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第二双线施工复测技术培训.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865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新第二双线施工复测技术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兰新第二双线施工复测技术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兰新第二双线施工复测技术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兰新第二双线施工复测技术培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兰新第二双线施工复测技术培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新第二双线施工复测技术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新第二双线施工复测技术培训.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复测程序与要求1.1 复测程序复测方案与技术设计报请监理、业主审批复测外业作业监理平行作业或旁站复测内业作业监理平行作业或抽检复测成果报告报监理、业主审批复测准备成果评审1.2 复测技术设计的内容按标段为单位进行复测。(1) 测量项目概况:任务来源,测区地理位置、测量范围、地形地貌概述、测区控制点的数量、保存情况等。(2) 作业依据:执行技术规范,设计资料,业主、监理要求等。(3) 人员与设备:测量仪器设备类型、数量等配置、测量人员组织、测绘单位资质等情况。(4) 设计资料与坐标系统参数,现场桩点情况。(5) 测量实施方案:测量精度,控制网组网方式、联测CP0方案;观测作业技术要求、测量操

2、作程序等;测量进度计划,进度、质量、精度保障措施,对影响本期测量作业的因素做好处理预案。(6) 数据处理方案:拟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外业数据的检核内容与控制指标,平差处理方案,起算基准数据的采用等。(7) 复测结果比较内容(包括坐标、距离比较,测段高差、高程比较等)与限差指标、复测结论。(8) 标段测量搭接处理。(9) 提交成果资料清单。1.3 复测周期施工期间,不宜超过半年复测一次。一般CPI、CPII复测周期可为每年复测一次;CPIII建网前应整体复测一次。水准点复测周期最长为一年,在特殊地段需要缩短周期。1.4 测量人员与设备要求1.4.1 测量资质具有(甲级)资质的测量单位。1.4.2

3、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测量负责人应由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岗前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应做好岗前培训记录。1.4.3 GPS复测仪器双频GPS测量仪器,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ppm。CPII测量可以使用单频接收机。可采用Trimble、Topcon、Leica等仪器,国产GPS仪器不宜采用。须在检定有效期内。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量应不少于3台,一般在复测时须配4台以上。1.4.4 水准复测仪器DS1级及以上等级的水准仪,配套铟瓦水准尺。建议使用电子水准仪,提高效率和精度。仪器须检定。1.5 关于测量成果秘密CPO利用国家等级、军用控制点,为“国家机密,长期保密”,务必注意保密。CPI、CPII为同等次

4、精度,也需注意保密。相关资料注意保管,无关人员不要给予。1.6 标段搭接要求为确保高速铁路轨道的线性,相邻施工标段、相邻施工单位之间应共同协商并现场确认交界处附近的同一对CPI、CPII平面控制点和同一个水准点作为搭接和公共点进行复测。双方应签订共用控制点协议并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相同坐标和高程成果。搭接地段的部分GPS测量、水准测量数据可共用、共享、共同处理,双方确认。1.7 测量技术标准与依据1.7.1 技术标准(1)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 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3)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

5、路测量规程BT10054-97;(4)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5)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6)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2009(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8)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79-2006;1.7.2 测量依据(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交付平面和高程成果资料:兰新第二双线(新疆段)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设计文件(2) 兰新第二双线 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CPI、CPII点点之记补充材料)(3) 地面桩点1.8 成果资料点名的核对点名核对,与成果资料对照,建议使用手持GPS导航寻点,现场确认盖板、铭牌标识。对

6、于有问题的做好记录汇总,报设计院核对处理。资料以纸质资料为准,电子资料应核对后使用。2 CPI、CPII复测2.1 精度要求各级平面控制网设计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测量方法测量等级点间距相邻点的相对 中误差(mm)备注CP0GPS50km20CPIGPS二等4km一对点10点间距800mCPIIGPS三等600m8CP0、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控制网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01/2 000 000CPI1.31/180 000CPII1.71/100 000各等级GPS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

7、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等510.91/5000001/250000二等511.31/2500001/180000三等511.71/1800001/100000基线弦长标准差(mm),2.2 测量方法兰新第二双线铁路工程的CPI、CPII复测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方法。2.2.1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 级项 目二等CPI三等CPII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有效时段长度(min)9060观测时段数212数据采样间隔(s)15601560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PDOP或GDOP682.2.2

8、GPS测量实施(1) 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观测计划,保证顺利进行。考虑通讯、交通、进餐等因素。做好人员保暖准备措施。手机通讯有时无法保障,使用对讲机。汽车、手持GPS必备。观测前的星历预报。(2) 组网方式复测CPI时,应采用边联结或网联结方式构网,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CPII附合到CPI控制点上。 CPI测量组网CPII测量组网CPI重复观测的两个时段之间应重新对仪器进行整平对中一次,一般要求在180方向上。联测CP0时,按CPI测量要求。每个CP0最好有三个方向与之相连;不必将CP0直接相连。CP0联测组网2.3 数据处理CPI、CPII网和加密网分别解算,分别处理。2.3.1

9、 处理程序和步骤(1) 基线解算(2) 闭合差检查(3) 无约束网平差(4) 约束平差(5) 与原测成果比较2.3.2 基线处理基线向量解算后应检查重复测边、闭合环闭合差,并作统计分析。(1) 解算基线满足仪器的标称精度的双差固定解基线向量结果。CPII的可以只解算相邻点的观测数据,太远的基线不用解算。(2) 重复测边比较同一基线不同时段重复观测基线较差应满足规定: 基线弦长标准差(mm),(3) 闭合差检查由若干条独立基线边组成的独立环各坐标分量(Wx、Wy、Wz)及全长Ws闭合差应满足规定:n 闭合环的边数,由于距离长度悬殊,建议按各条边逐条计算:分量限差:全长闭合差:(4) 统计分析统计

10、较差、闭合差的最大值与分布情况:较差1倍中误差12倍中误差较差个数所占比例弦长闭合差1倍中误差12倍中误差23倍中误差闭合环个数所占比例(5) 基线解算结论对基线质量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等作评述。2.3.3 向量网平差方案两种方法,视情况采用。采用独立基线边进行平差。独立解算的基线也可全部采用。(1) 三维平差转换到二维平面CP0三维约束平差CPI网,根据投影带参数转换为二维平面高斯坐标。不要直接进行二维约束平差。约束前,需要将大地坐标转换为地心坐标,因为基线向量是WGS84坐标系的。(2) 直接二维平面平差CPI约束CPII网,注意使用软件的计算模型。由于投影带划分,可能需要转换少量的邻接CPI

11、控制点。2.3.4 处理结果控制指标(1) 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规范的要求:VX3 VY3 VZ3须提供无约束平差WGS-84坐标系中的空间直角坐标,基线矢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2) 约束平差以CP0约束平差CPI控制网,以符合要求的CPI控制点约束平差CPII。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同一基线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要求:dVX2 dVY2 dVZ2根据独立坐标系投影带的划分,将CPI控制网的空间直角坐标分别投影到相应的平面坐标投影带中,计算CPI控制点的工程独立坐标。须提供约束平差后相应坐标系的空间直角坐标,基线矢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坐

12、标、相对精度满足前述标准。平差结果做质量评述。2.4 复测结果评判2.4.1 主要指标CPI、CPII控制点复测坐标较差限差要求 单位:mm控制网等级坐标(分量)较差限差CPI20CPII15GPS复测相邻点间相对精度限差控制网等级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CPI1/130 000CPII1/80 0002.4.2 复测结果比较表 CPI、CPII坐标比较表序点名原测坐标(m)复测坐标(m)坐标较差(mm)限差(mm)合限状态XYXYdxdy1 相邻CPII、CPI点间比较表序起点终点原测距离(m)复测距离(m)较差(mm)较差相对精度限差(mm)合限状态1建议用图表形式给出坐标比较结果

13、。以CP0控制点约束处理CPI网得到的CPI控制点的复测坐标与原测坐标进行比较,坐标差值不大于20mm为合限。以CPI控制点约束平差CPII网,然后进行CPII控制点的复测坐标与原测坐标的比较,点位坐标差值不大于15mm为合限。当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不符值满足上述较差要求时,采用原测坐标成果。当复测坐标较差大于限差时,应重新测量确认。报监理、设计院确认对坐标值进行修正。2.5 复测报告复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任务依据、技术标准、工作内容。(2) 测量日期、作业方法、人员、设备情况。(3) 复测控制点的现状及数量,复测外业作业过程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4) 复测控制网测量精度统计分析:a

14、) 独立环闭合差及重复基线较差统计;b) GPS自由网平差和约束平差后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和边长相对中误差统计;(5) 复测与原测成果的对比分析:a) 数据处理的坐标系参数;b) 平面控制网复测与原测坐标成果较差;c) GPS网复测与原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的比较;(6) 复测结论;(7) 需说明的其他问题。(8) 附件:网图、采用的控制点坐标成果、质量检核报告、平差报告、人员仪器证书等。3 二等水准复测3.1 精度要求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mm)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W(mm)二等12精密水准243.2 测量方法高程复测应采用几何水准测量。依据国家一二等

15、水准测量规范,跨河水准可以采用光电测距精密三角高程法、GPS高程法。但应符合规范的测量操作要求。相邻水准基点间、深埋水准点间进行往返测量,同时可以加密水准点。往测:奇数站采用“后前前后”,偶数站采用“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采用“前后后前”,偶数站采用“后前前后”。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光学和数字水准仪的观测方法略有不同。数字水准仪统一按往测的观测顺序。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单位:m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前后视距差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读数)数字二等DS1因瓦503且501.01.53.06.00.32.

16、8且0.552次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 单位:mm项 目等 级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二等0.50.7133.3 数据处理3.3.1 测量数据取位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二等水准测量读数取位仪器读数取位(mm)DS050.05DS10.1数字水准仪0.01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取位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二等0.010.10.010.010.10.13.3.2 测段往返观测高差检查复测高差统计表序起点终点距离L(km)

17、往测高差(m)返测高差(m)往返测高差较差(mm)限差4L(mm)合限状态1并计算出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测量中误差。必须1.0mm。3.3.3 与原测高差进行比较与原测高差比较表起点终点距离L(km)复测高差(m)原测高差(m)较差(mm)限差6L(mm)合限状态3.3.4 约束平差,比较高程二等水准必须采用严密平差。高程复测比较表序点名原测高程(m)复测高程(m)较差(mm)1用图表形式表示比较结果。3.4 复测结果评判复测相邻水准点间高差较差以(L为测段长度,单位以千米计)为限差来判断是否满足二等水准精度要求和判定点位是否发生位移。当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不符值满足上述较差限差要求时,采用原测

18、高程成果。深埋水准点间高差较差限差采用指标。当网中两水准点间高差复测与原测较差大于限差时,重新复测。并与相邻的前后水准点高差比较,综合判定。水准点复测检查确认该点位已有变动,对高程值进行修正。3.5 复测报告复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任务依据、技术标准。(2) 测量日期、作业方法、人员、设备情况。(3) 复测控制点的现状及数量,复测外业作业过程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4) 复测控制网测量精度统计分析;(5) 水准测量测段间往返测较差、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统计。(6) 复测与原测成果的对比分析;(7) 相邻水准点复测与原测高差较差;(8) 复测结论;(9) 需

19、说明的其他问题。(10) 附件:采用的控制点坐标成果、水准网图、检核报告、平差报告、人员仪器证书等。原始记录(电子版)。4 施工测量4.1 加密测量(1) 与复测同时进行,可以提高测量效率。(2) CPI和二等水准精度的精度已满足一般特大桥、隧道施工控制网精度要求,可以直接在CPI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网,满足放样和检测的需要。(3) 加密点要求与相邻的CPI、CPII点不少于2个相连。(4) 控制桩点埋入冻土线以下0.3m0.5m。本线有湿地、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岩、盐渍土、岩盐、软土、松软土、石膏岩、煤层等不良地质,对于测量桩点的稳定性有影响。应不定期检测,尤其是水准点沉降变形,宜联测到

20、深埋水准点复测。(5) 隧道控制按CPI控制网的精度进行同级扩展。加密测量后,需要做隧道贯通误差预计与洞内测量设计。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应按测量设计要求进行;引测进洞应采用测量设计的进洞联系边。(6) 长大钢桥需要单独测量设计。(7) 高差较大时,可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法传递高程:免量仪器高度、同方向测量、控制距离、采用高精度全站仪。(8) 桩板施工,顶部高程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平面采用全站仪测量。4.2 投影换带的处理4.2.1 坐标带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在对应的线路轨面设计高程面上坐标系统的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宜大于10mm/km。投影带的投影高程不一定是平均高程,中央子

21、午线也不一定在测区中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施工中要求由坐标反算的边长值与现场实测值应尽量一致,同时满足CPIII测量需求,按分投影坐标带进行高斯投影和高程投影改化,使坐标反算值与测量值的互差值不大于10 mm/km。4.2.2 坐标转换在相邻投影带边缘,即使两套理论坐标计算的放样资料也会有微小的差别,应使用两套坐标检测放样点,确保正确衔接。使用坐标转换方法,使相邻投影带边缘有部分重叠的坐标。换带转换方法:将平面高斯坐标先转换为大地坐标、地心坐标,然后按新的椭球参数转换为大地坐标、平面高斯坐标。投影带工程1椭球参数:国家2000大地椭球扁率,中央子午线Lo1,投影面大地高Ho1平面坐标

22、X1、Y1大地坐标B1,L1,0WGS84地心坐标:X、Y、Z大地坐标B2,L2,H2投影带2工程椭球参数:国家2000大地椭球扁率,中央子午线Lo2,投影面大地高Ho2平面坐标X2、Y24.3 距离测量4.3.1 往返测量距离测量高差大的地区,距离(平距)往返测量结果不一致。4.3.2 距离改化距离测量需进行投影改化后,再进行比较。特别是隧道洞口附近引测进洞处的距离需要进行改化。测距边长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归算到测区投影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计算公式:式中 D归算到投影高程面上的测距长度(m);D0测距边两端平均高程面上的平距(m);H0投影面高程(m);Hm测距边两端的平均

23、高程(m);RA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的法截弧曲率半径(m)。2)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D1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长度(m); hm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球面的高差(m)。3)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D2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Ym测距边中点横坐标(m);y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增量(m);Rm测距边中点的参考椭球平均曲率半径(m)。4.4 测量管理除了贯彻各种测量规范以外,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管理,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避免失误造成损失。以下内容可以作为相关的管理制度内容参考。4.4.1 质量管理(1) 各级测量单位应加强工序管理,制

24、定完整可行的工序管理流程表,有效控制影响成果质量的各种因素;明确各工序的工作内容、方法及质量标准。(2) 生产作业中的工序成果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校,如实填写质量记录,达到合格标准,方可转入下工序。(3) 必须坚持测量复核制度。(4) 测绘任务实施前,测绘单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技术设计书、作业指导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5)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技术设计书或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对其所完成的测绘成果的作业质量负责。4.4.2 测量外业复核与要求(1) 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由双方持交桩表在现场核对确认。桩点遗失应坚持补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予

25、更正;(2)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必须有检核条件,外业测量必须有多余观测。复测成果与原成果的差值超过允许值时应再次测量确认;(3) 原始观测记录(含电子记录)应在现场同步完成,严禁事后补记、补绘。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使用的电子仪器,测量前应逐项检查各种仪器及测量参数设置;(4) 使用已知点引测、加密和工程放样前,应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确认桩点无疑、无误、无位移后方可使用;(5) 重要工程单点和轴线定位,应坚持用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复核测量后放能施工;(6) 施工复测应超越管段范围与相邻标段进行联测,并与有关单位签认相关桩点和成果资料。4.4.3 测量内业复核与要求(1) 测量内业工作应具有可追溯性

26、;(2) 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应认真审核,必要时应作现场核对;(3) 各种原始观测数据未经复核不得用于后续测量和计算工作。手工记录的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各种放样记录数据,在进行内业计算前必须逐项复核并签认;(4) 内业成果计算前,必须检查测量外业成果质量是否满足测量方案与技术设计要求。未达到技术要求者,不得进行后续成果计算;(5) 内业工作一般应由两组独立平行计算并相互校核,也可采用不同的软件或计算方法进行检核计算。抄录已知数据必须独立完成;(6) 测量成果资料发布实施必须有测量复核或审核签字;(7) 委托测量机构完成的测量成果,交付时应进行技术交底,验收前应进行必要的外业抽检工作。4.4.4 测

27、量成果使用与管理(1) 控制测量完成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测量成果完成单位的技术交底工作,并依据国家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以及测量技术设计方案,对测绘成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出具测绘产品验收报告,测量完成单位向使用单位交付测量成果并签认;(2) 施工放样成果应由测量人员向施领工人员进行桩点、图纸资料的技术交底,并签认。(3) 测量成果资料按测量类别、测量项目或工程项目等分类进行建档管理,并建立测量成果目录。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将控制测量、施工测量成果资料按相关规定整理后,移交有关部门并办理移交手续;(4) 测绘成果应进行密级鉴定或评审,涉密测绘成

28、果按相关涉密档案管理制度办理;(5) 各类测量标志由项目部测量组负责保护与管理。项目部测量负责人应将标识清楚的测量桩点明确告知施工相关人员,并由施工班组协助保护。4.4.5 测量仪器管理(1) 各级各类仪器应按法定周期送计量部门检定。(2) 室内存放和外业使用中的测量仪器均应指定专人管理并制定管理制度。(3) 各级测量机构应建立测量仪器台帐,指定专人保管。仪器台帐应包括仪器所在单位、仪器型号,精度等级、购置时间、出资部门、管理人、现在用于何处等内容。(4) 测量仪器的有效检定证书应随仪器一同调转。5 测量仪器操作注意事项5.1 一般要求(1) 采用工作温度满足施工地区气温的测量仪器,冬天气温较

29、低,夏天又较高,适应范围需要较宽的仪器。(2) 风大,宜采用较重的仪器,以使测量稳定。(3) 测量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检定,测量前日常检校。(4) 一般施工放样,建议采用GPS RTK进行,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桥墩以下均可使用。墩帽以上,需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5) 一般高程放样,可以使用往返观测的三角高程方法或同向免量仪器高度的三角高程方法,同时应控制距离不超过300m,仪器使用1级仪器,注意检核测量。(6) 电子记录数据注意备份,(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宜转换为常规记录格式,以便查阅。5.2 GPS测量作业细则(1) 观测严格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当不能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

30、及时通知其它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对时段作必要的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2) 测量仪器应与外界温度一致后再进行测量。(3) 天线定向标志宜指向正北方向,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可预先设置标记。每次应按此标记安置天线。(4) 参加工作的所有GPS接收机作业时采用同步静态观测模式。(5) 每时段观测大于90分钟;CPII控制点同步观测时段数为1时段,每时段观测大于60分钟。(6) 作业前按要求进行仪器检校基座、光学对中。对中设备采用精密对点器,对中精度小于1mm,在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对基座水准器、光学对点器进行检校,确保其状态正常。(7) 作业过程中,天线安置严格整平、对

31、中。风大时,仪器尽量架低。(8) 卫星高度角15,数据采样间隔为15秒;CPI控制点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总数5颗,CPII控制点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总数4颗;CPI控制点PDOP值6,CPII控制点PDOP值8。(9) 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误差小于3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当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天线高应根据仪器类型,量取至厂方指定的天线高的部位,并应注明天线高的类型(斜距、垂距)。(10) 作业中使用对讲机、手机等,离GPS接收机20m以外。(11) 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重新对中整平仪器,再进行第二时段的观测。(12) 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项连接正确

32、,接收机预置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观测。(13)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记录)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输入接收设备。记录手薄中的记事项目应现场填写,不得事后补记或追记。(14) 对特殊的变化过程(如刮风、下雨等作业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仪器显示的警告信息及处理情况等均应作必要的记录。(15)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16) 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碰动仪器或仪器受震动。注意防止行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17) 经

33、检查,调度命令已执行完毕,所有规定的作业项目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和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18) 外业记录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当天的观测记录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硬盘,并拷贝成一式两份。b) 测量手薄应按控制网装订成册,交内业验收。(19) RTK放样的注意事项5.3 水准测量注意事项(1) 测量前须检校仪器。圆水泡、i角检校。(2) 按标准进行测量,遵守最长视距、最小读数的规定。夏天有气浪,冬天也有的。(3) 风大时,尤注意稳定水准尺;用尺撑稳定。(4) 有冰面,注意尺垫、仪器的踏实、安全。(5) 为防止水准尺晃动,应配备撑竿以稳定。测量前水准尺的圆水气泡必须居中。(6) 尺垫必

34、须踏实后才能立尺,防止下沉。风太大不能稳定水准尺,不宜观测作业。(7) 仪器脚架架设必须稳固,防止下沉。(8) 数字水准仪对震动较敏感,测量时注意避开。(9) 测量读数前,必须精确调焦。尺面要清洁、光线充足。(10) 测站数应为偶数(保证同一根水准尺在水准点上立尺),返测时换尺(换另一根尺作后视)。注意正确的观测顺序。水准往返测量5.4 全站仪测量(1) 测量参数设置检查l 仪器温度、气压,l 测量模式,l 棱镜模式,l 仪器距离测量常数,l 仪器自动补偿器开关等。(2) 自由设站测量方便快捷。可后视尽可能多的已知点,最好3个,采用边角全测,约束平差,注意定位精度,施工测量中在10mm以内可以使用定位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