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佛教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5772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南佛教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越南佛教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越南佛教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越南佛教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越南佛教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越南佛教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南佛教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纲阮登请越南佛教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RESEARCH DESIGN IN GARDENING LANDSCAPE OF TRUC LAM MONASTERY IN VIETNAMESE BUDDHISM.摘要佛教自从印度和中国传入越南后,作为越南宗教派别之一,在其生根成长的过程中完成了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与印度佛学理义迥异的越南化佛教,对越南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越南佛教竹林禅派是越南“禅”和中国“禅”再加上越南社会与文化背景在漫长的时间内酝酿、发展而形成的结果。竹林禅派,对越南传统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尤其是在园林、建筑、哲学、美学等方面留下了深深的佛学烙印

2、。竹林禅宗寺院园林 (Bamboo Zen temple gardens),亦即佛寺的附属园林,同时也包括了寺内外的园林绿化环境。其主要是指附属于佛教寺院内的园林,也包括寺院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绿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这些寺院园林有大有小,遍布在越南的城乡各地,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当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形成各自的特色。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以竹林禅派为主的寺院园林。本文对竹林禅宗寺院园林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从继承、发展、保护与创新的观点出发,通过对竹林禅宗典型的寺院园林的深入认识和把握竹林禅派造园理念,园林布局,建筑风格,植物种类的选用

3、寓意,植物配置手法。对此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同时其他风格的现代园林设计也可从中得到借鉴。Abstract第一章 :结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越南是深受佛教影响的国家,全国75%的人受过佛教教育或影响,60%的人信仰佛教。目前,越南全国约有出家僧尼32000多人,寺庙14000余座。 佛教于约公元前五世纪诞生于印度,到公元一世纪前后佛教内部起了改革与变化,从原有的佛教出发:分成大乘佛教(Mahayana Buddhism)小乘佛教(Hinayana Buddhism) 约在公元一世纪汉朝时,佛教由印度向北走,经过西域(今新疆省),进入中国本土,又再传到朝鲜和日本,并传到越南(安南)。走

4、这条路线的佛教叫做北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范围。 古代越南佛教最早传入有两条路:一条是从陆路进入,一条由印度经海路进入。据越南佛教史记载,公元一世纪印度佛教通过海路传入越南,也有从南亚,西亚的移民或有僧。后来越南佛教又受到中国佛教的影响,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应属于南传路线才对,但因为越南的佛教系由中国直接传入,所以成了北传大乘佛教的系统。 越南佛教是大乘佛教,属北传,与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南传小乘佛教不同。竹林禅派为陈朝开国皇帝陈太宗所创。陈太宗曾受于由中国赴越的天封禅师,又从宋朝禅师德诚参学。竹林禅派以陈仁宗为初祖,传位出家,在海阳东潮县安子山花烟寺出家修行,讲授禅弹法,正

5、式创立竹林禅派,宣扬佛法不离世间法。认为心即是佛,佛在众人心中。该派因得皇室大力扶持,成为陈朝时期越南佛教的主要派别,对越南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竹林禅宗寺院园林 (Bamboo Zen temple gardens),亦即佛寺的附属园林,同时也包括了寺内外的园林绿化环境。其主要是指附属于佛教寺院内的园林,也包括寺院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绿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这些寺院园林有大有小,遍布在越南的城乡各地,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当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形成各自的特色。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以竹林禅派为主的寺院园林。越南佛教史的大多数时期,佛教

6、是受到统治者支持和扶助的。尤其是10-14世纪,越南佛教非常兴盛,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丁朝(968-980),前黎朝(980-1009),国家政权主要掌握在僧侣和武将手中。当时“帝僧共治天下”,不少僧人出入宫廷之间,参与朝政,掌握军权,制定律令,享有种种特权。李朝(1010-1225)建立后,尊佛教为国教,历代国王大都信奉佛教,其中圣宗、英宗和高宗都是草堂派弟子。他们不惜人力、物力,竞营佛寺,度民为僧。如1031年,朝廷出资建筑了950座寺庙,1129年,全国举行了84000座宝塔的落成典礼。当时盛况如越鉴通考总论所说: “僧尼民间半,佛寺满天下。”陈朝(1226-1400)前期

7、,太宗、仁宗先后出家,创立竹林禅派。佛教受到皇室扶持,非常兴盛。 陈朝末期,由于朝廷采取抑佛重儒的政策,多次沙汰僧徒,限制僧侣势力的发展,因此儒学兴起,佛教日渐衰落。后黎朝(1428-1527)建立后,奉儒教为国教,禁止新建庙宇,命令朝廷官员不得与卜筮道释交往,还组织对佛教的批判,佛教一蹶不振。1500年,黎氏朝廷更下令,只许庶民信奉佛教。从此,佛教便从皇室庇护的贵族化宗教转化为以平民信仰为主的民间宗教。 17、18世纪,越南出现南北分立的封建割据局面,北方郑氏王府与南方阮氏王府都保护佛教,延请高僧讲经,修建寺院,佛教得到复兴。但佛教的势力已不可与其兴盛时期同日而语。19世纪越南沦为殖民地后,

8、佛教徒积极参与了反对法、美帝国主义的斗争,许多寺庙被毁因为战争。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45年9月2日建国,1975年7月全国统一。越南佛教受到越南政府的积极扶持。越南佛教界曾积极参加越南民族解放事业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为国家的解放和统一做出积极贡献。现在又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拥护政府。因此得到越南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至今在党,政府和佛教徒在国内国外的关心,许多佛教寺院项目重建,翻新在旧址以及建设新佛寺满足需求信仰。但缺少的是对佛寺园林的研究,对竹林禅宗寺院园林这方面更没有研究的质料。在越南,关于佛教的研究主要为综合性的佛教史的研究,对于竹林禅派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专门的针对竹林禅宗寺院

9、园林的研究的资料来看更少甚至没有。针对将来的保护,继承与发展佛教在越南本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正是在背景需求下,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从继承、发展、保护与创新的观点出发,通过对竹林禅宗典型的寺院园林的深入认识和把握竹林禅派造园理念,园林布局,建筑风格,植物种类的选用寓意,植物配置手法。对此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同时其他风格的现代园林设计也可从中得到借鉴。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越南研究状况有关竹林禅宗寺院园林的研究分散,至今尚未有人对这个方面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所以笔者首先拟对有关文献质料进行考证,然后再挖掘归纳,推论,选取精义,重心整合对竹林禅宗寺院园林研究。关于本研究的相关成果,

10、在越南出版有:Huong ve su to truc lam Tran Nhan Tong nha xuat ban ton giao (1.2009); Tran Truong, Danh nhan Yen Tu nha xuat ban van hoa thong tin (1.2008); Thich Thong Phuong, Tran Nhan Tong voi thien phai truc lam nha xuat ban ton giao (2008); Chua Yen Tu lich su, tryen thong di tich danh thang nha xuat b

11、an van hoa thong tin (2008); Le Quang, Yen Tu Di tich, lich su, danh thang nha xuat ban van hoa dan toc (2009); Nguyen Duc Thiem, Khia canh van hoa xa hoi cua kien truc Nxb xay dung (3.2008); Ha Van Tan, Den voi lich su van hoa Viet Nam Nxb hoi nha van (2005);Chu Quang Tru, sang gia chua xua Nxb my

12、thuat (2001);Vu Tam Lang, Kien truc co Viet Nam Nxb Xay Dung (7.2008);My thuat thoi Tran Nxb Van hoa (1977);My thuat thoi Le Nxb Van hoa (1978); Tai lieu dich thuat cac van bia chu han tren bia, thap luu tru tai ban quan ly di tich danh thang Yen Tu (1993); Van hoa va kien truc Phuong dong Nxb Xay d

13、ung (8.2009); Ngo Huy Quynh, Tim hieu lich su kien truc Viet Nam Nxb Xay Dung (6.2000);Ky yeu 700 nam ngay vien tich so to truc lam Nxb Ton giao (2008);Zen Buddhism and Nationalisme in Vietnam . Thich Thien An Los Engeles (1973);phan vien nghien cuu phat hoc, Thien Uyen Tap Anh, Nxb Van hoc, Ha Noi,

14、 (1990).;Tran Lam Bien, Dien bien kien truc truyen thong Viet vung chau tho song Hong, Nxb Van hoa thong tin ,(2008); Nguyen Thanh Sy, Yen Tu va thien phai truc lam , So Van hoa thong tin tinh quang ninh,(1993); Tran Lam Bien, Chua Viet, Nxb Van hoa thong tin, Ha Noi ( 1996); Nguyen Hong Kien, Mat b

15、ang nhung kien truc ton giao co truyen cua nguoi Viet,Tap Chi Van Hoa nghe thuat so (11-1999); Thich Phuc Son, Tam To Thuc Luc, Vien Nghien Cuu Phat Hoc Viet Nam (1995); Ky yeu hoi thao khoa hoc lan thu hai ve Yen Tu nam (2001); Nguyen Tran Truong, Chua Yen Tu, Nxb van hoa thong tin (2007); Thich Th

16、anh Tu, Tue Trung Thuong Si Ngu Luc Giang Giai,Nxb Tong Hop Tp.Ho Chi Minh (2004.6); Thich Thanh Tu, Thien Su Viet nam ,Nxb Tong Hop Tp.Ho Chi Minh (2008.5); Thich Thanh Tu, Tam To Truc Lam giang giai,Nxb Tong Hop Tp.Ho Chi Minh (2005.12);Nguyen Lang, tai lieu da dan va Nguyen Tai Thu (chu bien), Li

17、ch su Phat giao Viet Nam , Vien Triet hoc, Ha Noi, (1988);Dai Viet su ky toan thu, Vien Su hoc, NXB KHXH Ha Noi, (1972) 等等。 1.2.2其他国家研究状况这几十来年寺庙园林的研究对世界和中华学者吸引极大兴趣与关注,促使对寺庙园林投入了很多的研究,一些专家和学者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但对此研究目前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笔者阅读还没找到对此研究的内容。不过竹林禅宗是属于禅宗对中国和世界对禅宗寺院园林的研究这些质料给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与提供大量参考价值。赵光辉

18、在八十年代末期所著的中国寺庙的园林环境一书中,详尽介绍了我国寺庙园林在环境处理上的类型及构景布局,分析了古代在建筑与环境园林化的处理手法及规律。金荷仙发表了一篇名为“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的文章,主要以苏州寒山寺、浙江天目山禅源寺、浙江天台国清寺等著名寺庙为实例,分别从寺庙园林造景手法(借景、障景、虚景)、寺庙植物的选择及其隐含的佛教寓意等方面,阐述了寺庙园林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意境表现手法。西南大学周维琼以人文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归纳出中国寺庙园林的四个特点,即“宗教性、人文性、景观性和自然性”。上海交通大学丁兆光等撰写的“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一文中,以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的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

19、、慧济寺三大佛寺为研究主体,分别对其空间形式、空间序列和空间结构等方面,阐述了“普陀山三大佛寺具有浙江佛教寺庙建筑所独特的地域特征,即因地制宣、崇尚自然。对中国名山的寺庙园林环境的空间构成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北京林业大学刘媛在“浅谈中国寺庙园林”一文中,从寺庙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寺庙园林的布局形式和植物造景等方面,分析出中国寺庙园林的历史演化过程、寺庙园林中布局、植物的特点,并强调的中国寺庙园林的保护问题。金荷仙和华海镜的“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一文,从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的研究角度出发,论述了其对自然的态度及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并对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覃勇荣在“佛

20、教寺庙植物的生态文化探讨”一文中,通过对寺庙园林植物的调查研究,了解寺院植物的种类组成、功能特点、保护现状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探究佛教寺庙植物对大众心理的影响。在对佛教智慧和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利用寺庙植物和佛教生态文化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天津大学的刘庭风在其所编著的日本小庭园一书中,介绍了许多日本寺院园林的实例,是研究日本寺庙园林的重要依据。其中的日本京都市东山区本盯店一座寺院园林龙吟庵敬爱庭,以枯山水为主,面积仅6.5平方米,”,可见,日本寺庙园林的表现是不拘泥于面积大小,而是物尽其用,园尽其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法教授对中外佛教寺庙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对比研

21、究,“从佛教文化角度,论述佛教寺庙在印度、南亚、汉地三地的性质、功能、建筑形式和意义的异同,着重探讨本土文化对佛寺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及影响庄裕光所著的风格与流派一书中,对印度、日本、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寺庙园林的建筑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大量且又详实的案例及理论研究。“佛教于公元六世纪中叶经朝鲜百济王的引荐传到日本。百济王还输送了一些熟悉中国工艺的建筑工匠帮助日本建造佛寺,故日本早期佛寺的建筑具有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若干特征”。“Temple Space and Buddhist Well-being - Religious Health (2007 )”一文中,以浙江杭州中天竺寺为例,指出寺庙空间从未独

22、立于社会而存在,并分析了中国僧侣的佛教信仰、清规惯例以及与西方基督教徒的区别等。1. 3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1)竹林禅宗寺院园林概况。对竹林禅派在越南的分布情况,自绘了越南主要竹林禅派寺院园林分布图,以了解这些主要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的地理位置及分布情况。(2)竹林禅宗寺院园林研究。竹林禅派寺院园林在造园选址,造园理念,园林布局,建筑风格,植物种类的选用寓意,植物配置手法,叠石理水,色彩及装饰等方面研究分析找出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的特色。(3)竹林禅宗寺院园林按列分析。将主要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的历史轨迹和基本概况进行描述,重点对寺址的选择,寺院的园林布局,建筑规模,寺院植物种类

23、的选用和寓意,植物配置手法等方面的特色之处,进行分析。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和整理相关书籍、期刊、杂志及硕、博士论文,了解现阶段的研究动态,获取相关的理论成果,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2,归纳分析法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归纳出基本规律和共性,提高了论文的分析深度与“规律”可靠性。本文广泛涉猎参考资料,包括书籍、古籍、缮本、文献、相关论文和网络资料等,在吸收了大量关于竹林禅宗寺院园林的信息与知识后,经过分析、归纳,总结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寺院园林的特点,将各部分研究内容充实并贯穿起来。3,案例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竹林禅宗园林实

24、例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相关资料对竹林禅宗寺院园林的特征加以解析,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实例支持。在选择寺院园林的重点分析案例上,借用文献检索法,整理的相关书籍和文献等,分析、筛选,并最后确定以龙峝寺和西方禅寺为重点研究案例。4,比较分析评价对各个竹林禅宗寺院园林在造园选址,造园理念,园林布局,建筑风格,植物种类的选用寓意,植物配置手法,叠石理水,色彩及装饰等方面研究比较分析找出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的特色,得出指导越南佛教园林景观的理论依据。 1.3.3技术路线本文共分5章,其中3,4章是重要部分第二章 :越南佛教与竹林禅宗 2.1越南佛教概述佛教(Buddhism)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是世

25、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体系之一。相传是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由古印度的迎毗罗卫国(今为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迎牟尼所创。“释迎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迎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佛家讲求的是“仁爱、博大、空静、顿悟”的精神境界,而僧人们为了寻找一个宁静、清闲的地方进行参禅修行,多偏爱在山明水秀之地结庐建寺。佛教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内容博大、教理精深,其影响之大绵延至今。越南佛教(Vietnamese Buddhism)是北传佛教之一。约于2世纪开始从中国传入。 初传时期 据越南禅苑集英记载,195年,东汉苍梧(今广西梧州)学者牟子奉母流寓交趾(指今越南北

26、部)。他“锐志于佛道”,著有牟子理惑论。这是佛教传入越南北部的开始。约在255256年间,月氏僧侣支疆梁接(畺良娄至)到达交州。3世纪末,印度僧人摩罗耆域经扶南至交州,同时到达的还有僧人丘陀罗;在交州北宁建有法云、法雨、法雷、法电四所寺宇。 23世纪,佛教已经多种途径传入越南。首先,由于中国中原战乱,大批士民流寓交州,将佛教带入;其次,南亚、西亚的移民及僧侣从海路进入交州;第三,也可能经由缅甸、云南进入红河谷地。史载三国东吴所属交州太守士燮,“出入鸣钟磐,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这些夹毂焚香的胡人即来自南亚、西亚或西域的僧人。 发展过程 6世纪后,越南僧团逐渐形

27、成。574年印度僧人毗尼多流支到达长安,580年至交州,弘传禅宗,为越南佛教禅宗始祖。79世纪,越南佛教传播更广,寺庙遍及各地。9世纪初,无言通在交州,创立新的禅派,对越南佛教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据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唐代中国僧人到达交州弘传佛教,或与越南僧人同往印度或南海求法取经者的人数颇多。义净记述了运期、解脱天、窥冲、慧琰、智行、大乘灯六位越南僧侣求法取经的事迹。 1014世纪越南佛教兴盛。佛教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从939年吴权称王,经过丁朝(968979)和前黎朝(9801009),封建国家政权主要掌握在僧侣和武将手中。国王重用僧人,赋予特权;僧人参与朝政,制定律

28、令文书。前黎末年,国王黎龙铤在位,因僧侣权柄过重,试图压抑。以僧统万行和尚为首的僧侣集团便支持殿前指挥李公蕴,乘国王去世之机,篡夺了政权。李公蕴为万行之侄,建立李朝(10101224)后,尊万行为国师,以佛教为国教。李朝各代国王大力推崇佛教,传播禅宗佛学,各地广造寺宇,度民为僧,出现了百姓大半为僧,国内到处皆寺的局面。陈朝(12251399)建立后,继续推崇佛教,弘扬禅宗。 李朝和陈朝前后400年间,有8位国王出家为僧。尤其是陈朝前期陈太宗、陈仁宗先后禅位出家,创立竹林禅派,并派遣使臣到中国求大藏经,在国内印刷佛教经典和佛像。这一时期寺院形成一股社会势力,拥有寺田、食邑和田奴;僧侣享有免除赋税

29、、徭役的特权,高级僧入出入宫廷、官府,位比王侯卿相。僧团制度正式形成,组织严密。上有国师、僧统和僧录,各府有教门公事。寺院林立,建筑富丽堂皇。佛儒消长 14世纪以后,由于儒学的发展,儒士阶层势力上升,僧侣集团开始失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陈朝末年,朝廷多次沙汰僧徒,并限制寺院僧侣势力的发展。后黎朝(14231526)建立后,独尊儒学,执行抑佛重儒政策,道教日益兴起,佛教由此日趋衰落。朝廷禁止新建寺宇,将寺田、寺庙领地收归国有,勒令不知诵经不持戒律的僧尼还俗,并以改革民俗之名,在民众中宣传佛教为迷信异端。至15世纪后半叶,僧侣人数大减,通达佛教教义者寥寥无几。从1500年起,黎氏朝廷下令只

30、许庶民信奉佛教。从此,越南佛教便由皇室庇护的贵族化宗教转化为以平民信仰为主的民间宗教。 1617世纪,天主教开始传人越南。越南佛教虽不似以前兴盛,但仍绵延不绝。当时,封建中央政权衰落,形成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佛教有所振兴。北方郑氏王府和南方阮氏王府都曾延请中国高僧讲解佛经,修建寺院。1665年,郑王选拔国内有名佛师,为御用寺宇塑造几百尊佛像,禅宗再度复兴。隐居安子山的竹林禅派名僧白梅麟角将竹林三祖的教义和净土宗融合为一体,在河内的婆(石多)寺开创新教派莲宗。主张禅教双运,以教为眼,禅是佛心,以阿弥陀佛为禅的公案,但实修上专念弥陀名号,由此而得悟平生。此外,在越南北方有中国和尚拙公创立的拙公派,

31、这一派以临济宗为主,并受净土宗影响,亦称竹林新派。同时,还有曹洞宗的水月派。南方阮王府于1604年在顺化修建了大乘佛教的寺院天姥寺。中国僧人道明、原绍等在越南传授禅宗佛学。原绍创建临济正宗的原绍禅派,造平定十塔寺,宣扬禅净并修的教义。迄今,莲宗在越南北方仍有一定影响,而临济正宗教派在南方势力则较大。 19世纪初,阮朝建立。阮朝初年执行保护临济正宗、歧视莲宗的政策。僧纲的职位皆授给临济正宗派僧侣,对莲宗僧侣限制颇多。但莲宗派仍在北方民间活动。 1858年届,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越南佛教徒参加了爱国抗法运动。进入近代时期,越南兴起佛道儒三教合一运动。19世纪,随着天主教之传播,又出现“四数一源说”

32、。这一时期建立的高台教则是把佛、道、儒和天主教及民间信仰糅合起来的新宗教。 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45年9月2日建国,1975年7月全国统一。越南佛教受到越南政府的积极扶持。越南佛教界曾积极参加越南民族解放事业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为国家的解放和统一做出积极贡献。现在又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拥护政府。因此得到越南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2.2佛教在越南的分派(1)毗尼多流支派:印度人毗尼多流支派(Vinitavuci)于公元五七四年从印度到中国求法(与华僧赴印求法刚好相反)。此人为何不在印度研究佛法而却去中国求法?详情不知。在中国从佛教禅宗第三祖中国籍人僧璨受法后,再来到安南,建立法云寺,开始传

33、扬佛教禅宗教理,时在五九四年。此派第一传弟子是法云(六二六年),一直传到第十九代依山和尚(大慈寺,一二一三年),以后情况不明。 (2)无言通派:一位郑姓广州人,从中国禅宗百丈禅师(福州人,七二八一四年)学佛,于八二年到安南,设立建初寺。此人也是传禅宗佛教,于八二六年去世。本派第一传弟子是感诚,一直传到第十八代,以后第十八代祖另创新宗派竹林派,本派以后情况不明。 (3)竹林派:安南陈朝皇帝仁宗退位后,出家做了和尚,且成了无言通派第十八代继承人。但此人把越南佛教本色化,另立新的宗派竹林派,因他的号是竹林大士,故称竹林派。这个竹林派是越南的最大宗派,大多数人属此派别。(4)草堂派:第十一世纪时,由一

34、位住在今日越南河内开国寺的华僧草堂所创立,也是禅宗系统。第一代弟子是李圣宗(一五四一七一年),一直传到第五代,以后情况不明。 以上四派都属禅宗。禅宗主要教义讲(本来无一物),(本无烦恼原是菩提,烦恼即菩提),借着静坐和默想以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简言之,禅宗十分注重人的心,如“心”能开悟,便是成佛了云云。但这种高不可攀的深奥理论,普通人听也听不懂,遑论修行了。于是从第十六世纪起,越南禅宗开始妥协变质,逐渐吸收了(净土宗)的教义。净土宗只讲阿弥陀佛,人如能信他并念他的名号 -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梵文是Namas,巴利文是Namo,意为归命、敬礼),死后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禅宗与净土宗本来是

35、两个相对敌的宗派,禅宗讲“自力”修行开悟,净土宗则讲依靠阿弥陀佛,是“他力”譬仰。但越南禅宗以后大概受了中国禅宗已经吸收净土宗而成为“禅净合一,禅净双修”的混合影响,也变成了既是禅宗也讲阿弥陀佛的禅净兼修的混合宗了。越南除佛教外,以后也吸收了儒教和道教的信仰,各地的有孔子文庙,寺中也有老子像、孔子像和玄天上帝等道教神像。因此,越南人是佛、儒、道三教兼信,与中国人也是(三教兼信)的情形一样。 从 17世纪开始,越南陆续形成了六个新的教派,即:拙公派、水月派、莲 宗派、元绍禅派、了观禅派、宝山奇香派。从 19世纪初年开始,越南儒、佛、道三教互相融合的趋势更加显著,三教融合、三教一致、三教同源的思想

36、观点更加流行,而且也被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产生了实际的社会影响。越 南近代史上的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三教合一运动”。越南南部西安寺住持段明援于 1848年创立的佛教宝山奇香派,提倡“二无”和“四思”的教 义,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农民群众中传播较广。“二无”即无寺、无僧,“四思”即思祖先、 思国家、思三宝 (佛、法、僧)、思人间,与儒教观念多相通之处,表现了比较浓厚的入世精神。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佛教界掀起佛教复兴运动,展开了热烈的佛教争论。一些佛教居士知识分子主张用现代观点,重新解释古典佛教教义。创办佛教医院等慈善事业,利用佛教作为提高民族意识。导致了越南各地佛教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佛教教育与

37、研究的发展。 2.3佛教对越南寺庙园林的影响在佛教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越南寺庙园林,即是一类有代表性的宗教性建筑群体,又是越南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它兼具了宗教活动场所和园林游赏空间的双重功能,是世界各文明当中宗教文化与园林文化结合的突出。佛寺从单纯的宗教建筑向兼备园林游赏性质的方向演变,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而这个过程与佛教逐渐越南化的过程也是大致同步的。寺庙园林的出现与发展,不只是宗教活动场所的外在形式的变化,而且是和本土文化氛围对佛教的濡染以及与越南佛教内在精神的逐渐形成相关联的。佛教刚传入越南时,寺庙只是被上层统治者作为神仙方术一类而信奉,并没有普遍的社会影响。而随着佛教在越南陈朝时期的

38、兴盛,寺庙大大地增加了,而且其规模从内部设计到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各个阶层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信徒从平民百姓到皇亲国戚。佛寺不仅数量陡增,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其宏丽甚至不逊于皇家宫室的建筑。此外,对寺庙环境和寺外周围环境的塑造都有了新的面貌。 2.4佛教对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的影响佛教传入后,逐渐深入人心,发扬光大。越南受佛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历史上出现了众多佛教界名人,市民普遍信仰佛教文化,越南至今还留存了多处佛教寺庙。尤其竹林派还保存,继承与重建了很多寺院,龙峝寺、凤凰竹林禅寺,西天竹林禅寺等,在全国亦享有盛名。这些寺院的规模都比较宏大,表现出非凡的气度和空灵。竹林禅派寺院一般建

39、造在城郊僻静之地适宜僧侣参禅修行,供人们游览观赏,也有的在城市繁华以方便人们的信仰追求。寺院讲究中轴对称、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建筑组群风格。建筑风格吸收了儒家文化的思想,而寺院园林部分则与道教文化相联系。 2.5小结佛教(Buddhism)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体系之一。佛是觉悟,佛家讲求的是“仁爱、博大、空静、顿悟”的精神境界,而僧人们为了寻找一个宁静、清闲的地方进行参禅修行,多偏爱在山明水秀之地结庐建寺。竹林禅派寺院园林,即是一类有代表性的宗教性建筑群体,又是越南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它兼具了宗教活动场所和园林游赏空间的双重功能。佛寺从单纯的宗教建筑向

40、兼备园林游赏性质。寺院园林的出现与发展,不只是宗教活动场所的外在形式,而且是和本土文化氛围对佛教的濡染以及与越南佛教内在精神的逐渐形成相关联的。第三章 :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 3.1竹林禅派寺院园林概况竹林禅派,承袭无言通派法统。公元13世纪间,越南陈太宗受教于由中国去越的天封禅师,又从宋朝德诚禅师参学。后传至陈仁宗,更笃志禅学,出家为僧,称为竹林调御,被奉为竹林禅派初祖。这一派以临济宗为主,宣扬佛法不离世间法,主张坐禅,采用临济宗。四宾主”的师徒问答方式传道,并企图调和儒释道三教。此派是陈朝时期越南佛教的主要派别,对越南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建寺八百座,门人千余人,王公贵族无不受其教诲。 佛教

41、受到皇室扶持,非常兴盛。14世纪以后,由于儒学的发展,儒士阶层势力上升,僧侣集团开始失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陈朝末年,朝廷多次沙汰僧徒,并限制寺院僧侣势力的发展。后黎朝(14231526)建立后,独尊儒学,执行抑佛重儒政策,道教日益兴起,佛教由此日趋衰落。朝廷禁止新建寺宇,将寺田、寺庙领地收归国有,勒令不知诵经不持戒律的僧尼还俗,并以改革民俗之名,在民众中宣传佛教为迷信异端。至15世纪后半叶,僧侣人数大减,通达佛教教义者寥寥无几。从1500年起,黎氏朝廷下令只许庶民信奉佛教。从此,越南佛教便由皇室庇护的贵族化宗教转化为以平民信仰为主的民间宗教。 17、18世纪,越南出现南北分立的封建割

42、据局面,北方郑氏王府与南方阮氏王府都保护佛教,延请中国高僧讲经,修建寺院,佛教得到复兴。但佛教的势力已不可与其兴盛时期同日而语。一八五八年届,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越南佛教徒参加了爱国抗法运动。进入近代时期,越南兴起佛道儒三教合一运动。二十世纪,越南佛教振兴运动蓬勃发展,一九三一年,南圻佛学研究会首先创立于西贡,其后中越、北越相继成立佛学会。共同致力于复兴禅宗、培养佛教青年,倡用越语代替以往所用汉文,并陆续出版各种越文译本之佛教经典及杂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虽使此运动一度停顿,战后,越南独立,佛教复趋重振。一九四九年开始,于素莲、智海大师领导下,重修寺院、整顿制度、创办佛学院,并确立体制严格而全盘统

43、筹之佛学院制度,此外又推动恢复翻译、著作、出版等佛教文化工作,并设立慈善机构等。自二十世纪中叶至沦陷为止,越南人民约百分之八十为佛教徒,然部分旧信仰者未必为正信之佛弟子;至于新佛教运动者以中越、北越为多,而推动此一新兴佛教运动者,即为越南佛教总会。至今在党,政府和佛教徒在国内国外的关心,许多佛教寺院项目重建,翻新在旧址以及建设新佛寺满足需求信仰。尤其在释清涂禅师努力下继承与复兴越南禅宗,从此以来竹林禅宗寺院园林也得到重建,翻新。以下是竹林禅宗寺院在释清涂和尚努力下成立,用以进行参禅修行的日常佛教事务。它兼具了宗教活动场所和园林游赏空间的双重功能:真空禅寺,头顿 - 巴地省,成立于1971年04

44、月,重建1995年。常照禅寺, 龙城 - 同奈省, 成立于1974年08月。圆照禅寺,龙城 - 同奈省,成立于1975年04月。惠照禅寺, 头顿 - 巴地省,成立于1979年04月。灵照禅寺,龙城- 同奈,成立于1980年02月。普照禅寺, 头顿 - 巴地省,成立于1980年06月。 净照禅寺, 隆海,成立于1987年07月。柳德禅寺,龙城 - 同奈,成立于1982年。凤凰竹林禅寺, 林同省 - 大叻,成立于1993年04月。龙洞寺 - 竹林禅寺,安子 - 广宁省,2002重建。 西天竹林禅寺,三岛- 永福省,成立于2005年11月。 慧光禅寺,首德 - 胡志明市。香海禅寺,龙城 - 同奈。道

45、惠禅寺, 龙城- 同奈。成立于1975年,2000重建。西天尼竹林禅寺,三岛- 永福省,在建设。除了这些禅寺属于竹林禅宗系在释清涂成立与重建之外在越南还有:崇福禅寺,觉心禅寺,白马竹林禅寺,山胜禅寺,觉天寺,显光禅寺。一共21各禅寺属于竹林禅宗寺院系列。 3.2竹林派主要寺院园林的特点及分布 3.2.1竹林派主要寺院园林的特点越南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约有20多座,其中大部分香火旺盛,不仅是越南人敬香拜佛之地,也是越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禅派寺院园林在越南的特点,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竹林禅寺院园林多为历史悠久之古寺,寺院园林的建造历史久远,且多受风雨侵蚀,很少有原始建筑保留至今。这是

46、自然因素造成的。其二,越南寺院园林在历史上曾遭遇灭佛、战争、扫封建等毁坏,其历史文物大量流失,甚至被焚烧毁灭,目前,能够保存下来文物的数量较少,更为珍贵。这是人祸的因素。其三,竹林禅寺院园林的分布相对理性,通常分布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和风景秀丽的区域。这是人文环境的因素。其四,竹林禅寺院园林的类型齐全,由于北方和南方山林地貌的特征较为突出,和气候区别大多寺院都分布在南方,庭园寺院园林和寺院附属园林相对较少。这是地形、地理、地貌,气候的因素。其五,竹林禅派大多数寺院内僧侣人数少,因为数量人出家在现在社会比鼎盛时期少很多。这是社会的因素。其六,竹林禅寺院园林中有为数不少的古树名木,这

47、些古树名木是从开寺到今依旧生机盎然。这是自然和历史的因素。 3.2.2竹林派主要寺院园林的分布Hinh ban do viet nam va vi tri cac thien vien phai truc lam , gioi thieu chung ve vi tri cung nhu thoi diem xay dung cac thien ven chinh.1. 崇福禅寺2. 龙洞寺 - 竹林禅寺 3. 觉心禅寺 4. 西天竹林禅寺 5. 西天尼竹林禅寺 6. 白马竹林禅寺7. 凤凰竹林禅寺 8. 道惠禅寺 9. 柳德禅寺 10. 慧光禅寺 11. 香海禅寺 12. 山胜禅寺 13.

48、觉天寺14. 真空禅寺 15. 惠照禅寺 16. 净照禅寺 17. 普照禅寺 18. 灵照禅寺 19. 圆照禅寺 20. 常照禅寺 21. 显光禅寺 3.1.2竹林派主要寺院园林的特点 3.1.3竹林派主要寺院园林的分布 3.1.4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特色 3.2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的选址和造园理念 3.2.1越南的地貌特征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越南全国大约331,688平方千米。地形包括有丘陵和茂密的森林,平地面积不超过20%,山地面积占40%,丘陵占40%,森林占75%。北部地区由高原和红河三角洲组成。东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长山山脉及高地,以及湄公河三角洲。 3.2.2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的选址佛寺之所以选择建置于名山是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风水好,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