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747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doc(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规划 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042004 年年 1212 月月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局局 长:长:杜晴州 规划单位:规划单位: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设计证号:设计证号:国家林业局林资证字甲 A019 号 国家建设部工程设计乙级 121117-sy 号 院院 长:长:刘安兴 规划负责:规划负责:诸葛刚 陈关富 参加人员:参加人员:诸葛刚 应宝根 尚建民 郑德君 杨淑

2、贞 审审 稿:稿:陈征海 目目 录录 前言前言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二、规划依据.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三、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2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2 二、资源状况.4 三、社会经济概况.6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条件分析.8 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8 二、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态势.8 三、临安市旅游现状.9 四、区位与交通条件.10 五、经济社会环境.11 六、现有建设条件.13 第四章第四章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生

3、态旅游资源分析.16 一、生态环境资源质量分析.16 二、生态旅游资源.17 三、人文旅游资源.19 四、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与评价.20 第五章第五章 旅游开发市场分析旅游开发市场分析.24 一、市场竞争关系分析.24 二、SWOT 分析.25 第六章第六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和原则.28 一、指导思想.28 二、规划原则.28 第七章第七章 发发展战略展战略.30 一、旅游性质定位.30 二、战略框架.30 三、旅游空间发展战略.31 四、旅游时间发展战略.32 五、战略目标.32 第八章第八章 景区与游览线路规划景区与游览线路规划.34 一、区划系统.34 二、分区规划.34 三、游览线

4、路规划.42 第九章第九章 游客容量分析游客容量分析.44 一、指标确定.44 二、空间容量分析.45 三、水资源容量.47 四、环境容量.48 第十章第十章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交通系统.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二、供电系统.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三、通讯信息系统.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四、给排水系统.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50 一、指导思想.50 二、旅游服务体系结构.50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旅游管理体系规划旅游管理体系规划.55 一、旅游开发管理机构.55

5、 二、协调机构.55 三、管理结构.55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环境安全体系建设环境安全体系建设.58 一、生态环境保护.58 二、保护对象的保护.62 三、景观资源保护.63 三、旅客安全.66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保障措施规划保障措施规划.67 一、社区环境保障.67 二、政策保障.67 三、信息保障.68 四、人力资源保障.68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规划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规划.71 一、客源市场定位.71 二、市场营销规划.76 三、旅游产品策划.80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投资估算.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二、

6、资金筹措.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82 一、经济效益.82 二、社会效益.84 三、生态效益.86 附件附件 附件一:风景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附件二:天目山文学作品选辑 附件三:国家林业局关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等 6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林计发2004172 号)附件四: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评审意见(浙江)附件五: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修改说明 附图附图 附图一: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位交通图 附图二: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网络图 附图三: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植物分布图 附

7、图四: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旅游区划与游览线路图 附图五: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景点分布图(大树王景区与禅源寺景区)附图六: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景点分布图(东关景区与西关景区)附图七: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旅游服务与水电工程规划图 附图八: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图 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本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的天目山,距浙江省会杭州 94 公里。其东部、南部与临安市西天目乡毗邻,西部与临安市千洪乡和安徽省宁

8、国市接壤,北部与浙江安吉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大地坐标为:东经 11923471192827,北纬 301830302455。区域面积 4284 公顷。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1)地质地貌 本保护区在区域地质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钱塘凹陷褶皱带。地形变化复杂,地层主要是侏罗系中统黄尖组,为一套灰深灰紫灰色的陆相火山岩。地层厚度达 28302910 米,属西天目山一黄天坪火山活动亚带。地表结构以中山深谷为主;主峰仙人顶海拔 1506 米,为本区最高峰。河谷深在 7001000 米之间;区内峭壁突生,怪石林立,峡谷众多,构成火山石谷、冰川石寨、仙人顶、四面峰、宝剑石、半月池等等奇特的岩石地貌景观。

9、2)气候 本保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适宜。根据多年观测资料分析,自山麓(禅源寺)至山顶(仙人顶),年平均气温 14.88.8;最冷月平均气温 3.4-2.6;极值最低气温-13.1-20.2;最热月平均气温 28.119.9,极值最高气温 38.229.1;10积温 51002500;无霜期 235209 天:年雨日 159.2183.1 天;年雾日 64.1255.3 天;年降水量 13901870 毫米;年太阳辐射 44603270 兆焦耳/平方米;相对湿度7681%。按气温指标衡量,春秋季较短,冬夏季偏长。本保护区平均初雪期 12 月 20 日,平均终雪

10、期 3 月 13 日。降雪持续天数在80 天以上,降积雪日数与海拔高度成正比,积雪日数为 30.1117.4 天,积雪日数与海拔高度成正比,仙人顶占全年的 1/32/5。3)水文 本保护区是长江、钱塘江部分支流发源地和分水岭,西天目山南坡诸水汇合为天目溪,南流经桐庐入钱塘江,天目山其余诸水入苕溪注入太湖。区内有东关溪、西关溪、双清溪、正清溪等溪流。东关溪平溪支流源于与安吉县交界的桐杭岗,经关上、后院至白鹤村,全长 19 公里,为天目溪之源;西关溪源出安吉龙王山,经西关至钟家入东关溪,全长 9.5 公里,并在西关口龙潭建有蓄水 100 万立方米的水库及西关一、二级电站和鲍家电站;双清溪源于仙人顶

11、,合元通、清凉、堆玉等 6 涧,经禅源寺、大有村至白鹤入天目溪,全长 11.5 公里;正清溪源出石鸡塘,经老庵、吴家至大有村汇入双清溪,全长 10.5 公里。由于区内森林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层厚,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良好,据调查自然含水率平均为 50.1%,持水率(在 24 小时内)平均为 333.3%,持水量平均值为 39.6 吨/公顷。4)土壤 本保护区共有红壤、黄壤、棕黄壤和石灰土 4 个土类。红壤分布在海拔 600800 米以下山坡,占保护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有黄红壤、乌红壤及幼红壤 3个亚类。黄壤垂直分布下限在 600800 米,上限在 11001200 米,其面积约占保护区面积的

12、一半左右,有黄壤、乌黄壤、幼黄壤 3 个亚类。棕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 1200 米以上的地带。石灰土主要分布在青龙山、火焰山、朱陀岭、太子庵等局部地带,有黑色、红色、幼年石灰土 3 个亚类,共同特征是土层较浅,核粒状结构,除去石砾后质地较粘,pH 值 7.0 左右,盐基饱和度、HA/FA 比和硅铝率较高,矿质养分较多,但有效水较少。二、资源状况二、资源状况 1、植物资源、植物资源 本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 246 科 974 属 2160 种,见下表。表表 2 2-1 1 天目山保护区高等植物统计表天目山保护区高等植物统计表 分类 单位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合计 苔类 植物 藓类 植物 合计 蕨类

13、植物 种子植物 合计 裸子 植物 被子 植物 科 60 22 38 186 35 151 8 143 属 142 33 109 832 68 764 33 731 种 291 69 222 1869 151 1718 72 1646 属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天目铁木等 3 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钱松、榧树、羊角槭、七子花、连香树、樟树、浙江楠、野大豆、花榈木、鹅掌楸、凹叶厚朴、金荞麦、香果树、黄山梅、榉树等 15 种。区内植物区系包含了不少我国特有属。其中种子植物中属于我国特有属的有:银杏属、金钱松属、明党参属、独花兰属、白穗花属、青钱柳属、香果树属、血水草属

14、、杜仲属、牛鼻栓属、枸橘属、山拐枣属、青檀属、大吴风草属、象鼻兰属、杉木属、蜡梅属、车前紫草属、银鹊树属、通脱木属、盾果草属、秦岭藤属和八角莲属等共计 25 个,占我国特有属(321 个)的 7.8%,占浙江总数(48个)的 52.1%。区内尚有天目金粟兰、天目铁木、天目朴、天目蝎子草、羊角槭、天目蓟、天目山铁角蕨、老殿鳞毛蕨、白花土元胡、天目山景天、绿花茶藨子、锐角槭、弯翅色木槭、毛梗心叶堇菜、天目当归、拟丹参、天目山蓝、天目续断、天目雪胆、浙江橐吾、短萼紫茎、象鼻兰、天目贝母、天目隐子草等 24 种为天目山特有种。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集聚,是难得的科研、教学基地。据统计,采自本区的

15、植物模式标本有:天目铁角蕨、松谷蹄盖蕨、假长尾复叶耳蕨、密叶鳞毛蕨、老殿鳞毛蕨、黑足鳞毛蕨、西天目鳞毛蕨、宽鳞耳蕨、天目景天、天目金粟兰、银叶柳、湖北鹅耳枥、天目铁木、天目朴、浙江蝎子草、细穗藜、浙江商陆、浙江鬼臼、天目木兰、二色五味子、天目木姜子、白花土元胡、浙江碎米荠、浙江山嵛菜、绿花茶藨子、迎春樱、无腺稠李、毛果绣球绣线菊、短蕊槐、锐角槭、临安槭、弯翅色木槭、橄榄槭、卷毛长柄槭、毛鸡爪槭、天目槭、羊角槭、天目凤仙花、腋毛勾儿茶、脱毛大叶勾儿茶、大籽猕猴桃、黑蕊猕猴桃、短萼紫茎、紫茎、毛梗心叶堇菜、倒卵叶瑞香、浙江五加、天目当归、南方大叶柴胡、天目变豆菜、长梗排草、天目珍珠菜、华双蝴蝶、浙

16、江乳突果、贵州娃儿藤、浙赣车前紫草、绒毛绵穗苏、拟丹参、天目地黄、天目草、天目山蓝、壮大聚花荚莲、沟核饭汤子、斑花败酱、大斑花败酱、天目续断、天目雪胆、密毛奇蒿、宽叶山蒿、杭蓟、浙江橐吾、假福王草、天目蟹甲草、庐山风毛菊、华箬竹、光叶华箬竹、阔叶箬竹、天目隐子草、浙江柳叶箬、天目贝母、扇脉杓兰、象鼻兰、粗壮小鸢尾、天目虾脊兰、长叶山兰等 85 种。天目山以“大树华盖”闻名世界。天目山的柳杉与天台国清寺的“隋梅”、黄山的“迎客松”齐名;天目山的“活化石”古银杏、“冲天树”金钱松,都是我国植物界的元老,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科研工作者前来欣赏、考察、题诗作画。据 2002 年全省古树名木调

17、查资料显示,全区现有百年以上古树名木 3645 株。天目山保护区成立目的最主要的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物种,这些物种分布于保护区的天然林中,绝大部分划入了核心区,详见附图三主要保护植种分布图。2、动物资源、动物资源 本保护区共有各种动物 65 目 465 科 4716 种,见下表。表表 2 2-2 2 天目山保护区野生动物统计表天目山保护区野生动物统计表 类 合计 兽类 鸟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鱼类 昆虫类 蜘蛛类 目 65 8 12 2 3 6 33 1 科 465 21 36 7 9 13 351 28 种 4716 74 148 20 44 55 4209 166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 3

18、9 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等 5 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等 33 种。有 45 种动物列入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998)。3、森林植被森林植被 本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的北缘,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由于区内地势较为陡峭,山体垂直落差大,海拔上升快,气候差异大,植被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垂直界限。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带谱为:海拔 870 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7011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1001380 米为落叶阔叶林:13801506 米为落叶矮林。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组成的植被类

19、型较多,依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分布,森林植被类型可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竹林、针叶林、沼泽植被,水生植被等8 个植被型和 30 个群系组。三、社会经济概况三、社会经济概况 1 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 本保护区在权属上由国有山林和集体山林二大块组成。在集体山林中,现还散居有鲍家和东关二个行政村的部分小自然村,有当地居民 171 人。区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8 人。由于山高路远,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粮食、生活用品靠市场供应,当地农民主要依靠木、竹及加工天目笋干、茶叶为其经济来源,2002年人均年收入 5362 元。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城

20、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当地居民向城镇和商品集散地迁移的步伐也加快,区内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保护区周边的西天目、千洪等乡镇,林茂粮丰,六畜兴旺,乡镇企业发达,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5 年均已达到了小康水平。2 保护区基本情况保护区基本情况 保护区管理局现有事业编制职工 50 人。其中:大学学历占 9%,大专学历占11.4%,高中、初中、小学学历分别占 27.3%、29.5%、22.7%。有离退休职工 20人。2002 年度保护区财务总收入 424.91 万元,其中财政拨款 29.35 万元,旅游服务等多种经营收入 395.56 万元;财务总支出 423.91 万元,其

21、中职工工资、职工福利等事业费支出 133.48 万元,办公支出 179.46 万元,其它支出 110.97 万元。保护区根据原林业部林政发字198816 号批准计划任务书,从 1988 年开始组织实施第一期建设工程,历时三年,1991 年计划任务书批准的建设项目全部超额完成,并已通过验收。一期工程总投资为 293.44 万元,其中原林业部投资78 万元,浙江省林业厅及地方政府投资 127 万元,保护区自筹投入 88.44 万元。实际投资总额为预算投资总额的 154%。通过一期建设,加上建区前的一些基础设施,使保护区基本具备保护、科教、管理、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条件。现保护区的主要基础设施设备为:

22、科技实验标本馆 2400 平方米,办公楼 936 平方米,职工宿舍 2498 平方米,商业用房 905 平方米,保护站点等管理用房 450 平方米;电视转播接收台 3 座;管理局所在地已有程控电话 40 部,对讲机 12 只;林区公路 19 公里,游步道 15 公里;防火林带及防火隔离带 30 公里,风力灭火机 2 台,1211 灭火机 12 只,防火蓄水池 8 只;普通型桑塔纳 1 辆,北京吉普 1 辆及若干办公科研设备。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条件分析 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3、,到 2010 年全球旅游人次将突破 12 亿,国际旅游收入将超过1.6 万亿美元。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各国政府都把旅游业放在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予以考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2002 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 9791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203.9 亿美元,高居世界第 5 位。2002 年实现国内旅游总人数

24、8.78 亿人次(相当于国内总人口的70%),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 5566 亿元人民币,占当年 GDP 的 5.44%;随着国民经济的纵深发展,旅游消费必将成为启动消费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一个关键点。二、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二、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态势 浙江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省现有各级风景名胜区110 多个,在数量和占国土面积比重在全国均居第一,全省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7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26 个,省级森林公园 52 个。丰富的资源为我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杭州是浙江省旅游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2 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首次超百万大

25、关,达 105.62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4.77 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9%和 27.9%;入境游客数排名升至全国第六位。其中,外国旅游者 63.2 万人次,增长 41.1%;占入境总人数的 60%,上升 5.1 个百分点。外国游客的大幅增长,显示出杭州旅游国际地位的明显提升。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 2652.36 万人次,旅游收入 255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5.7%和 16.4%。其中,以观光、度假、商务会议为旅游目的的国内游客占总游客量的 80.9%;全年全市旅游业共创收 294 亿元,比上年净增 44 亿元,增幅达 17.6%,高出全市 GDP 增幅 4.4 个百分点。据测算,

26、2002 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 GDP 的 16.5%,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三、临安市旅游现状三、临安市旅游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临安市的旅游产业完成了初创使命,已经进入旅游产业发展的成长时期。1、生态旅游产品已逐渐为市场接受 经过多年的探索,临安市确立了自己的旅游市场地位,创造出以丰富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天目山、太湖源、浙西大峡谷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形象。生态旅游产品已经成为临安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主导产品,临安已经成为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2、众多企业进入旅游产业进行投资 近年来,临安市政府通过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为个私经济

27、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营与投资环境。众多民营企业家纷纷进入旅游产业,掀起了投资旅游产业的热潮,拓宽了筹资渠道,从而解决了政府发展旅游产业资金短缺的矛盾。但现有的旅游投入单项规模较小,积极引进旅游大项目,鼓励长期投资是政府招商引资中的努力方向。3、旅游服务供给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临安旅游景点的成功开发,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办旅游的积极性,全市初步建立了以“景点、饭店、旅行社”为主体,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服务项目为一体的旅游供给体系。全市现有旅游景点 20 个,旅行社 15 家,星级宾馆 12 家,床位数达 3700 张,另社会旅馆有床位 10000 余张。4、旅游市场客源竞争十分激烈

28、在临安生态旅游热的背后隐藏着市场过度竞争。临安旅游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由于企业管理水平有限,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为了企业生存,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导致旅游产业整体运作质量不高,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给临安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临安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临安旅游产业应当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坚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鼓励个私经济投资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坚持以生态旅游作为自己主导产品的原则,坚持以中间商为依靠开拓旅游客源市场的策略,一个以需求管理为中心,以产业组织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时期正在到来。四、区位与交

29、通条件四、区位与交通条件 1、经济区位、经济区位 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的北缘,属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地区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影响较大。长三角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形成长江三角洲大旅游圈。发挥长三角城市密集、旅游景点多、文化内涵深、地方特色强和山水风光互补的优势,进一步开展多方位合作,建设江、浙、沪大旅游圈,把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旅游者的首选目的地。临安地处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区的腹地,受长三角发达城市幅射影响很大。随着交通条件日益完善和生态旅游的发展,临安市将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与长三角经济区各发达地区形成密切联系,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0、。2、旅游区位、旅游区位 天目山位于杭州与黄山两大国际旅游胜地之间,有着十分良好的区位优势。临安又是距离沪、宁、杭大都市圈最近的山区市。全市拥有 2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个国家森林公园、1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数量众多的旅游景点,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临安市旅游产业“十五”总体规划确定临安市旅游发展布局结构为五个大景区,即天目山旅游区、青山湖旅游区、清凉峰旅游区、太湖源旅游区和浙西大峡谷旅游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天目山旅游区。3、交通条件、交通条件 02 省道杭昱线贯通临安市东西。杭州至黄山的高速公路即将全线建成,该公路是浙江省通向省外的出省干线公路,是浙江通向安

31、徽重要通道,杭昱高速公路东连上海,北接南京,西通黄山,缩短了临安至上海、南京、黄山的行程和时距,届时临安至上海将在 3 小时以内、临安至南京将在 5 小时以内、临安至黄山将在 2 小时以内。五、经济社会环境五、经济社会环境 1、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2003 年,临安市按照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的宏伟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全市人民战高温、抗 SARS,有效化解了水电紧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实现了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市域经济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再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继续提高,改革开放不

32、断深入,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初步核算,2003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12.7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4.6%。产业结构继续调优,三次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 12.7:55.8:31.5 调整为 11.9:55.6:32.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36.6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2%,比重上升 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642 美元,增长 17.0%。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 80298 万元,比上年增长 2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39387 万元,增长 43.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据抽样调查

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866元,比上年增长 1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8642 元,增长 26.2%。农民人均纯收入 5952 元,增长 11.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241 元,增长 6.8%。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多,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42.52 亿元,增长 21.8%,人均储蓄余额 8239 元,增长 22.1%。旅游业较快发展。继续推进“接轨杭州旅游西进,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的进程,完成临安市休闲度假胜地总体规划,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初步形成浙西大峡谷生态旅游区、大明山风景名胜区、天目山大树王国宗教文化旅游区、太湖源生态旅游区、青山湖观光度假旅游区等五大旅游

34、区,进一步加大景区投入,加快旅游品牌建设,加强旅游促销力度和行业管理。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次 243 万,同比增长 3.4%;全市 20 个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 142.57 万人次,旅游景点门票收入 3755.96 万元,增长 12.2%。形成了神龙川、大明山等知名景点,上海、江苏等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其中大明山景点全年接待游客 21.2 万人次,门票收入占全市的 29.9%。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2003 年,全市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以“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为中心,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宁静、洁净”五大工程,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太湖源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完成“十

35、月的阳光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大型广场电视直播活动。全市“三同时”执行率达 100%,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符合国家 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城区全年大气污染平均指数(API)为 52,空气环境质量级别为级,空气质量为优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 8.64 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 31.4 平方公里。2、社会治安、社会治安 临安市社会安定,居民安居乐业;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环境有利于旅游接

36、待。3、发展环境、发展环境 临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突出生态主题,继续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以临安生态旅游为整体形象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扩大天目山景区范围,整合景点资源,加快开发天目山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森林旅游资源,努力打响“天目”品牌。依托吴越品牌,深化以吴越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丰富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努力打响“吴越”品牌。加快培育开发能力强,带动大的旅游企业集团,着力打造天目山、青山湖、清凉峰等精品景区,重点建设浙西高山、浙西民俗和湍口温泉等度假基地,形成特色各异、功能齐全的旅游度假区快,努力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动适应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37、开发新景点,改造老景点,推出休闲游、文化游,会议会展游等旅游新品种,努力实现从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推动景区景点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设计旅游线路,统一对外宣传形象,实行市场共拓、利益共享,努力实现从点状型向块状型的转变。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整体接待能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办事效率明显提高,驾驭宏观经济能力逐步增强,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经贸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配套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一系优惠政策,在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作大动作,树立了对外开放新形象,极大地调动广大群

38、众及外地客商参与临安市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六、现有建设条件六、现有建设条件 天目山保护区自然环境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区内环境幽静,大气清纯,水质优良,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科研教学、观光旅游、休养避暑、宗教佛事的理想处所。西天目山为天下名山,旅游历史相当悠久,随着晋代佛教的兴起而兴起。目前保护区共有宾馆饭店 10 家,商店 5 家,土特产市场一个。旅游车辆 17 辆,游步道 15 公里,区内公路 26 公里。各宾馆饭店共有床位 1000 余床,其中套房 32床,标房 521 床,小木屋 20 个 40 床;可容纳 1600 人同时用餐。天目山保护

39、区已成为临安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近几年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平均年游客量达 10 万余人次。2002 年保护管理费(门票)收入 257余万元,餐饮和住宿的营业额为 450 万元左右。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增强了保护区自身的发展后劲,也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大提高了保护区和临安市的国内外知名度。2003 年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该规划提出:“在保护现有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生态旅游,以增强保护区的经济实力”。第四章第四章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一、生态环境资源质量分析一、生态环境资源质量分析 1、大气清纯、大气清纯 保护区内无大

40、型工业生产设施,周围数十公里内也无污染源,且距离杭州、临安等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区内空气清新,玉宇无尘、纯净爽洁,属一类空气标准(表 5-1)。身临其中,神清志爽,是观光游览、休闲疗养、康乐健身的理想场所。表表 5 5-1 1 天目山大气质量(天目山大气质量(mg/mmg/m3 3)监测项目 SO2 NOX CO TSP 天目山 0.002 0.003 0.31 0.013 国家一级大气标准 0.05 0.05 4.00 0.15 2、水体洁净、水体洁净 保护区内仅有少量村庄,人口密度低,工业经济不发达,无污染源。保护区所处区域森林覆盖率高、水源涵养作用明显,溪间流量稳定,四季不断,且水质优

41、良,清澈见底。经测定,保护区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表 5-2),为低钠低矿化度的优质饮用水。表表 5-2 天目山西关水库地表水水质天目山西关水库地表水水质(g/L)分析项目 pH Cu Pb Zn Cd Hg Mn Cr 西关水库 6.9 0.000 0.0017 0.0273 0.0002 0.0070 4.29 0.20 饮用水标准 6.5 8.5 1000 50 1000 10 10 100 50 3、气候凉爽、气候凉爽 天目山一带,年均气温约 14.8,最热月平均温度为 28.1,炎夏无暑,是清凉世界,极宜开展夏季避暑休闲、避暑公务等旅游活动。4、物种、物种资源资源丰富丰富 物种

42、多样性是环境良好的标志。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现有高等植物 2160 种,其中苔藓植物 291 种,蕨类植物 151 种,种子植物 1718 种;动物近 4300 种,其中兽类 74 种,鸟类 148 种,两栖类 20 种,爬行类 44 种,昆虫类近 4000 种。该保护区极具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越多样的环境,越适宜人类生活和生存,人们越容易与自然融为一体,躯体和精神越容易得到放松。许多物种还具有环境监测作用,如苔藓,生长于湿润环境,对环境污染十分敏感,如果环境遭到污染,则叶附生苔类消失。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是已知叶附生苔类较多的地区,表明天目

43、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之优良。二、生态旅游资源二、生态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地文景观 凸峰景观有仙人顶、四面峰、倒挂莲花、香炉峰、象鼻峰、朱陀岭、旭日峰。奇特与象形山石景观有天下奇观、轿子石、金鸡石、眠牛石、打坐石、钟楼石、石门、七星石、玉剑飞桥、宝剑石、仙台石、石海顽木、金鸡守门、围棋石、石庵、捧印石、试剑石、八仙台、锯板石、试剑石、青蛙石、官帽石、卧牛石、山龟石、飞来石。岩壁与岩缝景观有:仙人锯板、双潭照壁。沟壑地有:千丈岩、狮口雄关、。岩石洞与岩穴有:观音岩、响水岩、水帘洞。2、水域风光、水域风光 潭有双清潭、堆玉涧、龙潭、神龙潭、迎宾潭、枫叶潭、五瀑潭、静水潭、双龙潭。池有半月池、天池

44、、洗钵池、飞花池。瀑布景观有伏虎飞瀑、天目小五泄、翠花瀑、润衣瀑、悬崖瀑布、弄口瀑、九连瀑。3、生物景观、生物景观 天目山具有独特的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古: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学士为之赞叹,留下了不可胜数的文艺佳作。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有天目山“山上有霜木,皆数百年树,谓之翔风林”的记载;唐代李白诗曰:“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明朝阮子孝吟诗赞西天目:“天开西目万山中,直上高峰更有峰。空洞云流飞瀑布,断崖雨过湿虬松。僧随岩月披残卷,梦逐秋风度晚钟。漫说崧高当日事,东南佳气郁葱茏。”古杉、古松、古枫、古栎、古银杏众多。其中银杏为中生代孑遗植物,只有天目山有野生,被称为“活

45、化石”。大:拥有世界上少有的大柳杉群落,其中胸径一米以上的有 664 株,最大的达 2.26 米,单株立木蓄积达 81 立方米,有一株被清乾隆皇帝封为“大树王”。高:我国特有植物金钱松到处自然生长,平均高 45 米,最高达 58 米,有“冲天树”之称。稀:珍稀植物众多。区内有天目铁木、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天目木姜子、羊角槭等 18 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还有天目蝎子草、天目蓟、天目景天、天目山蓝、天目贝母等多种天目山特有植物。多:植物种类多。区内有高等植物 2160 种,以天目命名的植物有 37 种,国内外学者采自本区的模式标本植物有 85 种之多。美:区内森林结构复杂,层次分明,林

46、相独特,季相、叶相变化无穷,构成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春天,木兰报晓,野樱怒放,红白相映,鲜嫩欲滴:夏日,绿茵覆盖,凉风送爽,飞瀑清泉,清幽彻骨;入秋,青柯红叶,古寺淡林,烟凝山紫,倚丽交错;隆冬,玉树银花,腊梅吐艳,烟林长袖,云瞑雪飞。不但有天目瑞香、天目木兰、叶上珠、天目杜鹃、天目琼花、天女花、延龄草、独花兰等名花四时开放,更有相思鸟、白鹇、苏门羚、梅花鹿、宽尾凤蝶等珍禽异兽游戏其间。植物景观有大树王柳杉、五世同堂古银杏、冲天树金钱松、独生子天目铁木、天目特有羊角槭、奇特的香果树、先花后叶天目木兰等。植被群落景观有大树王国(古柳杉群)、天目秋色、山地矮林、山地沼泽等。4、天象气候、天象气候

47、天象气候景观有云海奇观、仙顶日出、禅源佛光、经台秋风、平溪浩月、玉树银花、长坡卷雾等。三、人文旅游资源三、人文旅游资源 1、建筑与设施、建筑与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有周恩来演讲纪念亭、自然博物馆。祭祀与文化活动场所有禅源寺、开山老殿、国师塔院、太子庵堂、张公道舍。景观建筑有寺前亭、春意亭、仙人亭、仰止亭、三里亭、如斯亭、雨华亭、眠牛亭、狮子亭、立玉亭、莲花亭、诚其亭。水库观光游憩区段有:西关电站水库。游览道路有天目山古道。2、旅游商品、旅游商品 临安以山核桃、天目笋干、茶叶、鸡血石闻名海内外。保护区及周边邻近地区盛产笋干、茶叶、高山疏菜和猕猴桃等。物产丰富,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巨大。“天目云雾茶”色

48、翠、质厚、味醇,据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生天目者与舒州同为贡品,与天池同为天下冠”。历史上曾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天目山为“世界银杏之祖”,所产白果量多质优,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少量胡萝卜素和核黄素,营养丰富。临安是中国竹子之乡。临安县志载:“春日早笋,夏日鞭笋,冬日冬笋,其余毛笋、石笋、广笋,称名甚多,四时不乏,味特甲于诸蔬”。“天目笋干”为山珍素物,有“素火腿”之称。3、人文活动、人文活动 天目山是道教宗师张道陵的出生地。谢安、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郁达夫等曾在天目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诗文,给天目山的山水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天目山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西汉

49、佛教初传中国时就有印度僧人入天目播教,天目山被尊为韦陀菩萨的道场。历代以来,高僧辈出,在东南亚尤其是日本影响很大。有关天目山的文学艺术作品有诗词、游记、民间故事,详见附件二。四、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与评价四、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与评价 1、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 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总特色是:天目山山高坡陡,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一体。森林植被保存良好,植被类型多样化,其中大树王国这片森林林木葱葱,林深路幽,峭陡瀑急,孕育着众多珍稀独特的植物,给人“古、大、高、稀、多、美”的视觉震憾,是我省最大、最重要的植物基因库,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科研与教育基地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

50、引众多文人墨客至天目山游览,僧人修建禅源寺,于此开坛传教,形成天目山优美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辉应,是“人间天堂”杭州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禅源寺景区 该景区位于南大门保护站至禅源寺一带,面积 58 公顷,为游客集散中心,主要以组织管理、科普教育、旅游接待、佛事活动、风情购物等为主要职能。禅源寺在昭明、旭日、翠微、阳和四峰之下,青龙、白虎两山左右对峙。该寺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 年),为东南佛教胜地之一,虽 1941 年被日机炸毁,但风韵犹存。禅源寺前蟠龙桥雨华亭周围,绿树翠竹,清溪小瀑,景色如画:七星石离立如斗杓。从雨华亭东行不远即朱陀岭,从岭脚至顶有石阶 347 级,岭顶有古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