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防坍塌涌水事故应急预案(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5918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防坍塌涌水事故应急预案(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防坍塌涌水事故应急预案(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防坍塌涌水事故应急预案(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防坍塌涌水事故应急预案(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防坍塌涌水事故应急预案(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防坍塌涌水事故应急预案(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防坍塌涌水事故应急预案(新).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标防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1标项目经理部编制日期:2013年3月25日防坍塌涌水事故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坍塌事故发生,降低本合同段坍塌事故的发生率,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减少本部的财减损失,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3、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知识三、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1合同段的坍塌事故。四、工程概况季华路升级改造工程(标段)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起点位于雾岗路节点以西约330m 处,与

2、第标段江湾路节点相接,终点位于普澜大道节点以东处,路线全长约2.51km,东西走向。1、工程规模本工程路线全长约 2.51Km,共设有平交禁左3 处,地道1 座,人行天桥1 座,本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桥梁、地道、排水、照明、交通、绿化等。2、地理位置本项目季华路是佛山市中心组骨干路网规划“十横十三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完善路网并缓解现状交通拥堵的现状,同时使禅城与桂城及各区、镇、街道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3、地道工程规模本标段的核心工程为汾江路节点地道,它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季华路与汾江路交汇处,为季华路下穿汾江路改造工程,地道为双向六车道。辅道为地面道路,双向六车道。汾江

3、路节点地道桩号范围为K2+340K2+860,全长520m。其中敞开段范围为K2+340K2+490、K2+660K2+860,共长350m;遮光段范围为K2+490K2+510、K2+640K2+660,共长40m;暗埋段范围为K2+510K2+640,共长130m。暗埋段采用整体式矩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敞开段采用U 形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遮光段采用U 形坞式断面加钢筋砼横梁结构。围护结构选用地连墙和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明挖法施工。汾江路节点地道在桩号K2+548K2+582 处上跨正在运营的地铁广佛线。根据地铁部门提供资料,地铁隧洞为盾构法施工,外径均为6.0m,净距约7m。地铁顶覆土约1

4、5.8m,地铁上方基坑开挖深度约9.8m,地铁衬砌结构顶距基坑底约6m,按照设计,基坑底以下5m 范围内进行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水平止水加固,为控制地铁地道的隆起变形等,地铁上方基坑采取分块、分层、分条、限时的开挖方式,并在底板底加设抗隆起板。周围建筑距地铁处基坑边均40m 以上,基坑范围内现状管线均改迁至距基坑边3.5m 以外。本地道工程基坑平面成长方形,总面积约15000,纵向分为Q1Q22共22节段,最深处约10M。,防水围护结构主要采用了三轴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地连墙、旋挖桩。土方量约7.88万立方。 五、安全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和职责1、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后附表)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

5、责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是项目部的非常机构。负责本合同段施工范围内的坍塌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抢险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3、小组下设部门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抢险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4、各下设部门职责(1)应急救援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组长的命令调动抢

6、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2)安全保卫组主要职责: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3)事故救援组主要职责:根据专家技术组的技术建议和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进行抢险救援。(4)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组织车辆迅速展开对伤员的急救,送到附近医院,有必要时应立即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请求增援。(5)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迅速组织车辆运送抢险队伍,有必要时立即切断主电源,并与医疗救护组协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6)事故调查组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及责任人的

7、处理意见,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7)专家技术组主要职责:具体负责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持和防范再次发生灾害的技术措施,为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提供技术保障。(8)善后处理组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伤亡人员的医疗、抚恤、安置等工作,并于保险公司协调理赔事宜。六、应急响应程序1、坍塌事故发生以后,施工人员应及时撤离事故现场,并及时通知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小组成员应及时到位,统一指挥,全力以赴投入抢救、抢修,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当有人员伤亡发生时,应立即通知当地的社会医疗机构,并组织项目部的抢救人员进行必要的自救。3、在事故发生区域设置警戒线,除抢救人员可以

8、进出外,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4、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将事故发生的情况以及现场自救的情况作详细地汇报,以便制定更加快速有效的抢险方案,减少因事故带来的损失。5、坍塌事故的处理应遵循“四不放过原则”。6、坍塌事故现场处理完成后,应指派专人加强观测,防止出现二次坍塌情况。七、安全防范措施1、组织措施(1)健全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昝永奇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在进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应严格履行工作职责。(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安全员坚持天天对施工现场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做好预防工作。(3)物资做好充分准备,如:工字钢、钢管

9、扣件、方木、沙袋等,确保随时投入使用。2、技术措施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地形,设计从安全、经济、合理、可行的角度出发,主要采用了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钢筋砼支撑、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钢筋砼支撑+钢管支撑三种支护方式。保证坑底土壤不被扰动或破坏,在用机械挖土时,为防止超挖,挖至设计标高前20cm时用人工开挖,检修平整。开挖要保证连续作业,衔接工序流畅,以减少塌方或破坏土基。软土层施工采用井点降水和明沟排水组合的方式使土层固结,达到开挖条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施工,且每次开挖层不超过1m。下层土方开挖时必须要支撑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才能进行

10、开挖。使用信息化施工:a基坑施工期间在周边环境和基坑土体上按设计要求设置各种监测点,组成监测体系。根据基坑监测数据来控制挖土进度、挖土方式,防止基坑失稳。b监测工作主要在基坑挖土、支撑施工和基坑降水期间。c使用高精密度的经纬仪和水准仪观测,利用计算机对各监测的结果及时处理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映给有关单位和人员。d当监测数据接近控制值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暂停开挖,报驻地监理和业主研究处理。根据不同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和施工顺利;3、基坑的安全保护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两侧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并使用潜水泵将积水抽到原有旧排水系统中,集水井间距50m。挖出的土方应随时清运,

11、不得随意堆放在基坑顶,以免加重土坡压力和阻碍施工。基坑开挖不得超挖,严格按开挖顺序进行。在坑顶沿线设截水沟,防止坑顶渗水影响坑壁稳定。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坑缘顶面土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基坑开挖时,基坑应设置相应的观察点,定时观察基坑是否发生位移,如发生位移,应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后,视情况定是否采取其他措施。在基坑顶部作好安全防护网和安全警视标志,防止物体坠落。4、地铁隧道结构变形速率超限应急措施 在进行既有地铁隧道段工程施工时,首先建立严密的既有地铁隧道内部和洞内结构受力、变形、沉降的监控量测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量测,随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生产。在发生

12、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速率超限时,立即启动抢险预案,采取下列措施:()立即停止施工,封闭所有施工面,加强结构监控量测工作。()专家讨论分析造成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速率超限的原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确定的控制措施重新制定或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进行施工交底,严格落实各项措施,进行开挖施工。()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速率超限未得到有效控制,再次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全解决。5、地铁结构出现裂缝应急措施 在既有地铁段进行施工前,首先对既有地铁结构强度和现状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施工控制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既有地铁结构的检查,对结构裂缝进行跟踪观察,密切注意裂缝的发展情况,对于一些对结

13、构的使用和强度有影响的裂缝要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措施如下:()首先组织权威部门评估裂缝对于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的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一般的结构裂缝采用注环氧树脂填充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对结构耐久性和强度影响较大的裂缝除采用环氧树脂填充外,根据需要采取措施对结构进行补强处理。6、道床与结构发生分离预应急措施 在既有地铁段施工前,首先对既有地铁道床和结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既有地铁结构和道床相对变形的监测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道床和结构的分离趋势和分离状况,发现二者分离情况后启动抢险预案,立即进行处理。处理措施如下:()要求在该地段对列车进行限速运行。(

14、)组织专家讨论分析造成道床与结构分离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理措施。()根据确定的治理措施及时对道床和结构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处理,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7、基坑施工应急措施7.1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事故应急措施(1)雨季施工时基坑周边采取沙袋做防淹挡墙,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措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涌入坑内。(2)配备两台大功率水泵(一台备用),用于排除基坑下积水。(3)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水泵。(4)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5)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保持其畅通。7.2突水突泥事故应急措

15、施(1)暂停施工,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2)通知现场管理人员,迅速采取处理措施,采用挖掘机在坡脚迅速回填。(3)与监理、业主、设计联系,采取注化学浆液进行堵水,并增设井点降水措施。7.3流土及管涌事故应急措施(1)通知现场管理人员,迅速采取处理措施,查看病害严重情况,用挖掘机在坡脚迅速回填。(2)采取注化学浆液进行堵水,并增设井点降水措施。7.4基坑变形预警事故应急措施(1)上层土方开挖变形大于允许值:立即对开挖基坑进行回填,控制变形后,报请业主、监理、设计确定具体方案。(2)下层土方开挖后支护桩变形大于允许值:现场预备609mm钢管支撑,当发现变形过大时,立即会同业主、监理、设计确定

16、方案,增加钢管控制变形。8、应急处置安全和技术措施8.1基坑发生轻微渗漏应急处置安全技术措施()膨胀法:基坑发生轻微渗漏时,采取“疏堵结合”的“膨胀”堵漏法。具体步骤:A、修挖渗漏缝隙,注意修挖时控制里大外小的洞隙,便于安装膨胀材料。B、根据已修挖的洞隙尺寸,把膨胀材料装入塑料袋中,沿定向膨胀方向用美工刀划几个口。以便膨胀材料吸水膨胀。C、安装膨胀材料,膨胀材料与孔洞间不留缝隙,必要时进行支撑加工。()引流法:在渗漏部位安装引流管进行引流,引流管周围用速凝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封堵,对封堵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待23个小时后混凝土具备一定强度后,用橡胶塞将引流管封堵。渗水量较大时堵漏混凝土内增加适当的钢

17、筋网,用混凝土封堵时按孔洞大小进行封堵混凝土支护。8.2严重渗漏应急处理技术措施(1)采用单管双液自下而上的注浆处理。A、基坑内渗漏部位做好标记,基坑内局部填土压实。B、在标记处止水帷幕外侧布置注浆孔位,孔中心间距不大于50cm,孔排距不大于25cm,梅花形布置3排注浆孔,注浆深度与止水帷幕接近,水灰比0.81配制水泥浆。C、在注浆口安装双阀门三通,每回注浆先注入0.30.5m3水泥浆后,紧接着注入0.150.25m3水玻璃。从而实现止水效果。(2)提前预控。A、预埋注浆至薄弱处,建立预埋注浆系统八、事故报告程序施工现场发生重大坍塌事故后应立即向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办公室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

18、、地点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后续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要求与110、120、119联系增援。九、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险情的基本情况。3、原因的初步分析。4、已采取的救援措施。十、资料整理1、事故处理完毕后,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事故的处理过程、结果形成详细的书面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2、项目部应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时整改,加强预防,更有效地控制坍塌事故的发生。3、项目部应将处理事故的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汇总整理。十一、附则1、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一览表2、应急响应流程图3、应急领导小组及联系电话附件1:应

19、急抢险物资、机具储备一览表序号物资名称及规格型号数量存放地点1工字钢10根施工现场2钢管扣件50个施工现场3钢管500米施工现场4方木10立方米施工现场5医用急救包2个仓库6运输车1台项目部7担架1副仓库8砂子30方施工现场9水泥20吨施工现场10碎石30方施工现场11干喷机1台施工现场12水泵2台仓库131415附件2:应急响应流程图附件3: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组长:昝永奇 联系电话:13798179575副组长:王保信 联系电话:13986275795蔡植贵 联系电话:15914581988成员:杨亚光 联系电话:13631428558李 斌 联系电话:13823251285陈明忠 联系电话:13726838639郑汉庭 联系电话:13612466823王惠平 联系电话:15115746779林 锋 联系电话:13725434117蔡勇良 联系电话:13715998122杨柏松 联系电话:13268254849赖楚生 联系电话:13824149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