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5372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镇江市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环评单位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1号二O一三年七月本简本内容由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并经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镇江市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目 录1 建设

2、项目概况31.1项目地理位置31.2项目由来51.3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工程量71.4建设周期及投资概况71.5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符性9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1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1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范围1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43.1 工程分析14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73.3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213.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影响分析233.5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243.6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303.6.1环境风险分析303.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313.10环境管理与监

3、测计划314公众参与334.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334.2公众参与对象和方式334.3信息公开方式及公开内容334.4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354.5调查结果反馈及建议364.6总结365 评价结论376 联系方式38 1 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地理位置镇江市行政区域面积3843平方公里,辖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三个市以及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镇江新区,共有51个镇(街道),其中市区总面积272.7平方公里。镇江临江近海,水陆交通极为便利,为国家级水路主枢纽和省级公路主枢纽城市。世界闻名的黄金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312国道穿市而过

4、。本项目所处的金桥大道地区,位于镇江市西部润州区,北靠长江,南临运粮河,西邻润州工业园区,东临老城区。金桥大道地区占长江岸线3公里,东、南、北三面有二道河、运粮河与大江,区内有贯通整个地区的纵横水系十余条,其中有两条河道贯穿整个规划研究地区,呈现典型的滨江滩涂地貌特征,具有丰富水系、良好植被与开阔的大江风光视野。本项目建设地位于镇江市润州区郊外,长江路以北,龙门港路以南,润扬大桥东侧。项目总占地面积30公顷(约合450亩),其中西侧地块占地面积27.5公顷(约合412.5亩)、东侧地块占地面积2.5公顷(约合37.5亩)。工程地理位置具体见图12。图1 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项

5、目地理位置图项目所在地图2 项目边界及水系分布1.2项目由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护水系、绿地是创造高质量城市生活环境的基石,由自然水系和绿色植被等组成的城市生态系统,通过发挥水体和绿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温增湿、滞尘降噪、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使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处于稳定之中,同时也构成了居民和旅游者休闲、娱乐、游玩、观赏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水体及绿地承载着重要的城市职能,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它是镇江“城市山林”风貌特征的构成要素,也是镇江城市发展形态的影响因素。镇江主城内的水系与绿

6、地是具有重要景观价值和旅游价值的自然生态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对城市环境产生恶劣影响,也将极大地损害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突显“城市山林”特色,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内涵离不开城市内的水体和绿地,保护水体、绿地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突显“城市山林”特色就是让镇江“山、水、城、林”的城市特征呈现在世人面前,因此对山体及其绿色植被,应百倍珍惜、保护修复,使之日臻完善。尽力保护好自然的天际线和水岸线,保护好山地林地,形成一处处宜人的小气候,形成一道道悦目的风景线,让镇江居民节假日有休闲的去处,让外地游客有观赏的景点。同时,润扬大桥建成通车,使得本项目区内的金桥大道

7、成为镇江的重要门户地区,随着南北交通量的增大,这一地区的整体形象、金桥大道的道路景观,将成为镇江城市化的窗口。因此,项目区的环境形象,应能反映出镇江新时期发展的特色与文化。本项目拟通过对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区土地和环境进行整治,以点带面,改变城市出入口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同时结合项目区水系及建筑整治,进一步完善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生态景观绿化,全面展示新农村形象,实现城乡一体化,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配置各业用地,并为将来经济及地区发展空间拓展奠定基础。本项目建设地位于镇江市润州区郊外,长江路以北,龙门港路以南,润扬大桥东侧。项目总

8、占地面积30公顷(约合450亩),其中西侧地块占地面积27.5公顷(约合412.5亩)、东侧地块占地面积2.5公顷(约合37.5亩)。本项目建设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具体包括:1.生态水系整治;2.改造修缮原有建筑;3.绿化景观工程;4.生态停车场建设;5.景观苗圃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2013年5月,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立即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认真分析研究了预

9、可、工可资料,对项目区域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相关材料,同时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现报请有关部门审批,以此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决策的依据。1.3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工程量项目总占地面积30公顷,其中西侧地块占地面积27.5公顷、东侧地块占地面积2.5公顷。本项目各工程主要工程量详见下表1.3-1。表1.3-1 项目主要工程量一览表序号建设内容规模单位一生态水系1水系改造27000平方米2清淤51000立方米3截污、治污60003平方米4水系生态修复57002平方米5水体景观营造27000平方米二改造修缮原有建筑三绿化景观70003.5平方米四生态停车场15

10、000平方米五景观苗圃140007平方米六管理费用300000平方米七基本预备费*合计1.4建设周期及投资概况施工期分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工期三个阶段,工程准备期:包括水电安装、临时建房、砂石料供给系统等,工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包括水系整治、生态护岸、水生植物种植、水系生态修复及水体景观营造工程、原有建筑改造修缮、生态停车场建设、景观苗圃建设,工期10个月。工程完工期:主要是拆除临时结构物、工棚、清理场地、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等工作,工期1个月。整个工程施工计划安排时间为1年(12个月)完成。经过初步估算,投资汇总结果见下表:表1.4-1 工程估算表序号建设内容规模单位单

11、价(元)费用(万元)一生态水系1278.03 1水系改造27000平方米70.00 189.00 2清淤51000立方米40.00 204.00 3截污、治污60003平方米50.00 300.02 4水系生态修复57002平方米60.00 342.01 5水体景观营造27000平方米90.00 243.00 二改造修缮原有建筑9834.75 三绿化景观70003.5平方米400.00 2800.14 四生态停车场15000平方米500.00 750.00 五景观苗圃140007平方米500.00 7000.35 六管理费用300000平方米10.00 300.00 七基本预备费21963.2

12、7 3%658.90 *合计22622.17 1.5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修订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2)与规划的相符性根据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镇江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由原来的沿江“一”字型发展调整为沿“江”字型发展。近期重点沿江发展,扩充东西两翼;适度沿路向南发展,拉开主城框架。镇江城市布局结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由原来的“一城两区”逐步优化为“一城两翼”,即主城、东翼和西翼。主城与东、西翼之间以

13、生态绿地、防护绿地相隔,以快速路、主干路相连。润扬大桥出入口位于镇江市西出入口区域,是镇江市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随着润扬大桥通车,该地区成为城市功能拓展与环境景观重塑的宝贵资源,也是镇江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依据总体规划,靠近大桥的2.5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生态绿地,由桥头滨水公园、功能性绿带与大桥入口景观公园构成,主要体现成片的林带、水系与散落其中的少量村落与建筑,形成自然田园风光。但目前区域现状内河塘水系众多,居住群落主要沿区域内水系两侧分布,布局较为松散,且房屋以低层为主的低密度建筑,村容村貌均落后于周边其它地区;区域农业用地整体利用率低下,投入产出较低,生产、生活环境较差。本项目旨在

14、通过对出入口周边地区土地和环境进行整治,以线带面,改变城市出入口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同时结合项目区水系及建筑整治,进一步完善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生态景观绿化,全面展示新农村形象,实现城乡一体化。本项目属金桥大道区域,依据镇江市金桥大道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将靠近大桥的2.5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生态绿地,由桥头滨水公园、功能性绿带与大桥入口景观公园构成,主要体现成片的林带、水系与散落其中的少量村落与建筑,形成自然田园风光;提升项目区的城市景观形象和空间特色,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反映出镇江新时期发展的特色与文化。本项目位于镇江市润州区郊外,长江路以北,龙门港路以南,润扬大桥东侧

15、,南、北二面有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区长江(镇江市区)重要湿地与运粮河洪水调蓄区。项目建成后,将在项目区内形成具有一定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在净化水体水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的景观区域,其中生态水系整治工程通过水系改造,清淤,治污,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能够明显改善项目区内的水体水质;同时项目计划进行绿色植被和景观苗圃建设,对于改善区域小气候,生物栖息地恢复等方面也有着一定作用,所以说该项目的建设是保护镇江市内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 环境空气质量

16、现状镇江市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镇江市区大气环境状况为:SO2年均值0.029mg/m3、NO2年均值0.034mg/m3、PM10年均值0.093mg/m3,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对跃进河戕岸断面进行布设监测断面,断面布置见表2.1-1,具体位置分布见图2.1-1。表2.1-1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序号取样点取样垂线采样时间1跃进河戕岸断面一个断面,连续采样3天,每天采样1次2013.8.13-2013.8.15图2.1-1 监测点位图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表明,跃进河戕岸断面水质指标中BOD5和氨氮不能满足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17、-2002)中的IV类水体的要求,其他水质指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水体的要求。BOD5和氨氮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2.1.3 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共设置5个监测点,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2.1-2,具体监测点位图见图2.1-1。表2.1-2 敏感点环境监测结果序号敏感点名称8月13日8月14日评价标准超标量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朱家圩57.650.158.050.46050达标0.252戕岸57.246.357.147.26050达标达标3金山实验学校60.552.659.751.560500.12.14小东圩56.

18、845.456.644.86050达标达标5大桥村规划建筑58.750.458.550.16050达标0.25拟建项目区域声环境夜间超标较为频繁,但超标量较小,在0.25-2.1dB之间。2.1.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据本项目附近地下水流向情况,本项目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别为:五摆渡村、大桥村和戕岸,监测点位图详见图2.1-1。表2.1-3 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序号监测点位置监测项目D1五摆渡村pH、氨氮、CODMn、硫酸、总硬度D2大桥村D3戕岸评价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地下水监测指标中,除pH值外,氨氮、CODMn、硫酸盐、总硬度均不能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

19、准要求,地下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评价范围。(1)地表水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范围内存在的水体及跃进河、二道河等与本工程连通的周边主要河道水体。其中施工期评价范围为:跃进河和二道河,从项目区域上游1000m至下游1000m水域。(2)生态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包括工程实施永久占地及施工临时占地范围(包括水域),跃进河、二道河水域外200m的范围。水土保持评价范围为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范围。(3)环境空气本工程空气污染物排放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运行期基本无大气污染物排放,施工期空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燃油废气,排

20、放量不大;工程属平原地形,有利于空气流动和扩散,故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工程施工区及沿施工区边界向外扩展300m的区域。(4)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工程施工区及沿施工区边界向外扩展200m的区域。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工程分析3.1.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根据本项目实施后的生产工艺情况,选择相应的污染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本项目评价因子见下表3.1-1。表3.1-1 本项目环境评价因子一览表序号环境因素现状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1地表水环境pH、CODMn、BOD5、氨氮、SS、石油类施工期、运营期:pH、CODMn、BOD5、氨氮、SS、石油类2大气环境PM10、S

21、O2、NO2NO2、CO、PM103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4地下水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3.1.2 污染源强分析3.1.3废气污染源强3.1.3.1施工期废气污染源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拆迁、河道开挖、弃土、土地平整、填料、路面铺设、材料装卸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飘散到周围的大气中,影响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项目施工时运送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也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污染尤为严重;施工机械运行时排出的尾气也会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另外,施工机械会有燃油烟气产生,燃油烟气中含少量的CO及NO2。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施工

22、机械设备、车辆的燃油废气和施工扬尘。(1)燃油废气施工燃油机械和运输车辆运作过程中将产生含NOx、SO2、CO2等废气。根据工业交通环保概论(王肇润编著),每耗1升油料,排放空气污染物NOx 9g,SO2 3.24g,CO2 7g。由于这部分污染物排放强度很小,地势平坦,有利于废气稀释、扩散,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不明显。(2)施工扬尘施工扬尘包括施工机械开挖填筑和建材装卸堆放引起的扬尘、混凝土搅拌时产生的扬尘、运输过程产生的粉尘散落,对施工场地周围的空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污染物为TSP。根据部分水利工程各类施工活动的调查结果,建材堆场、混凝土搅拌作业和运输卡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是本工程最

23、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工程高峰期扬尘产生量约200400kg/d。3.1.3.2营运期废气污染源区域内存在居民点,同时景区设有管理人员,营运期居民点和景区食堂厨房将产生少量油烟废气;此外车辆行驶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废气。3.1.4废水污染源强3.1.4.1施工期废水污染源(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沙石料冲洗废水和混凝土拌合废水,此外车辆、机械设备冲洗将产生少量冲洗废水。沙石料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在冲洗开始时废水中悬浮物浓度可达3000050000mg/L,平均浓度约12000mg/L。根据类比调查,施工高峰期沙石料冲洗废水排放量约4000m3/d,一般为1500m3/d

24、。混凝土拌合废水产生量一般为2.5m3/m3混凝土,根据类比调查,高峰期混凝土拌合废水排放量约1000m3/d,主要污染物为碱性物质和悬浮物,pH可达1112,SS浓度约5000mg/L。此外车辆、机械设备冲洗将产生少量冲洗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冲洗废水排放量约150 m3/d,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 300 mg/L,SS 800g/L,石油类40 mg/L。施工废水产生总量约为2650m3/d,污染物成分简单,主要为SS。(2)生活污水污水排放量采用单位人口排污系数法计算,其中:每人每天用水定额90L/人天,排污系数取0.8,工期按10个月计算,每个施工营地施工人

25、员150人,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SS、动植物油、BOD5、COD、NH3-N等,污染物浓度根据统计资料确定,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2.10-4。表3.1-2 每个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一览表项目因子CODNH3-N动植物油SSBOD5浓度,mg/l5003030300250污水量,m3/d10.8污染量kg/d5.400.320.323.242.70排放量kg162096969728103.1.4.2营运期废水污染源项目运行期间本身基本无污水排放,仅有区域内居民及景区管理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每人每天产生污水量约为0.072 m3。项目对排放进入河道的污水进行截流,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3.1.

26、5噪声污染源强3.1.5.1施工期噪声污染源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有大量的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将对项目周边的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施工机械运作的随机性,导致了噪声的随机性、无规律性。这些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暂时的严重影响。工程施工中常用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等均是噪声的产生源,这些机械运行时的声级值在7698dB(A)之间,将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据类比调查,施工机械在作业期间各噪声源产生情况见表2.10-3。表3.1-3 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序号机械类型型号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Lmax(dB(A)1轮式装载机ZL40型5902轮

27、式装载机ZL50型5903平地机PY16A型5904推土机T140型5865轮胎式液压挖掘机W460C型5846发电机组(2台)FKV75型1987锥形反转出料混凝土搅拌机JZC350型1793.1.5.1营运期噪声污染源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景区游客出入车辆的交通噪声及游客游憩时产生的社会活动噪声。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噪声、汽车鸣笛等产生的交通噪声以及车轮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噪声将对声环境产生影响;随着区域环境的改善,景区内的游客会逐渐增加,附近居民活动也会增加,游客、居民在景区内游玩、参观产生的社会活动噪声将对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3.1.6 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强3.1.6.1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污

28、染源强(1)施工废渣及清淤污泥目前工程设计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方案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还未达到施工图设计的深度,对废土渣和清淤污泥的产生量只能依据当前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的工程作适当的估算,本工程河道工程采用干挖施工,土方开挖总量为24.1万m3,其中用于回填利用土方约20.3万m3,其余作为弃土约3.8万m3;根据工程可研报告,清淤污泥土方量约为5.1万m3。因此,本项目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渣及清淤污泥土方量共约8.9万m3。(2)修缮建筑垃圾工程需修缮建筑物23885m2,根据近似城区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部分有用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修缮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

29、0.05m3(松方),则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1194.5m3。(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0kg/人d计算,每个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以150人计,则每个施工营地日排放量约为0.15t/d,每个施工营地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45t。3.1.6.1营运期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强项目营运期生活垃圾主要来自项目区内居民和管理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及食堂运作,本工程建成后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约为1 kg。另外,居民点和景区食堂厨房也将产生少量厨房废弃油脂等餐余垃圾。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3.2.1 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1。表3.2-1 水环境保护目标

30、序号河流与本项目的位置关系水质目标功能区划1运粮河项目南侧,最近距离150mIV类工农业用水2跃进河项目北侧,最近距离5mIV类工农业用水3二道河项目东侧,最近距离5m-工农业用水3.2.2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空气和环境噪声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实施及其外围200m范围内的村庄、学校等保护目标,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见表3.2-2及图3.2-1。图3.2-1 主要敏感点表3.2-2 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主要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名称距项目区距离(m)保护目标的范围及数量功能区划1朱家圩50m46户107人环境空气: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 GB3096-2008 2类标准2戕岸20

31、m28户75人3金山实验学校25m-4小东圩130m23户71人5规划建筑30m60户180人6五摆渡村项目区内32户103人7庆丰圩项目区内19户42人8大桥村项目区内23户53人3.2.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本项目南、北二面有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区“运粮河洪水调蓄区”与“长江(镇江市区)重要湿地”。表3.2-3 项目周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名称主导生态功能范围长江(镇江市区)重要湿地湿地生态系统维护、饮用水源保护该区全部为限制开发区。其包括长江市区段、内江、金山湖湿地、新民洲、饮用水源地、运河入口流域调水保护区。运粮河洪水调蓄区洪水调蓄运粮河为七里甸地区和大

32、桥地区的重要排洪河道,承泄御桥港东、南、西三面汇水和运粮河北面金山大圩的涝水。长江(镇江市区)重要湿地主要生态功能为湿地生态系统维护、饮用水源保护,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其包括长江市区段、内江、金山湖湿地、新民洲、饮用水源地、运河入口流域调水保护区,全部为限制开发区。运粮河洪水调蓄区主要生态功能为洪水调蓄,位于城区西部,两头通江,西起丹徒区高资镇九摆渡江口,向东流经八摆渡入市区,再过金山桥由新河入长江,全长12.8 千米。运粮河为七里甸地区和大桥地区的重要排洪河道,承泄御桥港东、南、西三面汇水和运粮河北面金山大圩的涝水。本

33、项目与长江及运粮河相对位置关系图详见图3.2-1。图3.2-1 本项目与长江及运粮河相对位置关系图3.3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3.3.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3.3.1.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1)本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河道开挖与回填、混凝土工程、生态停车场建设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以及设备清洗废水。若废水直接排放河道,将对附近农田和水域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使用建议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后排放,不会对附近水体产生较大的影响。(2)本工程每人每日预计排放的生活污水量为0.072 m3,项目高峰时期施工人数较多,若不经处理排放,将对附近水体水质产生影响,使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增加,因此需进行收集处置后排

34、放。施工营地的布置一般租用民房,这样可以利用既有的生活污水接纳设施,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3.3.1.2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1)本项目建成后,区域内水系将互相连通,不可避免的会对现有水体的格局进行调整,因此项目建设完成后可能会对河道的水文情况造成轻微影响,但对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小;(2)项目将进行清淤,截污治污,生态护岸和水系生态修复,对区域水体有较大提升作用,期望水质为III类水,因此,项目营运期水环境将有较大改善。综上所述,营运期间对区域水环境的负面影响甚微,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区域水环境。3.3.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3.3.2.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主

35、要影响为施工扬尘,对敏感点均有一定影响,因施工场扬尘的产生源是移动的,仅在有扬尘产生的施工在该区域进行的时候,空气颗粒物浓度比较高。而项目施工期属于风速相对较小、雨季、阴天数较多的时期,因此通过采取适当工程及管理措施(尤其是风速相对较大、阴天数相对较多的月份),如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粉尘的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关心点的不利影响可以降到最低限度的。3.3.2.2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本工程运行期排放的废气主要为项目区内少量居民及景区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由于管理区职工较少,用餐人数不多,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量较少,经脱排油烟机收集后排放,通过空气稀释扩散后对空气环境基本无影响。另外营运期间项目区内有

36、少量汽车尾气排放,目前项目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总体而言,营运期汽车尾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3.3.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3.3.3.1施工期噪声影响项目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夜间在居民点附近停止施工,以减轻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3.3.3.1营运期噪声影响项目营运期间,周边敏感点均将受到交通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的影响,同时噪声对现场管理人员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景区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对景区开放时间进行规定;同时,进行了大量绿化建设,对噪声污染有较大的阻隔与吸收作用。因此,行驶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

37、不会对声环境敏感点造成较大影响。3.3.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本工程项目投入营运后,对动物的扰动也随之增加,并导致少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损失。但在本工程范围内无珍稀动物品种及大型野生动物,项目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对动物栖息地损失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因此项目投入营运后对区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比较轻微。(2)随着营运期植物生长,植被覆盖度增加,水土流失将会逐渐得到控制,并降低到允许水土流失强度以下。(3)项目营运后,可带动当地的土地利用和开发,能够更好地落实当地的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作物产量和农民收益。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4)营运期各种进出景区车辆产生

38、的尾气、扬尘污染和噪声污染将会对道路两侧100米范围的动植物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但植物对噪声污染不敏感,动物受噪声的影响也较小。空气环境质量,其监测结果表明道路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受交通影响较小,通常情况下多数物种都能够适应。3.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间,周边敏感点均将受到交通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的影响,同时噪声对现场管理人员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景区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对景区开放时间进行规定;同时,进行了大量绿化建设,对噪声污染有较大的阻隔与吸收作用。因此,行驶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不会对声环境敏感点造成较大影响。本工程运行期排放的废气主要为项目区内少量居民及景区食堂产生的油

39、烟废气。由于管理区职工较少,用餐人数不多,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量较少,经脱排油烟机收集后排放,通过空气稀释扩散后对空气环境基本无影响。另外营运期间项目区内有少量汽车尾气排放,目前项目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总体而言,营运期汽车尾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项目营运期间对区域水环境的负面影响甚微,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区域水环境。3.5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3.5.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3.5.1.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开挖、填筑,建筑物修缮、建筑材料运输、堆放,混凝土拌和、浇筑等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燃油施工机械和车辆等产生的废气,对附近居民和施

40、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产带来些不利影响。在采取以下环保措施后,这种影响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1)施工现场管理应严格按照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镇江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和镇江市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的要求实施,减小废气和扬尘的影响;(2)工程施工中,在开挖干燥土面时,应适当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湿度。(3)减少施工废气对外环境的不利影响,结合隔声措施,在施工工区周围距离环境敏感点较近的区域设立简易隔离围屏,将施工工区与外环境隔离,围屏高度一般为2.5-3m,围屏宜采用硬质材料,如彩钢板等,考虑水系整治可分段施工,围屏可重复利用;(4)物料堆场选址要避让周边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必须设

41、置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主导风向下风向。粉煤灰、石灰、水泥、黄沙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必须采取蓬布遮盖、表面潮湿处理、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物料扬尘污染;粉煤灰、石灰、水泥拌和稳定土及稳定碎石,必须对拌和设备增配除尘装置,同时采取在拌和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等辅助抑尘措施。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建筑材料的堆场(水泥、砂石等)应定点定位,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或清运,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减少粉尘影响;(5)施工作业应尽量避开大风天气(风速8m/s),施工现场应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每个施工区域安排1名员工对施工场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面应经常洒水和清扫。洒水次数根

42、据天气情况而定,施工机械在拆除、挖土、装土、堆土、等作业时,应当采用洒雾状水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对已回填后的沟槽应当采取洒雾状水、及时绿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6)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行驶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路经居民区集中区域应尽量减缓行驶车速;加强装载运输垃圾、渣土、砂石的车辆管理,装卸工程采取必要的喷淋压尘等措施,车辆实行密闭式运输,不得沿途泄漏、遗撒;(7)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运输车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检查装车质量;(8)多选用环保型施工机械,运输车

43、辆,并选用质量较好的燃油,在排放口安装合适的尾气吸收装置,减少燃油废气的排放;(9)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维修保养。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和车辆进入工区,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施工期间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避免因施工而造成交通堵塞,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怠速废气排放;(10)粉尘、扬尘、燃油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对受影响的施工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如佩戴防尘口罩、面罩;(11)施工过程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严禁烧垃圾。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空气污染。

44、3.5.1.2营运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根据管理区的平面布置,结合景观和绿化的需要,在建筑物边界、道路和航道两侧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强化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缓解车辆尾气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对大型汽车实行禁入或者限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2)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3)管理区应使用清洁能源,落实食堂油烟排气设备,并按要求进行清洁维护保养。3.5.2水污染防治措施3.5.2.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1)工区生产废水本工程施工中生产废水的产生点主要集中在土方工程量比较大的生态水系整治区域,因此,在工程施工

45、工区废水相对集中地设置现场处理设施,通过地沟收集各类施工废水进行处理。施工废水的特点是悬浮物浓度高,有机物含量相对较低。拟采用示以沉淀为主的处理工艺,对于施工量较为集中的生态水系整治区域施工场地,由于废水量相对较大,拟采用如图8.2-1所示的沉淀为主的处理工艺;对于分散施工的绿化景观等工程,施工废水量较少,拟设置简易隔油沉淀池,辅以加药措施,隔油沉淀后出水回用。沉沙池反应池沉淀池出水(回用或达标排放)混凝剂污泥脱水后统一外运含油废水含泥沙废水隔油池预沉池图 3.5-1 施工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在含泥沙废水相对集中地附近设预沉池,沉淀去除易沉降的大颗粒泥沙,如有含油生产废水进入,则先经隔油处理,再与经预沉淀的含泥沙生产废水一并收集后集中处理,集中处理时先进入沉沙池,经初沉池沉淀后原废水SS去除率可达到85%左右,再经通过加混凝剂(及助凝剂)去除废水中的较细的泥沙颗粒,进行混凝沉淀处理,SS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沉淀后的处理出水优先考虑回复利用,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