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616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现状概况1.1、地理位置及区位1.1.1、镇域三营镇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北部边缘,距固原市38公里,北临海原县三和镇,东依寨科乡,西北与海原县九彩乡和李俊乡相接,西邻西吉县沙沟乡,南接头营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609,北纬3617。 三营镇共辖26个行政村,148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镇域总面积294.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5.5万人。1.1.2、镇区 现状镇区位于镇域中部,其范围为:东至清水河,西到中宝铁路,南至铁路桥,北到须弥山路口,南北长3700米,东西宽1300米,镇区总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1.2、自然条件1.2.1、气候特征三营镇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受欧亚大陆及青藏

2、高原气候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历年来平均气温6.3,月平均最高气温20.2,月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气温34.6,极端最低气温-30.9。历年平均降水量434.1毫米,平均蒸发量459.7毫米,平均大风13.6天,最大冻土深度114。1.2.2、地形三营镇属黄河中游地区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之势,海拔在1509米2072米之间。域内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以黄土丘陵为主,山多川少,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须弥山为三营镇最大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1.2.3、水文地质清水河流经三营镇东部,一年中7-9月份

3、径流量约占全年95%,而4-6月份只占全年的15%,相差很大。年平均流量0.5亿m3,常流水量只有全年的30%,有洪水时猛涨猛落,地表水质矿化度在2克/升以上,人畜不能饮用。三营东侧地下水量属中量,日涌水量4800m3左右,矿化度在1.7g/L,水位深在10m左右,西部地下水量少,日涌量在500 m3左右,矿化度在1.151.6g/L,水位深在2m左右。1.2.4、水利设施寺口子水库南干渠全长19.3公里,支渠6条,长8.42公里,实灌8千亩。冬至河水库西干渠渠长18.7公里,支渠20条,长35公里。实灌1.2万亩。沈家河水库东干渠全长30.5公里,支渠79条,实灌4万亩。1.2.5、矿产资源

4、辖区内有黑石山辉绿岩矿石出露260100米,储量不明,矿石化学成分符合铸石原料及岩棉制品的一般工业要求。1.2.6、工程地质三营镇位于固原市以北清水河河谷川地,大地构造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脊柱贺兰褶皱带的北段,是六盘山旋回褶皱带与贺兰褶皱带复合干扰作用的区域。1.2.7、自然灾害1.2.7.1、地震三营镇位置处于我国地震活动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历史上1622年10月25日(明夭启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固原北部发生一次相当于6.2级地震。1920年12月16日(民国九年十一月初七傍晚),海原县西安发生一次相当于8.5级地震,对三营造成不同程度的伤亡。根据根据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地图集(

5、资料片)中宁夏地震图区划确定,三营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东部为0.2g(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烈度为VIII度(8度),西部为0.3,地震烈度为IX度(9度);考虑到西北地区设防范围较大,财力不足,实际防御能力等问题因素,综合确定三营镇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建筑工程设防烈度按VIII度控制。1.2.7.2、水灾降雨多集中在7-9月,时常发生暴雨和久雨不晴天气,往往形成山洪,摧毁农田,倒塌房舍,冲走人畜,霉烂稼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1.2.7.3、干旱干旱发生率占64%,平均3年2遇;大旱年发生率占36%,平均3年1遇。由于夏季降雨偏少,空气干燥,蒸发量大,又受偏南风影响,5-

6、8月气温在25,相对湿度30%,风速在4米/秒的综合情况下,每年可发生1520天的干热风天气,又称火南风。如逢农作物抽穗、扬花、乳熟阶段,将会造成青干、落花,尤其对小麦、莜麦、荞麦危害最大。1.3、历史沿革三营镇地处原州区北部,位于清水河西侧,是一个近代才兴起的镇区,历史上无文字记载。在1929年以前,只有180多户,900多人。抗战后,国家修筑了银平公路,三营的商品交易、加工业、手工业日趋活跃,使邻近的集市(如杨郎、黑城等)逐渐衰落,而三营集市则兴旺起来。三营曾名万家川,解放后命名为三营,有219户居民,1300多人,主要从事收购、贩运、皮毛加工等,皮毛加工有长远的历史。1985年被确定为建

7、制镇,即三营镇人民政府,而人口也急剧增多,辖12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4100多户,21600多人。2003年8月25日黄铎堡乡合并于三营镇,政府所在地仍没有变动。镇域面积294.4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48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属原州区最大的商贸重镇。1.4、社会经济1.4.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09年,三营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亿元(固原市近年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产值约1.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约0.1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0.75亿元;财政收入约35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特色主导产业以牛羊肉加工为主,农产品生产

8、示范基地6735亩,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次。1.4.2、资源条件三营镇矿藏资源贫乏。全镇土地总面积29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555亩,荒山8960亩,林地19830亩,果园1532亩,人均耕地面积3.2亩。粮食作物主要以春小麦和玉米为主,其次是小面积的秋粮作物,如:玉米、糜子、洋芋等,经济作物以葵花、胡麻为主,兼有果类及蔬菜。多年来引进枸杞种植、植桑养蚕等。目前已逐步形成较大的规模,成为重要经济组成部分之一。1.4.3、能源供应条件三营镇的电力供应主要是刘家峡、龙羊峡高压输送变电线路通过固原市变电所供电,燃煤供应主要有甘肃华亭煤矿和宁夏石嘴山煤矿和碳山煤矿供应,能源供应较为

9、充足,这对三营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1.4.4、交通条件境内交通便利,福银高速、中宝铁路、银平公路纵贯南北,须弥山公路是通往西吉县、海原县的主要交通要道。行政村通往镇区的村级道路,大部分都铺沙进行了硬化,镇域道路框架已初具规模。1.4.5、产业发展条件三营镇是固原市最大的商贸重镇,1995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自治区建设厅又确定为全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西部大开发良好的历史机遇,三营镇农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出现了以工兴镇、以商兴镇的良好局面,近年来,镇政府积极倡导科技兴农、科技兴镇,树立典型企业,发展特色经济,有力拉动了全镇餐饮业、副食

10、加工业、淀粉业、屠宰业、交通运输业、各种服务业及建材、建筑业等快速发展。镇区商业街区不断延伸扩展,加之宝中铁路、银平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为镇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三营镇已形成了以孙家河为主的“两高一优”科技示范区;以赵寺村、老三营村、马路村、华坪村为主的庭院经济区;以鸦儿沟村为主的经果林区;以及以山区为主的洋芋种植区等多类经济片带。1.5、城乡建设现状截止2010年,三营镇区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万人。城镇条状建设空间是依托原银平公路(三营街)逐步延展形成的,是典型的“马路经济”产物,随着银平公路的改线,镇内的集市贸易依旧繁荣,但由于镇内基础设施配套严重

11、不足,每逢集市镇内交通仍然不畅,每逢雨季镇内排水仍然“夹泥横流”无处可排。镇内居住建筑普遍质量不高,居住用地比重过大(占建设总用地73%);公共建筑分布无序而凌乱,公建用地比重不足(占建设总用地11%);道路除三营街尺度适宜外,其它都较为狭窄,而且未铺设电力、排水、供热、燃气等管线;城镇整体缺乏公共绿化,生存环境有待积极改善。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及战略2.1、发展目标以改革为动力、科技为先导、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抓住两大机遇(国家实施西部二次开发和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充分利用三大资源优势(即土地、劳动力、农副产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提高投资水平,创造投资环境,引进资金,使三营镇的经济发

12、展进一步扩大开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规模经济。到2015年,三营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亿元,年均增长按13.0计;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46:8:46;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8亿元,年均增长按13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至38:7:5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00万元,年均增长按15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年均增长按15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3万元,年均增长按20计。2.2、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支柱产业;(2)城镇内各类用地功能混杂、管理无序,遏待功能整合;(

13、3)环境美化和休憩场所缺失,生存环境品质有待提升;(4)水资源匮乏,需寻找新的途径解决用水问题;(5)距离固原市、海原新区过近,相互制约的同时,如何共谋发展是关键;(6)城镇面貌缺乏“三营”特色,整体缺失相同的元素符号,如何在近期构绘出“三营特色,城镇名片”是发展重点。2.3、经济发展战略(1)培育支柱产业,调整用地布局,尽快完善城镇功能架构;(2)开拓水源,调整用水结构;加强绿化,努力提升人居水平;(3)加强同固原市的交通、政治、经济及文脉联系;同海原新区实现重要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2.4、村镇发展战略极核发展,轴向扩散,建立以三营镇区为中心,中心村为骨干,基层村为基础的村镇网络体系。确立三

14、级结构(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以加强镇域中心的引导、辐射和支持作用。3、镇域发展规划3.1、镇域现状分析3.1.1、村镇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形成的“集镇行政村生产村”三个层次,不能适应当前形式的要求,村镇体系尚未形成,很多生产队规模较小并且较为分散,即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又不便于基础设施利用和管理工作的开展。3.1.2、农村产业布局尚未形成种植业种植结构单一,经济作物品种少,规模小,养殖业及个体企业刚刚起步,产值小,增收慢。3.1.3、城镇化水平低非农业人口占有一定比重,但比例偏少;工业化水平低,工业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主导产业仍以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3.1.4、土地利用率低造

15、成土地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有的村落结构不合理,农民居住不集中,很多荒地、湖地没有很好的利用。应努力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实现农业的综合开发,向土地要效益,特别是要利用荒地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3.2、人口规模预测3.2.1、人口增长分析全镇总人口约5.5万人,山区人口占33%,川区人口占67%(其中镇区人口占43%,约为1.6万人),非农人口2100人。历年人口增长率12左右。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原州区远期人口控制目标,综合考虑自治区吊庄移民计划以及周边城市的吸引积聚作用,规划预测近期镇域人口将会小幅度的增加而远期将大幅度减少,因此,规划近期取综合增长率8,远期-20

16、。3.2.2、人口规模预测按自然增长率法估算规划期末人口,其计算公式为:Pn=A(1+B)nA现状人口数 B综合增长率Pn规划期末人口数 n规划年限(以下各表中人口均按上式计算)(1)2015年人口P2010=5.5*(1+15)55.70(万人)(2)2020年人口P2020=5.70*(1-20)55.2(万人)3.3、镇域村镇体系规划3.3.1、村镇等级及规模一级,中心镇三营镇,人口规模3万人;二级:中心村黄铎堡、赵寺、南城、羊圈堡、张家山、白河、鸦儿沟、东塬、西台、戴堡、孙家河、唐湾等,人口规模0.10.3万人;三级:基层村其它若干村庄,人口规模0.1万人。(三)职能结构规划依据各村镇

17、所处的地理位置、农业产业结构等情况对其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川区主要以粮食生产、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经葱种植为主,山区则以洋芋种植、经济林木种植为主。职能结构规划表等级村镇名称规划村镇职能备注镇区三营镇镇域经济增长极;全镇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商贸综合服务中心。重要的商品贸易及物流集散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心村赵寺大力发展枸杞种植业公共服务设施有一定基础,是三营镇对西部各县村的交通、经济枢纽。黄铎堡发展综合经济;村域内沿中河布置的村落可适量发展水产养殖业;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重点发展牲畜养殖业。羊圈堡水产养殖业;第三产业方面可重点发展区域旅游业。村域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须弥山石窟;水系发

18、达,但可耕种的土地较少。南城重点发展水产养殖业,辅助发展牲畜养殖业和经济果林业。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域内有两条灌溉干渠贯穿而过。鸦儿沟水产养殖业为主,经济果林业为辅。水源充足。张家山经济林木种植业为主,辅助发展洋芋种植和牲畜养殖业。属山区地带,地表环境不容乐观,水源缺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白河大力发展林业以涵养水土,另一方面开发西部洋芋种植园。属山区地带,个别地区沟壑纵横;土质松软,地面没有植被保护,每临暴雨季节,常引发泥石流、山体坍塌等灾害。西台经济林木业。戴堡林业。东塬北部发展为经葱种植基地,南部为主要的洋芋种植区。北部地势平坦,土壤和气候均适合经葱种植;南部为山区地带,干旱少雨,适合洋芋

19、种植。唐湾牲畜养殖示范区,带动周边地区从事牲畜的饲养、贩运、屠宰、加工等。北部临近黑城炭山的干路,三营炭山三级公路修建开通后,交通将更为便利。孙家河继续扩展、推广“两高一优”科技示范区,同时大力发展牲畜养殖业。三营炭山三级公路修通后,交通现状将得到很大改善;现状已形成“两高一优”科技示范区。基层村农业生产一般村,依托中心村和中心镇的产业结构。3.3.2、村镇空间发展布局为使三营镇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规划以镇区为中心,以福银高速(中宝铁路)为发展纵轴(此轴即宁夏城镇体系规划城镇空间发展次轴),以西吉三营炭山的公路为发展横轴(此轴即固原市总体规划三横三纵发展轴之一

20、);中心村在充分考虑原有村落布置和基础设施配置的基础上,尽量靠近和依托于发展轴;基层村的布置则要体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做到集中适度,分散合理。3.3.3、发展时序规划期内应集中力量建设发展三营镇区,强化其中心城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实践“极核发展、轴向扩散”的战略构想,同时积极开发黄铎堡村镇,最终带动三营镇的全面发展。3.3.4、村镇产业布局对三营镇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东西部山区以张家山、白河、戴堡等村为主从事经济林木种植业;北部的唐湾、孙家河等村则以牲畜养殖为主;西北则以黄铎堡、羊圈堡等村为中心从事水产养殖业,尝试开发名、特、优、新产品。3.4、镇域基础设施3.4.1、道路设施根据村镇

21、间的联系和村镇用地的功能、交通流量和流向,结合自然条件及现状特点,确定镇域范围内的道路分为公路和村镇道路两类。现镇区及通往各村庄的道路网已基本形成,因此,规划期限内除提高县级公路的运输能力和硬化长度外,增加乡级道路是主要目标之一。3.4.2、电力电信工程(1)电力三营镇电力主要由位于镇区南端的110变电站供给,其供电设备齐全。根据2006年三营镇的用电总量显示,总用电量为5300度,其中动力用电3293度,照明用电2007度。全镇行政村都已通电,整村级农用电总量为1873千瓦,按目前发展预测,三营镇供电能力足够长远发展的需求。(2)电讯三营镇目前通讯较为完整,设备齐全,快捷敏达,电信局位于镇区

22、中心地带,设备齐全,除了市话外,无线网如:中铁、联通、移动公司也相继在镇区内开设营业所,在三营镇建有45m高的通讯铁塔,从远期发展考虑足以满足需求。3.4.3、水利及供水根据三营镇目前现状,镇域内有四个水库,其中大型水库一个,即寺口子水库。灌溉面积约为5万亩,远不能满足镇域15万亩耕地的灌溉需求。为长远考虑,建议扩建三营镇现有水库寺口子水库,扩大库容量,以解决农田灌溉及生产、生活用水问题。3.4.4、公用设施配置(1)文化教育随着镇区建设的深入,人口的增加,儿童入学也成为镇区急待解决的问题。至规划期末,镇区将拥有小学3所,中学1所,专业学校1所。(2)医疗卫生依据村镇规划标准,需配置计划生育站

23、1所(兼防疫站和卫生所),以及以经营项目为主的专科诊所。(3)商业金融镇区需设置以下商业金融设施:市场、百货、食品超市、生活资料日杂店、建材店、粮油店、药店、燃料店(站)、文化用品店、音像制品店、书店、饮食店、综合服务店、物业管理、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等。中心村需配置的商业金融设施有:综合商店、饭店、理发、洗涤、照相、物业管理等。3.5、旅游发展规划(1)规划在三营镇内预留1处用地,主要用途是培育和建设三营特色餐饮,安排酒饮食宿、娱乐休闲、汽配修理、物流等服务项目,并设置须弥山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专线;建议开辟并开通以三营为基点,联系七营北嘴古城、火石寨石窟、扫竹林石窟等多方景点的旅游专线。规

24、划将黄铎堡作为“须弥山旅游”的重要生活服务基地,提供便利饮食、住宿、购物保障。(2)积极开发镇域旅游资源,三营镇有2处百年历史的清真寺,规划做重点保护,强调其浓郁的回族文化风情,并将其作为三营镇重要的文化、景观节点,从而进一步阐释三营特色。(3)重点保护和拓展三营镇的特色饮食文化。4、三营城镇特色经实地勘察,项目组发现依开发主体的不同,三营镇建设已体现出了多元化特点。如一些由政府和国有部门投资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现出了建筑的现代性;市场设施和商贸设施体现出了仿古性;居住建筑体现出了地域性的特点;宗教设施体现出民俗化、元素化特点。综合考虑三营镇邺已形成的风貌特点,深入分析其“固原烙印、须弥山旅游

25、文化、集贸文化、餐饮文化、回族文化(回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70%)、田园经济、丘陵地貌”等要素特性,归纳总结三营镇存在3大特色,即分别为:回族风情特色、宗教旅游特色、商服集贸特色。建筑风貌规划控制为回族建筑风格,建筑主体色彩以伊斯兰风格绿及白色、灰色为主,适当使用对比色,以增强建筑色彩美和建筑性格,增加建筑的整体协调,丰富建筑的视觉感知。5、城镇发展优势及建设存在问题5.1、城镇发展优势分析5.1.1、传统的商贸历史,初具规模的集市贸易,具有商贸物流发展前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三营镇具有悠久的商贸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固原地区及周围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发展至今,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商品种类日趋增加

26、。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皮毛、肉类、畜禽蛋类、瓜果蔬菜、粮油等10个专业区15个种类、1000余品种,三营镇集市,人流量很大,集日平均上市有四万人左右,高峰期达到五万之多,年成交额为1.2亿元。三营镇是固原市最大的商贸重镇之一,同时也是原州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目前其是一个以商业、服务业和手工业经济为主,以农业生产为辅,以农贸经济为支柱的中心城镇,具有较好的商贸物流发展前景。5.1.2、充足的电力、发达的通讯三营镇的电力来源是青铜峡大坝电厂,由固原市送变电站供给,目前三营镇有115个变压器,用电充足,可确保10年内的电力供应。三营镇的通讯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快捷敏达。电信局位于镇中心地带,可确保通

27、讯畅通无阻。5.1.3、广阔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三营镇全镇耕地面积达140555亩。人均耕地面积3.2亩,其中:水浇地占60%以上,是原州区的主要产粮区,同时盛产葵花、胡麻、果类及蔬菜等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农业、经济林业的发展前景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尤其是1995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自治区建设厅又将其确定为全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以后,更为三营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农业、林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5.2、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5.2.1、自我发展能力有限,招商引资尚处起步阶段三营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川地区,仍属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受自然条件

28、影响较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工业、乡镇企业受资金、技术、资源等因素制约,没有形成规模,缺乏自我发展能力。镇区财政比较困难,建设资金筹措受到影响,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招商引资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5.2.2、基础设施落后,整体居住水平低下镇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依然落后,镇区的面貌改观不大。居民住房密度大、质量差、整体居住水平仍然低下。5.2.3、道路系统不完善,过境交通对居民生活有干扰须弥山路(高速公里引下线)同三营街成丁字路交叉,没有同银平公路贯通,加之车流量较大,且多为大型货车,每逢集市均对镇区中心造成交通拥堵。过境交通对城镇居民生活仍然存在很大干扰。5.2.4、少绿化,环境差;缺公园,面貌旧

29、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较差,镇区内没有集中的公园绿地,不利于改善镇区的民众精神生活面貌。6、城镇性质与发展规模6.1、城镇性质考虑如下诸多方面因素:(1)三营镇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商贸历史,目前是固原市最大的商贸重镇之一,原州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集日平均上市有四万人左右,高峰期达到五万之多,集市年成交额为1.2亿元以上。(2)三营镇是原州区主要产粮区,盛产葵花、胡麻、果类及蔬菜等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农业、经济林业的发展前景。(3)三营镇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境内有多处旅游资源,如须弥山石窟、禅塔山石窟、堡寨遗址、隋唐石门关、盐水泉等,其中以须弥山石窟最为著名。(4)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境

30、内有中宝铁路、福银高速、银平公路、李俊黄铎堡三营公路、三营寨科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密集。(5)回族人口众多,回族文化底蕴丰厚。(6)三营餐饮文化闻名西部。综上确定三营镇城镇性质为:宁夏南部山区商贸重镇,是以发展农业经济、商贸旅游、汽配物流为主导的回族文化城镇。6.2、期限(2期)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6.3、城镇发展方向规划期内城镇发展方向将形成“北扩东进,整河屯地”的态势,即城镇整体空间增长将呈现向北、向东发展特征,并以东向为主,城镇市场带的建设将随清水河西岸整治,同时进行。6.4、城镇发展规模6.4.1、人口规模6.4.1.1、现状人口现状镇区人口为1.6万人,其中

31、户籍人口1.2万人,未入户人口0.1万人,暂住人口0.3万人。镇区内流动人口主要为商贸集市赶集人员,平时日流量为4万多人,日高峰时在5万人左右,对镇区规模的影响很大。6.4.1.2、规划人口镇区人口的近、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原州区的人口比例控制,近期为10,远期为8。镇区集市贸易兴旺,规划期内随着市场带的建设和吸引作用,镇区内镇域移民、县外移民、经商人口以及流动人口将急剧增加,综合考虑规划预测近、远期城镇机械增长率分别确定为55和60。规划人口按综合分析法估算,人口综合增长率近、远期均为65,按数学模型Q=Q0(1+K)n(Q为规划期末人口数,Q0为规划期内人口综合增长率,n为规划年限)。6.

32、4.1.3、预测近期人口至2015年,镇区人口规模为2.2万人。6.4.1.4、预测远期人口至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3.0万人。6.4.2、用地规模6.4.2.1、规划控制区范围及规模东至东侧山岭坡地,南至中宝铁路桥南1800米,西至福银高速,北至银平公路改道处以北400米;规划控制区总面积29.13平方公里。6.4.2.2、用地现状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225.0平方米。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2010年)代码用地名称面积 (公顷) 比例(%)人均(平方米/人)R居住用地273.2175.89170.8C公共设施用地36.1710.0522.6其中C1行政管理

33、用地3.100.861.9C2教育机构用地8.192.285.1C3文体科技用地1.570.441.0C4医疗保健用地0.600.170.4C5商业金融用地20.515.7012.8C6集贸市场用地2.200.611.4M生产设施用地9.262.605.8W仓储用地2.360.661.5T对外交通用地0.840.600.5S道路广场用地28.898.0018.1U工程设施用地3.410.462.1G绿地5.861.643.6城市建设用地360.0100.00225.0注:现状人口按常住人口1.6万人计算。6.4.2.3、规划近期用地规模规划范围为:东至清水河整治后西岸,南至中宝铁路桥,西至中宝

34、铁路西侧,北至须弥山路北500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0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82.0平方米。近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15年)代码用地名称面积 (公顷) 比例(%)人均(平方米/人)R居住用地120.9530.2354.97C公共设施用地144.6336.1565.75其中C1行政管理用地7.011.823.19C2教育机构用地15.684.077.13C3文体科技用地3.290.851.50C4医疗保健用地0.750.190.34C5商业金融用地93.9923.5038.50C6集贸市场用地23.918.6315.09M生产设施用地6.671.673.03W仓储用地12.503.135.

35、68T对外交通用地2.800.011.27S道路广场用地49.7812.4422.63U工程设施用地9.742.454.43G绿地52.9313.2324.06其中G1公共绿地19.314.838.78城市建设用地400.0100.00182.0注:近期人口按常住人口2.2万人计算。6.4.2.3、规划远期用地规模规划范围为:东至抗震新村村路,南至中宝铁路桥以南700m,西至中宝铁路西侧,北至银平公路改道处以北400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5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50.0平方米。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代码用地名称面积 (公顷) 比例(%)人均(平方米/人)R居住用地145.323

36、2.3048.44C公共设施用地154.5134.3351.50其中C1行政管理用地7.161.592.39C2教育机构用地16.123.585.37C3文体科技用地3.290.011.10C4医疗保健用地0.750.170.25C5商业金融用地93.9920.8931.33C6集贸市场用地33.207.3811.07M生产设施用地19.224.276.41W仓储用地12.502.784.17T对外交通用地2.800.014.34S道路广场用地49.7811.060.93U工程设施用地9.632.143.21G绿地56.2412.5018.75其中公共绿地27.066.019.02城市建设用地

37、450.00100.00150.0水域及其他用地(E)386.0规划总用地836.0注:规划人口按3万人计算。7、城镇总体空间布局7.1、布局形态根据城镇现状布局条件和建设商贸物流城的战略目标,城镇空间布局在充分协调交通环境、尊重城镇自然生长肌理和考虑景观建设需要的前提下,规划确定:城镇整体空间依主要交通线形成“井字”布局形态。7.2、空间结构规划形成“3带2中心”的空间架构。3带:即中宝铁路至清水河整治岸线之间,以银平公路、三营街为界而形成的3个长条形的功能分区。1条市场带,居于银平公路至清水河整治岸线之间,重点建设农资市场、建材市场、活禽市场等专业市场,同时也为其它类专业市场预留足够用地。

38、1条商贸、汽配物流带,居于三营街至银平公路和育才巷以北区域,重点建设精品商业、汽车配件、汽车修理、商贸物流、餐饮娱乐等项目。1条生活居住带,居于中宝铁路至银平公路之间,重点以生活居住、教育办公为主。2中心:即城镇邺已形成的2个城镇中心。1处为城镇的商贸中心,居于城镇中部,位于三营街至银平公路、新营街至市场街之间;另1处为城镇行政办公中心,三营镇镇政府居于此,其范围为东起三营街西至中宝铁路,南起政府街北至须弥山路。7.3、用地布局规划7.3.1、居住用地(R)7.3.1.1、现状现状居住用地不仅占地比例大,分布广,并且主要以农民居住为主,用地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居住区,造成居住拥挤、杂乱、居

39、住环境差,浪费用地等问题。7.3.1.2、规划规划形成1条城镇生活居住带,其中又以须弥山路和新营街为界划分形成3个相对集中的生活片区。其1,新营街以南片区,主要为保留的现状居住用地,分布于三营街西侧,规划要求迁出其中不利于居住区统一改造的工业用地,对居住密集区进行基础设施和卫生设施改造,同时开辟公共、防护绿地,留出消防通道,全面改善居住条件。其2,须弥山路以南至新营街片区和须弥山路以北片区,主要为新建住宅,分布于三营街两侧,规划要求新建住宅必须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开发,尽可能以街坊为建设单位,按照现代化居住区的要求,建设多层公寓式住宅,应严格控制低层低密度独立式住宅的建设比例。规划要求加强城镇住

40、宅建设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居住小区的规划与建设。要求建成回族风格、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建筑层数以多层为宜,容积率控制在1.0左右,绿地面积不小于1.0m2/人,绿化率不应小于30%。位于远期发展用地和远景居住备用地以内的农村居住点,应加以控制,不得新建农居。远景生产备用地内的农居向规划居住用地以内转移。重点控制赵寺和三营铁路沿线。住宅朝向均坐北朝南,多层住宅日照间距按D=1.5H(H为南栋建筑屋檐口至地面高度)控制,建筑间距满足防火要求。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145.3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32.30%。7.3.2、公共设施用地(C)现状城镇公共建筑用地主要以商业街为核心,沿三营街两侧布置,建筑层

41、数以三、四层为主,其色彩及体量不一,布局杂乱,有待功能及风貌整合。规划城镇在公共设施用地上最终形成“2带2中心”,即1条市场带、1条商贸物流带,1个商贸中心、1个行政办公中心。规划公共设施用地154.51公顷,占总用地的34.33%。7.3.2.1、行政管理用地目前这类用地主要在政府街和三营街路侧,用地较为紧凑,规划结合远期发展,对少量用地进行调整和置换兼容,体现用地的灵活性。规划在镇政府东侧预留1处约2公顷的用地,用于满足远期及远景行政管理用地需求。7.3.2.2、教育机构和医疗保健用地目前镇区内教育用地已有中学1所、小学3所(其中1所为新建)、医院1所。现有中学位于三营镇区东侧,用地相对独

42、立,环境清洁、宁静,阳光充足、交通便利,但设施简陋,还不能满足远期发展需要。规划保留其部分用地,并适当扩大用地范围,以满足今后的发展需要。规划远期三营二中服务于镇区,规划保留其部分用地,并适当扩大用地范围,以满足今后的发展需要。现有3座小学规模都较小,其中1座偏居镇区西隅,另1座位于镇区中部,另1所位于须弥山路南侧为新建,规划除新建小学外其它保留并扩建其原有用地,其规模和服务半径基本能满足城镇需求。现有卫生院位于镇区中部,各项设施较为完善,但规模较小,服务半径也过小,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居民,因此,规划扩大原有卫生院用地范围,以满足中心镇区防疫、就医的需要。7.3.2.3、商业金融和文体科技用地目

43、前这类用地主要分布在三营街两侧,如银行、餐馆、商业等,这些公共设施规模小、分布不均,用地紧张,设施简陋。规划结合镇区现状,将这些用地形成“1面、2线、2中心”,使其成为分布均匀、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的有机整体,突出其商业重镇的特点。“1面”:主要在镇区的中心(即原商业街)布置大型服务、文化娱乐、金融设施,形成城镇的商业文化娱乐区域界面。“2线”:主要以三营街和银平公路为发展轴线,将这两条线发展为规模大、水平高、专业性强、景观效果好的商业型街道,成为三营镇最具现代化的商业主线。 “2中心”: 政府街行政中心和商业街商贸中心。其中行政中心集行政管理、党政集会、商业贸易、文化娱乐于一体;商贸中心,结合

44、餐饮、商业、金融、休闲于一体,逐步形成商业结构合理,高、中、低层次相结合的三营商贸文化体系。在育才巷中部南侧布置一处文体科技用地,集影视、舞厅、农民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一体,面向全镇服务。另外小型的文化设施用地(如录像厅、图书室)等可随居住、商业用地、集贸市场等灵活安排。7.3.2.4、集贸市场用地镇区三营街和农贸市场是全镇的集市贸易中心。从现状看,市场内各类贸易互相混杂,功能不分,管理不便,已不能满足三营未来发展需要。因此,规划保留原农贸市场,并适度扩展用地向东延伸至银平公路;规划在银平公路至清水河整治沿岸间形成1条市场带,重点建设农资市场、建材市场、活禽市场等专业市场

45、,同时也为其它类专业市场预留足够用地。7.3.3、工业(M)及仓储用地(W)现状工业用地布局凌乱,部分工业如现状造纸厂、水泥预制板厂、农机公司等需进行用地置换,规划搬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效益较差,设备简陋,不成规模。对居住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占据中心地段,不能体现土地的级差效益。不利于城镇发展的工业。规划在镇区东北部预留1处工业生产用地,主要安排清真农副产品加工和皮毛加工项目,以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同时需加强对加工工业污染程度的控制。现有粮库位于镇区中心地段。各类用地相互混杂,互相干扰,且仓库的存在位置已阻碍城镇发展,影响到了周边的环境,因此,规划拟将其拆迁,其用地改为商业金融用地,并在中宝铁路沿线三营站两侧预留1处仓储用地,以满足未来不可预见的商贸物流需求。规划生产设施用地19.22公顷,占总用地的4.27%。规划仓储用地12.5公顷,占总用地的2.78%。7.3.4、对外交通 (T)中宝铁路、福银高速、银平公路是三营镇内主要的过境交通,在其给民众经济生活带来便利和活力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