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一中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北州一中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背景1二、项目概况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一、学校现状6二、项目区教师周转房存在的主要问题7三、建设的必要性7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11一、项目选址11二、自然条件11三、工程地质条件12四、外部协作条件15五、社会经济条件16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8一、建设规模18二、主要建设内容18第五章 建设方案20一、指导思想与原则20二、设计依据21三、建设方案22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29一、执行标准与规定29二、节能措施30三、节水措施31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32一、环境影响评价依据32二、项目建设期的环境影响32三、项目运营期的环境影响33四、环
2、境保护措施33五、评价结论34第八章 安全、卫生及消防35一、主要规范和标准35二、安全、卫生及消防35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37一、组织机构37二、项目管理37第十章 工程招投标39一、编制依据39二、项目概况39三、招标的基本情况39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42一、建设期42二、项目进度计划42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4一、投资估算44二、资金筹措46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47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48一、结 论48二、建 议48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中学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海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三)法人代表:李顺邦(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3、编制依据1、 建设单位提供的海北州中小学布局调整第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3、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5、青海省藏区教师生活周转房建设规划;6、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四)主要研究范围依据中国电力出版社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规定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及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选择、节能节水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安全卫生消防、项目进度计划、工程招投标、投资估算
4、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全面研究和论证。(五)项目提出的理由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人力资源在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作为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基本国策,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基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国民教育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迎接未来的挑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竞争力,可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中学
5、教育是人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种人才的奠基工程。它是人生之本,民族之本,国家之本,也是教育之本。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学,打好奠基工程的基础,是切实保证实施义务教育的有力措施。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推出了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举措,把“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中学基础建设也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青海省基础教育起步晚,设施落后,尤其是藏区,教育基础更为薄弱,学校生活服务设施落后,现有的教师宿舍使
6、农牧村中学在推进“两基”攻坚过程中,随着新教学楼的落成,将旧教室改为教师住房。这类房屋多数是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房屋,由于气候恶劣,历经风侵雨蚀,破败不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条件稍好的教师宿舍也存在面积狭小,无厨房、厕所等问题。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实施了农牧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少学校新建、扩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农牧村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牧村教育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藏区中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没有明显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容乐观。教育部专家组对青海省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对青海省义务教育的一些主要指标
7、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青海省义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校舍紧缺,尤其是学校生活用房非常紧张;二是在教师缺编上存在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突出矛盾,还存在招聘特岗教师编制协调、代课教师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三是教师生活周转房严重缺乏。青海地域辽阔,牧区及农牧村等偏远地区学生需要寄宿,教师也需要寄宿。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农牧村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稳定农牧村教师队伍,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地区实际和教师生活周转房的现状,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青海省藏区教师生活周转房建设规划,以推动青海基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中学目前学校教师住房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
8、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综合实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中学教师生活周转房项目的提出是非常必要的。二、项目概况(一)建设地点拟建项目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中学院内。(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 :根据海北藏族自治州教育发展状况,充分考虑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中学教师周转房紧缺的现状,结合学校生源、交通、环境、青年教师人数等因素,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拟建海北州第一中学教师生活周转房为六层框架结构建筑(1栋),五层框架结构建筑(1栋),总建筑面积8218.80m2。新建体育馆一座,建筑面积4193.77m2。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主要建设内容一览
9、表表1-1序号名 称建筑结构建筑面积单 位备注1海北州第一中学1.11#教师生活周转房框架3605.40m2五层1.22#教师生活周转房框架4613.4m2六层1.3体育馆框架4193.77m2一层1.4道路地坪240m21.5绿化100m21.6室外供水管网585.3m1.7室外排水管网80m1.8室外供暖管网120m1.9教职工人数300名(三)项目进度计划根据项目实施条件及项目特点,确定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即2011年1月2011年12月。(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2666.5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2261.03万元,占总投资的84.79%,其他费用405.54万
10、元(预备费为197.52万元),占总投资的15.21%。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2666.57万元,全部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学校现状国家加大了城镇化建设力度,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使小城镇的人口剧增。西海镇作为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政治中心,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城镇人口增加更加迅速。近几年来,在西海镇新建了近千人的西海火力发电厂、奥凯工业园区、铝业公司等大型企业。再加之学校高考成绩连年名列全州前茅,周边的农牧民在西海镇购房、租房,想尽一切办法,将子女送到学校接受优质教育。学生的增加即意味着教学设备要增加,规模要扩大,教师也要相对的增加。海北州第一中学作为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布
11、局调整后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制高级中学,建成后将有教职工300名,其中专任教师220名,目前教师周转房还没有建设,教师周转房不足问题十分突出。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西部教育的工作力度加大,周转房缺口也在逐年扩大。今后还会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西部志愿者充实基层。学生增长趋势同样十分明显。实施海北第一中学二期项目工程,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符合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符合全州教育长足发展的需求;同时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二、项目区教师周转房存在的主要问题1、随着海北州第一中学的建成,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教师周转房问题严重制约学校发展壮大;2、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无法满足
12、现代化教学要求;3、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实训场地严重不足。三、建设的必要性(一)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国家把振兴教育作为基本国策,科技和教育地位及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了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提出“必须把基础教育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确立基础教育战略地位的共识。增强责任感,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青海省教师周转房安置非常困难,人均6.67m2,而6个州牧区人均4.9m2,且大多数周转房是60、70年代平房
13、改造的。西海镇中学教师生活周转房也不例外,学校窘迫的居住条件,使大量年轻老师调往城市,其数量及速度逐年加大,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加快建设教师周转房已迫在眉睫。该项目建成后,将较好地解决教师们的住房难题,保障了教师的基本居住条件,优化教师生活环境,不断满足教师生活的实际需要,形成良好的居住氛围,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为教师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解决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使广大教师都能够安下心来更好地工作。同时,激发了他们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热情,还可促进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不断增强学校师资力量,进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解决藏区中学教师住房困难,防止优秀人才外
14、流的需要青海省藏区教育落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缺少优秀教师,而住房困难正是造成农牧村师资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教师录用采用招考方式后,越来越多的教师来到藏区支援基础教育,而这些教师通常只能住校,如果学校不能提供安全实用的教师住房,必然会使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不能安心工作,甚至会想方设法往县城或经济发达地区调动,导致城镇学校教室超编,农牧村教师严重不足。这种现象已经影响到农牧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农牧村教育的发展。要想吸引优秀人才献身藏区教育事业,必须解决好教师住房这个后顾之忧。(三)是改善基层教学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目前藏区广大农牧村教师生活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
15、,大多数教师只能靠自己较低的工资收入租借住房。不少中学的教师周转住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甚至属于危房。受各种自然灾害破坏,每年还出现一批新的危房。这种状况,严重地危害着教师的人身安全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学校教师周转房问题没有解决会使得寄宿制学校的后续管理跟不上,无法安排足够的教师照顾住宿学生的生活起居,对学生的成长和安全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西海镇中学教师生活周转房建设项目的实施,能集中解决教师周转住房严重不足的问题,使教师在安全、整洁的周转房工作、生活,将极大地推进基础教育建设步伐,切实提高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扶持和加强民族教育,巩固和发展民族基础教育的需要民族教育是我国
16、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民族教育,是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本项目所包含的七所学校均为民族学校,项目的实施为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扶持和加强民族教育、巩固和发展民族基础教育奠定了基础,海北藏族自治州教师生活周转房建设项目的提出非常适宜。项目的实施建设,将有利于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教学主动性,有利于教师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此外,该项目的新建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五)是促进海北州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近
17、几年,海北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海北州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尤其是藏区“双语”教师数量少、水平低、培训任务重,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全面教育发展,阻碍了学校前进的脚步。推进高中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从海北州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建设教师周转房,即提高了
18、教师的生活水平,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加快青海地区教育事业的步伐。另一方面,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可以进一步的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通过新建工程项目,尽快建成规模大、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优质高中显得尤为迫切。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改善海北州第一中学教职工的生活住宿条件,直接影响到广大教师的生活质量。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海北州第一中学院内。二、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东翼,因地处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北而得名。地理位置为东经9805
19、251024103,北纬364400390518,东邻本省西宁市,南与青海湖接壤,并和海南州隔湖相望,西连海西州,北靠甘肃省河西走廊。全州东西长约143公里,南北宽约261公里,总面积3.47万平方公里。(二)地形地貌西海镇地处西北东南走向的日月山和大通山之间,平原海拔3120m,镇区横跨小滩、金滩和银滩三个河谷盆地,地形高差较大,四周有高山环绕,中间为开阔的河谷地貌,盆地平均坡度0.951%之间,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一些梁状残丘、冲击平原、河漫滩、沼泽地貌单元组成。(三)气候条件西海镇地处中纬内陆,具有气温低、降水少,季节变化大,蒸发强烈、日照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特点,镇区年平均气温-0
20、.3,最暖月平均气温12,最冷月-14。年平均降水量401.1mm,夏季占63%,年蒸发量1437.1mm。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绝对最大风速25.5米/秒。三、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海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提供的地勘资料,海北第一中学的地质条件具体内容如下:(一)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拟建场地位于西海民族体育场北侧,地形平坦,地貌上位于山间盆地。经钻孔揭露,场地地基土主要由杂填土、含卵石粉土、圆砾及卵石组成,自上而下岩性特征描述如下:l、杂填土(Q4)灰褐色,以粉土为主,含有砖块、石灰、砂块、生活垃圾等,土质均匀性差,结构松散,厚度0.7-1.5米。2、含卵石粉土(Q4lal+pl)浅黄色,局部夹砖
21、红色,以粉土为主,卵石含量占1030左右,稍湿,中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分布不连续,主要分布在场地的中部和西部,厚度1.003.60米。3、圆砾(Q4lal+pl)以青灰色为主,以圆砾为主,含量约占55.863.9,骨架间由中粗砂充填,颗粒级配较好,分选性差;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松散,略呈定向排列,微风化,主要成份为石英岩、花岗岩等硬质岩石,厚度2.9米,该层分布不连续,仅在ZK2中出现。4、卵石(Q42al)青灰色,骨架颗粒以卵石为主,含量57.164.9之间,一般粒径26厘米,骨架间充填圆砾及中粗砂等,亦有漂石零星分布其间,颗粒级配较好,分选性差;磨圆度较好
22、,呈亚圆形,松散,略呈定向排列,微风化,主要成份为石英岩、花岗岩等硬质岩石,揭露最大厚度5.90米。(二)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1、杂填土:厚度不均,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不宜作地基土。2、含卵石粉土:含水量W=13.1-15.8%,平均值W=14.6%,稍湿,天然隙比e=0.746-0.896, 平均值e=0.825,属中密,压缩系数a1-2=0.15-0.31Mpa-1, 平均值a1-2=0.203Mpa-1,属中压缩性土,建议含卵石粉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65kpa Es=9.54Mpa3、圆砾:Cu=18.8-16.7,Cc=0.43-0.99,级配良好,建议圆砾的承载力特征值f
23、ak=250kpa EO=17Mpa。4、卵石:厚度大,承载力高,Cu=15.2-63.3,Cc=0.68-2.53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果(N63.5=9.88)并结合地区经验值,建议卵石的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 EO=21Mpa。(三)地基土与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1、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1)含盐量分析场地土按含盐量总量0.17-0.240.3%,属非盐渍土。(2)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表12.2.1,场地环境类别属III类,SO42-=190.0-330.0mg/Kg,0.25SO42-+Cl-=148.5-492.5mg/Kg;PH=8.288.45,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
24、、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对钢结构均不具腐蚀性。2、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内地下水埋藏较浅,静止水位在6.06.2米之间,丰水期水位变化幅度在1米左右之间,主要含水层为卵石层,属潜水类型,迳流条件较好,渗透性强。场地环境类别为I类,根据水样简分析结果:PH=8.498.55,属弱碱性;S042-=7.897.97 mgL,0.25SO42-+Cl-=26.93-26.97mgL,SO42-+Cl-=32.94-33.89g/L,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干湿交替)均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四)冻胀性评价西海地区属季节性冻土区,标准冻深为1.8
25、1米,场地土标准冻深以上,冻前天然含水量为15.5,冻结期间的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15米,场地土冻胀等级为I级,属不冻胀土。(五)地震效应评价海北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属丙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水平地震影响最大系数amax=O.08。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3条第3款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值:(1)、杂填土Vs=100ms,(2)、含卵石粉土Vs=200m/s,(3)、圆砾vs=300ms,(4)、卵石Vs=370ms,根据邻近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20米,do取20米,估算土层等
26、效剪切波速为309ms(t=0.0647)。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拟建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六)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根据地勘材料及收集有关资料,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液化土层、冲沟等不良地质现象。周围不受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影响。拟建场地是稳定的,适宜修建本工程。四、外部协作条件给排水:拟建项目的给排水管网可直接由体育路的市政给排水管网接入。供电:学校现有变配电室一座,安装有1000KVA变压器一台,能够满足项目建成后的需求。采暖:项目的采暖采用西海镇集中供暖。可直接接入到教师周转房及体育馆内。建材:施工所用的砂石可从当地运进,水泥等其他建筑材料从西宁市采购。项目所在地协作条件好
27、,便于施工。五、社会经济条件2009年,在海北州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北州人民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等多重压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责任,加大工作督查,保障工作落实,积极采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努力化解和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不利因素,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海北州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社会各项事业趋于协调。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63亿元,比上
28、年增长15.7%;人均GDP达到15261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82亿元,增长21.6%,其中:工业11.74亿元、增长32.7%,建筑业7.08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4.66亿元,增长15.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3.3:44:32.7转变为21.5:44.1:34.4;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7%、57.6%和36.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
29、州县属完成投资28.55亿元,增长2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65亿元、增长55.9%,第二产业16.18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9.82亿元、增长20.6%,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投资增速5.1、4.1和6.6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海北州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继续实施、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拉动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199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达66243万元,增长22.2%;县以下零售额10956万元,增长19.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4332万元,增长2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84%,拉动
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12715万元,增长20.2%,对社会消费品总额的贡献率为1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 根据海北藏族自治州教育发展状况,充分考虑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中学教师周转房紧缺的现状,结合学校生源、交通、环境、青年教师人数等因素,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项目拟建海北州第一中学教师生活周转房为六层框架结构建筑(1栋),五层框架结构建筑(1栋),总建筑面积8218.80m2。新建体育馆一座,建筑面积4193.77m2。二、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教师生活周转房及体育馆;2、绿地
31、、道路地坪、供水、供电、排水、供暖等室外配套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表表4-1序号名 称建筑结构建筑面积单 位备注1海北州第一中学1.11#教师生活周转房框架3605.40m2五层1.22#教师生活周转房框架4613.4m2六层1.3体育馆框架4193.77m2一层1.4道路地坪240m21.5绿化100m21.6室外供水管网585.3m1.7室外排水管网80m1.8室外供暖管网120m1.9教职工人数300名第五章 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中学教师住房困难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切实改善中学教师
32、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确保教育事业均衡和持续健康发展。依据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建设方案的选择按照相关规范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提高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本着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的规划指导思想,在总体规划结构上把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之体现新时代社会思想,保持环境的整体性,以高雅、独特、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空间序列来定位总的格调,创造与人亲和,富有韵律,供教职工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的主次不同,大小各异的空间环境,以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以清新典雅的校园环境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群来建设一流的学校校区
33、,在单体设计中注重生态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二)原 则1、周转房建筑依据经济条件、教职工的使用功能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建设规划等要求,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2、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根据需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3、周转房建设标准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并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应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造符合办学要求和适合教职工生理、心理特点的宿舍。(三)总体规划设计要求海北州第一中学二期工程项目,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应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学校使用功能和城镇建筑规划要求确定,并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根据需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校舍
34、应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造符合教师生活要求的周转房和适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馆。结合学校用地现状和周边用地的规划,考虑规划地块与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的共融性,形成良好的空间使用效果,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合理使用土地,将用地进行布局。二、设计依据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650189-2005);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青海省实施细则(DB63/
35、617-2007);8、青海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3/643-2007);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92);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三、建设方案(一)总平面布置依据建标(2002)102号的要求,海北州第一中学二期工程项目的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建成适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使用要求的校园建筑,满足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拟建两栋教师周转房位于海北州第一中学院内的东部中间位
36、置,与2#学生宿舍楼相邻,建筑物呈“”字型由东向西分两排依次布置为2#、1#教师周转房。1#与2#楼均为6个单元。1#教师周转房为一梯三户,建筑面积为3605.40m2,提供37.07m2、34.82m2、34.93m2、三种户型,共90套。2#楼为六个单元,建筑面积为4613.4m2,共72套。体育馆位于学校的西北角,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193.77m2。 体育馆呈矩形布置。体育馆内布置标准篮球场一个、标准排球场一个,男女更衣室各一个,观众看台一个。详见总平面布置图。(二)建筑设计根据功能分区,海北州第一中学教师生活周转房为2栋框架结构的建筑。1、墙体:外墙均采用水泥砂浆300mm实砌
37、砖墙,室内承重墙采用200mm实砌砖墙,建筑中的非承重隔墙或框架结构中的隔墙可采用混凝土砌块,同时对墙身进行加固处理,有推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外墙勒脚采用仿石面砖。2、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选用4mm厚SBS(聚脂胎)防水卷材,屋面保温层选用100mm厚挤塑型聚苯板保温。3、室内地面:教师生活周转房内地面铺地砖,卫生间、厨房均铺防滑地砖,防水层采用聚胺脂1.5mm厚一层。4、门窗:外门窗为边立口,内门窗为中立口,外门和窗均为70系列铝塑复合节能保温平开门、窗,内门为成品实木门。5、室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38、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料、纤维性物质的材料。6、建筑节能本工程外墙外贴60mm厚聚苯板保温,屋面防水层选用4mm厚SBS(聚脂胎)防水卷材,屋面保温层选用100mm厚挤塑型聚苯板保温。,窗采用单框双玻中空玻璃窗,以满足国家规范节能要求。(三)立面设计建筑物外观追求简洁明快、轻盈流畅、新颖实用的教师生活周转房建筑风格。按建设用地实际情况,结合周边原有建筑、道路及景观环境情况,与原有建筑群落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建筑自身形体变化,并运用柔和淡雅的色彩和富于韵律化组合,在体现教师生活周转房建筑风格的同时,给教师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工作、生活、运动场所。1#教师周转房建筑层数为五层,每层层高均为2.
39、8米,总高为16.7米。2#教师周转房建筑层数为六层,每层层高均为3米,总高为20.7米体育馆的建筑高度为19.2米。(四)结构设计本项目建筑物均采用框架结构,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抗震构造措施按现行规范、标准等相关要求设计。1、工程等级建筑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属乙类,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2、主要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表表5-1结构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备 注楼面现浇梁、板C30框架柱C30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C25填充墙砖砌体0.300米以下均为Mu10粉煤灰砖,0.300米以上均为Mu2.5加气混凝土砌块;0.
40、300米以下M5.0水泥砂浆,0.300米以上M5.0混合砂浆。外墙体做外保温框架结构部分,墙体均外贴60mm厚聚苯板保温。3、基础设计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全部采用独立基础,础垫层采用C25混凝土垫层。4、主体结构设计本工程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五)给排水1、设计依据(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排水(2003年版)(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2006)(4)螺旋UPVC管道设计施工规范(CECS94:97)2、给水系统(1)水源:用水水源为规划路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本项目主要用水为生活用水,水量
41、、水压能够满足教师生活周转房的用水要求。管径采用DN150PVC管(生活、消防合用,一旦发生火情时关闭生活用水,专供消防用水)。供水管总长度为585.3m。(2)用水量计算用水量计算表表5-2序 号项 目数 量用水量标准最大用水量(m3/d)备 注1居住人口300人100升/人日302道路及地坪240m20.5升/m2日0.12每日1次3绿 地100m21.5升/m2日0.30每日2次4未预见水量3.04按总用水量的10%计合 计33.46室外消防用水按一处着火点考虑,消防水量按15升/秒计,采用高压消防制,消防时最不利点水头不低于10米,并以此校核计算给水管网管径,负有消防任务的给水管道管径
42、在100毫米以上,室外消火栓间距在120米以内。3、排水系统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本项目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最高日污水量为26.77m3/日。新建室外污水管8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N300。与学校现有的污水管网连接,最终排入体育路的市政排水管网中。(六)供配电、弱电1、电源:本项目用电均由学校所在地市政电网引入。2、负荷估算负荷计算表表5-3项目名称负荷指标数 量计算视在负荷(KVA)备 注生活用电30W/户162户4.86体育馆照明20W/m2 4193.7783.88合 计79.87同时率按0.9计根据项目区用电负荷计
43、算,新建建筑将新增总用电负荷为79.87KVA。目前学校内已有的变压器容量能够满足新建项目的用电负荷。3、弱电项目建设应包括电信、有线电视、网络、防雷、接地系统等弱电系统。(七)采暖、通风1、采暖新建周转房及体育馆的采暖采取西海镇集中供暖系统进行采暖期的供暖。室外供暖管网从规划路接入,长度为120米。2、通风周转房主要以自然通风为主,厨房和卫生间适当配置适用的排送风系统。(八)道路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本项目教师周转房四周道路、地坪面积为240平方米,均为水泥混凝土地面。在教师周转房的
44、四周进行绿化,绿化面积为100平方米。所选绿化树种为无飞絮、无毒种类,并能分泌杀菌素、安逸气味的种类,同时注意不要影响周转房内部采光,并在靠近校外的四周种植能吸滞噪声的树种,形成隔音带。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节约能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能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能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从具体环节入手,节约能源。在各项建设中都应充分考虑能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
45、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把节约能源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建设领域大力发展智能与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能耗,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建设中,应注重建筑节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建筑领域,提高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项目建成后,能源消耗主要是电、水等。一、执行标准与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国家节能技术大纲;3、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50254-87);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650189-2005);5、青海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3/643-200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青海省实施细则(DB63/617-2007);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二、节能措施1、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利用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技术,从多方面节约能源。2、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树立全民节能意识。3、在项目建设中,各单项工程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JGJ26)的规定,建筑材料的选择以节能、利废为目的选用新型材质。4、在保证室内热环境及卫生、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