果,煤层厚度变化与泥炭沼泽基底的起伏关系甚为密切,基底隆起部位,煤层显著变薄(见煤层底板凸凹起伏及煤层变化图)。区内煤层位于煤系的中上部,从剖面上看,煤系地层仅具一个沉积旋回。岩相古地理处巴东绿葱坡建始渣树坡坪一线以南北的建始滨海区。总体来看,煤层厚度与煤系地层厚度

41、成正相关关系,区内煤系、煤层厚度受基底地形起伏的影响和制约:基底的低凹区,煤系沉积厚度大,则煤层厚度大。煤系地层顶界普遍发育一层黑色含炭钙质泥岩,标志清楚。煤系煤层上覆岩层为炭质页岩、石英砂岩,其中石英砂岩分布不稳定,具尖灭现象,而炭质页岩普遍发育,分布稳定,特别是煤层顶板炭质页岩,为区内煤层对比标志层。煤层下伏岩层为炭质泥岩(或粘土岩)、石英砂岩、含泥质砂岩,分布连续较稳定。因此,区内煤层对比、岩性标志清楚、煤层分布稳定。(2)、煤层结构矿区煤层结构可归纳为简单和较复杂结构煤层。简单结构类型的煤质较好,发热量平均达4000大卡以上,以全亮半亮煤为主,夹条带状暗煤;较复杂结构类型煤层,其煤层下

42、部已亮煤、半亮煤为主,无夹矸,煤层上部夹13层厚约0.150.50cm的炭质页岩,构成较复杂结构煤层。(3)、煤层的风氧化根据老隆编录结果,地表浅部煤层风化后呈褐色粉状,巷道延伸1520m内煤层铁质污染明显,黄铁矿结核风化成褐铁矿。巷道延伸20m后,煤层铁质污染不明显,且见黄铁矿结核,推测该范围超过风化带。矿区以往采坑均在50120m之间,掘进30-40m后,均沿上山采煤,坑道最深处已超过煤层的风氧化带。(三)煤质1、煤岩类型及特征本次未取煤岩样,根据邻区湖北省建始子母煤矿区类比,组成煤层的煤岩类型以全亮半亮型煤为主,半暗煤、全暗型煤次之,煤层呈黑色,沥青光泽土状光泽,以条带状结构、似均一状结

43、构为主,次为线理状结构和粒状结构,少量为透镜状结构,层状构造。按煤层结构构造上的特征,可划分为块煤及粉煤二种,以粉煤为主,一般底部粉煤为主,中上部块煤增多。2、煤化学特征据对16个探矿工程(包括6个钻孔、1个平硐、9个老隆)煤芯和煤层化学样分析结果,本区煤层含灰分为中灰高灰分、高硫分、发热量中等。(1)、水分在自然风干状态下,水分0.401.34%,平均0.67%;自然状态下,水分2.244.02%,平均2.67%。(2)、灰分含量高,为12.1450.66%,一般为平均28.60%,依据煤炭质量分级 煤炭灰分分级(GB/T15224.194),为中灰高灰分煤。(3)、挥发分含量低,一般为2.

44、6610.14%,平均6.50%。(4)、固定碳含量为39.8181.37%,平均63.21%。(5)、全硫含量高,最低1.95%,最高为9.07%,平均4.90%,基本煤含硫大于3%,依据煤炭质量分级 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94),属高硫分煤。(6)、发热量中等,一般为14.7629.18MJ/kg,平均为22.93MJ/kg,依据煤炭质量分级 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94),为中高热值煤。(7)、磷含量0.0050.018%,平均0.008%,依据煤中磷分分级(MT/T 5621996),煤中磷分为特低磷煤。煤层中含微量伴生元素,据ZK30A、ZK00A两个钻孔

45、煤芯样和以前老隆刻槽样分析结果,其中C含量46.0782.22%,平均68.01%,H含量1.792.41%,平均2.07%,N含量0.310.42%,平均0.37%,P含量0.0050.01%,平均0.008%。综上所述,本区属中灰高灰分、高硫分、中高热值煤,可作为动力和生活用煤。四、水文地质条件(一)、储水构造特点矿区处水东坪向斜的南东翼,野三河左岸二级支流杨桥河的上游部位,地层产状较陡,总体倾向北北西北东,矿区内为一单斜储水构造。矿区东南东侧,煤层出露于地表。工业矿层大部分埋藏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西部外侧杨桥河标高990.9m)以上,地形上有利于矿床地下水自东南东向北西方向排泄。根

46、据地形地质图和资源储量估算图,矿坑水最低自然排泄面标高为1100m,而资源储量估算最低底界标高为880m,低于自然排泄面标高220m。(二)、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与特征1、含水层的分布与含水特征矿区含水层按其形成时代不同自上而下(由新至老)有:第四系全新统、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与三段、二叠系上统下窑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与栖霞组以及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共五层,其中对矿床充水有直接影响者主要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与栖霞组及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现分别叙述如下:(1)、第四系碎石夹粘土孔隙含水层(Q)主要分布于杨桥河河床和两侧,次为沟谷两侧缓坡地带和原采矿坑道口。由崩坡残坡积、冲洪积成因的碎石土与含砾粘性土、人工填土组成,结构松散(软)。厚度在010.68m间,在水平方向和垂向分布具不均一性,尤其是水平方向上受地形条件局限而具不连续性。本层以透水、不含水为主,于河沟地带局部含孔隙水,靠大气降水和基岩含水层地下水补给,迳流途径短,大都就地排泄,随季节变化明显。在矿区范围内出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