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5762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基本情况11.1保护区基本情况11.1.1设置与沿革11.1.2位置与范围11.1.3保护功能11.1.4主要保护对象21.2保护区管理机构基本情况31.2.1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情况31.2.2资产规模和财务收支情况42保护区现状评估62.1示范效应62.1.1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复杂62.1.2原生性较强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62.1.3丰富的生物多样性62.1.4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72.1.5重要的生态地位72.1.6丰富的旅游资源72.2现有能力状况72.2.1保护管理能力72.2.2科研监测能力112.2.3宣传教育能力132.2.4生态旅游发展142.2.5其他能力状况152.3以

2、前及2009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及取得的效果162.3.1林业财政补助资金162.3.2专项资金使用情况182.4 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93项目建设方案203.1建设依据203.2建设原则、指导思想与目标213.2.1建设原则213.2.2指导思想213.2.3建设目标223.3建设内容及规模223.3.1管护设施223.3.2科研监测设施233.3.3宣传教育设施233.3.4资源调查23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3.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3.4.2具体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布局与规模243.5项目组织实施条件353.5.1当地政府对保护区工作十分重视353.5.2周边群众对保护区

3、认识逐步提高363.5.3建设用地条件好363.5.4技术支撑有保障363.5.5投资管理措施规范363.6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64项目预算安排384.1项目预算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情况384.2投资测算384.2.2投资测算395预期效果435.1生态效益435.1.1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地保护435.1.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35.1.3 固土保肥445.1.4 净化空气和水质,调节气温445.2社会效益445.2.1成为科研实习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445.2.2促进区域周边社区经济发展455.2.3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保护事业发展455.2.4对外联系与交流的窗口455.3总体评价与展望46

4、6 相关证明材料47附表:附件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申请汇总表表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表表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经费测算表表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表表3-1: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备现状表 1基本情况1.1保护区基本情况1.1.1设置与沿革198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发198222号文件批准建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国务院以国发198675号文件批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12月17日,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生物圈保护网(林护自19907号);1995年,成为全球环境基金(

5、GEF)资助的十个保护区之一。1.1.2位置与范围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的长江与汉水之间,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与湖北省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竹山县和重庆市巫山县接壤。以秦巴山脉东端的神农架山系构成保护区主体,为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3051103350,北纬312120313620。保护区总面积为70467hm2。其中核心区36778hm2,占总面积的52.2%;缓冲区9269hm2,占13.15%;实验区24420hm2,占34.65%。保护区分东西两片,东片以老君山为中心,面积10467hm2;西片以大、小神农架为中心,面积60000

6、hm2。1.1.3保护功能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包含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物种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的保护内容,全面保护原始天然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种及其生境,是集资源保护、科研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属于林业系统管理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4主要保护对象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1.复杂的森林类型神

7、农架自然保护区是北纬31地带性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甸、沼泽等多种植被类型。2.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区已发现脊椎动物493种。其中哺乳纲75种,隶属于7目22科;鸟纲308种,隶属于16目48科;爬行纲40种,隶属于2目8科27属;两栖纲23种,隶属于2目7科;鱼纲47种,隶属于4目10科32属。已发现昆虫4143种,隶属于28目157科。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鸟类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51种;两栖爬行动物中,有国家级保护动物大鲵、虎纹蛙。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8、,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指示物种、伞护物种、旗舰物种,主要栖息在海拔17002600m之间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集中分布在保护区西片东部区域。保护区20多年的建设,使金丝猴种群数量得以稳步增长,栖息地由140km2扩大到210km2。也是我国金丝猴地理分布的最东端。保护区内还发现有30多种白化的黑熊、林麝等白化动物。3.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区已发现维管束植物3239种(其中包括275个变种),隶属于236科1027属。其中:苔藓216种,隶属于47科111属;蕨类植物157种,隶属于28科61属;裸子植物29种,隶属于5科16属;被子植物2837种,隶属于156科839属。低等植物真菌、地衣共9

9、26种。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银杏、红豆杉、光叶珙桐、钟萼木5种;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香果树、水青树等20种。神农架特有植物42种,隶属于19科33属。4.独特的自然景观燕山、喜玛拉雅造山运动,造就了复杂的地质、地形、地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立体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壮观的山体景观、梦幻的气象景观、原始的森林景观。喀斯特地貌、亚高山草甸、箭竹林海、常绿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景观具有独特性。1.2保护区管理机构基本情况1.2.1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情况1.保护区机构和人员设置情况保护区管理局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局长负责制,设纪委、人武部

10、、团委、工会4个党委、群团工作部门;管理局(党委)办公室、妇女联合会(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2个党政合署工作部门;资源保护科(林政科、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计划财务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项目办、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国际国内合作办公室、森林防火办公室、宣传教育科、规划建设科、产业科、法制(综合治理)办公室、接待办公室11个行政工作。设森林公安局、科学研究所(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湖北神农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个直属机构,其中湖北神农旅游投资集团设6个子公司、1个控股公司、2个参股公司。设坪堑、东溪、阴峪河、板桥、官门山、老君山6个管理所,坪堑(

11、原东溪)、神农顶(原酒壶坪)、板桥(原下谷)、老君山4个派出所,彩旗、猴子石2个直管保护站和1个白磷岩检查站,板仓、下谷、千家坪3个所管站,木城、漳宝河、百步梯3个所管哨卡,鸭子口、石槽河2个所管理检查站。保护区现有总人数356人,其中:正式职工195人,退休职工55人,试用及聘用人员61人,景区劳务派遣人员45人。正式职工及试聘用人员256人中行政人员48人,占18.8;技术人员122人,占47.6,其中科研人员18人、监测人员10人、宣传人员4人;直接管护人员86人,占33.6。2.社区机构和人员情况保护区行政区划涉及神农架林区的木鱼镇、下谷坪乡和九湖乡3个乡(镇)10个行政村,52个村民

12、小组1648户6998人。林业管理局在保护区内仍保留有千家坪林业试验站,经营面积100hm2,职工9人。1.2.2资产规模和财务收支情况1.资产规模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经过19881998年、19992002年、2006年2008年三期工程分别投资365万元、1960万元、906万元建设,并接受GEF资助项目资金1160万元和其他项目投入,现已有固定资产7294万元。2.财务收支情况保护区管理局属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付事业费、争取项目资金以及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文化产业、技术运用产业,年总收支能保证机构运转,近4年收入情况见表11。表11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财务收支情况表单位:万元

13、年度收入支出收支平衡20061959.41766.1193.320072164.92242.577.620082453.22358.894.420092803.22758.8-44.4保护区内社区群众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总产值143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621元。2保护区现状评估2.1示范效应2.1.1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复杂保护区分布有三尖杉属、榧树属、红豆杉属等多个古老属和银杏、珙桐等孑遗植物。植被地理成份既有世界广布成分,也有热带、亚热带成分,还有暖温带及北温带的成分,尤其是具有较多的神农架地区特有种,植物区系成份复杂。2.1.2原生性较强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70467hm2。

14、其中,天然林面积58600hm2,占森林面积的87%;原始林30000hm2,占42.6%,是我国华中地区原始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亚热带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稳定。2.1.3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按照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划分出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植被共分为6级,13个植被型,36个群系。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草甸、沼泽等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物种多样性: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3239种,真菌、地衣共926种,有脊椎动物493种,昆虫4143种。遗传基因多样性:保护区大量白化的熊、林麝、乌鸦、蛇等白化动物,是遗传基因的变异所致

15、。2.1.4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独特的自然特性,原始壮观的地形地貌,是进行相关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已取得较丰硕成果,神农架金丝猴行为学研究及人工补食技术2008年被认定为湖北科技重大成果,总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人工补食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1.5重要的生态地位保护区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北岸,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的重要绿色屏障,据测算,每年因生态保护减少排入库区的泥沙量为700万m3;保护区位于汉江的南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华北地区生产生活重要的水源地;是华中地区的水土保持源、空气净化仪、气候

16、调节器;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区,是我国东中部向西部过渡的生态桥头堡。2.1.6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区内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原始的森林生态景观、复杂的气候天象景观、珍稀的野生动物种群、古老的神农文化、神秘的野人传说等,极具魅力和利用价值。已建设开放的神农顶景区年接待20万人,年综合收入2000万元,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达10000万元。正在建设的官门山生态景区和拟开发的老君山景区、麻线坪-坪堑水库景区市场潜力十分巨大。2.2现有能力状况2.2.1保护管理能力1、现有现状(1)管护站点:保护区现有管理站点17处(保护管理所也称保护管理中心,与森林公安派出所合署办公),总面积6349.2,具体名称、建设地点

17、及面积见下表:管护站点现状单位建设地点小地名面积()坪堑管理所神农架林区九湖乡坪堑村干沟672东溪管理所神农架林区九湖乡东溪村寨上672阴峪河管理所神农架林区红坪镇温水村刘家屋场672板桥管理所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板桥村板桥梁子672官门山管理所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木鱼村小坪672老君山管理所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九冲村两河口672彩旗保护站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木鱼村黑水河372.4猴子石保护站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闹水河村猴子石372.4板仓保护站神农架林区红坪镇板仓村板仓坪200下谷保护站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兴隆寺村下谷坪200千家坪保护站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木鱼村小千家坪372.4白磷岩检查站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金

18、甲坪村白磷岩200鸭子口检查站神农架林区红坪镇温水村鸭子口200石槽河检查站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木鱼村石槽河口100木城哨卡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九冲村木城100漳宝河哨卡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木鱼村漳宝河口100百步梯哨卡神农架林区红坪镇板仓村百步梯100(2)界桩、界碑:界桩数量1500根,分布在6个管理所,布局于保护区边界、实验区与缓冲区界和缓冲区与核心区分界线上。其中边界界桩1000根(0.2km/根),实验区与缓冲区界桩251根(0.7km/根),缓冲区与核心区界桩249根(0.8km/根);指示牌数量203块,布局于保护区边界,用于保护区边界走向的指示说明,兼有界桩性质;界碑数量3块,布局于交通要

19、道的白磷岩、鱼儿沟、漳宝河。(3)交通路网:保护区内主要路网里程304公里,其中干道175km,巡护便道129km,干道用于连接神农架林区交通主干道与各保护管理所、保护站、哨卡、检查站的通道,巡护便道主要用于各所站内森林资源巡护、监测用(详见基本情况表)。(4)巡护执法设备:1996年购置有巡护执法车BJ2020EL1台,现已到报废期,有少量执法设备(见设备现状执法设备表)。(5)防火设施设备:1988年,保护区一期工程在麂子山建有防火瞭望塔1座,2007年保护区三期工程在彩旗保护站的香笼寨建防火瞭望塔1座;有连通209国道的官门山管理所石槽河与阴峪河管理所神农营的防火道路24.2km,但因年

20、久失修,60路段水毁,塌方不能通车;保护区三期工程和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购置有部分防火设备(见设备现状防火设备表)。(6)野生生物保护设施:2007年在鸭子口至太子垭一线试验性设置巢箱310个;2006年三期工程在阴峪河管理所小龙潭建有野生动物救护站604,购置救护设备(见设备现状动物救护设备表);2006年在官门山建有珍稀树种示范基地1667亩。2、相关工作及成果保护区管理局实行党委领导的局长负责制,民主决策,科学管理,依法保护。先后制定管理制度22项,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林区人民政府颁布了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有效贯彻落实了“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建设方针。(

21、1)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管理所、保护站已开展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所、站房屋科学规划、布局,精心设计、建设;强化基础管理,保护区已建所、站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施配套、统一装备配置、统一内业管理的五统一管理。资源巡护实行定性、定量管理,承包管护。表2-1 资料台帐明细表巡护监测森林防火林政管理日常管理巡山记录薄流动人员登记表自用材检尺野外码单工作日志野外巡护报告重点人口登记表自用材采伐登记表入区(科考)人员登记表生物监测表社区基本情况统计表林木采伐登记台帐病虫害监测护林组织登记表伐区简易调查设计表疫源疫病监测烧材现场监督验收表林木采伐申请审批表巡护记录表自用材现场监督验收表(2)目标

22、与责任管理保护区将224个林班1949个小班分成54个责任区,实行定人员、定面积、定职责、定经费、定考核和无捕猎、无采挖、无毁林开荒及非法占用林地、无滥砍伐、无森林火灾“五定五无”目标管理,并签订一系列的目标责任书,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员、时间,实行GPS系统定线巡护检查规定。(3)法规与执法宣传保护区积极宣传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湖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普及率已达到90%;制定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并经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优化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森林公安的职能,组建资源巡查大队,预防和打击破坏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23、案件查处率达95%;加强林政管理,依法履行保护管理职能,对滥砍乱伐、滥捕乱猎、滥采乱挖和滥占林地行为进行预防和打击,林地的损失率控制在0.001以内。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有效保障了区内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安全。(4)考核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方面,保护区制定22项管理制度,覆盖资源保护、科学研究、资源利用、宣传教育、日常管理、组织人事等方面,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考核管理方面,按单位、部门、岗位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将考核结果与晋职、晋级挂钩,激发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管理效率,推动了保护事业的发展。2.2.2科研监测能力1、现有现状(1)科研中心(站):2

24、001年,保护区配套二期工程,在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木鱼坪投资建设有科研楼1处3000;2009年筹资在官门山管理所倒岩屋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实验室1处1000。(2)固定样地样线及站位断面:2006年至2008年,三期工程建设在刀把营、鬼头湾、马家沟、美人沟、百步梯、老君寨、响水河、千家坪二层垭、金猴岭北坡、万家沟建设生物多样性固定样地各1个。(3)科学研究:从2005年开始,持续开展了金丝猴保护研究,基地建设,基础研究等,这些研究一是积累了经验,二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相关工作及成果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的灵魂,是科学保护生物资源的基础,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载体。保护区按照“培育科

25、研优势、利用资源优势、形成经济优势”的思路,强化科学研究,与3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研究,100多名专家到保护区开展课题研究,科研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第一批学科研究计划的定点研究地。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金丝猴研究1991年,与北京大学开展对金丝猴合作研究;1995年与中科院动物所开展神农架金丝猴栖息地、种群大小的年变化、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金丝猴日移动距离影响等合作研究。近年来,保护区独立对金丝猴种群进行了连续的观测,采集了大量的数据,掌握了金丝猴种群、数量、分布及活动规律,记录了172种金丝猴主要食物物种;开展了“神农架金丝猴的种群结构及数量研

26、究”、“神农架金丝猴的数量消长研究”、“神农架金丝猴栖息需求研究”、金丝猴遗传多样性、疾病防治、食物营养等领域的研究。在动物学报、生物多样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生态学报、北京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有关金丝猴的论文10多篇,出版金丝猴社会、金丝猴部落专著。研究成果为保护区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金丝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2)生物多样性监测保护区建立了刀把营、鬼头湾、马家沟、美人沟、百步梯、老君寨、响水河、千家坪二层垭、金猴岭北坡、万家沟等10处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样地面积400,定期开展生物监测研究。(3)综合科学考察及专项调查1996年至1997年,GEF项目支持,保护区开展了不彻底的科学考察

27、,1998年出版了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随后补充开展了对兰科植物和杜鹃资源的专项调查,调查查明兰科植物72种,杜鹃资源28种。(4)科研课题保护区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利用、物种繁育等领域,与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在生态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等领域,与湖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已出版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图谱等5本研究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37篇。(5)基地建设保护区在大龙潭建成金丝猴野外研究平台;在木鱼建立了野生动物食物补给基地2.5ha;在小龙潭建设了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在官门山

28、建设了茶叶研究基地和珍稀植物培育基地。(6)基础研究保护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了植被、森林资源、鱼类调查,2008年启动了昆虫资源调查,开展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7)科研档案保护区系统整理生物资源调查的原始资料台帐,对合作科研项目的合同、协议、原始资料副本及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对收集的标本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分类和管理。经过有关部门考核评定,保护区科研档案管理达到省一级水平。2.2.3宣传教育能力1、现有现状保护区三期工程建设于2007年建有访问者中心1041,2008年配置有设备199件(见设备见设备现状表访问者中心设备);2008年建有陈列馆1处401.5并配置陈列设备(见设备现状

29、表陈列馆设备);2008年试验性的在鸭子口至太子垭一线设置巢箱310个;2007年租用江苏“速度吧”虚拟空间,建设保护区网站。2、相关工作及成果(1)宣传方面仅2008年上半年,保护区就在中央、省和地方媒体播出新闻66条,在省部级以上报刊、网站上发表信息、文章41篇,科技之光栏目拍摄制作专题片1部,编印发行神农架保护半月刊24期;租用虚拟空间,维护神农架保护区网站,每天访问点击达2000次以上;展示动植物标本;开发金丝猴系列纪念品;印制防火知识宣传挂历,分发到社区农户。(2)教育培训方面近5年来,保护区派出5人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学习、考察,安排19批340人次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安排8人到

30、国家林业局、中科院植物所、湖北省林业局等上级单位挂职锻炼,安排20人到各级党校学习,安排2人到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学习,安排20人参加各种管理培训,安排40人参加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3S”技术、标本采集与制作、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疫源疫病监测等各种业务培训;每年至少举办1次野外巡护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火扑救、森林病虫害预防及防治技术培训。通过以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使职工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使得在管理、技术、服务等不同岗位的职工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管理能力、业务技能的提高。2.2.4生态旅游发展一方面,保护区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之本,不断完善保护措施和保

31、护管理体系、优化管护人员配置、提升管护设备和手段、健全管护监督机制,在确保有效、有力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优化人员和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资源,编制了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并通过了国家林业局批准。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原始的自然景观,在实验区内,按照“定点、定线、定量、定时”的原则,建设开放了神农顶、官门山等生态景区,科学设计旅游线路,科学建设环保型的旅游设施,并成立了神农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社区人员充当导游、解说员、宣传员,已形成年接待游客21万人,年综合收入达2100万元的吃住行游购娱完整成熟的旅游业链。大大增强保护区自养能力的同时,缓解当地就业问题,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合理

32、利用资源,做到了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还兼顾了宣传教育的作用,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旅游经济促进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保护与旅游科学结合的经验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保护区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注重扶持社区发展。一是帮助社区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循环经济与生态保护融入其中;二是帮助社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目前已有8个村成为生态农业村,4个村成为生态旅游服务村;三是为社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56个,直接参与保护区生态旅游服务的农民达1669人,人均年收入达12000元;四是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帮扶见效小的299户1124人实施异地搬迁,减轻自然资源压力,并通过吸纳社区群众到保护岗位

33、就业,改善了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了保护区与社区互惠互利,相互促进。2.2.5其他能力状况1、现有现状(1)综合科学考察:1995年GEF项目支持开展了不完整的综合科学考察,1998年出版有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但由于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限制,科学考察不详尽、不彻底。(2)相关规划:保护区编制了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52014年)、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20062015年),国家林业局于2005年、2006年分别对这2个规划进行了批复;2008年国家林业局支持的湖北神农架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20092013年)已

34、经专家评审通过;2005年编制的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一五”规划也列入了神农架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3)地理信息系统:2005年保护区自筹资金启动并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管理。由于技术及资金原因,该系统需要更新、完善。(4)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建设:1988年保护区一期工程建有办公用房1360,经二期工程维修现能运转。总之,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科研监测能力和社区宣教能力,生态旅游发展初具规模;保护区自然资源和保护对象及其栖息地得到较完好保护,自养能力逐年提高,社区关系日渐改善,对外交流与协作有了良好

35、开端,保护与发展并举,基本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了资源保护由形式向内容、科研工作由一般向重点、经济发展由封闭向开放、基础管理由粗放向科学的转变。保护区先后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神农架林区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神农架林区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2.3以前及2009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及取得的效果自2007年以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共获得4次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总补助资金380万元,包括林业财政补助资金180万元,环保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林业财政补助资金180万元中2007年补助40万元,2008年补助60万元,2009年补助80万元;环保自然保护区

36、能力建设资金为2009年200万元。补助资金使用及取得的效果如下:2.3.1林业财政补助资金1、2007年林业财政补助资金40万元。主要用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3S技术巡护数据监测采集,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植物图谱、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谱常识编制,保护区网站虚拟空间租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规则等保护区示范能力项目建设。经费列支于建设项目的起草、讨论、征求意见论证费,专家咨询费,差旅费、会议费及印刷费等。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由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2007年颁布实施,印制2000份下发到保护区内农户及周边地区;3S技术巡护数据监测采集完成,建立了巡护

37、管理数据库;编印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植物图谱和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谱常识各500本发到管护人员和区内村级领导手中,租用江苏“速度吧”虚拟空间建成保护区网站并维持运转;讨论制定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规则等保护区示范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有力地推进保护、监测和宣传工作的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保护区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最佳文明单位。2、2008年林业财政补助资金60万元。主要用于湖北神农架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20092013年)的启动、座谈、评审会议费,资料收集、整理费,方案编制补助费,方案印制费,交通运输费等。2008年12月湖北神农架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

38、区建设实施方案(20092013年)已经国家级专家评审通过,现已由湖北省林业局呈报国家林业局待批。3、2009年林业财政补助资金80万元。主要用于保护区森林资源调查,10个生物多样性固定样地复测,对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重点保护动物进行监测并建立数据库,培训保护区管理人员10人次、资源调查人员20人次,资源监测及保护人员6人次,野生动物救护人员6人次。2009年12月前已完成42人次的管理、资源调查、资源监测及保护,野生动物救护人员的培训,10月已启动森林资源外业调查,全年开展了重点保护植物、重点保护动物监测工作,开展数据库建立的录入工作。林业财政专项资金补助资金管理,保护区建立了专门的帐户,实

39、行专人、专户、专帐和审签一支笔管理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均接受神农架林区财政监管和审计局的审计,目前没有一笔不合规定的开支。2.3.2专项资金使用情况2009年财政部以财建2009777号下达给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新建黄陌阡保护站、鱼沱哨卡,修复石槽河至神农营防火道5.4公里,建设铺子坪、大龙潭、红石沟3处动物通道,设置巢箱2000个,建设病虫害防治站并配备设备;购置宣教设备1套,制作影像宣传专题5项、展示图片200幅、宣传画册3000份。2010年1月,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到资金计划任务后,已按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40、009-2011年)2009年计划编制了项目实施建设方案报神农架林区财政局、环保局联合行文上报省财政厅、环保厅批复实施。在上报批复的同时,保护区已启动黄陌阡保护站、鱼沱哨卡、病虫害防治站的设计与征地工作,开展石槽河至神农营防火道修复,铺子坪、大龙潭、红石沟3处动物踏查设计,只待省财政厅和环保厅批复后即开展项目建设。目前,该专项资金已拨到保护区的帐上,保护区将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科学。2.4 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自然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社区共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保护管

41、理制度和实施计划,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实施了三期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工程,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社区共管,特别是完成了部分局、所、哨卡建设,布设了了望塔,改善了巡护道路和必要的给排水、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地,保护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为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与保护区对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系统、有效的保护管理,特别是保护区内外交通条件、保护区资源管理成效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42、。突出表现在保护机构设置不合理、数量偏少,保护设施、设备不健全等,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及设备欠缺,不能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要求;本底资源不清;国家一级保护旗舰动物金丝猴监测几尽空白,面对增大的种群和数量缺乏监测保护应对措施;宣传设施落后、宣传形式单一,满足不了保护发展的需要;社区群众资源保护意识、防火意识薄弱,科学致富能力、科技运用能力较为低下,这些都与建设全国示范的自然保护区的要求不相符。3项目建设方案3.1建设依据本项目根据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1899号)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前期工作的通

43、知(环办函2010347号)的要求编制,旨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其主要依据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4.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5.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1989年);6.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7.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1899号);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9. 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HJ/T129-2003);10.神农架国家级自然

44、保护区总体规划(20052014年);11.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1998年);12.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试行);13.地方经济发展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冲击的实际。3.2建设原则、指导思想与目标3.2.1建设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坚持以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区内动植物资源数量,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保护区内规划的各种工程项目都不得破坏和影响生态系统,并重点突出森林生态系统和以金丝猴、豹、林麝,珙桐、香果树等为主体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建设。在项目安排上,根据轻重缓急,

45、突出以资源管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建设为重点,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优化配置,解决制约保护区发展的保护能力偏低的瓶颈问题,在抓好保护、科研、宣教三大任务的前提下,将保护区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基地。3、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基础,在有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拯救珍稀濒危物种,有利于提高科学监测,保护意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开展旨在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项目建设。4、严格标准、确保质量。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程,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质量。5、与国际接轨的原则。通过加大项目建设投入,按照国际通用的自然保护理念实施自然保护区管理,全面提升保

46、护区管理水平。3.2.2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实施资源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基础管理等能力建设项目,达到自然保护区要求。3.2.3建设目标 管护设施设置布局科学,科学监测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多样。通过新建保护管理站、哨卡,维修检查站,修复巡护监测路网,增添执法设施,恢复防火道路,野生生物保护设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及设施;新建金丝猴栖息地为主的生态监测站和栖息地监测样地,开展昆虫资源本底调查;添置宣教设施,编印展示图片、画册及影像资料等宣传材料,对社区居民定期培训等,以显著提高资源管护能力、科研监测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达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标准。3.3建设内容及规模3.3.1管护设施1、保护管理站(点)建设:新建保护管理站(哨卡、检查站)8处1300。其中黄陌阡保护站、响水保护站、香溪源保护站各300;鱼沱、韩家坪、大界岭、渔儿沟哨卡,白磷岩检查站各80,包括办公、厨房、宿舍、围墙等。2、交通设施建设:主要是路网建设,恢复维修路网共计103.5km,其中干道60.5km,巡护便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