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工程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工程环评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乙字第2860号国省干线纵四线长泰草洋至枧头段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长泰县交通发展开发公司编制单位: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三年十一月目 录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2 工程概况21.3 法律法规及规划符合性3第2章 建设项目概况5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5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第3章 环境影响及措施83.1 环境影响及措施83.2 环境风险分析123.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43.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5第4章 公众参与174.1 目的和形式174.2 首次环评信息公示184.3 公众参与调
2、查194.4 公众具体意见与建议234.5 小结24第5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5第6章 联系方式26附图一:地理位置图附表一:公参调查人员一览表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长泰县枋洋镇;公路起点位于长泰县枋洋镇草洋村(安溪交界处),终点止于枋洋镇枧头村。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1.1.2 建设背景省道207线前称为郊柏线,原路起于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止于漳州市平和县柏松关。2002年福建省道路网重新编号,郊柏线改为省道207线(又叫官九线),起点重新划定为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途经岩溪、长泰城关、郭坑、漳州市区、九湖、文峰、平和城关、霞
3、寨、崎岭、九峰,在柏松关进入广东,路线全长约200公里。省道207线漳州境内段长约159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19公里,三级公路20公里,四级公路20公里,路基宽度938米,路面宽度5.524米,省道207草详至枧头段已于2010将路面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因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原省道207局部段落淹没,为保证车辆过境及项目建设的需要,需对省道207草洋至枧头段公路进行新建拓改。纵四线是福建省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的“八纵十一横十五联”的主要干线之一,也是我省重要的入闽公路和国家交通战备公路。南北纵四线是平和、漳州、长泰、安溪、永春、德化等县市通往福州的最便捷的普通公路通道,路线起
4、于福州南屿,与横四线(调整后的国道G316)相连,终于平和柏松关(闽粤界),与广东省道S334线对接,全长约520公里。沿途经过福州永泰,泉州德化、永春、安溪,漳州长泰、芗城、平和共7个县市区。根据2012年的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本项目属于纵四线漳州长泰县境段。2012年6月建设单位委托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负责国省干线纵四线长泰草洋至枧头段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2013年2月27日通过漳州市交通运输局行业审查,见附件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年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
5、,长泰县枋洋水利枢纽建设工程指挥部委托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国省干线纵四线长泰草洋至枧头段公路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2 工程概况1.2.1 建设规模国省干线纵四长泰草洋至枧头段公路工程,采用设计速度主车道40Km/h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0米、12米、17米。本项目全长21.169公里。草洋至院前段为新建路段,路线起于省道207线安溪与长泰交界处的草详村,沿省道207线进行展线,路线于天竺寨偏离老路后,顺坡而下,经水磨、后尖、穿尚吉茶场垭口,经西沟至坑柄,建坑柄大桥跨越枋洋溪,沿枋洋镇镇匡总体规划的外缘通过,沿线经后坑、丰头至院前,建院前大桥跨越枋洋溪,至新建
6、道路的终点(桩号K14+600),新建道路里程全长14.6公里。院前至枧头段为改建路段,该路段原道路等级为三级道路,需对其进行拓宽改建,改建段路线起于院前,沿线经溪口、演柄、定坊、至本项口终点枋洋镇枧头村与S207线顺接(桩号K21+169),改建道路里程7.274公里。1.2.2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1-1。表1-1 主要技术标准 项目名称指标名称国省干线纵四线长泰草洋至枧头段公路工程路段长度(公里)21.169设计速度(公里/小时)40路基宽度(米)10、12、17平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100极限值60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米)600最大纵波(%)7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一般值
7、700极限值45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一般值700极限值450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路基1/501.2.3 项目投资估算根据本报告推荐方案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主要工程数量进行项目投资估算,路线全长22.169km,其中草洋至院前段为新建道路,全长14.586km,院前至枧头段为利用老路,全长7.583 km,投资估算总金额为人民币35285.8599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591.6757万元。1.2.4 工程进度安排本项目拟按两个阶段进行建设。草洋至院前段为新建道路,计划2013年l0月开工建设,2016年11月完工通车;院前至枧头段老路于2010年刚刚改建完成,近期交通量较
8、小,尚可满足车辆过境需求,待远期交通流增大时,再实施拓宽改造。1.3 法律法规及规划符合性1.3.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文件,该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二十四项“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中的“国省干线改造升级”类别,因此本项目属于鼓励类。1.3.2 与路网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的实施对加快提高省级公路网水平,进一步完善全省公路路网结构,提高公路运输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项目又是长泰县目前唯一的一条省道,它贯穿全县南北,北接安溪、泉州,南至漳州、厦门,并与众多县道和乡村道路紧密相连,在整个路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
9、完善长泰路网布局,极大地改善长泰县的交通条件,成为沟通长泰北部山区和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公路大通道。1.3.3 与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性分析推荐方案较好的执行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124号文件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公路选址选线时,合理利用现有老路,最少的占用耕地,贯彻国家相关的土地政策,选址选线较为合理。1.3.4 与枋洋镇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道路部分路段离枋洋镇较近,根据枋洋镇规划,道路部分路段规划为居住用途,由于道路实施后,将对两侧带来噪声及汽车尾气影响,因此建议枋洋镇政府根据新的路线方案,及时调整总体规划,预留道路
10、红线,避免在道路两侧规划建设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同时在工可批准后,各方应及时加强沟通,告知项目的大致走向,协调各方土地征用,按线位两侧用地加以控制。在落实新的镇区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后,项目道路两侧不再规划对噪声及大气要求较高的敏感目标,项目不会对两侧建筑造成较大的影响的情况下,项目才是符合枋洋镇总体规划的。第2章 建设项目概况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 生态环境现状(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内发现1颗名木古树,未发现珍稀动植物,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评价范围内临时占地及路线所经区域的陆域生态、野生动植物水生生态及土壤土地资源等。(2)生态环境现状植被生态在项目区共采集和记录
11、维管束植物种类218种,隶属于80科。其中蕨类植物16科21种;裸子植物3科3种;被子植物61科19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51科154种,单子叶植物10科40种。调查发现,该区内没有珍惜濒危的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保护植物。道路沿线植被以人工植被果林植被、巨尾桉植被、绿竹植被、马尾松植被等为主。沿线果林主要由龙眼林、荔枝林、香蕉林,本工程沿线评价区,农田、果园较多,种植以水稻、各种时令蔬菜、龙眼、荔枝、香蕉和茶园等居多。由于人类活动频繁,植物种类多是个体小、容易传播、适宜在干扰强度大的生境中生存的种类。陆域动物生态本工程评价范围除了鸟类外,未发现有其他受国家、级重点和省重点保护的陆生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
12、分布。水生动物本工程河段常见的湿地鱼类有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花鲈、鲫鱼、花鳅、泥鳅、胡子鲶、中华鳗鲡、鲮鱼等;河段底栖生物种类常见有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3种,该区域底栖生物区系较贫乏,共计21种。从浮游动物分析,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和节肢动物3类,其中原生动物种类习见有普通表壳虫、尾草履虫、盘状表壳虫、瓶累枝虫等。轮虫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主要有臂尾轮虫,腔轮虫等。根据实地调查,本工程沿程岸线评价区河段,未发现有珍稀濒危的野生鱼类等生物资源分布;亦未发现涉及有只要敏感生物生境如饵料场、产卵场、越冬场等三场分布。2.1.2 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保护目标(1)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地
13、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龙津溪及其支流上存溪、湖珠溪。(2)水环境质量现状龙津溪及其支流湖珠溪水质中指标均符合地表水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2.1.3 气环境质量现状(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草洋、赤岭村、院前村、演柄、科山、科山小学等。(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TSP、 NO2、CO监测日均浓度值均低于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尚可。2.1.4 声环境质量现状(1)声环境保护目标草洋、赤岭村、院前村、演柄、科山、科山小学等。(2)声环境质量现状现有207省道多处路段坡度较大,监测的4个点位交通噪声值较高,但其噪声级仍可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4、)4a类区标准,其他道路两侧30m范围外等敏感点声环境现状可符合2类区标准要求。2.1.5 社会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项目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涉及的征地拆迁户。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路中心线两侧以及临时施工区周边各200m范围内。大气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区域及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场等周边200m范围。地表水:本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离道路中心线200m的水体。地下水: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20km2。生态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环境风险评价:对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第3章 环境影响及措施3.1 环境影响及措施3.1.1
15、社会环境影响及措施(1)项目实施后将改善长泰县路网路况,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沿线地区环境质量不构成显著影响。(2)本项目施工期会暂时影响当地交通秩序,增加其他公路的交通运输负担,将给居民的出行、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暂时的。公路建成后,沿线设置了多处接入口,为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 (3)本项目占用农业用地较小,对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影响轻微。但对沿线农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长泰县农业总产值来说损失量非常小,不会从总体上改变沿线人民群众的生活。(4)项目建设占用农业用地、拆迁房屋,这将使分农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做好征地
16、或拆迁后的土地调整或及赔偿工作,从而保证其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5)项目施工过程短期影响沿线企业交通,建成后路况改善有利于带动区域工业的发展。(6)道路施工过程没有破坏名木古树、文物古迹,施工期会对道路两侧的人文景观造成一定影响,但未涉及人文景观等拆迁问题。3.1.2 生态环境影响及措施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永久占地以山地、果园和原有道路为主,另占有少量水田、旱地。由于评价区域为山丘林地路段,以山林地为主,占用山林地是不可避免的。而道路选线过程中已考虑了采取了避让措施,减少了拆迁量。另外,选线过程也考虑了尽量少占耕地,不占基本农田,以保护耕地。而且在本项目施工期及竣工后,将及时采用
17、一系列绿化措施进行植被恢复,可以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项目占地不会对沿线农业生态造成明显影响。对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本项目沿线主要以人工林地生态系统为主,农业生态系统为辅。通过多方查证,项目影响区内无原生林,不存在濒危植物种群,都是本地常见树种,占用的林地没有包括生态公益林。因此不会对沿线的植被种类造成明显影响。项目征用的林地面积仅占片区林地面积一小部分,同时本报告要求建设单位在沿线的绿化时,可选用当地植物物种绿化。对动物生态的影响分析本项目桥位区未发现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繁殖场;因此项目建设虽会对鱼类产生一定干扰,但不会对其生存及种群数量构成大的影响。工程施工期活动使
18、得两栖类、爬行类动物、鸟类等暂时向深山等地躲藏,随着施工结束,这些动物又迁移回来。施工期间人为活动的增加以及路基的开挖、开山放炮的震动、巨响等均会惊鸟类等动物,不过,影响区的乌类会通过主动躲避害工程施工对其栖息和觅食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根据可研确认的路线方案,本项目建设过程未占用基本农田,因此,项目建设不会使得区基本农田数量减少。项目建设将清除地表熟土,剥离土层集中放置,覆以薄膜;待施工后期用于绿化建设。此外,施工场地等临时用地由于机械压碾会造成土壤紧实度增加,不利于植物根部生长,建议对临时占地表层土壤应以予翻松,要求深翻表土3040cm。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建设不会造成当地林地斑块明显增
19、加,不会对林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产生大的影响。项目建设将造成农田面积的减小,不会对其生态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产生影响。就整体而言,道路施工征用林地面积小,占用的林地基本不会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不会对林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大的影响,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产生影响;随着道路施工结束后,通过道路两侧绿化工程及临时工程的覆土绿化、复耕复林等生态恢复措施,林地面积可望得到恢复,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只是暂时的。3.1.3 声环境影响及措施施工机械噪声在不采取任何治理措施的情况下,昼间施工对噪声敏感点影响不大,但夜间噪声对沿线环境影响较大。营运近期、营运中期和营运远期,道路两侧夜间噪声均出现一
20、定程度的超标,在不考虑构筑物和树木等附加声衰减,只考虑声波的距离衰减、空气的吸声效应和软性地面(或地面附着物)附加吸收的情况下,拟建项目对周边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交通噪声影响程度随车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相同预测年份高峰时段交通噪声的影响明显大于昼间平均水平,即高峰小时昼间小时夜间小时;相同预测时段近期交通噪声影响较小、远期影响较大,即2031年2023年2017年。交通噪声随着离道路中心线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根据本报告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评价路段各敏点昼间几乎能达标,但夜间声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要求建设单位在沿途村庄临路侧种植加宽加密绿化带,可通过村庄旁的绿化带隔声作用,减少交通噪声影响。
21、另外,针对赤岭村、院前村、演柄村、科山村夜间超标的情况,建议对临路一侧的楼房安装降噪效果至少达10dB(A)的普通隔声窗,对室内噪声可降噪8-10dB(A),确保各村庄室内噪声达到相关标准。对于道路两侧用地规划,应避免建设在道路红线两侧35m范围内建设学校、医院等敏感点。考虑到噪声预测模试的估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本评价建议在道路沿线设置1-2个跟踪监测点位,视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3.1.4 大气环境影响及措施施工期平整土地、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物料、铺浇路面等施工环节均有扬尘发生。但只要在施工期采取:加强路面洒水抑尘;将砂石料堆存场所设置与距环境敏感点较远的地方,并且用苫布覆盖;施
22、工场所选址优化,如选择在村庄的下风向200m以外的区域等措施,公路施工对环境空气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评价路段草洋至溪口段CO、NO2最大浓度增量仅占标准值的0.52%、0.95%,溪口至坝头段最大落地浓度增量仅占标准值的0.79%、1.45%,由于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叠加背景值后可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标准要求。本评价路段分布在道路两侧的敏感点主要有草洋、赤岭、院前、演柄、科山、科山小学等,项目沿线各敏感目标CO、NO2的高峰小时浓度加背景值后日均可达到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汽车尾气对敏感点的影响较小。施工、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应按规定冲洗车辆设施
23、,进行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沙尘土带出工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地段经常洒水,尽量减少施工场地及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道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配置1辆洒水清扫车,定期进行洒水和路面清扫等。3.1.5 水环境影响及措施陆域桥梁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将随着桥梁下部施工的结束而终止,因此在进行桥梁基础施工时尽量选择在溪流枯水季节,降低对溪流水质的影响。施工期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施工人员主要依托周边村庄,生活污水不会对线路沿线水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施工生产污水主要包括含悬浮物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等产生的含油污水,主要通
24、过设沉淀池、过滤池集中收集处理后回用。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以控制路基施工阶段路面泾流对沿线溪流的水质造成影响。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后,施工期间不会对沿线的水体造成明显影响。运营期排放的水污染物主要是来自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所夹带的污染物,成分主要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这些雨水经分区外排后,SS和石油类较少,对沿线溪流水质影响较小。应采取措施防范事故风险排放对水体的影响。桥梁桩基础工程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有害物质的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的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免雨水冲刷造成污染;桥墩施工区附近设置必要的排水沟用以疏导施工废水,排水沟土质边坡及时夯实;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对龙
25、津排放。3.1.6 固体废物影响及措施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小,定期送到沿线当地环卫部门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施工建筑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弃钢筋、电缆及木料等。只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运营期固体废物经过妥善处理处置,综合利用后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小。3.2 环境风险分析3.2.1 环境风险分析项目主要存在风险为交通事故及由此引起的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事故风险等。由预测可知,拟建公路通车后每年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很小,而且由于计算没有考虑随着科技发展、车辆先进、监管优化、路网建设发展和道路等级提
26、高等因素所带来事故减少的因素,所以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评价路段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极低。3.2.2 风险事故应急预案(1)应急计划区应急计划区主要为道路红钱两侧200m范围内,应急保护目标为事故地点半径3km范围的村庄、医院、学校、企业及桥梁与纳污水体等。(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应急组织机构可配合长泰县应急系统组织。要求:成立由公路管理局领导挂帅,环保、交通、水利局以及消防协同参与的指挥机构。项目参与人员要求必须是本区域内环保、交通、水利局以及消防等领域内的技术精英及行政领导一把手。对施工部门有明确的了解,应建立一定的合作网络。(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本项目拟定三级响应,三级至一级警报程度逐级增强。其
27、响应条件分别要求为:三级黄色警报:发生地点在陆地公路段(与水体相距500m以上),事故为少量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二级橙色警报:发生地点在陆地公路段或水体上方(包括近水体500m以内的陆地区域),事故要求为发生在陆地路段的危险化学品的大量流出或者油罐车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可能引起发生爆炸;发生在水体上方(包括近水体500m以内的陆地区域)的事故要求为危险化学品泄漏或者油罐车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可能引起发生爆炸。一级红色警报:发生地点位于水体上方(包括近水体500m以内的陆地区域),事故要求为危险化学品的大量流出。(4)应急识别与保障应急识别:依据泄漏化学品的组成,采用EPA确认的控制污染物确认泄漏
28、是否属于常规危险化学品应急范畴。应急保障:应急组织应确定保障一定的物质和化学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进行应急性治理。要求:必备一定的防毒装备和化学品,同时对项目临近区域的化学品的储藏情况有明确的记载,以便及时调运。常规储藏物质要求:针对难降解物质要求储藏一定量的络合物、絮联物以及吸附物等,其中代表性的有焦碳、络合铁等;针对溶解性较大的剧毒物质,对其处理物质部要求进行保藏,但必须对周边城市或临近区域内的化学品储藏情况有明细记载。(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要求:实现及时发现、及时报警以及迅速组织建立指挥部、现场工作与后勤保障的工作体系。要求采用专线电话方式联络。当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发生车祸、火灾、
29、爆炸或泄漏后,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当地消防、环保、安监、公路部门、医院、兴业主管部门等),说明所载化学危险品的名称和泄漏情况,在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的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6)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要求组织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应急措施如下: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查清泄漏目标和部位。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大量泄漏,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
30、戒区,设置明显标志。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对于气体泄漏物,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坚毅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向转移,明确专业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对于少量的液体泄漏物,可用砂土或其他不燃吸附剂吸附,收集于容器内后进行处理。而大量液体泄漏后四处蔓延扩散,难于收集处理,可以采用筑堤堵截或引流到安全地点,对于受到上游泄漏事故污染的地表水入口,一般采
31、用关闭入水口;并通知区域内的居民不要饮用和接触这些水。(7)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8)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事故现场、道路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9)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当化学品处理处置达到功能区环境要求后,确认应急状态终止,同时确认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对于事故现场的处理处置,要求进行全面、安全的善后处理,保证不会形成二次污染。(10)事故应急水质监测监测时间频次等有关要求,详见“第12章环境管理、监测
32、计划及监理要求”。3.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对受本工程有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采用补偿法、专家打分法等分析方法对项目的环境损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其结果见表3-2。表3-2 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表序号环境要素影响、措施及投资效益备注1环境空气影响公路沿线大气环境质量-1按影响程度由小到大分别打1、2、3分:“+”为正效益,“-”为负效益。2环境噪声影响公路沿线两侧声环境质量-13水环境影响有限-14水土保持有不利影响,增加环保工程措施-15植物不占用成片森林,影响有限,增加植被恢复、各种绿化工程+16动物对野生动物及生存环境基本无影响07景观绿化改善沿线环境质量、美化视觉效果+28土地价值利
33、用价值转换,基本无影响09农业占地减少耕种面积,加速地区间的物流交换-110矿产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311旅游资源利于旅游资源、第三产业的开发+312城镇规划与沿线城镇总体规划、路网规划相协调+213拆迁安置货币补偿、生活就业条件的被动改变-114人群健康无显著不利影响,交通方便有利远近就医+115环保措施增加工程环保投资和维护管理成本-316直接社会效益军事战备、节约在途时间、降低油耗、运输成本、提高舒适、安全性等效益+317间接社会效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改善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等+3合计正效益/负效益=2+9环境损益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的环境正效益分别是负效益
34、的2倍,说明项目道路所产生的环境经济的正效益占主导地位。从环保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可行的。3.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3.4.1 环境管理(1)施工期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机构,要求施工监理机构配备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监理工程师,负责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监督。重点是基本农田、地表水水质、弃料作业、景观及植被的保护、施工噪声和粉尘污染等。施工单位应接受建设单位和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按中标书、施工合同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各施工单位至少应配备12名环保员,具体监督、管理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2)运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体系
35、,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监督和管理制度。营运期的环境管理的重点是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环保设施运行的管理和维护、日常的监测及污染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营运期的环境管理、监测和需补充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等由长泰县交通局组织实施,各组成单位设置相应的环境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环境管理工作。3.4.2 监测计划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污染可能较明显的敏感关注点作为监测点,跟踪监测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污染情况,监测内容选择施工期影响较大的环境空气、声环境以及营运期的声环境、环境空气。表3-3 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环境要素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时间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环境空气临时施工场地附
36、近的村庄敏感点TSP1次/季度或随机抽样监测3天/次,每天保证12小时采样时间环境监测站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噪声150m范围内有较大居民区或敏感点(学校)的施工现场等效声级LAeq1次/月1天/次,每天分昼、夜两个时段监测水环境龙津溪及其支流上存溪、湖珠溪(3处)SS石油类桩基础施工期间,1次/月连续采样2天,1次/天表3-4 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环境要素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时间实施机构负责机构噪声草洋村、赤岭村、院前村、演柄村、科山村等效连续A声级1次/年2天/次,每天昼、夜各监测1次环境监测站运营管理单位水环境龙津溪及其支流上存溪、湖珠溪高锰酸盐指数、SS、石油类2次/年每年监测
37、两天,1月、7月各监测1次环境空气草洋村、赤岭村、院前村、演柄村、科山村NO2、TSP1次/年3天/次,24小时连续监测第4章 公众参与4.1 目的和形式本次公众调查旨在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及其营运的意见、看法,将这些意见及时反馈给建设方、环保局和有关部门,为减轻和消除工程所造成不利的环境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提供参考。同时,对建设中涉及群众利益是否得到合理补偿的问题也进行了了解和分析,提高项目的环境合理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公众参与调查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分别进行了三次调查,具体调查时间、调查方式见表4-1。项目公众参与调查、公示照
38、片见图4-1。表4-1 公众参与调查时间及调查方式公示时间方式调查执行情况第一次公示受委托承担该项目的环评工作之后7日内在受影响范围内的村庄、公众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海报公告的形式进行公示。公示10个工作日第二次公示环评报告编制完成,报送之前在受影响范围内的村庄、公众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海报公告的形式进行公示。公示10个工作日公众调查第二次公示后发放问卷共发放50份,调查情况见本章科山村一次公示演柄村一次公示枋样村一次公示科山村二次公示演柄村二次公示枋样村二次公示图4-1 公示照片图4.2 首次环评信息公示4.2.1 公式方式及内容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
39、办法(2006年3月18日实施),评价单位于2013年4月15日-2013年4月26日在道路沿线科山、演柄村、枋洋村进行第一次公示;报告书初稿完成后,于2013年5月6日-2013年5月17日在道路沿线村庄张贴第二次公示(见图4-1),即简本公示;于2013年6月3日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4.2.2 公示结果首次公示后,本评价单位及建设单位没有收到群众反馈意见。4.3 公众参与调查4.3.1 调查方式与方法本次“公众参与”调查主要采取发放调查表的方式,针对本项目建设对受影响的群体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或入户走访,充分听取沿线群众的意见,并对被调查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公众调查问卷见
40、表4-2和表4-3。表4-2 公众参与调查个人意见征询表被调查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单位或住址职务或职业与项目关系联系方式项目简介:项目起点于长泰县枋洋镇草洋村(安溪交界处),沿省道207线经天竺寨顺坡而下,经水磨、后尖、穿尚吉茶场垭口,沿赤岭村后山到枋洋镇区,沿枋洋镇镇区总体规划的外缘通过,沿线经后坑、丰头至院前,建院前大桥跨越枋洋溪,再沿枋溪公路到溪口,对同枋线溪口至科山段公路进行改扩建,到枧头村路口后接省道207线。路线全长21.169公里。主体路桥工程方案:主线部分的推荐方案设计时速40km/h,共设大桥611m/5座,中桥325m/4,平面交叉23处;路基宽度10和12m
41、。本工程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措施可以得到缓解,为了解这些措施的效果以及您对公路的意见和建议,特发此信息,请您积极参与!1、您是否赞同本项目的建设赞同不赞同不知道2、您是否同意该路线的选线、走向同意不同意不关心3、该项目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不利4、您是否同意征地/拆迁同意不同意5、您对安置补偿工作有何要求经济补偿就地安置变更职业其它6、您认为保护环境在道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一般对待7、该项目建成后,对您的出行更方便没改变不方便8、您对本项目建设的总体效应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不知道9、您认为施工期所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噪声振动扬尘建筑垃圾10、您认为运营期
42、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噪声生态汽车尾气灰尘11、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减轻营运期噪声影响隔声窗降噪路面声屏障远离村镇其他意见:表4-3 公众参与调查团体意见征询表单位名称所在地区(地址)单位人数填表人单位主要从事行业单位与公路位置关系单位可能受到的影响联系方式项目简介:项目起点于长泰县枋洋镇草洋村(安溪交界处),沿省道207线经天竺寨顺坡而下,经水磨、后尖、穿尚吉茶场垭口,沿赤岭村后山到枋洋镇区,沿枋洋镇镇区总体规划的外缘通过,沿线经后坑、丰头至院前,建院前大桥跨越枋洋溪,再沿枋溪公路到溪口,对同枋线溪口至科山段公路进行改扩建,到枧头村路口后接省道207线。路线全长21.874公里。主体路桥工程方案:主
43、线部分的推荐方案设计时速40km/h,共设大桥611m/5座,中桥325m/4,平面交叉23处;路基宽度10、12和17m。本工程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措施可以得到缓解,为了解这些措施的效果以及您对公路的意见和建议,特发此信息,请您积极参与!1、对拟建公路的看法和态度2、对拟建公路的选线、走向的具体意见3、修建公路对本地区社会公共事业的影响,如交通、文化娱乐、卫生、教育等4、保护环境在道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程度5、该项目建成后,对本地区民众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等总体效应的影响程度6、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噪声振动扬尘建筑垃圾7、公路营运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
44、响噪声生态汽车尾气灰尘8、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减轻影响隔声窗降噪路面声屏障其他对修建该公路的具体要求、建议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4.3.2 调查范围及对象本次公众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表50份,回收40份,回收率80%;发放团体调查表6份,全部回收。被调查对象主要为道路沿线居民、工业企业以及乡镇管理单位;调查人员从政府部门、征地过程等多种手段均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消息普及率100%。本次被调查的公众个人基本情况详见附表1。4.3.3 调查结果调查统计结果见表4-4。表4-4 公众调查统计结果表1、您是否赞同本项目的建设?赞同不赞同不知道97.5%02.5%2、您是否同意该路线的选线、走向?同意不同意
45、不关心97.5%02.5%3、该项目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不利100%04、您是否同意征地/拆迁?同意不同意97.5%2.5%5、您对安置补偿工作有何要求经济补偿就地安置变更职业其他90%5%5%06、您认为保护环境在道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一般对待95%5%7、该项目建成后,对您的出行更方便没改变不方便85%15%08、您对本项目建设的总体效应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不知道90%10%0%9、您认为施工期所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噪声振动扬尘建筑垃圾67.5%10%32.5%10%10、您认为运营期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噪声生态汽车尾气灰尘70%25%15%2.5%11、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减轻营运期噪声影响隔声窗降噪路面声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