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5787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0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青海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青海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青海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青海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宣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青海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二O一一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提要11.2报告编制主要依据2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1.4结论3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52.1项目背景52.2项目建设必要性5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93.1自然环境93.2自然资源113.3社会经济状况143.4项目建设地格尔木15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164.1工艺设计总体要求164.2工艺设计主要内容164.3布展方案设计20第五章 环保、消防、节能与节水225.1环境保护225.2消防235.3节能235.4节水24第六章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安排256.1项目建

2、设期限256.2项目进度安排25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67.1估算依据267.2投资估算267.3投资进度安排277.4资金筹措27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288.1组织机构设置原则288.2组织机构288.3人员编制29第九章 经济评价309.1财务评价309.2生态效益339.3社会效益339.4综合评价与结论34附表:35 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XX生态宣教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建设单位:XX生态旅行社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1.3项目主管单位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1.4项目性质生态宣教项目,新建1.1.5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青海省政

3、府1995年将本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1996年公布,1997年6月成立了“青海省玉树州XX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并公布本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9月保护机构更名为“青海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局内设森林公安分局、管理局办公室、保护管理科、科研宣教科和计划财务科,组建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外设五道梁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沱沱河保护站、卓乃湖保护站和科研站,编制35人,行政上归玉树州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由青海省林业局管理。目前已建成森林公安分局和五道梁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并根据工作需要建起了楚玛尔河、沱沱河、卓乃湖保护站。管理局目前共有

4、工作人员58名,其中森林公安干警13名,林政人员22名。临时工23名。格尔木基地占地面积21亩。1.1.6建设目标通过生态宣教基地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宣传XX,宣传环境保护的意识,宣传XX野生动物和高原荒漠生态系统,提高人民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遵守生态道德、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环境的意识,把XX建成中国政府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构建和谐社会的窗口。1.1.7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格尔木,北临建兴巷中心线,南至青海武警总队第四支队,东临青海昆源矿业有限公司,西接青海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1.8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为18个月,即2011年12月

5、2013年5月。1.1. 9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3400平方米的生态宣教基地,主要分为昆仑文化厅200平方米、XX历史厅200平方米、多媒体宣教厅150平方米、脊椎动物标本厅350平方米、巨型模型厅1000平方米、植物和水生物标本厅100平方米、地质矿产资源厅100平方米、科普互动厅150平方米、全国志愿者接待中心1000平方米、其他辅助用房150平方米。1.1.10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经估算,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投资为1534.96万元。投资按项目分,建筑工程601.07万元;设备购置505.1万元;安装工程252.55万元;其他费用72.94万元,基本预备费71.58万元,建设期利息3

6、1.72万元。1.2报告编制主要依据1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国家林业局,2001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3国家标准规范: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等4 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5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6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 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数据1项目总投资1534.96其中建设规模总投资1534.961.1建设投资1503.241.2建设期利息31.721.3流动资金其中铺底流动资金2资金筹措1534.962.1项目资本金934.962.2项目债务资金6002.3其他资

7、金3年均销售收入3204年均总成本费用186.695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17.66年均增值税7年均息税前利润(EBIT)127.038年均利润总额115.719年均所得税28.9310年均净利润86.7811总投资收益率(%)8.28投资利润率(%)7.5412投资利税率(%)8.6813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9.2814贷款偿还期银行贷款(年)5.6815平均利息备付率(%)460.0416平均偿债备付率(%)122.8217项目投资税前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9.8财务净现值(I=8%)145.2全部投资回收期(年)8.9118项目投资税后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7.53财务净现值(I=6

8、%)136.58 全部投资回收期(年)10.2919资本金内部收益率(%)7.320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59.03销售价格(%)61.741.4结论通过XX生态宣教基地的建立,能有效的展示XX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好的宣传环保理念,从而有效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极大促进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可持续发展,促进社区经济和环保事业的协调发展,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完成自然保护区肩负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是完全可行的好项目。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2.1项目背景XX

9、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建立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湿地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和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是世界上原始状态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被称作“万山之宗、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保护区在高寒荒漠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生态探险旅游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和生态价值。保护区因卓有成效地藏羚羊保护工作和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迎迎的故乡而享誉国内外。1997年保护区成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并公布XX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以来得到了各级党政和业务部门的高度

10、重视和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朱镕基、李岚清专门为XX保护工作做过批示。国家林业局非常重视XX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已经批准第一阶段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建设可行性报告并完成了一期、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修建一幢使用面积为3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和完成了不冻泉、清水河、五道梁、沱沱河、卓乃湖五个保护站和科研站建设。经过长期的建设,保护区建立了基本的工作和生活设施,组建了基本的保护管理队伍,完善了各项保护管理制度。目前,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迈入正轨,保护工作富有成效、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影响不断加强,保护成效日益明显,保护区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方面的一个窗口

11、。但由于受经济、体制、职工素质等诸方面原因的制约,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尚未完全步入现代化发展轨道,在保护设施、科技水平、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保护水平急需加强,特别是作为XX自然保护区优势的生态宣教工作有待上档次,成规模。2.2项目建设必要性1可以有效地保护XX自然生态环境青海XX地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据初步统计,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

12、海XX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温带亚洲成分也仅10种左右。这些成分表明XX植物区系具有青藏高原快速隆起的典型特征,并与中亚高山有着密切的联保护区为我国少有的无人区,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和我国大型动物的重要分布地,同时也是珍稀、濒危、重要保护物种的集中分布区。特别地,保护区是我国“高原精灵”藏羚羊的主要分布地和我国首个以保护为藏羚羊为目的自然保护区。据考察,目前该保护区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1种,鸟类有61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珍稀兽类有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即

13、藏羚、藏野驴、野牦牛、雪豹、白唇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即藏原羚、盘羊、岩羊、棕熊、猞猁、兔狲、石貂、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有1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即金雕、胡兀鹫、黑颈鹤,二级保护鸟类8种,即秃鹫、大鵟、红隼、猎隼、燕隼、游隼、鸢、藏雪鸡。保护区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0 m左右,环境条件非常恶劣,全部属于无人区,没有人类居住,也没有放牧活动,高寒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保存得原始完整,各种植被类型均保持着原生状态,同时也成为耐寒的高原动物躲避天敌和人类伤害的天然乐园。同时保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1个关键区域之一,自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强烈,构

14、造运动十分活跃,自然环境演变急剧,生物迁徙、融合比较复杂,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物地理区系。保护区既保留了许多古老的物种,同时又在该地区产生了许多新的种属,成为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的中心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保护区是青藏高原最集中、最大的湿地区域之一。是长江源区外流流湖区、东羌塘内流湖区和柴达木盆地内流河区的交汇地带,河水流域几乎遍及全区;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大小小的湖泊7000多个,其中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个,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3个,湖水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高寒沼泽广有分布。是 “中华水塔”、“地球之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保护区内分布有现代冰川256条,冰储量816亿

15、立方米;多年冻土分布站全区面积95%。XX自然保护区的冰川和冻土是我国巨大的固体水库,在涵养水源、防止气候变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平均海拔在米以上的XX保护区总面积超过万平方公里,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加上植被稀疏,淡水缺乏,生存条件极差,自古就是无人居住区。而正是因为人为干扰相对较少,XX才成为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保留原始状态和生态环境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保护区之一。神秘的XX也带给人们一种向往,但是XX腹地旅游的条件尚未成熟,一是对游客自身的身体条件要求太高,二是游客的到来必然会对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

16、影响,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受到干扰。为了把神秘的XX通过一种宣传的形式介绍给世人,让世人了解XX,同时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XX,同时让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共同构建和谐社会。2生态宣教基地的建立能影响当地居民,使他们的思维产生变革,树立当地人的文化自信,使当地居民认识到保护XX可以成为经济致福和文化繁荣的有效工具。3生态宣教基地的建立可以成为格尔木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能够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护区长期以来依靠政府与社会捐款捐物维持生活,也不是长久之计。”XX管理局党委书记才达曾说,“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XX生态宣教基地作

17、为收费项目,可以为保护区筹集资金。可以作为青藏高原公众生态教育基地,做真正高端的开放。因此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旅游者也能通过宣教基地欣赏到XX“万山之宗、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的魅力和XX“苍凉、博大、雄壮、神奇”的景观。4科研、教学的需要XX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严酷,温度低,冻土、沼泽广布,交通十分困难,人迹难至。在这一广阔的高原平台上至今保存了自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隆升以来最完好的原始地貌景观、演变痕迹和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研究高原隆升、环境变化及其对生物发展、变化、新物种产生和进化等问题的理想场所,该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研价值。利用保护区的有利条件,与国内、国际的科研单位、专业

18、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研究,对于探索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模式、研究高原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培养我国林业事业保护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3.1自然环境3.1.1地理位置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玉树州西北部,介于东经89259405,北纬34193616,总面积为450万 hm2,为我国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北以昆仑山为界,西北至西以省界为界,南以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界为界,东至青藏公路109国道。建设地点在格尔木市建兴巷,交通便利,游客众多。3.1.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青海XX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核心部位一高原平台的东半部。昆仑山脉中段横垣于本区北部,并有

19、布格达坂峰(青海最高峰6860m)、五雪峰(5577m)、大雪峰(5863m)、马兰山(5750m)、巍雪山(5814m)等高大山峰。唐古拉山位于本区南部,其主峰各拉丹冬(662lm)为长江的源头。中部为XX山和乌兰乌拉山两列起伏较小较平缓的中低山脉(5300m以下)和缓丘、阶地。在各山脉之间为广阔的湖盆、宽谷带,海拔4800一5100m。北部有太阳湖、卓乃湖、库赛湖、勒斜武旦湖和XX湖等湖泊及其湖盆以及楚马尔河上游宽广谷地。南部有西金乌兰湖、乌兰乌拉湖、雀莫错、马章错钦、苟鲁错等湖盆和沱沱河流域的宽阔谷地。西部与藏北羌塘高原贯通。境内西部较高,东部稍低,除少数中、高山峰以外,全区呈现高原宽谷

20、平原、湖盆、台地和缓丘地貌,山地中冰缘剥蚀和夷平作用十分显著。青海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势高亢,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南北边缘为乌兰乌拉山和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受地质构造控制,区内山地、宽谷和盆地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中部较低缓,西部高而东部低,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建设地点地处柴达木盆地,开阔、平坦、干燥、日照丰富、降雨量少。2地质地貌发育据地质资料表明本区特提斯海在侏罗纪末最终消失,全部脱离海侵。乌兰乌拉山西端长达2000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古生物、古地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

21、垩纪开始陆地地貌发育的新阶段。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均以红色砂岩沉积为主,反映了当时干热环境。早第三纪地壳相对稳定,夷平面发育,目前本区高山夷平面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中新世时期形成了一些新的盆地,古湖分布较广,普遍含有泥灰岩沉积,此期火山喷发活动强烈。本区西部熔岩被、平顶桌状方山地形很可能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本区地处高原腹地,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整体抬升,基本地貌形态变化不明显,区内局部差异性构造运动形成了一些第四纪古湖泊,如在昆仑山口附近和清水河等都发育的是更新世古湖。由于高原隆起,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更新世期间,区内至少发生三次冰期。冰期和间冰期的冷暖、干温变化以及晚

22、更新世以来环境强烈寒旱化,对本区气候地貌过程和现代自然环境形成都有重大影响。3气候温度本区温度因海拔高度差异的不同,绝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值均比五道梁气象站观测值低,年均温为-4.1C10.0C,最低气温为-46.4C。最冷月为1月,这和内地平原地区相似。最热月在7月,但也有少数地区出现在6月或8月。在五道梁、太阳湖,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7时,最高气温出现在1618时,17时的温度是峰值。XX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年平均降水量在494.9毫米173.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和干季分明。境内降

23、水量在全年的分配上大部集中在59月,可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其中暖季(68月)可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由于复杂的下垫面对其上空气的加热作用,使空气层结不稳定,易导致热对流,引起阵性降水;同时,还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不仅以固态形式为主而且以阵性降水为主。另外,夜间较多,约占总量的50%以上。XX地区由于受高寒强劲西风动量下传的影响,成为整个青藏高原和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年均风速分布由东南,东北向腹地及西部逐渐增大,风速等值线基本呈“嗽叭口型”平均风速在8.03.5米/秒之间。4土壤XX大部分地区都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始终未受人为活动的干扰破坏,保护着完好的原始状态。由于气

24、候严寒,地形起伏和缓,植被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垫状植被为主,受地形、水分、风蚀、冻融等条件的影响,形成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3种地带性分布,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有草甸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等,土壤类型比较简单。5水文、水系XX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河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源水系,以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以季节性河流为主。XX地区湖泊众多,是青藏高原湖泊集中分布区之一。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处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在200500平方公

25、里的有7个,最大的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544。5平方公里。大部分湖泊为半咸水湖,其矿化度较高。这些湖泊给单调的高原荒漠景观增添了无限生机,同时在维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2自然资源1植物资源(1)植物区系及特征青海XX地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仅出现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域生境中,如

26、海韭菜和眼子菜。据初步统计,该区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海XX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温带亚洲成分也仅10种左右。这些成分表明XX植物区系具有青藏高原快速隆起的典型特征,并与中亚高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XX植物区系中垫状植物特别丰富,全世界有垫状植物约150种,除10余种分布于欧洲、北美高山外,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和中亚高山,XX地区有50种,占青藏高原种类的二分之一。植物种类虽少,但是种群大、分布广。该地区由于特别高寒、干旱的严酷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大多数植物

27、的生存,该地区主要植物种,青藏高原特有种的种群十分庞大,分布也很普遍。如镰形棘豆,冰川棘豆,唐古拉山点地梅,鼠鞠凤毛菊,匍匐水柏枝以及雪灵芝、镰叶韭,高山葶苈等。具有垫状生长型的植物种类多,分布广,50种垫状植物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青海XX地区许多植物都以低矮、垫状的生长型出现,使该地区出现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在广阔的宽谷、湖盆地区,5种垫状的点地梅,5种垫状的雪灵芝,数种垫状的凤毛菊、黄芪、棘豆、红景天、水柏枝等在各地构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垫状植物大量出现,一方面表明青藏高原腹地高寒、干旱、强辐射、强风对植物生长的限制塑造,同时,垫状植物的存在发展对改造原始生态环境,尤其是土

28、壤环境有着积极作用。(2)植被青海XX地区处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向高寒荒漠的过渡区,主要植被类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缘植物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地有少量分布。高寒草甸:主要以高山蒿草和无味苔草为建群种。高山蒿草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五道梁一带山坡,无味苔草分布于中部和北部山地阴坡或冲积湖滨的冰冻洼地,与其它草原群落复合分布。其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都比较简单,群落的盖度一般比较高,海拔46005200米。高寒草原:是本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主要的建群种有紫花针茅、扇穗茅、青藏苔草、棘豆等。紫花针茅草原主要分布于东部青藏公路沿线,青藏苔草主要分布在本区北部和

29、西部地区,扇穗茅主要分布在沱沱河以北的东部地区。这类草原在植被的形成发育过程中具有先锋性,种类组成较混杂,群落结构因土壤质地的变化而有较大差别,盖度一般较低,海拔45005000米。高山冰缘植被:是XX地区分布面积仅次于高寒草原的类型,广泛分布于本区的西北部地区。下部带一般以鼠鼬雪兔子为优势的类型,盖度一般比较低,上部岩屑坡往往有个别零星高山植物生长。2动物资源(1)概况保护区为我国少有的无人区,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和我国大型动物的重要分布地,同时也是珍稀、濒危、重要保护物种的集中分布区。特别地,保护区是我国“高原精灵”藏羚羊的主要分布地和我国首个以保护藏羚羊为目的自然保护区。据考察,目前该保护区

30、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1种,鸟类有61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2)动物区系的组成特征哺乳动物特有种占重要地位,珍稀物种多,种群数量庞大。青海XX自然保护区的青藏高原特有种藏野驴、野牦牛、藏羚、藏原羚、高原兔和喜马拉雅旱獭等。具有产业意义的种类有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兔;具有一定科研价值或在食物链中起到生态平衡作用的小型动物有多种鼠兔、长耳跳鼠和松田鼠等。分布于欧亚北大陆或中亚地区并见于XX的古北界种类有棕熊、猞猁、盘羊、岩羊和小毛足鼠等。狼系本区唯一的广布种。鸟类以古北界成分居优势。鸟类的区系组成与哺乳类恰恰相反,即古北界种较多,其中青藏区的组成占很大比例,而特有种仅7种,主要是适应于青藏干寒气候

31、的种类(如:藏雪鸡、褐北拟地鸦、长嘴百灵、雪雀等),余为广布种,候鸟占一定比例,偶尔有大白鹭等迷鸟出现。本区自东南至西北方向虽然分别出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及高寒荒漠草原植被类型,但大、中型哺乳动物(如:藏野驴、野牦牛、藏羚、藏原羚等)均可见于上述各植被带,即无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在种群数量上会有一定的差别。例如,藏原羚喜在草甸和草原环境中栖息,数量相对较多,在气候更加干旱的荒漠草原带中较少见,甚至绝迹。不同的植被类型,小型哺乳动物的组成也略有差异。黑唇鼠兔在高寒草甸,拉达克鼠兔却栖息于高寒草原及荒漠草原;而荒漠类型的小毛足鼠仅在本区西北隅的荒漠中出现。3旅游资源及评价XX的自然景观与目前世界上开

32、放的任何旅游景点都有很大区别,具有独特性,富有神秘感。广褒的土地,巍峨的凉川,多彩的湖泊,蜿蜒的河流,加上这里又是一个寂静的无人区,勾画出一幅苍凉、博大、雄浑的高原画卷,给人一种身临世外的感觉。XX的自然景观复杂、多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品”旅游资源。3.3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域青海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以昆仑山为界,西北至西以省界为界,南以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界为界,东至青藏公路109国道和建设中的青藏铁路,距离格尔木市160公里。2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保护区地势高亢、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气候严寒,空气稀薄,保护区内的绝大部分地区是无人区。3交通保护

33、区内沼泽和湖泊遍布,只有冬季结冰后方能进入,保护区的东界是东至青藏公路109国道和建设中的青藏铁路,平时进入保护区的不仅路况较差,而且非常危险,一般很难进入。4地方经济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没有工业,牧民收入主要来自牧业和采挖一些藏药材, 但是牧民收入总体较低,年平均收入低于3000元人民币。5保护区现有设施设备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极其艰难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通过政府拨款、社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保护区建设步伐,更新设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保护区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一期、二期建设,保护区管理局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建兴巷65号,占地面积21亩,修建了一幢使用面积为3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

34、,另还在其它单位和组织的资助下完成了不冻泉保护站和清水河救护中心的部分建设。另外在青海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知名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配置了相应的办公、巡护、生活等设施。3.4项目建设地格尔木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部边缘,南毗昆仑山脉,是一座新兴的工业交通城市,因建于戈壁滩上而显得别具一格。格尔木本是蒙古语,意思是河多的地方。这里海拔2780米,周围地势广阔而平坦。1952年,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从西宁修到了格尔木。 来自四面八方的英雄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们,在河水漫流的格尔木河畔扎下了第一顶帐篷和工棚。从此,沉睡和荒寂了千万年的格尔木,在建设者们的炮声、锤声和脚步声中苏醒了,

35、开始出现勃勃生机。现在格尔木市人口有10多万,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成为青海省的一个新兴城市。 格尔木北接河西走廊,南连西藏,西至新疆,处于我国西部的中心位置。其市区范围内有被誉为“大漠英雄树”的胡杨林保护区;有充满民族风情的蒙古族草原帐篷度假村;还有较具发展潜力的温泉水库。在辖区范围内有被世人誉为万山之祖,道教尊崇的圣境昆仑山;有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大盐湖“察尔汗盐湖”,盐湖上特有的“万丈盐桥”,“盐海玉波”等景观在国人心目中极富盛名。在格尔木市唐古拉辖区有著名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青藏要隘唐古拉山口等。其西北地区还有世界最大的雅丹风景地貌群,邻近大漠古城敦煌,有高原野生动物乐园神秘的XX

36、无人区。形成了一个特色多样,迷人的西部明珠格尔木。项目建设地位于格尔木市内,青海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边。项目用地北接建兴巷中心线,南至青海武警总队第四支队,东临青海昆源矿业有限公司,西靠青海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4.1工艺设计总体要求生态宣教基地的建设是新时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工程,收到国家、社会的广泛重视。生态宣教基地的任务是承担着社会教育的功能,把生态宣教基地作为宣传教育的场所,向公众开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是生态宣教基地的出发点和归宿,收藏和展出的是科学和文化的活化石,这些丰富的资源能

37、够满足人们的学习、欣赏需求,能够提供人们与自然对话的机缘,使人们能够找到人文关怀的家园和凝聚各族人民和谐共处的场所,更要关心景观和建筑构筑物之间的和谐融合,人们活动期间的舒适和安全,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4.2工艺设计主要内容4.2.1建设内容项目新建生态宣教基地,总建筑面积为3400平方米,主要分为昆仑文化厅200平方米、XX历史厅200平方米、多媒体宣教厅150平方米、脊椎动物标本厅350平方米、巨型模型厅1000平方米、植物和水生物标本厅100平方米、地质矿产资源厅100平方米、科普互动厅150平方米、全国志愿者接待与活动厅1000平方米、其他辅助用房150平方米。4.2.2总体布

38、局生态宣教基地内部流线设计以巨型模型厅为场馆中心节点,整条参观流线围绕中心节点徐徐展开。进入生态宣教基地入口大厅后,可以直接乘坐观光升降电梯到达顶层,然后围绕着中心的巨型模型厅下行依次参观各个展厅。整条流线合理简洁,功能分区明确了然。 整个生态宣教基地建筑区域就犹如一个城市的景观公园,开放而又不失典雅,庄重而又极具亲和力。与宣教基地入口广场连接的绿化屋顶花园为周边的主题酒店、商业等基础配套设施提供了一个极其具有观赏性的良好室外公共空间,使之成为区域内的新地标建筑区域。4.2.3草坪屋顶设计生态宣教基地建筑设计颠覆了传统建筑设计“屋面”的概念,充分利用屋面的有效空间创造价值。同时,屋顶绿化又是一

39、个极其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犹如窑洞般的功效,保持室内舒适的恒温环境。该建筑的设计响应国家低碳建筑及节能减排的号召,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城市的一张标志性名片,吸引各方游客纷至沓来。草坪屋顶上还有屋顶天窗,该天窗装备的是太阳光导管,可以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各处。鉴于其特殊的碗型构造,这些天窗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自然光并让室内空间明亮且利于高效工作。4.2.4雨水收集系统设计雨水会被储存在屋顶的草坪和土壤中,这样从屋顶的雨水不会直接进入排水管道。同时,该绿色屋顶也有很好的隔绝效应,让室内冬暖夏凉。 雨水收集也就是对雨水的储存,目的是为了循环再利用。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为家畜提供用水,为灌溉提供用水,以及

40、其他更多用途。雨水收集系统是指收集与存储源自屋顶或从地表集水区的雨水以供将来使用。这些水通常情况下存储在雨水水箱中或导入到机械装置以补给地下水。雨水收集为人类水消费提供了水生命线、减少了水费、减少了建设水库的需要,而建设水库可能使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城市的雨水收集有多方面的原因支持。为抬高地下水位、城市需求提供补充水源、增加城市绿化的土壤湿润程度、通过人为给地下水补水减轻城市洪涝灾害与改善地下水的水质是雨水收集为什么在城市里能够采用的一些原因。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家家都能使用所收集的雨水冲洗厕所,洗衣服或灌溉植物。收集的雨水被存放在位于建筑物附近绿地里的水箱里。一个水箱是用于冲洗厕所,另一个是在

41、干燥的季节用于灌溉位于楼顶和建筑物中的植物。对于一个雨水收集系统,我们需要在建筑物中设立第二个分离的管道系统,该管道系统和厕所的冲洗相连。地面采集系统地面采集系统通过管道将采集区得来的水送到储存器。一般说来,这些系统仅在雨水稀少且其他形式的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会考虑使用。相比单个家庭,它们更适合于小型社区。如果设计得当,地面采集系统可以收集到大量的雨水。屋顶采集系统屋顶采集系统通过沟壑和管道等系统将降落在屋顶上的雨水送到储水箱。旱季之后的第一拨雨水可以让它流走,因为会受到灰尘、鸟粪等污染。屋顶的小沟渠必须有足够的斜度以免产生积水。这些小沟渠还必须足够牢固、足够大,以让大雨顺利通过。储水箱应予覆盖,

42、以防蚊蝇孳生,这同时可以减少水份蒸发造成的损失、污染及藻类生长等。雨水收集系统需定期维护和清洁,以保持系统卫生并畅通运作。收集的雨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洗衣、清洁、灌溉等。4.2.5混凝土楼板冷却系统设计混凝土楼板冷却系统可以将相对高温的水进行冷却。这样增加了对再生新能源的使用可能,如地面热交换器。同时这样也提高了锅炉,冷冻机和热泵的工作效率。地热能地热能可用于为建筑物供暖与制冷。它利用土壤里所储存的自然稳定的热量。正常情况下,土壤在地下3米处的温度大约12摄氏度左右。热泵利用抽取的地下水或将水在冬天作为热源、在夏天作为散热器使用。地热采暖是为建筑物采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地热采暖与在温暖气候下所使

43、用的空气热泵与其它补充式的电热效率高得多。然而,如与传统的燃烧天然气的供暖装置配合使用,地热供暖回路将极大地减少所需要的燃料使用量而达到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温度。地热制冷比传统的空调效率要高得多,因为地热制冷只与地温交换热量。环热传递液体和运行空气所使用的环扇所需要的电量要远比运行传统空调压缩机所需要的电量要少得多。地热能能用来为经过混凝天花板的小管道的水系统制冷和供暖,从而能使天花板升温和降温。每个房间就好比是一个大的供暖和制冷系统。整个天花板在夏季能辐射20的温度。所以再也不需要额外的空调,天花板给整个环境降了温,冬天我们能用同样的系统来取暖。4.3布展方案设计1)巨型模型厅。按比例浓缩XX

44、地形、地貌、山川、河湖,在野生动物分布区位置放置与实体等比例的各类野生动物标本,湖泊注水,河流做成循环动态。模型配以间断的降雪、降雨、风声、水声、动物啼鸣声等自然因素,给人亲临XX的感觉。2)昆仑文化厅。结合昆仑文化和藏、蒙民族文化,挖掘和展示昆仑山深层文化历史以及与南北藏族、蒙古族文化、历史与昆仑山的渊源,使昆仑文化成为格尔木与XX的交汇点,共同促进海西、玉树和格尔木、XX的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3)XX历史厅。用图片、纪录片、动画片、文字和部分实物展示XX地质演变、历史传说、历史沿革、XX“黄金案”及盗猎活动的根源、反盗猎斗争史、保护区发展历程和现状。4)多媒体宣教厅。用多媒体播放设

45、备播出有关图文影像资料,全面介绍XX、格尔木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情况。5)脊椎动物标本厅。利用自然死亡、以外受伤救治无效死亡以及收缴的各种野生动物尸体制作剥制标本,另制作等比例人工标本,展示XX地区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脊椎动物标本进行展示。作为野生动物科普教育的场所。6)植物和水生物标本厅。展示XX各种植物标本和水域中分布的虾蟹类、藻类、卤虫等各种水生物,成为了解高原植物区系和高寒荒漠、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了解高原水生物的形成、演化和特点的科普宣教场所。7)地质矿产资源厅。展示XX各个地质时期岩层标本、古生物化石、更新世古湖图片以及金、银、铅锌、石英、煤、锂盐、水晶、矿化水、冰川冰等自

46、然资源。8)志愿者活动厅。在志愿者活动期间作为志愿者培训和生活基地,以此基地为基础,建立XX这样做活动长效机制,参与、监督和促进XX保护、管理、科研和可持续发展。9)科普互动厅。建立科普互动平台,由专家、志愿者、保护工作人员向青少年和有关热心生态保护的各界人士讲解生态保护的知识、经历,解答青少年和各界人士对生态保护提出的问题,使之成为格尔木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第五章 环保、消防、节能与节水5.1环境保护5.1.1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期废水和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等。本工程施工场地开阔,施工期间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太大影响,但仍需要关注施工期间的

47、环境保护。1、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在施工时,噪声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大,尤其在基础阶段,设备最大声功率级可达135dB(A)。除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振捣器等需在全场作业外,相当部分施工机械安排在固定地点工作。所以应将声级高的固定工作机械布置在远离居民楼的位置,并设隔声棚阻隔噪声。另外,必须全场作业的高噪声施工机械如打桩机、振捣器等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除混凝土浇注必须连续作业外,其余工序一般可以不夜间施工,所以只要做到合理安排施工布局、规划,可以将夜间影响降至最低。2、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方挖掘机现场堆放、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施工垃圾的清运及堆放和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等。项目应严格执行当地政府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