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764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湖南省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湖南省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湖南省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湖南省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文本项目规划文本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 1 1.1 项目来源 1 1.2 项目立项的批复情况 1 1.3 规划目的 2 1.4 规划任务 2 1.5 项目规划依据 3 1.6 实施期限 5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6 2.1 基本情况 6 2.2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8 2.3 土地利用现状 10 2.4 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 11 2.5 水资源平衡分析 11 2.6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5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方针规划目标与方针 16 3.1 规划目标 16 3.2 规划方针 16 第四章第四章 规划方案规划方案 17 4.1 规划

2、标准 17 4.2 土地利用布局 18 4.3 土地利用工程规划 19 4.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1 4.5 土地生态保护方案 21 4.6 土地权属调整 22 4.7 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 23 第五章第五章 规划方案评价规划方案评价 25 5.1 社会效益评价 25 5.2 生态效益评价 26 5.3 经济效益评价 27 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组织实施管理 29 6.1 组织领导机构设置 29 6.2 工程建设管理 29 6.3 资金使用管理 30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设计说明项目设计说明 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规划过程项目规划过程 31 1.1 规划准备 31 1.2 土地利用

3、现状分析及评价 33 1.3 项目目标和任务确定 33 1.4 项目总体布置确定 34 1.5 规划编制 34 1.6 规划方案评价与确定 34 1.7 检查校核阶段 34 1.8 项目上报审批与实施 34 1.9 成果提交 35 第二章第二章 主要资料来源主要资料来源 36 2.1 资料来源 36 2.2 引用资料 36 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调整情况项目调整情况 39 第四章第四章 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 40 第五章第五章 规划方案的选择规划方案的选择 41 5.1 土地平整方案择优 41 5.2 道路工程方案择优 41 第六章第六章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与相关规划的协

4、调情况 43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项目工程设计项目工程设计 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工程概况项目工程概况 45 1.1 项目位置 45 1.2 建设规模 45 1.3 水文地质 45 1.4 工程地质 46 第二章第二章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 49 2.1 设计任务及设计依据 49 2.2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50 2.3 灌排工程设计 51 2.4 道路工程设计 60 2.5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 61 2.6 水工建筑物工程设计 61 2.7 输电工程设计 66 第第三章三章 项目施工组织项目施工组织 67 3.1 施工组织与管理 67 3.2 施工条件分析 68 3.3 施工计划与程序 69 附附 表:

5、表:附表一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70 附表二 项目区工程任务汇总表71 附表三 项目施工总进度横道图74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 土地整理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其对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施土地整理,特别是加大农用地的整理力度,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切实体现,为在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了更好地开展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工作,加强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特编制本规划。1.1 1.1 项目来源项目来源

6、为深入贯彻新土地管理法,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湖南省某某市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据 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及 某某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 年),某某市国土资源局拟在三尖乡开展一定规模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工程。由于自然因素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全市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土地整理的潜力相对较大。对具有新增耕地潜力的土地进行开发整理是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1.2 1.2 项目立项的批复情况项目立项的批复情况 某某市国土资源局在征得了某某市市委、市政府的同意与支持后,于 2

7、003年 10 月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交了项目有关报批材料。经国土资源厅认真审查评估,并派员实地踏勘,并由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承担完成某某三尖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认为该项目符合土地整理项目申报条件,满足经济和生态的要求,技术合理,建议批准该项目立项。省厅批复该项目性质为省投资的示范项目,项目类型为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 73.45 公顷,新增耕地 8.51 公顷,新增耕地比例为 11.59%。1.3 1.3 规划目的规划目的 本项目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投入,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配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落实,采取综合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

8、治理,以达到以下目的: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通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土地质量,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充分享受国家关于土地整理的优惠政策;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积,完成上级下达的新增耕地指标,确保当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通过工程、生物技术等手段,对项目区内沟、渠、路进行综合整治优化配置,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项目区内的土地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

9、整理区农民的经济利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农田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地质灾害。通过耕地综合整理,形成“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景观,提高该区域的景观价值;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稳定;提高耕地保护管理水平。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某某市乃至湖南省的土地整理工作积累经验。1.4 1.4 规划任务规划任务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导下编制的。项目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据项目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土地整理指标;分析项目区自然、

10、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作出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基础设施状况为依据,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现代化要求,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根据项目区及其外围情况,配套和完善各项工程设施,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综合评价规划设计方案;提出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措施。1.5 1.5 项目规划依据项目规划依据 1.5.1 规划及报告 1.某某市农业区划报告集 2.某某市农业区划图集 3.某某市农业区划数据集 4.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5.某某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 年)6.三尖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7.某某市统计年鉴(200

11、3 年)8.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2005 年)1.5.2 图件资料 湖南省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湖南省某某市三尖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湖南省某某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项目区实测地形图(1:2000)1.5.3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意见 主要包括湖南省某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某某市农业、水利、林业、环保、财政等部门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审意见。1.5.4 行业技术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

12、10132000)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199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T/T118-199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技术规范(SC204-98)1.5.5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

13、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8 66 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 39 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 50 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200164 号文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 282 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 316 号)1.6 1.6 实施期限实施期限 项目拟从 2004 年 1 月开始动工,2004 年 12 月竣工。项目实施期限为 1 年。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2.1 2.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某某市地处湘中腹地,资

14、水中游,属山区工矿城市。某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某某市西南端的三尖乡境内,土地总面积 81.42 公顷,建设规模面积73.45 公顷。2.1.1 地理位置 项目区东抵太石公路,南至裕源村,西临九江村,北靠粘合村,涉及的西湾、九江、利渡、三尖 4 个行政村、居委会。项目区地跨东经 1112236.61122323.7,北纬 273450.5273602。2.1.2 自然条件 2.1.2.1 地形地貌 项目区内地面海拔高程 201.0215.8m,相对高差小,地形平缓,地面坡度较小,土壤肥沃,适宜进行土地整理。2.1.2.2 土壤 项目区土壤属水稻土,其耕作层一般厚 60cm,PH 值呈中性或

15、偏酸性,地下水位较高,稻田长期清水不通气,土壤氧化性能差,致使部分稻田潜育化,土壤潜在养分高,但磷钾含量偏低,不适应水稻持续高产的要求。2.1.2.3 气候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年均气温 16.8,极端最高气温 39.7,极端最低气温-10.9,年平均无霜期 267 天,日照数 1410.4 小时,适合农作物特别是水稻及蔬菜的生长。2.1.2.4 水文 项目区内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 1473.4mm,降雨量分布不均,410 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888%,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 67.70 万立方米。区内主要河流球溪河属资水一级支流,年

16、径流量达 5076 万立方米。项目区西部有2 个水库,其中六二水库库容 10.6 万立方米,上青水库库容 8.0 万立方米。同时,该区地下水丰富,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项目区地处本市最大的溪谷平原区,大量洪积冲击物在这里沉积下来,地势平缓,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强,宜于水稻种植。从土壤地质条件来看,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尤其希望通过土地整理,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改善项目区土壤条件。2.1.2.5 自然灾害 项目区紧靠球溪河,受洪涝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由于本市降水在时间分布上差异明显,410 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888%,春夏两季外河水位高,暴雨出现多,易形成涝灾

17、,遇强大暴雨时,还可能造成山洪爆发。球溪河两岸原有堤防由于年久失修,洪峰时期漫水渗水现象时有发生。2.1.3 自然资源 2.1.3.1 光热资源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年均气温 16.8,极端最高气温 39.7,极端最低气温-10.9,10积温 5334.2,年平均无霜期 267 天,日照数 1410.4 小时,日照百分率年平均为 32%,光热条件能够保证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的生长。2.1.3.2 水资源 项目区内水资源较为丰富,资水一级支流球溪河纵贯南北,还可利用六二水库和上青水库灌溉,区内沟渠进行整理补充后,完全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用水。项目区居

18、民生活用水一般取自地下水,水质良好。2.1.3.3 生物资源 项目区气温适宜,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长,动植物种类多,项目区植被覆盖率 85以上,植物以农作物为主,主要是水稻和蔬菜;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鸡、鸭等。现水田以种植中稻为主,旱土以蔬菜种植为主;畜禽养殖以猪、牛、羊、鸡、鸭为主;球溪河水质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2.1.4 社会经济条件 三尖乡位于某某市西南端,东南与新邵县的大兴和龙溪铺接界,西与新化县石冲口镇天龙山接壤,北与禾青、潘桥两镇毗邻,境内有太石公路(县道)、S312 线(省道)通涟源和溆浦、S217 线(省道)通新化和邵阳。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 73.45 公顷,涉及人口

19、3677 人。人均土地 0.020 公顷,人均耕地 0.014公顷。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以土为本,在种植水稻、红薯等粮食作物和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区农民正在寻求通过增加土地投资,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路子,项目区内无土地抛荒现象。农民这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及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的经营理念,为项目区土地整理后的土地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经营保障。同时也表现出项目区农民希望对其土地进行整理的强烈愿望。此外项目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对其进行整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区距娄底市区仅 90 公里,某某市区仅 17 公里,紧靠项目区有连接某某市的县道贯穿南

20、北,对外交通十分便利。2.2 2.2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2.2.1 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2.2.1.1 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东部球溪河岸有一条 1.832 千米长的堤防,由于年久失修,漫水渗水现象严重。项目区中部偏南方有一条纵贯东西的溪,可直接从六二水库和上青水库引水灌溉,其中六二水库库容为 10.6 万立方米,上青水库库容为 8.0 万立方米,均可为项目区所用。目前溪上建有一座拦水坝,而项目区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土渠,可通过拦水坝向溪以北的土渠内引水进行灌溉。同时项目区内偏南方球溪河上建有 2 座拦河坝,可通过拦河坝灌溉溪以南的大部分地方,并可将水引入溪以北灌溉,球

21、溪河上还建有一座渡槽,可通过土渠向球溪河以东引水。由于区内缺乏统一规划,加之现有渠系年久失修,过水能力急剧下降,且田间渠系未形成有效灌溉网络,因此,项目区需通过土地整理,从根本上完善灌排渠系。2.2.1.2 交通状况 项目区距娄底市区仅 90 公里,某某市区仅 17 公里。项目区外紧邻东边自南向北有县级公路通往某某市,对外交通非常便利。区内现有乡镇干道 2 条,球溪河上建有 4 座桥,其中 1 座为人行桥。大部分田块由于道路限制,无法实行机械化耕作。项目区内除以上对外对内交通道路外,再无其他道路。因此,本项目区道路急需通过土地整理加以配套。项目区道路系统亟待完善,以满足村民的生产需求。2.2.

22、1.3 林网建设和生态环保设施状况 项目区位于某某市西南部溪谷平原区,一般年景无风害,故未设置农田防护林体系。林网建设主要为沿河防护林及居民点周边的绿化树木。项目区各级道路两侧均无防护林,因此,从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考虑,应对其进行林网配套建设。项目区内属于溪谷平原地区,气候温和,水分充足,植物生长繁茂。项目区附近有一个水泥厂,存在轻微污染,环境的污染因子主要还是农民的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污染,基本上不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项目区内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堤防需要护坡。2.2.1.4 电力设施状况及其他设施状况 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电力充足。项目区东边 800m 处镇政府附近建

23、有一座变电站,沿县级公路和乡镇主干道拉通了高压线,区内纵横交错的低压网已接入各村民小组和各居民点,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居民生活用电及农业生产性用电的需要。2.2.2 基础设施状况对规划的影响 经过对项目区的实际踏勘,结合其农田基础设施现状,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田间灌排水问题。即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提高设施服务质量,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田间沟渠路林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布置,既要增加沟渠、道路的总面积,又要提高其分布密度与均匀度,做到灌排分开,灌水方便,排水通畅,将项目区变成“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的高产农区;二是项目区对外交通

24、便利,但区内交通条件较差,规模小,机耕道狭窄,路面状况差,满足不了机械作业要求;生产道布置稀疏,且布局不合理。通过完善道路系统,改善项目区的道路状况,满足村民的生产需要。2.3 2.3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2.3.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 81.42 公顷。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 73.45 公顷,其中农用地 65.32 公顷,占项目建设规模面积的 88.93(其中灌溉水田 49.19 公顷,占 66.97;旱地 3.62 公顷,占 4.93;农田水利用地 1.25 公顷,占 1.70;农村道路 0.73 公顷,占 0.99;田坎 10.53 公顷,占 14.34);建设用

25、地 0.68公顷,占 0.93(废弃铁路用地 0.68 公顷,占 0.93),未利用土地(荒草地0.92 公顷,占 1.25;滩涂 6.54 公顷,占 8.90)。非平整区面积 7.97 公顷,其中坑塘水面 0.04 公顷,宅基地 0.80 公顷,河流水面 7.13 公顷。(详见附表 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2.4 2.4 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 项目区内光热充足,水量丰富,土壤主要由洪积冲击物沉积而成,地下水丰富,有机质含量高,PH 值适中,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对项目区土地经过完善水利设施和交通设施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并对土壤稍加改良,项目区容易改造成高产稳产水田、旱地。

26、土地平整后,形成比较整齐的格田,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操作,利用价值较好,同时也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2.5 2.5 水资源平衡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 2.5.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降雨、径流 项目区位于资水的一级支流球溪河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473.4 毫米,降水在年内分布不均,46月降水量占全年 36.1%,79 月降雨占全年的 25.3%,11 月至次年 1 月降雨占全年的 12%,是少雨期。项目区一般不缺水,但在特枯旱年份由蓄水工程灌溉部分有缺水发生,但缺水不多。降水年际变化不大,最大降水量为 1627.0 毫米,为多年平

27、均降水量的 1.1 倍,最小降水量 1234.0 毫米,为最大降水量的 75.8%。(2)地表水资源 项目区降水较足,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该区没有径流站,根据某某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查得该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850 毫米。再根据 CV 和 CS值,推算项目区不同频率的地表水资源。计算结果详见表 41。表 41 项目区不同频率地表水资源量 频率 P=20%P=50%P=75%P=90%多年平均 地表水资源量(万立米)90.60 66.22 50.17 39.02 67.70 此外,球溪河由新邵县流入的客水有 3633 万立方米。(3)地下水资源 项目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裂隙岩溶水,由降水和灌溉回归

28、水补给。地下水资源按全县平均地下水模数估计。详见表 42。(4)项目区水资源总量 项目区的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详见表42。表 42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表 频 率 地表水(万立米)地下水(万立米)水资源总量(万立米)备 注 P=20%90.60 8.29 98.89 P=50%66.22 8.29 74.51 P=75%50.17 8.29 58.46 P=90%39.02 8.29 47.31 2.5.2 可供水量计算 项目区农作物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球溪河,此外还有小二型水库两座、山塘三座。(1)球溪河拦河坝引水工程可供水量计算 球溪河由新邵县流入的客水有 3633 万立方米,水

29、源有保证,可供水量按所设计的灌溉面积计算。计算结果见表 43。(2)蓄水工程可供水量计算 六二水库集雨面积为 0.3 平方公里,总库容 10.6 万立方米,上青水库有效库容 8.0 万立方米。两水库主要由降水和丰富的地下水补充水源,根据当地资料,能为本项目区提供的有效水量为约 20 万立方米。(3)提水工程可供水量计算 项目区有提水工程一处,水源有保证,可根据灌溉面积以需定供的方法计算可供水量。计算结果见表 43。表 43 项目区可供水量汇总表 拦河坝引水工程(万立方米)水库蓄水工程(万立方米)提水工程(万立方米)备 注 42.36 20.12 3.11 (4)项目区附近有山塘三座,为项目区的

30、旱地提供自流灌溉水源,项目区的 F区由原有的渠道提供水源,据当地资料可满足灌溉要求。2.5.3 需水量计算(1)计算范围 项目区的需水主要是农业,而乡镇企业、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和其他用水所占比重很少,而这些用水一般取之河流、泉井,无需水利工程供水,旱地面积较小,可由三座山塘自流灌溉。本次计算只考虑现有水田、新增耕地的需水量。(2)灌溉定额的确定 根据湖南省水稻灌溉定额等值线图查算,结合某某市的多年降水、蒸发资料,以及单、双季稻的灌溉制度,采用“逐日平衡法”计算历年单季稻、双季稻的灌溉定额。通过频率计算,选出不同保证率的灌溉定额。农作物的组成以种植双季稻为主,在双季稻后复种其它冬季作物。经计

31、算,各种作物综合净灌溉定额如下:平水年(P=50%):9555 立方米/公顷 中等干旱年(P=75%):10515 立方米/公顷 特枯干旱年(P=90%):11190 立方米/公顷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n=0.90。灌溉用水时间为 4 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2.5.4 水资源平衡分析(1)原则与方法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计算的原则方法如下:供水不留缺口,尽量满足需水要求;农业灌溉保证率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规定,取 p=90%,设计代表年为 1978 年;农村饮用水、乡镇企业用水和其它部门用水,因不通过水利工程供水,故不参与平衡计算。(2)水资源平衡计算 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按保证率为 P=

32、90%的来水与需水,逐月进行平衡计算,其成果见表 44。表 44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成果表 单位:定额 立方米/公顷 水量 万立方米 月份 灌溉需水量 栏河坝引水 工程 水库蓄水 工程 提水工程 平衡 结果 综合净灌水定额 需水量 供水量 可利用水量 供水量 可利用水量 供水量 可利用水量 余 缺 4 531.5 3.06 2.25 2.02 0.96 0.86 0.20 0.18 0.00 5 206.84 1.19 0.87 0.78 0.37 0.33 0.08 0.07 0.00 6 2153.04 12.40 9.10 8.19 3.88 3.49 0.79 0.71 0.00 7

33、 3179.25 18.30 13.45 12.11 5.72 5.15 0.87 0.78 0.27 8 1942.96 11.19 8.28 7.45 3.5 3.15 0.25 0.23 0.36 9 1983.51 11.42 8.41 7.57 3.57 3.21 0.57 0.52 0.13 10 1192.56 6.87 5.04 4.53 2.15 1.94 0.35 0.31 0.08 合计 11188.66 64.42 47.40 42.66 20.12 18.13 3.11 2.80 0.83(3)水资源平衡分析结论 项目区的水源水量丰富,灌溉保证率较高,只在特枯旱年份由

34、蓄水工程灌溉部分有缺水发生,但缺水不多,可通过渠道整修、配套和水源挖潜解决。本次规划新增耕地所需灌溉水量由拦河坝工程进行调剂供应。2.6 2.6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6.1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 8.51 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 11.59%(其中通过其他农用地中田坎整理新增耕地 4.37 公顷;建设用地中废弃铁路用地整理新增耕地 0.68 公顷;未利用地中荒草地整理新增耕地 0.92 公顷,滩涂整理新增耕地 6.54 公顷;同期规划新增农村道路 3.12 公顷,新增农田水利用地 0.87公顷。详见表 44:表 44 新增耕地来源表 单位:公顷 合计

35、农田水利用地 农村道路 田坎 铁路用地 荒草地 滩涂 8.51-0.87-3.12 4.37 0.68 0.92 6.54 在项目区土地整理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有效耕地面积的增加,同时,还兼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方面的改善,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整理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方针规划目标与方针 3.1 3.1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根据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条件及土地的适宜性和主要限制因素等情况,本次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完善项目区基础实施配套程度,使农田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产稳产农田,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产

36、环境,形成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格局;综合整理耕地、村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效养份含量,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收益;完善农田水利排灌系统、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提高农业水平化、机械化水平,达到交通便捷,排灌自如,旱涝保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3.2 3.2 规划方针规划方针 1.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稳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3.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4.在满足规划设计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争取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5.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

37、构;6.改善土地利用条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7.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8.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9.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第四章第四章 规划方案规划方案 4.1 4.1 规划标准规划标准 4.1.1 土地整理标准 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及土壤情况,将项目区内耕地分为两部分,对于坡度在 4 度以下的平缓土地,将其建设成为田成方、路成网、沟渠路贯通的平原式现代农业园区;对坡度在 415 度之间的耕地,全部改造为水平梯土;采用灌排分设的渠沟灌排系统,为防止渠道输水渗漏,渠道每间隔 4m 设一个 20mm宽的伸缩缝,采用三油二毡沥青混合物填缝止水,并确保项目区 80%以上耕地达

38、到干旱能灌、洪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的农田标准;阡陌相连的交通网络,方便农民及各种小型农机具下地劳作。4.1.2 道路建设标准 按照本规划的目标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的要求,道路建设要满足项目区对内和对外交通的需要,既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又要能保证与外界便捷的联系,以便于农产品的运出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运入。本项目区对外交通条件较好,项目区内交通规划以田间道为网络,生产路合理配套。田间道主要为农产品运输、货物运出、作业机械田间转移及机械加油服务,结合当地材料状况,按农村机耕路标准规划,采用泥结石铺面,厚度为 20 厘米,路面宽 3米,占地宽度 4.5 米,高出地面 0.5 米,为满足通行与运输的需要

39、,田间道的坡降不大于 8%(整修田间道1、3 因为与项目区外太石公路相接,采用混凝土路面);生产路为人畜下田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采用泥结石铺面,厚度 20厘米,路面宽 1.4 米,占地宽 2 米,高 0.3 米。整个道路系统要与项目区周边的主要村庄、主要公路相协调,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4.1.3 灌排标准 灌溉工程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充分利用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配套建好排灌水渠,完善项目区的引、输水网络。兼顾灌溉和排涝功能,灌溉排水系统分开修筑,并采用灌排相邻的单非式布置。按项目总体分区,每个区布置一个相对独立的排灌体系。项目区属水资源较丰富的湿润地

40、区,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在 75%95%,结合当地农业水利人员意见,确定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为 90%,排水防涝标准为十年一遇三日暴雨三日排干。在水利设施规划中综合考虑与道路、林带、田块等的紧密配合协调,兼顾田块地形和机耕的要求,考虑了提水、蓄水、输水、排水工程综合配套,增强项目区抗灾能力。4.1.4 林网建设标准 结合项目区地形条件和其他建设要求,区内田间道两旁布置两排防护林,(田间道1、2 只布置一侧,因为其靠近山和靠近球溪河)用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护林株距 2 米,树种选用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水杉树。4.2 4.2 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 根据土地适宜性分析和评价,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

41、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如下 4.2.1 项目总体规划布局 本项目建设以耕地整理为主,达到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和生产条件,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的。根据目前项目区田、路、渠、林、村的具体布局情况,结合土地整理设计的具体要求,通过科学设计和多方案的综合比较,确定将项目区划分为 A、B、C、D、E、F、G、H 八个区。(具体状况见某某市三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图)4.2.2 耕地布局 耕地方向综合考虑地形走向、灌溉排水要求、农作物的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项目区内耕地总面积 61.32 公顷,考虑地形、地貌的限制,耕作田块的规格分梯田和格田两种规格,田块之间以道路、排水沟和农田防护林为界。为增强其抗

42、倾覆能力,挡土墙的外坡设计成 1:0.4 的坡比,通过初步计算,满足抗倾覆和抗滑动要求。为了避免项目区大面积动土,将耕作层破坏程度降至最低限度,尽量沿原有田坎进行平整,在保留原有田坎基础上,对道路两侧和梯田进行护砌,当田块间高差 H0.5 米,要求进行浆砌石护砌;挡土墙的设计高度为 0.5 米,顶宽 0.3 米。梯田的设计采用每层梯田高度相等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开山区坡度不一,面积不易统计的难题,同时由于梯田高度相等,便于施工。4.2.3 防护林布局 据当地农业、气象部门提供资料,项目区所在地区基本没有大的风害天气,不需要布置防风林,但出于美化项目区环境、营造项目区优良小气候,方便人们田间作业时

43、休憩以及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考虑,沿项目区边界道路和田间道两侧各布置 1 行防护林,树种为水杉,株距 2 米,总长 6014.86 米。防护林工程共植树 3007 株。4.2.4 农村道路用地布局 项目完成后,区内农村道路用地面积 3.85 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5.24%。项目区内布置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路网,田间道沿田块短边方向布置,整个项目区布置主要田间路 7 条,总长 5434.53 米。生产路沿田块周边布置,整个项目区共布置生产路 6999.59 米。4.3 4.3 土地利用工程规划土地利用工程规划 土地利用工程布局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布局、灌溉排水工程布局、道路工程布局

44、和农田防护林工程布局等。土地利用布局是整个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布局时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确定了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农地重划、土地平整、各种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为主的布局模式。4.3.1 土地平整工程 在确保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节约投资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为本项目土地平整的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讲,土地平整应满足项目区内耕地对坡地的要求以及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需要;从细部来看,土地平整应符合农作物耕种的需要。据此,确定项目区均采用内部平整模式,以田块内部平整为主,田块之间平整为辅。经论证,在地势平坦地带,结合道路工程和灌排工程布局田块。格田长 80120 米,宽 2040 米。在部分

45、丘岗地规划设计为梯田,田块布设顺山坡地形,按照“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布设。4.3.2 农田水利工程 充分发挥项目区原有的水库、山塘、河流和灌排设施的功能,并配置好排灌渠系,完善项目区的引、输水网络。兼顾灌溉和排涝功能,灌溉排水系统分开修筑,并采用灌排相临的“单非式”布置。按项目总体分区,每个区布置一个相对独立的灌排渠系。为此,项目区布置了 4 条斗沟和 1 条斗渠,在南北方向相隔一定距离布置了农渠和农沟,在坡地沿等高线也相应布置了农沟和农渠,消除了灌排死角,能够满足各田块的灌溉和排涝要求,保证农作物高产。规划新修斗渠 2条,共 1126.82 米;整修斗渠 2 条,长 1637.67 米

46、;新建斗沟 1 条,总长 1416.24米;新建和整修农渠共 22 条,总长 6438.03 米;新建农沟 16 条,总长 4887.69米。各项工程具体结构类型设计见第二章工程设计及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图册。4.3.3 田间道路工程 为方便农业生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项目区内应有完善的道路系统,本规划的道路工程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本工程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种道路类型,整修田间道(1、2、3、4)长 913.49 米,与项目区外太石公路(现状为水泥路面)相接,占地宽 4.5 米,高出地面 0.5 米,路面宽 3 米,浆砌石路肩,设计水泥路面;新修田间道(1、2、3),长 4521.03 米,占地宽

47、 4.5 米,高出地面 0.5 米,路面宽 3 米,浆砌石路肩,设计泥结石路面厚 20 厘米。生产路占地宽 2 米,高出地面 0.3 米,路面宽 1.4 米,设计泥结石路面厚20 厘米,项目区内新建了 44 条生产路,总长 20917.13 米。(具体布局详见某某市三尖土地整理规划图)项目区路网与现有的太石公路相连接。道路规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解决现有村庄至田间、村庄之间、村庄与境外的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运输问题,因村庄分散,重点考虑了主要村庄的交通;二、受地形、坡度的限制,田间道很难取直的地方,尽量以现有坡度较缓的生产路为路基。4.3.4 农田防护林工程 根据土地适宜条件,对土地进行

48、深翻整平,防护林统一栽植优良品种,尽最大努力保证树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项目区内风力侵蚀对生态环境危害不大,但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为改善生态环境,可沿项目区边界道路和田间道以及河堤两侧各布置 1 行防护林,树种选择要求适应性强,成林快,整齐美观,水土保持防护效益高。防护林保持合适的行距和株距。项目区选择种植水杉,株距 2 米,总长 6014.86 米。防护林工程共植树 3007 株。4.4 4.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耕地面积增加 8.51 公顷,比原有耕地面积增加16.12%;道路面积增加 3.21 公顷,沟渠面积增加 0.87 公顷,项目区内水域面积基本保持

49、不变,田块、道路、沟渠及防护林带等的布局得到全面系统的规整。4.5 4.5 土地生态保护方案土地生态保护方案 本项目土地整理需扰动一定面积的地面,项目施工所产生的堆土、堆石,如不采取水土保护防止措施,随意堆放将引起局部水土流失,有可能淤积水库、塘坝,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地生态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原则,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控制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保护、改良、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重构新的更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体措施:缓坡地开发,其坡度小于 15 度方可实施改田。所有固定式灌溉渠道均采用每间隔 4 米

50、设一个 20 毫米宽的伸缩缝,采用三油二毡沥青混合物填缝止水。3 主体工程完工后,其弃土场、弃石场、取料场、临时施工场地采取清理、回填、整平、覆土程序进行场地清理及土地整理,覆土厚不得小于 50 厘米,及时恢复。4.6 4.6 土地权属调整土地权属调整 土地整理必然涉及到土地权属的变更和调整,牵涉到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人的利益。人们对权属划分极度关注,如调整不当,往往造成土地纠纷,甚至引起社会不稳定。为了促进土地经营管理规模化、效益化,保护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必须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权属界线的调整要保障土地整理地块经营的完整性,防止人为割裂,违背土地整理的初衷。因此,必须在“尊重现实、照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