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文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评价单位: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一三年十一月目 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1.2工程概况11.3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4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6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6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83.1污染源分析83.2环境保护目标103.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3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153.5 环境风险预测评价173.6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193.7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2、193.8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94公众参与234.1 公众参与的实施234.2 现场调查234.3 网上公众参与公示254.4公众参与调查中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的答复274.5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2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96联系方式30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文昌市滨湾南路属于文昌市清澜组团,属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根据文昌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带动城市建设发展”等规划原则,城市规划布局为向东(濒临八门湾)、南(靠海)方向发展,形成以文城和清澜为核心的组团式空间结构,两组团之间则以文清大道和滨湾路为联系纽带,以水面、农田、山地、丘陵等自然因素有效隔离,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以海、河
3、、湾、港、城、林为主要景观特色的生态型城市群。清澜组团采用放射状道路系统,构成中心区、港口区、旅游区和居住区等功能分区。城市职能确定为海南东部充满活力的港口基地;海南东部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旅游服务业基地;市域政治中心;拥有优越生态环境的海滨花园居住城市;特色资源型加工工业基地。滨湾南路分别由一期(新港路路口文清大道路口)段、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组成,其中一期项目已完成前期可研、环评、初步设计等工作。本次评价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作为滨湾南路的一部分,是连接文清大道与清澜大桥连接线的主要道路之一,是整个文昌市清澜新区的道路网络骨架之一,是在目前已经建设
4、或已经进行设计的主、次干道基础上的补充,起到区内交通快速通达的作用。然而目前项目区内道路等级及路网密度偏低,没有形成有效的道路网,不能满足区域内外部的交通需求,尤其是现有主要道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严重不足。随着这一片区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交通出行量将越来越大,现有道路无法满足交通需要,所以建设和完善这一区域的道路交通网络已经迫在眉睫。项目建设可为该片区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可进一步促进清澜片区的开发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保障经济的良性发展。1.2工程概况1.2.1 建设项目地点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位于文昌市清澜片区,呈南北走向,起、终点分别与清澜大
5、桥连接线、新港路相交,道路路线长度约1911.61m,红线宽度50米。设计速度为60km/h,双向六车道,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1.2.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规划道路工程路线长1911.610米,道路红线宽50米,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级。横断面设计如下:50米=4.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侧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5米中央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2.5米侧分隔带+3.5米非机动车道+4.5米人行道。建设内容包括建设范围内的道路、给水、排水、道路照明、道路绿化、消防市政配套设施。电力、电讯、燃气等其它市政管线本项目仅预
6、留管位,不包括在本工程范围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1.2-1。表1.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 目单 位指 标备 注一、基本指标1、道路等级主干道2、设计车速km/h603、投资估算万元22804.214、占用土地永久用地亩151.2临时用地亩20.05、交通量2015年pcu/d73982022年pcu/d182162030年pcu/d26835二、路线1、路线总长km1.9112、平曲线最小半径m28003、最大纵坡%2.494、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m1500凹形m2000三、路基 路面1、路基土石方数量 填方m361304.2 挖方m345538.7弃方m315521.42、路面类
7、型沥青混凝土四、交通工程1、车行交通信号灯套122、人行交通信号灯套10单杆双灯套4单杆单灯3、交通标志套204、路名牌面155、交通标线m223206、公交车站座6五、绿化工程1、绿化m2191111.2.3交通量预测根据项目工可提供的交通量预测数据,昼间(6:0022:00时)交通量占全天交通量的79.5%,夜间(22:006:00时)为20.5%,项目交通量预测见表1.2-2,车型比见表1.2-3。根据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关于滨湾南路二期的交通需求预测,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高峰小时单向最大交通量如下表所示。表1.2-2 滨湾南路二期单向最大交通量及饱和度(2030年)
8、道路名称单向最大路段交通量(pcu/h)单向车道数饱和度滨湾南路二期255630.55表 1.2-3 项目交通车型比车型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比例(%)69.527.1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交通噪声预测年限取道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1年、第7年、第15年,即2015年、2022年、2030年,将工可中各预测年交通预测量按照环评导则要求进行换算,最终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2-5。表1.2-5 本项目交通预测量结果 单位:pcu/d 特征年路段高峰小时流量(pcu/h)平均日交通量(pcu/d)201520222030201520222030流量流量流量交通量
9、交通量交通量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7202024337673981821626835备注:项目交通预测量换算方法引用(卢喜林.公路环评噪声预测的交通量换算方法.山西建筑.2008)小型车定为小客车(额定座位19座)、小型货车(载重2t)、摩托车、人力车,中型车包括大客车(额定座位19座)、中型货车(载重2t7t)、大型货车(载重7t14t),大型车为特大型货车(载重14t)、拖挂车、集装箱车、拖拉机。1.3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1.3.1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项目属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版)中的鼓励类项目,即第二十二条“城市
10、基础设施”中的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根据文昌新的城市功能定位,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以及“两桥一路”项目等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带动文昌跨越式发展,文昌市定位为中等城市。项目道路红线宽度为50m,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中等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超过55m为限制类,本项目不属于该产业结构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为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属于文昌市重点项目及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文昌市主城区区域路网,可促进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保障经济的良性发展;项目建设可进一步促
11、进清澜片区的开发建设,实现文昌市总体规划。本工程已取得文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符合文昌市政策。1.3.2项目与文昌市城市规划相符性本项目拟建道路为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位于清澜片区的北部。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呈南北走向,起、终点分别与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相交,全长约1911.61m,设计行车速度60km/h,道路红线宽50m。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善沿线各区之间的交通状况,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所在地符合文昌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要求,并取得文昌市规划局选址意见书(选字第4690025
12、01300002号)文件,同意了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因此,项目的选址与文昌市城乡规划是相符的。1.3.3项目与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性本项目已取得文昌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关于文昌市滨湾南路二期(清澜大桥连接线新港路段)新建工程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2013 353号),根据该意见显示,项目总用地面积10.0832hm2,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3.3724hm2(其中耕地2.0916hm2)、建设用地6.7108hm2,项目符合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报批手续。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实施后,各项目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土保持措施可行,对区域大气环境、生
13、态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无明显影响,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影响甚微,区域环境质量可基本保持现有等级水平。综上,项目选址从国家产业政策、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是合理的。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1.1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沿线主要植被类型有村庄植被、农田植被等。项目地区长久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无珍稀野生动物。项目沿线没有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沿线乔木林生态系统、村庄植被、农田生态系统是沿线主要的生态类型,以村庄乔木、灌木林、农田植被为主;项目沿线评价范围没有珍贵野生动植物分布。2.1.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现场调查发
14、现,沿线无工业企业,评价范围内没有重要或特殊的空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现有构筑物均为居民住房,对环境的影响较轻微,呈面源分布。根据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与2013年5月发布的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显示,4月份,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各监测城市(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为100%。其中,三亚、文昌、陵水、白沙、保亭5个市县空气质量优级天数100%,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水平,项目区空气环境质量良好。2.1.3声环境质量现状所列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结果,对拟建道路沿线地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目起点处清澜大桥连接线现状噪声值满足4a类标准;村庄居民点的昼间LAeq级介于51.0dB(A)53.
15、6dB(A)之间,夜间LAeq级介于42.2dB(A)45.8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由于拟建项目处于尚待开发的城市地区,附近多数无显著噪声源,总体而言,拟建项目沿线的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和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评价范围划分原则和本项目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本评价范围如下:(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
16、内。(3)生态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4)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建道路所在的文昌市清澜镇。 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3.1污染源分析3.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施工期社会环境道路的建成对道路沿线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发展均有促进作用,但对沿线土地的征用有影响,如果国家有关征地政策和规定不能得以认真落实,相关公众的基本利益得不到保证,将会使当地沿线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2、施工期环境空气本工程施工期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扬尘和粉尘污染。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空气环境中;建筑材料在堆放期间由于受风吹会
17、引起扬尘污染。3、施工期声环境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设备运行和工程建筑作业过程中将产生噪声。声压级达到80-90 dB(A)。4、施工期生态环境工程占地会造成植被破坏和对植被生产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一次性导致生物量损失409.65t,其中导致永久生物量损失(永久占地)371.15t,非永久生物量损失38.5t;项目建成后可以通过对路基边坡的绿化弥补沿线生物量的损失,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可减小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初步估算,项目沿线两侧绿化面积19111m2,可补偿生物量约76.4t。因此,通过绿化植树种草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一部分由于道路建设导致的生物量损失。道路建设
18、中由于占用土地,扰动地表等因素,侵占了一部分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导致植物在数量和成分上的改变。据实地调查的结果,项目桩号约K0+470K0+650有文昌特有种文昌锥分布(未挂牌),项目施工应尽量减少对文昌特有种文昌锥的破环,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远离该区域,尽量保护该植物的生境,并进行挂牌提示。其他评价区域的植被主要为常见人工植被,道路建设对植物物种的影响主要是造成其面积上的减少,对区域内植被资源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植被分布影响不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建设单位通过对树木进行移植,并在道路两侧征地范围内进行植树绿化,降低了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道路绿化,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工
19、作,运营期做好绿化管理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工程建设占地会对沿线植被面积造成一定的减少,但绝大部分为人工植被损失,且数量较小,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甚微。5、施工期水环境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营地,其中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水和餐饮污水,考虑到施工营地为临时设施,建议采用化粪池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化粪池产生的污泥进行厌氧堆肥用于树木或田间追肥,施工结束后覆土掩埋,不会对附近水体造成较大影响。施工生产污水主要是SS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禁止直排,防止污染水体和土壤。施工区应修筑集水沟,并设置沉砂池和隔油池,并定
20、期清理,对于泥浆水可沉淀后用于路面洒水。最大程度控制减少对沿线水体产生的不利影响。6、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根据路基土石方平衡可知,项目全路段填方大于挖方,临时堆土主要为清除表土,经分类临时堆放后全部回用于道路绿化,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施工期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00kg/d;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拆迁建筑垃圾一般均可用作道路建设和房屋建设材料,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处理,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3.1.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1、大气污染物机动车尾气由三部分组成,一是
21、汽车排气管排出的含有CO、HC、NOx 等。这些污染源属于线性流动污染源,对于城市道路而言,汽车尾气对道路20-50m 以内影响较大,50m 以外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少。另外,道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会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散落、风吹等原因,也会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2、机动车噪声道路建成后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道路行驶的各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车体振动噪声、传动和制动噪声等)其中发动机噪声是主要污染源。3、固体废弃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以及行人在行驶时,也会抛弃一些垃圾,如纸屑、果皮、塑料袋等。对沿线周边环境产
22、生不利影响,既增加了道路养护的负担,又破坏了路域景观的观赏性,此部分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3.2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本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说明、现场踏勘及调查,确定了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次评价将工程占地、沿线动植物、水土保持设施等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2-1。表3.2-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对象位置主要保护内容1农业生态全线涉及处沿线农田植被(K1+240K1+600)2陆生植物、野生动物全线涉及处征地范围内的陆生植物(文昌特有种文昌锥)、爬行类及鸟类等野生动物及生境3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全线涉及处路基边坡、弃土场
23、以及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的恢复、复耕、绿化,控制水土流失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项目工可及对本项目沿线进行现场踏勘和调研,项目中心线200m范围内共有4处声环境和环境空气敏感点,均为居民居住区及商业区。项目声环境和空气环境敏感目标见表3.2-2,环境敏感目标示意图见图3.2-2。表3.22 线路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敏感点名称桩号执行标准与评价范围内户数最近距路中心线(m)首排距红线(m)高差(m)环境特征保护级别1海路村K0+180-K0+5404a类约12户路左37m12m0.2m新建路段,瓦房及平房,临路第一排6栋,临路一侧约12户位于4a类区;约28户位于2类区,评价范围
24、内共40户,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大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中的一级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及4a类标准。2类约28户2官坑村K0+800-K1+1204a类15户路右38m13m0.0m新建路段,瓦房及平房,评价范围内47户,其中位于4a类区有15户,32户位于2类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32户3清澜社区K1+140-K1+2404a类15户路左35m10m0.0m新建路段,楼房为主,评价范围内82户,其中位于4a类区有15户,67户位于2类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以及清澜社区现状交通噪声2类67户4清澜新村K1+61
25、0-K1+9114a类16户路右35m10m0.2m新建路段,瓦房及2层左右楼房为主,评价范围内66户,其中位于4a类区有16户,50户位于2类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50户村庄敏感点照片(2013年6月)图3.2-2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已探明的文物,主要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3。表3.23 社会环境主要保护目标序号保护对象位置主要保护内容具体说明实施阶段1被征地村民道路征地范围内的土地生活质量、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土地被征用,总占地约100832m2设计、施工、运营2交通影响区域内地方道路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交通(主要为道路沿线3个村庄、一个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及劳
26、作出行的条件设计、施工、运营3地方经济道路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农业经济的损失、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造成农业的损失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设计、施工、运营3.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会暂时影响当地交通秩序,增加其它道路的交通负担,给居民的出行、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暂时的。本项目建成后提高了区域路网等级,将改善文昌市地区的交通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道路在施工阶段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扬尘的影响,道路
27、施工扬尘TSP浓度超过一级标准,但项目建成后,扬尘量将大大下降,其周围TSP浓度将大大降低。因此,只要在施工阶段经常洒水抑制扬尘,合理选择堆料场,对环境敏感目标影响不大。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根据沿线踏勘,拟建道路中心线200m评价范围内有4处声环境敏感点,因此道路施工机械噪声对沿线敏感点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夜间施工对所有敏感点居民休息均产生干扰。对于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由于施工过程为短期过程,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将随着施工作业的结束而消失。4、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工程一次性导致生物量损失40
28、9.65t,其中导致永久生物量损失(永久占地)371.15t,非永久生物量损失38.5t。项目建成后可以通过对路基边坡的绿化弥补沿线生物量的损失,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可减小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绿化植树种草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一部分由于道路建设导致的生物量损失。总的来说,工程建设占地会对沿线植被面积造成一定的减少,但绝大部分为人工植被损失,且数量较小,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甚微。5、水土流失环境影响预测本市政道路建设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11.3hm2,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57.94t。若不采取适当、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对工程及沿线的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
29、影响。通过采取工程防护措施、植物防护措施等有效防护措施后,可大大减轻对环境的影响。6、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施工生产污水主要是SS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禁止直排,防止污染水体和土壤。施工区应修筑集水沟,并设置沉砂池和隔油池,并定期清理,对于泥浆水可沉淀后用于路面洒水。最大程度控制减少对沿线水体产生的不利影响。7、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拆除现状路面少量废渣、房屋拆除建筑垃圾、工程开挖清表土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施工期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00kg/d;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
30、较小。拆迁建筑垃圾一般均可用作道路建设和房屋建设材料,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处理,严禁乱丢乱弃。挖方主要是松散表土,经综合利用于道路两侧土地整理的表土使用或绿化客土使用,对环境影响不大。3.3.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社会环境评价结论本项目建成后提高了区域路网等级,将改善文昌市地区的交通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生态环境评价结论营运期对道路两侧绿化工程的建设,在道路交叉口设置以植物为主的节点,为物种流的移动创造条件。提高了城市人造景观质量,并具有防尘、减噪、调温、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的效果
31、,是一项有利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质量及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好工程。3、环境空气评价结论项目建成后,道路投入使用,产生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为CO、NO2和碳氢化合物。道路建成后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尾气排出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且本项目沿线目前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很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产生的汽车尾气能较快在大气中扩散,总体而言,营运期拟建项目汽车尾气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NO2、CO浓度均没有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的要求,对项目区域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4、声环境评价结论道路营运后,主要环境影响是区内车辆运输对周边环境噪声
32、污染。交通噪声预测表明,沿线敏感点昼间基本能达到相应声功能区标准,而夜间大部分都会出现一定的超标,超标范围为1.47-2.87分贝。故本环评要求必须严格采取必要的防噪措施,减少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5、水环境评价结论本项目不配套建设服务设施,因此项目没有服务区生活废水产生。路面径流是营运期产生的非经常性污水,主要污染物成分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雨水汇集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就近流入地表水,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大。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3.4.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用商品沥青混凝土;在道路沿线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大风天气;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
33、理,采用洒水抑尘措施,控制施工现场扬尘;合理规划施工材料运输路线,尽量绕开居民密集区;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尽可能用蓬布遮盖,对运输砂石料的车辆应限制超载,以免沿途洒漏,减少粉尘污染环境。2、水污染保护措施施工驻地设置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用于周边农作物沤肥,不外排;加强施工机械的清洗管理,若在现场清洗,应建设简易的临时沉淀池进行处理,统一收集后用于道路的洒水抑尘;人工砂石料废水收集经沉砂池处理达标用于洒水降尘。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并及时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拆迁建筑应运往文昌市住建局规定的地点进行填埋处理。清表土经综合利用于道路两侧土地整理的表土使用或绿化客土使用。通
34、过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清表土的合理处置,尽可能减轻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4、噪声及安全防护措施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居民聚集区等敏感路段,在晚22:00点至第二天早6:00点期间、中午12:00点至14:00点应避免从事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建筑施工作业;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和行走时间,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合理运输路线和时间。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大大降低施工噪声,并能大幅度减小或消除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5、生态景观保护措施施工建设将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造成一定生物量的损失,道路应加强绿化带的建设;
35、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弃土堆放点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占用土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堆料场、堆土场等施工临时占地在工程完工后都要进行生态恢复,包括复耕、植树植草等,恢复或优化其生态功能。3.4.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声环境保护措施结合该区总体绿化,在道路两侧可种植树木和花草等;提高工程质量,并加强道路的维修养护;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降噪达标的原则,本评价主要对沿线经过的4个声环境敏感点推荐采取功能置换为主,加密绿化带为辅的降噪措施,并预留远期降噪措施需要的资金。2、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加强交通的管理提高
36、道路利用效率,减少因拥挤塞车造成的大气污染;路线交叉路口采取扩宽路口式交叉,缩短汽车怠速的时间;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特别是植树绿化对改善道路大气污染具有一定作用,同时绿化可以美化该片区的景色,改善路线景观。3、水环境保护措施道路建设的同时修建雨、污水管网,分别收集沿线的雨、污水汇入市政主干道雨、污水管网。3.5 环境风险预测评价3.5.1 道路风险分析(1)环境风险因子识别风险评价是评价建设项目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的风险。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是针对建设项目本身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价的。基础设施道路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一般为施工期的自然风险与生态风险及营运期的交通事故污染风险。道路建设项目环
37、境风险多见于生态风险、自然风险和交通事故风险。生态风险:道路所在区域地势平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本区内基本无丘陵、山地等,本项目基础设施(道路、给排水、供电管网)建设过程中不存在切断地表径流、切割山坡等现象,因此发生路基塌方、山体滑落等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小。自然风险: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行车安全,影响道路、管网非正常营运,甚至关闭。交通事故风险:交通事故和危险品运输是风险评价的重点,据有关资料介绍,高等级公路比一般公路的交通事故可降低25%,但高等级公路交通量大,发生交通事故的绝对次数比现有一般公路多,且一旦发生事故,由于车速快,危害性更大。拟建项目是文昌市城市主干道,化学危险品的运输量
38、很少。但是危险品运输难免发生交通事故,一旦交通事故发生,有可能出现河流水质污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危害等情况,所以危险品运输的污染预防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本项目无跨域地表水体,本次评价对全路段危险品运输事故污染作定性分析。(2)环境风险分析一般物品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时,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如果运输石油、化学物品等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车辆发生翻车或爆炸等突发性事故时,其造成的污染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这种情况虽然极少发生,却也不能彻底排除。因此,必须具有高度的警觉性来加以预防这种事故的发生。如发生事故现场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如下污染:当车辆发生事故时爆炸燃烧,会给事故现场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
39、污染,亦可能对周围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当车辆发生翻车或泄漏时,将对事故周围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及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上述两种情况所产生的环境风险的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取决于事故车辆大小、运量、运输物质性质、泄露量及事故发生地点的环境敏感度、扩散性等多种因素。具体情况难以给予准确的预测。但事故污染的后果往往比一般性污染后果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各个环节预防这种事故的发生。(3)交通事故预防措施加强管理,严禁各种泄漏及散装载重车辆上路,防止散失货物,污染物排放和发生交通事故。应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危险品准运证,运输危险品车辆应有明显标志。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事故处理、消防、环保队伍
40、。运输危险品车辆上路应加强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如发生事故,则立即通知公安、环保部门,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污染的扩散。(4)施工期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在施工期提出以下防范措施:在暴雨季节禁止施工。施工时合理处置挖方和填方。加强施工人员的防火安全意识和劳动纪律教育。(5)营运期风险防范措施运营期的风险主要是指交通事故和由此而引发的危险品的泄漏等事故。因此消除和减缓由于危险品泄漏等事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及应急措施。为防止和杜绝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恶性事故发生,应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并办理有关运输危险品准运证,运输车辆应有明显标志。在危险品运输途中,司乘人员应严禁吸烟,停车时
41、不准靠近明火和高温场所。驾驶员在运输途中必须集中精力,要注意观察路标,尤其是路过居民点、桥梁时更要注意交通安全。严禁运输化学危险品的车辆停靠在沿线上环境敏感点处,并在该处设置严禁停车的标志牌,以防撞车事故发生。在运输途中万一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时,驾驶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应及时向当地道路运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如公安、环保)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危害。3.5.2 应急方案(1)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单位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检查督促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2)现场事故处置火灾处理方法:迅速对起
42、火点采取隔离措施,并采用灭火剂进行灭火。转移火场周围的易燃物质,以防扩大火源。(3)对于正在发生的大小事故,应有紧急应对措施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故,及时与消防、环保等有关部门联系,应设有抢险车辆,并对有关人员配有联络电话,30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对于相应的抢险工具、材料应放在指定地点。3.6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项目采用环保措施后,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本项目工程总投资22804.2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62万元,占总投资的1.59%。这说明道路建设中的环保投资所占比例不大,但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效应较大。3.7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本项目从直接的经济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没有收益的
43、。但从其对地方国民经济发展来看,贡献又是极大的、持久的。1、对带动整个文昌市清澜片区的建设发展,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2、本项目的建设,将加速工业、贸易、商业的发展,并为该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该地区经济繁荣,其意义重大。3、道路建成后,完善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4、道路建成后,路线技术标准提高,导致交通事故减少。综上所述,本项目采用建设标准在经济和技术上均是可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投资效益显著。3.8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3.8.1 环境管理本工程指挥部应设置专项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建设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负责本工程的环境管理工作,拆迁应按照国家有关
44、规定执行,依据有关情况,确定对拆迁的赔偿标准。督促和落实环保工程生态建设设计与实施,并能保证按计划完成。在工程承包合同中落实环保条款,其中包括绿化、降噪,配合环保监理工程师,及时提供施工中环保执行信息。负责受工程影响公众的环保投诉,并给予解决疑难问题。积极配合、支持地方环保主管部门的工作,并接受其监督与检查。项目工程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的环境管理计划见表3.8-1至表3.8-3。表3.8-1 设计期环境管理计划表潜在的负面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影响城镇规划科学设计,使道路景观与城镇规划相协调设计单位文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道路用地内的居民和公用设施的迁移和再安
45、置路线设计避让环境敏感点、指定并执行公正和合理的安置计划和补偿方案影响环境景观科学设计,使道路景观与地形、地貌及周围建筑相协调损失土地资源、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采用少占耕地、林地的方案,重视复垦、优化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防护工程设计、绿化设计道路对居民的阻隔布置位置和数量恰当的通道交通噪声和扬尘污染科学设计,保护声、气环境,种植相应的林带进行防护。表3.82 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环境要素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社会环境1、对于项目的被拆迁对象应该合理补偿,及时安置;2、统一组织交通管理,并在所使用的运输通道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车辆运输;3、与沿线单位慎密协商,合理选择横穿现有道路的临时施工辅道。设计单位文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生态环境1、严格控制施工占地范围,严禁砍伐征地范围以外的树木; 2、农田、果园保护措施。水环境1、施工前尽量租用当地民房,必须新建的营地应当设置厕所和化粪池,并定期清污,生活污水不得直排;2、施工废弃物要及时清运,不得弃入河道;3、文明安全施工,施工污水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