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 、森林公园水土保持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5787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区 、森林公园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风景区 、森林公园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风景区 、森林公园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风景区 、森林公园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风景区 、森林公园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景区 、森林公园水土保持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区 、森林公园水土保持方案.doc(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陕水保资证乙字 总编号 SLsb-0022年编号 11-Sb-002* *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送审稿)建设单位: *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编制单位: *市水土保持工作站2011年5月 批 准: 目 录1 综合说明- 1 -1.1 方案编制缘由- 1 -1.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2 -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4 -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5 -1.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5 -1.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5 -1.6水土保持监测- 5 -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6 -1.8结论及建议- 6 -2 方案编制总则- 9 -2.1方案编制

2、的目的和意义- 9 -2.2编制依据- 9 -2.3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12 -2.4指导思想- 15 -2.5.编制原则- 15 -2.6设计深度和方案设计水平年- 16 -3 项目概况- 17 -3.1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 17 -3.2项目规模及特性- 17 -3.3项目组成及布局- 18 -3.4工程占地- 19 -3.6土石方平衡及流向- 20 -3.7施工组织及材料供应- 22 -3.8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及投资- 24 -4 项目区概况- 25 -4.1 自然概况- 25 -4.2社会经济概况- 28 -4.3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 29 -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33

3、 -5.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33 -5.2主体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 33 -5.3土石方平衡分析- 34 -5.4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34 -5.5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分析与评价- 35 -5.6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38 -5.7结论性意见- 38 -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40 -6.1防治责任范围- 40 -6.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2 -7 水土流失预测- 44 -7.1 水土流失预测的目的- 44 -7.2 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时段划分- 44 -7.3预测内容及方法- 45 -7.4 预测结果- 49 -7.5可

4、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与评价- 53 -7.6 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54 -8防治目标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 56 -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56 -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57 -8.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58 -8.4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设计- 60 -8.5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 69 -8.6方案实施进度- 70 -9 水土保持监测- 72 -9.1监测目的和意义- 72 -9.2监测原则- 73 -9.3监测基本要求- 73 -9.4监测范围、监测单元和重点监测区域划分- 75 -9.5监测程序、内容与方法- 75 -9.6监测时段、频次- 80 -9

5、.7监测点位布设- 81 -9.8监测设施设备及费用- 81 -9.9监测成果- 82 -9.10监测机构与监测制度- 83 -10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85 -10.1编制原则、依据- 85 -10.2基础单价编制- 85 -10.3工程单价编制- 86 -10.4水土保持工程估算编制- 86 -10.5预备费- 87 -10.6水土流失补偿费- 87 -10.7投资估算- 88 -10.8效益分析- 88 -10.9防治效果分析- 89 -11 实施方案的保证措施- 91 -11.1组织领导措施- 91 -11.2后续设计- 91 -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 91 -11.4水土

6、保持工程建设监理- 92 -11.5水土保持监测- 92 -11.6施工管理- 92 -11.7监督管理措施- 93 -11.8竣工验收- 93 -11.9水土保持资金来源和管理- 93 -11.10 公众参与- 93 -12 结论和建议- 94 -12.1结论- 94 -12.2建议- 95 -附件:附件一:投资估算附表附件二:附图 白水县狄家河水电站工程地理位置图项目区地形项目区植被图1 综合说明1.1 方案编制缘由*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地势高峻,环境清雅,*道教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隋唐。历朝历代道教信徒云集,香火不断,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到*领略自然风光的人数显著增加,学生、干

7、部、自由职业者纷纷前去采风访古、探幽考察。*森林公园素有“西北小武当”之称。加之襟带县城,交通方便,具有良好的区位开发优势,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得天独厚。近年来,312国道的改造,西康、西合铁路的通车,西柞高速、西合高速、福银高速公路的建设,将*融入了西安1小时经济圈,这在客观上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县地处*地区南部,县境东临商南、丹凤县,北邻商州市,西连镇安、柞水,南相接可到湖北。境内有多条干线公路与县外通连,北与312国道、西与西康铁路相接,福银高速公路建成后,*森林公园距西安公路里程仅163公里,距十堰市175公里。区位条件优越,易于进入,交通便利,区域交流广泛,加之别具风

8、格的旅游产品特征,游客流极易形成。目前,森林公园的年游客规模达到了4.8万人次左右,这些游客主要来自于临近的*、柞水、镇安、商南、西安、湖北等省、县、市。随着森林公园知名度的提高和外部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森林公园的游客市场会逐渐扩大至全省乃至全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

9、计划的通知(陕发改投资2009941号),2009年9月*省*森林公园管理处委托*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进行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开发建设项目要求编制相应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于2011年5月20日委托我站进行*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站立即组织人员成立项目组,经过现场查勘、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后于2011年5月下旬完成*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编制任务。2011年7月27日,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该方案

10、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形成了审查意见;我站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完成了*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1.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2.1项目概况通过该项目建设,将有效丰富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内涵,大幅度的改善森林公园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园旅游产品的安全保障度以及旅游舒适度,改善公园内山区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公园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带动周围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项目的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将为公园跨越式发展发挥潜在的带动与促进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实现以下子项目标:1、完成景区旅游公路、旅游步道以及3处停车场、生态广场的建设,有效的改善山区交通条件,为游客提供方便

11、快捷的旅游通道,促进公园旅游的飞跃发展,并带动当地运输、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山区经济发展。2、完成*大顶供水设施建设、客服中心的建设,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住宿条件,以及后勤保障。提高森林公园的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扩大森林公园的旅游市场,推动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3、完成森林公园景区入口区的整治。扩大绿地面积,恢复生态系统,为游客营造更加优美的景观环境,合理开发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1)修建旅游公路9.38公里,旅游步道7.365公里,停车场3处共计21390平方米(小庙沟停车场与小庙沟生

12、态广场合并建设)。(2)天竺大顶10.78公里供水设施建。(3)森林公园僧道关入口区整治内容为5150平方米绿地生态恢复、1200平方米坡面防护建设。(4)旅游缆车索道建设。 估算主体工程总投资为616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3694万元。1.2.2项目区概况*森林公园地处秦岭南坡,属鹘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构造为华里西褶皱带和印支褶皱带。板岩王阎是一条复活的断裂带。由于板块抬升,断裂带南侧形成了几乎与鹘岭主脊平行的、呈东西走向的支梁。*森林公园即包括了该支梁的大部分区域。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兼有重力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5001000t/km2.a,属秦岭中高山微度流失区。水土流失容许值

13、为500t/km2a。1.2.3 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本项目主体工程拟于2011年12月竣工。本项目属建设类工程,设计水平年应为工程完工后第一年,因此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工程完工正式投入运行后第一年,即2012年。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2006年第2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号)文,项目区处于国家确定的重点治理区、*省确定的秦巴山区重点治理区,因此确定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防治标准。根据工程所在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特点和主体工程建设特点,提出水土流失

14、防治目标为:1)扰动土地治理率要求达到95%以上;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应达到97;3)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0.8;4)拦渣率应达95 %以上;5)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9 %以上;6)林草覆盖率达到27 %以上。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属土石山区,水力侵蚀I1区类型,其水土流失容许值为500t/km2a。1.2.4主体工程前期工作进展情况主体可研于2009年9月编制完成后,即开始了部分项目的建设工作。目前,旅游步道、生态广场、停车场已建成,客服中心、供水工程也基本完成,部分需完善,已投入运行,部分旅游道路和架空索道正在建设中。本水土保持方案属补做,是针对项目

15、建设现状及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相应的措施设计。本工程建设地点无居民,不存在移民搬迁问题。 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该项目属景区开发项目,对地表的扰动较小,设计中也特别注重绿化美化设计,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设计基本到位,具有比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主体工程虽然采取了防护、绿化及硬化措施,但从水保角度分析,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区域防治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行补充设计:1)排水设施不完善;2)部分坡面未进行稳定防护设计;3)缺乏施工场地临时排水设施;4)忽略了表土收集、覆土整治措施;5)缺乏植被恢复措施设计。上述措施在工程建设施工中,需严格按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与主体工程建设

16、同时进行,且要求考虑林草措施的滞后性,施工中应采取增设临时拦护、临时排水、临时覆盖等必要的临时防护措施,防止施工场地雨水冲刷和废土、废渣的流失,做到预防为主,防止“先破坏,后治理”现象发生。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主体工程可研报告提供的工程建设规模、征用、占用土地的类型、数量,结合现场勘测调查,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面积之和,该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10.48hm2,直接影响区扰动面积23.29hm2,则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33.77hm2。1.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经计算,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611.47t,其中工程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42

17、7.58t,植被恢复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183.87t。扣除原地貌水土流失背景值,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494.25t。从计算表分析,旅游道路区流失量最大,实施时应对该部分进行重点防护及监测。 1.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根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对各水土流失防治区拟布设的治理措施进行分析论证,推荐各防治区应采取的治理方案,使其尽可能科学、合理、经济,且具有可操作性,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防治针对新建的旅游道路、生态广场、停车场、客服中心、供水设施、架空索道五部分分别从工程措施、临时措施、植物措施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1.6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

18、采取定位监测与实地调查、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地面定位监测,施工建设期内实行定时监测,从施工开工开始至工程竣工,监测时段主要在汛期6月9月,每月12次,暴雨结束后应补测一次,非汛期每月1次。植被恢复期监测频次在植被恢复期间每年进行2次,但林木栽植后的1个月后,应进行重点监测,主要监测植被恢复情况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防护效果。对于调查监测的内容,一般在施工前、施工中期和完工后应全面调查一次,运行期每年一次,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以巡查为主,监测时段为不定期,且贯穿整个监测过程。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工程估算执行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2003,67号文);材料价格

19、采用工程所在地2011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总投资357.45万元,其中含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4.64万元。方案实施后,分析计算6项防治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100%,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达到100%,拦渣率为100%,土壤流失控制比1.0,林草植被恢复率为100%,林草覆盖率32%,均达到预定目标。1.8结论及建议结论: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水土保持方面无重大制约因素。虽然本项目的建设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水土流失的加剧,但通过实施本方案报告书中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真正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所产生的影响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并能为环境所接受。同时,随着林草植物的

20、逐年生长,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将不断提高,植物根系也逐渐发达,对项目区水土保持也将带来有益的影响。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而言,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建议:为确保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实施,结合同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提出以下建议:1)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为了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满足工程建设设计指标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尽量避开项目区主汛期,以最大减轻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从而实现工程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2)为减少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面积,施工时要严格控制作业范围,开挖土方集中堆放,及时处理,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同时便于植树种草。3)严格水土保

21、持工程施工顺序,工程竣工后对建设场地应及时平整及植被绿化,防止水土流失。4)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实施工作。5)项目建设涉及当地的水土保持机构,应积极配合方案的实施工作,且与本地区水土保持规划有机的结合,保证项目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6)水土保持方案在主体工程初步设计及技施设计阶段,应同时开展相应深度的水土保持设计工作。7)工程施工阶段,建设主管部门应重视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切实作好工程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加强与当地水保部门勾通,定期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执行情况,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搞好水保监督工作。*国家森林公园基

22、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省涉及地市或个数*市涉及县或个数*县项目规模旅游公路9公里,步道7公里,停车场3处;供水管道10.78公里;5150平米绿地整治、1200平方米坡面防护;旅游缆车索道建设。总投资(万元)6160土建投资(万元)2694动工时间2011.05月完工时间2011.10 方案设计水平年2012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长度/面积(m/hm2)挖方量(万m3)填方量(万m3)旅游道路9380/6.636.166.44供水管道10780/1.110.550.55停车场/2.142.142.14架空索道185

23、0/0.500.250.09客服中心0.100.310.31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地貌类型秦巴土石山区土壤类型黄棕壤、棕壤气候类型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68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33.77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10.48扰动地表面积(hm2)10.48直接影响区(hm2)23.29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10.48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611.47新增水土流失量(t)494.25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旅游道路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10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24、%) 100土壤流失控制比1拦渣率(%)100林草植被恢复率(%)100林草覆盖率(%)32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旅游道路区路基边坡挡墙长2850m;修建道路排水沟长7880m。撒播刺槐1.18hm2,需籽17.7Kg。防尘洒水客服中心区挡墙防护总长90m,布设排水渠110m。供水设施区植被恢复面积0.86 hm2。架空索道区防治边坡长180m,布设排水沟210m。绿化面积540m2。栽植香樟、迎春、葛藤,撒三叶草、黑麦草; 表土剥离600m3,编织袋挡土墙长45m,临时排水沟90m。投资(万元)258.1116.623.11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357.45独立费用45.56水

25、土保持监理费(万元)18.0监测费(万元)12.0补偿费(万元)14.64方案编制单位*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建设单位*森林公园管理处法定代表人及电话董贵青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地址*市北新街134号地址*县邮编726000邮编联系人及电话陶刚/ 0914-2389162联系人及电话司 正电子信箱sltg电子信箱2 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2.1.1方案编制目的在搞清项目区环境状况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及危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特点,结合主体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各项建议,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逐步改

26、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同时也为下阶段水土保持设计提供依据,以确保水土保持措施和主体工程的同步实施,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2.1.2方案编制的意义(1)落实法律规定的防治义务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落实建设单位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和责任,为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实施监督提供科学依据。(2)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建设程序水土保持措施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都应有水土保持措施的安排,以达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3)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论证和技术保证。(4)有利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监督。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

27、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12月25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2年8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12月26日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28日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8月29日修订);2.2.2 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5号,1995年5月31日,2005年7月8日修订);(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

28、12号,2000年1月31日颁布);(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6号,2002年12月1日实行,2005年7月8日修订);(4)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24号,2005年7月8日实行);(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水利部令第28号,2006年);(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令第14号)。2.2.3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1993第5号文);(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发2000第38号文);(3)关于印发的通知 (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

29、01第15号文);(4)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 (水保监20088号);(5)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水保2003第89号文);(6)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 (水利部办公厅文件办水保2005121号);(7)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 (20042015);(8)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 保监200522号);(9)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水利部2006年第2号公告);(10)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 水保2007184号);(1

30、1)关于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水利部国土规字1998第89号文)。(12)*省水土保持公告(*省水利厅,2006年);(13)*省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计征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 (*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1994年12月7日发布);(14)*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陕政发19966号)。(1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 200875号)。2.2.4 技术规范及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3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157742008);(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3.11645.62008);(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 (SL73.62001);(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8)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水利部 水总200367号文);(9)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额 (水利部 水总200367号文);(10)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SL342-2006);2.2.5 引用的技术资料(1)*省水土保持区划图集(*省水土保持局,1986年

32、10月);(2)*省县级水土保持简要区划汇编,*省水土保持局,*省农业区划办公室,1988年6月;(3)*县水土保持区划;(4)*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5)*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8年8月)。(6)*客运架空索道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2008年6月)2.3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2006年第2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号)文,项目区处于重点治理区,因此确定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防治标准。水土流失“三区”划分情况详见*省

33、水土流失“三区”划分图。2.4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针对项目工程建设特点,在分析评价本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基础上,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的角度出发,编制本水土保持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在防治工程建设引起水土流失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长展。2.5.编制原则1)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水土保持方案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配套法律法规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

34、总体要求,符合*省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并体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通过外业调查、勘测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2)坚持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首先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纳入到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以做到不重不漏,系统全面。水土保持工程进度与主体工程进度相衔接,保证水土保持效益的正常发挥。3)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进度,按照水土保持先拦后弃的防治原则,水土保持拦挡工程首先实施。临时挡护工程及其它水土保持工程随着主

35、体工程进度而逐步安排。植物措施工程进度随工程措施进度之后分步完成。4)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工程建设及运动中,按照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将突出对道路工程区和建筑工程区进行重点防护。5)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水土保持工程设置中,以防治水土流失和增加生态效益为目的,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以植物措施为主,尽可能改善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循环和植物类型的变化,恢复自然植被。6)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合理布置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性防治措施和临时性防治措施相结合,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纳入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形成一个完整、科学、严密

36、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7)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在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及设计中,从实际出发,在有效防治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合理,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纳入方案措施体系中,避免重复投资,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2.6设计深度和方案设计水平年2.6.1设计深度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2.6.2 方案设计水平年本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总工期为3年,部分工程已经完工,剩余项目拟于2011年10月竣工。本项目属建设类工程,设计水平年应为工程完工后第一年,即2012年。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方案服务年限为6年。3 项目概况3.1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森林公

37、园位于*县国有*风景林场,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3.6公里,规划面积1809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645至1100220,北纬332250至332455之间。森林公园涉及*县法官乡和长沟镇, 11个行政村68个村民组,4489户,总人口17820人。森林公园距县城38公里,距西安163公里,位于省道山郭线和商沙线附近,福银高速路从公园东部穿过,加之县乡公路环绕,交通极为便利。图3-1 项目地理位置图3.2项目规模及特性工程性质:新建项目建 设 期:2010年2011年*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1)修建旅游公路9.38公里,旅游步道7.365公里,停车场3处共

38、计21390平方米(小庙沟停车场与小庙沟生态广场合并建设)。(2)天竺大顶10.78公里供水设施建。(3)森林公园僧道关入口区整治内容为5150平方米绿地生态恢复、1200平方米坡面防护建设。(4)新建客运架空索道1850米。3.3项目组成及布局3.3.1景区旅游公路建设修建旅游公路9380米。(1)僧道关-板仓4800米;(2)东坡-药王台3080米;(3)庙沟口-入山大门1500米。3.3.2景区旅游步道建设*森林公园旅游步道设计总长7365米,分为僧道关鱼子头、清风岭鱼子头、松树凸清风岭、大顶清风岭、刀背梁铁钟坪、大顶环山路六段。步道宽1.52.0米,其中台阶总长度3203米,平道总长度

39、3892米。沿途设计护栏10处,总长1501米,设计休息平台9处,观景平台10处。目前,旅游步道已基本竣工,旅游道路庙沟口-入山大门公路已投入使用,据现场勘查情况来看,主体工程对此段防护比较到位。僧道关-板仓公路于2010年7.28水灾水毁,现公路主体已修复完毕,东坡-药王台也正在施工。3.3.3 停车场建设(1)东坡停车场东坡停车场总面积6090平方米,其中停车场铺装面积2850平方米,广场铺装1570平方米,绿化面积1670平方米。(2)僧道关停车场僧道关停车场总面积9900平方米,其中停车场铺装面积8220平方米,绿化面积1680平方米。3.3.4 生态广场建设小庙沟生态广场与小庙沟停车

40、场合并建设,总面积5400平方米,其中停车场铺装1200平方米,广场铺装面积2800平方米,绿化面积1400平方米。3.3.5 客服中心建设在小庙沟修建1023.82平方米的客服中心,2层砖混结构。建筑形式为徽派建筑。3.3.6 供水设施建设在七里峡入口前的阴坡沟口河中修建拦水坝,水源经地下渗水管进入集水井,用潜水泵将集水井中的水打到高位水箱,再经10.78公里DN110PE管流入柱塞泵吸水口,经加压,通过高压输水管道将水抽至山顶蓄水池,消毒后供向各供水点,供水规模50m3/d。3.3.7 入口环境整治(1)绿地生态恢复。对旅游公路两侧进行绿化;对公路旁的大片空地进行绿化。(2)坡面防护工程。

41、采用方格骨架内栽植植物进行生态防护。3.3.8 新建客运架空索道新建庙沟铁钟坪架空客运索道1850米,上、下站高差880米,修建支架17座,平均坡度约26度,采用单线循环挂抱索器六人吊厢。索道下站位于庙沟,此处适宜施工建设。线路上地势变化相对均匀,中间有一道宽约450米,深度超过100米的沟,设计中考虑了水平救护,该线路较为经济。3.4工程占地该项目共占地10.48hm2,其中:旅游公路征占土地5.16hm2,旅游步道占用土地面积1.47hm2,停车场、生态广场占地2.14hm2,供水设施占地1.11hm2,架空索道占地0. 50hm2,客服中心占地0. 10hm2。结合现场查勘,本工程占用土

42、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及草地。具体占地详见表3-6工程征占地面积汇总表。表3-6 工程征占地面积汇总表 单位:hm2防 治 区占地面积占地性质占地类型旅游道路旅游公路5.16永久占地林地旅游步道1.47永久占地林地停车场、生态广场2.14永久占地林地、草地客服中心0.10永久占地林地供水设施1.11永久、临时占地草地(主要为供水管道占地)架空索道0.50永久占地林地合 计10.48该工程供电设施已建成,本项目不涉及供电设施;景区已建成货运索道一部,该索道规模较小,货运索道设计标准较低,占地少。供电工程和货运索道对地表的扰动破坏很小,建设单位已对周围破坏地表进行了恢得治理,目前植被已恢复,基本不会造成

43、新的水土流失,因此本方案不涉及货运索道项目。3.6土石方平衡及流向3.6.1工程建设期土石方测算本项目建设期土石方工程主要包括旅游道路、停车场、生态广场、客服中心、供水设施、架空索道等在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土方、回填土方等。其中挖方总量为9.41万m3,填方总量为9.53万m3,经土石方平衡,该工程共产生弃方0.16万m3,主要为索道建设支架挖方;需借方0.28万m3,主要为道路建设面层及石材外借。旅游道路、供水工程、停车场、生态广场、客服中心工程按照主体工程布置的要求,挖低填高,可达到挖填平衡;架空索道工程挖方总量0.25万m3,其中0.09万m3可用于建筑工程的场地回填平整,其余支架基础、建筑物基础开挖的表层剥离风化层及碎石做为弃方需治理。本项工程土石方工程量及挖填平衡情况详见表3-7。表3-7 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m3分部名称挖方填方利用方调入方调出方借方弃方备 注旅游道路区6163064409616302779借方为道路面层、步道石材停车场、生态广场区213902139021390客服中心307230723072供水设施554055405540架空索道25009009001600合 计9413295311925320027791600注:表内数据全部折算为自然方。本工程借方全部来旅游道路建设中所需的面层砂砾石及步道石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