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622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古典园林从秦汉时期的苑囿形式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积淀。其精髓、迷人之处就在于空间意境的塑造,而空间意境的塑造则是依赖于园林空间艺术的多样性、丰富性。基于室内空间设计中个性的缺失以及人文精神层次需求的匮乏,现代设计师可以从古典园林空间处理手法中寻找灵感,用以改进所暴露出的不足。同时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继承。 现代主义运动之后,设计师们高举“功能主义”的大旗。但是这个“功能”的理解不免有些片面,只是过度的强调设计中物质功能的绝对地位,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简单的集合体、均匀的空间气质,构成式的点线面关系等等,仍然是缺少了点“人

2、情味”。 设计的“人情味”就是在极力扩大物质功能作用的同时也要很好的考虑到使用者精神上的需求。而这种精神诉求则来源自对空间个性、生命的塑造,使空间与人的心理产生共鸣,用空间去打动人心。 我国传统园林在满足居住、休闲等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其意境的塑造,也可以说是注重使用者精神层面的感受。这种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正是目前室内设计中所或缺、或极力追寻的。要是能将古典园林空间的设计手法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便可以加强空间的趣味性,赋予空间以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空间的精神文化品质,进而为我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物质、精神生活环境。 空间的对比处理 我国古典园林空间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性、丰富性。而这些变

3、化性和丰富性均是来源于园内空间的对比处理。正是因为这些对比的存在,才使得空间更加富有乐趣,更能激起人内心情感的变动。 1. 大与小的对比:将两个具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空间毗邻在一起,可以借由两者的对比更加的凸出各自的空间特点。这样会在人的心理造成一种情感波动,从而很好的将物境升华为情境。此空间组织多见于南方私家园林入口处理,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如网师园,进门先是一个狭窄的有影壁遮挡视线的轿厅,然后经过一系列曲曲折折的压抑而狭小的游廊,最后穿过月亮门方可到达中心宽广的湖区。通过前面一系列小空间的过渡,这时的湖区则显得更加宽广,人的心情也会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变化。 在现代室内

4、设计中,为了突出强调某一个空间,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大小对比的手法。好的设计并不是不断的做加法,简简单单的空间,其效果反而更有冲击力。 2. 实与虚的对比:虚实的对比形式通常表现为有与无、隐蔽与凸显、有景则为实、留空则为虚,近处之景为实、远处之景为虚,明为实暗则为虚、物体为实,暗影为虚等。 这种虚实对比的处理也可以应用在室内空间的隔断上,用墙体进行空间的分割总是有些强硬,感觉上将原本一体的空间割裂开来,被分割后的空间也不免单调。但若是采用一种虚虚实实的对比的分割方式,那么空间既连贯,也富有变化。例如,采用绿植、水幕、中国传统的?扇,或是带有漏窗的墙体等分隔空间,这些元素有的本身就是虚体,如绿植和

5、水幕;有的则本身包含了虚实变化,如?扇和带漏窗的墙体。这样分隔后的空间有遮有透,变化丰富。 光影在室内设计中也是一种虚实对比的体现。光影为虚,墙体为实。往往这种虚实的处理还存在了时间变化元素,空间更为迷人,更能打动人心。 3. 动与静的对比:中国园林不单单是从某一个固定的场景观看的艺术品,而是在一个“游”的过程中方可体现出其空间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空间布局时不仅注意空间在静止状态下的使用效果,还要考虑到在其中行走的人,考虑到空间如何组织才可以在一个运动的状态下得到好的体验效果,要考虑到在整个运动流线上,所有空间序列的变化是否完整、连贯、和谐,还有这些空间在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感受。 正如贝聿

6、铭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中所表现的,除了墙这些实体外,光线、人的流线也是我们重要的设计要素。站在中央大厅上层空间俯视整个交错的空间,白色的墙体,简洁的铺地,来来往往交错的人流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正是这个对比加强了每一种空间的不同的感受,同时也丰富了这个空间。想想若整个东馆无一人存在,肯定不会有人流不息时完美的效果。还有东馆内不停变化的光影与白墙、展品等的动静对比,为这个空间增添一份活力。总之在现在的室内设计中,不仅仅要考虑那些静止的陈设、墙体,还要去考虑一些可以产生运动美得元素。光、人的运动、流水、移动墙体等等均是我们要探究的对象。 空间的节奏与韵律 “园林建筑艺术通过立体和平面的构图,

7、运用点、线、面和体,各部分的平衡、对比、比例、对称、空间序列的变化等,取得节奏和韵律的艺术效果。” 于室内空间设计,为了取得一种好的空间序列组合效果,可以考虑到空间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节奏感可以将基础元素通过一定的规律进行重复的组合,是紧是松,是高是低都要有一个潜在的规律去统筹这些变化,如此才可以达到一种协调的作用。至于元素的选择则不宜过多,具有一定的特性。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对园林空间层次丰富的具体写照,主要是通过对空间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所达到的。一个大空间,不加以分割则不会产生层次上的变化,若是完全的分割则就不会有空间的相互渗透。只有当隔而不断,断中有透时才会形成空间的

8、层次感。并且这样的空间才会有所区分又有所联系,即满足了层次的丰富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空间流动性。 于室内空间设计的应用,对于那些非承重墙体不妨让其也通透些,即让墙体视觉感受比较灵动,同时也使得空间相互流动、融合。 至于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可以直接将室外自然元素应用于室内环境中,也可以采用可以移动、旋转的活动墙体,可以随时将室内外空间打开连通。亦或者可以采用模糊室内外空间分界面的方式。 此外,还可以吸收苏州博物馆宛若南方园林般的空间布局方法。每几个空间中便形成一个小型庭院,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相互交叉并存,建筑与自然高度融合。使人在行走过程中室内室外交替变换,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 园林空间的时间性 自

9、古以来,中国人的空间观念就总是伴随着时间的观念。我们的园林艺术亦是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就是时间性的最好体现,每走一步,视点就会发生变化,看到的景色也自然每时每刻均不相同。这就是在四维时空中,时间的积累对于空间的作用。 即使是同一个风景、同一个角度静止欣赏,随着时间的流逝、光线的变化,产生的空间感受也是不同的。苏州网师园的中心湖景,中午它是清爽明朗的,黄昏时,当夕阳撒满白墙,浪漫而又温柔。 此外也可以去刻意的营造四季不同的景观特色。扬州的个园,在同一个院子中的不同方位设计四座假山春山、夏山、秋山、冬山。根据假山的不同形态和植物选择的不同,给人的空间意象也是不同的,让人在同一

10、天内感受到四个季节。最巧妙的就是这四山的位置安排也符合四季的变更,当游人依次经历春夏秋冬四季后,便又会回到与春山仅一墙之隔的地方。此时此地,透过墙上的漏窗遥望春山,真有一种在冬季期盼春回大地的奇妙感受。 空间的时间性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见。首先我们要充分的考虑到每个空间的最佳观看角度、观看时间。然后考虑到路线的变化,考虑如何在行动的推移过程中将这些最佳角度结合起来。 同时,时间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存在,在对空间时间性的塑造上,可以借助于一个实际物质的元素来体现。此元素随时间的变化具有可视性的变化,例如光线、气候、各个时令的植物等。贝聿铭的作品中,他经常是通过一日之间光线的不同方位、强度的变化来阐述时间于空间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钟菲菲,女,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