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5582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某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某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某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某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咨询院编制日期:二零一零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5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5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依据-6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范围-7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第五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9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11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11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5第三章 建设地址、条件及规模-18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地址、条件-18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规模-19第三章 馆址选择与建设条件-21第一节 新馆用地面积的确定-21第二节 馆址选择-22第三节 区位与交通条件-24第四节 自然条件-25第六节 城市配套与政策支持

2、-30第五章主要设计方案-31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31第二节 建筑方案设计-32第三节 结构设计-34第四节 电气设计-36第五节 给排水方案设计-43第六节 暖通方案设计-46第六章环境保护与节能-51第一节 环境保护-51第二节 节能-53第七章 投资分析与资金筹措-54第一节 投资分析-54第二节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56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7第九章效益分析及结论-58附件: 1、*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专家论证会纪要。 2、“*市人民政府关于举办*发现甲骨文11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问题的请示”。烟政发2009 19号。3、*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70611201

3、000018号。 4、*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审批表”烟环表审2010 3号。 5、*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要求。6、*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功能布局方案。7、*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汇总表。8、项目承办单位简介。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 项目名称*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市*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三、项目建设地点*市*区南*南侧,*路北端,东起滨河路、西至西山路、北抵规划路,南至英特尔大道。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咨询院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级:甲级资格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

4、主要依据包括:一、*市*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关于委托*咨询院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二、*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专家论证会纪要;三、烟政发2009 1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举办*发现甲骨文11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问题的请示”;四、*市规划局选字第370611201000018号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五、*市环境保护局烟环表审2010 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审批表”;六、*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要求;七、*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功能布局方案;八、*市*区建设发展规划;九、*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十一、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5、十二、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技术资料。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三、馆址选择及建设条件四、工程技术方案五、环境保护六、节能与节约用地七、工程招标方案八、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九、项目实施进度十、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建设规模(建筑面积)m226000二占地面积亩66三容积率0.59四建筑密度%27五绿地率%50六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6530其中:土地费用万元462建筑安装工程费万元13621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1660预备费万元787七建设工期年1暂定 第五节 可行性研

6、究结论本项目为*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定位:新建集文物陈列、书画展示、甲骨文化交流、甲骨文学术研究、文物经营、参观游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构筑*市*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大本营,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约为26000平方米,三层框架结构。一楼建筑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其中*展厅约占3000平方米,多功能展厅约占5000平方米,临时展厅约占1000平方米,中心活动厅约占800平方米,小型景观庭院约占400平方米。二楼建筑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其中甲骨文化史影展厅约占1500平方米。临时展厅约占3000平方米,报告厅约占600平方米,研究

7、室约占3000平方米。三楼建筑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其中文物库房约占3500平方米,新考古发掘品暂存库房500平方米,文物修复室400平方米,照相、绘图登记室约占400平方米。 投资估算约1653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362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660万元;土地费用:462万元;预备费:787万元。自筹资金5589万元,社会筹集3000万元,申请上级支持6000万元。建设期暂定为1年。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市*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可使甲骨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甲骨文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成果发布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市*区的知名度,使*区文化、经济更上一个新台阶。*纪念馆新馆建成后,将

8、进行甲骨文学术研究,每年举办学术交流、成果发布,每年可以接待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举办临时性书画、摄影等展览20余次,可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基地,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指示精神,是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战略措施。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市文明发展里程新的重要标志和文化象征,对于保护优秀文化遗产,弘扬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9、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18451900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今*市*区)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 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祭酒,清史稿有传。 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幼承家学,6岁入古现村王氏家塾,15岁随父进京。他聪颖勤奋,泛涉书史,有过目不忘之誉。青年时代,性“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尤潜心于金石之学。为搜求文物古籍,足迹遍及鲁、冀、陕、豫、川等地,“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曾先后拜访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金石学者潘祖荫、 吴大赝等

10、人, 同他们共同切磋琢磨,撰有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金石志等书,成为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 *1880年(光绪六年)中进士,1883年任翰林院编修,1894年(光绪二十年)升迁侍读并入值南书房。曾三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三为国子监祭酒,“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为实学”,时人称其为“太学师”。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第一个发现甲骨文,并将其时代断为商代。此举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开创了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他敬仰民族英雄戚继光。1888年(光绪十四年)重印了戚继光的止止堂集,并为作序。1894年(光绪二十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忧心如焚,要

11、求回乡办团练御敌获准,便迅速赶赴*会同山东巡抚商酌防务,继又赴登州(今蓬莱市)周览形势,组成一支初具规模的抗日团练。正当他准备率团迎击敌人时,李鸿章却已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壮志未酬,忿然写下七绝偶感一首:“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归来整旅虾夷散,五夜犹闻匣剑鸣。”随后,他变卖家产,缴还国家饷银,遣散抗日将士。山东巡抚馈以千金,他分文不受。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受命于危难之时,任京师团练大臣, 负责保卫京城。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他率团练奋勇抵抗,寡难敌众,不愿为亡国奴,遂书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偕继室

12、谢夫人、长媳张夫人,从容投井殉国,时年55岁。 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王氏富藏古玺印,其后人辑录复刊本*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殆庚子之役藏印散失后仅存者。胡厚宣所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说,*于一八九九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又以精研古币见称,与钱币名家鲍康(鲍子年)、李佐贤(李竹朋)、杨继震(杨幼云)、潘祖荫(潘伯寅)、胡义赞(胡石查)、吴大澄(吴清卿),以及稍后之刘鹗(刘铁云)、罗振玉(罗叔蕴)诸人多有过从。据罗振玉俑庐日札称,王氏殁后,所藏钱币为刘鹗所得。其钱币学方面著述,已刊行的仅有神州国光社版古泉精选一

13、卷。 *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区城里街中心古建筑群里,共有三进院落,55间房屋,占地799平方米。其前身为*著名画家李程九的画室“听松斋”,是清末文人墨客集会的场所。1927年,李程九将其捐给世界红十字会作为*分会会址。1984年,被*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0月中国发现甲骨文90周年之际,为纪念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爱国学者*的功绩,山东省文物局、*区人民政府利用该建筑群在家乡为*先生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分7个展室,展示了*的遗物,包括手札、书信、著作、书法、甲骨文片等300余件,生动翔实。馆内还收藏了国家领导人、国内外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学者、书

14、画家的佳作珍品200余幅。该馆现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在宣传*区古老文明,弘扬“甲骨文化”,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受条件所限,建筑面积较小,纪念馆既作库房又作展室,存放、保护、展览条件十分简陋,没有专用的文物保管库,大量珍贵的画像、石刻等文物堆积露天,日晒雨淋,风化严重,且消防通道等安全设施也不能满足安全需要,与现行的文物保护要求很不适应。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为更好的弘扬甲骨文化,更好的保护现有文物,解决现有纪念馆建筑面积小、文物损坏严重等困难,新的*纪念馆的建设是必要的。对于文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1)新的*纪念馆属现代化综合性的展览馆,应博古通今。从地方上讲,有*区悠久的历史做后盾,以“甲骨文化”为大旗,可以把周边属甲骨文化圈的文物都吸引过来。有利于*区文化的发展,提升*区知名度。(2)新的*纪念馆位于*市*区南*南侧,*路北端,东起滨河路、西至西山路、北抵规划路,南至英特尔大道,是城市文化的窗口。从长远考虑,既能提升新规划区文化广场的文化氛围,又可以与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经济效益,为*区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从大处长远考虑,*纪念馆的建设必要性及经济意义又有以下方面:一、项目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文化阵地是我们党对人民进行政策宣传、文化教育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

16、要载体。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市*区作为历史文化城市,必须大力发展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甲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因此,兴建一座高标准、高规格、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纪念馆,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载体,使之成为广大市民所喜爱的文化休闲场所,以此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该项目的兴建既符合党中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又紧密配合了*市*区区委、区政府加快城市规划进程的发展战略。 二、项目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1、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市*区区委、区政府认真实施“开放带动”的战略,不断完善投资环境,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经济建

17、设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带动下,*市*区的经济建设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区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市民的消费能力,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投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支出较上年有较大增长,而其中以教育支出增长和文化娱乐支出增长分列前几位。在八大消费支出中,比上年增加的有交通和通讯、居住、商品服务、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用品消费。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而*市*区是一个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城市,第三产业显现出蓬勃向上的势头。 三、项目建设是*市*区

18、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的同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与之相适应。目前,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市*区缺乏具有现代文化艺术气息、代表*区城市形象的特色建筑。*纪念馆的建设必将成为*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建筑。 四、项目建设是改变原馆落后状况的客观需要 现有的纪念馆受当时条件所限,建筑面积较小,没有专用的文物保管库,大量珍贵的画像、石刻等文物堆积露天,日晒雨淋,风化严重,且消防通道等安全设施也不能满足安全需要,与现行的文物保护要求很不适应。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弘扬甲骨文化,推动*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顺应社会各方面的呼声,将纪念馆新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安排

19、专门人员通过实地考察、网络学习、函电咨询等方式学习各地的纪念馆、展览馆建设情况,召开了区内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并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论证。新纪念馆的建设是改变原馆落后状况的客观需要。第三章 建设地址、条件及规模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地址、条件 *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位于*市*区南*南侧,*路北端,东起滨河路、西至西山路、北抵规划路,南至英特尔大道,内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区地处山东半岛北部黄海之滨,在中国环渤海经济圈中处于重要位置,是*市沿海经济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地带,东连繁华的商业区芝罘区,南依现代化工业区*区,北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临规划建设

20、中的新港八角港;距*国际空港18公里、货运港口6公里、火车站9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规模一、建设规模 *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拟占地约66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6000平方米,地上三层。 二、建设内容及功能分区 *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规划占地约66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陈列、书画展示、甲骨文化交流、甲骨文学术研究、文物经营、参观游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 新建*纪念馆三层结构:1、一楼建筑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其中*展厅约占3000平方米,介绍“甲骨文之父”的生平事迹,陈列*的遗物、收藏的甲骨文片、收藏并用过的戚继光宝刀、殉国井砖等及手札、书信、著

21、作、书法等;多功能展厅约占5000平方米,展示国家领导人、国内外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学者、书画家的佳作珍品;临时展厅约占1000平方米,中心活动厅约占800平方米,小型景观庭院约占400平方米,其它为卫生间、门厅等辅助用房。2、二楼建筑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调整充实文物,改变陈列形式,采用现代化的陈列设计手段,拉长文物陈列展带,扩大陈列面积,充分展现甲骨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其中甲骨文化史影展厅约占1500平方米。临时展厅约占3000平方米,报告厅约占600平方米,研究室约占3000平方米,包括馆长室、副馆长室、考古部、保管部、陈列部、资料室、会计室等。其它为卫生间、门厅等辅助用房。3、三

22、楼建筑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其中文物库房约占3500平方米,新考古发掘品暂存库房500平方米,文物修复室400平方米,照相、绘图登记室约占400平方米。 第四章馆址选择与建设条件第一节 新馆用地面积的确定 *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确定,应从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参照国家的有关用地标准,借鉴其他展览馆、纪念馆建设的先进做法,统盘考虑。按照展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新建展览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大于40%”;按照山东省政府办公厅2005年4月12日颁布的山东省建设用地集体利用标准的规定,建筑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馆用地指标大于19亩,容积率0.8。据对5个省市新建展览馆、博物馆用地情况

23、的调查了解,北京首都博物馆用地面积为44亩;陕西历史博物馆用地面积为98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用地面积为64亩;上海博物馆新馆用地面积为12亩;广东博物馆新馆用地面积为62亩。本项目的建设用地确定为66亩左右。第二节 馆址选择一、馆址选择的原则和要求展览馆、纪念馆是重要的文化建筑,馆址的选择对城市的发展和展览馆、纪念馆的使用影响很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馆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展览馆、纪念馆建设地点选择的要求和*纪念馆这一大型文化设施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纪念馆的选址应符合以下原则和要求:(一)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作为*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应建在城市的中心区

24、域或中心附近地区。(二)为了更好地发挥*纪念馆的社会效益,在要求*纪念馆所建地点地质条件理想以及环境洁净的同时,还必须交通便捷,以吸引广大观众参观,并便于观众疏散。(三)*纪念馆的藏品主要是文物标本,周围环境、自然条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尽可能减少藏品受到的自然损害。(四)有方便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三废”处理等。二、馆址选择*市规划局就*纪念馆新馆的选址,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方案在*市*区南*南侧,*路北端,东起滨河路、西至西山路、北抵规划路,南至英特尔大道。第二方案在原址扩建。通过对两个方案的比选认为,第一方案交通便利,与市区中心相距不远,建成后将会成

25、为*市*区文体活动中心。第一方案拆迁量较小,能保证建设周期的实现,尽早地发挥社会效益,目前的不利条件是,离老城区较远,人气的聚集和配套条件的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方案二,区域位置好,人气旺盛,交通便利,是新馆建设的理想选址。但建筑密集,拆迁量较大,拆迁安置周期最少也要2年,如果建在这里,建设周期无法预料,投资特别巨大,拆迁过程中可能产生复杂的社会问题。综合以上因素,认为方案一优于方案二,同意将方案一推荐为本项目的选址方案。新馆选择*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位于*市*区南*南侧,*路北端,东起滨河路、西至西山路、北抵规划路,南至英特尔大道。内外交通联系便捷,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符合*市城市发展规划。

26、根据*市城市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地点在建设用地规划范围之内,符合国家的用地政策。二是社区环境发展前景良好。项目建设地点是*市近期重点加快发展的地区之一。随着*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批办公、商业、文化、体育等设施的相继建设,以及本项目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繁华的、现代化的社区将在这里迅速崛起;四、自然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周边的山头,是即将规划新建的生态保护区。周边的优美环境与项目融为一体,可以形成更加优美和谐的人文环境。第三节 区位与交通条件项目用地位置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公建配套齐全,场区交通便利,地质、水文、地貌等物质条件均适宜项目的投资建设。项目投资建设所用建材、机

27、械设备等资源均能在当地解决,适应本项目需的土建、安装、园林、绿化等各专业施工单位当地也都一应俱全,项目业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信誉好、责任心强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业绩、信誉优良的监理公司对项目的成本、质量、工期进行有效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控制管理,确保工期按质期、按量建成交付使用。*纪念馆的建设能更好的提升新区的文化氛围。 第四节 自然条件*概况*现代化城区*区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黄海之滨,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市的市辖区,东以大沽夹河为界与芝罘区、莱山区隔河相望,东南与牟平区为邻,西南与栖霞市相连,西北与蓬莱市接壤,北临*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82.83平方公里,

28、辖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179个行政村,58个居委会。全区总人口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4万人。人口出生率6.64,人口自然增长率0.02.区政府座落于城区东南部县府街185号。 地质资源境内矿藏比较丰富,已发现28种矿产,其中,金属矿8种,非金属矿18种,地下水资源2种。境内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主要河流有:清洋河,俗称内夹河,发源于栖霞城南小灵山,境内长27公里,流域面积330平方公里;大沽夹河,俗称外夹河,发源于海阳县郭城镇牧牛山,境内长43公里,流域面积130平方公里。两河分别自西、南入境,流贯全区,蜿蜒于*城东北永福园村东,汇流入黄海。境内有*市最大的水

29、库门楼水库,库容可达1.2亿立方米,是*市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自然条件境域气温,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夏季受太平洋暖气团的控制,雨量较多,空气湿润。冬季受西北亚干冷气团的影响,降水量少,寒冷干燥。年平均降水729.2毫米,平均气温11.8,平均日照2672.2小时,太阳总辐射114.9千卡/平方厘米。全年相对温度一般为65%,平均无霜期223天,平均风速4至6米/秒。行政区划*区是*市规划建设的现代化工业城区,总面积 483平方公里,辖清洋街道、福新街道、高疃镇、门楼镇、张格庄镇、回里镇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共 2个街道、4个镇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

30、业区 ,共有 58个居委会、179个行政村、25万人口。 社会经济2005年,全区实现GDP7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地方财政收入3.52亿元,增长4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3.3亿元、74亿元、7.7亿元,分别增长46.1、69和8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3.5亿元,增长41;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内资分别达到3.5亿美元、1.54亿美元和70亿元,分别增长98.3、102.3和136.9;外贸进出口5.7亿美元,增长38.2,其中外贸出口3.5亿美元,增长41;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0744元和5220元,增长25和1

31、5.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4亿元,增长16.4。 交通通信*交通发达,区政府驻地距*港、火车站、飞机场均不足14公里。蓝(村)烟(台)铁路纵贯南北,境内有4处铁路客货站;规划建设中的德龙烟铁路横贯南北。同三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等6条国家级、省级公路穿境而过,城区三纵十横道路连结成网,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87公里。全区农话、市话均实现了数字程控化,市话交换机容量3.8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4万门,居民装机率达到85部/每百户。投巨资建成了宽带城域网,具备了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桌面的能力,实现可供选择的不同层次的多种上网方式。樱桃之乡*大樱桃栽培始于 19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 13

32、0历史。*大樱桃在北方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素有北方“春果第一枝”,“果中珍品”之美誉。*大樱桃现有面积 10万亩,占全国栽植面积的20%;产量2200万公斤,占全国的15%。主要品种有:红灯、先锋、雷尼、拉宾斯、美早、萨米脱、斯塔拉等, 大棚樱桃最早于四月上旬上市,露地大樱桃于五月中旬上市, 产品销往东南亚、港澳地区和国内各大中城市。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区选送的大樱桃获得了3金4银1铜;1996年中国农业特产命名委员会授予*区“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1997年和1999年 *大樱桃连续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中国大樱桃之乡”称

33、号;2000年*“福洋”大樱桃被国家绿色食品委员会确定为“绿色食品”,并颁发了绿色证书。*大樱桃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声誉愈来愈高,市场十分广阔。鲁菜之乡*有着悠久的烹饪历史和厚重的饮食文化底蕴。*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历史记载。*菜与*历下菜、济宁孔府菜成为鲁菜的“三大支柱”,早已被烹饪界所公认。 2001年8月,中国烹饪协会派出专家组赴*区进行了专门考察和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厨师遍及海内外,享誉烹饪界,*菜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对中国鲁菜起到了支柱作用。经中国烹饪协会研究决定,批准冠名“山东*鲁菜之乡”,*区政府拥有冠名的使用权和管理权。*成为鲁菜最早的发祥地,被冠名“鲁菜之乡”的美誉,名实

34、相符。一是,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为*成为“鲁菜之乡”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非常丰富,粮食、水果、蔬菜品种繁多,称为“果蔬之乡”;这里北临黄、渤海,海岸线长,水产品富足,质地优良。如*沿海盛产的海参、鲍鱼、大对虾,乌鱼蛋、干贝、海蛎、海蛏、海肠、大蛤、海螺、加吉鱼、黄花鱼、偏口鱼等海珍品和小海味可以说名列全国之冠,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二是,*历来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往来客商云集,1860年*开埠通商以后,为烟福一带经济发展以及饭馆业的兴旺,为*成为“鲁菜之乡”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促进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三是,*烹饪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丰富的饮食文化

35、造就了一代代富有高超烹饪技艺和经验的庞大厨师队伍,这是*成为“鲁菜之乡”的一个重要因素。*的厨师队伍在很久远的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在厨师行业中普称为“帮”。*的厨师“帮”大多是以地域为称谓,如高疃帮、门楼帮、古现帮等等。这些“帮”都有自己的“大拿师傅”,负责传、帮、带,把精湛的烹饪技术传授给下一代。历代厨师队伍的逐渐发展与壮大,烹饪技术的代代相传和丰富提高,为*风味鲁菜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动力,并为“鲁菜之乡”不断开辟出新的天地。*的烹饪技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厨师手艺高超,而且几乎家家户户的主妇都做得一手好菜,可以为客人烹制一桌丰盛的筵席。俗话说:“要想吃好饭,围着*转”。这在*地区有口皆碑

36、的。四是,*餐馆名闻遐迩。以*华侨宾馆、百舸苑大酒店、福源大酒店、丽苑大酒店为代表的一批各具特色宾馆饭店,代表着*烹饪技术的最高水平,其它店面可观、档次较高的饭店酒楼分布在*的主要街道上,更有风味独特的大小餐馆在*城乡星罗棋布、比比皆是。据统计,*餐饮企业有800余家之多,从事餐饮业的人员达万人之众。目前,“鲁菜之乡”*的餐饮业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层次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五节 城市配套与政策支持一、城市公共设施配套条件 项目所处位置公共配套设施尚待完善。规划完成后,*纪念馆各分区之间可与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和排水、供电、通讯一体化主沟相联系,使之达到各路设施通畅,联络方便。 二、

37、城区规划及政策支持 项目建设符合*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选址合理,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弘扬甲骨文化,推动*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顺应社会各方面的呼声,已将展览馆新建工作列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国务院曾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对文化娱乐市场、电影市场、音像市场等归口文化部门实行特种行业管理。2000年国务院又下发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因此,本项目有良好的外部建设环境和政策环境。 第五章主要设计方案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一、指导思想 1、充分体现*区委、区政府弘扬“甲骨文化”的指导思想,按照“四高”(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

38、要求)、“四性”(历史性、人民性、自然性、文化性)的要求科学设计,将故城文脉融入到规划中。 2、做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原规划的景点与新规划项目相结合,形成浓郁特点,使之成为*区历史名城重要标志。 3、项目建设应能满足集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科学研究、文物保护、参观游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要求。 4、建筑风格要既体现历史特征,又与现代文化气息相结合。 5、消防、环境保护必须“三同时”。 二、设计原则 1、满足城市规划、消防、交通、安保等有关规定。 2、建筑形象要求庄重典雅,具有展览馆的个性,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结合。3、建筑平面设计要求功能分区合理,具有良好的交通流线,充分满足使用功能及各部门

39、之间便于相互联系的要求。 4、合理组织空间,陈列展览厅、库房等要大小结合,灵活使用。 5、要充分考虑合适的温、热、光的要求。 第二节 建筑方案设计一、方案设计依据1、*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专家论证会纪要及甲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3、展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5、其他相关规范及规定。二、建筑总平面布置 *纪念馆占地约66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地上三层,容积率为0.59,建筑密度为27。处于*市*区南*南侧,*路北端,东起滨河路、西至西山路、北抵规划路,南至英特尔大道。充分重视绿化设计,整个基地绿地率达50,设置花圃、伞亭等小品建筑,丰富基地的景观,环境舒适,渲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总平面设计充分考虑和文化广场的衔接,解决好建筑空间和广场空间的关系,解决好建筑交通流线和广场以及城市交通流线的关系。建筑平面为一南北长东西窄的规则矩形,建筑长边面向文化广场,观众主入口设在建筑的西侧上方;办公和展品入口设在建筑的东侧下方;另外,在建筑的北部和南部设疏散出口;建筑东侧设置带状内部使用场地。三、建筑单体设计方案1、功能布局设计:建筑物地上三层。一层的主体为大小展厅以及室外展场,另外设置入口门厅主题雕塑;二层全部为各序曲展厅,为观众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