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426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公路;水毁;防治;技术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公路水毁的类型与成因分析,提出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综合防治的措施。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我市每年都有公路水毁现象发生,轻者路基路面损坏,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桥梁冲毁,中断。例如2002年“6.9”、2003年“8.28”、2005年“10.2”、2007年“7.28”大型水毁,由于水毁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因此,作为公路养护建设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公路水毁防治技术的认识和掌握。下面,结合我市水毁修复项目中的工程施工经验,谈谈公路水毁的几种类型、原

2、因及防治措施。 一、公路水毁的类型和原因 公路水毁类型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即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桥涵破坏、路基沉陷、路基坍塌。当然还存在沿线塌方、边沟淤塞、涵洞淤塞、冲毁路面、冲毁绿化苗木等,这里仅对主要的四种水毁类型进行分析。 (一)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 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主要是指挡土墙、护坡等防护工程在不断受到水流冲击下,基础冲刷,墙身产生滑移、倾倒破坏或者挡墙全部冲毁现象。形成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原因有: 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处地基软弱或基础埋深过浅。挡土墙自身排水不畅。防护工程位置选择不合理,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二)桥涵破坏 桥涵破坏主要是指在山洪暴发下,洪水冲刷掏空桥基使桥梁失稳损

3、坏或冲毁涵洞。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有:涵洞位置不当,孔径偏小。桥位选择不当,河床条件差。涵洞进口处理不当。 (三)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路面破损,影响行车安全,甚至中断交通。形成路基沉陷的原因有: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路基结构组合不合理。路基排水措施不当,使路面、边沟形成积水。受洪水顶冲路段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 (四)路基坍塌 路基坍塌主要指路基土体遇水软化,在较陡边坡无支撑情况下,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剪切力,超过了粘结力和摩擦力所构成的抗剪力,因而土体沿松动面下坠散开。形成路基坍塌的原因有: 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路基

4、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陡。缺乏必要的挡土墙或护坡等防护措施。 二、公路水毁防治 针对以上四种比较普遍的水毁类型,我们采取了不同方法的防治措施。 (一)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防治 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在地段为软弱地基时,采用换土或用砂砾、碎石、灰土进行填筑,确保防护工程基础部位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防护与加固工程基础埋深,对于无冲刷地基,应在天然地基以下至少1.0米,对于有冲刷地基,应在冲刷线下至少1.0米。 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及时疏干墙后填料中的水分,防止墙后积水致使墙身受额外的静水压力,消除墙背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针对上挡墙尤其显得重要。 防护工程浆砌块(片)石墙身,泄水孔尺寸可为510

5、,1010,1520厘米或直径为510厘米的圆孔,视泄水量大小而定。泄水孔的间距,一般为23米。上下排泄水孔宜错开布置,下排泄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地面,若为路堑墙,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米,若为浸水挡土墙,则应设于常水位以上0.3米。 沿河路堤设置挡墙时,应结合河流情况布置,注意设墙后仍要保持水流顺畅,不致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二)桥涵坡坏的防治 对于山区沿溪线公路,一般应对每隔300米设置一道涵洞,通常设置在竖曲线的底部或变坡点处,穿越村庄路段,为排除村庄地面汇水也应设涵。涵洞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涵或墙高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或石拱涵。因为对于山区公路,涵洞不仅排水而且输沙,如果孔径太小,泥沙及杂物堵塞涵洞后,人工难以进入清淤,使涵洞排水功能减弱,一旦山洪暴发,涵洞极易被冲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