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新街口地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871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新街口地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京市新街口地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京市新街口地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京市新街口地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京市新街口地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新街口地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新街口地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市新街口地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析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指导教师: 目 录第一章 新街口地下空间建设前期规划3第二章 新街口地下空间现状特征 3一、新街口地铁换乘车站3 二、新街口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场4第三章 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发展的不足10第四章 对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发展的建议 报告内容要求:通过现状观察、拍照、尺寸丈量等手段,利用网络收集前期规划、建设等相关资料,总结南京市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的现状特征(布局、类型、尺寸等),分析其发展不足,提出相应建议,形成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调查报告。第一章 新街口地下空间建设前期规划新街口位于

2、城市中心区域,周边为长江路、上海路、管家桥、王府大街、石鼓路、淮海路和洪武路所围的面积1平方千米,是南京市商业最集中,商业容积率最高、最繁华的的商业中心,其商业利润约占全市1/3。但是由于城市各种设施的缺陷,新街口地区存在以下问题:1) 该地区地下空间面积虽然达到30万40万平方米,但基本为高层建筑地下室,且功能上以机房和车库为主,相互独立,没有统一规划,布局凌乱,缺乏联系,其状况制约了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2) 地面交通极其繁忙,这里是最繁华的的商业中心,同时又是市中心的汉中路、中山东路和中山路、中山南路交通主干道的交汇点,因此人流车流十分拥挤。3) 道路狭窄、街区拥堵,该地区主干道路仅

3、宽40米,两边高楼林立,中山南路及圆形广场上架设多座人行过街天桥,整个街区人流拥挤、车流嘈杂。每逢节假日,情况更加严重,过街天桥上人满为患,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严重阻碍了新街口地区商业经济的发展。4) 该地区客流量大,以商业客流为主,商业营业规模约占全市的30%。据历年统计,新街口地区是客流最集中的地区,该地区日均客流量超过50万,节假日的突发客流量更大,可达60万100万人次。 为改变新街口地区布局凌乱、人流拥挤、车流拥堵的状况,改善周围环境,促进商业经济发展,以地铁建设为契机,于1998年1999年由规划局牵头组织,进行了南京市新街口中心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规划主要目为:考虑中心区改造的需

4、要,以建设地铁为依托,结合现有地下设施,有序的开发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量的地下空间,以增加城市的空间容量,使城市上下部空间协调发展,通过规划调整和建设,提高该地区的空间利用效率,促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改善交通组织,环境品质,使新街口地区成为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形态有序、交通便捷、设施齐备、环境宜人、特色鲜明的城市与建筑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商业、商务中心区。2005年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因为南京老城中心区地面道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交通时,应将地下道路的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规划认为,拥挤的城市空间、交通堵塞、环境恶化、土地资源匮乏等问题愈

5、来愈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难题,而向地下要空间已成为改善城市功能、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规划提出了串联地下空间的概念,在近期将依托地铁一号线、地铁二号线的建设,对新街口、河西、山西路、夫子庙、鼓楼、南京火车站等六大重点区域地下资源进行整合、新建,形成地下街区,构成南京地下空间的基本框架。还提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规划称,南京将加快进行城市立体化交通的建设。南京地铁从1984年提出设想开始规划建设,新街口地铁站是南京地铁的一级站,也是一号线和二号线的换乘站。新街口站与新街口地区规划相结合,位于新街口核心地区。考虑中心区改造的需要,新街口地区在做规划和城市设计时考虑了地铁因素,规划以

6、地铁建设为依托,结合现有地下现有设施,有序的开发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量的地下空间,以增加城市的容量,使该地区逐步形成地上地下空间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城市中心区域。 南京新街口地区的各大商场、大楼的地下空间在大楼建设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建造,规划同时也有为日后的地铁建设的考虑。2000年一号线开始建设,新街口地铁站地下空间规划中,把周边各商场的地下空间融汇为一体,形成新街口地下空间综合体。 第二章 新街口地下空间现状特征新街口地下空间由几部分组成;地铁换乘车站,地下枢纽通道空间和地下商业街,商场地下部分,地下停车场等部分。一、 新街口地铁换乘车站依据新街口地区规划和南京市新街口中心地区地下空间规划总

7、体思路,新街口地铁换乘车站选择的是T型换乘3层方案。该站的布局主要为商业、公交以及地铁换乘客流服务。车站地下1层形成地下步行商业街,通过24个出入口把车站周边地下商业建筑连接起来,成为该地区地下商业的联络枢纽。南北一号线新街口站位于新街口圆形广场以南,淮海路以北的中山南路之下。车站长312 m,宽242 m,总建筑面积35365平方米,是一号线最大的一个车站。为地下3层岛式站台车站,其中地下一层为附建式商业层,地下2层为站厅层,地下3层为站台层,站台南段设有单渡线。车站共16个出口和三组风亭,其中9个出口、2个风亭与周围建筑物结合建设,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东西向2号线新街口站位于汉中路和中山东

8、路之下,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其中地下1层为站厅层,地下2层为站台层,西段设有单渡线。车站设有8个出入口和3处风亭,车站净宽216 m,总长约440 m,总建设面积23308平方米,采用明挖法施工,为2层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由图可见,在车站中,西从汉中路管家桥地下过街通道向东至破布营步行商业街,北从新街口圆形广场南到淮海路、石鼓路路口,1、2号线在新街口站地下1层是全部贯通的,通过地铁12和13号出口之间的地下通道与正洪街人防地下商业街互通,这样就将在新街口地区最繁华的的商业景点全部链接起来。新街口地铁站特点:1) 在控制车站规模、优化地铁使用功能的同时,保证了地下商业街的相对完整、独立

9、。例如,不在地下1层设置检票设备,从而避免地铁与商业功能混杂。2) 地下一层的步行商业街,整合了周边建筑的地下空间,将地铁与商场联系在一起,促进新街口地区的地下空间系统的形成,整合了地上地下步行交通体系,改变了广场及周边街区的景观和城市面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更好的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3) 地铁车站的地面出入口、风亭设计结合景观要求,与周边建筑风格协调一致。4) 新街口站客流量非常大,现在满足了客流进出站换乘的需要,地铁客流可以通过2号、11号和12号出入口直接进入站厅层,也可通过分布于环岛至淮海路路口的中山南路两侧的14个出口进入地下1层,再由3组楼扶梯和1组楼梯达到站厅。地下1层作为步行

10、商业层与地铁功能完全分开,保证了周边商业客流方便穿行,同时作为地下过街通道,整个路段形成多个过街拐点,很好的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5) 事故状态下,地铁与商业空间各自独立分区、独立供电、独立救助。商业网与地铁分别设有专用的消防通道,在正常状态下既能保证两部分间的联系方便,又能保证不同营业时间情况下地铁车站的正常使用。二、 新街口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场 新街口地下商业街由地铁内的步行街和地下的莱迪商场,以及周边各大商场的地下层组成。地铁站内的一号线步行街长度超过300米,从新街口地下圆形广场起到大洋地下接口止。莱迪地下商业街位于南京新街口商圈内,目前是南京最大的地下商业街,与地铁一号线联通。莱迪商场

11、共有两层,地下一层面积大,人流比较大。地下二层面积小,人流较少,主要是地铁乘客。周边商场主要有新百,大洋,德基,万达,中央等,各商场地下部分都与地铁的地下街联通,互相融合,共享客流。 在新街口地下空间整治初期,结合地面建设,新街口地区首先开发了东南象限的地下空间,主要由中山东路、洪武路、淮海路及中山南路围合组成,形成莱迪购物中心、新百、中央商场、沃尔玛、商茂大楼地下购物商业区。随着地铁一、二号线的规划建设,规划通过地铁车站和地下过街通道相互沟通,结合西南、东北两个象限内东方、大洋、德基广场的地下空间建设,新街口地区已经实现三个象限地下空间的整体串联,形成地铁、商贸、餐饮、行人过街四位一体的新街

12、口地下城,对南京市民逛街、购物、消费、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期,根据规划,新街口的地下空间进一步扩容,徳基一期的地下空间拟和正在建设的地下空间二期联通,分别往西、往北,在中山路和长江路上设出口,中山路的地下通道还会一路往西,与金陵饭店二期联通。莱迪地下商业街拟向南沿中央商场和万达广场之间的道路一直开挖到淮海路,大洋百货地下商业空间拟一路往西,在金鹰东侧的王府井大街处设地下商场。第三章 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发展不足 根据查阅资料和自己的实地考察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出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有以下不足:1) 新街口地区的各类建筑物配建的地下停车场利用率很低,有

13、些停车场因此转为商用,这与地面上停车位不足、停车难形成鲜明对比。在地下市政设施建设方面,南京市现有管线以沿道路直埋为主,部分电力、供热管线采用管沟敷设,直埋深度也比较浅,部分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电缆采用架空敷设。南京市新街口商圈结合地铁,开发了包含丰富的消费空间。2) 新街口虽然是目前南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后的区域,但和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地区相比,其开发力度依然有差距。据统计,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只占地上建筑面积的10%左右。而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面积占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一般在25%,有的甚至达到35%左右。3) 从开发深度来看,新街口地区除了地下交通、部分高层

14、建筑物外,目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均以地下一至二层的浅层开发为主,-50米以下的开发极少,且开发利用的空间零星、不成系统,未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4) 在新街口地铁站可以看到,新百、中央、大洋、东方等几大商场的地下商铺,人气非常旺。然而,乘客从新街口出了中央商场,再往南边地下淮海路上的肯德基走,却面临着和金鹰地下通道一样的窘境,必须再下淮海路地下通道,才能过街。目前的淮海路地下通道与地铁一号线新街口站台之间有一个一米多的高差,对接的难度很大。同时,在地铁通道和淮海路通道之间有一根11万伏的电缆,很难移走。因此,一号线站厅今后很难和淮海路地下通道打通。5) 新街口地区有很多商场

15、、饭店等高层建筑,他们的地下室多为两层,为地下点状空间,他们之间没有充分联通,目前只是部分联通,没有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效益,上下部空间缺乏更加充分的有机连接,没有形成完整的三度空间的整体网络,没有在功能和规模上最大的互补和共生。6)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我发现莱迪地下商场过分的追求可出租的商业的面积,过道十分狭窄,仅为2-3 m ,造成了人流十分拥挤。如果发生火灾的话,会无法顺利的疏散人群,并且容易造成较大的伤害事故。7) 平时去新街口逛街时,游历于各大商场之间,穿梭于他们之间的链连接通道时,我会发现我会不停的上下楼梯,每个商场的地下底层与地铁的地下一层都不在同一平面内,他们各自的底层深度都不一

16、样,给人造成了空间上的混乱感。8) 在站内由二号线换乘一号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号线的入口不太容易找到,而且下去地下换乘一号线的入口很窄,每次都会很拥挤,容易造成事故。 第四章 对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发 展的建议1) 分层开发,深层开发,分层引导。 着重开发利用的是浅层、中层地下空间。结合新街口地区的特点,建议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可进行浅、中、深层次综合开发,一般地下空间鼓励充分进行浅、中层次开发,并充分考虑深层开发。2) 成片开发 新街口地区是地下空间重点开发的地段,规划鼓励大面积深层次、整体高强度开发,通过地下通道进行串联,形成面状的地下公共空间。加大开发规模,在各地下空间之间形成有机联系

17、。远期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形成复合性利用态势。新街口地区以地铁1、2号线的枢纽站结合管家桥地块的开发建设,以及地下人行通道,连通周边的独立的新华大厦、金陵饭店、金轮大厦等,形成成片的大规模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应优先满足商业、文化休闲和停车设施。3) 合理规划 加强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合理规划,明确地下空间开发思路,建立地下空间结构,引导平面和竖向层次开发利用。形成点、线、面结合网络状的地下空间结构。新街口地区规划范围内新建公共建筑时,原则上地下室负一层以公共功能为主,不得设置停车库或大楼的附属设施,且必须与地下轨道站点、串连空间建设无障碍通道,或预留不少于两个接口。人防工程建设必须与城市地下

18、空间开发利用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人防的要求;人防重点建设工程的选址,应选择人流集聚和防灾要求高的地区,结合各级中心或重点建设项目,利用公园、广场、绿地、道路下部空间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建设时序应与地面建设时序相一致。规划考虑绿地的复合开发利用,建议充分利用绿地下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建设休闲、娱乐及停车功能。4) 为将来着想在空间开发过程中,不能图一时之便,要充分为未来考虑,为将来的地下空间开发预留空间。5) 二号线换乘一号线合理改造 对于站内由二号线换乘一号线比较拥挤的问题,可以进行合理改造,可能因为最底层的一号线两车道之间距离较近,所以导致下口没法建造的过宽。但是可以适当的在增加一个下去的通道。并在站在做出明确的指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